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XA第三周导学案3.22

CAXA第三周导学案3.22

CAXA第三周导学案3.22
CAXA第三周导学案3.22

课题:构建双头扳手模型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

小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小数的加减法》活动单 【学习内容】 课本95-97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准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初步使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 4、养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水平。【学习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归纳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一:【自主学习】 (先自主学习做完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达成统一结论后派代表展示。做的好的小组能够得一个小红旗) 1、列竖式计算,并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325+2879 = 1000-367= 2、同学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今天我们就来回想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人跳水决赛的情况。请看96页例1主题图,你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 3、 ? 请你提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4、 ?请你提一个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式(并用坚式)计算: 活动二:【合作讨论】 1、我的发现: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1)小数点要(),也就是()对齐。 (2)从()位算起。 (3)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数的小数点()。还要注意,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一

般要把末尾的0()。 2、下面的两个算式,竖式应该怎样列? 2.85+7.5= 7.2-6.45 5-0.41= 活动三:【总结反思】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四:【检测反馈】 1、我是小判官(错的并改正) 2.588 + 0.7 -3.25 2.65 5.25 ()() 2、在草稿本上完成97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要验算,如果验算有困难,能够向小组的同学请教。做完后可在小组内交流计算、验算的方法,订正计算结果。 3、完成完成97页“做一做”第2题, 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完图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然后独立完成。 4、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和第2题。(1题填在课本上,2题将竖式列在下面的空白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圆、比例、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情。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活动中,需要学生尝试实际测量,研究自行车行进的原理。研究行进过程中脚踏带动前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的过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适当引导。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有理数加减法导学案.doc

《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 学习的重点、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 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知识回顾: 1、回忆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同0相加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 2、计算 (—1.5)—(—1.4) —(—3.6) —(+4.3) (—20)+(+3) —(—5) +(—7) 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 转化为 ,然后省略 和 ; 2、运用加法 律、加法 律,使运算简便。 当堂练习: 1、计算: (1)(-23)+(+58)+(-17) (2)(-2.8)+(-3.6)+(-1.5) +3.6 (3) 61+(-72)+(-65)+(+7 5) (4) 12+(-8)+11+(-2)+(-12) 2、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3、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4、列式计算: (1)-13.75比543 少多少? (2)从-1中减去-12 5 与 -87的和,差是多少?

(3)(-2 .4)-(+1.6)-(-7.6)-(-9.4) (4) (-72)-(-28)-22 (5)(-4)-|-7| (6)(5-7 43)-(9-64 1) (7) )312(314)14(23------- 5、桥面比年平均水位高12.5米,年平均水位为1米,现在水位为-3分米。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玩”出来的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

“玩”出来的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六年级下册安排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探索自行车里蕴含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课前我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玩”自行车,要求学生“玩”的时候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并在观察和体验中能不能有什么发现,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玩”,就学生探索发现自行车的秘密做好了铺垫,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课上我首先提出探究问题“研究自行车是如何前行的,齿轮的运转过程中有个什么规律呢?”“自行车是不是脚蹬一圈车轮转一圈?”“如何知道车轮转的圈数?”“能不能计算出蹬一圈车轮走多远?”让学生把“玩”的体验和观察到的发现在小组交流并讨论。给了学生一个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到数学学习的空间。学生探究后再通过模型(自制学具)来演示齿轮运转的情形,前齿轮和后齿轮的齿通过链条带动,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就转过一个齿,这样前齿轮和后齿轮转过的总齿数是相同的,归纳出一个式子:前齿轮的齿数×转数=后齿轮的齿数×转数,接着把研究的结果与前面所学习的比的知识接轨,你能用我们才学习过的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释这种规律吗?当总齿数一定时,齿轮的齿数和转动的圈数成什么比例? 最后,让学生学习计算自行车前行的路程,首先计算出轮子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我们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程,如果要计算我们蹬一圈自行车前行的路车,就要先计算蹬一圈自行车的轮子转动多少圈,根据前面我们发现的前齿轮的齿数×转数=后齿

