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地,同时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

起源和形成

犹太教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经巴比伦(Babylo n)、马利(Mari)、哈兰(Haran)迁徙到被称作迦南(Canaan)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Beersheba)。

据《圣经》的描述,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道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17:2-22)。此后,

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Abaraham)。亚伯拉罕生子以撒(Isaac),以撒生子雅各(Jacob)。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Patriarchs),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古时候信奉萨比教,以日月星辰为崇拜对象,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神祗。传说亚伯拉罕曾与故乡的人们发生争执,宣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

们敬拜。为此,他遭到了众人的反对,而且还被国王关进了监狱。后来,国王唯恐亚伯拉罕的观点蛊惑民心,败坏多神教,遂没收了他的财产,将他放逐哈兰。从哈兰移居迦南后,亚伯拉罕就彻底放弃了多神教,以唯一的神El为崇拜对象。El是闪语(Semitic)中表示最高神的一般性名称。El(上帝)有不同的称谓,如El Shaddai(全能神,现在有人认为应译为山之神)、El Elyon(最高的神), El Roi(能见之神)、El Bethel(圣所中的神)、El Ola m(永恒之神)等等。在这几个上帝的称谓中,“El Shaddai”最为重要,因为它被认为是亚伯拉罕家族所使用的对上帝的称谓,就是那位在《圣经·创世记》中指示亚伯拉罕,与之立约,并赐福给他的上帝的名字。所以,后世的以色列人就以El Shaddai为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三始祖信奉的上帝。

值得指出的是,最早犹太教中,上帝的诸多名称并不意味着多神。在犹太人的始祖以及后来的犹太教信徒那里,它们只是唯一神的不同称谓罢了。这表明,犹太民族从她的第一个祖先开始就崇拜一神,信奉一神教。如果说从多神教到一神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那么,这个进步应该归功于犹太人的祖先。

雅各生有12个儿子,他们的子孙演化为12 个部落,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决心离开埃及,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出埃及,越红海,到达西乃旷野,给以色列人带来了新生,揭开了犹太历史的新篇章。摩西是以色列人公认的伟大领袖和民族英雄。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并没有直接去往“应许之地”迦南,而是在西乃半岛辗转逗留了40年。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赐予的法律。关于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的启示这一事件,现代学者们认为,《圣经》中有三种记述。第一是《出埃及记》20:1-17,第二是《申命记》5:6-21,第三是《出埃及记》34:10-26。尽管三种记述不尽相同,但都表明一个事实,作为犹太教基础的法律是经过摩西确立起来的,摩西是犹太教的实际创始人。

据《出埃及记》20:1-17,上帝在火中降临西乃山,亲口晓谕摩西和以色列民众,为他们立下了十条基本诫律和其他诸种法律。这十条基本诫律是: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不可制造并崇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要守安息日;要孝敬父母;不可谋杀;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和财物。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其他的法律包括内容广泛的律例典章,例如,如何对待奴婢,怎样处罚各种偷盗,什么罪当处死刑,以色列人当过的节日,等等(详见《出埃及记》18-23)。后来,上帝先后两次将摩西召到西乃山顶,让他每次在山上住留40天,然后赐给他两块刻有十诫的石版。摩西下山后按照上帝的吩咐,制造约柜,置石版于其中,将其供奉在按照上帝的旨意建造的会幕里面。从此以后,以色列人心目中的上帝就和他们同在,指引着他们在旷野度过了40年的艰苦岁月,然后又佑助他们打败了当时在迦南地的七个部族,使他们进入“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接受上帝启示的法律,同时也是他们和上帝之间的契约关系的重新确认。早在亚伯拉罕时代,希伯来人就相信他们和上帝之间立了契约,即亚伯拉罕尊上帝为唯一的神,上帝反过来令他子孙繁多,成为大国之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并扬他的名,使其后人得福(参见《创世记》12:2, 17, 2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埃及遭受了400多年的奴役,以色列人的“契约”观念已经淡漠。逃出埃及后,以色列人需要适应沙漠地带艰苦的生存条件,并准备进军迦南,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在这关键时刻,上帝赐予以色列人法律,因而使他们与上帝的永久的契约以立法的形式得以确立。《圣经》说:我是耶和华,你们先父的上帝,即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记》3:14-15);“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同上, 19:5-6);以色列人的回答是:“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同上, 24:3)。契约一经确认,以色列人作为上帝选民的特殊地位亦随之确定。从此,以色列人自觉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和上帝保持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选民意识连同上帝启示的法律就成了维系犹太民族的独特的强有力的纽带。

如果说亚伯拉罕的一神崇拜为犹太教奠定了基础,那么,500年后摩西在西乃山领受上帝赐予的法律,并确认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契约关系,则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从此,以色列人有了成文的法律。这是一个系统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的指南。可以看出,犹太教和犹太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犹太人创立了犹太教,同时,犹太教又塑造犹太人的个性和民族性,造就了作为犹太教的实践主体的犹太人。在这个意义上说,犹太人不管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是犹太教的产物。

发展

犹太教

摩西没有完成去“应许之地”立国的大业。他在去世前把权利传给约书亚(Joshua), 由后者带领以色列人去征战迦南。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 以色列人获得了大致为现在

的以色列和约旦的地盘, 具有了可靠的根据地。在约书亚死后的200年间, 以色列人和周边民族的战争连绵不断。后来, 军事首领扫罗(Saul)被先知撒母尔选中为王(公元前1028-10 13), 建立了君主制国家。扫罗之后, 大卫(David)继任国王。大卫定都耶路撒冷(大卫城), 在位40年(公元前1013-973), 进一步统一和壮大了自己的神权国家。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 olomon)是一代名君。他对犹太教的最大贡献是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巍峨壮观的圣殿, 史称第一圣殿。圣殿是存放约柜的地方, 也是以色列人举行献祭等神圣典礼的场所。

