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摘要: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词、语素,按照现代汉语构词规律,创造新词,如“秀”原为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词,意

为“表演、展示”,当其含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后,逐渐与其它语素结合,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脱口秀、时装秀、选秀”等,门:“艳照门、泼墨门、街头门、电话门” 狂:“变态狂、结婚狂、工作狂、受虐狂” 族:“上班族、追

星族、啃老族、月光族” (四)口语化、形象化新词语的产生源于对新生事物和新现象的描述,很多都来自于

流行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和年轻人中

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人类社会是

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新词语的

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刘叔新先生认

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

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

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新词语”亦如是。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

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

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

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因此,

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而那些临

时创造的,没有相对稳定的使用时段,仅被极少数人使用的词语不能算是新词语。例如在网络聊

天时,人们经常输入一些错别字而产生的或自创的个性化“词语”,都不能列入新词语的行列。(三)形式内容“新”的认定新词语可以是为新事物而造的词、旧词产生新义、旧词扩

大使用范围等,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是新的。如“触电”,表示由于人体直接

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而在“李宇春首

次触电斩获新人奖”一句中,“触电”的词义就成了参与电影相关活动。在词形不变的情况下词义发生了变化,也应算作新词。二、新词语的来源新词语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

语言现象,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新造词语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词、语素,按照现代汉语构词规律,创造新词。如:欧元、彩民、下岗、西部开发、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这类新词中,有些在书写形式上还有不确定性。如“小秘”,有时也写成“小蜜”。(二)外来词语的吸收外来词的激增是当前世界上各种语言的普遍趋势。对汉语影响较

大的,首先是英语,其次是日语。对于英语的吸收,主要有意译、音译和音意结合三种方式。意译的如“热狗(hot dog)、代沟(generation gap)、超级市场(supermarket)”等.音译

的如“的士(taxi)、麦当劳(McDonald"s)、克隆(clone)”等;音意结合的如“汉堡包(hamburger)、迷你裙(mini-skirt)、网吧(internet-bar)”等。由于日语中汉字形式

的存在,对于日语的吸收主要是直接使用,如:“通勤、量贩、寿司、物语、写真、料理”等。(三)方言的吸收现代汉语的词汇除了借用外来词语,还吸收汉语方言中表意新颖或表

达力强的词语,以不断丰富自己。在各地方言中,尤以北京话、上海话和港台方言的影响最大,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地域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的影响力。如来自北京话:侃大山、歇菜、磁实、猫匿、倒爷等;来自上海话:套牢、解套、割肉等;来自港台话:狗仔队、拍拖、拍档、资讯、埋单等。(四)旧词新用现代汉语的新词有相当部分是对汉语古语原有意义进行引申、转借,或对旧词使用范围进行扩大或缩小,或旧词感情色彩变化等方式,为旧词赋予新意。如“同志”一词源于先秦《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现代义的“同志”从民主革命者中间开始流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人们之间一种称呼,而现在则转而成为对“同性恋”的一种委婉的称法。(五)专业术语的延伸由于科学技术的普及, 一些专业术语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意义,成为普通词汇。如“瓶颈”,本意是“瓶子上部较细的部分”, 而现在人们多用其比喻意义:“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部分”。相反, 也有一些通用语被相关学科或行业借用成为专门术语,如“桌面、菜单、窗口”等普通词汇已成为计算机术语。三、新词语的特点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从词语来源到词语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趋向双音化和多音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 词汇呈现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而现在产生的新词语更有向多音节发展的趋向。这主要是由新生事物的复杂性造成的,仅靠单音词和双音词已不能完全适应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思维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例如“发烧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这些词语频繁出现在政府公文、新闻报道以及大众的日常交谈中。(二)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的词语增

多随着外语学习的普及和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 书报杂志等各种传媒夹用外语字母现象越来越多, 越来越普及。如:“卡拉OK、IC卡、IP地址、E时代”等。以IC卡为例,中文译名为集成电路卡,但是从这个词语出现之初,人们就几乎不用它的中文名。又如DVD,相

