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复习资料

1.生物饵料是从天然水域中,人工筛选出来的饵料生物。

2.生物饵料的优点

(1)在水质方面: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在水中能正常生活,一般不会影响水质。

(2)在营养方面: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适合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并且可以通过筛选,获得符合某种养殖对象的某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的、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种。

(3)在大小适口方面:大多数贝类和其它水产动物幼虫开始摄食时,只能摄取几微米到十几微米大小的饵料。这可以通过选择大小合适的生物饵料种进行培养来满足要求。

(4)在方便摄食方面:可以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育幼虫摄食的生物饵料种培养,便于幼虫摄食。

(5)在嗜食性和消化方面:一般培育的幼虫都特别喜欢吃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3.培育的优良生物饵料种应具备的条件

(1)不同的动物及同种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大小的要求不同,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应适合于养殖动物的摄食。

(2)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于养殖动物摄食。

(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消化吸收,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迅速。

(4)生物饵料及其产物无毒或毒性小,养殖动物的成活率高。

(5)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最好是具有“爆发式增殖”能力的种类。

(6)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培养达到的密度大,产量高。

4.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一类能够利用光能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的细菌的总称。

5.光合细菌含量:总菌数:不低于30亿个/ml;活菌数:不低于20亿个/ml

6.光谱指标:光吸收值A660>1.5,A490>2.5,A805>1.7,A860>1.9

7.光合细菌的作用机理:

(l)光合细菌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辅酶Q、抗病毒物质和生长促进因子。

(2)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水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能将被异养微生物分解活动形成的有机物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作为基质加以利用,促进养殖池底有机物的循环,使水质得到净化,病原菌难以发展,改善养殖环境。许多试验表明,光合细菌能使水产养殖池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下降50%以上,溶氧提高14%~85%。

(3)施用光合细菌的池塘,其放线菌/细菌的比例会明显增大,推测其原因认为是由于光合细菌促进了放线菌的生长,而放线菌抑制了病菌的活动,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4)光合细菌在水中繁殖时,能释放出一种具有抗病性的酵素──胰凝乳蛋白分解酶,该酶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5)由于光合细菌能分泌大量的叶酸,长期使用光合细菌也可避免鱼类贫血症的发生。

8.单细胞藻的生长模式

单细胞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

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9.单胞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开放式培养可分为开放循环培养、开放非循环培养、半开放循环培养。

10.发展藻类培养的营养配方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a、盐的总浓度:大多是取决于有机体的生态来源。

b、主要离子组分的组成及浓度:他们是钾、镁、钠、钙、硫酸盐和磷酸盐。

c、氮源:硝酸盐、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据藻中的性能和pH的最适点而定。藻类的生长主要依赖氮的可利用性。大多数单胞藻干物中含有7~9%的氮。因此在1L 培养液中生产10g细胞就至少需要500~600mg/L KNO3。

d、碳源:无机碳通常是用含1~5%CO2的空气来供应的,碳的另一种供应办法是用碳酸氢盐。选用何种办法主要是根据藻类生长的pH最适点而定。

e、pH:通常用偏酸的pH值来避免钙镁和其它微量元素发生沉淀。

f、微量元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用早已证明有效浓度的混合溶液来提供的(浓度在ug/L级范围)。然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组分对藻类生长是否必须却不能总能显示。为增加微量元素的稳定性,常用柠檬酸盐和EDTA作为螯合剂。

维生素:许多藻类要求有硫胺素和维生素B12的供应。

11.藻种的选择:⑴生长迅速;⑵对极端的温度和辐射条件的耐性范围大;⑶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高,或有选择地积累一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甘油);⑷无毒性,且易于收获。

12.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1)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2)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

13.轮虫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两种生殖方式交替进行。

14.诱发轮虫两性生殖的因子:(1)高的种群密度;(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3)盐度的突然改变;(4)饵料的型式和数量的改变等。

15.培养轮虫的饵料有单细胞藻类、酵母类、微生物团絮。

16.轮虫的营养强化:轮虫是目前海水鱼类育苗中最重要的开口饵料,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对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及成活率等均有重要影响。在各种营养成分中,以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持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缺乏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因轮虫体内的的EPA/DHA主要是从其摄食的饵料中获取的,而海洋微藻中EPA/DHA的含量通常都比较高,完全用海洋微藻培养的轮虫—般并不缺乏这些营养成分。然而,现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轮虫培养时,微藻供应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轮虫的饵料主要是面包酵母,而用面包酵母生产的轮虫严重缺乏EPA/DHA,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强化轮虫EPA/DHA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法:(1)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强化轮虫;2.用强化剂强化轮虫。

