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载体。在语言中,词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的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通过对词汇的词义、义项、义理、义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词汇语义的基本特征

词汇语义是指词汇所具有的具体意义或特定含义。在当前的语言交际中,词汇语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词与义的关系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这就意味着,词的语义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语境下确定的。例如:“钥匙”这个词,它的义项会因为使用场景、人群、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第二,词的语义是多维度的。词汇的语义结构由多个分立的义项组成,每一个义项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盘子”这

个词,它的义项有“餐具”、“文物”等,各个义项之间相互独立,却能共同构成这个词的整体语义。

第三,词汇语义具有灵活性和多义性。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可

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马”这个词,除了表示四足

动物之外,还可以表示驾驶工具、比喻人等多种含义。

二、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

词汇语义的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对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的运用。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第一,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构建和分析语料库、寻找语言规律和趋势,从而发现词汇语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二,基于分类学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

或某一范畴内的词汇,通过对多个分类的构建和分析,探索词义

之间的联系、内涵和边界。

第三,基于思维模型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心理学和

认知科学的研究,通过分析词汇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和地位,探

究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三、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

目前,词汇语义研究在我国颇受关注和重视,有关学者和专家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中心主持了多项语义研究项目,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词汇语义研究也有很多实践意义。例如,对于中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来说,正确、准确地掌握词汇的语

义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广告营销、文化传播等领域,也需要对词

汇的语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达到更好地传达信息的效果。

总之,词汇语义研究对于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

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并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指导。

现代汉语新词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研究 内容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重要交际工具,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言的发展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全面真实生动的展现社会生活的全貌。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很多新词,这些新词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他的研究能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交往的需要。 关键词:171条汉语新词语;公众采纳与传播;新词特点影响来源一、171条汉语新词语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如下: B: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博文; c: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 D:大肚子经济、倒扁、盗版党、等额配比基金、电话门、吊瓶族丁宠家庭、动能车、冻容、独二代、断背; E:EMBA、2时歇业令、二奶专家; F: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祝寿螺患者、复古学堂; G: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H: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

红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 J: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 K: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 L: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 M:M型社会、慢活族、美丽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杀、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墓奴; N:年后饭、暖巢管家、诺亚规则; P:跑酷、陪拼族、捧车族、拼卡、拼客; Q:7时代、擒人节、轻熟女、穷人跑、求学房、群租; R:让票区、入球、入户育婴师、润滑经济; s: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晒、晒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细则、世宗、试药族、手机幻听症、手机手、熟年、睡眠博客; T:她经济、痛快吧、图书漂移、土腐败、囤房捂盘、托业;w:网络晒衣族、威客、微笑北京、微笑圈、文化低保、文替、巫毒娃娃、捂盘惜售; x: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熊猫烧香、炫富、学术超男、学业预警; Y:压洲、洋腐败、洋漂族、医闹、医诉、移动商街、印客、游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载体。在语言中,词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的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通过对词汇的词义、义项、义理、义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词汇语义的基本特征 词汇语义是指词汇所具有的具体意义或特定含义。在当前的语言交际中,词汇语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词与义的关系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这就意味着,词的语义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语境下确定的。例如:“钥匙”这个词,它的义项会因为使用场景、人群、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第二,词的语义是多维度的。词汇的语义结构由多个分立的义项组成,每一个义项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盘子”这

个词,它的义项有“餐具”、“文物”等,各个义项之间相互独立,却能共同构成这个词的整体语义。 第三,词汇语义具有灵活性和多义性。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可 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马”这个词,除了表示四足 动物之外,还可以表示驾驶工具、比喻人等多种含义。 二、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 词汇语义的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对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的运用。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第一,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包括构建和分析语料库、寻找语言规律和趋势,从而发现词汇语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二,基于分类学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 或某一范畴内的词汇,通过对多个分类的构建和分析,探索词义 之间的联系、内涵和边界。

