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1T10:28:01.3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导读] 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肾内科 318050)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出血性疾病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而合理的透析方式可以挽救很多合并出血的危重患者,本文回顾了本院自2006 年9 月~2010 年3 月我院透析中心治疗的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22 例患者均用无肝素或边缘肝素化的方式进行透析,现对上述透析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为此类患者寻找一条简便有

效的透析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13 例,女9 例,年龄26~72 岁,原发病分别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肾、多囊肾,透析时间0~12 年,血小板在87×10^9/l~132×10^9/之间,有上消化道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7 例,其中4 例需要透析过程中急诊输血治疗,其中3 例为透析时间超过10 年病人,此3 例均曾CT 检查发现大血管较广泛钙化,经常性透析低血压发生;3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神志均清楚;2 例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反复透析低血压,均予急症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抽液并证实为血性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6 HPS 透析器,一次性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时间3~4 小时,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治疗前先用生理盐水500 ml 内加肝素20 mg 预冲透析器及管路30 分钟后排尽,再用500 ml 生理盐水冲洗,透析过程中每隔1 小时用生理盐水150ml 冲洗透析器及管路一次,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血流量尽量控制260~280 ml/min,4 例透析血患者均在透析开始后1 小时内输血,输血前透析流量维持在180~200 mmHg,首剂均推注6~10 mg 普通肝素,输血过程在1 小时内完成,之后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脑出血患者流量维持在180~220 ml/min;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填塞症状缓解后尽量采用高流透析,隔日复查血常规,密切检测血压、脉压差。所有患者如发现前一次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内有明显凝血现象(透析器内 5~10 条纤维凝血或透析管路及滤网出现少量凝血块),则在下次透析前首剂加用6mg 普通肝素。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透析器严重凝血事件,3 例透析时间>10 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奥美拉唑针(洛赛克)40 mg 静滴Q12 h 制酸,及透析后使用立止血针1 ku 静推治疗共2 周,大便基本成形,但多次大便隐血仍在+~++之间。其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在用药2~5天能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脑出血患者透析经过平稳,经过半月治疗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基本吸收。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穿刺后留管,抽液1~2 次后心包填塞症状即缓解,每隔1 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基本平稳,1 周后复查心脏彩超心包积液少量或不明显。

4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些危重病人中有相当一部份合并有各种出血性疾病。而出血性疾病也是尿毒症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如何为这些患者制定妥善的透析方案是非常值得探讨及临床不断总结的。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对这些患者无肝素透析的实践体会,无肝素透析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不大,即使采用透析前加注6 mg 肝素的边缘肝素化透析也没有明显加重患者的出血。而3 例胸部CT提示胸腔大血管广泛钙化及平时反复透析低血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疗效不甚理想,可能和这类患者小血管存在着较严重钙化而影响血管壁重塑有关。脑出血患者如有条件可尽量采取腹膜透析或无肝素CRRT,以较少脑灌注压变化而减少出血风险,但根据临床病例观察,用低流量血液透析,适当增加透析频率,治疗结果也是较满意的,所以对于没有条件采取腹膜透析、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是有禁忌的患者亦是很好的选择。出血性心包积液,透析后发生者往往和透析肝素的使用以及血小板功能减退有关[1],所以透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肝素的使用,如发现有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如胸闷、发绀,反复透析低血压以至透析不能耐受,则宜早行心包穿刺抽液术,以免出血加重危及生命。有学者认为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输血[2],但通过本人临床观察发现输血前加用6~10mg 普通肝素,所有透析过程中输血患者均无凝血发生,可能和体内边缘肝素化及输血患者失血后血液稀释有关。另有学者指出血仿膜透析器其膜是一种改良型合成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明显改善 ,较聚丙烯腈膜及聚砜膜有更少的凝血系统活化作用,有条件者应尽量选用此类透析器。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肾脏病学[M].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9.