所罗门死后, 统一的以色列王国一分为二。南方为犹大国, 注意由犹大和便雅悯两支以色列人组成。北方为以色列国, 由以色列其他10个部落构成。公元前721年, 亚述人攻克以色列, 其人民被掠往亚述, 后逐渐同化、消失。南方的犹大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人灭亡, 民众被迫流亡巴比伦50年, 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 波斯王居鲁士战败巴比伦帝国, 发敕令让犹太人重返家园。回到故国的犹太人重建了圣殿, 史称第二圣殿。

在波斯帝国统治迦南的200多年中, 犹太人享有较大程度的自治, 生活富足, 安居乐业。到了公元前333年, 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希腊大军扫平迦南, 取代了波斯在这里的统治地位, 并由此进入埃及。在希腊统治时期, 犹太教曾经一度和希腊文化共存, 然而公元前1 98年以后, 亚历山大的后继者们则强迫犹太人放弃犹太教, 接受希腊文化。犹太人不堪忍受希腊人对他们的政治压迫和宗教迫害, 奋起反抗。著名犹太民族英雄马伽比(Macabees)率众武装暴动, 并于公元前161年和142年两度战胜敌人, 获得政治自由。不过, 这段和平岁月没有持续多久。

公元前63年, 庞培(Pompey)的罗马大军进入了巴勒斯坦, 取代了希腊人在这里的统治。不久, 亲罗马帝国的犹太人希律(Herod)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 并成为傀儡政权的王。希律王死后, 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这个地区, 以后内乱不断, 民众也开始大量外逃, 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70年, 罗马军队放火把宏伟庄严的犹太教第二圣殿夷为平地, 犹太教的献祭和与之相关的仪礼制度从此一劳永逸地消失了。在此后的1300多年中, 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 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基督耶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认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了他们承受苦难的历史。他们向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和已经在巴勒斯坦立足两千年的阿拉伯人产生严重的冲突。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异,现今的犹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亚伯拉罕诸教,因为三者都承认旧约中亚伯拉罕的部份。

经典和教规

犹太教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圣经·旧约》(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圣经·旧约》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又称《律法书》、《摩西五经》),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它对《妥拉》及犹太教经文中的“6 13条诫律”逐一做出了详尽解释。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犹太教的经典是希伯来文《圣经》及口传律法汇编《塔木德》。

希伯来文《圣经》,由托拉(Torah)、先知书(Prophets)和圣著(Writings)三部分构成。而《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

西元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罗马帝国烧毁,犹太人被赶出犹大地,当时在以色列土地的犹太教学者开始编辑6卷名为密西拿(Mishnah,重述)的经典,保存了犹太教的典章、戒命和习俗等一序列的经书。随后在五世纪中革玛拉(Gemara解释)做了一些补充,收录了在以色列地和巴比伦时期的注释与讨论,以及犹太教师之间的辩论,这二部分内容构成了塔木德(Talumd,犹太口传经文),它确立了犹太人在学习信仰、思想、典章生活规范上的遵行准则。教规:

除十诫外,犹太教律法还有种种戒规,从社会伦理到饮食起居,涉及犹太人的全部生活。凡母亲为犹太人,其子女即为犹太人。男孩出生后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礼,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标志。教徒死后,尸体以水洗净,白布包裹入葬。犹太教在饮食方面亦有诸多禁忌。古代犹太教以七连烛台为唯一标志,中世纪后期改用大卫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多数犹太人的宗教活动主要在家中进行。它包括每天三次的祈祷,早晨、下午及日落之后。会众的祷告通常在犹太会堂举行。会堂是犹太人祷告与学习的地方,在星期一、星期四、安息日及节日和至圣日(HighHolyDays)会堂的敬拜,包括读希伯来文的托拉,与先知书。会堂的敬拜,可由会众当中博学的成员来主持,在大多数的会堂中,是由管会堂的司会(Cantor)或者教师(Rabbi)主持,他们是专职的信仰教导者,都接受过犹太教神学院(Yeshiva)的训练。教师的专业职责,是指导会众每周及每日的学习单元,教师也提供会众咨询,与规定,有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犹太教的戒命及传统。这些包括人与人间的分争,但是有关比较严肃的事,如脱离犹太教,则必须交付当地宗教法庭来处理。

传统的犹太人遵行饮食诫命,这些诫命记载于旧约中的《利未记》,这些诫命包含奶与肉不可以同食,人道的宰杀动物,并严禁吃血、吃猪肉、无鳞的鱼类及其他被禁止的食物。虽然这些饮食诫命在卫生上有益,但是最主要的动机是在个人生活上期待能自我控制、节制及道德的训练。一个人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都希望能遵行这些托拉的诫命。对于饮食诫命,如同其他的犹太法律及风俗,在当今犹太教的三大派系(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中,遵守程度与方法仍存在着些许的差异。

犹太教 - 基本教义

犹太教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

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

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

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犹太教堂所接受的改信者,必须遵照犹太教当局的规定,因为一个人改信犹太教并不只是简单的自我认定的事情。

主要习俗

婚礼

新郎新娘公开结婚的消息后,犹太教婚礼开始进入准备阶段。首先最重要的是选定婚期,准备婚礼相关事宜。招待的什么样的客人、准备什么样的婚宴等等只是婚礼的一部分,婚礼准备还要书写正式结婚证书、粘贴结婚照片、提交正式结婚申请书等等。犹太教婚礼上朗读婚礼祝福的人被称为“MESADER KIDDUSHIN”,婚礼上不进行圣礼或者KIDDUSHIN仪式。朗读者必须是精通犹太教婚姻律法的犹太教徒。圣礼涉及上百条古老的词汇,这些词汇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浓缩在难懂的弥撒中,就像被雕刻的古代岩石上的象形文字。