第三,基于思维模型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心理学和 认知科学的研究,通过分析词汇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和地位,探 究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三、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 目前,词汇语义研究在我国颇受关注和重视,有关学者和专家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中心主持了多项语义研究项目,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词汇语义研究也有很多实践意义。例如,对于中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来说,正确、准确地掌握词汇的语 义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广告营销、文化传播等领域,也需要对词 汇的语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达到更好地传达信息的效果。 总之,词汇语义研究对于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 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并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指导。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

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 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第二章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一节词的构成单位——语素 一、语素的含义。语素也叫词素,是构词的材料。二、语素的确认。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换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可见“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第二节现代汉语的构词法 一、什么是构词法。为了突出“构词法”同“造词法”的区别,刘新叔先生将“构词法”称为“词式”。二、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分歧。第一种类型可以称为“武占坤——王勤型”;第二种为“刘新叔”型;第三种类型可以称为“徐通锵型”。徐先生将汉语构辞法分为两类:一为向心构辞法,二为离心构辞法。三、构词法研究的归属。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程大纲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大纲 第一讲绪论第二讲词和语素 第三讲词的构造第四讲词义 第五讲语义场第六讲固定语 第七讲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第八讲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九讲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 三、词汇研究的意义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语的总和。 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所以,词汇也叫?°语汇?±。 “词汇”的多种理解 词汇有时可以指某种特定范围内所有词语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汇里大多数是复音词。 英语词汇中半数以上的词语来自于其他语言。 老舍的词汇具有幽默的风格。 《红楼梦》词汇 毛泽东的著作既有高雅的书面语词汇,也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注意区分“词汇”和“词”

词汇是个集体概念。 想当年,邓丽君一首《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让全国人民对“野花”这个词汇有了婚恋学上的新认识。(《羊城晚报》2005.2.24《家花没有网花香?》) “许国璋先生曾列举了《中国日报》上foreigner、tradition等十多个词汇,指出中国作者用英语写新闻报道时,往往是“英语词汇形式,中国文化内容”,即:土特产,洋包装。” (《语言学习之含义——谈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 注意区分“词汇”和“词” “…修养?一词在十多年前被作为批判的靶子后,从此销声匿迹……,好像我们的祖先压根儿没有创造过这一词汇似的。”(《文汇报》1979.8.20) 在重庆,人们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为“棒棒”,它带了一定的歧视意味,吐出这一词汇者往往带有某种居高临下的神态。 所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词汇与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二、词汇学和词汇学的类别 (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 (二)词汇学的类别 (一)词汇学及研究对象 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中的词汇。 研究内容: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之间的关系,词汇的构成、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中复合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据统计,普通话中约有20%的复合词都是双音节形式,这些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根据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不同,可以将复合词分为两大类:由动词和名词构成的合成词和由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合成词。 一、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的分类按照词语在词典中出现的顺序对复合词进行分类,是传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即从复合词的字面意义入手,依照复合词所包含的语义层次进行分类。 1、自然型复合词(1)自然名词+++副词++谓语+宾语( 2)介词++动词++名词++谓语+宾语2、附加型复合词( 1)名词++副词++动词++宾语( 2)动词++名词++介词+宾语( 3)名词++动词++宾语+名词( 4)名词++副词++动词++宾语+名词( 5)动词++名词++介词+宾语+名词二、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1、自然型复合词的语义结构 第二层次是由名词和动词组成的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单音节词通过附加助词,增加语素而形成的词,也就是自然型复合词的附加型。这种合成词除了具有复合词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表达事物概念,产生特殊效果等附加功能。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旗渠、白求恩、艾滋病、低碳经济、无水港、台独、潜水艇、京九铁路、东风汽车等。 在现代汉语中,附加型的自然型复合词非常少,大多数的附加型自然型复合词都是由附加助词来完成的。这里我们只分析名词+动词的复合词的语义结构。名词+动词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

成的,其构词模式是名词+动词+宾语+其他成分,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名词+动词+宾语的复合词,其基本结构是名词+动词+介词+宾语。 3。从分析看,自然型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名词+动词+介词+宾语;( 2)名词+动词+宾语+其他成分;( 3)名词+动词+宾语+名词,而这三部分中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名词+动词,其次是动词+宾语+其他成分。 3。三、总结论现代汉语复合词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然型、附加型和附加兼自然型,但各个类型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应该看到复合词与其他词语形式相比较而言更加丰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 新词语的生成。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

