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所在专业:生物科学

作者:林晓丽

学号:2007231226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一种含有非催化结构域并能可逆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的植物(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植物凝集素的分类、结构特性、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从中去剖析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植物凝集素去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作用;生物学功能与应用前景;植物保护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在动物、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迄今为止,已发现1000多种植物凝集素,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1]。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2]。而1936年,Summer和Howess从刀豆种子纯化的伴刀豆凝集素(ConA)是第一个得到纯化的凝集素,而且是第一个被结晶的植物凝集素,也是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确定结构的植物凝集素[3]。1960年Nowell报道了植物细胞凝集素有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1975年Becker等研究了刀豆凝集素分子的三级结构,揭开了研究植物凝集素分子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序幕[4]。从此人们对凝集素的性质、生理功能、基因结构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识到凝集素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学、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 植物凝集素的分类

植物凝集素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1根据植物凝集素亚基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4种类型:部分凝集素(merolectin)、全凝集素(hololectin)、嵌合凝集素(chemerolectin)和超凝集素(superlectin)。

1.2根据凝集素专一识别的糖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组别:岩藻糖组、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组、N-乙酰葡萄糖胺组、甘露糖组、唾液酸组、复合糖组。

1.3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七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菠萝素家族、葫芦

科韧皮部凝集素和苋科凝集素。

2 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

通过分离纯化,对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编码顺序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获得纯化的凝集素中,阐明氨基酸序列的并不多,多数是对甘露糖(或葡萄糖)专一的凝集素。

现己知道,凝集素与糖的结合是通过其分子中肽链的活性部位,即专一结合糖的区域实现的,与凝集素分子中共价结合的糖无关。凝集素至少应该具有2个与糖结合的位点,而且结合是可逆的,它有以共价键相连接的蛋白质和糖2个部分。其中前者占较大的比例,一般是几个单糖构成寡糖链,再以2种方式与蛋白质肽链相连,分别构成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糖肽连接键主要有三种:(l)血清型糖蛋白,亦称天冬酰胺-连接或N-连接的糖蛋白;(2)粘蛋白型糖蛋白,糖链与肽链由GalNAcαl-Ser/Thr连接;(3)真菌中的Man-Thr连接[5]。

凝集素不仅可以识别不同的单糖而且也可以特异结合不同的寡糖。此外,凝集素-糖互作也较好地解释了细胞识别系统的机制。基于细胞表面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和糖复合物,使细胞以凝集素为桥梁进行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凝集素除了有与糖结合的位点外,还可以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几丁质、糖脂和多糖等结合。

3 植物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界的广泛分布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丰富程度足以说明它们在植物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植物凝集素在不同植物中及同一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结构、分布的多样性,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适应并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功能[6]:

3.1在种子成熟、萌发过程中发挥作用。如充当储存蛋白或对储存物质进行包装、运输等,或兼具有保护种子而免于动物取食的作用;

3.2作为植物胚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因子;

3.3作为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介质如根瘤菌就是由寄主的外源凝集素识别,从而使固氮成为可能。目前,这一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研究将根瘤菌中的固氮基因转移到植物中,使植物自己能够固氮[7];

3.4植物凝集素可以抵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如麦胚凝集素(wheatgerm agglutinin,WGA)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棉花凝集素的研究表明,棉花不同品种抗病能力与其种子浸取液的血凝活性成正相关,并观察到浸取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丝的生长;

3.5植物凝集素具有抗虫性。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凝集素对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及棉枯萎病菌、绿色木霉等真菌和某些细菌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具有对环境无污染,稳定性好及对高等动物相对安全等优点,成为防治病虫害的又一重要研究对象[8]。

4植物凝集素应用及前景展望

植物凝集素的提取目前多凭借其与糖专一和可逆结合的特性,利用固定化的糖衍生物作为亲和吸附纯化这类蛋白质,常用的亲和吸附剂主要有三种:(1)天然的或修饰的多糖;(2)结合有载体的糖蛋白或糖肽;(3)结合载体的单糖或双糖。[9]

植物凝集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是分离纯化和研究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的工具,是阐明糖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理想模型。此外它在转基因抗虫、生物固氮,药物开发、骨髓移植及疾病鉴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结语