17.卤虫冬卵的生物学特征

卤虫冬卵的外层为一厚的卵壳,卵壳内为处于原肠期的胚胎。卵壳分为三层。外层是卵外壳,呈土黄至咖啡等不同深度的颜色,这一层具有物理和机械的保护功能;中间一层称为外皮层,有筛分作用,可阻止大于二氧化碳(CO2)分子的分子通过;最内一层是胚表皮,为一透明而有弹性的膜。

卵壳内为胚胎,一般处于滞育期。这种状态的卤虫卵处于暂时的发育停止状态,对环境的忍耐力很强,耐干燥、低温,对较高的温度也不敏感。当含水量低于10%时可一直保持这种滞育状态,当含水量高于10%且又处丁有氧的环境中时,胚胎便开始代谢活动。

18.卤虫休眠卵的质量鉴别指标

(1)孵化率(孵化百分率或百分比):指每一百粒虫卵所能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2)孵化效率:每克虫卵所能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3)孵化量:每克虫卵所能孵化出的无节幼体总干重(mg)。

(4)孵化速度:这个数值是表示卤虫卵孵化快慢和孵化同步性的。

19.动物性生物饵料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外通常培养的除轮虫、卤虫外,还有枝角类、桡足类、糠虾类、颤蚓、摇蚊幼虫等。

20.枝角类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孤雌生殖,二是有性生殖,其大量繁殖是靠孤雌生殖方式完成的。

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是枝角类大量繁殖的主要方式,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溞(Parthenogenetic femal,用P♀表示)枝角类的P♀生殖量是指育儿囊中每胎的胚胎或幼溞的数量。

枝角类的P♀生殖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1)生殖量随种类而异:枝角类各种类的生殖量差别,是由其个体大小所引起的,或呈正相关,或呈负相关。(2)同种枝角类生殖量随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地讲,枝角类生殖量随年龄(体长)的增长而增加,在超过了一定的年龄(体长),生殖量有下降的趋势。这已是同种枝角类生殖量的普遍规律。(3)生殖量随地理而异: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包括水温、食物、盐度等)的差异,同一种枝角类的生殖量自有差异。(4)生殖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对枝角类生殖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温度、盐度、食物、光照和种群密度对枝角类生殖量的影响。

21.桡足类的产卵类形式有以下三种方式:(1)自由产卵于海水中;(2)带卵囊;(3)黏性卵。

22.擂池: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一次,有意识地将青苔、杂草擂入池里。

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

23.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生物饵料培养学

生物饵料培养学 一、引言 生物饵料是指用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其质量和配比直接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因此,研究和优化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和配方对于微生物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培养方法和优化策略。 二、基本原理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研究微生物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含量和比例,以及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的学科。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一定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微量元素,这些物质通常以培养基的形式提供给微生物进行培养。 三、常用培养方法 1. 固体培养法:将培养基中的饵料溶液与固化剂混合,加热融化后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凝固成固体培养基。这种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以及纯培养和菌株保存。 2. 液体培养法:将培养基中的饵料溶液倒入液体培养瓶中,通常使用摇床或培养槽进行培养。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培养和产物提取等工业应用。 3. 发酵培养法:将培养基中的饵料溶液加入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温度、pH值、搅拌速度和通气等参数,使微生物进行发酵。这种方法

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发酵。 四、优化策略 1. 饵料配方优化:根据微生物的需求和代谢特点,优化饵料配方,使其提供充足的碳源、氮源和其他必需营养物质,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2. 培养条件优化:通过调整培养温度、pH值、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参数,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产物产量。 3. 添加促进剂:添加一些促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物质,如维生素、酵母提取物等,可以提高培养效果。 4.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能够利用更广泛的碳源和氮源,提高对饵料的利用效率。 五、结论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和优化生物饵料的培养方法和配方对于微生物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饵料配方和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产物产量,为微生物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物饵料培养学生物饵料培养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生物饵料培养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生物饵料( ) 2、饵料生物( ) 3、冰鲜饵料( ) 4、生物饵料培养学( ) 5、简述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简述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7、简述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8、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 9、简述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10、说明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类群。() 11、单种培养() 12、混合培养()

13、开放式培养() 14、封闭式培养() 15、饱和光照强度() 16、补偿光照强度() 17、一次性培养() 18、一级培养() 19、二级培养() 20、三级培养()

