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第二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尿毒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 合并症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

J15.901)。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铁三项、iPTH;

(3)胸部CT、心电图、泌尿系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4)呼吸道分泌物或血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在医院实验室条件允许且患者配合的情况下)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1–3天(视病情决定)。

1.一般首次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3–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3–4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的透析器。

3.首次透析时血流速度宜适当减慢,可设定为150–200ml/min,以后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评估患者和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h内)给予抗菌药物。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轻、中度肺炎患者:

①口服或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等)、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

②口服或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

2.重症肺炎患者:

(1)当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时:

①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厄他培南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2)当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时:

①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必要时还可同时联用氨基糖苷类。

②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静脉注射喹

诺酮类。

③静脉注射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九)出院标准。

1.内瘘、人造血管或半永久深静脉置管透析过程中使用顺利,无需继续住院诊治的手术并发症/合并症。

2.指导患者学会血液透析开始后的内瘘、人造血管或半永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保养。

3.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为优质蛋白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1.2g/kg/d)。

4.确定透析方案,出院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5.肺炎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h。

6.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发生紧急血管通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发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5.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6. 病情严重,需要呼吸支持者,归入其他路径。

(十)标准住院日。

住院时间7-14天。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如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加重住院时间可至14-28天。

二、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人交待病情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进行初始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开具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病历书写

□签署血液透析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血液透析注意事项

□核查辅助检查的结果是否有异常

□病情评估,维持原有治疗或调整抗菌药物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病危(必要时)

□心电、血氧、血压、呼吸监护

□低盐优质低蛋白低磷低嘌呤饮食

□吸氧

□患者既往的基础用药

□内瘘或人造血管侧血管保护

□抗菌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

胞沉降率、CRP、血脂、血型、肝炎+梅毒

+HIV、凝血功能、铁三项、iPTH

□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胸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血气分析、

胸部CT、血培养、B超、感染性疾病筛查

(必要时)

□内瘘或人造血管彩超(必要时)

□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

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病危(必要时)

□心电、血氧、血压、呼吸监护

□低盐优质低蛋白低磷低嘌呤饮食

□吸氧

□患者既往的基础用药

□内瘘或人造血管侧血管保护

□抗菌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规律血液净化治疗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复查血常规

□复查胸部X线片检查(必要时)

□异常指标复查

□复查病原学检查(必要时)

□有创性检查(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针对内瘘、人造血管或深静脉置管的保养和

护理进行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8–13天住院第14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患者维持性血液透

析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

□完成病历书写

□确定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血管通路评估,确定

有无并发症;评估透析情况,确定有无急

性并发症,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向患者交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肾脏病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优质高蛋白、低磷、低嘌呤饮食

□内瘘或人造血管侧血管保护

□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调整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必要时)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各种药