轮的齿数×转数这一规律,得出车轮转动的圈数等于前齿轮的齿数与后齿轮齿数的比值,即前齿轮的齿数是后齿轮齿数的多少倍,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就要转动多少圈。还让学生探究蹬一圈走的长度与车轮周长和齿轮前后齿数的比之间的关系。通过完成书中的表格,让学生发现变速自行车哪一种搭配速度最快,那一种搭配速度又最慢呢?发现前后齿轮齿数相差越大速度就越快,反之就越慢,引导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玩自行车中。 “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玩”中合作探索,共同的智慧凝聚起来,学习起来轻松有趣,体会了合作的乐趣,找到了合作的方法。 附: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六年级) 课型活动课 (一)学习目标 1、我知道车轮转数与齿轮的关系,会求“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2、我知道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二)重点难点蹬一圈车轮的转数=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展示要求:准备充分,声音洪亮,讲述生动,别具一格!(可自制学

小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小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课本95-97页 【学习目标】 1、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 3、养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归纳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1、列竖式计算,并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1)250+87= 320-130= (2)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上的数要(); ②从()位算起; 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本位上() 再减。 2、例1:一本《童话故事》的价格是7.55元,一本《连环画》的价格是5.65元 (1)买一本《童话故事》和一(2)一本《童话故事》比一本本《连环画》一共要多少钱?《连环画》贵多少钱? 【合作讨论】 1、我的发现: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 (1)小数点要(),也就是()对齐。 (2)按照()的法则进行计算。从()位算起。 (3)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数的小数点()。 注意: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末尾的0()。 2、下面的算式,竖式应该怎样列?

2.98+0.56= 11.2+15.07= 7.2-6.45= 5-0.41= 注意:小数部分数位不够时,要()。 【总结反思】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训练提高】 1、我是小判官(错的请改正)。 2 . 5 8 8 + 0 .7 -3 . 2 5 2 . 6 5 5 . 2 5 ()() 2、在草稿本上完成97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要验算,如果验算有困难,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做完后可在小组内交流计算、验算的方法,订正计算结果。 3、完成97页“做一做”第2题。 先在小组内说说看完图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然后独立完成。

小数加减法导学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流程: 一、温故知新: 1. 笔算下面各题: 135+354= 568-227= 548+29= 325-117= 2、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海探秘: 任务一:自学例3(认真阅读95页的内容),看完之后,完成以下两道题。 1.列式:---------------------------- 2.尝试列竖式计算: 思考:笔算小数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3.再尝试:列竖式计算 4.5+2.3= 1.4+2.9= 任务二:自学例4(看96页上面的内容) 1.尝试计算:(列竖式) 1.2-0.6=

2.再尝试:列竖式计算 2.7-1.5= 8.4-1.5= 3.我会小结: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 ①小数点要()也就是相同数位要(),都从()位算起。 ②加法满十向前一位(),减法不够减,要从()退“1”再减。 三、达标检测 列竖式计算: 1、4.9+2.3= 5+9.8= 8.5-2.9= 10-2.5= 2、生活乐园:解决问题 ①-------------------------------------------- ? -----------------------------------------------------------------------------。 ②-----------------------------------------------? -------------------------------------------------------------------------------。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yes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1、普通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2、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学习重难点】:自行车前进是前后齿轮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运用。 【预习导学】:如右图,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4倍,那么大圆转一 圈小圆转圈。如果用S大和S小分别表示大圆和小圆的周长, 那么大圆转一圈小圆转过的圈数可以表示为。 【合作研讨】: 探究点一普通自行车前进一周的距离 1、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普通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探究点二普通自行车前进一周的距离计算公式 1、自行车转动原理通过观察发现自行车的主要动力结构有:。 2、前齿轮和后齿轮的齿数(大小)是不一样的,的齿数多,的齿数少,前后齿轮是通过链条联系的,链条转过一个齿,前齿轮后齿轮。 3、后齿轮转动一圈,自行车后轮转动圈。 填表 前齿轮齿数38 26 28 a 后齿轮齿数19 16 48 b 前齿轮转过的 3 4 8 c 圈数 后齿轮转过的 圈数 小结:上面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式是: 蹬一圈自行车前进的距离= (用含有前、后齿轮齿数的式子表示) 例1、一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6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后轮的直径为66cm 蹬一圈能行驶多远?(2)Miss wang家到学校1200米,她骑自行车到学校大约要蹬多少圈?