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要研究清楚一个词有几个意义是十分困难的,往往只能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明确表述出来,另一个或几个意义则需要留给读者去思考和辨别。 三、词义的基本内容。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 一、介绍现代汉语语言学 现代汉语语言学是一门关注汉语语言的规律和变化的学科,其 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它以音韵、构词、句法等为研究重点,涉及语音、语义、语用、话语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随之变得多 样化和复杂化。 目前,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介绍其中的新成果。 二、语音方面的新成果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语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汉语。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声调的研究 声调是汉语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抽象音系,对汉语的语音、 语义影响甚大。从最早的分支结构模型,到现在的韵调层次模型,汉语声调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实验和大数据 的分析,探讨了汉语声调对于语音识别与认知的作用,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2.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声学模型是语音识别技术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在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借鉴外语语音识别的技术和思路,通过创新性的模型构建和数值计算方法,不断优化现代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三、词汇方面的新成果 词汇是表达语义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结构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词汇方面,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意义的拓展与演变 汉语词汇的意义变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且随着时代和语言使用者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演化。一些学者研究了汉语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和符号,以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拓展和演变,从而得到了新的解读和认识。 2. 语义计算理论与汉语语料库的应用 计算语言学是汉语词汇的异化和语义的推理的有力工具。一些语义计算理论为汉语词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例如词嵌入和主题模型等。汉语语料库的应用同样为词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普及词义的多样性分析,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情感计算和教育教学等方案提供了研究依据。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词汇语法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研究 第一讲词和词汇一、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 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注意: 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 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三)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 (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 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面 从意义性质方面分析,可以 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 类型。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 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 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 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附 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 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 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 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 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起语法 作用。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 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 词缀或词根后面只表示语法意 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 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 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 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 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 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 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2、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和就 是一般词汇。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产生的 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 文言词和历史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过来的方言 词。这种方言词是指来源于地域 方言的词,它们是普通话词汇中 的成员。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 外来词。 (6)社会方言中的各种语词。 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 是由于社会上各种不同行业和 集团内部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a 行业语。行业语是由于社会分 工不同而产生的各行业集团的 用语。 b干部腔、儿童语、学生语、老 人语等所使用的一些个别词语。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语言词 汇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但是 另一方面,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 依存,相互发展,都是语言词汇 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 构的总汇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 固定结构,一般也可以称作熟 语。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成语、 惯用语和歇后语等。 第 二章造词法和构词法 一、造词法 所谓造词就是指创造新词。它解 决的是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 (一)音义任意结合法:就是用 某种声音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 的方法。 (二)摹声法:用人类语言的语 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模拟和 改造,从而创造新词的方法。 (三)音变法:是通过语音变化 的方法产生新词。 (四)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 以说明而产生新词的方法。 (五)比拟法:就是用现有的语 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 创制新词的方法。 (六)引申法:就是运用现有的 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 创制新词的方法。 (七)双音法:是通过双音化产 生新词的方法。 (八)简缩法:是一种把词组的 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 词法。 二、构词法 所谓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 题,它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 词。 构词法是指词内部结构规律的 情况,也就是语素组合的方式和 方法。 构词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分析: (一)语音形式 1、从音节的多少单音词 多音词 2、从音节是否重叠重叠式 非重叠式 (二)从语素的多少 一个语素单纯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合 成词 (三)语素的性质和组合方式 合成词 1、词根+词缀(派生词) 2、词根+词根(复合词) 联合型偏正型动宾型 补充型主谓型 第 三章词义 一、什么是词义? 词的意义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 词义。 二、词汇意义 跟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 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 意义(附加意义)。 (一)理性意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 叫做理性意义,也叫概念义,主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语义变化与发展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 化和发展的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从词义扩展、词义缩减以及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义扩展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汇的词义发生了扩展,即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得到了拓 展和延伸。这种扩展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指到泛指,从狭义到广义等。例如,“家”一词原本指代家庭、住所,但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家庭的概念外,还可以表示公司、组织、团体等。又如,“网络”一词最初指代计算机网络,但现在也可以表示社交网络、信息网络等。 二、词义缩减 与词义扩展相反,词义缩减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变得更加狭窄和具体化。 这种缩减可以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泛指到特指等。例如,“纸”一词原本泛指各种纸张,但现在常用来指代印刷纸、写字纸等。又如,“车”一词原本泛指各种交通工具,但现在常用来指代汽车。 三、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发生了转变,与原本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但又有所不同。这种转移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褒义到贬义等。例如,“鼠”一词原本指代老鼠,但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用来指代计算机鼠标。又如,“骨干”一词原本指人体的骨架,后来引申为指代组织或事物中的重要成员或核心部分。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词义 的扩展、缩减和转移使得词汇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

