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8-21T14:27:07.7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导读] 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艾阳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

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艾阳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病科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p53作为比较经典的抑癌基因,对诱导细胞死亡、上皮组织发育以及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53 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分裂制动基因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增殖, 对细胞增殖分化起负调控作用。但是,突变型 p53 基因不但丧失抑癌功能且具有恶性转化功能。本文从该基因的来源、结构、作用、以及其在口腔白斑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p53;口腔白斑;抑癌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10-03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53 Protein in Oral Leukoplakia 【Abstract】As an tumor suppressor, p5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cell death, epithelial tissue development and the tumor development.p53 works as an negative feedback inhibitor of proliferation, it could combine and stimulate cell fission gene and control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However, mutant type of p53 not only lose the function of suppressing the tumor growth, but also can change into malignant. From the sources, the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in oral leukoplakia in related research were reviewed.

【Key words】p53;Oral leukoplakia;Tumor suppressor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口腔最常见的癌前病变,约有3%~5%的白斑会转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不能被擦拭,临床及组织病理上不能列入其他疾病分类中。口腔白斑临床分型可分为均质型与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如斑块状,皱纹纸状等;后者如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等。白斑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

目前临床上关于癌症发生的机理普遍认为,抑癌基因突变和癌基因的被激活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3]。

1.P53的生物学特性

P53基因是一个约为20kb大小的DNA片段,位于17号染色体上,它转录出一个大小约为 53ku的蛋白质(p53),故称p53基因[4,5],其水解产物主要为 53000核磷酸蛋白质,目前已经发现P63以及P73与 P53基因同属为一个家族[6,7]。它在人类 50%左右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变异。主要由10个内含子以及11个外显子组成,其中外显子具有控制蛋白质合成及 DNA 转录的作用。在外显子的N断是由1~100个aa 残基组成,具有激活转录因子、介导蛋白的作用。外显子的C端由300~399个残基组成,发挥着生物学功能,其主要由于BD(碱性区)、TD(四聚体形成区)、NES(输出信号区)、NLS(细胞核定位信号区)等四个区域组成,在四聚化域的作用下,C端能与特异性 DNA进行结合,从而促使P53拥有较高的亲和性。外显子的羧基端能与 DNA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因此能参与核心区的调节[8]。

p53 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9,10]。由于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较短,大约6分钟~20分钟,因此即使在分裂期的正常细胞,检测到的野生型p53水平也是很低的。野生型 p53 在细胞受到射线或某些药物作用而发生DNA损伤的情况下,能使细胞分裂终止在G1/S期,从而使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恢复正常的状态。若损伤不能修复,野生型p53还能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引起细胞凋亡。而突变型p53半衰期达2小时~40小时,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检测到的实际为突变型p53。突变 p53不仅失去了正常的野生型p53的抑癌作用,而且具有癌基因的功能[11]。p53突变型改变了生长调节蛋白,并能使正常野生型p53失活,此种现象被称为“显阴性作用”,因为如果突变蛋白抑制了剩余的正常等位基因产生,1个或2个肿瘤抑制因子位点的失活能产生显性的致癌效应。

2.p53基因及蛋白产物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p53基因不仅具有调控细胞周期、促进凋亡的作用,而且在维护基因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明确P21是p53的靶蛋白,P53有转录因子活性诱导P21表达,活化的P21与Cyclin E竞争结合CDK2,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过分增殖,相反p53突变即可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12]。突变型p53不仅抑癌活性丧失,而且具有致癌活性,促使细胞向恶性转化。一方面p53通过调控P21蛋白表达来阻滞细胞周期,为及时修复DNA损伤赢得时间[13];另一方面,p53通过调控p53 R2基因的功能,参与DNA修复过程[14];第三,p53还通过与DNA修复基因和修复蛋白的相互作用,直接参与DNA修复过程。如果p53基因功能出现障碍,将致DNA修复功能、凋亡功能障碍,受损伤的遗传物质被保留下来,导致细胞变异,最终可能恶变。

3.P5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

卢怡[15]发现,p53基因突变、P53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P53产物的积聚先于肿瘤的浸润是发生在口腔癌变过程的启动阶段,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在癌变的后续过程中得到保留和延续。其在细胞恶性增殖的阳性表达较早较敏感,[16]发现,P53在正常黏膜组织中多数表现为阴性表达,经光镜发现,突变型的P53蛋白在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癌阳性细胞中,其染色强度随分化等级的加强而显著加强,在轻、中、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加,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的表达率。患者从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到OSCC发展的过程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且不同分化等级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文献结果表明口腔上皮细胞早期恶性转化与 P53 染色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P53 在上皮细胞发展成为口腔癌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之可能成为OSCC早期诊断和肿瘤化学预防药物评估的很好的生物学指标。突变型P53在OSCC中的高表达及其在OLK的稳定表达,使它可以作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癌早期诊断的基因标志物[17],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口腔黏膜良性损害中恶性发展的潜在趋势[18]。当临床上对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存在争议、结果不明确时,如将P53免疫组化染色与常规HE染色结果相结合,综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必将对早期癌变的准确诊断起重要作用。

