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宁麦13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宁麦13;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小麦是江苏省粮食作物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hm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8%,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5%。宁麦1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品质达弱筋指标、高产、稳产等特点[1]。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2]。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宁麦13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株高约为85 cm,株型较紧凑,分蘖及成穗数高,一般有效穗数为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穗纺锤型。籽粒为红粒、粉质,长芒、白壳。千粒重约为40 g,容重为790~800 g/L。经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测中心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3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商业部饼干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GB/T17893-1999)[3]。宁麦13感叶锈病、纹枯病轻,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耐湿、耐肥、抗倒性较好,其中抗倒性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和宁麦9号。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宁麦13参加江苏省淮南片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5 68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和宁麦9号分别增产12.63%和3.13%,居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 350.5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14%。宁麦13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产量为6 313.6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79%,居第1位;2005—200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鄂、皖、苏、浙4个省平均产量为6 000.1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31%;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为6 655.50 kg/hm2,较对照豫麦18增产19.5%[4]。

2.2 示范种植表现

江苏盐城、南通、泰州和扬州等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宁麦13大面积种植的产量约为6 000 kg/hm2,高产片区(田块)可达7 500 kg/hm2,小部分高产场圃千亩连片丰产方产量高达8 250~9 000 kg/hm2。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位于东台市,2006年种植宁麦13面积达676 hm2,平均产量达7 500~8 250 kg/hm2[1]。扬州市江都区2010—2011年种植面积不断攀升,扬州等市宁麦13种植面积占弱筋小麦面积30%以上,2012年由于气候原因,长江下游小麦生长区大面积暴发小麦赤霉病,但宁麦13受到影响很小,江都区富民镇2个种田大户种植的宁麦13共80 hm2,产量达7 290 kg/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植株较矮,株高为80~85 cm,比较抗倒伏;加之其为穗、粒、重兼顾并以穗粒数为主的品种,因此其栽培策略是适当密植,以较高的密度配以较多的肥料,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5]。

3.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大面积生产在争壮苗越冬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播期播种,一般应考虑当地秋播季节的天气和茬口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播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宁麦13,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宁麦13大面积生产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的产量指标,需有效穗数达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千粒重为38~42 g。因此,要求基本苗达180万~225万根/hm2,越冬苗达600万~675万根/hm2,高峰苗控制在900万根/hm2以上,成穗达450万穗/hm2以上。

3.2 加强肥水管理

宁麦13产量水平要达到6 000~6 750 kg/hm2,需施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90~120 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弱筋小麦宁麦13的施肥原则为节氮增磷钾、氮肥前移,掌握前期足肥促早发、中期控氮强茎秆、后期施氮促大穗。同时为合理调控群体,全生育期节氮、增磷、增钾保品质。基肥∶追肥为7∶3,其中追肥中分蘖肥∶拔节孕穗肥为1∶1。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强化沟系畅通是确保品质和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重点是防止明涝暗渍,确保群体健康。

3.3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病情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拔节期要防治好纹枯病,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白粉病,同时及时防治赤霉病和蚜虫,部分地区注意防治好叶锈病。为控制杂草蔓延,及时搞好化学除草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宁麦13号小麦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肥料运筹和适宜密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4):16-18.

[2] 徐培根,孙亚军,仲卫华,等.弱筋小麦宁麦1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64.

[3]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等.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8,10640.

[4] 陈船福,陆建平,黄小东,等.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98-99.

