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_司美林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_司美林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_司美林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_司美林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

司美林旷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大规模扩张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存量空间,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高用地的集约化水平,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存量空间大多存在建设密度高、环境条件差、利益主体多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规划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北戴河整治提升规划》为例,以北戴河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现状问题为导向,在当前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形势的引导下,结合片区发展实际,从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三旧”改造和交通优化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了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存量空间,优化提升,规划策略,北戴河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大规模迅速扩张,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依靠土地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这意味着城市发展将从追求“量变”到注重“质变”,从而实现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转型发展,这也为规划师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存量规划”。所谓存量规划,是指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1在全国大多城市还在以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模式时,北戴河已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开始探索存量空间的布局优化与品质提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背景及动因

2.1项目概况

北戴河区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滨海地区空间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海滨度假区。红顶绿树,碧海金沙,北戴河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

客,成为渤海之滨享誉中外的休闲度假胜地,“中国夏都”。

本次规划范围是北戴河区行政管辖的范围,总面积约70.1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的核心区域是东部旅游休疗片区,面积为15.8平方公里。(图1)它两面环绿、两面亲海,是北戴河城市核心职能的承载地、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的目的地和城市文化特色的彰显地。

图1规划范围图

2.2严峻的城市发展环境的倒逼

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现状建成程度高(图2),密度大,随着旅游业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和设施增加了极大的压力,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图2现状用地

2.2.1.配套设施滞后,难以满足多元旅游需求

2011年,北戴河共接待游客676万人次,近三年年均增长25%。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规模不断增长,北戴河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却相对滞后。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现有设施档次普遍偏低,星级酒店床位仅占6%,难以满足当前大众旅游的多元需求和品质要求。

此外,城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给标准和数量也较滞后,商业设施布局不均,文化及娱乐康体设施数量不足,品质不高,难以支撑城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2.2.公共空间缺乏,城市景观环境品质受到影响

东部旅游休疗片区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和各级系统的滨海休疗设施,各自拥有空间充裕、环境优美的庭院绿地,但大多被院墙所围,不对游人开放,这些私属景观犹如盆景一般被封存在盒子里。街区之中缺乏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让市民及游客放松身心、放慢脚步、体验城市的场所,城市景观环境品质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的吸引力。

2.2.

3.三旧问题突出,城市形象与景观风貌逐渐下降

东部旅游休疗片区是北戴河的老城区,旧城改造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旧休疗设施、旧村庄和旧小区这“三旧”的改造上,总面积约占整个片区的八分之一。存在布局散乱,风貌混杂,建筑质量差,设施水平落后,景观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散布在片区中像一个个伤疤严重影响着整个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和环境品质的提升。

2.2.4.旺季交通拥堵,城市运行效率低下

东部旅游休疗片区道路狭窄,路网体系不完善,存在诸多锐角斜交口和丁字路口,道路的通达性差,加之公交服务水平较低,旺季交通拥堵严重。2011年单日最高流量达11.2万台次,造成多处点位不同程度拥堵(图3),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并对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图3道路网评估

2.3时代背景及区域发展形势下的新要求

2.3.1.时代背景

(1)旅游休闲时代

随着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我国步入大众旅游休闲时代。国家相继推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文件,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加速前进的有力推手。传统以短暂、低参与度、低体验度为特征的休闲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人们开始追求更高需求的生活、精神享受与体验,这为北戴河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旅游城市的打造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

(2)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十七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成为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新思路的指南,也是北戴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2.3.2.区域形势

河北沿海地区成为国家沿海布局的重要战略区域,在沿海地区差异化发展要求的指导下,北戴河独具资源优势,成为河北沿海发展带上唯一的休闲旅游度假型城市。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北戴河成为承接首都休闲、度假、文化、会议等专业性职能外溢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北戴河需重新审视城市功能内涵及环境品质建设,积极承担区域使命,实现自身跨越发展。

2.3.3.上位规划要求

《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对北戴河的发展定位为:“中央暑期度假地,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明确提出了北戴河未来发展的功能要求和建设标准。

3北戴河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

在当前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形势的引导下,在解决北戴河东部旅游休疗片区自身发展问