[2] 柳春艳,付佳,刘萍.无肝素透析在重症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2002,26(6):436. (收稿日期:2011—04—18)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9-18T16:40:47.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叶小方曾兴蓉文鸿[导读]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攀枝花为了揭示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性,探讨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严重的高钾血症。 叶小方曾兴蓉文鸿(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就诊的40 例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可通过临床干预以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手段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尿毒症;高钾血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51-01 为了揭示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性,探讨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严重的高钾血症,我们总结了40 例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相关资料,并对其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4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共收治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病人40 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本组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17-83 岁,尿毒症病程6 月-20 年,其中血液透析20 例,腹膜透析患者15 例,未透析的5例,血钾值为5.6mmol/l-8.9mmkol/l。高血钾的诊断:首先应除外由于溶血等原因所致的假性高血钾,并排除实验室误差,血钾> 5.5mmol/l(正常值3.5-5.5mmol/l)作为诊断标准。 1.2 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与血钾升高的程度有关,血钾>5.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T 间期缩短,T 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呈帐篷状,血钾>7-8mmol/l,P 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以至P 波消失。神经肌肉症状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痛,肢体苍白湿冷,临床上还多见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血钾>7mmol/l,四肢软瘫,先为躯干最后影响到呼吸肌,导致晕厥的发生,中枢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所有高钾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1.3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注或口服含钾药物,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降低血钾浓度: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或糖胰比液体(5%GS100-200ML,以每5g 糖加入正规胰岛素1u),并注意血糖变化;静脉注射呋噻咪,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或保留灌肠;加强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腹透疗效相对较差且效果较慢。应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进行血透,可以使血钾几乎在透析开始后即下降,1-2h 后血钾几乎可恢复到正常。血透者为了防止组织中的钾转移到血液中至血钾再次升高,可增加透析频次即次日再行血透治疗。 2.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的发病原因分析:透析不足,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尿毒症患者未坚持规律透析和复查;摄取过量的含钾高的食物或药物;输入库存血过多;含钾药物输入过多或过快;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再加上尿毒症预后不乐观,病人心态消极,不愿配合医护人员。 3.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的护理体会:3.1 病情观察: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同时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尿量等变化,对昏迷患者应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透析患者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解决患者的需要,注意透析前后电解质的复查。准确记录出入量。 3.2 心理护理: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被疾病折磨,再加上治疗费用较高,而预后不乐观,多数病人情绪低沉,压抑感加重,护理人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贴和关心病人,多和他们谈心,给予心理支持和精神鼓励,让其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家属沟通,还就、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以便争取更多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3.3 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坚持长期规律的透析和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并注意定期复查。告知含钾高的水果有香蕉,番茄,枇杷,桃子,奇异果,干桂圆,含钾高的食物有咖啡,浓茶,肉汤,鸡精,蔬菜水煮3min 再炒,竹笋,菜汤及肉汤请节制食用,少喝汤。另外可告知其尽量选择含钾低的水果如梨,苹果,火龙果等,但每次量不可过多,约50-100g。 3.4.对症护理:输注糖胰比液体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和呋噻咪时注意推注的速度及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遇酸中毒时可建议其用碳酸氢钠漱口,还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纠酸药物,合并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观察疗效,指导其少食多餐。 3.5.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或者腹膜透析的患者还应加强自体内瘘或置管处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反生,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进行家庭访视,手把手的教会患者如何护理。 3.6 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者座谈,举办肾友会等活动,讲解高钾血症的危害和预防,并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和高钾食物的小卡片。另外科室可以建立登记薄或者微信群,QQ 群等,让资质相对较高的护士,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和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增强部分患者的医从性,而且可以让患者和患者自己沟通,进行经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高钾血症的控制和发生。 4.结论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以及精心的护理,加上患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庭和亲友间的支持鼓励,病友间经验的良性互动,严谨的遵医行为以及适当的自我节制,保持愉快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力量才能提高尿毒症合并高血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张新娟,舒适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7.