p53基因与口腔颌面肿瘤

·专 论·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MS1145)通信作者:赵诚 p 53基因与口腔颌面肿瘤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010050) 咏 梅 赵 诚 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生机制尚无统一认识。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口腔颌面部肿瘤与多个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 抑癌基因[ 1] ,其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诱导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53基因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 与意义综述如下。 1 p53基因特性 p53基因是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单拷贝基因,包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其mRNA长2.5kb ,编码一个含有39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3 000,故也称为p53。分为野生型(wtp53)和突变型(mtp 53)2种类型。p53是一种核结合蛋白,含有4个功能调节区域:N-端的活化区(transactivation domain,TAD),通过与转录因子TFⅡD结合而发挥转录激活功能,介导蛋白间相互作用,这一区域还可与p53负调控因子结合;中央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DBD)特异性地结合靶基因中的顺式作用元件,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活性;C端的复调节区域,在DNA损伤时,招募其他蛋白到损伤部位,提供DNA损伤 信号[2],并且是肿瘤突变热点区域。Toledo和 Wahl[3] 研究表明p53基因还有四聚化结构域(tet- ramerization domain,4D;324~355位氨基酸),介导活化后p53四聚体的形成。 2 p 53的功能2.1 阻滞细胞周期:在细胞周期中,p53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G1和G2/M期校正点的监测,与转录激活作用密切相关。p53下游基因p21编码蛋白是一个依赖细胞周期蛋白(Cy clin)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一方面p21可与一系列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cdk)复合物结合,抑制相应的蛋白激酶活性,导致高磷酸化Rb蛋白(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堆积,后者使E2F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细胞因子)不能活化,引起G1期阻滞;另外p53的另外3个下游基因Cy clin B1,CADD45和14-3-3σ则参与G2/M期阻滞[1,2] 。2.2 促进细胞调亡:Bcl- 2(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基因家族)可阻止凋亡形成因子如细胞色素C等从线粒体释放出来,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x(促凋亡基因)可与线粒体上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色素C的释放,具有凋亡作用,p53可以上调Bax的表达水平,以及下调Bcl-2的表达共同完成促进细胞凋亡作用。p53还可通过死亡信号受体蛋白途径诱导凋亡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在真核细胞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和Fas蛋白( 一种细胞膜抗原,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凋亡) [1,2] 。2.3 维持基因组稳定:DNA受损后, 由于错配修复的累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遗传信息发生改变。p 53可参与DNA的修复过程,其DNA结合结构域本身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可切除错配核苷酸,结合并调节核苷酸内切修复因子XPB和XPD的 活性,影响其DNA重组和修复功能[4]。 2.4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自分泌途径形成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营养血管在瘤体实质内增生。P53蛋白能刺激抑制血管生成基因Smad4等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进展阶段,p53基因突变导致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快速生长,这常常是肿瘤进入晚 期的表现[ 1,5] 。p 53既可阻滞细胞周期,也可诱导细胞凋亡,2种作用方式都是为了维护基因组的稳定,但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为DNA的修复或某种应激状态的改善创造时机,即便不能完全修复DNA的损伤,只要还能容忍,细胞依旧可以存活,但可能会留下基因组不稳定的后患;后者则是从根本上去除造成基因组不稳定的因素,以绝后患。显然,p53的这2种作用方式不能同时并存,二者之间有选 择[ 6,7] 。究竟p53在被激活后选择何种作用方式, 要由· 321·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2月第42卷第2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February 2013,Vol.42,No.2the Second

含有CPC的口腔护理产品的研究进展

含有CPC的口腔护理产品的研究进展 口腔健康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口腔是通向人体的大门。而细菌经常在口腔内滋生,形成牙菌斑(Dental plaque)。为保持口腔健康,有效清除牙菌斑就显得非常必要。否则,会导致龋齿、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展。 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是去除龈上菌斑最为推荐的清洁方式。然而,总有些地方难以用牙刷接触到,再加上消费者不合适的刷牙技巧,降低了刷牙的清洁功效。所以,使用抗菌漱口液就成为刷牙的一种辅助措施,提高牙菌斑的清除程度[1]。 19世纪80年代,Willoughby D. Miller(一位研究微生物学的牙医)首次提出使用含酚类化合物的抗菌漱口液来抗击牙龈炎[2]。在过去几十年中,漱口液逐渐在消费者中流行。漱口液是承载清洁物质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其易用性和清洁能力使之得到公众的青睐。 目前,抗菌漱口液中所含有的抗菌剂种类很多,如双胍类防腐剂(Bisguanide antiseptics)、季铵盐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酚类防腐剂(Phenolic antiseptics)、双辛氢啶(Hexetidine)、碘伏(Povidone iodine)、三氯生(Triclosan)、地莫匹醇(Delmopinol)、5 -正辛酰-3' -三氟甲基苯基水杨酰胺(Salifluor)、金属离子(Metal ions)、血根碱(Sanguinarine)、蜂胶(Propolis)、补氧剂(Oxygenating agents)等[3]。其中,双胍类防腐剂中研究最多的为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 CHX),有关该物质的毒理学研究也最多。西吡氯铵(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 CPC)是研究较多的季铵类防腐剂,有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 以下简要介绍CPC在口腔健康方面的研究。 1. 基本介绍 CPC全称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分子量为340,固态纯结晶形式在室温下稳定。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醇。具有类似嘧啶的气味,易燃,浓溶液对粘膜有破坏作用,吞食有害。 2.抑菌功能 CPC是一种抗菌剂,能够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其抗菌性原理:CPC作为一种阳离子季铵类化合物,其亲水端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内物质流失,干扰细胞新陈代谢,阻碍细胞生长,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抑菌效果[4]。CPC有较广的抗菌谱。 因其较好的抑菌功能,CPC常用于某些漱口药、牙膏、喷喉剂、喷鼻剂、呼吸喷剂的组成成分。它能够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能够有效地预防牙菌斑和减少齿龈炎[4]。 3. 在口腔护理用品(特别是漱口液)中的应用与临床研究 有关CPC在口腔健康领域的功效研究有很多。Schroeder et al.最早报道了CPC具有抑制牙菌斑的功能[5]。Fridus A等人总结了一些漱口液用抑菌剂的功效对比,如下表所示[4]。