结婚仪式是在彩棚下进行的,彩棚是由四个柱子和一张华盖搭建成的。彩棚下的结婚仪式被简化得很短。首先进行叫做BIRKAT ERUSIM的品酒祝福仪式,牧师朗诵一段祝福词,新郎新娘喝第一杯祝福酒。接下来是叫做BARAY的简短的献堂仪式,之后,新郎为新娘戴上一枚结婚戒指。然后犹太教士朗读KEIUBAH祝福,新郎向新娘表达心声,两人开始祈福。之后,牧师唱七首婚礼祝诗歌SHEVA BRACHOT,表达七项祝福,夫妻两人再喝第二杯祝福酒。最后将一个玻璃酒杯打破,这标志着婚礼仪式的结束。

新郎新娘按原来的路线退场,接着是新郎新娘的父母、傧相、犹太教士、祖父母。之后,新郎新娘被带入到一个称为YICHUD的房间,两人单独呆上10到15分钟左右,相当于进洞房。有的风俗则要求新郎新娘绝食一天,婚礼才会结束。

节日

犹太教有许多节日,都是依犹太历计算的。其中的逾越节、律法节、住棚节是三大主要节日,在犹太教的圣日中,安息日这一天教徒不能从事日常的工作,要到会堂礼拜、读经或在家教导子女读经、学道。其他节日还有赎罪日、审判日和痛悼节、欢庆节、献身节、重修圣殿节等。犹太教的宗教活动都以会堂为中心,按犹太教习俗,男孩自五岁起要终生学习《律法书》。传统的犹太教礼拜,要有十名成年男子组成的祈祷班,每天作三次的祈祷。祈祷时,男女要分座,并覆盖头部,这是尊重上帝来临的表记。

犹太教女孩出生后第一个安息日,做父亲的要到会堂读《律法书》,并由母亲为女儿取名字;而男孩出生后第八天则需要接受割礼,是为上帝和犹太男子之间盟约的标记。年满十

三岁时要到会堂举行成年礼,宣示成年后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男女举行婚礼时,新郎要把一只玻璃杯打破,以此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被毁和犹太人的流离颠沛;同时提醒新郎、新娘,人类幸福的易碎,需要小心的呵护。

饮食

犹太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是不准吃带血食物,植物、禽类都可以吃;兽类只吃牛羊等分蹄的动物;水产食品无鳍及无鳞的不能吃。

主要分支

正统派

最大特点是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 拒绝犹太教的变革。他们认为, 上帝是永恒的, 《托辣》是西乃神启。因此,其中的法律一条也不能改变,否则就是异端。他们还相信将来弥赛亚的降临会恢复犹太国家, 重建圣殿并恢复献祭礼拜。

大致上说,正统派又可分出极端正统派、新正统派和哈西德派。

(1)极端正统派的还停留在中世纪,只坚持传统犹太教的信仰,严格遵守教规和习俗,反对现科学文化和任何现代事物,不承认以色列国(有的尽管居住在那里),不与其他间派合作。

(2)新正统派或现代正统派承认《圣经》和《塔耳慕得》的权威, 遵守犹太教的圣日、节日、习俗以及传统道德, 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会堂内做礼拜时, 使用希伯来文祈祷, 不用风琴伴奏, 实行男女分坐。他们相信并参与科学文化活动, 谋求和其他就派的和平共处和合作, 支持以色列国并参加犹太复国主义组织。

(3)哈西德派(虔敬派)是18世纪中叶诞生在东欧的神秘主义派别。他们贬低理性和知识, 强调人的情感, 目的是通过虔诚的祈祷达到和上帝的灵交。其祈祷形式直接指向上帝, 形式简单, 随时随地, 无需会堂。他们还提倡在祈求时伴以歌舞和其它能够激发人的感情的动作。

改革派

犹太教的主导思想是带有明显理性主义因素的发展观,即认为犹太教和所有的意识形态一样,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合理性的成分,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改革派把犹太教定义为完全和科学、理性和谐共存的伦理一神教,奉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和平、公正和各民族和谐统一的大同主义。他们在改革中废弃了不少中世纪习俗。例如,在会堂做礼拜时男女混坐,不用希伯来语而用所在国语言读经布道(现在多为希伯来语和当地语言并用),使用合唱队并引入管风琴伴奏,同时,实行男女平等原则,妇女有做经师(Rabbi)的权利(自1972年开始任命女性经师)。

1960年以前的古典改革派把大同主义和复国主义对立起来,强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后古典的改革派改变了立场,成为支持复国主义和以色列国的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改革派的中心在德国,战后则转移到了北美。

保守派

犹太教是介于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温和派。它的前身是德国的犹太教历史学派。19世纪宗教改革期间,一些德国犹太人认为正统派过分强调了的传统,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改革派又过分注重现实, 没有给予传统以应有的地位;因而各自走向了极端。于是他们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主张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起活生生的联系。历史学派认为,犹太教的成文《托辣》源于西乃神启,而口传的《托辣》则是犹太人对前一种神启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理性和经验的结晶。成文法是超时间的、神圣不变的,而口传法则处于时间的流变之中, 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做修正和变更。但是,变更的权利不在于个别的经师,而是学者的一致同意和犹太社区全体成员的普遍接受。

对于犹太复国主义,他们持赞成、支持态度。这个学派在20世纪之交在美国发展成为保守派犹太教,而且曾经一度成为最大的教派。就保守派坚持犹太教法律和仪礼的重要性而言, 它接近于正统派,而就其赞同法律的可变性、灵活性而言,它又很难和改革派划清界线。保守派会堂的用语为希伯来语,礼拜时实行男女分坐,妇女逐渐取得了和男子平等的地位,1985年开始任命女性经师。