[2] 李领香,胡建军。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 种护理模式有机结合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60.[3] 吴芳,血液透析抢救高钾血症38 例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0):32-33.[4] 王庆竹,黎琪,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8-1759.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尿毒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是尿毒症易患国家,且持续上升。尿毒症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尿毒症患者死亡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加重是尿毒症的大中分子毒素,为了了解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于心血管疾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根据其原因制定相关的清除方式。文章将对尿毒症中的终末糖基化产物与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简要的综述,从而对其相应的清除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启示[1]。 尿毒症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还有尿毒症毒素中的大中分子毒素的原因。文章将对尿毒症毒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基本概述 1.1尿毒症中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一般是指分子量在500Da-5000Da的物质,该种类型的毒素主要包括:①甲状旁腺素,一旦甲状旁腺素的含量超标,就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抑制患者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导致患者的心肌肥大或是心力衰竭;②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患者体内不断的蓄积,在患者骨骼处、关节处以及内脏处形成了淀粉状的纤维,从而导致人体器官受到一定的损害;③瘦素:尿毒症患者体内的瘦素升高,将会导致患者减少食欲、控制患者对于能量的摄取,从而影响患者的内分泌情况;④二核苷多磷酸盐,该种毒素通过影响血小板、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该种类型的毒素物质在对其进行清除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只能够采用大孔径透析的方式对血液中的毒素进行净化清除[2]。 1.2尿毒症大分子毒素在患者是处于尿毒症阶段时,证明患者肾脏的功能已经逐渐的丧失了功能,很多通过肾脏功能进行清除与降解的能力逐渐下降。尿毒症大分子毒素主要包括同型半胱氨酸、非对称性精氨酸、苯乙酸、硫酸对甲酚、硫酸吲哚酚以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该种毒素一般是采用血液灌流的操作方法。 2 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1终末糖基化产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终末糖基化产物是由氨基酸、蛋白质与多肽进行组合,并由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的代谢产物所生成的不可逆性修饰的产物。根据有关文献表示,该种产物不仅在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尿毒症患者的体内也有所囤积,并且已經成为了一种影响尿毒症进程的新的尿毒症毒素。因为其能够影响尿毒症患者体内基质的结构蛋白,并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的受体进行结合,通过该种方法激活肿瘤的坏死因子,从而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对患者局部的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而终末糖基化产物因为参与了脂质过氧化的的途径,从而促使了尿毒症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1T10:28:01.3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导读] 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肾内科 318050)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出血性疾病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而合理的透析方式可以挽救很多合并出血的危重患者,本文回顾了本院自2006 年9 月~2010 年3 月我院透析中心治疗的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22 例患者均用无肝素或边缘肝素化的方式进行透析,现对上述透析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为此类患者寻找一条简便有 效的透析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13 例,女9 例,年龄26~72 岁,原发病分别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肾、多囊肾,透析时间0~12 年,血小板在87×10^9/l~132×10^9/之间,有上消化道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7 例,其中4 例需要透析过程中急诊输血治疗,其中3 例为透析时间超过10 年病人,此3 例均曾CT 检查发现大血管较广泛钙化,经常性透析低血压发生;3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神志均清楚;2 例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反复透析低血压,均予急症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抽液并证实为血性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6 HPS 透析器,一次性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时间3~4 小时,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治疗前先用生理盐水500 ml 内加肝素20 mg 预冲透析器及管路30 分钟后排尽,再用500 ml 生理盐水冲洗,透析过程中每隔1 小时用生理盐水150ml 冲洗透析器及管路一次,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血流量尽量控制260~280 ml/min,4 例透析血患者均在透析开始后1 小时内输血,输血前透析流量维持在180~200 mmHg,首剂均推注6~10 mg 普通肝素,输血过程在1 小时内完成,之后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脑出血患者流量维持在180~220 ml/min;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填塞症状缓解后尽量采用高流透析,隔日复查血常规,密切检测血压、脉压差。所有患者如发现前一次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内有明显凝血现象(透析器内 5~10 条纤维凝血或透析管路及滤网出现少量凝血块),则在下次透析前首剂加用6mg 普通肝素。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透析器严重凝血事件,3 例透析时间>10 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奥美拉唑针(洛赛克)40 mg 静滴Q12 h 制酸,及透析后使用立止血针1 ku 静推治疗共2 周,大便基本成形,但多次大便隐血仍在+~++之间。其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在用药2~5天能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脑出血患者透析经过平稳,经过半月治疗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基本吸收。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穿刺后留管,抽液1~2 次后心包填塞症状即缓解,每隔1 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基本平稳,1 周后复查心脏彩超心包积液少量或不明显。 