P53基因

P53基因 人體抑癌基因。該基因編碼一種分子量為53kDa的蛋白質,命名為P53。p53基因的失活對腫瘤形成起重要作用。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兩個方面,p53是一個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細胞自殺,防止癌變;還具有幫助細胞基因修復缺陷的功能。 這種功能對於受化療藥物作用而受傷的癌細胞,則起修復作用,而不是使癌細胞自殺。造成被修復的癌細胞在治療後成為新的腫瘤。 編碼53kDa的蛋白質 類型人體抑癌基因 功能防止癌變,修復缺陷 基因種類腫瘤抑制 1簡介編輯 p53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所有惡性腫瘤中,50%以上會出現該基因的突變。由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protein)是一種轉錄因數(transcriptional factor),其控制著細胞週期的啟動。許多有關細胞健康的信號向p53蛋白發送。關於是否開始細胞分裂就由這個蛋白決定。如果這個細胞受損,又不能得到修復,則p53蛋白將參與啟動過程,使這個細胞在細胞凋亡(apoptosis)中死去。有p53缺陷的細胞沒有這種控制,甚至在不利條件下繼續分裂。像所有其它腫瘤抑制因數一樣,p53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對細胞分裂起著減慢或監視的作用。細胞中抑制癌變的基因“p53”會判斷DNA變異的程度,如果變異較小,這種基因就促使細胞自我修復,若DNA變異較大,“p53”就誘導細胞凋亡。 p53是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自從該基因在1979年被首次報導以來,有關研究論文在Medline上可查到20000餘篇。人們最初認為p53基因是一種癌基因,但隨著近十年研究的深入,p53作為抑癌基因的功能逐漸被揭示出來。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是腫瘤中最常見的遺傳學改變,說明該基因的改變很可能是人類腫瘤產生的主要發病因素。 p53基因突變後,由於其空間構象發生改變,失去了對細胞生長、凋亡和DNA 修復的調控作用,p53基因由抑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 p53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在調節細胞正常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它與細胞內其它信號轉導通路間的聯繫十分複雜,其中p53參與調控的基因已超過160種,因此,Levine 等學者提出了p53基因網路的概念: 他們認為不能孤立地觀察各個基因的生物學功能,而應該將它們組合起來看待。 p53蛋白主要分佈於細胞核漿,能與DNA特異結合,其活性受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等翻譯後修飾調控。正常p53的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組衛士(guardian of the genome)”,在G1期檢查DNA損傷點,監視基因組的完整性。如有損傷,p53蛋白阻止DNA複製,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使損傷DNA修復;

p53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p53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全文加入收藏夹点击:101 下载:1 Bad(Bcl-2 antagonist of cell death)是Bcl-2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细胞凋亡的正调控因子,正常情况下定位于细胞质中。像其它的BH3-only蛋白一样,使结合在Bcl-2或者Bcl-xl上的Bax游离下来从而促进凋亡。Bad的凋亡活性通过它的Ser112,Ser136和Ser155三点的磷酸化来调控。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细胞中,Bad被几个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A(PKA)或者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从而与14-3-3结合。但是,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Bad被迅速地去磷酸化并且迁移到线粒体上,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肿瘤抑制因子p53在不同的刺激下分别调节细胞周期或者细胞凋亡。它可以转录活化许多靶基因,如p21,Bax,p53DINP1,Bid,Puma等等。但是,还有研究证明p53也通过转录非依赖的形式来调节细胞凋亡,尽管这个作用的机制还没有被详细的阐明,但是最近的研究报道说明了,p53可以直接转移定位到线粒体上,与Bcl-2或者Bcl-xl结合后,从而使Bax游离下来并活化。同样,p53还可以通过打断Bak/Mcl-1或者Bak/Bcl-2之间的结合来诱导细胞凋亡。尽管Bcl-2家族中的许多分子,例如Puma,Noxa,Bax和Bid,都可以被p53转录调控,这些已经被报道并且研究的很透彻,但是Bad与p53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没有被报道和研究。这里,我们报道了p53可以结合在Bad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的大约6.6kb的区域,转录活化Bad的表达。我们还阐明了Bad可以和细胞质中的p53结合,从而阻止了p53的进核,导致了p53对于Bad转录活性的降低。另外,Bad可以介导p53定位于线粒体上,并且在线粒体上形成Bad/p53的复合物。两个系列的证据说明了此结论:其一,当我们利用从H1299细胞中纯化的线粒体和纯化的p53蛋白,野生型的Bad或者突变体的Bad(这个突变体仍然可以结合p53,但是不能定位于线粒体上)蛋白质共同孵育时,p53只可以被野生型的Bad蛋白介导定位于线粒体上,而不能被突变体的Bad介导并定位到线粒体上;其二,利用小RNA干扰的实验,降低细胞内Bad的蛋白水平时,同时也减少了 p53在线粒体上的定位。在线粒体上形成的Bad/p53复合物通过诱导Bak的活化和寡聚化从而诱导了细胞凋亡。通过小RNA干扰试验减少Bad的表达水平明显的降低了etoposide(鬼臼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我们的实验数据首次证明了Bad在p53转

如何取得口腔精细印模(一)

?如何取得口腔精细印模(一) ? 1.托盘的选择 取印模用的托盘要有一定的的刚性,否则,当使用高粘性的印模材时,容易使托盘变形. 选择合适的的托盘,是第一步。 2.方法: 1)单步法 选择合适的托盘,并涂上专用粘接剂,待其固化后,将硅胶沿着托盘一个方向,从非工作端向工作端,均匀地注入,以避免产生气泡。 1

2).二层一次取模法 这一方法在临床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尤其是修复体的制作对印模有高精度的要求时,如嵌体,贴面等。 在托盘上涂一层专用粘结剂;并且使其干燥;由助手将调拌好的初次硅橡胶放入托盘;在托盘上压出牙弓的基本形状后将二次硅橡胶注射在托盘的初次印模材料上,然后取掉排龈线;用喷枪冲洗,吹干;沿着预备体周围注射上二次硅胶,在口内放置印模 托盘,略施加压力使得注射的材料溢出保持