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也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的需求。 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词汇的意义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时,需要不断关注和理解词义的变化,以便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通过 对词义扩展、缩减和转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应该保持对语义变化与发展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汉语语法词汇史专题研究

汉语语法词汇史专题研究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拥有丰富的语法词汇。有了语法词汇,每个句子都有了自己的语义、语法、句法和口语习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汉语系统。汉语语法词汇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汉语文化的演变,而且对今天的汉语教学也至关重要。因此,对汉语语法词汇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汉语语法词汇史可以追溯到21世纪中叶左右,主要分为古代汉 语语法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史。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史起源于古汉语时期,主要是以《篇章》、《说文解字》和《训诂》等文献为基础,分析汉语古代的语法和词汇发展规律。此外,还可以从《诗经》、《尚书》、《易经》、《周易》等文献中获取有关信息。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的先驱性实验,主要是以清末民初的《汉语大字典》和《汉语语法研究》为基础,构建了词汇学、语义学、句法学和声音学四大学科系统。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汉语语法词汇发展,而且还为深入研究汉语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汉语语法词汇研究得到了大幅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载体,出现了许多新的汉语语法词汇研究技术。其次,汉语语法词汇研究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积极参与汉语语法词汇研究,推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而国外学者也开始投入汉语语法词汇研究,围绕汉语的不同特点,提出比较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

最后,随着汉语语法词汇的发展,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多年来,汉语教学法对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句法研究,以及汉语语义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词汇,从而提高汉语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语法词汇史的研究对汉语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汉语言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汉语语法词汇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希望未来的学者们都能更多地投身于此,为汉语语法词汇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是对现代汉语中各种词汇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的过程。常见的词 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等。通过对词类的研究,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语法的规律以及词汇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是汉语中最常用的 词类之一。名词可以进一步分为“实物名词”和“虚词名词”两类。实物名词指的是可以 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事物,比如“桌子”、“书籍”等;而虚词名词指的是不能通过感 觉器官感知的概念,比如“爱情”、“幸福”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行为、存在等的词语。动词是汉语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可 以帮助我们描述事物的动态变化。在汉语中,动词有进行时、完成时、未来时等不同的时 态形式,能够用来表达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为。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属性特征的词语,通常是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状态等。形 容词在句子中通常用来作定语或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描述的事物。 副词是表示动作方式、时间、地点、程度等的词语,常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 他副词。副词可以进一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程度副词等不同类型,帮助读者更加 准确地理解时间、地点、程度的差异。 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关系、方位、手段等的词语。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连用,构成介词短语,形容事物之间的关系。 连词是用来连接句子或语句成分的词语,有并列连词、对比连词、顺接连词、逆接连 词等不同类型。连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功能和重要的表达作用,能够帮助语言表述 更加连贯、到位。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常常在句子中起到代替主语、宾语等作用, 以减少重复使用。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总之,现代汉语词类研究是对汉语语言中丰富多样的词汇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的过程,深化了我们对汉语语言基本结构、词汇特点以及语义表达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提高我 们的语言运用水平和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就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语 言学领域,它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 将重点介绍现代汉语数词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一、词义分析;二、句法范畴;三、用法特点;以及四、分布特点。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首先着重于词义分析,这就涉及到汉语数词的语义 分析,即探讨不同数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几、把和几个,以及同一类 数词的不同义项。在数量的研究中,“把”数词被视为它本身的语义, 而且“几”类数量有一定的抽象承载功能,学者通过观察“几”的语义判断数字的大小,分析数词不同句法范畴,探讨“几”数量词的词性、实词 范畴和句法范畴等内容,以及数词短语的搭配变化等实证性研究。 其次,现代汉语数词研究还涉及句法范畴问题,即数词的句法结构, 包括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结构以及它们可以表达的含义变化等。学 者通过句法分析,分析汉语数词的句法特点,探讨数量短语协同作用 的句法性特写。同时,学者还研究了数词的词性和句法结构,以及数 量的跨语言研究,如韩语和英语等。 此外,现代汉语数词研究还涉及到数词的用法特点。尤其是在句子中 的使用,数量的搭配、句法特点以及语义的变化等,均需要进行实证 性研究。理解汉语数量短语形式的搭配用法特点,关键在于掌握它们 所表达意思的量级和词类,以及句子中的句子结构。