重建派

是从美国保守派中分化出来的年轻犹太教派。这个教派的创始人摩迪凯·开普兰认为, 超自然主义的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能适应现代性和当代犹太生活的需要, 因此必须对之重建, 将其改造成为自然主义的、民主型的宗教。他心目中的犹太教是一种进化的文明, 上帝、《托辣》和犹太人是构成它的三大平等的要素。然而, 上帝不是超自然的人格神, 而是内在于宇宙万物中的“导致拯救的力”, 《托辣》是犹太人经验的记录, 其中的律令乃是犹太人的风俗习惯。而“拯救”不是来世的永生, 而是现世的道德满足。重建派在仪礼上接近保守派, 而在理论观点上甚至比改革派还要激进。这个派别主张自由地解释传统,以会堂为犹太生活的中心, 主张宗教生活的民主化, 鼓励和支持以色列国的建设。

犹太教影响

犹太教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犹太教派生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因此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响。

基督教本身原来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在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圣保罗仍然在巴勒斯坦宣扬耶稣的理论,几乎获得和耶稣同样的下场,只是由于圣保罗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罗马公民,所以免于处死被遣返回罗马。他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在犹太人中间传道,不如在外民族中间传道。由于他在罗马帝国中间的各民族中传道,将基督教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影响了阿拉伯人,犹太教的教义又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所以后来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时,采纳了大部分犹太教的教义和传说。

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幸运之星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

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发展与主要联系

犹太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的起源、联系与主要区别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但是每一种宗教却都是一种哲学。詹姆斯〃弗雷泽爵士说过:“宗教被认为是一种超人的控制自然或人类声明发展进程的安慰或调解的力量。” 苦难者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产生于闪米特族的一支弱小的牧羊部落—希伯来人,这是一个苦难而又伟大的民族. 首领亚伯拉罕将自己部落的神耶和华尊奉万能的神主,将希伯来人视为耶和华的“选民”,神同他们订有契约。这是亚伯拉罕创立的较为模糊的一神信仰,而犹太教便是从这个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神学观念中“种下胚胎”的。 以后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与步调,并假托神耶和华于西奈山上给他受戒之说,为以色列人创立了一整套法律,称《摩西十戒》。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律与礼仪。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 犹太教后来被波斯人统治,在此期间犹太教得到了重大发展,形成了犹太教圣经《旧约》。在被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 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以色列人从多神观念演变为一神观念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面对侵略者的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亡国奴的屈辱处境使他们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人陆续返回巴勒斯坦后逐渐成熟,犹太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神的观念,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天国之道:基督教以色列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巴比伦之囚”时期,他们开始期盼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就是“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 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其经济地位不同而对罗马统治者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犹太教分裂,其中艾沙尼派和奋锐派强烈宣传人类救世主降临的弥赛亚运动。这种宣传运动,是当时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基础。 公元2世纪中叶,正统的犹太教徒坚信弥赛亚终必降临。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徒“拿撒勒派”认为弥赛亚已经降临,他不是来复兴强大的以色列王国,而是来建立一个不属这世界的天国,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后来,在反对罗马统治的民族斗争的高潮中,拿撒勒派同罗马统治当局和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于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于公元1世纪末,发展成为最初的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一书的作者阿〃罗伯逊认为,拿撒勒人耶稣很可能就是这个拿撒勒派的领袖。 关于耶稣,《福音书》中记载他是由圣灵受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耶稣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有人目睹三天后他又复活。 后来耶稣的门徒彼得和保罗大力宣传基督教,他们带领“基督使徒团”进行传教,一生功绩伟大,保罗用文字将基督教教义编纂成圣书《新约》。这时候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宗教,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基督耶稣,自己的经典《新约圣经》。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发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这种习俗如今虽已不再时兴,但该仪式背后无疑暗含了犹太人的一种观念,即知识是甜蜜的,孩子们应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来开始学习。 犹太文化传统历来重视教育,爱护书籍,看重学识,推崇智慧。在《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东西。学者们纷纷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社会组织系统和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假若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孩子就会决定首先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中,传播知识的学士或教师地位非常之高。 犹太人从不焚书,哪怕是攻击犹太人的书亦不例外。按照犹太教规,在每周的“安息日”(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里,都得停止工作和活动,但各种书店却可继续营业,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还是夜晚,这一天,书店里时常挤满了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

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九百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犹太人也十分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他们把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要创新就必须以思考为基础,而创新则由提出怀疑和寻求答案来完成。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的培养又岂能离开教育和读书? 由于犹太人有一以贯之的重视教育之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犹太人,历年来比例惊人。 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有着太多前所未有之处,也创造着太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曾经既没有祖国,也没有资源,经历了那样多的战乱和沦陷在彼此离散几千年后再次复国(曾经被希特勒杀了六百多万人),在全球只有1500万的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

犹太教的起源及其教义的发展

犹太教的起源及其教义的发展 犹太教并不是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的宗教,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公元前23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亚伯拉罕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大,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拉罕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在亚伯拉罕的带领下,希伯来人进入了巴勒斯坦,为了战胜当地的迦南人,希伯来人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内部的团结。古代希伯来人信奉多神崇拜,雷雨、风暴、树木、石柱、火都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在对众多自然神的崇拜中,希伯来选择了自然力量的化身——耶和华作为共同信奉的主神。为表示对耶和华的信仰,希伯来男子都要受割礼,在肉体上做永远的守约。尊重耶和华为主神和举行割礼仪式是希伯来人从原始宗教形态向神教的过度,也是犹太教形成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为了摆脱埃及法老带给犹太人的灾难,希伯来人首领摩西率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在西奈半岛转辗40年历尽人间艰苦,人民怨声载道,日益背叛上帝,摩西为重返故土统一人民,借耶和华之名传授十条戒律,要希伯来人遵守。戒律的前四条强化了希伯来人对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则是关于社会伦理方面的约束。这些情况大体反映了犹太教基本教义的形成。这也是犹太教的第二阶段。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世纪到9世纪。 摩西死后,约书亚继承其位,率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取得一块安身之地。大卫作为统一的希伯来国王,定都耶路撒冷。他以隆重的仪式把犹太教的象征约柜迎入耶城,并筹建耶和华圣殿安放约柜。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建立第一圣殿,此时犹太教各种宗教礼仪、典章均已完备。犹太教发展至鼎盛时期。 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统一的王国一分为二,南北二国彼此争战不已。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劫后五万余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哭王朝之沦丧,哀人民之苦难。实际上是在利用宗教的力量,来鼓舞人民能够重返故土,建立家园。于是,