信很少有人称它为“数字视频光盘”。可以预料, 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 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三)新词若作为单音节语素使用,趋于词缀化即是说作为原词或词根的词

汇意义逐渐虚化,与其它语素结合组成新词汇,位置较固定,且构词能力极强。如“秀”原为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词,意为“表演、展示”,当其含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后,逐渐

与其它语素结合,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脱口秀、时装秀、选秀”等。类似的还有: 门:“艳照门、泼墨门、街头门、电话门” 狂:“变态狂、结婚狂、工作狂、受虐狂”

族:“上班族、追星族、啃老族、月光族” (四)口语化、形象化新词语的产生

源于对新生事物和新现象的描述,很多都来自于流行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和年轻人中。正如胡明扬先生所说:“青年人最急于寻求独立性, 也最急于显示独立性, 他们要和传统决裂, 不喜欢陈词滥调, 最富于创新精神, 什么都爱新鲜, 爱好玩儿, 所以最常见的流行语总是在青少年群体

中创造和使用的。”例如“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非常形象。同样的还有“打擦边球、豆腐渣工程、豆芽学科”等等。四、结束语新词语以新颖、形象的表达方式,极其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传递着新的信息。新词语的

大量涌现是合理的语言现象,是汉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但同时,作为新生事物,新词语本身还有一个稳定变化的过程。使用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我们既不能一古脑地照单全收,也不能盲目排斥,而应该用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有选择地吸收,这样才能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齐沪扬.现代汉语[M].商务印书馆,2007. [2]李子诚.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途径[J].文学教育・下

半月,2009(1). [3]冯彬.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16). [4]刘永红.

现代汉语新词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作者简介:柳娟(1977.5-),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

研究生。)

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

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 作者:赖天能宋国庆苏长树 【摘要】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新词社会文化信息社会生活图景社会变迁模式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语言作为一套信息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思想的直接的现实。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影像,因社会生活而架构,可以说“语言与社会结构共变”。凡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诸如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事物、新观念、新工具和新行为,它们都会雨后春笋般地在语言中得到呈现,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表现得愈是直观明显,与时代同步。阁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于2007年8月16日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流行语、网络用语、方言用语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通过对这些新词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从而描绘和建构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以至进一步把

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拟以这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为出发点,以语言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视角,对其进行类别性的划分、结构性的分析及社会性的释义。 一、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类别性划分 语言是记录人类社会生活,反映人类历史及文明进步的工具,是对鲜活社会现实的一种见证,是对社会发展轨迹的一种折射。这次公布的171条汉语新词语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分类如下: 1、时事政策:/l荣/又耻、倒扁、废统、国六条、国十条、海缆断线、汉芯造假事件、骸镂门、诺亚规则、7时代、三支一扶、上海社保基金案、十五细则、微笑北京、微笑圈等。 2、法律制度:2时歇业令、法商、福利腐败、交强险、禁电、土腐败、洋腐败、游贿、择校税、医闹、医诉等。 3、网络科技:抱抱装、动能车、海绵路、空调、迷卡、作弊克、草根网民、电子环保亭、谷歌、熊猫烧香、睡眠博客、印客、两会博客、博文、博客话剧、博斗、秒杀、晒。 4、商业经济:大肚子经济、墓产经济、润滑经济、她经济、囤房捂盘、捂盘惜售、回购地、分手代理、二奶专家、寒促、移动商街、众包、会议大使、卡神、垄奴、明星枪手等。 5、社会生活:吊瓶族、白奴、奔奔族、车奴、啃椅族、公司蛀虫、节奴、拼卡、群租、飞鱼族、慢活族、陪拼族、拼客、晒客、洋漂族、证奴、人户育婴师、换客、乐活族、蜜月保姆、熟年、白托、美丽垃圾、擒人节、让票区、年后饭、饭替等。 6、文化教育:EMBA、复古学堂、灰色技能、裸考、托业、学业预警、笔替、高薪跳蚤、新明星学者、成考移民、国际高考移民、考霸、科研包工头、赖校族、学术超男等。 7、心理观念:冻容、断背、骨性、装嫩族、炫富、压洲。 8、体育娱乐:海啸音、红楼选秀、解说门、跑酷、入球、痛快吧、文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新词语的研究比较多。新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其中也不乏以讹传讹、误导读者的“伪”新词语。因此,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新词语。首先要正确把握其中的真实信息。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科技、生活方面的新词语,但是由于它们所蕴涵的真实意义与科学性原则之间产生了偏差,所以成为了“伪”新词语。 《辞海》认为,“新词语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并且带有特殊内涵的词语。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面貌,反映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非凡能力。”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新词语时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那些失去了时代气息的,而那些又蕴含着某种内涵的,再加以适当引申、变形、模仿等手法加以充分地利用。 这些词语的含义大多都是描写人、事物或情况的新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它们通常采用简明而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这些新词语被读者曲解,所以应该避免使用和错别字一样的词语,尤其是“不雅”的别字词,更是万万要不得的。 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词汇系统。汉语中的新词语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由于种种原因,新词语的出现必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新词语的出现必须建立在丰富、完善的词汇系统基础上。只有在已有的词汇系统基础上,借助新的表达方式,才能够使汉语词汇系统得以丰富。但是,如果离开了丰富、完善的词汇系统,