题的紧迫需求下,面对城市发展空间逐步紧束的态势,存量规划成为必然。规划立足于东部旅游休疗片区功能提升和环境改善,提出了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三旧”改造和交通优化四大策略。

3.1功能提升

3.1.1.片区结构梳理

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优势以及功能分布,规划以滨海大道和联峰路为界将片区划分为两大发展区域。(图4)东南侧为旅游型地区,其中分布了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同时也是各级休疗养院的核心聚集地,是北戴河文化与魅力的集中彰显地,规划建议在此设立“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整体按照城区景区融合式改造提升,重点进行功能化、精细化、智能化整治提升,打造中国顶级休闲文化街区。西北侧为城市型地区,重点进行功能化、生态化改造,以提升片区的整体品质。

为了促进两大发展区域的联动发展,规划依托现状发展基础,沿联峰路形成综合服务轴线,串接片区商业核心、文化核心、休闲绿心等功能节点,打造片区更新发展的主脉。

图4空间结构示意图

3.1.2.高端功能植入

规划对现状建筑质量进行了深入评估,划定片区机会用地。(图5)根据目标客户群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在北戴河建设休闲城市、健康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指引下,结合片区整体功能布局,将高端培训、人才服务、文化体验与展示、室内综合娱乐等高端功能沿联峰路综合服务轴有机注入(图6),构建起片区功能提升的黄金脊线,催化周边地区有机更新与转型提升。

图 5机会用地分布图 图 6功能构成布局图

3.1.3. 设施系统完善

规划对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利用机会用地及通过用地功能置换进一步进行设施植入,大力完善片区的城市服务设施体系与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多元、便利的配套支撑。

其中,城市服务设施体系采取城市级-居住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图7)规划保留现状片区西部的保二路欧式风情街,并向北进一步延伸完善,纳入片区商业核心。同时,为了有效疏解游客,均衡片区东西部的发展,在片区东部、结合文化中心的建设打造特色休闲文化街区,创造新的活力点。

对旅游服务设施体系采取旅游服务岛-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三级配置(图8),提高设施的覆盖率,形成完善的旅游网络体系,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旅游服务岛服务半径约为2-3km ,结合交通转换枢纽以及城市商业功能配置,主要提供完备的交通集散和综合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中心服务半径800-1000m ,结合城市商业街区、文化街区设置,以问询和小型餐饮、购物设施为主;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约300-500m ,与主要景点、自行车租用点、治安岗亭、旅游公交线路站点结合设置,提供基本的问询和卫生服务等。

由于北戴河旅游的淡旺季差别较为明显,规划将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与城市服务设施结合设置,有利于设施间的互补及弹性使用,实现主客共融的设施利用方式。

图7城市服务设施体系图8旅游服务设施体系

3.2环境整治

规划基于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现状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大胆向存量要空间,激活存量潜能,辟建优质公共空间,提升片区环境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

3.2.1.开敞休疗养院院墙空间

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是现状休疗设施的密集建成区,休疗养院内部充裕、优质的绿色空间与城市公共绿地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规划建议逐步开敞休疗养院内部封闭、集中的绿色空间,将其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通过现状的深入调研,充分掌握了各个休疗设施的权属与级别(图9),结合建筑质量评估,规划细致、详实的确定了有条件打开院墙的休疗设施用地以及可进行适度开敞的界面位置(图10)。

同时,规划提出对新开放空间进行多元化改造,增加小型商业、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点等设施,这将对提升片区绿化环境质量,活化片区氛围、提高设施覆盖率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图9现状休疗设施的权属与级别图10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开放院墙示意对于现状保留的院墙界面,规划建议采取通透性(如改造为围栏式半开敞界面)、美化处理(如运用绿化、彩化、浮雕等方式)等多样改造方式,对美化、绿化城市空间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3.2.2.激活历史建筑

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内现存百余处历史建筑,主要沿东经路—鹰角路散布(图11),多以红顶、素墙、大回廊为特点,荟萃欧美多种建筑形式,但这些建筑大多隐匿于院墙之中。为了发扬北戴河的历史文化,拓展片区文化吸引点,规划建议开放历史建筑,结合历史事件、名人遗迹等,植入文化展示、文化活动等功能,推动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街区。