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针对血液透析开始后的内瘘、人造血管

或深静脉置管的保养和护理进行进一步

的宣教

□针对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进行宣教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9-18T16:40:47.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叶小方曾兴蓉文鸿[导读]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攀枝花为了揭示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性,探讨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严重的高钾血症。 叶小方曾兴蓉文鸿(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就诊的40 例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可通过临床干预以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手段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尿毒症;高钾血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51-01 为了揭示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性,探讨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严重的高钾血症,我们总结了40 例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相关资料,并对其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4 年1 月至2015 年5 月共收治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病人40 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本组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17-83 岁,尿毒症病程6 月-20 年,其中血液透析20 例,腹膜透析患者15 例,未透析的5例,血钾值为5.6mmol/l-8.9mmkol/l。高血钾的诊断:首先应除外由于溶血等原因所致的假性高血钾,并排除实验室误差,血钾> 5.5mmol/l(正常值3.5-5.5mmol/l)作为诊断标准。 1.2 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与血钾升高的程度有关,血钾>5.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T 间期缩短,T 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呈帐篷状,血钾>7-8mmol/l,P 波振幅降低,P-R间期延长以至P 波消失。神经肌肉症状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痛,肢体苍白湿冷,临床上还多见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血钾>7mmol/l,四肢软瘫,先为躯干最后影响到呼吸肌,导致晕厥的发生,中枢神经肌肉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所有高钾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1.3 尿毒症合并高钾血症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注或口服含钾药物,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降低血钾浓度: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或糖胰比液体(5%GS100-200ML,以每5g 糖加入正规胰岛素1u),并注意血糖变化;静脉注射呋噻咪,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或保留灌肠;加强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腹透疗效相对较差且效果较慢。应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进行血透,可以使血钾几乎在透析开始后即下降,1-2h 后血钾几乎可恢复到正常。血透者为了防止组织中的钾转移到血液中至血钾再次升高,可增加透析频次即次日再行血透治疗。 2.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的发病原因分析:透析不足,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尿毒症患者未坚持规律透析和复查;摄取过量的含钾高的食物或药物;输入库存血过多;含钾药物输入过多或过快;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过重,再加上尿毒症预后不乐观,病人心态消极,不愿配合医护人员。 3.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的护理体会:3.1 病情观察: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同时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尿量等变化,对昏迷患者应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透析患者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解决患者的需要,注意透析前后电解质的复查。准确记录出入量。 3.2 心理护理: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被疾病折磨,再加上治疗费用较高,而预后不乐观,多数病人情绪低沉,压抑感加重,护理人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贴和关心病人,多和他们谈心,给予心理支持和精神鼓励,让其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家属沟通,还就、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以便争取更多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3.3 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坚持长期规律的透析和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并注意定期复查。告知含钾高的水果有香蕉,番茄,枇杷,桃子,奇异果,干桂圆,含钾高的食物有咖啡,浓茶,肉汤,鸡精,蔬菜水煮3min 再炒,竹笋,菜汤及肉汤请节制食用,少喝汤。另外可告知其尽量选择含钾低的水果如梨,苹果,火龙果等,但每次量不可过多,约50-100g。 3.4.对症护理:输注糖胰比液体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和呋噻咪时注意推注的速度及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如遇酸中毒时可建议其用碳酸氢钠漱口,还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纠酸药物,合并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观察疗效,指导其少食多餐。 3.5.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或者腹膜透析的患者还应加强自体内瘘或置管处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反生,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进行家庭访视,手把手的教会患者如何护理。 3.6 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者座谈,举办肾友会等活动,讲解高钾血症的危害和预防,并发放一些宣传资料和高钾食物的小卡片。另外科室可以建立登记薄或者微信群,QQ 群等,让资质相对较高的护士,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和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增强部分患者的医从性,而且可以让患者和患者自己沟通,进行经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高钾血症的控制和发生。 4.结论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以及精心的护理,加上患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庭和亲友间的支持鼓励,病友间经验的良性互动,严谨的遵医行为以及适当的自我节制,保持愉快的身心以及社会的力量才能提高尿毒症合并高血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张新娟,舒适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7.[2] 李领香,胡建军。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 种护理模式有机结合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60.[3] 吴芳,血液透析抢救高钾血症38 例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0):32-33.[4] 王庆竹,黎琪,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8-1759.