植物凝集素以其独特的功能应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长期单一地在作物中导入某个基因,如Bt基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应用这类基因不能有效防治有些害虫,如引起同翅目蚜虫在转Bt棉上的再猖獗现象;二是某些害虫已对这类长期使用的基因产生了抗性,如鳞翅目的棉铃虫和小菜蛾已对Bt基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0]。这种情况下,植物凝集素以其具有对鳞翅目、特别是对同翅目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一些微生物有防效,对环境无污染,稳定性好及对高等动物相对安全等优点,成为防治病虫害的又一重要研究对象[10]。不可否认,植物凝集素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一部分,将在培育抗病虫品种、发展可持续农业中大显身手,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植物凝集素更多的应用于转基因抗虫品种的培育,抗病品种筛选上还有待于突破。另一方面,植物凝集素对刺吸式害虫的杀虫性还不尽人意,如抗虫性不强、抗虫谱不广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制定相应策略以提高抗虫效果,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旺姆. 植物凝集素及其研究现状[J]. 《西藏科技》,2004年4期(总第132期):18-21

[2] 陈达嵩,郑月琼.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进展[J].湖北植保,2010年第6期(总第122期):7-9

[3]梁峰,常团结.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48 (2):232-238.

[4]孙册,朱政,莫汉庆.凝集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5]何佳颖,陈寅生,饶小珍.凝集素及其生物学作用[J].宁德师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5,17(1):19-22.

[6]Etzler M E,1985. Plant lectins: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aspects.Ann RevPlant Physiol,36:209~234

[7]熊维全,万群.植物凝集素及其在生物固氮中的作用[J].热带农业科技,2005,28(2):21-26

[8] 舒晓燕,阮期平,侯大斌.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年第20卷第6期:53-56

[9] 董朝蓬,杜林方,段真.植物凝集素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Vo1.15,No.1:71-76

[10]潘科,黄炳球,侯学文.植物凝集素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植物保护, 2002(4): 42-44

[11] 柯佳颖,陈寅山,饶小珍.凝集素及其生物学作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7卷,第1期,2 005年2月:19-22

[12] 张秀梅,郭三堆,王志斌.植物凝集素[J].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31

[13] 王志斌,张秀梅,郭三堆.在转基因植物中利用植物凝集素防治害虫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 2000,17(2):108~113

保护植物的倡议书

春暖花开,绿意盎然。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 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知书达礼,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习进步,道德高尚;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会谦让,懂得为人处事。人人都渴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 然而,在我们美丽的风荷曲苑里可以看到:有的小朋友及大朋友仅仅为了少走一点点的路,不顾小草的生命,任意践踏,现在道路两边有的草地已经被踩的没有了绿色,一片干枯;有的朋友为了能够近距离的欣赏美丽的花朵,居然折断花枝,把花朵掐下,更有甚者竟然使劲摇动花树,仅仅为了让自己的小孩开心,可知道那花朵在背后流下了多少的眼泪吗?有的朋友为了自己的阴凉或美观,还将园区里的花木移栽到自家门口;有的小朋友为了一时的高兴,拿着水边的石头打水漂或者水里的景观灯泡,己经出现了损坏现象;有的小朋友在吃完了带包装的食品后,把口色垃圾顺手丢下……我们呼吁这些孩子的家长应负起相应的照管责任,规范好孩子的行为,也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的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位业主义不容辞的权力和责任。保护环境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为了实现风荷曲苑居民们梦寐以求的“路在树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夙愿,为了我们大家都能在一个风景如画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向居住在园区的小朋友、大朋友们提出倡议: 1. 做到不攀折花枝;不压、踢树木;不往林带里倒脏水、扔垃圾;不在树上乱刻乱画;不在树木、花丛上晾晒衣物;不在观赏草坪上踢球玩

