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当某地(不是南极点/北极点)为极昼时,则有两条规律:①太阳0:00升起,24:00落下;②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方时有以下规律:

①东早西晚。同一纬度的两地,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早,西边日出日落晚;

②经度1°、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min;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h。

地方时的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④如果

涉及到计算时区,则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时区数的计算公式为:经度÷15°,四舍五入。

图2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C、D

精讲精析:(1)分析飞行路线与地转偏向力。①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因此两地之间,沿着纬线圈飞行的距离是最远的,而绕道南北极会缩短航行的距离;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为“北右南左”,即北半球向右偏转,因

此飞经a地时客机受到偏右的力,由于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顺着飞行的方向,右侧即为南侧,即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

(2)分析太阳的视运动轨迹。①此时为夏至,在北半球看,太阳东北升起、正午位于正南、西南落下;②客机由北京飞往a地的航向为东北,时间为北京时间12:00~19:00,即此时太阳从正南向西南运动,而不是东北。

(3)计算地方时。①北京位于东八区,而a点的时区为165°W÷15°=11,即位于西十一区,即a点位于北京东边5个时区,因此要用加法;②北京时间12:00起飞,历时7个小时,到达a点时为北京时间19:00,因此此时为a地的当地时间19:00+5h=24:00,即为0点;③a点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夏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0:00从正北升起。因此此时,a点可以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4)分析某一日的经度范围。①客机抵达芝加哥时,为北京时间6月23日2:00,芝加哥的时区为87.5°W÷15=5.83,四舍五入为6,即位于西六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从北京向东数10个时区即为西六区,因此芝加哥位于北京东侧10个时区,因此地方时用加法,即芝加哥地方时为2:00+10h=12:00。因为向东跨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因此此时为6月22日12:00;②芝加哥为西六区,此时为正午12:00,则此时0: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西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此时24: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东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因此此时按芝加哥时间的一天的范围为: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③由于跨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会发生变化,因此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的日期与芝加哥的日期不同,不属于同一天。因此最终和芝加哥属于同一天(6月22日)的范围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即为东

西十二区——西六区——零时区——东六区,即跨过了18个时区,而全球共有24个时区,因此占比=18÷24=2/3。

总结

•“今天”的范围

本节例题的难度很大,涉及到了最短航线的选择、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地转偏向力、地方时的计算、日期的计算。其中日期的计算比较难,考试中主要考查【今天】占地球上的纬度比例。

在计算【今天】的纬度范围中,涉及到两条重要的界线: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向东,到达国际日界线,即为【今天】的经度范围,其他区域为【昨天】的范围。具体的步骤如下:

①计算地方时,确定自然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就是0:00所在的经线,经线以东为【今天】。可以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来计算出该条经线。例如北京时间(120°E)为早上10点,则此时00:00的经线为:120°E-(10:00-0:00)×15°=30°W,即此时自然日界线为30°W经线。

②找到国际日界线,计算日期。国际日界线位于180°经线左右,是一条折线,国际日界线的西侧为【今天】、东侧为【昨天】;

③确定【今天】的范围。自然日界线以东——国际日界线以西,为今天;其他地区为昨天。例如北京为早上10点,则此时今天的经度范围为[30°W,180°],

共跨越210°经度。地球总经度为360°,则昨天的范围为150°,即今天:昨天=7:5。

图4 计算“今天”的纬度范围

[全]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地方时)考点详解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不同的季节,太阳视运动轨迹不同,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另外,还有如下三个规律: ①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 ②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偏移; ③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2、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α= 90°- | β-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计算方法,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α示意图 例题