印模在口内的位置固定,不再施加任何压力,确保材料完全固化。 3).二层二次取模法 在托盘上涂一层专用粘结剂;并且使其干燥;将调拌好的初次硅放入托盘;在托盘上压出牙弓的基本形状,然后取掉排龈线;用喷枪冲洗,吹干,将放有初次印模的托盘放到口内,取得初次印模。取出后在流水下冲洗印模;然后修整边缘,去掉间隙和倒凹,修整并刻出溢出沟直到预备体的边缘,冲洗牙齿,吹干;沿着预备体周围注射二次硅橡胶;在冲洗,吹干后的初次印模上铺一薄层二次硅橡胶;将托盘置入口内,并

且略施加压力使得材料溢出;保持印模在口内的位置固定,不再施加任何压力,确保材料完全固化。 。

这里我只是给大家讲述了,这三种方法的操作,口腔临床的病人情况千差万别, 至于在临床中会常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注意 如何做,我下次两给大家论述。

肿瘤常见信通路

1 JAK-STAT信号通路 1) JAK与STAT蛋白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录因子STAT。 (1) 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tyrosine kinase associated receptor) 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素2?7(IL-2?7)、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长激素)、EGF (表皮生长因子)、PDGF (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IFN(干扰素)等等。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这些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JAK的结合位点。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种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 (2) 酪氨酸激酶JAK(Janus kinase) 很多酪氨酸激酶都是细胞膜受体,它们统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而JAK却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JAK是英文Janus kinase的缩写,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之所以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员:JAK1、JAK2、JAK3以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JAK同源结构域(JAK homology domain, JH),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3) 转录因子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顾名思义,STAT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已发现STAT家族的六个成员,即STAT1-STAT6。STAT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段:N-端保守序列、DNA结合区、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及C-端的转录激活区。其中,序列上最保守和功能上最重要的区段是SH2结构域,它具有与酪氨酸激酶Src的SH2结构域完全相同的核心序列“GTFLLRFSS”。 2) JAK-STAT信号通路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信号传递过程如下: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二聚化,这使得与受体偶联的JAK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 计惠民 (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关键词:口腔护理;护理器具;进展 K ey w ords:dental nursing;nursing instrument;progress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88(2004)06A-0062-02 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护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口腔护理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口腔护理研究新视点 1.1 重视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南京市口腔医院王增香等[2]针对颌面外科术后病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含漱法、长棉签擦洗法、棉球擦洗加注射器冲洗法等实施口腔护理,并进行对比研究,除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龙羽玲[3]将棉球擦洗改为纱球擦洗,为53例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结果表明后者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前者(P<0.01)。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依据口腔pH值选择不同的护理溶液能有效提高口腔护理效果:当其呈碱性时选用酸性护理液,呈酸性时选用碱性护理液。新近李娇娥等[4]采用pH 2.7强氧化离子水(强酸水)含漱法行口腔护理,对导致口腔感染的细菌杀灭率达100%。故有学者认为,防治口腔感染可直接选用对细菌有较强杀灭力、不受pH值影响的药液,而无需考虑用人为方法调整口腔pH值[5]。关于口腔护理临床效果的研究,日本学者森英雄[6]的一项对照性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病人口腔内G-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数目,在口腔护理后显著减少(P<0.001),且饮食、移动和站立动作等得到明显改善。秋山恭子[7]的研究也表明,口腔护理能对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增强其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AD L)。 1.2 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最佳经济手段[8]。针对病人对口腔护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的现状,路芝映等[9]提出,口腔护理的同时应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对口腔疾病保健知识的需求。还应拓展服务范围,由医院向家庭、社区、幼儿园和学校延伸,为易患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与康复等口腔护理服务。卢爱工等[8]在健康教育中,向病人介绍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线、牙签的应用以及口腔自检自查方法。对儿童病人宣教饮食的选择并进行营养指导,纠正口腔不良卫生习惯,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对正畸病人,讲授不良卫生习惯对牙颌系统发育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对义齿修复者,介绍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对口腔健康的影响,指导义齿修复后的家庭护理。近年健康教育中,还重视了病人自我护理的内容。有学者[10]指出,护士应使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口腔护理的必要性,教会口腔护理的正确方法,并尽量鼓励病人自己操作。对他们的教育指导应由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进行,最好应事先制订出健康教育计划,以使内容充实、具体,适合不同病人的个体情况。 1.3 强调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作用。李瑞琴等[11]运用护理程序对48例病人实施口腔护理,在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经过口腔护理实施,最后对护理效果做出科学评价。认为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口腔护理,摒弃了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工作模式,代之以全面评估、科学决策、系统实施、客观评价的主动调控过程,故而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以往在临床口腔护理中,较多地注意遵循教科书中的操作程序,而忽略了对病人心理感受的关注以及心理需求的满足。因而有学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对护患双方进行调查并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对口腔护理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在为病人实施或指导口腔护理时,关注病人的感受是整体护理的要求之一。护士应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注重他们的感觉和需要,听取病人的意见及要求,为病人选择舒适、有效的护理。为保证病人得到连续性的观察及护理,口腔护理应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从变化的动态中对效果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方法。用整体护理观指导护理活动,有利于提高口腔护理的内在质量。 2 新型口腔护理刷具的研发与应用[3,13~15] 2.1 自动给水吸水式牙刷。这种牙刷适于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口腔护理。以往口腔护理时,刷牙水和唾液是靠病人自己吐出,这对于重症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以致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十分担心,且需付出大量的劳动。新开发的自动给水吸水式牙刷,在适量给水的同时,将唾液和水强力吸出,从而避免了误咽及误吸的发生,且口腔清洁功能强,效率高,操作简单,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为了防止误咽和误吸,万一吸引装置出现故障,此牙刷还设置了自动停止给水的功能。 2.2 齿间刷。有些病人由于齿龈萎缩,使齿与齿之间的空隙增大,齿垢及食物残渣容易存留附着。齿间刷,即是一种为牙齿间隙增大病人进行有效口腔护理而设计的新型牙刷。 ? 2 6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June2004,V ol.20,N o.6A T otal N o.245