耍、践踏草坪; 2. 请认真做好“三个一”:向家人做一次小区环境保护宣传;参加一 次捡拾口色垃圾的活动;为保护小区的环境出一份力; 3. 要增强制止不文明行为的勇气。不仅自己不损坏绿化,而且还要 对破坏绿化的不文明行为大声说“不”,并及时妥善予以制止; 4. 请积极协助物业等部门做好小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清除 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 共建绿色家园,共创美好园区; 5. 出门时把你可爱的'宠物狗狗拴住,第一不要吓坏小孩子,第二不要让它随地大小便。 让你让我让他(她),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眼中做起,从心中做起,从手中做起,关爱花儿,呵护草儿,保护鱼儿。我们深信,通 过物业管理处的专业管理以及大家的共同监督,家园的花儿会长得更美,家园的小草、树木会长得更绿,家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丽! 倡议人:XXXX XX年XX月XX日 保护植物的倡议书 花草树木用它们的最大力量让我们健康地生活了无数个美妙的日夜,为我们敞开美丽的世界,它们是健康天使,人类需要它们,祖国需要它们,地球需要它们,它们是地球的心脏。 从古至今,每天岀门总能清楚地看到它们,感受他们,看着它们挺拔

植物凝集素提取工艺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性加100ml生理盐水); 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 (B)鲜品制备法:(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青豌豆的.提取:取青豌豆100克,加含0.15M氯化钠的0.01M pH7.0磷酸缓冲液200ml浸泡过夜,经膨胀后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倒入布袋中压榨出水提液,在沉渣中再力0入磷酸缓冲液100ml搅拌,浸泡1时,压榨出水提液,合并水提液,量出总体积。加0.01%叠氮钠防腐。 2.蛋白质沉淀:边搅边加入固体硫酸铵达80%饱和(每升溶液加硫酸铵561克)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沉淀再用二层滤纸抽气过滤至干,即得粗制青豌豆素蛋白沉淀物硫酸铵糊。置冰箱保存。 3.亲和层析分离 (1)装柱:取直径为1.0 cm,长度为25 cm的层析柱,按(实验十五)操作,自顶部缓缓加入稀薄的Sephadex G25悬液,待凝胶上升至距顶柱约3-5 cm即可,用1M NaCl溶液平衡10分钟。 (2)加样并收集:称硫酸铵糊0.3克溶于 3 ml IM氯化钠中,离心3000rPm10分钟,取上层悬液上柱,用1M NaCl洗脱收集每管 3.5 ml,在280 nrn紫外光上比色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到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不与葡萄糖亲和的杂蛋白峰。 改用含0.2M葡萄糖的1M NaCl进行洗脱。收集每管 3.5 ml,也在280nrn处检测、直至吸光值下降至接近零为止。此洗脱峰为青豌豆素峰,再用1M NaCl 洗脱,再生柱,约需10分钟。 4.青豌豆素生物活性测定。 取新鲜兔血l ml于抗凝管中,离心去除血浆,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1000rpm /5min三次,直至洗液无血色为止,加生理盐水稀释20倍制成兔红细胞悬液,

《保护植物》主题班会范文

《保护植物》主题班会范文 地球是人类、动物、植物的共同家园,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有200多万种,我们的世界因为有这些生物而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保护植物》主题班会范文一 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据专家们估计,从恐龙灭绝以来,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或许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甚至1000倍。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为了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 1988年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截止到2007年8月,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03个,其中,在_市,垦利区和_区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制定了《环境法》,现在它已经迅速发展,趋于成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为它而做些什么吗 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没有拯救世界的力量,但是我们固守着爱与善良,爱护动物是人类的美德,爱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一些城市还建设了流浪动物收容所,

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有个温暖的家;建立了关爱动物救基金,让那些失去爱的动物有了生活保障;各种关爱动物的网站也纷纷出台,让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动物的大家庭。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善待大自然,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少用胶袋,节约用水,收取废电池,废品再利用都是大家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勿以事小而不为! 《保护植物》主题班会范文二 人人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各种动物和植物,那么人类就将面临灭亡。为了让我们能够长期的生存下去,为了能让我们的后代继续繁衍下去,为了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我们就应该拥有一颗仁爱的心,去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 就比如说有些饭店吧,连续多次性筷子,而且有些人吃一顿饭就浪费好几双木筷。那样下去的话,全世界13亿人口一人浪费一双一次性筷子,那将要砍伐多少棵大树啊???另外还有一些人在某种地方、某种场合见到一些漂亮的花,喜爱不已,随手就上去摘上几朵,但他们往往不到一天就蔫了,与其让它在自己手上枯死,倒不如让它在大自然中长期存活,既可以让路人观赏到美丽的鲜花,又可以让它长期生长在大自然中,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那样不是两全其美么? 还有大多数人经常捕捉在大自然中生活的飞禽走兽,用它们来做餐桌上美味的菜肴,如此长期下去的话,动物便会越来越少,当然,最后大多数都会和大熊猫一样成为稀世珍宝,甚至有可能绝迹。如果没有动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更观看不到动物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杂技表演,那样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请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都尽起自己应尽的责任,那就是——保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地球上永远的生存下去,从而繁衍后代。可亲可敬的人们,尽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吧!!!.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病害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