44、下图为我国某地夏至、冬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0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地平面的四个方位,E、F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EO⊥CA。 (1)图中A、B、C、D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 (2)O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某日,O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8:16,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O点的经度为_____。 答案:(1)A (2)23°26′N (3)0°;116°E 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视运动轨迹。①我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南倾斜;②图中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向右(A点方向)倾斜,因此A点表示南方。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计算题通关公式大全,文科生再也不用头疼了! 1、距离计算 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 cosφkm 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 2、地方时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区时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计算区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3.案例: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区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时区数是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 4、日期计算 1.日期变化原因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 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2.注意的问题 1)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 2)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 3)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4)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O点,说24点时为昨天,O点时则为今天。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昼夜长短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1)换算公式: 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日落时刻=12+昼长/2 (2)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日照图中晨线上各地均为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均为日落。然后依据两地的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计算。 (3)同一季节(直射纬度不变),日出日落方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升落越偏北或偏南,到极昼极夜圈(极昼极夜最低纬线圈)上,偏为正北或正南。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出日落方位不随纬度变化。南北极点此日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上,不同的是北极点太阳在地平圈上的视运动是顺时针,南极点是逆时针。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且纬度越高,偏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北;北半球的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北升起,绕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北落下;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极昼或极夜圈以内,太阳整日不落或整日不升;极昼极夜圈之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且纬度越高,偏南的幅度越大,到极昼极夜圈上偏为正南;北半球的极夜圈上,太阳正午出现在南方地平线上,随即落下;南半球极昼圈上,太阳子夜从正南升起,绕北方天空,又于子夜从正南落下。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 (大纲全国卷~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6 6.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答案】B 【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选B.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解这类题目,可以用以下公式解答: 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区差+路程所用时间 注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则用“-”; 得数若大于24,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若得数在0到24之间,则得数即为所求的日期和时间;若得数为负数,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 考虑是否因越过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变化:若没有越过,则经过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就是最后答案;若是从已知地由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减1天;若是从已知地由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加1天。 根据注解修正: 时间大于24,因此需用41-24=17时;日期加1天,变为10月6日17时; 考虑是否因穿越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的改变,因为此解是假设向东航行,因此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所以日期应减1天,变为10月5日17时。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根据注解修正: 得数在0到24之间,时间、日期保持不变; 向西航行没有经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需改变。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 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 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 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 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 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 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 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 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

[全]高中地理(时区、地方时的计算)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时区、地方时的计算)考点详解 (1)时区 定义: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自西向东依次为:零时区、东一区...东十一区、东西十二区、西十一区...西一区。每一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做中央经线,例如北京位于东八区,中央经线为120°E,如下图红线所示。 原理:①地球是一个球体,旋转一周为360°;②一天共有24h,因此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③24个时区对应着360°,因此每个时区的经度间隔为15°。 图1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图

(2)时区、地方时的计算 ①计算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例如我国某地经度为110°E,则110°÷15=7.33,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七区。如果我国某地经度为85°E,则85°÷15=5.67,因此四舍五入,该地位于东六区。 ②计算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有两个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即东边的地区,永远比西边的地区日出早;计算东边的地方时时用加法,计算西边地区的地方时时用减法。 如下图所示,北京(东八区)早上5点,那么此时西十区的地方时是几点?因为西十区在北京西边,因此要用减法;且中间间隔了18个时区(10+8),因此要减18个小时。因此西十区的地方时为:5:00-18=(24+5)-18=11:00,即为昨天的11点。 图2 地方时的计算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 精讲精析:(1)分析甲城市的工作时间。如上图所示,甲城市机动车流量较高的2:00、12:00应该为上班、下班高峰期,即甲城市的工作时间为2:00~10:00到12:00。 (2)分析北京的工作时间。一般来说,北京6点左右日出,18点左右日落,工作时间为8:00~18:00。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1-2 太阳周日视运动(含解析).docx

