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下载可编辑..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

由325k +=-,解得7

3

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

{(,)|}{(1,4)}26

y x x y y x =+⎧=⎨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2{|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

21

2

x a x +=-为:2

(2)0x x a --+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

2

x =,合.

2

A B

B A A B A B A . B .

C .

D .

⑵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12x =-,合. ⑶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为21x =+,合. 综上可知,9{,2,2}4

A =--.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

象.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

⊂B (或B ≠⊃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

若A B A =I ,则A B ⊆;若A B A =U ,则B A ⊆. ¤例题精讲:

【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 2{|20}x R x ∈+=; 0 {0}; ∅ {0}; N {0}. 解:(1), ;

(2)=, ∈, ,. 【例2】设集合1

,,}22

{|,{|n n x n n A x x B x =

∈=+∈==Z}Z ,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

B =⋅⋅⋅--⋅⋅⋅, 易知B ≠

⊂A ,故答案选A .

另解:由21

,}2

{|n x n B x +=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

【例3】若集合{}

{}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

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

12或1

3

-.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

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

【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

..下载可编辑..

解:若2

2a b ax a b ax

+=⎧⎨+=⎩⇒a +ax 2-2ax =0, 所以a (x -1)2

=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若2

2a b ax a b ax

⎧+=⎨

+=⎩⇒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

-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

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

x =-.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知识要点: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 并集 交集 补集

概念

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 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 对于集合A,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

记号

A B U (读作“A 并B ”) A B I (读作“A 交B ”) U A ð(读作“A 的补集”) 符号 {|,}A B x x A x B =∈∈U 或 {|,}A B x x A x B =∈∈I 且

{|,}U A x x U x A =∈∉且ð

图形

表示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1,9}U C A B x x x =<-≥U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I I ; (2)()A A B C I U ð. 解:{}6,5,4,3,2,1,0,1,2,3,4,5,6A =------Q . (1)又{}3B C =Q I ,∴()A B C =I I {}3; (2)又{}1,2,3,4,5,6B C =Q U , 得{}()6,5,4,3,2,1,0A C B C =------U . ∴ ()A A C B C I U {}6,5,4,3,2,1,0=------.

【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I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A B A =I ,可得A B ⊆.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

U

A

-2 4 m x

B A

A B

B A I

4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U C A B I ,

()()U U C A C B I , ()()U U C A C B U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1,2,3,4,5,8}A B =U ,则(){6,7,9}U C A B =U . 由{5,8}A B =I ,则(){1,2,3,4,6,7,9}U C A B =I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I ,

()(){1,2,3,4,6,7,9}U U C A C B =U .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U I ,

()()()U U U C A C B C A B =I U .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

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U I 与()()()U U U C A C B C A B =I U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

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

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I U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U I .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

{}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I ,求实数a 的值. 解:由于{}

{}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I ,则有:

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

3 ={4,5,9} ={9,2,2}a A B =时,-,--,

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

所以,3a =-.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U , A B I .(教材P 14 B 组题2)

解:{1,4}B =.

当3a =时,{3}A =,则{1,3,4}A B =U ,A B =∅I ; 当1a =时,{1,3}A =,则{1,3,4}A B =U ,{1}A B =I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U ,{4}A B =I ;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U ,A B =∅I .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

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

【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I B =B ,求实数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I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

(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

..下载可编辑..

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

(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

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

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

{|(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

为{|,}U C A x x x A =∈∉U 且”而拓展)

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

{1,3,4,7,8}A B -=.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I .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知识要点: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x |a ≤x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题精讲: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

21

y x =

+-;(2

)y =

.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U U .

(2

)由3020x -≥⎧⎪≠,解得3x ≥且9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U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

54x y x

+=

-;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

{|}4

x x ≠.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

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

6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

-∞. 【例3】已知函数1(

)1x

f x x

-=+. 求:

(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

(2)3f =-.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

+,所以1()1t f t t -=+,即1()1x

f x x

-=+.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

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

【例4】已知函数2

2

(),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解:(1)由22222222

2

1

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

(2)原式11117

(1)((2)())((3)())((4)())323422

f f f f f f f =++++++=+=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

¤学习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

¤知识要点:

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

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

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

又由20a x >-,解得2

a x <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

a x x <<.