P53和PCNA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和PCNA 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关键词】大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P53蛋白;PCNA蛋白大肠癌是我国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术后转移。临床上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预后,因此探讨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记是大肠癌基因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P53、PCNA 蛋白进行检测,探讨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全部病例选自2005—2008年我院大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共5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8±17.68)岁。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19例,低分化13例;伴淋巴结转移19例,伴肝脏转移2例。所有材料按照全国大肠癌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由两名病理医生复查确定。 1.2试剂免疫组化试剂盒:鼠抗人PCNA蛋白抗体(即用型),鼠抗人P53蛋白抗体(即用型),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3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及PCNA蛋白,阳性对照由试剂盒提供,阴性对照由PBS代替一抗,实验步骤按说明书操作。按全国大肠癌协作组1986年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1]:高分化(管状腺癌Ⅰ级及乳头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Ⅱ级及粘液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Ⅲ级及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P53、PCNA阳性细胞,对染色阳性细胞,高倍镜下选择10个视野

计数,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PCNA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数10%~25%为(+),26%~50%为(++),51%~75%为(+++),>75%为(++++);P53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数<10%为(-),10%~25%为(+),26%~50%为(++),51%~75%为(+++),>75%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或无)和淋巴细胞浸润(-、+、++、+++)。

口腔印模消毒 预防交叉感染

口腔印模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编者按 口腔取膜是口腔诊疗的常见操作,取膜过程中需要根据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印模材料和取膜技术。由于口腔是一个高度含菌的环境,且口腔诊疗操作中印模可能会被患者的唾液或血液的病原体污染,因此,在取膜前、取膜中及取膜后必须执行合适的感染控制程序以预防交叉污染,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本文重点探讨口腔印模的消毒问题。感染来源 口腔印模是致病菌的来源或储存库,研究发现从患者口中取出的印模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及病毒,这些病原微生物不仅会传播到技工室环境中还会在灌注石膏模 型时传播到石膏材料上,会给口腔诊室医务人员、传递印模的员工及技工室员工带来巨大的感染风险。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程序以防止交叉污染,切断疾病传播。口腔印模材料 口腔印模材料包括非弹性(如混合材料)和弹性材料。多数诊疗操作都会使用弹性印模材料——含水胶体(典型材料如藻酸盐)和无水弹性印模材料包括加成型硅橡胶(VPS或加成反应硅橡胶) (如Aquasil)、加聚型硅橡胶(如Xantopren),多硫化物(如Permlastic)和聚醚(如Impregum)。印模消毒方法概览

印模材料不耐热,因此必须使用化学消毒方法,且印模材料由于不能长时间浸泡,因此只能达到消毒级别而非灭菌。消毒时必须遵循消毒剂厂家指导说明,总的来说,印模消毒可按照以下步骤:消毒前必须将印模表面的血液及生物负载冲洗干净。取膜后立刻执行清洁步骤,防止血液及生物负载干涸。清洁后使用EPA认证的消毒剂对印模进行消毒。消毒后必须使用流动水冲洗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或送至技工室。如果没有将消毒剂冲洗干净会将残留消毒剂灌注入石膏模 型造成模型不合格。消毒剂及消毒喷雾 只有经EPA认证的医疗级别的消毒剂可用于印模消毒,包括碘伏、次氯酸钠(5.25%,稀释比例为1:10),7.5%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双链或增效季铵盐(如卡瓦液)。消毒剂必须能够杀灭分枝杆菌(在标签上标明TB杀灭时间)。消毒剂作用时间是选择印模消毒剂的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使用浸泡方式将印模浸泡在消毒液或其他液体中时间过长会增 加印模尺寸和表面形状改变的风险并进一步影响石膏模型 或义齿的精确性。从消毒效果看,不管是使用浸泡还是喷洒的方式对印模进行消毒都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污染,预防交叉感染。藻酸盐 藻酸盐印模材料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可以使用消毒剂喷雾形式进行消毒,如果使用浸泡法,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使用喷雾法进行消毒时,藻酸盐印模必须先经过彻底清