1-2 太阳周日视运动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为了能快速厘清太阳的实际运动轨迹及快速判断出太阳在一天中某一时间(地方时)的大致位置,在此提出“三点定轨迹”。 “三点定轨迹”:此三点为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的位置。在探究过程中,因为是利用光照图进行辅助,要理解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要找出并识别晨昏线。 【思维构建步骤】:1.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确定直射点所在半球,得出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决定了日出日落方位。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注意:这里讨论日出日落的地区不包括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2.根据此时直射点与分析地区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午时,直射点是位于已知地区的正南还是正北。 3.确定三点绘制轨迹。 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知道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即可得出日出日落方位,再结合此时直射点的纬度与考察地区(十字坐标中心的黄色)的位置关系,画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三点连线,即为一天中太阳的轨迹。 地区 时间 直射点以北直射点以南 二分日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 冬半年 注意:依据“三点定轨迹”方式绘制出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简图,可把一天中的时间进行加载,6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直射点位于正南正北时是12点,因此可以判断一天中该地任一地方时太阳的大致方位及物体影子朝向。 1.(2019年江苏卷)【太阳周日视运动】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表l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题目。 表1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17:08 ②6:3118:15 ③4:4519:39 ④7:2216:49 1.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解析】对于太阳轨迹的分析,目标应该很明确:首先是判读是时间,七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其次确定直射点的位置,该地为北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故答案选B。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太阳某一时刻位置】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题目。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 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计算 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 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 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 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5、区时计算 T求=T已知±时区差 (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 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 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 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平分白昼的那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那条经线为0时。 A K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5.日出时间为:日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高考计算题归纳 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 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 二、由日照图推算日期、地方时或区时 例2(2004年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方位、极昼极夜时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方时、日出日落方位、极昼极夜时长)考点详解 • 1. 地方时的计算 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间隔经度15°,北京位于东八区。在计算地方时时,应遵循以下的步骤: ①计算经度差。找出两地的经度,相减,计算经度差; ②经度1°=4分钟。两地的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③东加西减。计算东边地区的时间用"+",计算西边地区的时间用“-”; 例如北京的经度为116°E,时间为12:00;武汉的经度为114°E,武汉在北京的西边。则此时武汉的地方时为:12:00 -(116°E - 114°E)×4min = 11:52。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 2. 日出、日落方向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西落; ②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③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图2 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D、B

精讲精析:(1)分析中山站日出的地方时。日出时间= 12:00 - 昼长/2。中山站一直都是极夜,当结束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昼长很短,因此日出时间接近于12:00。 (2)分析天津的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且“东加西减”。中山站的经度为76°E左右,天津的经度为117°E,因此天津在中山站的东边,计算时用加法,则天津的地方时≈12:00 + (117°E - 76°E)×4min = 14:44。(3)分析太阳的方位。夏季时,在天津观察太阳,太阳东偏北升起,正午时位于正南,西偏北落下。因此在14:44分时,太阳刚刚过了正南方向,并向西运动,因此应该是西南方向。 (4)分析极夜的时间。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南极圈以北的地区为极夜。6月22日为极夜时间的对称点,中山站7月17日结束极夜,则中山站的极夜时间= 2 ×(7月17日- 6月22日)= 50天,因此选项B正确。 总结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的出现,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运动有关,在高考地理中经常考查。极昼极夜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TU NAN DIAN 突难点) 1.时间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注意所坚持的规则。 (2)区时的计算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 地起飞,经过m 小时飞行,降落在B 地,求飞机降落时B 地的时间。需建立如下关系图。 计算公式:降落时B 地时间=起飞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原则为东加西减。 〔方法技巧〕 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 利用技巧: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 和B ,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 2.日界线 (1)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2)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 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WU DIAN LI 悟典例)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思维过程】 设问信息: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4-8 太阳视运动(解析版)

微专题四地球运动 微考点8 太阳视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所示,此刻弧线AMB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且A点的地方时为12:00,B点的地方时为0:00,M为AB线上的中点,该日M点的日出方位角为东偏南18°。下表是不同纬度日出方位角的测量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直射点纬度(°)0(春 分) 5.85(清 明) 11.32(谷 雨) 16.37(立 夏) 20.07(小 满) 23.43(夏 至) 赤道的日出方 位角(°) 0 5.8511.3216.3720.0723.43 30°N日出方位角(°)0 6.813.119.023.32 7.3 A.东北40°B.东南40°C.东北76°D.东南76°2.关于图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最佳时节B.我国主要受夏威夷高压控制 C.四川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D.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开始封冻 【答案】1.B 2.C 【解析】1.弧线AMB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则弧线AMB为晨昏线,由A点地方时为12点,B点地方时为0点,则AB两点经度差为180°,M为AB线上的中点,则M在赤道上;根据表格春分日日出为正东,方位角为0°,清明太阳直射点北移,方位角为5.85°(冬偏北5.85°),该日赤道上日出方位角为东偏南18°,则对应节气为冬至到小雪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京日出方位为东南;根据表格数据,赤道的日出方位角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则该日太阳直射18°S,南京位于32°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南京正午太阳高度=90°-(32°+18°)=40°,所以该题选B。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日出日落方向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图2 日出日落方向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B、A 精讲精析:(1)分析优惠政策的优势。优惠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吸引北京的游客,但会造成景区游览人员增多,产生拥堵,游客交通与游览的用时的比值增长,但不会影响旅游服务设施的等级。 (2)分析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其中选项A中主要是人文资源,选项C、D主要是自然资源,选项B同时包含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太行大峡谷)。