婴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

婴儿麻疹合并肺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2-03T11:09:25.7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李淑霞[导读] 出院指导嘱家长细心照顾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至出疹后10d,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李淑霞(辽宁朝阳市第四医院 12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43-02 麻疹是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本病传染性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最易并发肺炎。8个月之前的婴儿发病是近年来麻疹流行的新变化。2005年5月~2006年5月,本院共收治婴儿麻疹合并肺炎患儿40例,经过及时、正确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上述时期本院收治婴儿麻疹48例,其中合并肺炎40例,男26例,女14例;月龄3~12个月。予补液、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住院4~9d,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由于婴儿抵抗力低,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安置单间,护理动作轻柔,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戴口罩。限制探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病室环境要整洁、安静、舒适,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光线适宜,温度18~22℃,适度50%~60%。保证患儿充足的生理睡眠,使患儿保持安静,多怀抱,以减少氧的消耗。保持患儿床单位整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洗脸,温水擦浴(忌用肥皂),勤更换内衣,剪短指甲,以防抓伤皮肤而引起续发感染。保持眼、鼻、口腔的清洁,眼部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多、畏光等)明显者,遵医嘱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日2次。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及其干痂,保持鼻腔通畅。每日用生理盐水或3%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防止口腔炎、溃疡、鹅口疮的发生。腹泻患儿加强臀部护理。合理喂养,提供母乳喂养,正确使用配方乳。及时添加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辅食,补充维生素时,尤其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以促进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嘱少量多餐,注意喂养卫生。多喂开水及热汤,以利于清热、解读、透疹。 2.2 健康宣教向患儿家长耐心讲解麻疹合并肺炎的相关知识,如隔离知识,婴儿护理、喂养常识。通过细致入微的关怀护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取得其信任,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3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颜面及口唇的色泽,精神反应,呼吸次数及频率、形态,咳嗽的程度,痰的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②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更换体位,予空心拳轻拍胸背部,多喂水,以稀释痰液,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③咳嗽剧烈、痰稠难咳者,应遵医嘱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常用药物:普米克令舒0.5~1mg/次,万托林液0.25~0.5mL/次,加生理盐水2mL,通过5~6L/min氧流量雾化面罩吸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缓解症状。必要时予电动吸痰,协作排痰。④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不超过20滴/min,也可直接使用微泵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过快加重心肺负担。同时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2.4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出疹期衣被穿盖适宜,忌无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次期宜物理降温,忌浴醇、冷敷,宜温水擦浴,多喂开水,一般不用药物降温;对于40℃以上的超高热及有高热惊厥史者,予镇静剂,如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遵医嘱慎用退热药,一般体温维持在38~39℃为理想体温,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5 出院指导嘱家长细心照顾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至出疹后10d,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科学喂养,门诊随访。按时预防接种。康复后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 讨论 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一般认为8个月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的抗体,很少患麻疹,常规免疫(初免)年龄为8个月,但近年来8个月以前患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给麻疹接种程序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议卫生防疫部门应根据当地婴儿人群麻疹抗体效价水平调整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以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

麻疹的并发症

麻疹并发症 (一)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1.原发性肺炎由麻疹病毒侵犯肺部引起。多发生在前驱期及出疹期。患者可有轻度气促,肺部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点片状浸润。疹退后上述症状也渐消失。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形成麻疹巨细胞性肺炎(Hecht’s giant-cell pneumonia),死亡率较高。 2.继发性肺炎易发生于营养不良,体弱儿童,病原菌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多见,也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常为皮疹出齐后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复升,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紫绀,肺部罗音增多。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心力衰竭或循环衰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易致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病死率较高。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喉炎易发生于1~2岁的儿童,病程各期均可发生,可为麻疹病毒所致,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时发生,表现声嘶、喘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烦躁不安,甚至窒息死亡。 (三)心血管功能不全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常发生在出疹后5~14天内。由于毒血症、高热、代射紊乱、肺炎缺氧、心肌炎,心肌营养不良等原因所致。临床特点为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急发绀、心率增速,心音低钝,四肢厥冷,脉细速,肝进行肿大,皮疹隐退,心电图可见低电压,T波低平,传导异常。 (四)脑炎发生率为0.01~0.5%。系麻疹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对麻疹病毒抗原超敏反应。多发生于出疹期,也偶见于前驱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少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及肢体瘫痪。脑膜剌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与一般病毒脑炎相似,少数也可完全正常;多数经1--5周痊愈,约30%左右患者留有智力障碍、瘫痪等后遗症,15%患者在一周内死亡。麻疹脑炎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 (五)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incephalitis SSPE)本病少见。大多在2岁前有麻疹病史;少数有麻疹活疫苗接种史,但这些儿童先前有无亚临床麻疹感染尚不清楚。本病系慢性神经退形性变。发病原理可能是麻疹急性期病毒未被彻底清除,潜在某些细胞呈抑制状态,以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病毒在急性期潜伏于脑部,呈慢性感染状态。目前研究认为,与患者脑细胞不能合成M蛋白,造成缺损麻疹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从麻疹到本病的潜伏期为2~17年,发病初期学习下降,性格异常,数周或数月后出现智力障碍,嗜睡、言语不清,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运动不协调及癫痫样发作,最后痴呆失明、昏迷、去大脑强直。血液及脑脊液麻疹抗体明显升高,但缺乏抗-M蛋白抗体。脑电图出现慢波节律,每秒2~3次,多数病人发病数月至数年后死亡,也偶有自行缓解者。