2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中肋骨条藻 D.小球藻 2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 A.微绿球藻 B.等鞭金藻 C.三角褐指藻 D.钝顶螺旋藻 2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2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烘箱干燥消毒 B.有效氯消毒 C.煮沸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2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角毛藻 D.微绿球藻 2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 B.三角褐指藻 C.中肋骨条藻 D.巴夫藻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复习题 (课程代码322070) 一、名词解释 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主要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经济动物摄食的水生动植物,包括光合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蚯蚓和陆生昆虫。 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 的饵料生物。 冬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与雄虫交配,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的厚壳卵。可抵抗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需经一定的休眠期才能发育,且总是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夏卵:又称非混交卵。指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非混交雌体产出的卵。卵形,壳薄而光滑。 纯培养: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采收一部分,收获量根据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而定,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 胞数目仍在增加。 指数生长期:指单细胞藻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桡足幼体:桡足类的一个幼体期,身体明显分节。经第1-5桡足幼体阶段后发育为成体。 无节幼体: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又称六肢幼体。 赤潮: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轮虫: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接种:就是把含藻种的藻液接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水产养殖中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水产养殖业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饵料供应则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饵料依赖于人工投喂或者直接使用天然饵料,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饵料培养技术。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以及其优点和应用前景。 一、自养生物饵料技术 自养生物饵料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通过培养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等,产生高蛋白质和丰富营养的饵料。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自主调控饵料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1. 光合细菌培养技术 光合细菌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合成有机物质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生长在水中的光照区域。利用光合细菌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水产养殖所需的高蛋白质饵料。同时,光合细菌还可以利用水中的有机废料进行生长,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2. 微藻培养技术 微藻是一类微小的浮游植物,具有高蛋白质和丰富营养的特点。通过微藻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饵料。微藻培养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微藻还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养殖水体,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二、外源性生物饵料技术 除了自养生物饵料技术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培养生物饵料的方法是通过外源添加。这种方法适用于养殖水域条件有限,不适合大规模培养微生物的情况。 1. 河虾饲料技术 河虾饲料技术是指通过培养河虾等底栖动物,产生高质量的饵料。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河虾饵料适应性强,可以生长在各种水质条件下。同时,河虾还可以帮助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废料,提高水质。 2. 鱼粪饲料技术 鱼粪饲料技术是指将养殖鱼类的粪便作为饵料供应给其他鱼类或虾类等。通过鱼粪饲料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鱼类粪便,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鱼粪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饵料,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三、生物饵料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饵料,满足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其次,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可以帮助净化于养殖水体,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降低养殖环境的污染程度。此外,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废料和废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生物饵料复习 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混交雌体:是指通过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减数分裂。 混交卵: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又称需精卵。 卤虫卵孵化率:指每克卤虫卵能过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波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度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1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 (产氧)光合作用,是蓝细菌和植物所 有的光合作用;第二种是(不产氧)的 光合作用。 1、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式有三 种:光照厌气条件下,通过(光合磷酸化 作用)获得能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 (脱氧作用与发酵作用)获得能量,黑 暗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获得 能量。 2、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全封闭式延期光 照培养)和(开放式微气光照培 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 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3、在轮虫消化道前端,有一重要器官(咀嚼 囊),该器官是高度变形的咽喉,有很厚的肌肉壁,内有发达的(咀嚼器),有咀嚼和研磨食物的功用。 4、根据培养过程中人为控制程度,轮虫的培养 可分为(精养)和(粗养)。按培养 和收获的特点,可分(一次性培养)、 (半连续培养)和(大面积土池培 养)。

饵料生物试题及答案

饵料生物试题及答案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饵料生物的试题及答案。请注意,试题部分不会出现分节标题,而是直接给出题目。每道题目后面将附上相应的答案。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试题一: 1. 饵料生物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 饵料生物指的是用于钓鱼或者养殖等活动中作为饵料材料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昆虫等。 试题二: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饵料生物。 答案: 常见的饵料生物包括:活虫(如蚯蚓、蛆虫)、鱼饵(如小鱼、小虾)、植物(如玉米、面包渣等)。 试题三: 3. 在钓鱼中,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饵料生物? 答案:

选择适当的饵料生物能够吸引目标鱼类的注意,增加钓鱼的成功率。不同的鱼类对饵料的喜好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生物能够提 高钓鱼的效果。 试题四: 4. 饵料生物的储存和保鲜方法有哪些? 答案: 饵料生物的储存和保鲜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容器进行储存,保持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更换或添加新鲜的饵料材料,避免过度滋长 或变质等。 试题五: 5. 钓鱼中如何选择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选择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综合考虑目标鱼类的喜好、水域环境、钓鱼的时间和天气等因素。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当地钓友的 经验或者请教专业钓鱼人士来获取相关建议。 试题六: 6. 饵料生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在使用饵料生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使用饵料,避免浪费;根据实际需要储存和保鲜饵料;选择无污染和健康的饵料;遵守当地 相关的法律和规定等。 试题七: 7. 饵料生物对于水域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 答案: 饵料生物的使用可能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使用过量的 饵料可能导致水质污染,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因此,在使用饵 料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试题八: 8. 钓鱼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与饵料生物相关? 答案: 钓鱼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与饵料生物相关。合理使用饵料生物、保护 水域生态系统、遵守相关规定等都是为了保证钓鱼活动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钓鱼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使用环保和可持续的饵料材料。 以上是关于饵料生物的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 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生物饵料

1.生物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人工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具备条件:a.基本原则(1.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2.培养的食物来源广 3.生活史短 4.生殖力强 5.可高密度培养) b.营养物质丰富 c.大小适口 d.方便水产动物幼体摄食 e.营养级低 2.光合细菌:是一类光和色素为菌绿素,自养性营养,在厌氧下光合不产氧的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3.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a.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 b.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 c.用于鱼虾贝幼体培育 d.作饲料添加剂 e.预防疾病 比较光合细菌和植物光合作用的不同点 1.光区不同:红外和远红外 2.光和作用器官、色素不同:载色体和绿色包囊,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3.供氢体不同:有机物和硫化物 4.碳源不同:有机物,二氧化碳 5.获能形式不同 6.厌氧下不放出氧气 7.氮源不同:有固氮能力 8.光能反应系统不同:只利用光反应系统 9.光合作用效率高 4.微藻的开发应用价值:a.在座位植物生理研究的试验材料(繁殖快,世代交替短) b.作为食品及添加剂 c.作为饵料及饲料添加剂 d.提取活性物质(EPA、DHA色素和甘油) e.能源开发(氢气) f.净化水质 g.提高土壤肥力 5.微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a.直接作为水产动物幼体的饵料 b.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 c.净化养殖水质 d.作为饲料添加剂 e.在养殖池内起藻相和菌相的平衡作用,保持水质的稳定,防止疾病发生 f.起遮阴作用 6.培养方式: 纯培养: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一次性培养:在各种容器中,配置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在适宜的缓几年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一次全部收获 半连续培养: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细胞达到或接近是收获的密度时,每天收获一部分藻液并补充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连续培养:每天有控制的培养和利用,封闭式且条件可控,操作模式:恒浊培养和恒化培养7.培养器皿的消毒 (1)物理消毒法:a.灼烧 b.煮沸 c.烘干 d.紫外线消毒 (2)化学药物消毒法:a.酒精 b.高锰酸钾 c.盐酸 d.漂白粉 8.培养液的制备 (1)培养水的消毒:小型培养(小于5000ml水煮沸消毒)大型培养:a漂白粉 80-100ppm,曝气1-2天可用 b.紫外线 c.过滤除菌 9.接种(应注意藻种的质量、数量和时间) 藻种:指将要被接种到新的培养环境中的高浓度微藻类单种或纯种 藻种质量:指数生长期最好,无敌害,生长旺盛期,生命力强 藻种数量:室内:培养液:藻种=2-4:1即20-30%,保险1:1 室外:培养液:藻种=10-20:1即5-20%,保险30-50% 接种时间:选择晴天,上午8-10点,上午藻类上浮,起到选种作用,分裂高峰在0-5点,分裂后急需营养和光照 10.分离方法:水滴分离法(稀释到每小滴1-2个细胞) 11.微藻培养的日常管理 (1)搅拌或充气:a.补充二氧化碳b.防止产生菌膜c.防止藻类自荫、沉淀,获取光照(2)调节光照a.阴天用日光灯补充光源 b.晴天室内培养防止直射光室外光照强盖黑网膜