[全]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地方时、日期的计算)考点详解 •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当某地(不是南极点/北极点)为极昼时,则有两条规律:①太阳0:00升起,24:00落下;②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图1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2、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方时有以下规律: ①东早西晚。同一纬度的两地,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早,西边日出日落晚; ②经度1°、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min;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h。 地方时的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④如果

涉及到计算时区,则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h,时区数的计算公式为:经度÷15°,四舍五入。 图2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C、D 精讲精析:(1)分析飞行路线与地转偏向力。①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因此两地之间,沿着纬线圈飞行的距离是最远的,而绕道南北极会缩短航行的距离;②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为“北右南左”,即北半球向右偏转,因

此飞经a地时客机受到偏右的力,由于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顺着飞行的方向,右侧即为南侧,即受到向南的地转偏向力。 (2)分析太阳的视运动轨迹。①此时为夏至,在北半球看,太阳东北升起、正午位于正南、西南落下;②客机由北京飞往a地的航向为东北,时间为北京时间12:00~19:00,即此时太阳从正南向西南运动,而不是东北。 (3)计算地方时。①北京位于东八区,而a点的时区为165°W÷15°=11,即位于西十一区,即a点位于北京东边5个时区,因此要用加法;②北京时间12:00起飞,历时7个小时,到达a点时为北京时间19:00,因此此时为a地的当地时间19:00+5h=24:00,即为0点;③a点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夏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太阳0:00从正北升起。因此此时,a点可以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4)分析某一日的经度范围。①客机抵达芝加哥时,为北京时间6月23日2:00,芝加哥的时区为87.5°W÷15=5.83,四舍五入为6,即位于西六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从北京向东数10个时区即为西六区,因此芝加哥位于北京东侧10个时区,因此地方时用加法,即芝加哥地方时为2:00+10h=12:00。因为向东跨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因此此时为6月22日12:00;②芝加哥为西六区,此时为正午12:00,则此时0: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西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此时24:00对应的经线为西六区向东12个时区,即为东六区,因此此时按芝加哥时间的一天的范围为: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③由于跨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会发生变化,因此东六区-180°国际日界线的日期与芝加哥的日期不同,不属于同一天。因此最终和芝加哥属于同一天(6月22日)的范围为180°国际日界线——芝加哥——东六区,即为东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的方位)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的方位)考点详解 •1、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 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①判断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②判断季节。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昼半球,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夜半球,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图1 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 •2、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α= 90°- | β-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观察者(β)与太阳直射点(γ)的纬度差越小,太阳高度角越大。 注意: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β-γ|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例如位于同一半球时,40°N-23°26′N=16°34′;位于不同半球时,40°N-23°26′S=40°+23°26′=63°26′。

图2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例题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一、什么是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是指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尽管我们习惯于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再落下,但实际上,这是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结果。太阳视运动包括日出、日落、昼夜交替以及季节变化等现象。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如何影响太阳视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天。这个自转运动使得太阳从地球的东方升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西方落下。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一年。地球绕太阳形成一年四季的周期。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互相作用,我们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会有所差异。例如,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升起的方位更偏北,阳光也更直射;而在冬季,太阳升起的方位则更偏南,阳光更斜射。这种变化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和温度的变化。

三、太阳视运动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地球上的不同地理位置也会对太阳视运动产生影响。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视运动更为均匀,昼夜长短基本相等;而在极地地区,太阳会在一年的某个时段持续升起或落下,导致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四、太阳视运动的意义和应用 太阳视运动的研究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太阳视运动,我们可以确定地理位置、制定日程安排、了解