临床口腔护理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_宋继丽

2015.01 279 生殖健康 1 口腔护理的历史 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不断丰富,根据历史记载,口腔护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最先有记载的历史记录是口疮,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民病口疮。”认为气候变化无长是口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又先后出现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是隋代巢元方所著,书里明确的阐述了口疮的病因是心脾热盛,《千金要方*口病》为唐代孙思邈所著,书中对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丹溪心法*口齿》为元代朱丹溪的学说,其中记载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疗方法,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 2 现代口腔护理的发展 西医对口腔疾病的称谓有很多,如:复发性口疮、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中医对口腔疾病的称谓常常为口疮。口腔疾病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是口腔科医生重点研究的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对口腔护理介绍的比较详细的一本书是《护理知识》,该书是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书中明 临床口腔护理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宋继丽 大庆油田南区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11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口腔卫生及牙齿矫正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口腔服务的水平和服务方式也要相应提高,高质量服务水平的需求也给口腔护理医学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很多高校也设了口腔科护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牙科护理人才,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型的口腔护理液也频频问世,经临床验证不但杀菌力强,同时具有口感好的特点,病人乐于接受。本文就口腔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做深入分析。 【关键词】口腔护理;临床;现状;发展趋势 确的阐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书中说“细菌会存活在人的口腔里,尤其是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口腔内的细菌更会大量繁殖,此时就很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口腔疾病,而且导致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有很多口腔学专家对口腔护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为出名的有以下几人:童雅培、楼静霞、杜治政等人,他们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护理方法,护理不当引起的病状,护理常用药物等。 3 当今口腔护理的进展 现阶段,人们对口腔卫生及口腔护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口腔护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但人们常用的口腔护理药物并不是很理想,常常伴有一些副作用,西药治疗往往会复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成药有了新的突破,克服了很多困难,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比较满意,例如:口疮灵漱口液,它是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之精华,选用传统配方,自定合成方,严格操作而制成。 3.1 高校护理人才的培养 为满足不同患者对口腔护理的不同需求,各个高校纷纷设置了口腔护理专业,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打下了基础,随着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开展,口腔护理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更能体现人文思想及整体护理观念,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近年来,各大高校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无论是知识机构还是综合素养都完全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对口腔护理的不同需求,他们在实践中均能够独立担任口腔疾患 的护理、预防和健康教育指导,都具备良好的口腔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能。3.2 国内口腔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医学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各类学术研讨会活动积极开展,近20年间共召开了24届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会及研讨会,会上全国的口腔医学专家教授发表了很多关于口腔医学护理专业的见解,对口腔护理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新技术、新业务进行了深入研讨,在 很大意义上推动了口腔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也有所开展,近年来,先后多次接待西方国家口腔护理专业代表团的参观和交流,通过派专业护士到国外交流学习,为我国口腔护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1世纪将口腔医学将从治疗模式的目标全面转向以协作组、多学科为基础的序列治疗,口腔护理应力争跟上口腔医学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口腔护理学的发展,以加快与国际口腔护理接轨。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口腔护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另人不满意的地方,但随着国内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口腔护理专业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口腔护理专业的发展将抓紧步入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轨道。相信在广大口腔护理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口腔护理医学将与世界口腔护理医学接轨并不断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P53基因的功能

P53基因的功能 1 阻滞细胞周期 在细胞周期中,P53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G1和G2/M期校正点的监测,与转录激活作用密切相关。P53下游基因P21编码蛋白是一个依赖Cyclin(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一方面P21可与一系列Cyclin-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物结合,抑制相应的蛋白激酶活性,导致低磷酸化Rb 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堆积,后者使E2F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细胞因子)不能活化,引起G1期阻滞;另外P53的另外3个下游基因Cyclin B1,CADD45 和14-3-3σ则参与G2/M期阻滞。 2 促进细胞调亡 Bcl-2(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基因家族)可阻止凋亡形成因子如细胞色素C等从线粒体释放出来,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x (促凋亡基因)可与线粒体上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色素c的释放,具有凋亡作用,p53可以上调Bax的表达水平,以及下调Bcl-2的表达共同完成促进细胞凋亡作用。P53还可通过死亡信号受体蛋白途径诱导凋亡,T NF受体(在真核细胞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和Fas蛋白(一种细胞膜抗原,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凋亡)。 3 维持基因组稳定

DNA受损后,由于错配修复的累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遗传信息发生改变。P53可参与DNA的修复过程,其DNA结合结构域本身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可切除错配核苷酸,结合并调节核苷酸内切修复因子XPB和XPD的活性,影响其DNA重组和修复功能。 4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自分泌途径形成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营养血管在瘤体实质内增生。P53蛋白能刺激抑制血管生成基因Smad4等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进展阶段,P53基因突变导致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快速生长,这常常是肿瘤进入晚期的表现。ASDDA p53既可阻滞细胞周期,也可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方式都是为了维护基因组的稳定,但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为DNA的修复或某种应激状态的改善创造时机。即便不能完全修复DNA的损伤,只要还能容忍,细胞依旧可以存活,但可能会留下基因组不稳定的后患;后者则是从根本上去除造成基因组不稳定的因素,以绝后患。显然,p53的这两种作用方式不能同时并存,二者之间有选择。 究竟p53在被激活后选择何种作用方式,要由活性p53的数量与应激细胞的损伤程度两方面来决定。当通过暂时转染方式让p53在肿瘤细胞内高水平表达时,即可诱导凋亡;而采用温度敏感突变或可诱导系统让p53低水平表达时,则只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但从根本上讲,应激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等因素才是决定p53选择何种