【例2】已知f (x )=333322x x x x

-⎧++⎪⎨+⎪⎩ (,1)

(1,)x x ∈-∞∈+∞,求f [f (0)]的值.

解:∵ 0(,1)∈-∞, ∴ f (0)=32.

又 ∵ 32>1,

∴ f (32)=(32)3+(32)-3

=2+

12=52,即f [f (0)]=52

.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下载可编辑..

(2)|1||24|y x x =-++.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

|2|2,2x x y x x x -≥⎧=-=⎨-<⎩

.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

=-++=+-≤≤⎨⎪--<-⎩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

【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

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

x x x f x x x x x --<<-⎧⎪--≤<-⎪--≤<⎪

=≤<⎨⎪≤<⎪≤<⎪

=⎩. 函数图象如右: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

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

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

¤例题精讲:

【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

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

()()11(1)(1)

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

x

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

【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

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

若0a <,当122b x x a <≤-

时,有120x x -<,12b

x x a

+<-,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减.

【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8

(1)|1||24|y x x =-++;(2)22||3y x x =-++.

解:(1)33,1

|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

=-++=+-≤≤⎨⎪--<-⎩

,其图象如右.

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

(2)22

223,0

2||323,0

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

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

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

【例4】已知31

()2x f x x +=+,指出()f x 的单调区间. 解:∵ 3(2)55

()322x f x x x +--==+

++, ∴ 把5

()g x x

-=的图象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

得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得()f x 在(,2)-∞-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增.

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

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

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

24()24b ac b y a x a a

-=++后,

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 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

44ac b

a

-.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

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

【例1】求函数26

1y x x =

++的最大值.

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

()244x ++≥,得260813()24

x <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

【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g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8)[10010(10)]y x x =---g g .

..下载可编辑..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11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

点评: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

【另解】令1x 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

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

【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25332,[,]22

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

x a

=-

,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

4y =-.

所以函数253

32,[,]22

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

(2) 3 (2)|1||2|2 1 (12)3 (1)

x y x x x x x ≥⎧⎪

=+--=--<<⎨⎪-≤-⎩.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

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

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

【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1

()f x x x

=-

; (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3311

()()()()f x x x f x x x

-=--=--=--,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

()()1

f x

g x x -=

+,求()f x 、()g x .

10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 ()()f x f x -=-,()()g x g x -=.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

-=⎪⎪+⎨⎪--=

⎪-+⎩

.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

()1

g x x =-.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0x ≥时,2

()24f x x x =-+,求0x <时()f x 的解析式.

解:作出函数22242(1)2,0y x x x x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 ()f 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

作出0x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1,2)-,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 0x <时,22()2(1)224f x x x x =-++=--.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224||y x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a 的绝对值相同.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

【另解】当0x <时,0x ->,又由于()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

所以,当0x <时,22()()2()4()24f x f x x x x x =-=--+-=--.

【例4】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足不等式

22(33)(32)f a a f a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 ()f x 的图象在y 轴左侧递减. 又 ∵ ()f x 是奇函数,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

又 (0)(0)f f -=-,解得(0)0f =,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 22(33)(32)f a a f a a +-<-,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

-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M N A M N B N M C M N D

..

..下载可编辑..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Y

B. B A I

C. B C A C U U I

D. B C A C U U Y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

+=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

17. 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18.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f (xy )=f (x )+f (y ),f (3)=1,求解不等式f (x )+f (x -2)>1.

12

19. 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3+2x 2—1,求f (x )在R 上的表达式.

20. 已知二次函数2

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求出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

..

..下载可编辑..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测试

集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5 CABCB 6~10 ABACC 11~12 cB

二、13 [0,43],(-∞,-4

3) 14 (-∞,-1),(-1,+∞) 15 -1 16 03|{≤≤-=x x N 或}32≤≤x ;}10|{)(<<=⋂x x N C M U ;

13|{<≤-=⋃x x N M 或}32≤≤x .

三、17 .{0.-1,1}; 18. 解:由条件可得f (x )+f (x -2)=f [x (x -2)],1=f (3). 所以f [x (x -2)]>f (3),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x -2)>3,可解得x >3或x <-1.

答案:x >3或x <-1.

19. .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

f (x )=x 3+2x 2

-1.因f (x )为奇函数,∴f (0)=-1.

当x <0时,-x >0,f (-x )=(-x )3+2(-x )2-1=-x 3+2x 2-1,

∴f (x )=x 3-2x 2+1.