4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些危重病人中有相当一部份合并有各种出血性疾病。而出血性疾病也是尿毒症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如何为这些患者制定妥善的透析方案是非常值得探讨及临床不断总结的。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对这些患者无肝素透析的实践体会,无肝素透析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不大,即使采用透析前加注6 mg 肝素的边缘肝素化透析也没有明显加重患者的出血。而3 例胸部CT提示胸腔大血管广泛钙化及平时反复透析低血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疗效不甚理想,可能和这类患者小血管存在着较严重钙化而影响血管壁重塑有关。脑出血患者如有条件可尽量采取腹膜透析或无肝素CRRT,以较少脑灌注压变化而减少出血风险,但根据临床病例观察,用低流量血液透析,适当增加透析频率,治疗结果也是较满意的,所以对于没有条件采取腹膜透析、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是有禁忌的患者亦是很好的选择。出血性心包积液,透析后发生者往往和透析肝素的使用以及血小板功能减退有关[1],所以透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肝素的使用,如发现有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如胸闷、发绀,反复透析低血压以至透析不能耐受,则宜早行心包穿刺抽液术,以免出血加重危及生命。有学者认为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输血[2],但通过本人临床观察发现输血前加用6~10mg 普通肝素,所有透析过程中输血患者均无凝血发生,可能和体内边缘肝素化及输血患者失血后血液稀释有关。另有学者指出血仿膜透析器其膜是一种改良型合成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明显改善 ,较聚丙烯腈膜及聚砜膜有更少的凝血系统活化作用,有条件者应尽量选用此类透析器。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肾脏病学[M].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9. [2] 柳春艳,付佳,刘萍.无肝素透析在重症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2002,26(6):436. (收稿日期:2011—04—18)

“尿毒症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2011年3月10日,是第6个世界肾脏病日,此次世界肾脏病日的主旨为“保护肾脏,挽救心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倍,而尿毒症透析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普通人的35倍以上。因此,“保护肾脏、挽救心脏”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余学清教授也大力呼吁,中国的腹透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并发症极低,应当大力推广,避免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互相作用,导致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专家简介: 余学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在肾内科上建树颇多。 擅长:从事内科肾脏病学的临床医疗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 “尿毒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许许多多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追根溯源,在于肾脏功能减弱的同时,会导致人体对水和钠元素的清楚能力,导致大量的“垃圾”淤积在心血管内,而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将会直接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肾病病人经常患上心血管疾病。 这些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余学清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倍以上,但尿毒症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话,死亡率可达正常人的35倍以上。只有去除慢性肾脏病,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心脏与肾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80%尿毒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我国目前约有尿毒症患者100万,他们急需透析来维持生命,而根据余学清教授的估计,长期稳定、合理的接受透析的病人只有15—20万,还有近80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合理的透析治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制约病人前往医院的重要因素中,除了部分医院透析能力欠缺之外,大多数与持续透析引起的大量费用有关。据悉,透析治疗,每年的花费保守估计在6—8万元。 专家呼吁大力推广腹透可省钱12% 透析方法有血透与腹透之分,余学清教授根据多年来的实际临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建议大力推广腹透,不仅方便易行,最重要的是,腹透能够节省10%—12%的费用,这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极为划算的。 在香港、墨西哥、英国等地,腹透率可达80%,甚至85%。但中国只有12%左右,远远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透析;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死因为心脑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其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透析患者生命与健康。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收住院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2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现将其观察与护理阐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8岁。 1.2 本组病例入院时神志清醒13例,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2例。发病后透析方式改为腹膜透析14例,半年后改为血液透析7例,其余仍为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好转20例,死亡7例。 2 护理观察 2.1 急性期①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是最早反应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护士可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2],如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多为病情加重的早期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②瞳孔变化的观察: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口。如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患者出现强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抽搐,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则提示脑疝的形成。③生命体征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呼吸循环和体温中枢功能障碍。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及时提供信息对降低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④液体出入量的观察:出入量的观察是降低颅压效果评价的一项指标。因此护士应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⑤腹膜透析情况的观察:腹部切口的观察,注意敷料是否渗血,腹膜透出液是否澄清透明。 2.2 护理措施 2.2.1 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在发病24~48 h 内,应避免移动患者,头部抬高15°~30°,冰袋冷敷,防止再次出血。