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等。 此外,太阳视运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古代人通过观察太阳视运动来制定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同时还为航海、导航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与太阳之间奇妙互动的体现,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对太阳视运动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影子问题

高中地理专题一考点 时间计算

知识体系 高考解密 高考考查内容考点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核心价值: 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背景, 培养考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经纬网图和光照图等,综合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区域认知: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楼间距、天气现象等生活中的实例,概括或推测区域特征。 3.地理实践力:根据体现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日晷等,对日期和太阳视运动进行判断。 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必备知识:时间 计算 (2021·广东地理)10.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 面的先后顺序为 11.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2020·山东地理,8)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 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 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昼夜 长短 (2021·全国文综甲)4.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2020·天津地理,14)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正午 太阳 高度 (2021·河北地理)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 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2020·天津地理,15)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 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2018·天津文综)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 时间)最可能介于 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1.时间的计算。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分 布规律及其应用。 4.太阳视运动。 考点1时间计算 (2021·广东地理)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2题。 运载火箭名称发射场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欧洲织女星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卡纳维拉尔角(28°29′N, 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A.长征5号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时间早晚,只需统一换算成一个标准时间。比如以我国长征5号B 发射时间为基准,是北京时间29日11:23,则欧洲织女星的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9日9:50,西五区的美国猎鹰9号于北京时间29日11:44发射,先后顺序依次是欧洲织女星、中国长征5号B、美国猎鹰9号,选C。第2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

地理高分必备压轴难题错题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01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 ○○○○○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上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 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 =21∶00。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

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的判断 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 (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图所示: (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 (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4)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1.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2.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视运动、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

高中地理:太阳视运动、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 太阳视运动的轨迹,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经常困惑着高中学生。例如某地区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正值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在该地的南面),按照常理说,这时候该地应该东南方向日出、正午正南、西南方向日落。然而实际上,此地却是太阳从东北升起、东南落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地球沿着地轴自转(自转平面为:赤道平面),同时又会绕着太阳公转(公转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夹角(黄赤交角:23°26′)。因此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便在地球的23°26′N~0°~23°26′S之间,往复移动。 图1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总的来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①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昼越来越长,昼长大于夜长;③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最长、夜最短;④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逐渐缩短,但昼长仍然大于夜长;⑤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⑥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昼逐渐缩短,昼长开始小于夜长;⑦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昼最短,夜最长;⑧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昼逐渐变长,但昼长仍小于夜长。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即我们在地球上,所观察到的太阳移动轨迹。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所示,假设观察者位于A处,则①在夏半年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太阳东北升起、东南落下;②在春分、秋至时,太阳

高中地理时间问题解法讲解-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二单元时间的问题 高考要求:1.掌握地方时的计算。 2.掌握区时、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3.掌握日界线及两侧日期的变更。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大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 【概念比较】1.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 2.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 3.日界线:①人文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问题一:地方时。 【基本规律】1.地球上的地方时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点,与其相对的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点。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 3.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 【基础能力】地方时的计算分三步进行。 ①空间定位清楚。(用图式表达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到位。 (已知、未知、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四者知其三,可以任求其一) ③数学计算准确(认真计算,仔细检查)。 (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例1】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经线的经度是。 【例2】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1340E的地方时为: A.9时 B.20时56分 C.8时 D.9时56分 【例3】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010 ′,最西端在东经730,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_________。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30 太阳视运动 带详解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30太阳视运动 一、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某地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北京时间为18:40时,太阳位于R或P点。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解的是 A•当地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D•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2•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a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印度洋的洋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地的昼长为14小时48分钟D•太阳直射点一定向南移动 3•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b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将要增加 B•全球各地不都是地方时6时看到太阳日出 C•伦敦的正午太阳咼度比上海小 D•莫斯科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1•A该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时,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所以该地的纬度为40°,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所以该地纬度为40°N。根据正午北京时间为18:40,则该地经度为20°E。所以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C当太阳视运动路线如图中曲线a所示时,太阳东北日出,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印度洋流一致为逆时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法确定。根据图中的角度21°,日落比18:00晚1小时24分,判断该地昼长为14小时48分钟。 3•C伦敦纬度比北京高,任何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都比北京小;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