图11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历史建筑组织示意图

3.3“三旧”改造

3.3.1.休疗设施的更新改造

休疗养设施是目前北戴河最重要的休闲度假设施群,也是北戴河辉煌历史的见证。然而由于建设年代较早,休疗养设施普遍陈旧,整体水平与北戴河高端化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亟需进行提升改造。

北戴河现有休疗养院共计172家,权属复杂,改造难度大。规划结合现状权属、等级、建筑质量等条件及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将休疗养院分为功能置换型、多元化改造型、高端化改造型和安全强化型四类(图12),有针对性的制定更新改造措施。

图12休疗养设施更新改造引导

(1)功能置换型

针对少量与规划功能矛盾较大的休疗养院,规划进行整体功能置换。其中,大部分应以原休疗单位为运营主体,根据规划功能和标准,保留原有建筑进行综合再利用、整体转换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潜能实现高端功能的植入。

功能置换型休疗养设施共计22个,其中,18个就地改造、整体置换功能开发为人才培训、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4个需搬迁后转换为公园绿地,可按市场价给予货币补偿,不再安排搬迁用地,或搬迁至南戴河。

(2)多元化改造型

规划多元化改造型休疗养设施共计11个。主要包括:依托休疗养院内的历史建筑植入文化展示功能;对原休疗养院临街界面进行改造,植入商业及旅游服务功能;打开围墙还绿于城,将大院私属绿地转化为城市公共绿地,植入休憩功能。

(3)高端化改造型

规划高端化改造型休疗养设施共计112个。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原休疗养单位为改造经营主体,通过整体翻修重建或局部改建、设施服务升级等形式,将单一的休疗养功能转化为复合型、个性化服务的现代休闲度假综合体,实现旧休疗养院的整体升级,打造高端疗养院群,塑造北戴河高端疗养品牌。

(4)安全强化型

将中直休疗设施和军队休疗设施划定为安全强化型,重点进行安保强化。

为了保证对现有休疗养设施的改造能够有效推动,规划建议由国资委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及市场化运作。

3.3.2.村庄更新改造

现状片区内有大量城中村,用地规模约为整个片区的十分之一,其环境条件恶劣,难以适应北戴河整体高端化发展的需求。规划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的总体策略,分期、分片逐步推进村庄改造。

村庄用地是规划中重要的机会用地,规划对现状村庄的区位条件及周边用地功能进行了统筹分析。由于草厂村位于景观条件优越的滨海地带,且临近中直服务区,在功能及景观上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矛盾,因此规划提出对其进行异地安置,腾挪出的用地空间进行高端功能植入。除草厂村外,其他村庄均按规划功能进行就地安置改造。(图13)通过村庄整治改造,一方面能够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释放空间,挖掘临海地区的土地潜能,使之成为新增高端功能的承载区域。综合考虑现状村庄的改造规模、改造难度及片区整体优化时序,规划近期优先启动核心地段刘庄村、单庄村和赤土山村的改造。

此外,规划参考当地的安置方案,提出了货币补偿及住房安置标准,同时还提出多种就业安置措施,如设立安置小区社区就业服务点,增加新市民就业机会和归属感;组织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培训,安排部分村民在信息导游、旅游商品服务等相关休闲旅游产业就业,实现安置村民安居乐业。

图13村庄改造安置点布局规划图

3.3.3.旧小区整治更新

片区现有多处老旧小区(图14),建设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多为低层或多层住宅区,面临建筑质量较差、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规划着重从景观环境整治、设施系统更新、绿色建筑改造三个方面,大力实施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

图14现状旧小区分布图

(1)景观环境整治

规划对小区内部及附近现有绿地或空地进行扩建、改造及提升,改造成为集中绿地和广场,增设休憩设施和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设置儿童游戏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休闲需求。同时按照城市整体风貌意向、建筑色彩指引,对老旧小区进行建筑外立面、屋顶形式修缮更新。

(2)设施系统更新

主要包括老旧小区综合节能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增设停车设施三方面。其中,停车设施主要通过利用小区边角用地及原有大乔木下的空旷地进行增建,车位的设计统一采用生态型植草格。

(3)绿色建筑改造

推行绿色建筑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节能环保措施,对老旧小区进行更新改造,如屋顶保温隔热节能改造、绿色外墙保温改造和外窗的遮阳节能改造。