犹太文化与中华文化之对比

犹太文明与中华文明之对比小议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历史悠久,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作为中国人,我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也对犹太人深感敬佩。这篇文章是我对犹太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比的一点浅薄之见。 犹太民族是一个只有1500万人口,流散世界各地,寄人篱下的弱小民族,数千年饱受异族奴役、蹂躏与践踏,经历了风雨沧桑,却曾执思想界、艺术界、经济界、科学界以及政治界之牛耳,创造了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奇迹!诸如爱因斯坦、马克思、萨缪尔萨弗洛伊德、奥本海默、卡夫卡、毕加索、洛克菲勒等人无一不是犹太人,这个名单还可以列举很长很长。据统计,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中,有15%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只占现在世界人口的0.3%。犹太人的成就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人的成就是要远超中国人的,我认为至少在近代是这样的。 犹太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犹太人很早就亡国了。中国虽然历史上有过外族入侵,有过国家分裂,但是国家并没有最终灭亡,而犹太人则从公元前586年开始,就不得不背井离乡,散居于世界各地,期间经历的磨难难以想象,但是犹太人仍旧在各个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被当地的居民同化,仍旧保持这自己特有的民族习惯!这实在是不得不令人佩服!假使中国人和犹太人易地而处,中华民族能够依旧传承下去么?或许吧。但是犹太人确确实实是创造了这个奇迹! 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还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就是两种文明都很重视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健康而友善的关系。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拉比希雷尔把全部犹太学问浓缩为一句话为“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情”,而用中国话来理解,最好、最方便的莫过于直接借用孔子的话:“己所不能,毋施于人”。不过,在了解犹太文化之后你会感觉到“己所不能,毋施于人”应该是一种双向使用的原则:健康健全的伦理道德体系不仅应该有“己所不能,毋施于人”的要求,也应该有“人所不能,毋施于己”的要求。这一点,在中国文化上的理解就不如从犹太文化中了解得透彻。 在对待善恶的态度上,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犹太人认为:恶,只要导入正常的渠道,就可以驱使人作出有功德之举。这要比简单的压抑恶的冲动有效、有利得多了。这就是犹太人对恶的态度“防范不如疏导”。犹太人对待罪人、恶人的态度总体上不是将作恶看作恶人的劣根性所致,这种罪恶是可以擦拭或洗涤掉的。所以,他们希望恶人能消除罪恶,虽然这种想法有些一厢情愿的意味,却亦和中国文化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和俗语中“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及佛家的“回头是岸”紧紧相扣。 这种对罪恶的宽容,淋漓地表现出犹太人反躬自责,豁达宽容的道德理念。而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是犹太人的一个重要道德特征。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要求的:“吾日三省乎吾身”以及慎独。一个道貌岸然的长者也许背地里干尽了坏事,骨子都是坏的。要想约束他的行为,或者从根本上不让这种形为产生,中国人所说的“慎独”和犹太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的道理和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犹太人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上就不如中国人了。中国人历来认为人应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对于曾经欺凌过我们的民族也能够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但是犹太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崇敬先进的民族,鄙视甚至仇视落后的民族,而恰恰是这些落后的民族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 对金钱的认识尤其是对钱的重视程度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态、商业心态,犹太民族对金钱有着“准神圣”的膜拜,而善于赚钱同信仰宗教一样构成了犹太民族一个醒目的标志。犹太人可以改变宗教信仰,但改变不了犹太人以金钱为重要民族标志。这并不是说犹太人是财迷,而是他们把金钱视为第二上帝且肆无忌惮,不似中国人羞于谈钱却个个爱钱的事实。在这一点上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而我觉得这正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糟粕。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个个说是金钱如粪土、“君子不言利”,好似不食人间烟花似的,但人能够离开钱么?所以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不如犹太人坦然。 人们都说,犹太人是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这一点也不夸张。作为犹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库的《塔木德》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不论他是否信奉犹太教,《塔木德》的影响始终存在。“塔木德”是希伯来语的译音,其词源的含义为“钻研或研习”。这正代表了犹太人的一种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态度,一直到今天,《塔木德》必须从第二页引起,第一页是空的,以便让读者在那张空的上记下自己的观感。犹太人善

犹太教论文: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犹太教论文: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犹太教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犹太教的教育性突出地体现在其宗教的经典之中。成功的犹太教育主要表现在其教育内容中的契约观及其教育的务实性、重视家庭教育和重视德育等方面。成功的犹太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应教育他们严以律己,遵守律法;应使他们重视实践;应有适当的抗灾难和抗挫折的教育;应做到教书与育人二者并重。 关键词:犹太教;犹太教育的特点;启示 在当今的世界上,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他们却为世界创造了与其人口相比要大很多的卓越贡献,也为世界培养和孕育了无数的大家——既有罗思柴尔德、蒙蒂菲奥利等犹太富豪,也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有成就的科学家或哲学家。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却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奇迹?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而带给他们希望的就是指导他们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圣经》(旧约)。犹太民族又被称之为“书的民族”,这里所谓的“书”,实际上指的就是希伯莱文的经卷。可见,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犹太教对他们的深刻的浸润,都是犹太民族善于思考和重视教育的结果。 一、关于犹太教