[5] 葛跃武.“宁麦1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59.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宁麦13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宁麦13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宁麦13;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小麦是江苏省粮食作物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hm2以上,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6.8%,总产约1 000万t,约占全国的7.5%。宁麦1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具有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品质达弱筋指标、高产、稳产等特点[1]。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被江苏省确定为农业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2]。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宁麦13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株高约为85 cm,株型较紧凑,分蘖及成穗数高,一般有效穗数为450万~525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5~40粒,穗纺锤型。籽粒为红粒、粉质,长芒、白壳。千粒重约为40 g,容重为790~800 g/L。经南京财经大学粮油食品检测中心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3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商业部饼干专用小麦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GB/T17893-1999)[3]。宁麦13感叶锈病、纹枯病轻,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耐湿、耐肥、抗倒性较好,其中抗倒性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58和宁麦9号。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结果 宁麦13参加江苏省淮南片弱筋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5 68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和宁麦9号分别增产12.63%和3.13%,居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 350.5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9.14%。宁麦13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2004—2005年平均产量为6 313.6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6.79%,居第1位;2005—200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鄂、皖、苏、浙4个省平均产量为6 000.15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2.31%;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为6 655.50 kg/hm2,较对照豫麦18增产19.5%[4]。 2.2 示范种植表现 江苏盐城、南通、泰州和扬州等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宁麦13大面积种植的产量约为6 000 kg/hm2,高产片区(田块)可达7 500 kg/hm2,小部分高产场圃千亩连片丰产方产量高达8 250~9 000 kg/hm2。江苏农垦弶港农场位于东台市,2006年种植宁麦13面积达676 hm2,平均产量达7 500~8 250 kg/hm2[1]。扬州市江都区2010—2011年种植面积不断攀升,扬州等市宁麦13种植面积占弱筋小麦面积30%以上,2012年由于气候原因,长江下游小麦生长区大面积暴发小麦赤霉病,但宁麦13受到影响很小,江都区富民镇2个种田大户种植的宁麦13共80 hm2,产量达7 290 kg/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要点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同时注意选择高产且抗逆性强的品种。在选用品种时,还应考虑小麦生长周期和产量等方面的因素。 要点2:留种管理 留种时应选择质量好、繁殖力强、穗长齐、花药发育齐全、不易发病的良种,以保证 良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良种性状稳定,对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要点3:土壤管理 土壤肥力是小麦高产的关键,管理土壤的步骤如下: (1)施肥:钾肥、磷肥和氮肥要合理使用,具体施力的量要根据小麦生长时期和地区土壤水平而定。 (2)保持地力:采取轮作、翻耕、保墒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 (3)调节酸碱度:在选土和施肥时注意土壤的pH值,持续性低的酸性土壤要施石灰,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养分。 要点4:播种管理 播种前处理种子,将种子在45℃下烘干8小时,或在60℃下烘干4小时,或者表面喷涂极低量的氧化锌粉末和木炭粉末。还可以在种子表面喷涂1%的多菌灵,以预防种子病害。 要点5:浇水管理 小麦对水分要求较高,播种后地表土壤干涸时需及时浇灌,还应关注浇水量,能保证 小麦正常生长和高产。 要点6:田间管理 (1)松土:每45天左右松一次土,保证土壤透气性。 (2)病虫害防治:定期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对小麦的影响。 (3)调节生长:施用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小麦分蘖,增加穗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

要点7:收获管理 小麦收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收获期: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选择适当时机收获,保证小麦籽粒的质量和产量。 (2)把握收获技术:切勿用硬物打击小麦茎秆,以免影响籽粒品质。 (3)密封存储:小麦存储时要密封,防霉、防虫,以免小麦的投资受到损失。