“植物病害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植物病害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阐述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的致病病原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上述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植物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运用病害发生流行与植物、病原、环境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 植物病害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症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2.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在诊断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病害引入植物病害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理程序,因此不属病害。雹、昆虫以及高等动物对植物造成的机械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是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异常后果,也属于植物病害。但从经济学观点考虑,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认为是植物病害。 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原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在爱尔兰因马铃薯发生晚疫病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和大量的移民;1943年由于水稻发生胡麻斑病而引发孟加拉国的饥馑,死亡人数超过200万。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蕨类植物 玉龙蕨、中华水韭、光叶蕨、桫椤。 被子植物 革苞菊、长蕊木兰、藤枣、萼翅藤、膝柄木、珙桐、狭叶坡垒、望天树、普陀鹅耳枥、掌叶木、异形玉叶金花、天目铁木、坡垒、合柱金莲木、伯乐树。 裸子植物 长白松、银杏、银杉、资源冷杉、苏铁属、红豆杉属、百山祖冷杉、水松、水杉、梵净山冷杉、巨柏、元宝山冷杉。 共有三十种种类。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矮琼棕矮沙冬青巴东木莲白豆杉白皮云杉百山祖冷杉版纳青梅 笔筒蕨篦子三尖子柄翅果伯乐树叉叶铁苏长瓣短柱茶长柄双花木 长蕊木兰长叶榧树秤锤树翅果油树刺参大包白山茶大别山五针松 大树杜鹃大叶龙角滇桐东京桐东兴金花茶董棕独兰花 杜仲短叶黄杉对开蕨峨眉含笑峨眉黄连鹅掌楸萼翅藤 梵净山冷杉独叶草大果青杄长果秤锤树半日花 福建柏革苞菊格木贡山三尖子观光木光叶珙桐光叶蕨 海南粗榧海南海桑海南假韶子海南油杉合柱金莲木荷叶铁线蕨红桧 红皮糙果茶胡桃华东黄杉华盖木黄山梅喙核桃蕉木 金钱松金丝李金铁锁巨柏康定云杉昆栏树澜沧黄杉 龙棕栌菊木鹿角蕨裸果木马蹄参马尾树毛瓣金花茶 毛枝五针松绵刺岷江柏木木爪红南湖柳叶菜南云罗婆双囊瓣木 攀枝花苏铁毛叶坡垒连香树金佛山兰红榄李广西青梅伞花木 苹果金花茶坡垒普通野稻普陀鹅耳枥七子花琼棕三棱栎 山白树山桐材山楂海棠十齿花双蕊兰水青树水松 四川牡丹四合木四数木四药门花蒜头果台湾蝶兰台湾杉 太白红杉太行花藤枣天目铁木西藏延龄草膝柄木狭叶瓶儿小草 夏腊梅显脉金花茶岘木香果树香木莲小沟儿茶新疆野苹果 崖柏雅加松岩高兰盐桦药用野稻野山茶野生荔枝 圆籽荷掌叶木异裂菊星叶草狭叶坡垒四川红杉台湾穗花杉 异形玉叶金花永瓣藤疣粒野稻玉龙蕨元宝山冷杉原始观音座莲 缘毛太行花云南黄连云南金花茶云南金钱槭云南石梓云南穗花杉云南梧 桐 中国蕨舟山新木姜子皱皮油丹猪血木蛛网萼资源冷杉紫荆木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论植物凝集素与植物保护 所在专业:生物科学 作者:林晓丽 学号:2007231226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一种含有非催化结构域并能可逆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的植物(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植物凝集素的分类、结构特性、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从中去剖析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植物凝集素去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作用;生物学功能与应用前景;植物保护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具有高度特异性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在动物、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迄今为止,已发现1000多种植物凝集素,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1]。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2]。而1936年,Summer和Howess从刀豆种子纯化的伴刀豆凝集素(ConA)是第一个得到纯化的凝集素,而且是第一个被结晶的植物凝集素,也是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确定结构的植物凝集素[3]。1960年Nowell报道了植物细胞凝集素有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1975年Becker等研究了刀豆凝集素分子的三级结构,揭开了研究植物凝集素分子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序幕[4]。从此人们对凝集素的性质、生理功能、基因结构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识到凝集素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学、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 植物凝集素的分类 植物凝集素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1根据植物凝集素亚基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4种类型:部分凝集素(merolectin)、全凝集素(hololectin)、嵌合凝集素(chemerolectin)和超凝集素(superlectin)。 1.2根据凝集素专一识别的糖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组别:岩藻糖组、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组、N-乙酰葡萄糖胺组、甘露糖组、唾液酸组、复合糖组。 1.3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七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菠萝素家族、葫芦