3.4交通优化

规划针对片区现状交通问题,提出了优化路网、完善公交和交通管控三方面优化措施。

3.4.1.优化路网

规划沿承总规确定的干路骨架,进一步完善支路网体系,从而分流干路网压力,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完善支路网体系的重点是打破大院体制,将现有断头路、丁字路进行贯通、延伸,与周边路网进行有机衔接,提高核心区支路网密度,增加城市临街界面,提高片区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提升游览体验。

3.4.2.完善公交

通过借鉴国内外知名海滨旅游景点的公交网络布局模式,结合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的公共交通需求特征、道路资源条件、枢纽站规划建设情况以及淡旺季客流差距明显等因素,规划引入三个层次的公交线网,形成“一体化线网衔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片区交通。

摆渡线:采用大型旅游巴士,站点间距较大,运营从周边地区或交通枢纽到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的跨区客流到旅游服务岛。针对淡旺季的客流特征,可灵活增减摆渡线班次。

社区线:由普通公交线构成,采用中型巴士,服务本片区客流,串联大型居住区、商业区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可作为摆渡线的补充。

旅游线:由小型混合动力车或者电动客车构成,主要从旅游服务岛到各景点。

3.4.3.交通管控

规划以联峰路、滨海大道为控制线,将休闲文化示范核心区划为交通控制区(图15),在联峰路以北,滨海大道以西地区设立2个综合型转换枢纽——滨海大道旅游服务岛和联峰山旅游服务岛,截流进入控制区的小汽车,仅允许满足准入条件(预订宾馆车位)的小汽车进入,其他车辆在综合转换枢纽换乘当地的出租车、公交车等其他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人车矛盾,提升景观品质。

滨海大道旅游服务岛

交通控制区

图15交通管控示意图

4结语

随着新的发展时代的到来,北戴河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东部旅游休疗片区在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北戴河适时的推动了针对存量空间的整治提升规划。规划重点从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三旧”改造和交通优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存量空间的优化策略。

存量空间优化,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既要有中心区位空间的增高加密,又要有绿色生态空间的清退腾空。2通过存量规划,北戴河东部旅游休疗片区实现了外在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内在功能布局的全面优化,是旅游发展上台阶、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邹兵.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J].城市规划,2013,37(2)

[2] 邹兵.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转型的动因与路径[J].规划师论坛,2013,29(5)

[3] 严铮,陶承洁.“存量型”城市居住旧区更新规划方法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3,(11)

[4]朱志军,滕熙.广州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探讨——以海珠区土华村更新改造规划为例[A]. 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作者简介:司美林,项目经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旷薇,项目经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 标签: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实证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然而,由于政策导向、经济增长、区位差异、要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化态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而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聚集又使得我国城镇化也呈现出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的发展格局。 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省域内部的城镇化水平均存在明显差距。首先,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来看,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2.8%、48.5%、46.0%和60.2%,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出西部地区16.8个百分点。其次,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以东部地区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上海达到89.6%,最低的河北仅为48.1%,两者相差高达41.5个百分点。再次,从同一省份内部来看,以河南省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郑州达到64.8%,最低的周口仅为35.1%,两者相差高达近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无论是四大区域之间,还是四大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各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过大,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严重失衡,从长远看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而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协调发展研究”(2014CJJ030);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142400410309);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研究”(2013B010)。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_司美林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探索 司美林旷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大规模扩张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存量空间,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高用地的集约化水平,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存量空间大多存在建设密度高、环境条件差、利益主体多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规划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北戴河整治提升规划》为例,以北戴河东部旅游休疗片区现状问题为导向,在当前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形势的引导下,结合片区发展实际,从功能提升、环境整治、“三旧”改造和交通优化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了存量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存量空间,优化提升,规划策略,北戴河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大规模迅速扩张,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依靠土地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这意味着城市发展将从追求“量变”到注重“质变”,从而实现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转型发展,这也为规划师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存量规划”。所谓存量规划,是指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1在全国大多城市还在以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模式时,北戴河已转变城市发展思路,开始探索存量空间的布局优化与品质提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背景及动因 2.1项目概况 北戴河区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滨海地区空间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海滨度假区。红顶绿树,碧海金沙,北戴河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浅谈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影响