宁麦13专题报道

“麦王”宁麦13专题报道 宁麦13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连续多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导品种,2008年以亩产562公斤被江苏省评为苏中、淮南地区麦王,2011年以亩产621公斤再次刷新淮南地区红小麦亩产记录。已成为当今红麦种植区域最受农民欢迎的品种之一。 本报社通过整理近年来宁麦13的相关报道,采访了相关的小麦专家、推广人士以及种植户,总结了一些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希望好品种能够在生产上得到更好的推广,为广大种植户创造更多的效益。 1、主要相关报道 (1)、记者从江苏省农林厅获悉,江苏省作栽站专家组对14个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产验收。泰兴市农技推广中心申报的“宁麦13”5亩以上高产攻关田,亩产达562公斤,成为苏中苏南地区的“麦王”。(2008年7月16日《新华日报》A7版《铜山、泰兴诞生两大麦王》)。 (2)、2007年秋播,泰兴市农技推广中心积极组织发动各镇参加江苏省优质小麦创高产竞赛活动,刘陈镇东顾村参赛面积500亩,其中高产攻关田6.19亩宁麦13经现场实割验收,过秤,扣除杂质和水分,实收亩产562.05公斤,获得苏中地区“麦王”的称号。(2008年10月15日《江苏农业科技报》中《苏中“麦王”宁麦13》) (3)、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1年150个农业主导品种,现予推介发布。其中小麦品种24个,长江中下游地区5个品种中包含:宁麦1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省鄂北麦区、河南信阳的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2011年3月2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4)、近日,由江苏省作栽站副站长王龙俊及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小麦专家组一行在高邮市三垛镇春生村新联6组进行了宁麦13现场实收测产。经专家组丈量面积、测定水分杂质,最后得出宁麦13最高亩产621公斤,刷新了原来由宁麦13保持的淮南地区红小麦亩产562公斤的记录。(2011年06月18日《江苏农业科技报》10版《宁麦13刷新淮南红麦高产记录》) 2、资深专家看法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小麦介绍与种植现状 第一节小麦简述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第二节小麦种植现状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小麦品质十分重视。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国家一直在审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政策正在转变职能,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主办的产销协调和供需见面会就已召开两届,去年在河南,今年在山东。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经占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进口量正逐年减少,以产顶进。国家还准备将优质小麦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豆等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农产品上。 我国小麦生产常年面积和总产量为粮食的25%和22%左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0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标的小麦有3200万亩,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质的问题。我国小麦质量的主要不足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我国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二是量的问题。我国近几年小麦需求总量在1.1亿吨以上,而全国小麦产量仅1亿吨左右,缺口1000万吨,特别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了农业总产值的很大比重。为了实现我国小麦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下面介绍一些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优良品种 选用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至关重要。在进行标准化种植前应在田间实地调查明了所在地的性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背景地理条件,然后选择具有旺盛生长,高产,抗逆能力强的本地小麦品种和其他适当的小麦品种。 二、适时施肥 施肥绝不能落下,适量施肥能为小麦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样,种子就能形成较好的品质。施肥要适时、适量,特别是在要素缺乏时,需要适量补充。在小麦播种后至秋后的生长时期内进行肥料补施。在冬季和早春时间内,作物的营养和生长无法维持,此时需要进行足够肥料的施用以保持小麦的养分水平和生长力。 三、加强除草 除草与施肥一样重要。在尽早播种后,作物需要被保护。必须深入除草,松土,浇水等农事措施以增加土壤肥力,为作物创造好的生长环境。 四、科学浇水 小麦喜温凉晴雨,不宜过旱过湿。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状况和排水条件,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确保生长是在良好比较的水平上进行的,同时也要注意轮换灌溉和合理的间歇。在气候干燥的高盛期需要增加灌溉的次数。 五、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滞留水和堆肥等优势执行障碍。此外还应勤杂草。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非常重要,对于小麦的生长、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施肥、加强除草、浇灌适量、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达到这些效果。尤其是对于农民此工程非常有实际意义,也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下面介 绍当前普遍适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 选择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叶面积指数,光温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 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量大的作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应根据不同 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合理科学施肥。 三、避免重茬 重茬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滋生,根系损伤等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 良影响。应适当轮作,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小麦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加强病 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五、合理控制灌水量 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灌溉水,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产生水渍,导致水泡病、浸 润病等病害滋生。应根据土壤情况和降雨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 六、科学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选垄、揭盖、跟肥、松土等措施。应根据 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 理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保证人们食用小 麦的安全性。要严格把控小麦种子的来源,对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物制 剂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对采收后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等措施,确保小麦产品的 安全性。 总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 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优质高产栽 培技术研究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小麦的栽培技术、 优质品种选育和管理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麦栽培技术 1.田间管理 首先,田间管理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基础。在育种和栽培方面,需要注重调整品种结构,根据生态区划选择适宜的品种,调整优化种植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小麦的田间管理,包 括土壤管理、肥料管理、水分管理等方面。特别是要关注小麦的灌浆期,进行适当的水分 管理,避免水分影响小麦的品质。 2.育种选择 其次,小麦的栽培要依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优质品种进行栽培。尤其是在选择种子上,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耐旱、抗病、高产的品种。依据适宜的种植时期确定适宜 的品种,以及选择优质的种子,都能够提高产量和提高小麦的品质。 3.掌握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是保证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管理方面,种植技术包 括耕作技术、土壤管理技术、栽培技术、除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施肥技术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进行科 学的施肥,尤其是在耕种、栽培等方面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 二、优质品种选育 三、管理方面 首先,要加强小麦的环境管理,根据小麦的生长规律,适时进行田间管理,促进小麦 良性生长。特别是要关注小麦的成熟期,加强小麦的生长环境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保证小麦的品质。 2.施肥管理 其次,施肥管理是小麦生长的重要保证。在施肥管理方面,需要根据小麦生长周期中 的各个阶段进行适当的施肥,保证小麦的体力和能量。这包括在生长、抽穗、开花和灌浆 等阶段中进行适当的施肥。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计划和施肥方式。 3.病虫害防治管理