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多有呕吐、误吸易造成窒息,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同时缺氧又加重脑水肿,此时患者应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舌后缀者用舌钳拉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2.3 维持血压稳定对于血压高于180/110 mm Hg的患者及时降压防止再次出血。 2.2.4 尽早留置胃管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通过胃管行鼻饲饮食,保证每日热量及水分的摄入。 2.2.5 预防并发症①预防肺部感染:应做到2~3 h翻身扣背,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②预防褥疮:应1~2 h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保证床单干净平整,可使用柔软床垫。③预防泌尿系感染:对意识清醒的有尿患者,鼓励多饮水,自己排尿。对昏迷患者或需留置导尿者应行每日尿道口护理,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及时发现尿路感染,及时抗感染治疗。对无尿患者,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4.3 最大限度地简化治疗方案6 由于高血压病属于终身治疗。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尤其是高龄、经济收入差的病人)常常难以坚持。应选择副作用低、相对价廉、长效的控释片剂,有利于病人遵医嘱服药的积极性,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4.4 行为护理对策7 ①行为监测,要求病人记服药日记、病情自我观察记录等;②刺激与控制,将病人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③强化行为,当病人遵医嘱服药好时给予肯定,反之,给予批评;④强调测量血压“三定”的重要性,保证测量血压值的准确性,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5 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高血压病人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进行治疗,因此,社会、家庭对其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血压控制好的病人,具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区的健康宣教和保健以及家庭成员对病人的关心和提醒等,这些都对病人遵医嘱服药有促进作用。 5 小结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病人不遵医嘱服药行为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医务人员要加强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引导-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高血压病人定期到院就医的意识,建立社会-家庭双重监管机制,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遵医嘱服药的主动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s.Subcommittee of WHO-ISH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J H ypertens,1999,17:151-183. 2 王苏中,顾缘,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状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135-136. 3 胡文郁,高纪惠.高血压病人知识、健康信念与服药依从行为之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89,9(4):77. 4 Dsing R.Advrse events,compliance and changes in therapy J.Curr Hypertens Rep,2001,3(6):488-492. 5 张室玲,把爱萍.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2A):2092. 6 Waber B,Brunner H R.How to improve adhevenle with prescribed treatment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0,35(Suppl3):23-26. 7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7-39. 作者简介:刘红娟(1968—),女,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从事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工作单位:300131,天津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13;修回日期:2005-01-18) (本文编辑张建华)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病人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p atient s wit h t oxuria c o mplicat e d wit h cere bral he m orrhage t reat e d by p erit oneal dialysis 王 芳 W ang F ang(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Fujian350003Chia)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6493(2005)2B-0312-02 2004年8月,我科收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3例,经腹膜透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45岁,患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7年,入院前5h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时病人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便失禁,喉中痰鸣,呕吐胃内容物,无尿,血压29.3/12.0kPa (220/90mmHg),CT报告:右侧基底核区出血。 [例2男,67岁,患高血压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4年,3d 前进晚餐时突发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口角右斜,入院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大便失禁,无尿,血氧饱和度(S pO2)95%,血压23.3/12.0kPa(175/90mmHg),CT回报:右侧脑干出血,双侧幕上半球多发梗塞灶。 [例3男,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性血液透析4年,6h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入院时头晕、头痛,无尿,血压24.0/13.3kPa(180/100mmHg),CT报告:右侧脑干基底核区出血,右侧额顶叶区慢性硬膜下出血。 2 治疗 停止血液透析,行腹膜透析腹腔置管术,予美国Baxter公司的腹膜透析装置及腹膜透析液,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首次700mL,留腹1h,每日共6000mL,1.5%和2.5%的腹膜透析液交替使用,根据脱水情况及病情变化调整使用不同浓度的透析液,急性期后逐步过渡到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维持治疗,同时配合控制血压、止血、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内科对症治疗。 3 护理 3.1 腹膜透析的管理 3.1.1 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的危险性,由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的必要性,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3.1.2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调整腹膜透析方案 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做好腹膜透析记录,包括透析次数、时间、输入量、排出量、颜色、超滤量,注意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电解质变化及全身情况。如出超量不够,增加2.5%的腹膜透析液;出超太多,暂停2.5%腹膜透析液,防止脱水太过引起电解质紊乱。例2病人第3天出现烦躁不安,CT报告右侧基底核区新的出血灶,给予加强止血,同时增加2.5%腹膜透析液,留腹小于1h,多超滤,减轻颅内压。第7天病人出现血钾低,在2000m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10%氯化钾10mL补钾,及时调整电解质。 3.1.3 预防感染 腹膜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保持隧道口清洁干燥,透析液温度37℃左右。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 ? 2 1 3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February,2005Vol.19No.2B