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 关键词:环保;公共空间;装饰;多样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一、引言 (3)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3)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4) (一)自然环境 (4) (二)人文环境 (4) 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4) (一)实用性空间 (4) (二)装饰性空间 (5)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5) 六、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 (6) 七、结语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 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优化空间布局 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以缙云山山脉为主,从北向南纵贯北碚西部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是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深挖养生文化,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依山建设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打造主城区独具特色的高端住宅区域。

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_田燕

□ 田 燕,苏文龙,张力文,张一恒 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资源型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 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加强了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 来发展策略的研究。研究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类型、现状特点、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黄石为例,详 细分析其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并从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和生态格局构建3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优化 的策略,以期为黄石在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形态;空间演变;优化策略;黄石 [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9-008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Spatial Evolu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Cities/Tian Y an, Su Wenlong, Zhang Liwen, Zhang Yih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and demand-supply structure has change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ragmented urban space, and insufficient land have restricted resource cities development. These cities have conducted urban spa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paper takes Huangshi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resource cities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aises spati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old district renovation, and ecological layout cre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uangshi city in transition. [Key words] Resource cities, Urban morphology, Spatial evolu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 Huangshi 0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伴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及资源型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为了科学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加强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矿冶文明之都”—湖北黄石因矿而兴,拥有近三千年的工业历史,人们早在西周时期已开始在铜绿山采掘铜矿,后又依托丰富的矿山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矿冶文化[1]。伴随着“以矿建厂、以厂建镇、联镇成市”的产业发展历程,黄石逐渐形成了“矿—厂—镇—市”的城市空间发展脉络。 2013年,黄石作为衰退型城市首次被纳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中,黄石成为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同时,后资源时代的黄石是武汉“1+8”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资源型产业遭遇发展瓶颈,而其独特的工矿文明又急需彰显,旅游产业亟待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资源型城市黄石的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及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进行探 索,是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08427)、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3BDF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IV-038) 田 燕,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 苏文龙,张力文,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一恒,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以深圳为例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与管理实践 ——以深圳为例 刘冰冰,洪涛 摘要: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规划控制与建设引导。作为第一个在规划管理组织机构中设立建筑与城市设计处并承担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行政管理的城市,深圳在2006年组织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建立了初步的框架体系。多年的规划与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建立起政府、市场、民众等多方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不断创新尝试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建设管理的手段,特别是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的引导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领先全国,使得深圳“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协作管理,公共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管理思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关键词:深圳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管理非独立占地公共开放空间多元化 1 引言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象征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民主参与和使用城市设施的自由权利,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深圳全市600多个公园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不仅为欣赏和感受这座独特的现代都市提供了丰富的视角、添加了生动的表情,表达了包容与平等的深圳精神,更使每一个移民而来的“外地人”愈发留恋这座城市,萌生浓浓的幸福感。 深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成就得益于深圳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对公园、广场、绿道、公共设施等公众可活动场所的控制与建设引导。首先,深圳市规划局的是全国设有“城市与建筑设计处”的规划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拟订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政策与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重点(节点)地区城市设计、详细蓝图和公共空间、公共景观规划等工作,机构的设置使得“公共开放空间”在行政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主体。其次,深圳以前瞻性的视野最早编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2006年,深圳城市建设由追求规模和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规划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公共开放空间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管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主管部门面前,因此深圳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摘要: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了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几个环境行为实例,进而探索研究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关于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以促进建筑师改进设计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环境;行为;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的意义 环境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的活动及人对环境的反映,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1] 。它对建筑师分析问题、激发灵感、改进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开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如何改进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富于人性化的室外生活空间,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二.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背景简介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位于北京西三环南路,总用地面积13.86公顷,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总户数3322户,居住人口10630人。居民主要为当地及市区拆迁的居民、卫戍区军属(整栋购买) 、市自来水公司家属(整栋购买)及少部分零散缺房市民。下面通过观察及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小区环境、居民的行为及心理进行研究。 三.小区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的行为 1.小区居民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们通过每日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有限的公共空间里演绎着无限丰富的多彩生活。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西区)的居民行为模式调查表(2007年11月3日周六) 居民类型时间段主要活动类型活动人数主活动地点 老年居民早晨6:00~8:00打太极拳剑、抖空竹18 绿化带树下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教案3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了解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情况,以及围海造陆等扩大生活空间的状况。 .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分析法,从气候、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来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分析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预防、解决措施,提高和增强海洋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 .正确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利用海洋的观念。 教学重点 .海洋空间利用和港口建设。 .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 .海洋港口建设与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等是密切相关的,应注意其关联性。 .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海洋可利用空间及特点 可利用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空间利用缺点 海上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多变 技术③难度大,资金投入海中海水①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大、风险大 海底黑暗、②高压、低温、缺氧 .海洋空间开发的优点:空间广阔,便于④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⑤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开发的意义:缓解沿海地区⑥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⑦居住、通讯、⑧储藏和文化娱乐等。 .海洋交通与通讯 ()海洋运输的要素:⑨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 ()优点:吨位大、⑩速度快、续航能力强。 ()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围海填海造陆 ()概念 错误! ()其他形式:?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 三、海底储藏 .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远离居民区,?缺氧。 .适宜存放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的空间自古就有,目前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不占陆地面积.工厂主体小 .离加工原料地近.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下列物品不适合在海底储存的是( ) .石油.天然气 .炸药.雾凇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题。 .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地平坡缓.岛多浪小 .滩阔岸直.河多沙厚 .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港区行船更加通畅.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海洋生态得以维护.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错误的说法是( ) .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 .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 .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海底储藏大米主要是因为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沈阳的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取得飞跃发展。在原有单中心的模式下,如今面临城市转型的挑战。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演化分析以及横向的经验总结,分析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并分析其特点,结合沈阳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要求,提出来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沈阳,城市空间结构,单中心 1 沈阳城市空间发展 沈阳城市空间的发展具有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最初的居民点演化为现代大都市。从历时性分析来看,以沈阳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为依据,沈阳城市空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奠基时期,创立时期,探索修正时期和提升转型时期。 1.2 奠基时期(1937年以前) 早在7200年多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肃慎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西汉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经过唐,金,元,明,清初的发展,沈阳始终是以军事为主要职能的边陲小镇。在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沈阳的发展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都不及辽阳,在相当的时间里,沈阳的人口、经济没有太多发展[1]。 1.2 创立时期(1938——1953年) 帝国主义的入侵,致使沈阳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先后有俄国,日本,英美等帝国主义在沈阳建立自己的据点,其中俄国和日本对沈阳的发展影响最大。俄国在沈阳建立了南满附属地,日本在接过管理南满的权利后继续加以扩建,英美等帝国主义便在南满附属地和方城之间建立商埠附属地,并通过大道与个据点相接,军阀为维护自身利益,也极力进行城市扩建和修建铁路。但是,沈阳发展的整体格局还是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四面展开,呈各据点分裂发展的趋势,都沿交通线路发展。 到30年代末沈阳城市各板块基本形成,城市初具规模,各据点呈融合拼贴趋势。这为沈阳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基本骨架。 1.3探索——修正时期(1954——1995年) 为适应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于1952年开始编制《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当时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到1956年完成。这可以看做沈阳现代城市发展的探索时期。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公开版)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_以杭州市为例_罗成书.caj