新词语的出现便无从谈起。新词语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孤立存在。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个新词语的含义就会被读者曲解。 汉语中新词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汉语词汇系统的逐渐丰富、完善,新词语的不断涌现,也提高了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新词语的过度使用,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尤其是对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这种影响尤甚。这种误导会阻碍小学生的正常阅读。如果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新词语误导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文学修辞现象,它在古典诗歌和现代文学中都大量存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是通过巧妙运用新词语得以体现的。可见,把握好新词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摘要:即利用汉语中已有的词、语素,按照现代汉语构词规律,创造新词,如“秀”原为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词,意 为“表演、展示”,当其含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后,逐渐与其它语素结合,衍生出许多新词,如“脱口秀、时装秀、选秀”等,门:“艳照门、泼墨门、街头门、电话门” 狂:“变态狂、结婚狂、工作狂、受虐狂” 族:“上班族、追 星族、啃老族、月光族” (四)口语化、形象化新词语的产生源于对新生事物和新现象的描述,很多都来自于 流行语,特别是在学生群体和年轻人中 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人类社会是 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一、新词语的 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刘叔新先生认 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 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 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新词语”亦如是。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 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 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 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因此, 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而那些临 时创造的,没有相对稳定的使用时段,仅被极少数人使用的词语不能算是新词语。例如在网络聊 天时,人们经常输入一些错别字而产生的或自创的个性化“词语”,都不能列入新词语的行列。(三)形式内容“新”的认定新词语可以是为新事物而造的词、旧词产生新义、旧词扩 大使用范围等,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是新的。如“触电”,表示由于人体直接

现代汉语新词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研究 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重要交际工具,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言的发展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全面真实生动的展现社会生活的全貌。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新词,这些新词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他的研究能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交往的需要。 关键词:171条汉语新词语;公众采纳与传播;新词特点影响来源一、171条汉语新词语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如下: B: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博文; c: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 D:大肚子经济、倒扁、盗版党、等额配比基金、电话门、吊瓶族丁宠家庭、动能车、冻容、独二代、断背; E:EMBA、2时歇业令、二奶专家; F: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祝寿螺患者、复古学堂; G: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H: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

