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4节物质的分类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质的分类方法。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分类依据

样品特

样品名称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

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例1 乙烯(C,H2)是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属于( D ) A.盐 B.碱 C.氧化物 D.有机物

例2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纯碱、氧气、烧碱、水、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下图中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B )

纯 净 物 单 质

化 合 物

化合物 有机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混合 物

物质 碱 盐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氧化物 氧化物

A.空气、硫酸纯碱、烧碱、水.氧气

B.空气、硫酸、烧碱、纯碱、水、氧气

C.空气、硫酸、烧碱、纯碱、氧气、水

D.空气硫酸纯碱、烧碱、氧气、水

一、当堂反馈

1、主旨为“垃圾分类,美化地球”的“垃圾革命”正在金华市各地实施,某小区放着如图所示三只垃圾桶。下列家庭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B)

A.废电池B.铝制易拉罐C.剩饭D.过期药品

2、在①MgO、CuO、CaO、SO

2;②C、Fe、S、P;③ZnCl

2

、BaCO

3

、HNO

3

、NaNO

3

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B )

A.CuO、Fe、ZnCl

2 B.SO

2

、Fe、HNO

3

C.CaO、C、BaCO

3 D.SO

2

、S、NaNO

3

3. 物质的分类是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如图中,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表示一类物质,则符合该图所示关系的物质分类选项为(B)

A.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B.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C.纯净物、单质、化合物D.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4. 根据下列过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A.向F溶液中滴加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

B.D溶液中一定只有一种阳离子

C.CuO不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变成C

D.G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33g

5.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D )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二、课后练习

6. “接龙”是用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作为工具的一种游戏,其规则: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牌面所示物质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

标注“CuSO

4”、“H

2

SO

4

”、“NaOH”、“Fe”、“Fe

2

O

3

”。若甲的牌为

“Fe

2O

3

”,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戊的

牌可能是(B)

A.NaOH或CuSO

4

B.Fe或NaOH

C.H

2SO

4

或NaOH D.Fe 或H

2

SO

4

7. 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D )

A.水、碳酸、硫酸铁、碳酸钠、空气

B.五氧化二磷、乙酸、氢氧化钙、硝酸镁、胆矾

C.氯酸钾、硝酸、氢氧化铜、硫酸亚铁、天然气

D.氧化铁、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石油

8. 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

2

)属于(A)

A.非金属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金属单质

9. 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重要方法。小王同学收集卜七种物质:①氢氧化钠,②氧化钙,③盐酸,④二氧化碳,⑤氯化钠,⑥铜,⑦石攫。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D )

A.①⑤ B.③⑤ C.⑥⑦ D.②④

10.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

2CO

3

、Na

2

SO

4

、K

2

SO

4

、KCl、Ba(OH)

2

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

CO

3

,可能有

KCl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

CO

3

、K

2

SO

4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一定没有a

2

CO

3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 3 种情况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B)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④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学案2.4物质的分类

2.4物质的分类 点击要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根据纯净物的性质不同,如、、, 、、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2.根据化学性质不同,如、,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3.根据纯净物的、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组成分类的体系及分类的依据: 1.物质可分为和。 (1)纯净物:由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2.纯净物根据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化合物根据是否含,可分为:和。 3.无机化合物可分为:、、和。氧化物:由组成。其中一种是的化合物,即“二元一氧”。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和。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等。 典题分析 例1选择Mg、O、H、S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2)一种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的碱; (4)一种可溶性的盐。 巩固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1)生铁(2)冰水混合物(3)纯碱(3)金刚石