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罗成书1 ,周 敏2 ,钱 苗 1 (1.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杭州310027;2.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0036) 摘要:自行车骑行是旅游者体验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方式,规划建设高效合理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已经成为众多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以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为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从空间布局视角分析了杭州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对策。结果发现,目前杭州的自行车服务点与休闲旅游点的空间耦合度较低、与旅游流网络特征的协调性较差。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 键 词: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空间优化;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2.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1)04-0094-04 收稿日期:2010-04-02;修回日期:2011-06-01 作者简介:罗成书(1984-),男,浙江苍南人,经济师,硕士,主 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 (E-mail )lcs_1984@163.com 。现代旅游体验模式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个性化设计、自组织实现和深度化体验为特征的散客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需求转型的重要趋向。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交通的迅猛扩张对城市传统空间造成无形割裂,特别是在城市旧城区、休闲旅游区(点),快速交通设施建设更对传统的社区文脉、 自然与人文景观产生分隔,使得散客的都市休闲旅游品质大大降低。城市快速交通与城市旅游需求转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建立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已经成为旅游城市的共同选择。同时,城市可持续旅游思潮的兴起, 要求城市旅游“既要协调城市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又要注重城市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在呼唤绿色交通的出现 [1] 。在欧洲,已有里昂、巴黎、赫尔辛基、伦敦等30多个城市建立了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国内许多城市,如杭州、北京、上海、武汉、株洲等,也相继开始构建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在此背景下,优化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进一步满足旅游者通过骑行自行车体验目的地城市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成为旅游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及其合理布局 1.1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及其组成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是一个由“慢行交通”衍生而 来的概念。慢行交通(slow traffic )通常是指靠人力等作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方式 [2] 。慢行交通系统(简称慢 行系统)包括自行车、步行、滑行、手摇船系统等类型。慢行系统在旅游交通领域的应用称之为旅游慢行系统, 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旅游慢行系统则称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节点、通道、分区和网络。其中,节点是指自行车服务点,具备自行车借还、旅游咨询、智能卡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基本类型主要有区域自行车调度中心、普通自行车服务点等;通道是指自行车专用道路,是连接各节点的旅游交通线, 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安全、舒适的骑行享受;分区是指受都市休闲旅游点区域聚集的影响,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服务节点也呈现分区特征, 节点、通道在休闲旅游点集聚区首先形成 “自行车旅游慢行区”;网络是指各自行车旅游慢行区在都市范围内相互连通,最终形成都市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网络结构。 1.2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 根据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公共服务的提供程度,国 外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私人自行车旅游和自行车共享系统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政府仅提供自行车旅游道路系统,私人拥有自行车;进入第二个阶段后, 政府或旅游区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设计专门骑行车道,修建完善自行车友好(bicycle-friendly )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维修部等),通过建立覆盖整个城市(区域)的自行车慢行系统,为旅游者提供通借通还、费用低廉(或免费共享)、方便快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荷兰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一项名为 “白色自行车计划”的社区自行车共享项目,是自行车共享系统的雏形①。 21世纪以来,自行车共享系统作为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大力推广。目前,已经有法国、丹麦、英国、瑞士、德国、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其中,法国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30No.4Aug.2011 ①“Bicycle sharing system ” ,From Wikipedia.