2011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_丁广香

作者单位:211600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 淮安丁广香,女,1964年出生, 本科,副主任护师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 丁广香 关键词 口腔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8Key  words oral nursing 临床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口腔护理已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护理理念也融入口腔护理中,新的口腔护理用具、 方法、药物投入口腔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临床口腔护理现状认识与进展进行综述。1 口腔护理的摡念与重要性1.1 口腔护理的摡念 口腔护理是研究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健康过程中口腔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广义上讲是对口腔所具有的饮食、 咀嚼、吞咽、美容以及促进唾液分泌等一切功能的护理,着眼于口腔清洁是狭义的口腔护理。临床口腔护理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 结合相应的口腔护理用具,选择适当的口腔护理液,以达到清洁湿润口腔,清除菌斑,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预防口腔感染、吸入性肺炎等,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2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口腔是一个温暖、湿润,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腔隙, 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首端。口腔担负着咀嚼、消化、味觉、语言、辅助呼吸等重要功能。口腔中经常存有大量的正常和致病菌群 [1] ,口腔内有适宜的 温度、湿度,脱落的黏膜上皮,食物残渣等营养物质,不充足的光线,适宜的酸碱度,充足的有氧、厌氧环境,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有利条件。由于疾病、创伤、手术等需要禁食、禁饮,在需要从口腔插入人工介入物,如通气管、气管导管、胃管时,在接受放射、化学药物治疗而口腔黏膜溃烂时,在因各种原因丧失口腔卫生措施能力时,口腔内分泌物滞留, 病原微生物异常增殖,可通过破损的黏膜侵入机体, 误吸可直接导致肺炎。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重症监护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其口腔卫生状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的关 系[ 2] 。高质量的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舒适和口腔健康, 还可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促进疾病转归[ 3] 。2 口腔护理的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提出了“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从维持口腔清洁出发达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口腔护理的新理念。2.1 运用循证思维指导口腔护理 需要接受口腔护理的患者千差万别,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口腔护理指导原则,口腔技术标 准,选用适宜的器械、设备、药物。郑玲[4] 运用循证 思维的方式, 重新认识口腔护理,提出模仿口腔的生理清洁功能,使口腔护理干预达到高度个体化,是口腔护理应遵循的原则。 2.2 口腔护理中更注重了人性关怀 舒适是人的基本要求,口腔护理的实施更注重对患者的关爱。从变化的动态中对效果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方法,用整体护理观指导口腔护理活动,口腔护理操作时,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考虑舒适感,即口感舒适、视觉舒适、 心理舒适。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需求满足,有利于提高口腔护理的内在质量。2.3 护理程序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认为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口腔护理,摒弃了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被动工作模式, 代之以全面评估、科学决策、系统实施、客观评价的主动调控过程,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2.4 Orem自理理论在口腔护理中应用 蒋伟亚等[5] 认为,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Orem自理理论