红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 J: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 K: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 L: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 M:M型社会、慢活族、美丽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杀、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墓奴; N:年后饭、暖巢管家、诺亚规则; P:跑酷、陪拼族、捧车族、拼卡、拼客; Q:7时代、擒人节、轻熟女、穷人跑、求学房、群租; R:让票区、入球、入户育婴师、润滑经济; s: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晒、晒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细则、世宗、试药族、手机幻听症、手机手、熟年、睡眠博客; T:她经济、痛快吧、图书漂移、土腐败、囤房捂盘、托业;w:网络晒衣族、威客、微笑北京、微笑圈、文化低保、文替、巫毒娃娃、捂盘惜售; x: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熊猫烧香、炫富、学术超男、学业预警; Y:压洲、洋腐败、洋漂族、医闹、医诉、移动商街、印客、游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 新词语的生成。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

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要研究清楚一个词有几个意义是十分困难的,往往只能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明确表述出来,另一个或几个意义则需要留给读者去思考和辨别。 三、词义的基本内容。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加速,汉语词汇每年都会迎来数千个新增词汇,这些新增的词汇主要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变革、文化嬗变等领域,反映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即对这些新增词汇的梳理、归纳、分析和解释,是对语言发展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 一、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内涵概括 当代汉语新词语,简称“新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广泛流通并得到社会认可以及被收纳进语言词典的新词汇,它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新词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生动性、表现力和创新性等特点。 从新词的内涵特点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性。新词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们随 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产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飞跃,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新词。 2、社会性。新词是社会生活的语言体现,是社会行为、 态度、价值观等的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词源源不断地引入和创造,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3、生动性。新词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和诙谐感,给人们 带来了娱乐和乐趣。新词的语言表达独具特色,让人倍感新奇。 4、表现力。新词对语言的表达力提高了很多,很多新词 是传统语言无法表达的,它们能够精准地表达出社会中的某些概念或现象,扩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5、创新性。新词的产生是语言创新活动的表现,创新是 社会发展的动力。新词的创造者不仅仅是语言工作者,也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或普通市民。 二、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分类 目前,新词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语言的形态来划分,分为:汉字词、词组和缩略语、英语词。 2、按语言的用途来划分,分为:时事新闻新词、网络新词、科技新词、财经金融新词、社交新词、日常生活新词等。 3、按语言的来源来划分,分为:借词、新造词、词组加 词和缩略语等。 4、按语言的用途和范围来划分,分为:专业新词、网络 新词、青年流行新词、政府新词、娱乐圈新词等。 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方法 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既有系统性的研究,也有个别性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思维的高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词语的产生则是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则,已不同于古代汉语,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在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由于汉语新词语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如:现代汉语新词语包含哪些语义范畴?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总之,现代汉语新词语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以下便是对这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1.感情色彩是我们在生活中最熟悉也最难控制的一种色彩,它往往通过我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表达方式显露出来。如“如果”是否定副词,“一定”、“应当”等是动词。从语言学角度看,感情色彩是语言的一部分,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汉语的认识水平。 2.它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将汉语新词的研究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 2.带有比喻或借代意义的词语,即“比拟词”或“仿拟词”。“比拟词”或“仿拟词”指那些能替代具体事物形象特征而使读者对该事物形象特征有较强的感知力的一类词。 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些所谓“新词”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在语言学上有两种观点:(1)认为汉语新词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新名词构成的,另一类是由新词构成的;前者主要有新概念、新用

法、新义项等,后者有近义词、反义词、相关词等。( 2)认为汉语新词是由某一群众的创造。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以下,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在语言中出现的这些新词到底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文化处于怎样的状态。 现代汉语新词在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要不断完善新词语,就应该在语言教学、传播与研究方面更多地加以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汉语新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改进现有的语言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现代汉语新词语能够在一个更宽泛的范围内更好地进行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所有这些,在汉语中都需要用新词语(或由已有词语产生新义)记录下来。因此,新词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包含了极强的时代文化内涵。新词语的出现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使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本文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语现象,着重探索了新词语的产生、特点和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新词语;现代汉语;改革开放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人们思想的变化,原有的一些词汇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或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来满足人们社会交际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尤其是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后,词语的变化更加迅速。 那什么是新词语呢?从狭义上说,“语言的使用者为了确切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而在他所使用的语言的语词库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时,便在文语(书面语)或口头语中导入一种新的说法,这种新的说法就是新词语”[2]。从广义上说,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定词。 一、新词语的产生原因、产生途径和接受人群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同变化的状态下,这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使得新词语以每年上千的速度增长。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词语的产生都有其直接和客观的原因。

