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一名高中生,要有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在数学学习当中,高一同学要能够学会检查和分析,要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还要愿意动脑记忆,高一的数学也是如此,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

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CSA= 韦恩图示性质 A A=A

A Φ=Φ

A B=

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

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A (CuA)=U

A (CuA)= Φ.

例题: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著名的艺术家 C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个

3.若集合M={y|y=x2-2x+1,x R},N={x|x≥0},则M与N的关系是 .

4.设集合A= ,B= ,若A B,则的取值范围是

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

7.已知集合A={x| x2+2x-8=0}, B={x| x2-5x+6=0}, C={x|x2-mx+m2-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任取x1,x2∈D,且x1

○2 作差f(x1)-f(x2);

○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

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 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例题: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⑴ ⑵

2.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_ _

3.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4.函数,若,则=

6.已知函数,求函数,的解析式

7.已知函数满足,则= 。

8.设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 ,则当时 =

在R上的解析式为

9.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2)

10.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11.设函数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积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

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

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

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数学必修1

1. 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约32课时) (1)函数①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⑤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2)指数函数①(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参见例2)。(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②通过具体实例,直观

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③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a≠1)。(4)幂函数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积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

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大全 高一数学公式的运用在于平常的记忆和积累以及运用,要做到公式非常熟练地运用需要整理公式。为方便大家的更好的运用公式,我整理了以下公式希望给大家提供整理和借鉴。 公式一: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cos(2k)=cos tan(2k)=tan cot(2k)=cot 公式二: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sin cos(2)=cos tan(2)=-tan cot(2)=-cot 公式六:/2及3/2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2-)=cos cos(/2-)=sin tan(/2-)=cot cot(/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sin(3/2-)=-cos

cos(3/2-)=-sin tan(3/2-)=cot cot(3/2-)=tan (以上kZ)其他三角函数知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cot=1 sincsc=1 cossec=1 商的关系: sin/cos=tan=sec/csc cos/sin=cot=csc/sec 平方关系: sin^2()+cos^2()=1 1+tan^2()=sec^2() 1+cot^2()=csc^2() 两角和差公式 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sincos+cossin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cos(-)=coscos+sinsin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一名高中生,要有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在数学学习当中,高一同学要能够学会检查和分析,要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还要愿意动脑记忆,高一的数学也是如此,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

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CSA= 韦恩图示性质 A A=A A Φ=Φ A B= 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 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高一数学必修一数学必背数学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一数学必背数学公式 本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一份必背数学公式的参考,以便在 研究数学时能够快速查阅和应用这些重要的数学公式。以下是一些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常用数学公式: 1. 代数公式 1.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公式为: $$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1.2. 因式分解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求解其因式分解的公式为:$$ax^2 + bx + c = a(x - x_1)(x - x_2)$$ 其中 $x_1$ 和 $x_2$ 分别为二次方程的根。 2. 几何公式 2.1. 周长和面积公式

2.1.1. 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矩形的周长公式为: $$C = 2(a + b)$$ 矩形的面积公式为: $$S = ab$$ 其中 $a$ 和 $b$ 为矩形的两条边长。 2.1.2. 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周长公式为: $$C = 2\pi r$$ 圆的面积公式为: $$S = \pi r^2$$ 其中 $r$ 为圆的半径。 2.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对于直角三角形,有以下三边关系:2.2.1. 毕达哥拉斯定理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和 $b$,斜边为 $c$,则有: $$a^2 + b^2 = c^2$$ 2.2.2. 正弦定理 设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A$,斜边为 $c$,另外两边分别为$a$ 和 $b$,则有: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2.2. 3. 余弦定理 设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A$,另外两边分别为 $a$ 和 $b$,斜边为 $c$,则有: $$c^2 = a^2 + b^2 - 2ab\cos A$$ 以上是一些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常用数学公式,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请根据实际需求和学习内容,合理选择并尽量熟练掌握这些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一公式整理 一、几何公式 1、直线: (1) 直线的方程是y=kx+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 (2) 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斜率K=(点1的纵坐标减去点2的纵坐标)除以(点1的横坐标减去点2的横坐标)。 2、平面图形 (1)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一边长加上另外两边长,总长度要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高)÷2 (3) 矩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宽 (4) 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半径 二、代数公式 1、平方差 (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ax²+bx+c=0,解法为:x={-b±√(b²-4ac) }/2a (2) 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ax²+bxy+cy²+dx+ey+f=0,解法为:x=(- be+√(b²-4ac)(-de+√(d²-4af))/(2a);y=(2a(-be+√(b²-4ac))/(-de+√(d²- 4af))。

2、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公式:y=ax²+bx+c,其中a不等于0 (2)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x轴的方程为: x= -b/2a (3) 二次函数的极值的计算:极值的 x 值为: -b/2a , 极值的 y 值为: y=a(-b/2a)²+b(-b/2a)+c 三、数列公式 1、等差数列公式 (1) 求和公式:Sn=n(a1+an)/2,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2) 首项公式:a1=Sn/n-(n-1)d,其中n为项数,Sn为该数列的前n项和,d为公差; (3) 末项公式:an=a1+(n-1)d,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d为公差; (4) 公差公式:d=(an-a1)/(n-1),其中an为末项,a1首项,n为项数; 2、等比数列的公式 (1) 求和公式:Sn=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 为项数; (2) 首项公式:a1=Sn(1-q)/(1-qn),其中Sn为该数列的前n项和,q为公比,n为项数; (3) 末项公式: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4) 公比公式:q=(an/a1)^(1/(n-1)),其中an为末项,a1首项,n 为项数;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总结: 一、基本运算公式: 1. 加法法则:a + b = b + a 2. 乘法法则:a × b = b × a 3. 减法法则:a - b ≠ b - a 4. 除法法则:a ÷ b ≠ b ÷ a 二、整式的加减法: 1. 同类项相加减法则:同类项之间的系数相加减,字母部分保持不变。 2. 不同类项相加减法则:不能进行直接加减,需进行合并同类项。 3. 加减法运算例子:(3x + 5) + (2x - 3) = (5x + 2),(4x^2 + 3x - 1) - (2x^2 + 4) = (2x^2 + 3x - 5) 三、整式的乘法: 1. 乘法运算原则:对于两个整式相乘,应将每个整式的各项分别相乘,然后进行合并。 2. 乘法法则例子:(3x + 2)(4x - 1) = 12x^2 + 2x - 4 四、整式的除法: 1. 除法运算原则:先将除数与被除数的首项相除,得到商的首项,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商的乘积,得到剩下的式子,再对剩下的式子进行除法运算。 2. 除法法则例子:(12x^2 + 2x - 4) ÷ (3x + 2) = 4x - 3