最后,现代汉语数词研究关注数词的分布特点。这是汉语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它的使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词类的变化特别丰富,学者还关注语词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数量短语内部一些限制型使用现象。同时,学者们还发现,现代汉语数量短语在不同语料中的表达方式会和其它语言略有差异,是汉语数量短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的热点。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现代汉语数词研究的内容,现代汉语语法与数词研究的内容可谓重重,而择一研究,又该从何处下手,可由学者自行选择,从而使研究的成果得以分享,进而促进汉语语言及文化之繁荣与发展。

汉语动词“抢”的词汇语义研究

汉语动词“抢”的词汇语义研究 “抢”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广泛,但研究者对其语义的研究很少涉及。“抢”的语义联系着一系列的语义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抢”的词义也有所不同。 标签:动词抢词汇语义 一、引言 动词在汉语中有重要地位,它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动词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颇丰。其中对手持类动词的研究有“打”“把”“挂”等,多是研究其语义特征。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探讨手部动词“抢”的词汇语义。 二、“抢”字古今使用情况 “抢”,qiǎng,形声字。从手,仓声。本义:抢夺。引申义:夺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莱昂斯认为:“词的意义和它们的分布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这是因为,一方面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在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词义的演变要受与之经常结合的词语及语境的反作用。考察历史时期词的组合形式可以探察到意义的变化。 (一)“抢”字的字形最早见于先秦《战国策·卷二十五》:“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这里的“抢”读qiāng,是“撞、触”的意思。“抢”字在先秦时期出现的频率很低,只有9篇文献中有记载,如《庄子集释》“抢榆枋而止”;《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辰)备突第六十一》“客争伏门言敌人抢入我已设伏之突门也”。 (二)秦汉时期的文献比先秦时期记载“抢”的文献多两篇。“撞、触”的义项仍然保留,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义项“夺”。《史记卷七·列传第五七》“揽搀抢以为旌兮”,这里的“抢”是“夺”的意思。《后汉书卷二二·列传第一二》“又拜偏将军,从平河北,别击破大抢于卢奴。”“抢”,抢占;这个时期“抢”也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抢攘”。《汉书卷四八·列传第一八》“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抢”读chēng,“抢攘”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纷乱的样子”,和“攘”搭配使这个词组有了新的意义。 (三)魏晋时期没有出现“抢”字,南北朝时期记载的文献有十篇,保留了秦汉时期的义项,没有新义项出现。《文心雕龙义证·卷七》“竟‘抢劫杀人,以致巨富’”中的“抢”,“夺”义;《文选卷第三十一》“蜩与鸴鸠笑之,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不至控地而已,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中“抢”,“撞、触﹑冲”义;《世说新语·卷中之上》“惟汉书贾谊传,国制抢攘注引晋灼曰:‘抢音伧,吴人骂楚人曰伧。’”“抢攘”,纷乱的样子。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报告概说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词汇学开场的较早,最早研究词汇的训诂专著——西汉的?尔雅?,在词汇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后来的词汇研究渐渐开展滞后了。这是因为词汇较之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在词汇研究方面,至今没有一部完备精深的词汇史的研究著述。从古代研究词汇的训诂学专著,近代的继承和开展,再到现代的创新研究,都推进了词汇学研究的进程。虽然词汇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开展当中,但较之其他语言学科的开展还是比拟薄弱。 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立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开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开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开展。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展钻研和讨论,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简单来说,有三方面:(1)有关理论方面的建立,主要介绍词汇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丰富了词汇研究的理论;(2)研究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加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3)研究编纂各种语文词典的方法,适应社会上不同的需要。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一阐述。 一、相关理论的建立 从五十年代开场对词汇系统的研究使得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完善。 1、词汇是否成系统之争 现代汉语的词汇到底是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怎样认识词汇的系