口腔护理的现状分析与新进展

口腔护理的现状分析与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5-07-31T14:38:01.430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魏玉华肖青锋* [导读] 临床基础护理中口腔护理是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口腔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 魏玉华肖青锋* (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内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口腔护理的新进展、新方法,从而确立今后口腔护理的新方向;方法:从口腔护理的基本概念、护理方法、评估标准等方面进行阐述,纵向对比国内外的差距,开辟口腔护理的发展的新方向;结论:将制定更具个性化,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口腔护理计划,作为口腔护理的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口腔护理;现状分析;循证医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临床基础护理中口腔护理是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口腔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口腔护理,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护理理念中也需要加强口腔护理的重视,口腔护理方面的新用具、新方法、以及新药物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口腔护理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从理论上讲是对口腔所具所有功能的护理,包括吞咽、饮食、美容、咀嚼等,简单的说就是口腔清洁。临床口腔护理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相应用具,结合适当的药液,使得口腔湿润清洁,去除菌斑,减少口腔异味,对口腔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对患者病情信息进行反馈,降低口腔感染率、提升生活质量。 1.2为什么进行口腔护理 口腔与外界相通,内部湿润、温暖,直接联系呼吸道和消化道。口腔兼有语言、辅助呼吸、味觉和消化等功能。口腔中容易滋生大量的致病菌群,口腔内有脱落的上皮、食物残渣,在一定的温湿度下,此类环境非常适宜微生物生长。由于治疗需要人工介入物从口腔插入,比如通气管、胃管等,当进行放射和化学药物进行治疗时,口腔黏膜非常容易溃烂,在这种情况下机体丧失口腔卫生能力,增殖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肺炎发生率偏高。许多资料显示,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与其口腔卫生情况有直接关系。可见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口腔健康可以使患者舒适,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展望口腔护理的新方法 现在的全新理念是人的生命质量如何,口腔健康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日常生活中要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要从口腔清洁做起,全新的口腔护理理念正在形成。 2.1口腔护理要因人而异 患者需要口腔护理时的情况不尽相同,需因地制宜的制定口腔护理方案,进行技术标准定位,选择适宜的药物器械。借鉴文献中别人成功的经验,正确认识口腔护理,模仿出口腔的生理功能,对口腔护理进行个案管理,是口腔护理的发展趋势。 2.2口腔护理要注重舒适护理 口腔护理要注重关爱患者,让患者感到舒适。加强动态数据的收集,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实时调整护理方法及口腔护理液,运用整体护理观开展护理活动,护理效果相同的结果下,要考虑口感舒适、心理舒适等。尊重患者的感受满足其心理需求,对于口腔护理是一种内在品量的提高。 2.3口腔护理中的护理程序应用 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护理程序,口腔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后,将改变工作的被动模式,不需要机械的执行医嘱,在护理程序的应用中科学决策,通过全面评估、客观评价来进行主动调控,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对心理影响产生良好的结果。3有效的评估标准 进行有效的护理前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口腔的情况认识度,有目的性的进行口腔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口腔护理的效果。如天然冲洗液唾液能冲刷和清洁口腔内细菌,对口腔内的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住院患者因为各种因素减少唾液分泌,在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时,患者口干的程度均有不同,越严重的口干,口腔PH值明显左移,呈因果关系。目前我国护理教材中,仅仅涉及口、齿、黏膜及口腔气味等评估内容。口腔护理的新观念提出主要目的是清除牙菌斑,建立评估评分标准,评分情况不同口腔护理也不同,并对护理者进行评分标准培训。 4怎样进行口腔护理 4.1含漱法 含漱要领:舌头要左右、上下、不停搅拌,要求患者1~2h进行1次含漱,药液在口腔内停留2~5min,特别是晨起、饭后和睡前尤其重要。每天多次含漱可清除分泌物且减少牙菌斑,增加唾液分泌,口腔中酸性环境被改善。含漱方法有效且易于接受,是防止口腔感染的有益行为。 4.2冲洗法 口腔冲洗法是目前临床口腔护理上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当口腔内发生病变、钢丝固定物、张口受限,口腔不能进行自洁功能等情况,运用物理性冲洗冲刷可替代唾液的作用。负压吸引法:漱口液由左手缓慢注射,负压吸引管由右手持同时进行抽吸,边注射边抽吸,简单方便的操作,彻底清洁口腔,口腔损伤严重的患者非常适用。 4.3机械性擦洗 相关数据显示,含漱的方法只能暂时减少细菌数量,对牙菌斑的清除基本无效,去除牙菌斑可使用机械性擦洗。以棉球擦洗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常见,由于纱布有孔,擦洗时摩擦力较大,纱布方格线移动时能刮除附着在牙面上的物质,清洁效果非常明显。 4.4 咀嚼法 咀嚼口香糖的口腔护理方法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疗效明显。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方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和实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8-21T14:27:07.7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导读] 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艾阳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 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艾阳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病科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p53作为比较经典的抑癌基因,对诱导细胞死亡、上皮组织发育以及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53 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分裂制动基因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增殖, 对细胞增殖分化起负调控作用。但是,突变型 p53 基因不但丧失抑癌功能且具有恶性转化功能。本文从该基因的来源、结构、作用、以及其在口腔白斑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p53;口腔白斑;抑癌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10-03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53 Protein in Oral Leukoplakia 【Abstract】As an tumor suppressor, p5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cell death, epithelial tissue development and the tumor development.p53 works as an negative feedback inhibitor of proliferation, it could combine and stimulate cell fission gene and control th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However, mutant type of p53 not only lose the function of suppressing the tumor growth, but also can change into malignant. From the sources, the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in oral leukoplakia in related research were reviewed. 【Key words】p53;Oral leukoplakia;Tumor suppressor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口腔最常见的癌前病变,约有3%~5%的白斑会转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不能被擦拭,临床及组织病理上不能列入其他疾病分类中。口腔白斑临床分型可分为均质型与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如斑块状,皱纹纸状等;后者如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等。白斑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 目前临床上关于癌症发生的机理普遍认为,抑癌基因突变和癌基因的被激活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3]。 1.P53的生物学特性 P53基因是一个约为20kb大小的DNA片段,位于17号染色体上,它转录出一个大小约为 53ku的蛋白质(p53),故称p53基因[4,5],其水解产物主要为 53000核磷酸蛋白质,目前已经发现P63以及P73与 P53基因同属为一个家族[6,7]。它在人类 50%左右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变异。主要由10个内含子以及11个外显子组成,其中外显子具有控制蛋白质合成及 DNA 转录的作用。在外显子的N断是由1~100个aa 残基组成,具有激活转录因子、介导蛋白的作用。外显子的C端由300~399个残基组成,发挥着生物学功能,其主要由于BD(碱性区)、TD(四聚体形成区)、NES(输出信号区)、NLS(细胞核定位信号区)等四个区域组成,在四聚化域的作用下,C端能与特异性 DNA进行结合,从而促使P53拥有较高的亲和性。外显子的羧基端能与 DNA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因此能参与核心区的调节[8]。 p53 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9,10]。由于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较短,大约6分钟~20分钟,因此即使在分裂期的正常细胞,检测到的野生型p53水平也是很低的。野生型 p53 在细胞受到射线或某些药物作用而发生DNA损伤的情况下,能使细胞分裂终止在G1/S期,从而使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恢复正常的状态。若损伤不能修复,野生型p53还能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引起细胞凋亡。而突变型p53半衰期达2小时~40小时,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检测到的实际为突变型p53。突变 p53不仅失去了正常的野生型p53的抑癌作用,而且具有癌基因的功能[11]。p53突变型改变了生长调节蛋白,并能使正常野生型p53失活,此种现象被称为“显阴性作用”,因为如果突变蛋白抑制了剩余的正常等位基因产生,1个或2个肿瘤抑制因子位点的失活能产生显性的致癌效应。 2.p53基因及蛋白产物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p53基因不仅具有调控细胞周期、促进凋亡的作用,而且在维护基因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明确P21是p53的靶蛋白,P53有转录因子活性诱导P21表达,活化的P21与Cyclin E竞争结合CDK2,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过分增殖,相反p53突变即可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12]。突变型p53不仅抑癌活性丧失,而且具有致癌活性,促使细胞向恶性转化。一方面p53通过调控P21蛋白表达来阻滞细胞周期,为及时修复DNA损伤赢得时间[13];另一方面,p53通过调控p53 R2基因的功能,参与DNA修复过程[14];第三,p53还通过与DNA修复基因和修复蛋白的相互作用,直接参与DNA修复过程。如果p53基因功能出现障碍,将致DNA修复功能、凋亡功能障碍,受损伤的遗传物质被保留下来,导致细胞变异,最终可能恶变。 3.P5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 卢怡[15]发现,p53基因突变、P53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P53产物的积聚先于肿瘤的浸润是发生在口腔癌变过程的启动阶段,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在癌变的后续过程中得到保留和延续。其在细胞恶性增殖的阳性表达较早较敏感,[16]发现,P53在正常黏膜组织中多数表现为阴性表达,经光镜发现,突变型的P53蛋白在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癌阳性细胞中,其染色强度随分化等级的加强而显著加强,在轻、中、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加,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的表达率。患者从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到OSCC发展的过程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且不同分化等级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文献结果表明口腔上皮细胞早期恶性转化与 P53 染色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P53 在上皮细胞发展成为口腔癌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之可能成为OSCC早期诊断和肿瘤化学预防药物评估的很好的生物学指标。突变型P53在OSCC中的高表达及其在OLK的稳定表达,使它可以作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癌早期诊断的基因标志物[17],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口腔黏膜良性损害中恶性发展的潜在趋势[18]。当临床上对于癌前病变的诊断存在争议、结果不明确时,如将P53免疫组化染色与常规HE染色结果相结合,综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必将对早期癌变的准确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