犹太教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起源于古代近东的形形色的宗教中,唯有犹太教历经沧桑巨变而延续至今,并依然保持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什么是犹太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是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是一整套基本信仰和崇尚,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也表现为习俗、社会体制和文化。”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说,犹太教是“主要在犹太人中流行的宗教,奉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基督教的《旧约》原是它的经典”。犹太教通常也被称为是“伦理一神教”。当人们用宗教去界定犹太教时,犹太人常常要说,犹太教“并非完全是一种宗教,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犹太教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律法,律法的诫命规范着所有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对于犹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是人们如何去行动。另外,尽管犹太教具有其鲜明的民族性,但其教义仍有其显著的普世性,所以它也是一种相信全人类都终将获救的宗教。犹太教视自身为世界性的宗教,它信奉主宰历史和人类的独一的上帝,因此上帝的律法也适用于全人类。 二、关于犹太教的教育性 首先,犹太教的教育性体现在其宗教经典和宗教人物的名称上。《圣经·旧约全书》即《塔纳赫》的前五卷被称为是“托拉”(torah),即“教诲”,而《塔木德》的三部分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地,同时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 起源和形成 犹太教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经巴比伦(Babylo n)、马利(Mari)、哈兰(Haran)迁徙到被称作迦南(Canaan)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Beersheba)。 据《圣经》的描述,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道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17:2-22)。此后, 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Abaraham)。亚伯拉罕生子以撒(Isaac),以撒生子雅各(Jacob)。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Patriarchs),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古时候信奉萨比教,以日月星辰为崇拜对象,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神祗。传说亚伯拉罕曾与故乡的人们发生争执,宣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

从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故事说定位

从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故事说定位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犹太人与中国人的经营之道。有一个小镇,第一个犹太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在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随后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然后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随后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的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就开了个宾馆。再往后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开了一家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到小镇上的人越来越多,而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就越来越火,渐渐地小镇就变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而在中国,同样的一个小镇,第一个中国人来的时候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确实很火。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就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两人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便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随后,第四、第五个中国人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若干个加油站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 我们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带有一些错误的种族偏见。通过上述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犹太人之所以能共同致富,并带动小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犹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逐步形成一个服务链,不同的商人进行有差别的经营,并互为依托共同吸引客户并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市场的共同繁荣。而中国人则是纯粹为利益所吸引,为了一种仅有的需求进行无差别的竞争,并且没有人能通过差异化来完全吸引顾客,导致市场陷入恶性竞争当中,从而几败俱伤。 而这其中,决定着两种完全不同结果的因素就是定位。犹太人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不同定位,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使当地经济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不同功能的商业活动就相当于定位理论中占据了消费者的不同的心智资源,而这些商业活动所代表的品类又都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因而百花齐放,市场繁荣。但中国人呢,正是缺乏这种定位的战略思想,导致在同一市场内产品过剩,且高度同质化,没有任何一家加油站能占有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只得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最终不可能产生任何一个胜利者。 中国不少企业都有很浓的“羊群心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他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去分析需求,也不分析趋势,最后大家就在一个战场上互相残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这样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在某些行业里仍然很严重。永久的价格战是不可能存在的,迟早大部分企业要走向差异化之路。作为一家企业,别人都已经开始区别自己,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你没有或者说不突出,那么你的命运将会怎样呢?那就只能是减少利润把东西比别人卖得更便宜了。 从以上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差别来看,特劳特定位在营销战略中,至少扮演了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关系

世界三大—神教以犹太教为最早,伊斯兰教为最晚,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叙述伊斯兰教思想发展,我 想首先要了解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特点。否则会走弯路的。所以先从介绍三大一神教开始,研究伊斯兰的思 想历程,是比较好的。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它们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 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对这一造物主仅仅是三教各自所称名字不同而矣,犹太教称“阿特乃”,不 愿直呼耶和华,他们的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称弥赛亚或基督或天主、上帝,他们的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 称安拉或真主,其先知是穆罕默德。三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是们日约》,希伯来文:基督教 的经典是《新约》,拉丁文;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三教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是天启 经典。这三大一神教,历史悠久,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伊斯兰 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这三教的信仰者不少,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口向。… 三大—神教何以都渊源于阿拉比亚呢?为什么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须从 历史上寻找答案。 一、原属同一个先民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大一神教,皆发祥于中东的闪族”,“闪族”的全名 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1的后裔。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 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 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 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 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 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 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 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 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 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 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 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二、原属同一个古老的一神教 一神思想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首传犹太教的是摩西(意为水中捞出的人,伊斯兰 教称穆撒),他是三大一神教的首传者,所以犹太教被称为世界一神教之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的 一个支系,耶稣是始传者,(伊斯兰教称尔撒)。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教对人类历史

犹太教的起源及发展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一经典和教规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西伯来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

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二起源和形成 众所周知,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那里, 早在公元前23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 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 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 出埃及,

犹太人与中国

犹太人与中国 【摘要】:全文分前言和六章及后记,文后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在前言部分,作者主要介绍选择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理论上概述了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及其学术价值。在第一章(引论)里,作者对古代来华犹太人和开封犹太社团作了一个简要的考察,为转入正题——研究1840年后来华犹太人及中犹关系提供了历史背景和基础。考察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古代犹太人来华时间及在华聚居地;开封犹太人来自何方;开封犹太社团的兴盛及其逐渐儒化;开封犹太社团的衰落和开封犹太人的同化;导致开封犹太社团同化的本质性原因。第二章开始研究1840年后来华犹太人,首先探讨他们为什么及怎样来华,他们来华后各地犹太社团(聚居地)的形成。作者将1840年后犹太人来华的历程分为三次高潮,即19世纪下半叶塞法迪犹商来华经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犹太人来华谋生,及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欧洲犹太难民来华避难。塞法迪犹商集团在香港上海的兴起促进了港、沪两地犹太社团的形成,俄国犹太人为逃避反犹恶潮来华谋生导致了哈尔滨、天津两地犹太社团及东北、内蒙、华北若干犹太人聚居地的形成。作者对从纳粹统治下的欧洲亡命来华的犹太难民这一特殊群体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着重考察了以下几个问题:犹太难民避居上海的远因近因;犹太难民来上海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纳粹试图屠杀上海犹太人的“梅辛格计划”和日本占领军强制犹太难民迁入的“无国籍难民隔离区”;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