浅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

浅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重要的主食之一。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品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种子选育: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种子的选育对于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应选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进行栽培。 2. 土壤改良:小麦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3. 合理施肥:小麦是对氮肥和钾肥需求量比较大的作物,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应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以此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4.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单株的产量,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5.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病虫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二、小麦品质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气候对小麦的品质影响非常大,尤其是降水和温度。过多或过少的降水会导致小麦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的小麦会具有更好的品质。 2.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3.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对小麦的品质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优良的品种配合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使小麦的品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因此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要做好,有效保证小麦的品质。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小麦的产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我们急需探索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以实现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改良 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第一步是土壤改良。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其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小麦前,我们必须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改良。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并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松耕作、耕地改良、翻耕等方法,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 3.调整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情况,适当添加石灰或者其他中和剂,使土壤的酸碱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二、良种选择 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关键。良种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适应性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2.高产性。选择高产、早熟、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优质性。选择具有良好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三、科学种植 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关键。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过密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密植的密度。

2.避季生长。选择适合的种植季节,可以避免小麦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提高小麦的 产量和品质。 3.科学施肥。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提高 小麦的成活率和产量。 4.合理灌溉。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小麦的生长需求,采取合理的灌溉手段,可以保证 小麦的生长需要,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的病虫害,我们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性能的小麦品种,可以减轻病 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2.定期防治。定期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科学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合理轮作。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提高小麦的产量 和品质。 五、科学收获 科学的收获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小麦的颗粒完整性和品质。在收获过程中,我们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可以保证小麦的成熟度和品质,避免 小麦受霉变和密实的影响。 2.合理的收获机械。合理选择收获机械和工具,可以减少小麦的损失和碎颗率,保证 小麦的品质。 3.适当的贮存条件。在贮存小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当的通风和除湿,避免小麦受 潮和霉变,保证小麦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种子、种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小麦的超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能够重视小麦超高产栽培 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产量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非常关键。下面是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规程。 一、土地选择与准备 1.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积水和长期涝溢的地方。 2.进行土壤平整,除去杂草和病虫害。 3.在春季翻晒土地,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 二、品种选择 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 2.选择优良的高产品种,如强筋小麦和早熟品种。 3.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选择冬小麦或春小麦。 三、适时播种 1.冬小麦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春小麦在3月至4月播种。 2.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期。 3.播种前进行足够的水分浸泡,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四、合理施肥 1.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 2.根据小麦生长期进行分季施肥,保证小麦营养供应的连续性。 3.施肥时注意距离小麦根系的适当远离,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到根部。 五、合理密植 1.根据小麦的品种类型和栽培技术选择适宜的植株距离和行距。 2.保持小麦植株之间的适当距离,避免过于拥挤。

3.控制小麦的密度,保证光照和通风的充足性。 六、注意病虫害防治 1.进行预防性的病虫害防治,包括草甘膦、草木灵等草坪杀虫剂的喷洒。 2.及时发现和处理小麦病虫害的早期症状。 3.采用轮作、间种和混播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七、适时田间管理 1.及时除草,避免杂草对小麦的竞争。 2.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分浸渍。 3.定期进行病虫害的观察和防治。 4.适度修剪小麦冠层,促进光合作用。 八、适时收割 1.掌握小麦的收获期,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 2.使用机械化收割工具进行收割,减少损失。 3.及时储存和加工小麦,避免质量下降和损失。 通过遵循这些栽培技术规程,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麦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