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ICD-10:B05.201↑J17.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传染病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流行病学资料。 2.麻疹各期临床表现(麻疹黏膜斑、皮疹特征、皮疹消退后留下的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等)。 3.在患麻疹病程中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咳嗽加剧,气急,发绀,肺部有细湿啰音等明显体征。 4.X线胸片提示肺部感染病灶。 5.呼吸道分泌物致病原检测阳性或血标本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传染病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氧疗:鼻导管、面罩,必要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

3.雾化吸入疗法。 4.抗病毒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5.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注。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5.201↑J17.101*麻疹合并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 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4)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 (5)血气分析; (6)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呼吸道分泌物其他致病原检测,肺部C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病毒药物。 2.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麻疹是一种在儿童中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麻疹一旦出现的话常常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麻疹并不是多么严重的疾病,但是麻疹的并发症非常严重,甚至是会导致小孩子的死亡,残疾等问题的出现。那么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呢?麻疹到底是什么呢?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首先谈谈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 平时小儿支气管炎多数是因为感染了肺炎双球菌引起发病的。但麻疹并发支气管炎是属于一种并发症,多数在麻疹发病期间发病。年龄较小的孩子是发生间质性肺炎,主要症状是发热,热度时高时低,上下不定,积留不退。 体弱小儿可以热度较低或不发热,故此不发热的情况并不表示没有并发症,而可能是机体反应性较差之故。并发肺炎的病孩,主要症状是咳嗽,严重时会呈鼻翼扇动,唇及面呈紫色;呼吸迫促,次数比正常孩子为多。听诊时可闻肺部有干性或细湿性罗音。检验白血球比正常麻疹病孩为高。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则其危险性会大大地降低。其次是麻疹并发喉炎 麻疹早期常会有上呼吸道粘膜发炎,症状跟普通的伤风有点相似,故常会被父母所忽略,但喉炎咳嗽有一定特点:咳嗽声音呈痉挛性哮吼状,细听之下像犬吠状,病孩声音嘶哑,有像异物梗阻喉部一样,不能平卧于床上,要坐起来睡呈端坐呼吸,严重时会有窒息现象。麻疹并发脑膜炎 当麻疹的发疹期或收疹期出现有发高热、烦躁不安、头痛时应考虑为出现有脑膜刺激症。这种脑膜刺激症,严重时也可以有颈项僵直,即出现有牙筋紧闭,角弓反张,或出现有昏迷、抽筋、小便排出困难,及尿潴留。如果出现有这种情况,医生给抽脊液时会发现脊液较为混浊,涂片及培养脊液均未发现有细菌,细胞数尤其是淋巴细胞较多,蛋白及糖大致正常。麻疹脑膜炎死亡率达50%以上,即使不死亡,也常出现有后遗症,如智力、视力减退、耳聋及聋哑或四肢瘫痪等。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本文详细介绍了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介绍了麻疹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患上了麻疹的小孩子的家长,你最好是积极关注自己的孩子的麻疹病情,积极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你的麻疹尽快好转,不至于出现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1T10:28:01.30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导读] 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颜双泉陈璐庞苗菜(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肾内科 318050)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尿毒症合并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例亦不断增加。