植物保护

1、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性?(15) 植物保护属于农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是研究植物病虫害、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机制,以及检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要性体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为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做详细论述: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当然,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的产量波动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粮食安全的其他方面: (1)、粮食的品质安全既会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也会受到农药残留的威胁。 有害生物不仅仅使粮食减产,而且会降低粮食的品质,主要表现为粮食的内在品质变差或致毒、外观变坏和保质期变短,危害粮食的品质安全。例如,食用小麦赤霉病的病麦磨出的面粉后,轻则头疼、呕吐,重则有生命危险。而植物保护时化学农药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会使粮食种残留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粮食的品质安全,危害人体健康。(2)、粮食的储备安全一方面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从田间到餐桌,发展中国家粮食在储备过程中年损失至少在7000万t,主要的原因就是储粮虫害、鼠害和霉烂。如果减少了这些损失就等同于增加了相同数量的粮食产量,也就意味着增强了储粮安全。同时,受到储粮有害生物为害的粮食还会加快陈化速度,致使经济价值相应地快速贬值;而且入库的粮食已经付出全部生产成本,所以粮食的产后经济损失比产中更为可怕。另一方面,粮食在储备过程中普遍采用“常温储藏加化学农药药剂熏蒸”的方法,在对付储粮病虫害和鼠害的同时,也造成粮食的二次农药污染,降低了粮食品质,加快储粮陈化,加大仓储成本,影响了粮食的储备安全。 (3)、粮食的生态安全不仅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而且受到农药的严重污染。 在世界各国,入侵生物给所在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其中也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著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1号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业经2002年8月12日农业部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二年九月六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植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野生植物是指符合《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野生植物,包括野生植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八条和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主管全国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设立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野生植物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由部内有关司局组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植物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野生植物保护 第四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制定和调整由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经农业部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由农业部按照《条例》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五条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划定并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和省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家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者设立保护标志。

保护植物的倡议书300字

保护植物的倡议书300字 动植物一直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装饰了我们的地球,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帮助与欢乐。而人类滥砍树木,乱杀动物,伤害了这些朋友,最后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一 亲爱的同学们: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应该做环境保护的模范。为此,我呼吁大家: 1、主动学习动植物保护知识,积极宣传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2、提醒自己的家人从不伤害、捕杀和经营贩卖野生动物; 3、不笼养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风尚; 4、善待流浪动物,劝说、阻止伤害流浪动物的人和事; 5、多植树、种草、养花,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老师们,同学们,爱护身边的动植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春风送暖,吹动二月兰花开;美景盛况,吸引四方宾客来。每年此时,我校水杉林便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置身其间,丝毫不逊于那举世闻名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园。作为校园一抹亮丽的风景,二月兰业已成为南理工的另一张名片。 如此佳景,难得易失。君不见留影者深入花丛肆意践踏,君不见拍照者躺入花丛任意碾压,君不见爱美者漫步花丛随意采摘,君不见二月兰“胆战心惊”“惶惶度日”。 作为学校一员,我们在此郑重向所有老师、同学以及慕名来校观赏二月兰的朋友发出倡议: 1.爱护二月兰,从自我做起,做到“留影不践踏,拍照不碾压,赏花不采花”。一朵朵二月兰正如一块块试金石,考量着每一位赏花人的品德素质,请大家不要图一时之美,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公德。 2.爱护二月兰,做好护花使者,发现破坏行为及时劝阻。“学校是我家,维护靠大家”,每一位老师、同学、朋友只要及时伸出自己的双手,就可以让二月兰免遭破坏,使二月兰开的更艳、花期更长、声名更远。 举手之劳,即是奉献;春风美景,永驻心间。