小麦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一种广泛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生长环境 光照:小麦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每天12-14小时。 温度:小麦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其中早期生长阶段适宜25℃,中后期为15℃。 湿度:适宜的湿度为60%-70%,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小麦病害和倒伏,过低的湿度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为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高、PH 值在 6.5-8.5 之间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同时还要求松软、肥沃。 2.栽培技术 1) 地块选址: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无洼地、丘坡和淤泥层的土地,计划轮作农作物。 2)施肥:小麦生长期施肥需要充分,施用成熟的有机肥料和化肥,般根据小麦生长期的需要,分别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在小麦绳根期后再施用几次氮肥,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耕翻制作:在春季开春前,通过二次深翻、深耕,使土层深厚、体松、排水性好,同时能使土壤中的憎氧物质得到释放。 4)杂草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止各种杂草的生长,通过喷洒除草剂或定期拔净杂草,保证小麦的光照、水分和营养都能充分补充。 5)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还要注意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以及合理的农作措施,保证小麦的收成和品质。 6)及时灌溉:小麦生长期要注意提供足够的水分,采用及时灌溉的措施。在小麦生长期短时用雨水灌溉,在小麦生长期使用地面滴灌和喷灌,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7)科学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还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从生长初期开始,利用化肥、农药预防和治疗病虫害,同时加强小麦的管理,保证小麦茎秆坚韧、抗风抗倒。

宁麦13品种特征特性,附简介

宁麦13品种特征特性,附简介 宁麦13是春性,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比对照扬麦158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株高80cm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平均亩穗数31.5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3克。抗寒性比对照扬麦158弱,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较好。 一、宁麦13品种特征特性 1、生育期:宁麦13属于春性,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比对扬麦158晚熟1天。抗寒性比扬麦158弱,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比较好。 2、幼苗:该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 3、植株:株高80cm左右,株型比较松散。 4、麦穗:穗层比较整齐,穗纺呈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

5、亩穗数:平均亩穗数31.5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3克。 6、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 叶锈病、纹枯病。 7、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0克/升、79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2.50%、12.44%,湿面筋27.1%、25.8%, 沉降值36.2毫升、35.7毫升,吸水率59.4%、58.9%,稳定时间5.7 分钟、6.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95E.U.、278E.U.。 二、宁麦13品种简介 1、宁麦13的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比扬麦158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株高 80cm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平均亩穗数31.5万穗,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9.3克。抗寒性比对照扬麦158弱,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较好。 2、在进行播种之前一定要给土壤施加复合肥,然后进行松土, 可以把肥料翻到土壤里面,这样就能保证地块土壤松散,播种之后也会有利于种子呼吸。种子播种之前一定要用药物进行拌种,可以使用高巧吡虫啉进行拌种,然后在阴凉的位置晾干就可以播种。 3、播种小麦时一般都是采用农业机械,播种深度在3-5cm左右即可,这样出芽率和出芽时间都会比较好。小麦播种完成之后,一般不需要给它进行浇水,浇水之后土壤会很容易出现皲裂,这样就会导致小麦种子容易裸露在空气中,一般入冬之前给它浇一次封冻水即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因此提高小麦产 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和追求的方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 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良种选育 小麦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 关键。小麦的良种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旱、抗灾等特性。同时,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地选择和准备 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好、土层深厚、 石头少的耕地。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犁地、耕地、施肥和改善土壤结构 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通透性。 三、施肥 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比较关键的营养元素。在种植前 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制定适宜的肥料使 用量和施肥时机。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要适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并在拔节期和穗期施肥。 四、合理的密度选择 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根据土地环境、品种性状和气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一般情 况下,密度应根据品种和环境进行选择,一般密度为每亩300-600kg种子,可以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大小进行数量调整。同时要注意,密度太大易引起小麦发芽不良,密度太小则会 产生过多的薄穗,降低产量和质量。 五、适宜的灌溉和排水 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在 幼苗期和拔节期适宜多灌水,穗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以免引起小麦倒伏和流苏现象。同时,在种植小麦的地方应建立排水系统,以免因积水而导致减产或死亡。 六、病虫害防治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钱存鸣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33 【摘要】宁麦13系采用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被江苏省确定为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总页数】2页(P10638-10638,10640) 【作者】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钱存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金彦刚;吴心强;杨永乐;任仰涛;常东伟;王笑笑;赵其兵;李珍富;夏中华 2.国审小麦新品种扬麦2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J], 陆成彬;范金平;印娟;褚正虎;