各方面状况;犹太难民能够在上海幸存下来的原因。第三章对上海犹太社团进行了专题研究,因为上海犹太社团由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三部分组成,是中国境内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犹太社团,通过对该社团的剖析可找到诸多共性因素。从经济角度主要考察了上海犹商集团,分七个方面: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经营、金融业、工业、运输仓储和公用事业、商业和娱乐业、对上海的影响及对全中国的辐射作用。政治方面主要研究上海犹太人中的锡安主义运动及上海犹太人与中国政治的关系,关于上海犹太人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的内容则放入第四章进行研究。文化上主要考察四个方面:上海犹太人的教育卫生事业,上海犹太人的报刊杂志和电台,上海犹太人的文艺体育活动,犹太人对上海文化的影响。作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海模式”的几个特点:在没有反犹主义的氛围中开展活跃的政治活动,与中国人维系着友好关系,与外部犹太社团保持密切联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第四章着重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中犹关系。首先从三个方面考察中国人的犹太观:清末民初中国人心目中的犹太人;中国人看反犹主义;中国人眼中的锡安主义。其次研讨中国境内的中犹文化交融,包括犹太人是如何看中国文化的。作者认为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及与中国文化交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对三个群体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考察了中犹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互相支持和参加中国革命建设的犹太友人。其中涉及以前很少提及的中国国民政府制定的“犹太寄居区”计划,以及最近发现的中国前驻维也

欧洲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恩怨

欧洲人反对犹太人的原因 世纪时,许多欧洲人发现他们的家乡来了这样一群人: 同样信奉上帝,他们却不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更不认为耶稣是什么救世主,他们坚信只有自己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ChosenPeople)”,而且拒绝与本地居民通婚。 不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说其实就是这帮人害死了欧洲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耶稣。 这群人就是犹太人,犹太人起源于中东地区,连续被埃及、巴比伦、罗马帝国奴役驱逐,沦落世界各地,其中的多数流落到了欧洲,由此开始了犹太人与欧洲人长期格格不入、别别扭扭的共同历史。 在很长的时间里,整个欧洲***社会都普遍存在虐待和迫害犹太人的现象,而且这种歧视和迫害贯穿从政治领袖、宗教人士、知识精英到一般民众的各个阶层。 其手段从限制就业到限制居住地区,从勒索财富到驱逐人口,多种多样。 犹太教不承认新约,不认可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虽然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从犹太教中延伸出来的。但对于已经自我标榜为上帝“新的选民”的欧洲人来说,犹太人就有些大逆不道,被其斥为异端邪说也就很自然了。 犹太人2000年以来流离失所,没有自己的祖国。这在崇尚力量的欧洲,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自然就是一种完全的劣势。历史上,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弱小民族在欧洲被屠戮、驱赶了无数次。其实就是那句话,柿子要捡软的捏。 .也正因为第二点,犹太人大都很自强,强烈的危机感使他们在欧洲历史的夹缝中努力生存的很好。但这一点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妒忌,并引发很多的贪婪举动。 在欧洲历史的各个时期,犹太富人多数被当做储蓄筒。当权者在需要的时候就打碎他们,将其掠夺一空。至于借口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也有世俗方面的。这些借口的使用更增加了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歧视。

关于犹太人的资料

关于犹太人的资料 特勒在其撰写的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鼓吹反动种族论,主张德意志种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应该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应该消灭犹太人和其他劣等民族,消灭共产主义。 (1)盛行于欧洲的反犹传统。它从犹太人流落欧洲之初就开始了;在中世纪,主要是宗教上的反犹主义,它起源于基督徒对传说中犹太人杀害耶酥的仇恨情绪,这种宗教仇恨由于犹太教的排它性(只有犹太人才是耶和华惟一的选民,不信仰基督教义,不与异教徒通婚等)而愈加深重了。进入近代前后,经济上的反犹主义强化,其借口是犹太人自古就依靠经商、放高利贷致富(其实正是传统基督教的守贫说教和禁止教徒从商,特别是放高利贷的规定才逼使犹太人为了生存而经营此道),敲骨吸髓地剥削基督教徒。欧洲人高喊:“反犹主义是场经济战争。”他们把工业革命以后所有的社会不平——工人失业、农民破产、甚至经济危机都嫁罪于犹太人。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种族反犹主义,即从种族差异上排除犹太人的思潮(胡说犹太人的民族本性就是贪财、好色、工于阴谋、制造混乱的,它不能改造,只能消灭)猖獗起来。 (2)德国法西斯的现实需要。a.挑起种族战争,为未来无限繁衍的德意志民族寻求无限扩大的“生存空间”,而犹太人就是实施种族灭绝计划所选定的第一个猎物。在希特勒看来,为了巩固对欧洲的占领,独霸世界,必须利用和激化民族、种族间的隔阂,驱使本民族投入一场消灭最孤立无助而又广泛分布、最不得人心而又封闭保守的犹太民族的战斗。b.反对共产主义,镇压共产党和一切进步运动、强化政治和文化专制。希特勒借口马克思是犹太人。胡说布尔什维主义是犹太国际集团阴谋的产物,正是十月革命迫使一战结束,并更导致了德国的投降,它们应为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的屈辱及战后德国的危机和混乱承担罪责。c.掠夺犹太人财富,充实纳粹国库。在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犹太人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特别是在贸易和金融信贷领域,德国也不例外。为了强化法西斯的经济基础,纳粹以各种方式剥夺犹太人。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资料 纳粹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指1933年至1945年间统治德国的独裁政治,即“第三帝国”。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形式(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法西斯主义有关联。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德国工人党,这一政党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纳粹德国。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历史修正主义者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大屠杀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志。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系。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 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冲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字臂章和“卐”字锦旗。二,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对比中国人与犹太人的民族特点