例2 下列物质分类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单质 Fe 、S 、N 2 B .氧化物 H 2O 、P 2O 5、Al 2O 3 C .酸 HCl 、H 2SO 4、NH 4H 2PO 4 D .碱 KOH 、Mg (OH )2、Fe (OH )3 巩固训练2 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XYZ 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 A .饱和溶液、溶液、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C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D .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元素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水蒸气 B .石油 C . 烧碱 D . 液氧 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 生铁 B . 冰水混合物 C . 食盐溶液 D . 液氧 3.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 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 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铁一单质 B .氧化钙一氧化物 C .碳酸钙一酸 D .聚氯乙烯一有机物 4.下列属于纯净物是( ) A . 空气 B . 石油 C . 碘酒 D . 蒸馏水 5.下列物质中, 属于盐的是( ) A .KOH B .KClO 3 C .HgO D .H 2CO 3 6.根据物质的组成.小明将部分物质分为甲、乙两类(如 表所示)下列对分类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 B.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 C.甲为氧化物,乙为金属 D.甲为金属,乙为氧化物 7.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 A . CuSO 4 B .FeSO 4 C . HCl D .Na 2CO 3 8.下列各组物质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 2SO 4 Ba (OH )2 H 2S H 2O 2 B NaHCO 3 Cu 2(OH )2CO 3 KCl CO C HNO 3 NaOH CaCO 3 CuO D HCl Na 2CO 3 CuSO 4 MnO 2 9.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类别 物质 甲 氧化钠、水 乙 氧气、铜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4节物质的分类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质的分类方法。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分类依据 样品特 征 样品名称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 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二):物质的分类、有机物【含答案】

(一)物质分类 (二)有机物 1.常见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甲烷(CH4) 丁烷(C4 H10) 乙炔(C2H2) 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 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 性。CH4+2O2点燃CO2+2H2O 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燃烧 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具有可燃性。 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 现象: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 浑浊。 具有可燃性。 2C2H2+5O2点燃CO2+2H2O 现象: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 浑浊。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二) 物质的分类、有机物

用途甲烷是沼气、天然气、瓦斯 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燃料供 热。 打火机内液体、家用液化气的 主要 成分,主要用于燃烧供热或点 燃其 他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 3000 ℃的 高 温,生产中可利用这个反应进 行金 属的焊接和切割。 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 (1)糖类: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常见的糖类物质有淀粉、冰糖、白砂糖等。 (2)蛋白质: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3)脂肪:人体内主要贮能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 3.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植物光合作用 自然界无机物生物体内有机物 生物呼吸作用

例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具有可燃性.甲、乙两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们分别先将乙醇在氧气中点燃,再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所用的鲜鸭血是指先加入抗凝剂,再用水稀释后的鸭血.它遇O2呈鲜红色,遇CO2呈暗红色,遇CO呈胭脂红)甲、乙两小组的实验顺序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是;乙小组确定乙醇燃烧的产物可能 是; (2)分析甲、乙两小组确定的产物为什么不同?. (3)把A、B两个装置顺序对调,行吗?为什么? 例2.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D装置总质量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156.6g 356.8g 反应后158.4g 359.0g

2020浙教版-初三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拓展训练2020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4节物质的分类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Ag H?O H?CO? B. He MgCl?C?H??O? C. I?NaNO?C?H?OH D. C??P?O?CH?COOH 2.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2-4-1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FeO B.Fe(OH)? C. Fe?O? D.FeSO?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4.图2-4-2是小宇同学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_________; (2)小宇同学的分类整理中有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_________。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 B.H?O C.KCl D.H?SO? 6.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调味用的食醋B.餐饮用的啤酒 C.降温用的干冰D.炒菜用的铁锅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油B.海水C.水银D.空气 8.在H、C、0、Na四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1)金属单质____; (2)有毒的氧化物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 (4)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____; (5)能支持动物呼吸的一种单质____。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4-5节知识点+练习