植物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第11周 2011-5-3/4 植物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分离纯化工艺策略: 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来选用各种纯化技术。工艺次序的选择策略包括: 1.应选择不同机理的分离单元组成一套工艺; 2.应将含量多的杂质先分离出去; 3.尽早采用高效分离手段; 4.将最昂贵、最费时间的分离单元放在最后阶段。也就是说,通常先运用非特异、低分辨的操作单元,如沉淀、超滤和吸附等,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缩小样本体积,提高目的物浓度,去除最主要的杂质(包括非蛋白质类杂质); 5.随后是高分辩率的操作单元,如具有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色谱和亲和色谱,而将凝胶过滤色谱这类分离规模小、分离速度慢的操作单元放在最后,这样可以使分离效益大大提高。色谱分离的次序。一个合理组合的色谱次序能够克服某些方面的缺点,同时很少改变条件即可进行各步骤之间的过渡。 如: ◇在离子交换色谱之后进行疏水作用色谱,不必经过缓冲液的交换,因为多数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下与疏水介质结合能力较强。 ◇凝胶过滤色谱放在最后一步又可以直接过渡到适当的缓冲体系中以利产品成形保存。总之,蛋白质的纯化大至步骤为:样品经初步提取筛除部分杂质后,选择不同的层析手段相互配合进一步提纯。 第一部分离子交换层析 1. 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以特定的含离子的溶液为流动相,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各类化学物质或生物大分子因电荷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结合力,从而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Cation exchanger(阳离子交换): 层析介质本身带负电荷,交换带正电荷物质 Anion exchanger (阴离子交换):层析介质本身带正电荷,交换带负电荷物质–当缓冲环境 pH > pI, 蛋白质带负电 –当 pH < pI, 蛋白质带正电 –当pH = pI, 蛋白质不带电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为例: 将阳离子交换树脂(本身带负电荷)颗粒填充在层析管内,带正电荷的蛋白质(pH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6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 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 四年授予学位 一、培养目标 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 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 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

(完整版)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 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广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 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 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生物(pests):是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8、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成 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第二章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 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 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 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 态。 3、病状有哪些: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区别: 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6、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 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无隔多核,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③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接合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植物保护概论

植物保护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植物保护的内涵:(1)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的保护(2)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3)研究有害生物的各种防治技术(4)植物保护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3植物保护的IP原则:不是使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有害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不影响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4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狂,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致问题:致癌,致畸,致突变。 5植物保护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植物虫害 1昆虫与其他害虫的区别:昆虫动物的体躯由若干个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着成对分节的附肢,体壁硬化外成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的内脏器官,没有脊椎动物所具有的内骨骼系统。 2 昆虫的足的基本环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昆虫足的变化:1步行足,适于快行2跳跃足,适于跳跃。3捕捉足,适于捕捉小虫。4开掘足,便于挖土。5抱握足,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6游泳足,适于在水中游泳。7携粉足,用来梳集花粉。 3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特点:腹部的题解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侧膜连接,前后相邻的两附节间,由环状的节间膜相连,由于附节和两侧均有柔软的膜质部分,所以腹部有很大的收缩性,这种结构对昆虫容纳内脏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卵的发育以及产卵活动都非常有利。昆虫腹部1-7节(雌性)1-8节(雄性)称为内脏节,腹部1-8节两侧各着生着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通道,腹部八节(雌性)或者第九节(雄性),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后的各节统称为生殖后节,除原尾目成虫外,最多有两节,即第十节和第十一节,第十一节比较退化,只有一对尾须。 4昆虫体壁的功能:昆虫体壁的骨骼张在外面,而肌肉却生长在骨骼里面,这种结构称为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的结构使昆虫能保持固定的体型,着生肌肉保护内脏免授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有害物质的侵入,此外,体壁上还有各种感觉器官,使昆虫与外界环境去的广泛的联系。 5昆虫体壁的通透性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由于体壁的特殊构造和理化特性,使它对虫体具有良好地保护作用,尤其是体壁上的覆盖物和上表皮的蜡层,护蜡层,对杀虫剂的入侵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以及同一昆虫的不同发育期,其体壁的厚薄,软硬和覆盖物的多少是不同的,凡是体壁,蜡质多和体毛较密的种类,药剂不容易通过,一般来说同一昆虫幼龄期比老年期的体壁薄,尤其是刚蜕皮时,由于外表皮尚未形成,药剂比较容易渗入体内。此外,昆虫体躯各部分的体壁厚度也是不同的,一半节间膜,侧膜和足的附节部分,体壁较薄,感觉器官则是最薄弱的地方,而且感觉器官下面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着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无柱兰 峨眉岩白菜峨眉紫堇峨屏草鹅掌揪(马褂木)丰实箭竹富民枳富宁藤干花榕甘草高山捕虫堇珙桐贡山独活观光木 管萼山豆根光叶珙桐海芒果海南龙血树(小花龙血树)合果木核桃核桃揪贺兰女蒿红椿红豆树