探究点三变速自行车 有一种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48 40 28 24 20 18 16 14 蹬同样多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的远? 针对练习: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面有两个齿轮,齿轮分别是48个32,后面有3个齿轮,齿数分别是32、24、和16。 这辆自行车一共可以变化出种速度。蹬一圈,车轮最多能转圈。 【自我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年级数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导学案上课讲义

六年级数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导学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P59页例5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学习重、难点】 1、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2、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预习案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回答: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⑴、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⑵我们班的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探究案 【学习例5】 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读题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4、讨论怎么检验?把检验过程写下来。 5、【举一反三】: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

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6、小组讨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呢?【提示: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决步骤。】 (1)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若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即方程); (3)解比例; (4)检验,作答。 测评案 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人的 ()和()的比值是相等的。 (2)解:设要用x元。列比例: 2、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3、一根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用比例知识解答) 【评价】 1、教师评价 2、自我评价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P60页例6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关系的量。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导学案(人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 锥导学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负数 .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0.6, -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第二单元

百分数 、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2、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三成五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3、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4、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注意:如要缴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 =侧面积+1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V=Sh=πr2h 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加减法导学案

第2课时加减法 【学习目标】 1. 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习难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法指导】:代入消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我检测 1.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形式:http:// w ww. xkb1. com ⑴23; x y -=⑵310. x y +-=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 (2) 二、合作探究 消元思想与代入消元法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在这个问题中,直接设两个未知数(设胜x场,负y场),得方程组 2 x y x y +=? ? +? 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设胜场x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 ⑴观察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与交流,你知道代入消元法的具体步骤吗? ⑷你认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⑸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3, 38 x y x y -=? ? -=? 第一步: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第二步: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求出另一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67页“自行车里的数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比例知识,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做事认真,用数学眼光透视周围事物,增强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变速自行车能变速的原理。 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议一议:日常生活中的出行方式。 (设计理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起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找一找:观察自行车寻找隐藏的数学问题。 (从自行车中找出学过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形、圆的知识等) 揭示课题: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问题1: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题2:直接测量结果差距很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导学案