统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汉语词汇界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仿佛觉得词汇像是一盘散沙。古训诂学以训释词语为主要任务,对词汇学研究是零散的。而现代汉语研究多侧重于词的构造形式、词义组成等方面,50年代后期,受外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场了词汇系统的研究。 1958年周祖漠?词汇和词汇学?一文中说明:“语言中的词尽管多,在构词、词义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系统。〞他是首先接触词汇问题的学者。1961年,黄景欣发表?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汇是成体系的。1964年X叔新针对黄景欣的观点发表了?论词汇体系问题?,X认为:“词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只不过缺乏于成为体系。〞1984年邢公碗在给X 叔新的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所写的序中表示支持X的观点。1990年X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X氏又开掘出一些构造组织,现代汉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单位都没有遗漏地被网络进去,他才又宣布“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一个体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针对词汇系统问题断断续续地进展过几次论争和讨论,最后以X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此所作的似乎比拟圆满的结论为标志,完毕了几十年的讨论。但是X叔新先生的方法和结论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比方成语、惯用语的分析方法,我们用其方法并不能完全把二者区别开来,不能为人们公认。 2、现代汉语词汇成系统的表现 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就指出“同源词〞是汉语词汇成系

现代汉语词义分析

现代汉语课程教案

第四节现代汉语词义分析 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本节讨论的是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分析词义,首先可以分出若干义项〔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对义项再分析,可以分出若干个区别性语义特征,是义素。词与词之间在拥有共同义素的基础上可以形成一个个聚合,即语义场。 一、词义 词义包括概念义〔也称理性义〕和色彩义。 概念义是词义中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那部分内容。它是客观事物或现象以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认识,不涉与人的主观感情和态度。 比如“死、逝世、去世、牺牲〞等的概念义相同,都指失去生命。 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的基础。 色彩义是附着在概念义之上表达某种特定感受的那部分内容。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地域色彩、形象色彩等。 词的感情色彩义所体现的是人对有关事物、现象的褒贬情感。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有些词在表示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带有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肯定、赞许、褒扬或是否定、如“逝世、辞世、谢世、牺牲〞等带有褒义色彩,“完蛋、蹬腿、瞪眼、一命呜呼〞等带有贬义色彩,“死〞是中性的。 词典释义主要是揭示概念义,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尽量照顾到色彩义。如: [逝世]去世〔含庄重意〕。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词的语体色彩义主要是指口语和书面语。有些词经常在口语中使用,而有些词经常用于书面语,这样便带上了或口语或书面语的语体色彩。如“挺胸收腹、双手下垂、头要正、颈要直、双目平视〞和“胸脯、肚子、搭拉下来、脑袋、脖子、眼、瞧〞 匍匐前进——趴在地上往前爬 表示“书信〞的意思,“函〞带有事务语体的色彩,而“书简〞带有文艺语体的色彩。 词的地域色彩义,主要是词所体现的各地地方色彩。如:聊天儿、唠嗑儿〔东北〕、摆龙门阵〔XX〕 词的形象色彩义是在概念义之外,给人一种生动、具体的形象感觉,如: 蜂窝煤、瓜皮帽、猫头鹰、带鱼、佛手瓜、仙人掌、蘑菇云——具体形态 爬山虎、碰碰车、碰锁、拼盘儿——动态感 黄豆、绿豆、墨镜——颜色 乒乓球、呱嗒板儿——声音色彩 二、义项 1.什么是义项 义项又称义位,是由特定的词形表示的、能独立运用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 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 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 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以下简称《文通》 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 3《文通》第11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