九上第四章4-5节知识点+练习 第4节能量的获得 (一)获得能量的途径 A.有氧呼吸,概念: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的呼吸方式 B.无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多数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 3.多数植物的无氧呼吸: 葡萄糖 1.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机物分解 2.进入西藏的浙江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的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 ) 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 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如图表示甲、乙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 B.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4.杭州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作用。(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博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请写出其中某种成分从小胡肺泡毛细血管中运送至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或路线 。 (3)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双腿酸胀的原因是。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5.下表是某同学在一次活动中相同时间内测试的数据,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慢跑的耗氧量大是因为一直在运动过程中 B.慢跑所耗的氧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耗氧量就大C.打篮球时激烈运动,耗氧量应大,该表测试数据错误 D.打篮球需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共同提供能量,耗氧量应大 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一)营养物质的利用 A.体内的能量代谢 1.获得的能量= 消耗的能量+ 贮存的能量 2.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有机物积累(体重增加) 3.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有机物减少(体重减轻) 4.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多余部分在肝脏或等组织细胞中合成或在体内转变为,作为储备着。 (二)泌尿系统 A.排泄 1.人体将代谢废物通过一定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大部分废物通过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其他废物通过排出 3.排遗:以固体的方式排出体外(粪) B.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C.肾脏的结构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代谢与平衡教案(浙教版) 教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复习 一、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热量。(和热值的区别?) 蛋白质——16.8千焦糖类——16.8千焦脂肪—— 二、七大营养物质及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约占体重的60%~70%,不提供能量 (1)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糖类——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约占人体所需能量的70%(联系:呼吸作用)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血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产物)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3.蛋白质——占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1)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2)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量较多的食物:蛋、鱼、牛奶等 4.脂肪——是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可以分解供能 含量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奶酪等 5.无机盐——有能提供能量,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钙、铁、碘、钠、磷等(元素) 作用:保持体内水盐平衡(联系肾脏的作用) 缺锌——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甲状腺肿 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6.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但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只有维生素D可以由人体合成) 维生素缺乏症含量较多的食物A D B1 B12 C 7.食物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三、动物的摄食(动物的适应性) 1.蛾蝶类:虹吸式蜂类:嚼吸式蚊类:刺吸式蝇类:舐吸式蝗虫:咀嚼式 2.鱼用鳃呼吸;青蛙的舌根倒生;海葵用口周围的触手捕食。 四、牙齿——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1.牙的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 2.牙的构成: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物质的分类》教案1 (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会根据物质的状态、组成、性质等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注意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一、二两章已学习并形成了酸、碱、盐、金属、有机物等概念,但是对这些概念比较散乱,所以很有必要安排一节课,将散乱的概念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超市里面找牛奶 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伊利纯牛奶吗?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1.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教师:出示七种物质:氯化钠固体、硫酸溶液、氧气、醋酸溶液、氯气、氧化镁固体,提问这七中物质可以依据什么分类,怎么分? 学生:上讲台将七中物质依据自己提出的分类方法分类,通常有按颜色、气味、状态、可燃性等依据进行分类。 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按组成分类 单质:氧气、氯气 化合物:高锰酸钾、氯化钠、氧化镁 混合物:硫酸溶液、醋酸溶液 按溶解性分类; 易溶于水:氯化钠、硫酸、高锰酸钾、氯气、醋酸 难溶于水:氧气、氧化镁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总结得出物质分类方法。可按物理性质分类,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溶解性等,也可按化学性质分类,如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而化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提问:为什么通常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学生:讨论后得出,因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很多取决于物质的组成,按物质组成分类可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物质。 2.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 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树状分类图。 3.物质分类应用 活动:请用分类、实验等方法区分P56图2-35中7只烧杯中所盛的各是什么物质? 活动3【练习】检测 检测 1、下列物质中: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教案(教学设计)

第4章物质的特性 第4节物质的比热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能利用比热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现象。 近来寒潮来袭,走在路上都感觉到阵阵寒意。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寒冷的身体尽快暖和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取暖利器吧。 老师也有冬日三宝:暖宝宝、热水袋和足浴盆。我们共同使用的这些利器,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到传递热,可提到温度较高) 1.热量的概念 在身体和这些物品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热传递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一下。 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 (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初始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重复几次,并记录。 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配合老师做这个实验,帮老师读数,其他同学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试验单上。 我们读出了几组数据,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先把实验停在这里。根据实验和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的传递,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热,为什么?根据你的推测,这种热的传递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观察是否有热的传递,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热的传递存在条件,即存在温度差。当二者温度相同时,这种热的传递就会停止。 我们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提到热量,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在热量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焦耳。为了纪念他,我们把热量的单位规定为焦耳,简称焦。 我们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过程中的热量大小来了解一下这个单位。通过图表,我们发现其实焦耳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单位,因此还有另一个常用的更大的热量单位,即千焦(KJ)。 (板书: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大小——热量——焦耳,千焦) 2.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提到低温的物体吸收了热量。那它到底吸收了多少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_《物质的转化》名师教案(第1课时)

浙教版科学九上 2.5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转化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1、掌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2、了解常见非金属的转化过程 3、通过实验的方式总结并推理其他非金属的转化 重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难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提问:物质之间是怎样进行转化的呢? 由物质分类引出物质之间的转化自然过渡 讲授新课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教师演示实验(配合视频) 实验探究: 1.硫黄的燃烧实验。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_______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 以上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生成物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记 录现象:(1)淡黄色粉 末状固体 (2)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方程式:S + O2 === SO2 有实 验得 出相 应的 规律 更直 观真 实