糖生物学作业-植物凝集素概述

植物凝集素概述 摘要:植物凝集素是来源于植物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和沉淀单糖或多糖复合物的非免疫来源的非酶蛋白质。植物凝集素具有细胞凝集、抗病毒、抗真菌及诱导细胞凋亡或自噬等多种能力,因此在生命科学、医学及农业方面均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凝集素的定义,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分类、分离纯化、功能及其应用。 1凝集素的发现及定义 目前已经发现了近 1 000 种植物凝集素,并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豆科植物凝集素有600多种。植物中,不仅种子中存在凝集素,根、茎、叶、皮、果汁中也发现有凝集素。1888年Herman和Sti11mark首次在蓖麻萃取物中发现了凝集素,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Renkonnen 发现它们对血细胞凝集时具有选择性。随着对红细胞凝集反应中血型特异性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 Watkin 和Morgan 建立了人类ABO 血型系统凝集反应中严格的糖特异性结合理论。Go1dstein 给出了凝集素的第一个较确切的定义:凝集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能凝集细胞、多糖或糖复合物的非源于免疫反应的糖蛋白。现在研究表明,它还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可逆结合复杂糖复合物中的糖链,而不改变所结合糖基的共价键结构。 另外,1980 年,Nature 杂志发表了5 位凝集素研究方面著名科学家的联名信,提出了当时较有权威性的凝集素定义:凝集素是指非免疫来源的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并应有使细胞凝集或糖复合物沉淀的能力。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凝集素是蛋白质或糖蛋白;(2)凝集素必须有专一的与糖基结合的特性,但是排除了免疫来源的针对糖基的抗体;(3)因为规定了能使细胞凝集或是糖复合物沉淀的特性,所以凝集素分子必须具有两个或更多糖结合位点,这样把一些虽有糖结合能力但是糖结合位点仅有一个的酶、转运蛋白、激素、毒素等排除在外。 2植物凝集素的结构特性 目前已经获得纯化的凝集素中,阐明氨基酸序列的并不多,多数是对甘露糖(或葡萄糖)专一的凝集素。从已分离的凝集素看,分子量变化范围约为10 kDa~100 kDa ,亚基数目为2~4 个。关于亚基产生的分子机制,有三种解释:(1)不同亚基是不同基因编码的产物;(2)不同亚基由统一基因编码,但经翻译过程形成分子量相同或不同的肽链;(3)翻译后不同程度的修饰导致。 现己知道,凝集素与糖的结合是通过其分子中肽链的活性部位,即专一结合糖的区域实现的,与凝集素分子中共价结合的糖无关。凝集素至少应该具有2 个与糖结合的位点,而且结合是可逆的。它有以共价键相连接的蛋白质和糖2 个部分。其中前者占较大的比例,一般是几个单糖构成寡糖链,再以2种方式与蛋白质肽链相连,分别构成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现已知的糖肽连接键主要有三种:(1)血清型糖蛋白,亦称天冬酰胺2连接或N-连接的糖蛋白;(2)粘蛋白型糖蛋白,糖链与肽链由Ga1NAcα1-Ser/ Thr 连接;(3)真菌中的Man-Thr 连接。凝集素不仅可以识别不同的单糖而且也可以特异结合不同的寡糖。此外,凝集素2糖互作也较好地解释了细胞识别系统的机制。基于细胞表面含有大量的凝集素和糖复合物,使细胞以凝集素为桥梁进行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凝集素除了有与糖结合的位点外,还可以与其它生物大分子几丁质、糖脂和多糖等结合。 凝集素一般为二聚体或四聚体结构,其分子由一个或多个亚基组成,每一个亚基有一个与糖分子特异结合的专一点。豆科植物凝集素至少有一个非催化结构域,并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寡糖上。结构域的数量由凝集素的复合体数目来决定。二体或多体凝集素可以形成多种结构的蛋白糖复合体。单体凝集素不能形成这种复合结构(Ron 等,1992)。通过豆科植物凝集素晶