对比中国人与犹太人 日常生活中与西方人打交道,感觉最像中国人的是犹太人。一个字:“精”。例如,中国人社会中人际之间的算来算去的那点事,面子、人情、两面三刀、背信弃义之类,给普通西方人(如英美人)讲,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费很多口舌。而犹太人对这种事情,一般都不隔阂,一点就通。绝对算得上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与此相关,犹太人与中国人(尤其是海外华人)的另外一个共同点是会做生意。买低卖高,囤积居奇之类的商业技巧,几乎就像流淌在华人和犹太人的血液当中。而且,他们还都同样地倾向于和自己人做生意。散居世界各地的本族人(所谓的diaspora),给犹太人和华人创造了极好的做生意的网络,到处都是“结构洞”(这里体现为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因为供需不对接而形成价格差),再加上圈内人交易极低的交易费用,犹太人和华人自然可以在世界工商界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犹太人和华人的这些共同点都体现一种独特的生存能力。我思考,这种生存能力的起点其实很简单:在历史上,犹太人和华人都是因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被世界各个强权所歧视、排斥、迫害的民族。不同点在于,犹太人是因为战败而失去故土,华人却因为生计、冒险、政见专等种种不同原

因而主动背井离乡。 犹太人与华人的大的方面的共同点可惜也就这些。犹太人与中国人最大不同是他们在精神向度上的追求。作为一神教的主要开创者,犹太人对绝对真理、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所达到的深切热忱的程度,是浸淫在灯红酒绿、香车美女等俗世享受中的一般中国人绝对难于想象的。如果说海外华人的身份很大程度上是长相、汉字和中餐来定义的,犹太人的身份定义基本上就是他们的犹太教信仰。我在上海教一所美国大学的本科二年级的课,班里有位来自某保守犹太教派人家的孩子,其中有一条教规是,当天他必须在太阳下山前回到宿舍。当时我们从松江参观工厂回来,车堵在延安高架上。眼看太阳要落了,他急得抓耳挠腮,上串下跳,向辅导员老师求情,让他下车,步行回宿舍。辅导员怕出危险,不肯,后来实在拦不住他,只好和他一起跳下车去了。斜阳西下,车尘滚滚,我看着他们在高速路上一路小跑走远的小小背影,百感交集。犹太人在一神教的大框架下对绝对真理的深切关注很自然得形成了犹太人在学术和理论上的独特优势。我教过的犹太学生,在理论方面深入的能力方面往往让我吃惊,他们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如笋拨壳,如茧抽丝的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在纷纭复杂的表象下抓住问题的实质。论纯粹的聪明程度,中国人、印度人,都不比犹太人差,但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那种不建立体系不死心的宏大理论构建冲动,任何

中国人其实是比犹太人更加精明的商业民族

中国人其实是比犹太人更加精明的商业民族 现在一说到商业民族,我们往往都能想到犹太人。现在犹太人的成功,很的程度上都归功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特别是美国世界霸主的确立。 犹太人长期形成的商业传统,无疑非常适合西方资本主义。 事实上,犹太人成为商业民族是迫不得已的。 历史上,古代以色列亡国后,犹太人四处流散,不能不流亡到其他民族的地盘去寄居。在古代社会里,土地是最大的财产,土地多不仅意味着富有,更大的意义是代表权力。犹太人在别人地盘里自然是没有土地的,所以他们能做的就只有商业了。 通过四处分散的同胞的信息网,犹太人能获得比其他民族拥有更加迅速和精确的情报。比如A地的小麦歉收了,B地确实大丰收,那么是个人都明白,赶紧从B地低价购进小麦,运到A地高价卖出。犹太人的原始财富积累就是这么完成的。 随着犹太人贸易网的扩大与成熟,支付体系,也就是金融,开始形成。古代的货币是黄金白银,是金属,很重的。上文例子中,如果一个A地的犹太人要购买B地的小麦,他首先要把沉重的黄金运到B地才可以购买。运输黄金不仅消耗成本还有途中被抢的危险。凭着犹太人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他们发明了汇票这种东西,就是有一个大的类似银行的机构,由犹太人经营,假设它再A/B两地都有分支机构。这样A地的犹太人要想在B地购买小麦,这样他只需带张纸--汇票,到B地去交给B地的卖主,就相当于付款了。这样B地的卖主只要拿汇票到“银行”去就可以把黄金拿出来,而“银行”只需在A地和卖主收取相应的黄金和手续费就可以了。这个可以说是金融的雏形吧。 犹太人是外来人,不是本地民族。无论你有多少钱,本地的领主都不会把土地卖给你的。并且犹太人一直以来的漂泊性,他们更加信任可以带走的硬通货,也就是黄金。于是,犹太人虽然富有,拥有很多黄金,但总是没有土地。如果某地暴打战争,全部民众都要拿起武器抗击外敌的时候,犹太人可以直接卷起包裹就跑。 因为他们不是本地人,不是本地民族,因为他们在当地没有不动产,他们的全部财产就是黄金。他们数千年保持这自己的民族特色而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很理所当然的,周围的人都不爽犹太人,觉得他们不劳动,就懂投机倒把,这样也能赚大钱。并且当地有难时又不出手帮忙,就知道放贷赚钱。 但不可否认的是犹太人的民族特点保持了上千年这一点,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能不消亡。也是一种本事。 -------------------------------------------------------------------------------------------------------- 我个人认为犹太人能如此的原因如下: 1,重视教育,犹太人家庭的孩子普遍懂写字算术,同一时期的欧洲人能写自己名字都了不起了。 2,重视关系网,在犹太民族民族向心力之下,分散各地的犹太人仍然保持这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也能够及时的分享信息。 3,重视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犹太教以及每个地区的犹太长老,对犹太民族的民族特色保持起重要作用。特别重要的是,犹太的亡国历史会通过宗教的形式一遍又一遍的让每个犹太年轻人知道并且熟悉。没有什么比民族屈辱更能让一个民族团结一致了。 4,重视团结,犹太人对本民族利益是绝对的捍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二战都结束那么多年了以色列还在全世界追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