出血性疾病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而合理的透析方式可以挽救很多合并出血的危重患者,本文回顾了本院自2006 年9 月~2010 年3 月我院透析中心治疗的22 例尿毒症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22 例患者均用无肝素或边缘肝素化的方式进行透析,现对上述透析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为此类患者寻找一条简便有 效的透析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13 例,女9 例,年龄26~72 岁,原发病分别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肾、多囊肾,透析时间0~12 年,血小板在87×10^9/l~132×10^9/之间,有上消化道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17 例,其中4 例需要透析过程中急诊输血治疗,其中3 例为透析时间超过10 年病人,此3 例均曾CT 检查发现大血管较广泛钙化,经常性透析低血压发生;3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神志均清楚;2 例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症状明显,反复透析低血压,均予急症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抽液并证实为血性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6 HPS 透析器,一次性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时间3~4 小时,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治疗前先用生理盐水500 ml 内加肝素20 mg 预冲透析器及管路30 分钟后排尽,再用500 ml 生理盐水冲洗,透析过程中每隔1 小时用生理盐水150ml 冲洗透析器及管路一次,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血流量尽量控制260~280 ml/min,4 例透析血患者均在透析开始后1 小时内输血,输血前透析流量维持在180~200 mmHg,首剂均推注6~10 mg 普通肝素,输血过程在1 小时内完成,之后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脑出血患者流量维持在180~220 ml/min;尿毒症相关性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填塞症状缓解后尽量采用高流透析,隔日复查血常规,密切检测血压、脉压差。所有患者如发现前一次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内有明显凝血现象(透析器内 5~10 条纤维凝血或透析管路及滤网出现少量凝血块),则在下次透析前首剂加用6mg 普通肝素。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透析器严重凝血事件,3 例透析时间>10 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奥美拉唑针(洛赛克)40 mg 静滴Q12 h 制酸,及透析后使用立止血针1 ku 静推治疗共2 周,大便基本成形,但多次大便隐血仍在+~++之间。其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在用药2~5天能出血症状得到控制。脑出血患者透析经过平稳,经过半月治疗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基本吸收。出血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穿刺后留管,抽液1~2 次后心包填塞症状即缓解,每隔1 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基本平稳,1 周后复查心脏彩超心包积液少量或不明显。 4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些危重病人中有相当一部份合并有各种出血性疾病。而出血性疾病也是尿毒症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如何为这些患者制定妥善的透析方案是非常值得探讨及临床不断总结的。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对这些患者无肝素透析的实践体会,无肝素透析对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影响不大,即使采用透析前加注6 mg 肝素的边缘肝素化透析也没有明显加重患者的出血。而3 例胸部CT提示胸腔大血管广泛钙化及平时反复透析低血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则疗效不甚理想,可能和这类患者小血管存在着较严重钙化而影响血管壁重塑有关。脑出血患者如有条件可尽量采取腹膜透析或无肝素CRRT,以较少脑灌注压变化而减少出血风险,但根据临床病例观察,用低流量血液透析,适当增加透析频率,治疗结果也是较满意的,所以对于没有条件采取腹膜透析、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是有禁忌的患者亦是很好的选择。出血性心包积液,透析后发生者往往和透析肝素的使用以及血小板功能减退有关[1],所以透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肝素的使用,如发现有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如胸闷、发绀,反复透析低血压以至透析不能耐受,则宜早行心包穿刺抽液术,以免出血加重危及生命。有学者认为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输血[2],但通过本人临床观察发现输血前加用6~10mg 普通肝素,所有透析过程中输血患者均无凝血发生,可能和体内边缘肝素化及输血患者失血后血液稀释有关。另有学者指出血仿膜透析器其膜是一种改良型合成纤维素膜,生物相容性明显改善 ,较聚丙烯腈膜及聚砜膜有更少的凝血系统活化作用,有条件者应尽量选用此类透析器。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肾脏病学[M].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9. [2] 柳春艳,付佳,刘萍.无肝素透析在重症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2002,26(6):436. (收稿日期:2011—04—18)