饵料生物培养重点整理

饲料:饲养动物(禽、畜等)的食物。 饵料: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 生物饵料: 是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微粒饲料:将不同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饲料产品,称微粒饲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 饱和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最适光照强度或称饱和光照强度。 补偿光照强度:适光范围的低限。在这样的光照强度下,藻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量恰好相等,细胞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 饱和白昼现象:在较强的光照强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下,日照时间虽然增加,生长率并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饱和白昼现象。 光抑制: 过强和过长时间的光照会引起光抑制,使叶绿素发生光解而褪色。 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单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一种培养方式,称为单种培养。 混合培养:各藻种混杂在一起的培养方式。例如水样采集后单一藻种分离前的预备培养。 一次培养:在一定的容器中,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过一定时间(5-7天),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或隔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藻液不断流出。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 自养培养:是一种传统的培养方式,是利用光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进行的培养。 异养培养:以可利用有机碳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的培养,具有易进行高密度的纯种培养、可实现培养条件的自动控制等优点。 兼养培养:是介于自养培养和异养培养之间的一种培养方式。是利用光能,以可利用有机碳作为碳源进行的培养。 选择育种:在培养过程中,不经过特殊处理,利用藻类自然变异,有目的定向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藻种。 诱变育种: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导致藻类发生大量变异,从中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藻种。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讲班讲稿 单细胞藻和轮虫是饵料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单细胞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鱼、虾、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提供饵料,还可以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有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同时,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可以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单细胞藻和轮虫培养的实用技术要点: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 选用适当的单细胞藻种类。不同的水产动物需要不同 种类的单细胞藻,如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为宜,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1.2 清洁培养器具。在培养单细胞藻前,必须清洁培养器具,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1.3 分级培养小球藻。小球藻是最常用的单细胞藻之一,分级培养可以提高单细胞藻的品质和数量。 1.4 营养和接种。单细胞藻的营养和接种非常重要,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接种量可以促进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1.5 管理工作要点。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工作,如控制温度、光照、通风等。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PVC透明塑袋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细胞藻培养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1.7 敌害生物防控。在单细胞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敌害生物的防控,如藻类寄生虫、藻类食草动物等。 1.8 防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病菌的单细胞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入抗生素等。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方便后续使用。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2.1 轮虫个体的大小。不同种类的轮虫个体大小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轮虫。 2.2 生态性。轮虫的生态性对其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轮虫的生态性和生长规律。 2.3 繁殖特点。轮虫的繁殖特点也需要了解,以便控制轮虫的数量和质量。 2.4 食性和食料。轮虫的食性和食料也是轮虫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饵料。 2.5 培养方式。轮虫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

生物饵料培养学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生物饵料可分为植物性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及单细胞藻类)和动物性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枝角类等)两类。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如:细菌、酵母、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等。 3.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4.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生物饵料的筛选;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5.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①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必须适合养殖对象的摄食;②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于养殖动物的摄食;③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④生物饵料及其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⑤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⑥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6.生物饵料的优点:①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且有改善水质的作用;②营养丰富,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③规格多样,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④容易被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⑤可获得性佳。 7.什么是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章光合细菌的培养 1.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在厌氧和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2.水产上使用的光合细菌多为红螺菌科的菌种。水产上应用价值大的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属 3.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菌绿素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而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天线色素)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防止菌绿素受光氧化损伤)。 4.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存在细胞内的载色体或绿色包囊中,载色体或绿色包囊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的部位(细胞器)。 5.载色体存于与红螺菌科和着色菌科,由细胞膜陷入细胞质内而形成,并与细胞膜相连。绿色包囊存在于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分散附着于细胞膜下面,是一个独立的球形细胞器。 6.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的步骤:(1)采样。根据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有选择的采集含光合细菌的水样和土样。一般在有机物污染严重,缺氧的环境中采样;(2)富集培养。光合细菌分离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富集和分离的培养基,提供符合光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厌氧环境,适宜的温度(25--35℃),一定的光照(5000—10000lx)。一般采用液体富集培养基,重复多次富集培养; (3)分离纯种。将富集后的菌液进行固体培养基涂布或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重复多次分离,可得纯培养。 7.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封闭式厌气光照培养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放式微气光照培养可用 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8.光合细菌菌种保藏的方法:(1)低温保藏法4c左右低温冰箱保存,时间在30~60d,也可在棉塞上浸蜡,一般可达3~4个月,至半年之久;(2)低温定期移植保存法这是一种经典的简易保存法,即菌种接种于所要求的斜面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至菌落形成后,置于低温、干燥处保存,每隔3~6个月移