[现代汉语,成语]谈谈现代汉语新成语研究

谈谈现代汉语新成语研究 摘要成语作为汉语熟语的重要类型,正在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成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因此对新成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上海辞书出版社为适应社会需要,推出了陈璧耀先生编著的《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新成语研究的角度对该词典做一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新成语词典变体辨析 作为服务于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其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新词语也就不断产生。成语作为汉语熟语的重要类型,虽具有传承性、定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也不能独立于语言发展变化之外。为了增强语言表现力,人们总要创造和使用新的成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一、新成语的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成语,是以“四言”为基本特征、涵义比词复杂、具有丰富的修辞功能的习用性定型词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熟语。成语具有定型性,是指成语以固定化的结构形式和整体化的语义内容相统一。形式的定型化,是指除了合乎规律的历史演变或修辞性的活用外,成语的说法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既不能任意改变结构,也不能随便加减换字;意义的整体化,是指成语的意义不是字面意义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字面意义保持着相对独立性。成语只有依靠固定形式和固定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才能实现其表达功能。传统成语的语体风格,大多属于书面语词汇的性质。 新成语有其特殊的时代性特征,多运用白描手法即没有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段,其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一致,它们大多来自人们的日常使用,富于生活气息,口语化色彩较浓,之所以称其为成语是因为其使用频率较高,依然保持着四言的固定形式和固定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联系。 新成语的产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使用过程,这是由语言渐变性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的“新”属于历史范畴,是相对于千百年来固定流传下来的传统成语而言的,是指现代汉语基本形成之后的时期,尤其是指近二三十年产生的;其“产生”的范围很广,包括新形新义、旧形新义(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方言或外语中原有固定结构被普通话新吸收等多个方面。研究新成语,对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应用很有意义,2012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陈璧耀先生编著的《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新成语词典》),为我们深入研究新成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资料库。 二、《新成语词典》的收条情况 作为一部新成语词典,该词典收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媒体和文人笔下新出现的成语296条,其中包括新生成语以及有新用法的旧成语,故而名为《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 1.收条形式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 在我国的文化语言中,新词语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它指的是由现代汉语里的基础语素所构成的一类全新的词汇。可以说新词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于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了。 今年是新词语研究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里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新词语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还有了不小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新词语对于语言规范、教育教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在“十”字当头时代,“十”字新词又受到普遍关注 但如果是单纯地从“十”字本身的构造上看,它不过就是一个“十”字,顶多在形状上稍微有些不同罢了,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十”字的引申意义一直都很丰富,甚至可以包括许多表示褒贬之情的感叹语气词。比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原先指的是贯通南北东西的道路,但是自从被人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后,它也就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十”字构词功能的这种灵活性对于这类词语的传播与流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乎“十”便成为了最新的时尚词语,大家争先恐后地追逐它。 10年来,许多新词开始出现了。我们在学习新词语时往往忽略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结构方面的细微差别。比如“透明”这个词,它是从现代汉语里吸收的,它源于英语的transparent,但是

现在我们在书写时还是喜欢把它写成不透明,理由是什么呢?除了音节问题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对于现代汉语词语而言,由于读音的分化导致了现代汉语新词汇的多音化。因此许多人为了使读音统一,宁愿使用一个同音字来替代。透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现在被人称作“无色”。尽管透明的读音与transparent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有了另一层意思,即“不清楚、模糊”的意思。“明白”也是如此,这些词虽然有着读音上的差异,但是它们都具有明确的意思,人们也不会再在读音上较真。