“尿毒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2011年3月10日,是第 6 个世界肾脏病日,此次世界肾脏病日的主旨为“保护肾脏,挽救心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 倍,而尿毒症透析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普通人的35倍以上。因此, “保护肾脏、挽救心脏”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余学清教授也大力呼吁,中国的腹透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并发症极低,应当大力推广,避免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互相作用,导致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专家简介: 余学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在肾内科上建树颇多。 擅长:从事内科肾脏病学的临床医疗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 “尿毒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正常人35倍 许许多多慢性肾病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追根溯源,在于肾脏功能减弱的同时,会导致人体对水和钠元素的清楚能力,导致大量的“垃圾”淤积在心血管内,而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心,脏将会直接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肾病病人经常患上心血管疾病。 这些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余学清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是普通人的15 倍以上,但尿毒症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话,死亡率可达正常人的35 倍以上。只有去除慢性肾脏病,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心脏与肾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80%尿毒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我国目前约有尿毒症患者100 万,他们急需透析来维持生命,而根据余学清教授的估计,长期稳定、合理的接受透析的病人只有15—20万,还有近80 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合理的透析治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而制约病人前往医院的重要因素中,除了部分医院透析能力欠缺之外,大多数与持续透析引起的大量费用有关。据悉,透析治疗,每年的花费保守估计在6—8万元。 专家呼吁大力推广腹透可省钱12% 透析方法有血透与腹透之分,余学清教授根据多年来的实际临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建议大力推广腹透,不仅方便易行,最重要的是,腹透能够节省10%—12%的费用,这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极为划算的。 在香港、墨西哥、英国等地,腹透率可达80%,甚至85%。但中国只有12%左右, 远远低 于发达国家,加之腹透不需要每周到医院,病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自己操作,只有在发生并发症时采用前往大型医院,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功能。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第二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尿毒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 合并症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

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的研究新进展

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的研究新进展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所引发的一系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会让尿毒症患者的生活水平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并可增加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对于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还不甚明确,且植物神經病变的临床体征表现为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对于这么多年以来,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是如何发病的,以及发病的原理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本文进行了一个总体性概括,同时探讨了各种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如何进行科学探测,以及各种医治手段的好坏评比。 Abstract:Uraemia leads to the damage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the emergence of autonomic dysfunction. Consequences of sympathetic overactivity,such as hypo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may be dangerous for life ,it contribute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at patient populatio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autonomic dysfunction has not been convincingly established,the symptoms of autonomic dysfunction are often vague and aspecific.The article reviews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factors involved in its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we disscuss the methods most commonly used for its diagnosis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herapy to treat the autonomic dysfunction. Key words:Autonomic dysfunction;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Blood purification 疾病蔓延到肾脏,并属于延续到最后的时期,一般化的概念是肾脏发生病变大于等于3个月以上,GFR707μmol/L[1],这就是尿毒症(uremia),从表现上来看,体现在严重的贫血、反胃、干呕,甚至是严重的呕吐等,体征检查为神经性损伤和并发症。60年代末期,Hennessey和Slemsen等人率先对尿毒症患者的心脏功能病变通过无创血管反射的实验进行了证明,在这之后,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autonomic dysfunction,AD)方面的分析火热发展起来。接下来,我们会对尿毒症植物神经病变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论述。 1 病起和流行病 AD普遍都会产生并发症,也就是肾病末期(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起时往往不明显,经常发生在肾小球滤过率(GFR)1.2时,AD可改良,Kt/V<0.85时,AD会发生程度更重的损害。和没有携带糠尿病肾病性尿毒症透析患者相比,携带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美艳透析患者所受到的植物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要重得多,而且植物神经功能很难借助血液净化进行恢复。之前的分析表明,对于中大分子的排除,腹膜透析的效果要比HD的效果要好,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和亚临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比较,前者的发病率更突出。PD患者SSR平均波动幅度和HD患者相比,要高得多,从SSR隐藏期来看,二者几乎一样。因为大范围的运用了生物相容性过滤膜,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特殊性的净化血液方面的临床实验,使得排除大中小尿毒症毒素方面的治疗