20. Θ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1=m ,则1)(2+-=x x f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高中一年级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下载可编辑..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 由325k +=-,解得7 3 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 {(,)|}{(1,4)}26 y x x y y x =+⎧=⎨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2{|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 21 2 x a x +=-为:2 (2)0x x a --+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 2 x =,合.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实数 实数是指可以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1.1 有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 1.2 无理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常见的无理数有根号2、圆周率π等。 第二节幂次方与根式 2.1 幂次方

幂次方是指由底数和指数组成的数,表示为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2.2 幂运算法则 - 乘法法则: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 除法法则:a的m次方除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 幂的幂:(a的m次方)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 - 幂的0次方: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 - 幂的负指数:a的负n次方等于1除以a的n次方。 2.3 根式 根式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等的运算,表示为√a、³√a 等。 2.4 根式的运算法则 - 基本性质:如果a≥0,那么√a≥0;

- 乘法法则:√(a*b)等于√a乘以√b; - 除法法则:√(a/b)等于√a除以√b; - 次方:(√a)的n次方等于√(a的n次方)。 第三节整式与分式 3.1 整式 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及它们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 单项式:由单个项组成的整式,如3x、-4y²等; - 多项式:由多个项组成的整式,如2x+3y、-4x²+5xy+6等。 3.2 分式 分式是由整式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整数指数(有理数)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 分子:分式的上部,表示为a; - 分母:分式的下部,表示为b; - 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如果a和b都是整数,且b不等于0,则表示一个真分式;如果a和b都是整数,且b等于1,则表示一个整式;如果a和b都是整数,且a能被b整除,则表示一个整数; - 分子和分母都为多项式的分式: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 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4.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 解方程的步骤: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求解。 4.2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不等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参考题及解答教学提纲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参考题及解答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参考题及解答(人教A 版) A 组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2{|9}A x x ==; (2){|12}B x N x =∈≤≤; (3)2{|320}C x x x =-+=. 解:(1)方程29x =的解为123,3x x =-=,即集合{3,3}A =-; (2)12x ≤≤,且x N ∈,则1,2x =,即集合{1,2}B =; (3)方程2320x x -+=的解为121,2x x ==,即集合{1,2}C =. 2.设P 表示平面内的动点,属于下列集合的点组成什么图形? (1){|}P PA PB =(,)A B 是两个定点; (2){|3}P PO cm =()O 是定点. 解:(1)由PA PB =,得点P 到线段AB 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即{|}P PA PB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3}P PO cm =表示的点组成以定点O 为圆心,半径为3cm 的圆. 3.设平面内有ABC ?,且P 表示这个平面内的动点,指出属于集合 {|}{|}P PA PB P PA PC ==I 的点是什么. 解:集合{|}P PA PB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集合{|}P PA PC =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得{|}{|}P PA PB P PA PC ==I 的点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AC 的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ABC ?的外心. 4.已知集合2{|1}A x x ==,{|1}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 解:显然集合{1,1}A =-,对于集合{|1}B x ax ==, 当0a =时,集合B =?,满足B A ?,即0a =; 当0a ≠时,集合1 {}B a =,而B A ?,则11a =-,或11a =, 得1a =-,或1a =, 综上得:实数a 的值为1,0-,或1. 5.已知集合{(,)|20}A x y x y =-=,{(,)|30}B x y x y =+=, {(,)|23}C x y x y =-=,求A B I ,A C I ,()()A B B C I U I . 解:集合20(,)|{(0,0)}30x y A B x y x y ?-=? ?==???+=???I ,即{(0,0)}A B =I ; 集合20(,)|23x y A C x y x y ?-=? ?==????-=???I ,即A C =?I ; 集合3039 (,)|{(,)}2355x y B C x y x y ?+=??==-??? -=???I ; 则39 ()(){(0,0),(,)}55 A B B C =-I U I . 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 (2)||5 y x = -. 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20 50 x x -≥??+≥?,即2x ≥,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集合论、函数与映射、数列与数列的极限。下面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总结。 一、集合论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事物(称为元素)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元素的判断和包含关系。 4. 集合的性质:幂集、集合的基数和集合的运算律。 二、函数与映射 1.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函数是一个对应关系,每个输入都有唯一的输出。 2. 映射的定义与表示:映射是一个集合到另一个集合的对应关系。 3.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判定性质等。 4.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反函数是一个函数的逆过程,复合函数是两个函数的结合。 三、数列与数列的极限 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3.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通项公式是通过数列项的位置计算项的值,递推公式是通过前一项计算后一项的值。