麻疹病毒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麻疹病毒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麻疹病毒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为多,近年来成年人也时有发生。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者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大多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肺炎亦逐渐消散。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易合并细菌性感染,病情较重,常为麻疹病毒肺炎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病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麻疹病毒肺炎。除麻疹病毒本身可引起巨细胞肺炎外,在病程各期尚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病原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腺病毒等,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气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有中小湿啰音。可并发脓胸、肺气胸、心肌炎、心力衰竭等。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肺炎为婴幼儿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临床表现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婴幼儿免疫低下者为多,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并发肺炎时麻疹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常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能闻及干湿啰音。可随麻疹热退、皮疹隐退而肺炎亦逐渐消散。但营养不良、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发生巨细胞肺炎,病情常迁延不愈。发疹期和疹后期体温居高不退,或热退后又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白细胞计数增高,则提示并发细菌性肺炎可能,并发脓胸的机会亦较多。过去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由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不高,若干年后传染上麻疹,可产生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MS)。偶亦见于曾接受减毒活疫苗者。症状不典型,往往中毒症状重而卡他症状少。有高热、头痛、干咳、腹痛、肌痛等症状,典型的黏膜斑极少见到。皮疹首发于四肢,此后向心扩散,常并发肺炎,可产生胸腔积液,肺内病变可持续数月后才逐渐吸收。非典型麻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仅具部分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产生的超敏反应有关,现已不用灭活麻疹疫苗而改为接种减毒麻疹活疫苗,故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已极少见。 四检查1.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细菌涂片检查 于急性期和恢复期作血凝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麻疹补体结合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2.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M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脑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透析;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死因为心脑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其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透析患者生命与健康。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收住院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2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现将其观察与护理阐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8岁。 1.2 本组病例入院时神志清醒13例,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2例。发病后透析方式改为腹膜透析14例,半年后改为血液透析7例,其余仍为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愈好转20例,死亡7例。 2 护理观察 2.1 急性期①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是最早反应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护士可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2],如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多为病情加重的早期指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②瞳孔变化的观察: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口。如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患者出现强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或抽搐,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则提示脑疝的形成。③生命体征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呼吸循环和体温中枢功能障碍。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及时提供信息对降低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④液体出入量的观察:出入量的观察是降低颅压效果评价的一项指标。因此护士应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⑤腹膜透析情况的观察:腹部切口的观察,注意敷料是否渗血,腹膜透出液是否澄清透明。 2.2 护理措施 2.2.1 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在发病24~48 h 内,应避免移动患者,头部抬高15°~30°,冰袋冷敷,防止再次出血。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多有呕吐、误吸易造成窒息,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同时缺氧又加重脑水肿,此时患者应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舌后缀者用舌钳拉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2.3 维持血压稳定对于血压高于180/110 mm Hg的患者及时降压防止再次出血。 2.2.4 尽早留置胃管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通过胃管行鼻饲饮食,保证每日热量及水分的摄入。 2.2.5 预防并发症①预防肺部感染:应做到2~3 h翻身扣背,勤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②预防褥疮:应1~2 h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保证床单干净平整,可使用柔软床垫。③预防泌尿系感染:对意识清醒的有尿患者,鼓励多饮水,自己排尿。对昏迷患者或需留置导尿者应行每日尿道口护理,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及时发现尿路感染,及时抗感染治疗。对无尿患者,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上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性(P <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3.14)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7±4.11)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优质护理;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方法及效果 小儿麻疹属于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烧以及眼结膜炎等,同时患儿口腔内出现柯氏斑以及全身斑丘疹,患者一旦出疹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肺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患儿年龄越小,并发症的种类就越多,且病情严重,在引发肺炎的同时并发心衰,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死亡[1]。呼吸频率发生改变是麻疹并发肺炎心衰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因此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将针对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具体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10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在5个月~4岁,平均年龄( 2.11±0.25)岁,主要临床表现:18例表现为咳嗽,24例表现为发烧,13例表现为眼结膜充血,7例为口腔黏膜柯氏斑;有29例患儿为农村户口,21例患儿为城市户口;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在4个月~4岁,平均年龄(2.09±0.23)岁,其临床表现为:20例表现发烧,21例表现为咳嗽,有8例为口腔黏膜柯氏斑,14例表现为眼结膜充血。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为[2]:隔离患儿,杜绝患儿与其他正常儿童接触,如患者存在并发症则需隔离至出疹后10d;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因此每天需要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房的通风性,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为宜;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要勤翻身,勤擦洗,对脱落的皮屑及结痂要及时清理干净;加强患儿臀部的护理,更换尿布要及时,确