思考与讨论:1、二氧化硫是种气体有毒,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 方程式: 2、你还知道哪些非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实验探究:2.CO2与碳酸的转化实验。 (1)取2 杯蒸馏水,向其中 1 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 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比较2只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2 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将上述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1、非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的规律 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CO2 →H2CO3→CO2 练习: 1、硫的转化与碳相似(1)该实验最好在通风 橱中进行。 (2)在集气瓶中装入适 量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气 体 (3)在集气瓶里装适量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 化硫气体。 H2O + SO2 = H2SO3 2NaOH + SO2= Na2SO3 + H2O 2、C 、P 、H2等与 O2反应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实 验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1)通入二氧化 碳的蒸馏水可以使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没通入的 依旧显示紫色 (2)溶液中有气泡产 生,溶液恢复紫色 (3)CO2 + H2O = H2CO3 (4)H2CO3 = CO2 + H2O 1、 2、 方程式: 增强 学生 的环 保意 识 通过 动手 实验 得出 结论, 增强 真实 性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3 (新版)浙教版1

物质转化(第4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列举了许多趣味实验、生活现象、物质彩色图片来详细介绍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了解、感受物质之间反应的奇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各类物质的反应之间的相关规律及应用。 纯度问题第一次出现,通过计算使学生了解有关纯度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题中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除用分步计算外,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物质转化的规律包括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折线。但教师在难度把握上应注意,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和“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两类问题。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虽然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不能要求过高。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典型的转化规律,不能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和知道物质所有的支取方法,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学情分析 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以物质分类为主线,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除归纳某一类物质的共性外,还要探索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问题。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自学能力,但对所提供的信息还不能进行科学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且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但好奇心强,若是能给予一定的引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心理特点来看,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课堂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弱,新型的自主式、互动式、探究性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推广。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体验生活中的物质转化 2.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几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3.概述不同类别物质的鉴别和设计物质制备的可能方法。 二、过程方法 1.通过观察溶洞图片和鸡蛋浮沉实验,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的能力。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二章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氯化钠 B. 盐酸 C. 氧化镁 D. 氢氧化铝 2.下列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A. CO B. H2O C. SiO2 D. HgO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 B.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 清澈的泉水 D. 铝合金 4.2017年7月,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圆满成功(如图),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 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可燃冰”是() A. 纯净物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氧化物 5.如图为化合物的简要分类图。依据下图,下列选项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 A. CH4属于乙 B. KClO3属于甲 C. H2S属于乙 D. Na2CO3属于丙 6.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下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 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 空气 B. 硝酸钾 C. 氦气 D. 二氧化氮 7.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A. 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 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 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8.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 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 C. 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D. 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9.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干冰、液态空气 B. 冰川水、石灰水、生理盐水 C. 钢、蒸馏水、结晶水合物 D. 水银、冰、冰水混合物 1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烧碱、氧气、生 石灰、纯碱、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2.4-——2.5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2.4-——2.5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教案(总7 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同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个性发展研究

a 特征:同种元素 纯净物 按性质不同分 b 分类:单质 金属 非金属 2)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 特征:不同种元素 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依据:化合物 两种元素 一种是氧 按元素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Na 2O 、CaO 、CuO 等 分类: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H 2O 等 根据有无C 元素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一般有可燃性、加热 b 分类:化合物 易碳化 无机化合物:一般不含碳元素 碳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生成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P 混合物 按性质不同分 物 按物质种 单质 金属 质 类多少分 按元素种 非金属 纯净物 类多少分 按是否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含碳分 氧化物 非金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可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也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少数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不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硅酸);也有少数非金属氧化物不能跟碱反应,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 1.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S +O 2=====点燃 __SO 2______,4P +5O 2=====点燃 __P 2O 5______,C +O 2=====点燃 __CO 2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H 2O ―→酸 CO 2+H 2O===_H 2CO 3__,SO 2+H 2O===__H 2SO 3__,N 2O 5+H 2O===2HNO 3,P 2O 5+3H 2O===2H 3PO 4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金属游离态―→金属化合态 1.金属+非金属(不包括氧)―→盐