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发表时间:2016-03-16T09:07:57.2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6期作者:金小掺[导读] 丹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丹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抗生素用药方式分为Ⅰ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Ⅱ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Ⅲ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与Ⅳ组(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与其它抗生素相比疗效最好,抗生素联合使用的较单用疗效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毒症;肺部感染;青霉素;临床治疗 尿毒症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引发细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治疗中相当棘手,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患者生命[1,2]。本研究搜集搜集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抗生素治疗情况,综合评价疗效,以期为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搜集2012年1至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患者入选标准[5]:(1)患者临床确诊患有尿毒症。(2)患者确诊为尿毒症导致的肺部感染。(3)经药敏试验,患者无不适情况。根据临床抗生素治疗情况分为4组,每组30例患者。Ⅰ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9::11,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为(49.6±6.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7±1.2)年;Ⅱ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8::12,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50.3±5.6)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4.9±1.6)年;Ⅲ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20:10,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50.1±6.3)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5.1±1.4)年;Ⅳ组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8:12,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为(49.5±5.9)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8±1.3)年。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软件分析,无差异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针对4组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别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联合抗生素口服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均采取护理干预,注意饮食、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程度;严格定时定量用药,防止漏服或不服;注意休息,适当进行吸氧。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治愈时间和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的判断参照许敏玲[2]的方法:若患者发热、咳黄痰或白痰、头痛等症状消失,肺部经听诊和X射线检测恢复正常,则统计为痊愈;若患者经过2周治疗,发热消失,咳黄痰或白痰、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则统计为好转;若患者经过2周治疗,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则统计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不同类型抗生素单用效果分析 不同抗生素单用对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有差异(表1),Ⅰ组30例患者青霉素类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高达83.3%,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较低,均为86.7%。就平均住院时间而言,3组患者中Ⅰ组治愈的最快,而Ⅱ组患者最慢。统计软件分析,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Ⅰ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分析 将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比较(表1),Ⅳ组患者治愈率最高、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较单用效果好。 3.讨论 尿毒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疾病的综合征,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心血管疾病、胃溃疡、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肺部感染只是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尿毒症患者肺部被感染率高达50%-60% [3,4],且老年尿毒症患者抵抗力弱,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则死亡率增加。因此,探究高效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冯辉[1]研究中发现,中药桑葶泻肺方对尿毒症并发的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好,许敏玲[3]和杨政[4]的研究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较单用好,且抗生素联合免疫球蛋白使用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抗生素单用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有一定差异,单用抗生素时,青霉素类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高达83.3%,与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其疗效最好;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其治愈率93.3%,总有效率与青霉素相当,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比单用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综上所述,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严重尿毒症的九大并发症是哪些