尿毒症合并肺炎临床路径

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第二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尿毒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或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血液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或者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 合并症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4.3 最大限度地简化治疗方案6 由于高血压病属于终身治疗。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尤其是高龄、经济收入差的病人)常常难以坚持。应选择副作用低、相对价廉、长效的控释片剂,有利于病人遵医嘱服药的积极性,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4.4 行为护理对策7 ①行为监测,要求病人记服药日记、病情自我观察记录等;②刺激与控制,将病人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③强化行为,当病人遵医嘱服药好时给予肯定,反之,给予批评;④强调测量血压“三定”的重要性,保证测量血压值的准确性,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5 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高血压病人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进行治疗,因此,社会、家庭对其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血压控制好的病人,具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区的健康宣教和保健以及家庭成员对病人的关心和提醒等,这些都对病人遵医嘱服药有促进作用。 5 小结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病人不遵医嘱服药行为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医务人员要加强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引导-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高血压病人定期到院就医的意识,建立社会-家庭双重监管机制,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遵医嘱服药的主动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s.Subcommittee of WHO-ISH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J H ypertens,1999,17:151-183. 2 王苏中,顾缘,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状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135-136. 3 胡文郁,高纪惠.高血压病人知识、健康信念与服药依从行为之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89,9(4):77. 4 Dsing R.Advrse events,compliance and changes in therapy J.Curr Hypertens Rep,2001,3(6):488-492. 5 张室玲,把爱萍.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2A):2092. 6 Waber B,Brunner H R.How to improve adhevenle with prescribed treatment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0,35(Suppl3):23-26. 7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7-39. 作者简介:刘红娟(1968—),女,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从事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工作单位:300131,天津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13;修回日期:2005-01-18) (本文编辑张建华)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病人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p atient s wit h t oxuria c o mplicat e d wit h cere bral he m orrhage t reat e d by p erit oneal dialysis 王 芳 W ang F ang(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Fujian350003Chia)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6493(2005)2B-0312-02 2004年8月,我科收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3例,经腹膜透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45岁,患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7年,入院前5h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时病人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便失禁,喉中痰鸣,呕吐胃内容物,无尿,血压29.3/12.0kPa (220/90mmHg),CT报告:右侧基底核区出血。 [例2男,67岁,患高血压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4年,3d 前进晚餐时突发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口角右斜,入院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大便失禁,无尿,血氧饱和度(S pO2)95%,血压23.3/12.0kPa(175/90mmHg),CT回报:右侧脑干出血,双侧幕上半球多发梗塞灶。 [例3男,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性血液透析4年,6h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入院时头晕、头痛,无尿,血压24.0/13.3kPa(180/100mmHg),CT报告:右侧脑干基底核区出血,右侧额顶叶区慢性硬膜下出血。 2 治疗 停止血液透析,行腹膜透析腹腔置管术,予美国Baxter公司的腹膜透析装置及腹膜透析液,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首次700mL,留腹1h,每日共6000mL,1.5%和2.5%的腹膜透析液交替使用,根据脱水情况及病情变化调整使用不同浓度的透析液,急性期后逐步过渡到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维持治疗,同时配合控制血压、止血、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内科对症治疗。 3 护理 3.1 腹膜透析的管理 3.1.1 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的危险性,由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的必要性,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3.1.2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调整腹膜透析方案 准确记录24h 出入量,做好腹膜透析记录,包括透析次数、时间、输入量、排出量、颜色、超滤量,注意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电解质变化及全身情况。如出超量不够,增加2.5%的腹膜透析液;出超太多,暂停2.5%腹膜透析液,防止脱水太过引起电解质紊乱。例2病人第3天出现烦躁不安,CT报告右侧基底核区新的出血灶,给予加强止血,同时增加2.5%腹膜透析液,留腹小于1h,多超滤,减轻颅内压。第7天病人出现血钾低,在2000m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10%氯化钾10mL补钾,及时调整电解质。 3.1.3 预防感染 腹膜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保持隧道口清洁干燥,透析液温度37℃左右。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 ? 2 1 3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February,2005Vol.19No.2B