浙教版科学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4 物质的分类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2.4 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氧气 B. 水 C. 纯碱 D. 氢氧化钙 2.据报道,我国长征五号“冰箭”运载火箭将于今年9月试射,这种无污染的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其中液氧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碱类:烧碱、纯碱 C.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4.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物质的归类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6.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则他能取到的药品柜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A. 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 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 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 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8.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如图)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1)有关氢氧化钠和水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 (2)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57H110O4+3NaOH 加热 3C18H35O2Na+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二、中档题 9.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 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 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 属于碱的有②⑨ 10.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 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 B. 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 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 D. 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11.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关系(a、b是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A. A B. B C. C D. D 1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________; (2)O2、N2、Al、C:________;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4-6节知识点+练习(难度中等偏上)含答案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九上第二章4-6节知识点+练习 一、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只由组成的物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的化合物。 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盐:: 二、物质的转化 S+ O2=点燃=SO2(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2C+ O2=点燃=2CO (氧气不充足) CO2+H2O=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实验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①.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②.某些金属氧化物+H2O——可溶性碱(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钡、氧化钙) CaO+ H2O=Ca(OH)2K2O+ H2O=2KOH CuO、Fe2O3不能,因为对应的碱不溶(故生成的碱可溶对应的氧化物能和水反应)③.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生成CO2↑任何铵盐和碱都能反应生成氨气 *盐+盐、盐+碱的反应中, 反应物必须可溶,且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种有气体,水或沉淀) *盐+金属的反应中,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发应的金属(K、Ca、Na等)不符 合要求 3. C+2CuO=加热=2Cu+CO2↑H2+CuO=加热=Cu+H2O 3CO+Fe2O3=高温=2Fe+3CO2 1)C: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出现水珠 步骤: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 提示: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3)CO: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一会,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 多余的CO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实验装置末端设置点燃的酒精灯燃烧尾气)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教案

物质的变化 授课内容物质的变化(T)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i.辅导准备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 我们已经知道: 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和物质的溶解性、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一、要点提纲: 1,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3,物质变化的应用;

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讨论:自然界中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老师:若将上述的变化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总结: 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木材燃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下图是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请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下雨 瀑布落下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老师: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图1-5: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问: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有 现象: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 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老师:在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图1-6: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 提问: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 学生: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 形成的造成的。 师:从这两个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变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图1-7:钢铁厂的高炉 分析: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 问: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代谢与平衡教案 浙教版 教案

课题 4.1食物与摄食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比较三类营养物质氧化释放热量的方未能。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各种营养物质的热量价不同。 重点食物与能量 难点实验条件的的控制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 准备 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各1克),铁架台,试管,燃烧匙,火柴,温度计,水 板书设计 第1节食物与摄食 一、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蛋白质:16.7千焦/克 糖类:16.7千焦/克 脂肪:37.7千焦/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和其它动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那么这些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啊? (二)新课教学 1、热量价 讲授:动物的能量来自于食物,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氧化有相似之处,但进行的方式不同。 设疑: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食物提供的能量多?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 ①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②选用的食物应是容易燃烧的,并具有典型性; ③控制条件为相同质量 实验:按照所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样品重/克 水温/℃ 水温变化/℃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前燃烧后 花生仁 大米 牛肉干 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所得的结果比理论值多还是少?为什么?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蛋白质:16.7千焦/克 糖类:16.7千焦/克 脂肪:37.7千焦/克 (三)布置作业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的种类、能量的转化、能源的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能源的种类。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不断自我更新或循环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则是指消耗后无法自我更新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且转化过程中必须存在能量的损失。例如,在燃烧煤炭发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我们需要了解能源的品质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品质高的能源可以更好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源的利用效率则是指能源转化过程中有效能量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能源利用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浙教版科学九六年级上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包括能源的种类、能量的转化、能源的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源问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一、章节概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的利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矿产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知识点梳理 1、气候变化 1、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 3、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实践 2、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价值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 知识点 1、物质分类 例题剖析 例1: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 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 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

D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 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 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 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解答:D 基础过关 1、请从一氧化碳、氮气、食盐、熟石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 (2)日常生活中用来调味和防腐的是 ; (3)农业上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4)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气体氧化物是 . 2、右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开始时,应该向试管中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用酒精灯 给试管加热,这为了 ; (2)反应完成时,应先 ,等试管冷却后 再 ,这是为了 。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 ; (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 。 3、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能在下图圆圈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连线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分别反映出单质A 、化合物B 的三条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 1、(1)N 2 (2)NaCl (3)Ca(OH)2 (4)CO 2、(1)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