生物饵料培养学习题.doc

生物饵料培养学习题 绪论: 1.比较生物饵料、饵料生物的区别。 饵料生物:指在海洋、江河和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饵料,它们和养殖对象共同生活在一起,在水中正常生长、繁殖,是活的生物。 2.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生物饵料的筛选;2)、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基础生物学研究一形态、生理生态、生殖性能、抗逆性能、分类和自然分布等,获取大量培养的技术性指标);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营养价值常随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常规培养存在营养缺陷,需要进行定向培养和营养强化,以获得符合需要的、营养全面和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应逐步建立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提高生物饵料营养价值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3.生物饵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大小适口(微藻5-25M,轮虫100-340面,卤虫初孵幼体400-500面,小型枝角类和格足类600T800Wn,格足类无节幼体100-400M,大多海鱼和虾蟹类幼体口径为280-3601^) o B、便于被摄食(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C、营养价值高(高含量优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易被消化吸收;D、无毒或毒性小,养殖动物成活率高。E、生命周期短,易爆发性增殖;F、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易于大量培养,产量高。G、营养级低(食物链短,培养成本低)。 第一章: 1.名词解释:光合细菌 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 2.光合细菌的特点。 1、含有光合色素(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 2、大多在有光厌氧和无光有氧条件下都能生长,以有光厌氧生长好。 3、大多红螺菌科主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和碳源,在培养过程中不产生氧气。而着色菌科只能利用硫化氢及其他的硫化物为供氢体,以C02为碳源。 4、能够利用水体中的硫化氢,不产生硫沉淀,形成硫酸盐;因固氮酶的存在具有固氮能力。氮源主要是铉盐、氨基氮和氮气,少数利用硝酸盐和尿素。 5、营养丰富;维生素B特别多,特别是维生素B12,且含丰富的类胡萝卜

生物饵料

绪论 1生物饵料的概念: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饵料生物的概念: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生物饵料学内容: (1)生物饵料的筛选 (2)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2掌握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筛选生物饵料的标准) 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3掌握生物饵料的优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第一章光合细菌 1光合细菌的定义:光合细菌又称光养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 广义的定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狭义的定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不产生氧气的细菌 2光合细菌的特征: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2) 具多种异养功能(固氮、脱氮、固碳、硫化物氧化等) •3) 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氮、磷、硫)有密切关系 •4) 在自然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 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 •6) 没有形成芽胞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天然饵料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天然饵料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鲢鱼和鳙鱼的主要食物。其中白鲢以食浮游植 物为主,鳙鱼以食浮游动物为主。此外,鲫鱼和罗非鱼也能滤食部分浮游动 物和植物。浮游植物也是浮游动物和大多数鱼类仔、 曰水产养殖 天然饵料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王琳环赵彦波(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 古族自治县腰新乡畜牧水产服务中心165)628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鲢鱼 和鳙鱼的主要食物。其中白鲢以食浮游植物为主,鱼以食浮游动物为主。 此外,鳙鲫鱼和罗非鱼也能滤食部分浮游动物和植物。浮游草比草鱼稍差。鲫、鲫和白鲫也食水草等植物性饵银料。 对网箱养草食性鱼类来说,网箱设置区如果有现成的大型水生植物, 则不仅可以减少配合饵料的 植物也是浮游动物和大多数鱼类仔、幼鱼及底牺生物的主要食物。以 鲢鱼和鳙鱼为例,在鱼苗阶段鳃耙尚未分化时,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青鱼、草鱼随着鱼体的生长,其食性开始由轮虫转化为大型浮游动物,最后 才 投喂量,同时还因这些天然饵料的加入,增加其营养价值,从而提高 配合饵料的饵料效益。 3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青鱼的良好饵料。鲤鱼和鲫鱼以河 蚬、螺蛳和水生昆虫为主食。青鱼为肉食性鱼类,其

分别以螺蛳和草类为食。鲢鱼和鳙鱼随鱼体发育其鳃耙由疏变密,长1米左右时才趋向稳定。白体O厘鲢的鳃耙间隙为l~O微米,均有203平0微米,主要 鳃耙间降为l~l米,52微鳃耙短而少,咽喉齿臼状。青鱼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长1体5厘米时开始摄食小螺蛳和蚬子。成鱼阶段大多数时候以全以 摅食2O微米以上的浮游生物。但事实上白鲢对l~0米的浮游生物最易滤到,55微他们无论在种类上或生物的容量上均以浮游植物为主。鳙鱼的鳃耙间隙在4~0微米之间,平均为5080微米,主要滤食4~微米的食物颗粒,多数是6~0微米颗粒,0101大08故以食浮游动物为主。鲢鱼和鳙鱼的食道中也会有浮游植物。只是在鲢鱼食道中无论饵料的种类和生物量均以浮游植物为主,而鳙鱼食道中的食物颗粒也是以浮游植物为主,生物量则以浮游动物为主。但 软体动物、栖虾类和水生蓖虫为主食。底鲤鱼和鲫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鲤鱼的主要食物偏动物性,以食螺、及底栖虾类等蚬为主。 鲫鱼以食植物性食物为主,但也食螺蛳、水蚯蚓和部分浮游动物等。因此,网箱设置区中有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可以节约配合饵料的用量,到提高饵料效率,达降低饵料系数的目的。底栖生物类的部分水生昆虫、幼虫是鱼苗和夏 对于鱼类的生长来说,主要决定于饵料的生物量,故通常都说鳙鱼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多数养殖鱼类的鱼苗和仔幼鱼,自卵黄囊消失起,其鳃耙间隙都有由密到疏的过程,以杂食性或所