尿毒症肺炎的常见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尿毒症肺炎的常见表现 导语:尿毒症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虽然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没有人愿意知道这项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是可怕的,很多患者视尿毒症为“梦 尿毒症对于我们大家来说虽然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没有人愿意知道这项疾病,因为这种疾病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是可怕的,很多患者视尿毒症为“梦魇”。患上尿毒症之后,人体的健康是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害的,有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性命的。此外,尿毒症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疾病出现,比如尿毒症肺炎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尿毒症肺炎的常见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关于尿毒症肺炎的常见表现,是很多尿毒症肺炎患者都想要深入了解的。虽说尿毒症肺炎严格来说其实是肺炎的一种,但是它和普通的肺炎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尿毒症肺炎是在尿毒症的影响之下滋生出来的肺炎。那么,下面就先来介绍一下关于尿毒症肺炎的常见表现。 1.呼吸困难 多为轻中度,以能平卧为其特征,发生率30%~80%之间,各家报道不一,病情严重时气促明显,呈深大呼吸。其次为咳嗽,发生率50%~65%,通常干咳或咳少量白黏痰,合并感染时出现大量黄脓痰。发热比率12.9%,体温在38℃左右,多为肺或其他部位并发感染。咯血占8%~32%,很少大咯血。少数病人还感到双下胸部胀痛。必有严重的肾脏病,检测肾功能符合尿毒症标准。多见于少尿、无尿、水钠摄入过多或透析超滤不充分者。 尿毒症肺炎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但能平卧。X线胸片典型表现为双下肺广泛的小片状或大片状渗出性阴影,并可在短期内迅速变化。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不增高,痰培养无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发表时间:2016-03-16T09:07:57.2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6期作者:金小掺[导读] 丹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丹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抗生素用药方式分为Ⅰ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Ⅱ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Ⅲ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与Ⅳ组(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与其它抗生素相比疗效最好,抗生素联合使用的较单用疗效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毒症;肺部感染;青霉素;临床治疗 尿毒症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引发细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治疗中相当棘手,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威胁患者生命[1,2]。本研究搜集搜集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抗生素治疗情况,综合评价疗效,以期为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搜集2012年1至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历。患者入选标准[5]:(1)患者临床确诊患有尿毒症。(2)患者确诊为尿毒症导致的肺部感染。(3)经药敏试验,患者无不适情况。根据临床抗生素治疗情况分为4组,每组30例患者。Ⅰ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9::11,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为(49.6±6.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7±1.2)年;Ⅱ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8::12,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50.3±5.6)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4.9±1.6)年;Ⅲ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男:女为20:10,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50.1±6.3)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5.1±1.4)年;Ⅳ组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男:女为18:12,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为(49.5±5.9)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8±1.3)年。4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软件分析,无差异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针对4组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别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联合抗生素口服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均采取护理干预,注意饮食、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程度;严格定时定量用药,防止漏服或不服;注意休息,适当进行吸氧。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治愈时间和治疗效果。其中治疗效果的判断参照许敏玲[2]的方法:若患者发热、咳黄痰或白痰、头痛等症状消失,肺部经听诊和X射线检测恢复正常,则统计为痊愈;若患者经过2周治疗,发热消失,咳黄痰或白痰、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则统计为好转;若患者经过2周治疗,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则统计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不同类型抗生素单用效果分析 不同抗生素单用对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有差异(表1),Ⅰ组30例患者青霉素类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高达83.3%,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较低,均为86.7%。就平均住院时间而言,3组患者中Ⅰ组治愈的最快,而Ⅱ组患者最慢。统计软件分析,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Ⅰ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分析 将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比较(表1),Ⅳ组患者治愈率最高、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较单用效果好。 3.讨论 尿毒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疾病的综合征,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心血管疾病、胃溃疡、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肺部感染只是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尿毒症患者肺部被感染率高达50%-60% [3,4],且老年尿毒症患者抵抗力弱,一旦并发肺部感染则死亡率增加。因此,探究高效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冯辉[1]研究中发现,中药桑葶泻肺方对尿毒症并发的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好,许敏玲[3]和杨政[4]的研究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效果较单用好,且抗生素联合免疫球蛋白使用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抗生素单用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有一定差异,单用抗生素时,青霉素类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高达83.3%,与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其疗效最好;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其治愈率93.3%,总有效率与青霉素相当,表明抗生素联合使用比单用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综上所述,抗生素的选择及使用方式对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