预习指南: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温故知新1.口kǒu算suàn。 2+3=1+2=3+1=2+2= 4+1=1+4=5+0=3+2= 新课先知2.教材第42页主题图上。 (1)从小女孩儿的位置看,左边有( )个圆片,右边有( )个圆片,写出加法算式是( );从小男孩儿的位置看,左边有( )个圆片,右边有( )个圆片,写出加法算式是( )。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写出( )道加法算式。 (2)一共有( )个圆片,去掉1个后,还剩( )个圆片,写出减法算式是 ( )。 (3)一共有( )个圆片,去掉5个后,还剩( )个圆片,写出减法算式是 ( ),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写出( )道减法算式。 3.教材第42页主题图下。 (1)左边有( )个红色的笑脸,右边有( )个粉色的笑脸,求一共有多少个笑脸,用( )法计算,写出加法算式是( )或( )。 (2)一共有( )个笑脸,去掉( )个红色的笑脸,剩下( )个粉色的笑脸,写出减法算式是( );去掉( )个粉色的笑脸,剩下( )个红色的笑脸,写出减法算式是( )。 同理,可以根据另外两幅图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预习检验4.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每日口算5+1= 6-1= 4+2= 7-4= 6-4= 6-5= 7-0= 2+4= 7-2= 3+3= 参考答案 1. 5 3 4 4 5 5 5 5 2. (1)5 1 5+1=6 1 5 1+5=6 2 (2)6 5 6-1=5 (3)6 1 6-5=1 2 3. (1)4 2 加4+2=6 2+4=6 (2)6 4 2 6-4=2 2 4 6-2=4 4. 3+4=7 4+3=7 7-3=4 7-4=3 5. 7-2=5 7-5=2 每日口算:6 5 6 3 2 1 7 6 5 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3)比例的应用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导学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导学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导学内容:教材第71——72面简单的小树加减法。 导学目标: 1.学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能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导学难点:整数减小数的计算。 突破措施:多做习题、表扬鼓励。 导学案: 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71面情景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遇到问题时自己讨论解决。 2.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评价学生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可能是把0.7米、0.6米先换算成7分米和6分米,然后加起来是13分米,再把13分米换算成1.3米,但可能很多同学一下子就知道用竖式计算,老师应给予肯定和支持。 3.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的计算,那么就让学生直接计算,鼓励他们用竖式计算。(教师注意巡视过程中纠正学困生的错误,指导学生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4. 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的计算方法。教师观察学生做法后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其中也包括整数减小数,大家做得很好,其实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基本上是一样的,都要注意把数位对齐,然后该进位进位,该退位退位。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课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 + + + + 洗衣机高1.4米,冰箱高0.9米,洗衣机比冰箱矮多少米? 3.小丽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用去元,买了一顶帽子比水杯多用元,一顶帽子多少钱? 课外拓展: 1.一本软皮本元,一本硬皮本元。 (1)小明各买一本,一共要花多少钱? (2)硬皮本比软皮本贵多少钱?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总结与教学案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总结及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1.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注意: 1.比例尺是一个比,他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 比如:在平面图上用10cm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m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0cm:10m = 10cm:1000cm = 1:100 所以,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0 。 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在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围越小。 知识点二: 1.比例尺的分类 1 数值比例尺:1:100000000 100000000 线段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比如:1cm:50km = 1cm:5000000cm = 1:5000000 2.缩小比例尺:在绘图时,根据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纸上画出来。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缩小比例尺写成带比号的形式时,前一项一般化简为“1”,若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应化简为“1”。 放大比例尺:对于机器零件比较小,有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样的比例尺就称为放大比例尺。如:2:1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放大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形式。 知识点三:

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列比例式来求,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2.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列比例式来求,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知识点四:应用比例尺画图 应用比例尺画图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的大小确定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然后再根据图上距离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并标明平面图名称及比例尺。 知识点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 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 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长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几格; 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3.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各边长度扩大到原来长度的n 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1n ,那么他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长度的n 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1n ,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n 2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2n 1 。 知识点六:自行车里的数学 1.前齿轮转的圈数 × 前齿轮的齿数 = 后齿轮转的圈数 × 后齿轮的齿数 2.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 = 车轮的周长 × 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 3.车轮的周长一定(同一辆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的比值越大,自行车走的距离越远。 4.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种数 = 前齿轮的个数 × 后齿轮的个数 ; 5.变速自行车,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的比值越大,则该前后齿轮组合在一起时变化出的速度越快。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二) 1.加法 2.1.1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从例1重点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例2着重学习计算顺序。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口算. 20+50 30+40 60+20 70+10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3、课本第12页的1是计算二(1)班和本班带队老师共有多少人?应该用()计算。列式为,也可以写成竖式, 用笔算: 十个十 2 口答:。 4、我发现列式时要注意。 5、学完教材第1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列式计算 32+66+3259+4040+59 2、完成教材第13页例2。看图理解: 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应该用()计算。列式为: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个十个 还可以列成:口

答:。 4、我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列式时要注意,也就是个位和()对齐,十位和()对齐。然后从()位开始计算。也就是()位加完后又加()。 5、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合作探究: 1、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先将,然后。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列()算式计算 3、个位加起来的数写在()的下面,十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练一练: 1、 2 3 2 6 9 8 4 + 5 +5 6 +3 0 + 1 3 2、一双球鞋44元,一个足球5元,买下来一共要多少钱? 3、哪两个两位数合起来是95?你能说出几组? 小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设计教师:伏牛路第二小学张萍 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所需课时:61课时 时间:2015年3月9日 一、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下就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学习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感受百分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其中给出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的方格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教版《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比例三个单元。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一个单元。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具体课程内容包括: 1、第一单元《负数》 2课时 2、第二单元《百分数》 5课时 生活与百分数 1课时 3、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9课时 圆柱 6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doc