饵料生物培养试题及答案

饵料生物培养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饵料生物培养》试卷(必修,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饵料:指用于水产养殖中,作为饲料的各种生物, 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2.混合培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混合在一起进行 培养的方法。 3.指数生长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呈指数增长 的阶段。

4.平板分离法:将微生物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使其单个分离形成菌落的方法。 5.光合细菌:一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细菌。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常用的单细胞藻类主要有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金藻门的种类。 2.藻种室是进行藻种的保存、培育及繁殖的场所。 3.指数生长期藻类的生长效率,与藻的营养、光照及温度有关。 4.藻种分离工作包括接种、分离及纯化三步骤。 5.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5000-lux。 6.轮虫一般采用分离培养的方式进行保种。

7.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主要有:直接作为饵料、作为饵料的增补品、作为生物饵料的生产原料及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活性增强剂。 8.评判卤虫卵营养价值高低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显微镜下观察卵壳的形态和颜色、化学分析卵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单细胞藻类接种后延缓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随后培养的成败。接种后延缓期越长,接种培养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接种时保证藻种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量,选择偏低浓度接种。(×)

卤虫养殖技术

卤虫养殖技术 卤虫,又称盐水丰年虫,俗称盐虫子或丰年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所产的休眠卵即为卤虫卵,俗称虫籽,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生物饵料。 1 生物特性 卤虫的适应性强,在全球不同类型的盐湖、盐田均有产出。繁殖周期短,生长迅速。卤虫属于滤食性动物,适合的饲料颗粒10—50μm,除采食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外,还可采食各种有机物碎屑。它具有转化率高、抗病力强的特点。喜逆水游动。成虫不喜光而幼虫有趋光性。卤虫(雌性)每次产卵10—250粒,一生可产5—10次卵,每个虫体可生存3—6个月。 2 营养价值 卤虫干卵及成虫含蛋白质57%一60%,脂肪18%,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并含有激素。这些物质有利于鱼虾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改善鱼虾成熟度及产卵率,是优质的饵料。 3 卤虫人工养殖技术 3.1 养殖池的建立 养殖池深度为1-1.2m,大小50×50m为宜,太大不易于管理,池底四边设环形沟,水深60—80cm。同时配套建立藻类饵料培养池,便于培养浮游植物。 3.2引种前准备工作

在引种前,将池塘积水全部排空,曝晒15天,清理池塘杂藻及污泥,在池底遍撒石灰消毒。 3.3孵化卤虫卵 孵化器具 主要由孵化桶和小型气泵组成,孵化桶用玻璃钢或塑料做成,底部呈漏斗形。消毒时先用干净的水清洗孵化桶和充气管,用强次氯酸溶液消毒桶壁,1—2小时之后,再用清水冲掉消毒液直至嗅不到氯气气味。 卵的消毒 孵化前将卤虫卵放在含200mg/kg的次氯酸溶液中并连续充气30分钟左右;用过滤网收集消毒后的卵,并在放入孵化桶前充分淋洗干净。 孵化前的准备 用过滤的海水装满孵化桶;安装充气设备;对水进展消毒处理,方法是按每100L的水中加0.5g的有效氯并充气1小时左右;然后参加0.5g硫代硫酸钠,除去剩余的氯。 孵化条件 孵化条件直接影响卤虫卵的孵化率。孵化中应主要控制的技术指标是:海水盐度25‰一35‰之间;温度25—30℃;不连续充气并保持均匀平缓,防止过强过弱;溶氧不低于2mg/L;pH值8.5;光照为2000l*;布卵密度为3g/L。 孵化管理