浅论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论现代汉语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是普通话词汇系统中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新词,它们通常被归为普通话词汇的一部分。从社会环境、新技术、国家政策出发,普通话新词大量不断涌现,既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积累,又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汉语的语言形态。无论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还是互联网的发展,新词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新词语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实际状况,充分反映了目前社会潮流及其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的出现,拓宽了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需求,增进沟通和理解,从而给对话及日常交流带来更加自然、随意的氛围。 从词语本身的形式来看,大部分新词语都是由词根和活用构成的,比如“差评”的组成,就是“差”和“评”的组合。新词语的创造,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具体的概念和抽象含义,形如“y空间”、“秒懂”、“网瘾”等,这些新词语自然而然地成为普通话中的固定搭配,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新词语也反映出中国人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互联网技术、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以“互联网+”为名的新词语也接踵而至,如“云服务”、“无线智能”等。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对未来的向往。 此外,新词语还反映了中国政府施行的政策,如出台的“双休制”

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为鼓励市民实践创新而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都为新词语的出现作出了推动作用。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新词语的出现,为语言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也丰富了词汇,让现代汉语更加活跃。但是,新词语的质量也需要不断提高,保持新词的普通话意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帮助更多人理解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内容摘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如:“白领”、“北漂”、 “给力”,“团购”、“房奴”、“囧”、“格式化”、“啃老族”、“非主流”、“电脑黑客”、“豆腐渣工程”、“CEO”等等,这些新词语都不同程度地流行于各种新闻媒体、书报杂志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也反映着社会。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人们变化着的思维方式、心理心态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语、旧词新义、方言词语、外来词语、简缩词语、词缀派生、字母词和数字词等,它们在特点上和原有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就从新词语的语音形式、构词方式、词义及新词语的涵盖面和文化内涵等五个方面来论述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关键词:新词语社会生活特点反映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new word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a lot of new words in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White-collar”, “North drift”, “Gelivable” , “Group purchase”, “House slaves”, “Embarrassed”, “Format”, “Parents-sucker”, “Non-mainstream”, “Computer hacker”, “Slack project”, “CEO “and so on, These new words are all popular in various news media, books, magazines and people's social life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y produced along with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and they change along with the society's change too, in the meantime, their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lso reflect the society. New words is a mirror of social life, and they are also the observer and recorder of people's changing thinking model and psychological. New words come mainly from the newly created words, the old words with new meaning, the dialect words, the foreign words, the reduced words, the affix derivation, the letter words, the digit words and so on, they both have th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existing words i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ew words from five aspects, they are, the phonetic form, the word formation, the word meaning, the coverage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new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语 新词语是语言变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活跃的语言只有经过不断的词汇新增、再造和变化,才能维持其话语力、表达力和概括力,与时俱进的变化是必要的。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电子通讯的发展,现代汉语词语的发展呈现出比以往更加迅速的态势。 在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词语新形成的途径是由于汉语的“原型词”(如汉字),由此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词汇”。目前,汉语新词汇主要由以下几种途径产生:第一,从借用单词(如外来词)形成;第二,从汉语词汇中派生形成;第三,从汉语词汇中构成结合形式;第四,以数字拼音形成。 当前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导致现代汉语新词语诞生的热潮之一。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豆瓣,都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词汇来源。社交网络以简洁、通俗的口语出现,而一般的网民也大都接受这种口头化的表达方式,微博、微信中的术语和句式随着流行的趋势而发展,形成了一种流行语文化。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简写形式,如:“秀”“刷屏”拍照”组团”等,其语用特性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并不仅仅只在社交网络中使用,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情调。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新一代的人群也会更加的习惯拼音、简写和缩写,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这回导致拼音词汇、数字词汇也会大量出现,以表达社会现实中各种抽象概念,比如“自媒体”、“二次元”、“萌新”等。