植物保护学 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生物及其控制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 “3R”问题: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 植物保护:是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危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控制的科学。 第一章 *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构成植物病变及影响其生长发展的基本因素:植物,病原体和环境条件。 症状:植物病变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导致植物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某种异常状态。外部症状可区分为病状和病征两类。 *病状:是指在植物病部可看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萎焉和畸形。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菌脓。 病状类型: 变色:是指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褪绿或黄化: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即叶绿素的合成受抑制。 花叶:植物叶片发生不均匀褪色,黄绿相间,形成不规则的杂色。 红色:叶绿素合成受抑制,花青素合成过盛,叶色变红或者紫红。 坏死:是指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各种各样的病斑。可发生在植物的根茎叶果等各部分,其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 腐烂: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现象。分为干腐,湿腐,软腐和立枯。 干腐,若细胞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病部表皮干缩或干瘪,就会形成干腐。如马铃薯 湿腐,若细胞消解较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如甘薯 软腐,若先在细胞壁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立枯,因幼苗的根腐或茎腐,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倒伏或死亡。 生理性萎焉:是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而引起的,此时若及时供水,植物仍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萎焉:是指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凋萎现象,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畸形:是指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的现象。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可把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性质成因传染性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如不适 宜的环境条件等)不能在植株个体间互 相传染 非侵染性病害常常诱 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侵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侵染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 染

雪花莲凝集素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进展

雪花莲凝集素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已成为国内外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因。目前已在小麦、大豆、水稻等农作物上的研究获得成功,并有相当规模的种植。另外在烟草、马铃薯、地瓜、莴苣、棉花、甘蔗、油菜等经济作物也已经试验成功.GNA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培育为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提高产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GNA的分布、来源、杀虫机理、GNA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发展况以及种植GNA抗虫植物的安全性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GNA基因;转基因植物;抗虫;安全 Research advances in GNA transgenic anti-insect plant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nowdrops lectin gene(GNA)become insect-resistant genes in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 wide range of genes. Currently on wheat,soy and rice crops in research,and has won initial success of comparable size planting.Other tobacco potatoes sweet potato lettuce in economic crops such as cotton and sugar cane rape trial has success.GNA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cultivation to reduce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layed a great role.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insecticidal mechanism GNA GNA genetically modified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lanting GNA insect resistance plant impact on environment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GNA genes;transgenic plants;anti-insect;safety 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简称GNA)是植物外源激素的一种,成熟的GNA是四聚体蛋白,且蛋白质分子未被糖基化,同时含有12个甘露糖专一性结合位点,属整体凝集素类。可特异性地结合糖蛋白末端甘露糖残基[1]。因其能结合到昆虫消化道上皮细胞糖蛋白受体上,对昆虫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毒害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甚至将其杀死;它还能在昆虫消化道内诱发病灶,促进消化道中细菌的繁殖,对害虫本身造成伤害,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繁殖,抑制逆转录病毒和老鼠小肠中的大肠杆菌的繁殖等研究表明GNA分子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及线虫有强烈的毒性,对鳞翅目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具有中等毒性,但对高等动物安全。 目前,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小麦水稻和大豆已经在国内外较为广泛地进行了种植,效果很好。其他新的转基因抗虫植物也在研究中,一些也在逐渐推广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