4. 数列的极限:数列极限是数列中项的无限逼近某个数的过程,包括数列的有界性、极限存在与不存在以及数列极限的计算。 综上所述,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主要是基础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学习集合论、函数与映射以及数列与数列的极限,可以奠定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中会贯穿始终,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应该重视这些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其概念、运算法则,尽量多做相关习题,从而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和解题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数学的实际运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练习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a 属于A ,记作a____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a 不属于A ,记作a_____A 3、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______,正整数集______,整数集______,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_。 练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5______N , (2)Q Q ____,___2 1π- (3){}()(){}1|,____2,1,2|______3+=≤x y y x x x (4){} 32|_______52+≤+x x , 4、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______ (2) 元素的______ (3) 元素的 ______ 练习3: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练习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4)x x 212 =+的解可表示为{}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 1) _______:{a,b,c……} 2) ________: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2} ,{x| x-3>2} 3) __________: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 图 练习5:集合M={0,2,3,7},P={x|x=ab ,a 、b ∈M ,a ≠b},用列举法表示,则P=___________.

高一数学必修1 数学 第一章 完整知识点梳理大全(最全)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自然数集,N *或N +——正整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 集合与函数概念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原创版) 目录 1.必修一第一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2.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3.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理解方法 正文 【必修一第一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代数式和方程式,它们是数学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也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深入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代数式、方程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式。 【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理解方法】 1.代数式 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它是数学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也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要理解代数式,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1)数:数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或无理数。 (2)字母:字母是代数式中的变量,它可以表示数或量。字母通常用 a、b、c 等表示。 (3)运算符号:运算符号是代数式中表示运算的符号,如+、-、×、

÷等。 2.方程式 方程式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是代数式的一种,也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要理解方程式,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未知数:未知数是方程式中的变量,它表示一个数或量。 (2)等式:等式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 (3)解方程:解方程是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过程。 3.一元一次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方程式。它是方程式的一种,也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要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式,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1)一元:一元是指方程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一次:一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是 1。 (3)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求一元一次方程式中未知数的过程。

高一数学必修一全章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某公司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做了重大调整.调整后初期利润增长迅速,后来增长越来越慢,若要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反映该公司调整后利润y 与产量x 的关系,则可选用( ) A .一次函数 B .二次函数 C .指数型函数 D .对数型函数 解析:选D.一次函数保持均匀的增长,不符合题意; 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两侧有增也有降; 而指数函数是爆炸式增长,不符合“增长越来越慢”; 因此,只有对数函数最符合题意,先快速增长,后来越来越慢. 2 A .y =2x -1 B .y =x 2-1 C .y =2x -1 D .y =1.5x 2-2.5x +2 解析:选D.画散点图或代入数值,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函数,故选D. 3.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者和一位骑摩托车者在相距80 km 的两城镇间旅行的函数图象,由图可知:骑自行车者用了6小时,沿途休息了1小时,骑摩托车者用了2小时,根据这个函数图象,推出关于这两个旅行者的如下信息: ①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了3小时,晚到1小时; ②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 ③骑摩托车者在出发了1.5小时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 其中正确信息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选A.由图象可得:①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了3小时,晚到1小时,正确;②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正确;③骑摩托车者在出发了1.5小时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正确. 4.长为4,宽为3的矩形,当长增加x ,且宽减少x 2 时面积最大,此时x =________, 面积S =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S =(4+x )(3-x 2)=-1 2 x 2+x +12 =-12(x -1)2+1212,∴当x =1时,S max =1212 . 答案:1 121 2 1 (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 }x B ∈ (1) 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 x x U x A ∈?且 1()U A A =? I e 2()U A A U =U e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把 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x a <,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的图象 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的根 21,242b b ac x a -±-= (其中1 2)x x < 122b x x a ==-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x x x <或2}x x > {|x }2b x a ≠- R ()()()U U U A B A B =I U 痧?()()() U U U A B A B =U I 痧?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 (附答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小结 复习参考题1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练习 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 【答案解析】:是集合,因为这些点有确定性. (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 【答案解析】:不是,因为是否能手没有客观性,不好确定. 2.用符号“∈”或“?”填空: 0___ N; -3___ N; 0.5__Z; √2__z; ?__Q; π__R. 【答案解析】:根据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即可判断. 0是自然数,则0∈N ;-3不是自然数,则-3?N ; 0.5,√2 不是整数,则0.5?Z,√2?Z;?是有理数,则?∈Q ;π 是无理数,则π∈R 故答案为:(1)∈;(2)? ;(3)? ;(4)? ;(5)∈ ;(6)∈ 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x2-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答案解析】:{-3, 3}.