至于汉字,它也会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一些表示否定意思的汉字会组合成另一个汉字,如“不满”变成“不慢”。此外,汉字也有受流行富有趣味的特性的变形,比如“算”变成“计”、“到”变成“左”,以表达一种有趣的语境,比如“算了算了”变成“计了计了”、“今到明到”变成“今左明左”,给人以新的冲击。 综上所述,新词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熟悉语言中现有词汇和句法形式的变异,是语言文字生命力的体现,这些词语表达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变革,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会深入到更多的汉语语言中,构建出一种更新、更具活力的汉语语言环境。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 新词是指语言中新出现的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词汇,它体现了时代精神。 新词是在旧词的基础上经过创造产生的。汉语中的旧词大多数来源于古代,也有来自现代和外来语的,有些来源于古今异义的字词,有些则属于“自创”,还有些由社会用语中不断产生出的新词汇逐渐发展而成的。在汉语中,有一部分具有形容、描写作用的新词是以形容词的面貌出现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又可以转化为动词、名词或介词等。例如:人山人海(mountain and sea):表示群众聚集得像山一样。(山海,名词);表示气势盛大。(人海,名词) 虽然这个新词的意义和作用与旧词相同或相似,但它已不再是原来意义的相加,而是完全由这一事物所构成的词。例如:对此不予置评(not on the peice):意思是不予理睬;置评,评论。(on the peice,介词短语作状语,置于句首,有放在句首的位置之意。)显然,这里的“不予置评”是已构成了完整意义的动词。这类词称为现代汉语中的派生词,通常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五种词类。 例如:油光可鉴(oil-shined):形容人的皮肤很好,可以照镜子。(油光可鉴,名词);表示对自己的容貌感到满意(油光可鉴,动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once bitten by a snake, one may be frightened by another):意思是一旦被蛇咬伤,以后一遇见毒蛇便害怕。(once bitten by a snake, to be frightened by another,是定中结构,而后面紧跟动词不定式,显然这一句是一个分句,分句

中的动词不定式已变成了独立的动词,因而这句话应译成“一旦被蛇咬伤,以后一遇见毒蛇便害怕”,现在汉语普通话把“曾经”说成“了”,而把“被蛇咬伤”说成“怕蛇咬”,其实这里的“怕”是个普通名词,“被蛇咬伤”应为“怕蛇”。)等等。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是近几十年来才出现的。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 对新词语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新词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词汇现象。严格说来,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词语出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词语出现的数量和速度有所不同而已。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特点。 关键词:新事物;新词新语;现代汉语 前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思维不断产生,代表这些事物、思维的新词新语也相伴而生。当前网络生活日益发达,借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巨大优势,有很大一部分的流行语慢慢的被大家接受。本文将以最近网上较为流行的“甄嬛体”“元芳体”等为例,对现代汉语新出现的流行词、流行语语句模式进行研究。 一、流行语和新词新语的区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问题,而代表这一类新事物等的语言符号也相继出现。根据材料,最早出现的是“新词”这一概念,而最近一直流行的是“新词新语”、“流行语”比较合理的说法。 新词,顾名思义,根据词的概念可以解释为新出现的并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新语”既包括指的是新出现的已被大众接受的短语以及短语模式,例如“暴力女”、“虐猫女”“猥琐男”“宝马男”等一系列“X女”、“X男”模式的短语等。流行语指新出现的但并不一定被大众接受的、一段时间内风靡摸个领域的词、短语,甚至是新的句子模式,例如“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新词”、“新语”、“流行语”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流行语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为大众接受,基本上就能变成新词或者新语。 二、流行语出现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最大,作为语言中的新现象,流行语也同样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社会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也为了使语言更加诙谐,人们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元芳体”,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一件刑事案件:泉州女孩被肢解坠落高楼,警方断为自杀,一名武汉网友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开始发问,引 起了广大网友的踊跃发言。最后,广大网友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后面都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慢慢变成了常用提问句。 (二)语言因素 人类是交际的主体,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自然要满足交际主体的需要,而交际主体是多元化的,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需求,语言也在不间断的产生新的形式和用法,流行语自然算是一方面。 另外,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这就要求流行语的产生不能一下脱离原有的语素,否则也不会为大众接受和使用。而语言的类推机制刚好为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例如,“甄嬛体”中,常出言必以“本宫、臣妾、嫔妾、哀家、朕”等自称,描述事物的时候,用双字,如“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等,短语方面则“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符恩泽”等套用。用甄嬛体说话在网上颇为流行。网友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模仿:“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 这类流行语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究其红遍网络的原因,除了《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语言较为委婉,模仿比较方便,这就是类推机制在起作用了。 三、流行语的特点