生物饵料答案

生物饵料答案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微藻、轮虫等)。 6.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答 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密度大,产量高。 10.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 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 C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烘箱干燥消毒; B、有效氯消毒; C、煮沸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 B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B、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 C、下午4~6点; D、晚上 1.小球藻有较厚的(细胞壁),不易被鱼虾幼体所消化,很少直接用于投喂鱼、虾、贝的幼体。小球藻通常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也广泛用于鱼类和甲壳类育苗中(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3.亚心形扁藻是我国培养最早,应用很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海产单胞藻类饵料。 广泛应用于(贝类)育苗中。

6.在单细胞藻类的一次性培养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出一特定的模式曲线,自接种后,藻类的生长繁殖可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__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____),(静止期_)和死亡期。 9. 微藻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的优缺点 ①开放式培养优点:建池简单,投资少,可利用光温适宜但不宜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地 区或产量低的荒漠、盐碱沙地等。生产操作简单;缺点:CO2供应不足,温度不易控制,水分蒸发严重,光能利用率低,占地广大。易污染,生产不稳定,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②封 闭式培养优点:具有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效的光源系统,光能传递到微藻的光程短,具有有效的混合循环系统光能利用率高,可高效灭菌,污染少,易于监测和控制;缺点:夏季温度高(可超出生长适温10-15℃),过量氧气难以排除。 2.完整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设施包括哪些? 藻种室、清洗消毒室、培养室、培养容器、培养池、水处理系统、充气系统。 3.怎样缩短单胞藻培养中接种后出现的藻类生长的延缓期? 选择处于指数增长阶段的优良藻种;高比例接种;保持新旧培养液组成的相对稳定 4.藻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相对生长下降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营养盐耗净;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培养液酸碱度改变;藻类细胞浓度过密,光照不足;藻类代谢废物的自体抑制 7.如何检查藻液生长情况? 宏观上,可检查藻液的颜色、藻细胞的运动或悬浮的情况、有无藻细胞沉淀或附壁,有无菌膜或敌害的产生等。微观上,可在显微镜下检查藻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敌害生物的出现,藻细胞数量增加情况等。 8.单胞藻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1、微吸管分离法 2、微水滴分离法

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的饵料投喂技术

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的饵料投喂技术 幼体的培育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幼体培育期间主要应做好饵料及投喂工作。溞状幼体孵化后立即开始从外界摄食。开始摄食的时间推迟半天,蜕皮的时间则会推迟一天,蜕皮率也大幅度下降,因此,选择适宜的饵料,适时适量地进行投喂是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的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应非常重视。 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的饵料应以生物饵料为主,研究表明,单细胞藻类、轮虫、桡足类、藤壶和牡蛎的卵或幼虫等,是培育溞状幼体的最佳饵料。但在生产过程中,若由于生物饵料需要量大,饵料培养暂时脱节时,也可搭配使用人工饵料,如蛋黄、蛤、虾、贻贝、蚌等贝虾类的肉糜,及高质量的配合饵料等。实践证明,混合投喂比单一投喂幼体成活率高。 蛋黄颗粒饵料的制作:鸡蛋、鸭蛋均可,以鸡蛋蛋黄为佳。将蛋煮熟,取出蛋黄,用细目筛绢(最好260目,以后随幼体发育逐步改用200目或孔目稍大一些的筛绢)包裹后挤压,再放在盛有清洁海水的容器内,用手搓揉荡涤,蛋黄颗粒便从筛孔中滤出,取其滤出液泼洒投喂。网目愈细,搓揉所费时间愈多,花费劳力愈大,而蛋黄颗粒越细,越有利于早期幼体摄食。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中,孵化当日的摄饵量因饲育水温不同而差异很大,水温差约3℃时,摄饵量相差2倍以上。也就是说,幼体的日摄量与水温关系密切,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日摄量将

会增加。 一天的摄饵量对体重的比率,第一龄期最大,依次成为以后几个龄期的个体,则迅速变小。一天的摄饵数量,从重量来看,大型饵料比小型饵料显著得多。这是因为,利用大颗粒饵料可以节省幼体的能量消耗,这对幼体期的整个发育和成活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轮虫投喂前应浓缩收集到高浓度小球藻(2300万~2500万个细胞/毫升)或扁藻(20万~25万个细胞/毫升)中强化营养培育。轮虫密度为400~500个/毫升。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也可放入加有乳化乌贼肝油(50毫升/立方米)的水槽中,卤虫量为(10000万~14000万个/立方米),经6小时以上的营养强化后再投喂,以提高其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饵料资源、水温情况、幼体的密度、活力、摄食情况、水质等综合因素灵活调整,以使幼体得以正常发育和生长,从而取得好的成活率和出苗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