(2)一次函数y=x+3与y=-2x+6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答案解析】: {(1, 4)}. (3)不等式4x- 5<3的解集. 【答案解析】:{x | x<2}. 习题1.1 一、复习巩固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 中国____ A,美国____A,印度____A,英国____ A; 【答案解析】: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 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 (2)若A={x|x2=x},则-1____A; 【答案解析】:A={x|x2=x}={0, 1},则-1?A. (3)若B={x|x2+x-6=0},则3____B; 【答案解析】:若B={x|x2+x-6=0}={x|(x+3)(x-2)=0}={-3,2},则3?B; (4)若C={x∈N|1≤x≤10},则8____C, 9.1____C. 【答案解析】:若C={x∈N|1≤x≤10}={1, 2, 3,4,5, 6,7, 8,9,10},则8∈C, 9.1?C.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 【答案解析】: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有4个:2,3,4,5,所以集合为{2,3,4,5}. (2) A={x|(x-1)(x +2)=0}; 【答案解析】:(x- 1)(x+2)=0的解为x=1或x=-2,所以集合为{1, -2}. (3) B={x∈Z|-3<2x-1<3}. 【答案解析】:由-3<2x-1<3,得-1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题型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 结及题型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及题型 一、第一章第一单元集合---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研究对象的统称,用小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 元素,一些元素的集合称为集合或集,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A。 知识点三: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集合元素具有唯一性、无序性和互异性。集合可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 知识点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列举法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描 述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知识点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时,称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如果A是B的子集,但存在元 素不属于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子集的性质 包括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知识点六: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和并集。集合A与B的并集是由A 和B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集合A与B的交集是A和B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交集的运算性质: A∩B = B∩A (交换律) A∩A = A (恒等律) A∩∅ = ∅(零律) A⊆B ⇔ A∩B = A (吸收律) 并集的运算性质: A∪B = B∪A (交换律) A∪A = A (恒等律)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 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 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 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U A {|,} x x U x A ∈∉ 且 1() U A A=∅ 2() 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解集 ||(0) x a a <>{|} x a x a -<< ||(0) x a a >>|x x a <-或} x a > ||,||(0) 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 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24 b a c ∆=- ∆>0 ∆=0 ∆<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 的图象 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 的根 2 1,2 4 2 b b ac x a -±- = 其中 12 ) x x < 122 b x x a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 的解集 1 {|x x x <或 2 } x x >{|x} 2 b x a ≠-R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一、实数的分布 1.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实数的分布 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实数可以表示在数轴上,有理数处 于数轴上的有序点上,而无理数则处于数轴上的间断点上。 二、数列 1.数列的定义 数列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其中第n个数称为第n项,用an表示。 2.数列的性质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 -数列可以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其他类型的数列; -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Sn表示。 三、逻辑与命题 1.命题的定义 命题是陈述一个明确的陈述句,可以判断真假的句子。

2.逻辑的基本运算 -否定:命题p的否定是“非p”,用¬p表示; -合取:命题p和命题q的合取是“p并且q”,用p∧q表示; -析取:命题p和命题q的析取是“p或者q”,用p∨q表示; -排列:命题p和命题q的排列是“若p,则q”,用p→q表示。 四、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q是p的必要条件。 2.等价命题 等价命题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可以通过推理得到。 -等价式:若命题p等价于命题q,则称p和q是等价命题,并用p↔q 表示; -基本等价式:德摩根定律、蕴含等价式等。 练习题 1.将下列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1,1.5,√2,0.25,π 答案:有理数:-1,1.5,0.25;无理数:√2,π 2.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求出它的公差: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 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注意:B 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 属于B的元素所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的元 设S是一个集合,A 是S的一个子集,由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