033、长春市交通空间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长春市交通空间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宋云婷 赵阳 摘要:城市功能空间作为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载体,是城市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场所。交通空间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空间之一,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空间的组织布局。近年来,快速路、地铁等交通空间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长春市城市交通空间,并将对长春市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已有交通空间仍不能满足市民对交通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运用AutoCAD、ArcGIS等软件工具和实例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结合长春城市交通空间相关数据资料,旨在分析长春市交通空间的现状,以剖析交通空间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交通空间优化策略。 关键词:长春市;功能空间;交通空间;公共交通 《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活动。无论是居住空间、工业空间、服务空间等单个功能空间内部各种要素的流动,还是不同性质功能空间各种要素的交换、交流,对交通空间的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交通空间的体系化构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城市功能空间及其设施的体系化构建。深刻研究长春市交通空间,为科学架构城市空间,更好的组织优化各个功能空间,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建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 1、交通空间的现状分析 1.1交通空间总体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长春市城市交通空间现状相关数据资料,以各城区街道和新规划单元为基本单位,以交通空间比例(交通空间比例=交通空间用地面积/城市空间用地面积)为主要指标,结合使用AutoCAD和ArcGIS软件,得出长春市中心城区交通空间比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交通空间比例图 从图1.1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交通空间比例总体上呈现出“中高外低”的布局特征,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交通空间体系在城市核心区现状建设完善,然后向外逐渐降低,在城市边缘区现状建设薄弱的总体特征。交通空间比例按大小排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重庆街道、永昌街道和桂林街道,皆位于城市中心的朝阳区内。其中,重庆街道以27.84%的交通空间比例居长春市各街道与新规划单元交通空间比例之首。 以各城区、开发区的行政辖区为界,得出各区的交通空间比例对照表,如表1.1所示。 表1.1 各区交通空间比例对照表 (单位:公顷、%) 城区 总空间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 交通空间比例 朝阳 3645.95 508.87 13.96 宽城 3690.02 473.39 12.83 经开 4538.73 552.54 12.17 二道 2970.91 338.26 11.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