严重尿毒症的九大并发症是哪些 肾脏功能受损致使人体内含氮代谢物和其它毒素不能排出而积蓄在体内,除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外,可见尿毒症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如果忽视其治疗的重要性,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写患者可能最终就不得不采取透析手段,但还可以进行肾替代治疗,包括人工肾和肾移植。 严重尿毒症的九大并发症 1、皮肤病变:肾功能受到尿毒症的侵害出现失常,致使机体内的大部 分毒素无法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就形成了机体内部的毒素淤积而导致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瘙痒感。 2、血液系统:尿毒症会引起贫血、皮肤病等疾病。贫血易误诊为缺铁 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鼻衄易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皮肤紫癜易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瘢。这些都是属于常见的患有尿毒症的并发症的表现。 3、消化系统病变:在尿毒症早期,患者会表现出食欲不振、厌食等 消化系统病变方面的症状,并且还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表现出消化道异常、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时,甚至会表现出胃肠道出血等症状。 4、神经系统病变:尿毒症常见并发症表现中最为常见的即是神经系 统病变的症状表现。具体包括尿毒症早期,患者会出现浑身乏力、记忆力衰退、肌肉抽搐、烦躁不安,最终甚至出现表情冷淡漠、精神萎靡。 5、尿毒症性神经病:一般在肾小球滤过率<12mL/min后才发生,临 床表现包括:周围神经症状,开始为不安腿综合征,腿部不适,下肢深部发痒,蚁走或刺痛感,傍晚加重,活动或行走时可以缓解。也可表现为烧灼足综合征,足部肿胀或紧缩感、压痛,继而发生肢端感觉异常和灼痛,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6、心血管系统病变:当尿毒症发生恶化时,还会累及患者的心血管 系统病变。临床上,该系统的病变主要的症状表现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这也是疾病较为严重的中晚期才会出现的症状,要提高警惕。

44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透护理

44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透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29T13:29:42.9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作者:熊玲芳 [导读]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总而言之,对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熊玲芳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贵州遵义 5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透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4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通过采用及时、有针对行的护理干预,均得到好转。结论:肾衰合并心血管患者血透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血透间期,减少并发症,达到充分透析的效果。 【关键词】肾衰;心血管疾病;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272-02 肾衰作为一种常见临床综合症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肾衰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随着发生率的逐年攀升,增加了血液透析的危险系数和难度[2]。因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血透护理,促进患者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我科收治的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44例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4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20例;诊断为氮质血症17例,尿毒症27例。其中16例进行了腹膜透析。 1.2 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血透前护理、血透中护理和血透后护理,主要内容见下。 1.2.1血透前护理。主要包括:①病情评估。血透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血透方案。②心理辅导。③透析前准备。透析前备好人员、透析设备、药品以及血管通路。 1.2.2血透中护理: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密切观察透析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透析相关参数等,并做好出入液量等记录工作。②严格控制回血血液量。对于心衰来说,用0.4mg西地兰与浓度10%的20mlGS混合iv。 1.2.3血透后护理:①效果评价。透析后对患者检查水电解质是否恢复平衡、血肌酐等是否正常。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饮食计划,补充营养。③健康教育。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肾衰及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2.护理体会 2.1 容量失衡并发症的护理 ①饮食指导。血透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宜,叮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盐饮食,食盐摄入量应在3~5g/日,避免盐摄入过多引起水钠潴留,特别对严重水肿的患者,每日应保持在3g左右[3]。督促患者不要食太咸的食物,过多摄取此类食品易引起口干,增加进水量而导致体重增长过多[4]。②与责任医师沟通,制定方案:患者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动态调整干体重,确保准确超滤。③保护残余肾功能:合理用药,慎用肾毒性药物。 2.2 高血压并发症的护理 高血压作为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5]。其发病机制的最主要因素为血容量增加,致使患者肾功能下降,严重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更趋恶化。必须监测血清钾、钙、钠、氮。因为慢性肾衰患者易出现高血钾,故较易发现。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低血钾症状。我科主要的治疗措施是限制水钠摄入,食盐每日控制在2~3g/日。对于长期低蛋白饮食患者导致的营养不良,采用肾安ivgtt,患者一般状况均好转,效果显著。 本组中氮质血症并发高血压的7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者有6例,尿毒症并发高血压27例患者,血压维持在150/100mmHg以下者有22例。另5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未见好转,即慎重间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中4例反应良好。本组有21例患者因及时发现上述症状适当补钾,从而纠正低钾血症。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病情复杂、瞬息突变,在护理期间,主动巡视患者,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总而言之,对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文家惠.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08(08):7-8. [2]卢红霞.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07):1761-1762. [3]符霞,叶锡兰,陈新红,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管理的促进作用[J].护理研究,2012,26(34):32-34. [4]曲桂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 (17):138-139. [5]胡秀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1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71-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