浅析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浅析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摘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宏大的变化,尤其是进人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信息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展分析,可更明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化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泼、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22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答复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答复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讨论这一语言现象川,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拾掇,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开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惹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3)认为新词语包括三种形式:全新词语;旧词赋新义;旧词语复活。如姚汉铭就认为,新词语包括:从未出现过的;建国前存在,建国后几乎消失,近几年复活的;一直存在,但近来新意义高频率地出现的。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

浅析现代汉语新词 作者:曾元春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 曾元春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现代汉语新词是词汇中最能反映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变化的一部分词语,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新词的大量涌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为对象,对新词做定量分析,归纳总结现代汉语的新词的性质、特点及造词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性质;特点;造词法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61-02 1 关于新词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新现象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但是,什么样的词才能算作是新词?也就是新词该如何界定的问题.提到新词,就必须回答这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新词的性质问题,只有弄清楚了它是什么,才能进一步研究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关于这个问题,词汇学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刘叔新先生在《现代汉语描写词汇》中提出了“目前汉语新词语就大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产生而稳定地使用到今天的词语.”①刘叔新先生认为只有稳定下来的词语才是新词,“只存在了短暂的时期就销声匿迹了,它们自然最终不能成为新词.”②葛本仪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所谓新词就是指刚产生的词,或者是产生后使用时间不长久的词.”③两位先生都是词汇学的大家,关于新词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借鉴两位大家的观点基础上,斗胆地说说我个人的理解. 新词,应当是个相对概念.首先,“新”是一个时间上相对的概念,不能笼统的说什么样的词是新的,而是要看相对于什么时间段是新的.比如: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电视机”、“电 冰箱”等等一系列的家电名称,在六七十年代是新的,可是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它早已不是 什么新词了,而成为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词中的成员.再比如,“手机”在九十年代时还是个新鲜词,而现在也变得不新了.因此,我们在研究新词时,在时间上要有清晰的界定.其次,“新”也有地域上的相对性.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新词是来自的汉语方言,这些词在刚进入共同语时,对共同语是新的,但对使用这些方言的人却不是新的.比如,东北话中的“忽悠”,对于东北人来说就不是新词,而对使用共同语的人来说却是新词. 词汇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不断地注入新的词语,不断地适应社会变化而发展的.所以,新词应该是刚产生不久,尚未被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还不稳定的词语.如果已经在词汇系统中稳定下来了,被全体社会成员接受了的词,应当属于基础词. 一个词包括形音义三个要素,只要其中一项有了新的变化,就可以视为该词发生了变化.因此,新词除了一部分伴随新生事物产生的、形音义都是新的词语外,还有一部分词由于在意 义上增加了义项,出现了新的用法,这部分词也视为新词.比如:人们根据“晒”的本义,“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使它干燥;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图.冲~.晾~.”④引申出“晒:将私人生活的内容在网上公开,和网友们一起讨论”⑤之意.

汉语新词语研究

汉语新词语研究 【内容摘要】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也不断产生,于是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般大量产生,反映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语,试对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意义、来源途径、造词法和新词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新词语来源途径和造词法。 汉语新词语研究意义有三个,文化学的意义、社会学的意义和语言学的意义。汉语新词语来源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外部吸收。造词法主要有结构式造词法、修辞式造词法、语音式造词法、简缩式造词法。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意义造词法 前言 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使得新词语成百上千的速度增长。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进入我们的生活,例如:在网上常见的“美眉”(漂亮女孩)、“菜鸟”(新手);由外来语演变的“酷”(cool)、“秀”(show)等等。新词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汉语新词语研究意义 1.1文化学的意义 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 1.2社会学的意义 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