王朝顺;彭军成;张伯桥 3.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33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J], 冯国华;陈荣振;刘东涛;张会云;王静;马红勃 4.国审小麦新品种沧麦6005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陆莉;于亮;王伟伟;孙勇;吴超;潘宝军 5.矮秆高产稳产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郑品麦2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陈晓杰;张建伟;张福彦;范家霖;程仲杰;焦学俭;白鹤峰;杨保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一、良种选育 选择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小麦良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通过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方法,选育出具有高产潜力和耐逆性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较长的生育期、较高的穗数和籽粒数,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抗逆性。 二、合理施肥 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测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科学施肥。通常采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优化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是保证小麦超高产的重要环节。首先,合理密植和间隔,控制适宜的株行数和穗数,保证小麦的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保持田间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再次,注意灌溉和排水,保证小麦的水分供应和排水通畅,避免涝害和旱害。

四、科学控制病虫害 小麦的病虫害是制约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首先,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最后,加强监测预警和病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减少损失,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五、科学调控生长发育 科学的调控生长发育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密度和病害控制,调节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促进小麦的茎秆和根系发育,增加穗数和籽粒数,提高产量。同时,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施用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科学收获和储存 科学的收获和储存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小麦成熟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割导致产量损失。合理运用收割机械,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收割后,及时去除杂质和不良品,进行干燥和储存,保证小麦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是通过良种选育、合理施肥、优化田间管理、科学控制病虫害、科学调控生长发育和科学收获储存等措施综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栽培技术研究。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 进展。 小麦的栽培开始于选地。为了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选地非常重要。合适的土壤和气 候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小麦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选地时,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含水量、肥力等因素, 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施肥。 小麦的品种选择也对优质高产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培育了许多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态条 件的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等。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生产目标,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对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小麦的优质高产也起到关键作用。包括适时的耕整地、合理的 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和农药防治等。适时的耕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为 小麦的根系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达到最 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的潜力。 科学的施肥和农药防治也是保证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根据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 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养分的供应。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合理使用农药进 行防治,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合理的灌溉和保墒措施可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气候条件, 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是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 要条件之一。进行合理的覆盖和保墒措施,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 小麦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涉及到栽培地选址、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和农药 防治、灌溉和保墒等方面。只有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小麦的潜力,才能实现小 麦的高产和优质化。农业科学家们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为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更好的 解决方案。

郎溪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郎溪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郎溪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控制播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07-01 郎溪县农业生产以粮油为主,近年来,因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而小麦收割较油菜简便,从2005年开始,郎溪县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特提出如下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扬麦13、15、16,宁麦13号是近年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具有矮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穗层整齐和品质好的特点,特别是宁麦13号高抗梭条花叶病,各地可积极推广种植。 2控制播量 降低基本苗,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成穗率、穗数和千粒重,达到优化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各项指标,同时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群体后期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 一般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确定,高产攻

关田,基本苗控制在180~225万株/hm2,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在270~300万株/hm2左右。基本苗数确定后,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计算公式:播种量(kg/hm2)=计划基本苗数(万株/hm2)×千粒重(g)×0.01/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3培育壮苗 3.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通过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使麦苗在越冬前生长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播种太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窜高徒长,抗寒能力显著减弱,冻害严重,春后生长迟缓,不利高产;播种过晚,气温低,出苗迟,冬前生长时间短,苗小苗弱,有效分蘖期短,产量不高。郎溪县适宜播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5~28日,大麦最佳播期10月28~30日。 3.2多效唑拌种 正确使用多效唑拌种,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叶快、叶色深;而且可以降低株高,缩短增粗基部节间,提高充实度,一般1kg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0.5~1.0kg干拌。 3.3扩行条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