学校班级姓名

综合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 【学习目标】 1.能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2.会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情境引入。 你能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说一说自行车里含有哪些数学问题吗? 我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 (1)小组内交流,说出你小组的方案。 方案一:直接测量。 方案二:。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我的发现: 前齿轮转的×前齿轮的 =后齿轮转的×后齿轮的 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后齿轮的) 2.研究变速自行车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假如前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48个齿和32个齿,后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20个齿和16个齿。 (2)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3)代入数值“做一做” 前48后20:(圈) 前32后20:(圈) 前48后16:(圈) 前32后16:(圈)

我的发现:如果前轮m个,后轮n个,那么会有种组合,会有种变速。而且前后的齿轮的齿数比值,同一辆车的速度就。 三、课堂达标 3.假如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面有2个齿轮后,后面有6个齿轮,会有多少种速度,并且填写表格。研究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4.一辆自行车前齿轮齿数是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厘米。 (1)蹬一圈能走多远? (2)小英家离学校680米,她骑车上学大约要蹬多少圈? 5.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 中考数学知识点代数式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导学案

8 10的加减法 预习指南:根据一幅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温故知新1.直zhí接jiē写xiě出chū得dé数shù。4+5=3+6=2+7= 3+4=6+2=7+1= 新课先知2.教材第61页主题图。 根据点子( )的不同,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也可以根据10的( )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1+9= 9+1= 10-1= 10-9= 2+ = 10-2= 10- = 3+ = 10-3= 10- = +6= 10- = 10- = 3.教材第61页想一想。 因为5和5是两个( )的数,所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还是同一个算式,这样 5+5=10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同理也只能写出一道减法算式。 预习检验4.哪nǎ两liǎnɡ个ɡè数shù的de和hé是shì10? 连lián一yi连lián。 5.算suàn一yi算suàn。

预习 检验 6.看kàn图tú列liè式shì计jì算suàn。 个) 个) 每日口算9+1= 3+7= 10-10= 10+0= 5+5= 10-8= 10-5= 6+4= 10-0= 10-4= 4+6= 8+2= 参考答案 1. 9 9 9 7 8 8 2. 颜色组成10 10 9 1 8 10 8 8 2 7 10 7 7 3 4 10 4 6 6 4 3. 相同 4. 5. 从左到右:5 7 2 9 3 8 6 4 1 6. 10-3=7 8+2=10 每日口算:10 10 0 10 10 2 5 10 10 6 10 10 -------------------------------------------------- 每日名言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8课时10的加减法导学案

《10的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 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能够,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学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同学熟练的计算10的加减法。 难点:1、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2、应用10的组成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说得数比赛 分成2大组,一组看算式说得数,另一组要认真听,看他们算得对不对.如果对了就做一个“胜利”的手势,如果不对就做“停”的手势,请一个小朋友帮他纠正.引导学生评价.(声音是否洪亮,坐姿是否端庄……) 2、出数游戏: 老师出示1个数,同学们出1个数,合起来凑成10,(贴出卡片10) 二、导学 1、多媒体演示: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在找吃的。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多少?看到有10只鸭子。 多媒体演示:10只小鸭的画面上出现两盘鱼。 小鸭很饿,我们给它们送去两盘鱼,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 2、学生尝试操作:小朋友们想象力很丰富,小鸭到底会怎样去吃鱼呢?请你用圆片替小鸭 分一分,并根据自己分的说出算式。 3、两人小组交流:请同桌两人相互说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的?多媒体演示:6只小鸭吃左边的一盘鱼,4只鸭吃右边的一盘鱼。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列出这几个算式的?能根据一种分法列出4个算式。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学生每说一种分法和算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是怎样分的演示给大家看,从而逐步得出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5、客人们想知道你们是用哪种方法算加减法的?(出示:3+7=,7+3=)选1道题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把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同桌听。(抽生汇报) 三、导疑导疏 1、找朋友游戏:举卡片找得数是10的朋友 师举卡片,学生举卡片:师举9学生举 1 ,1加9等于10 …… 2、看图片列式出示图(左边7朵花,右边3朵花) 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谁能举出生活中10的加减法的例子? 四、导评 用一首儿歌结束这节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