五、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2a) 六、线性不等式: 1. 符号法则:若a > b,则乘以相同正数或除以相同负数,不 等号方向不变;若a < b,则乘以相同正数或除以相同负数, 不等号方向相反。 2. 线性不等式解法例子:2x - 3 < 7,解得 x > 5 七、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其中 an 表示第n项,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和。 八、平方差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 九、立方差公式: 1. 立方差公式:(a + b)(a^2 - ab + b^2) = a^3 + b^3 十、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 勾股定理公式:c^2 = a^2 + b^2 以上是高一数学必修1的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 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 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所有公式整理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所有公式整理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高一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公式

高一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公式一、数学公式 1. 数的四则运算公式 - 相反数:a + (-a) = 0 - 乘法的分配律:a(b + c) = ab + ac 2.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 - (a√b)(c√d) = ac√(bd) 3. 平方差公式 - a² - b² = (a + b)(a - b) 4. 完全平方公式 - a² + 2ab + b² = (a + b)² 5. 因式分解公式 -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

-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 -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a√b)(c√d) = ac√(bd) 6.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根公式为:x = (-b±√(b²-4ac))/(2a) 7. 三角函数公式 -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 8.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 sin(-θ) = -sinθ - cos(-θ) = cosθ - tan(-θ) = -tanθ - sin(π - θ) = sinθ - cos(π - θ) = -cosθ

- tan(π - θ) = -tanθ - sin(π + θ) = -sinθ - cos(π + θ) = -cosθ - tan(π + θ) = tanθ 二、物理公式 1. 动力学公式 - 速度公式:v = s/t - 加速度公式:a = (v - u)/t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 动量公式:p = mv - 冲量公式:J = Ft - 功率公式:P = W/t - 动能公式:E = (1/2)mv² 2. 机械能守恒公式 - 势能公式:Ep = mgh

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是如下: 1、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α=∠α的对边/斜边。 2、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3、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 4、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5、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 数学必修一数学公式如下: 1、2sinAcosB=sin(A+B)+sin(A-B)。 2、tan(A+B)=(tanA+tanB)/(1-tanAtanB)。 3、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4、tan(A-B)=(tanA-tanB)/(1+tanAtanB)。 5、-ctgA+ctgBsin(A+B)/sinAsinB。 数学必修一公式归纳: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数学公式必修一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一、几何公式 1.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 2.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 ×高 ÷ 2 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底边 ×高 5. 梯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6. 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² 7. 半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² ÷ 2 8. 球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4π × 半径² 9. 球的体积公式:体积= 4/3π × 半径³ 10.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2π × 半径² + 2π × 半径 ×高 11.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π × 半径² ×高 12. 圆锥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π × 半径 ×斜高+ π × 半径² 13. 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 1/3 × π × 半径² ×高 14. 圆台的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π × (上底半径 + 下底半径 + 斜高) 15. 圆台的体积公式:体积= 1/3 × π × (上底半径² + 上底半径 ×下底半径 + 下底半径²) ×高 二、代数公式 1.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b²-4ac))/(2a) 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顶点坐标 = (-b/2a, f(-b/2a)) 3.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公式:对称轴的方程为 x = -b/2a

三、三角函数公式 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2.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 3.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面积= √(p × (p-a) × (p-b) × (p-c)) 其中,p = (a + b + c)/2 四、概率公式 1. 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N(A)/N(S) 其中,P(A)表示事件A的概率,N(A)表示事件A的样本空间中的元素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的元素个数。 五、数列公式 1.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2 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q^n)/(1-q) 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六、立体几何公式 1.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 边长³ 2.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 边长³ 3. 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2/12 × 边长³ 4. 正六面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 边长³ 5. 正八面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2/3 × 边长³ 6. 正十二面体的体积公式:体积= √2 × 边长³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摘要:也许同学们正迷茫于怎样复习,本文库为大家带来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积化和差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

高一数学公式(必修一)

高一数学公式(必修一) 高中数学背的话就是那些公式,但主要还是要理解吧,高中数学比较灵活,不是说你背了一定可以考好,关键还是要理解会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公式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x2+2x3+3x4+4x5+5x6+6x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 l=ax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xlx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降幂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我把数学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而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什么纪念碑。可以肯定地说,我对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必修1公式整理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确实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某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某?R|某-3>2} ,{某| 某-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某|某2=-5} 二、集合间的根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局部,;(2)A与B 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 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那么5=5) 实例:设 A={某|某2-1=0} B={-1,1} “元素相同那么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某|某 A,且某 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某|某 A,或某 B}).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CSA= 韦恩图示性质 A A=A A Φ=Φ A B= 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 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