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o ,60B =o ,42a =cm ,解三角形.

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o ,60C =o ,12a =cm ,解三角形.

例2. 在45,2,,ABC c A a b B C ?===o 中,求和.

变式:在60,1,,ABC b B c a A C ?==o 中,求和.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知识拓展 a b =2c

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ABC ?中,若cos cos A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A ∶B ∶C =1∶1∶4, 则a ∶b ∶c 等于( ).

A .1∶1∶4

B .1∶1∶2

C .1∶1

D .2∶2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 B. A B <

C. A ≥B

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则::a b c = .

5. 已知?ABC 中,∠A 60=?,a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1.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 ≠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1.1.2 余弦定理

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和它所对角的的相等,即= = .

复习2:在△ABC中,已知10

c=,A=45?,C=30?,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二、新课导学 ※ 探究新知 问题: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AC =u u u r , ∴AC AC ?=u u u r u u u r

同理可得: 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c a b ab C =+-.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222

cos 2b c a A bc

+-=

, , . [理解定理]

(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1)△ABC中,a=2

B=o,求b.

c=,150

(2)△ABC中,2

c,求A.

a=,b,1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中,已知a=b=,45

B=o,求,A C和c.

变式:在△ABC中,若AB,AC=5,且cos C=

9

10

,则BC=________.

例2. 在△ABC中,已知三边长3

a=,4

b=,c=,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变式:在?ABC中,若222

=++,求角A.

a b c bc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

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 知识拓展 在△ABC 中,

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 222是锐角.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a c =2,B =150°,则边b 的长为( ).

A. B. C. 2

D.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 ). A .60o B .75o C .120o D .150o

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B x <5

C . 2<x

D .<x <5

4. 在△ABC 中,|AB u r |=3,|AC u u u r |=2,AB 与AC u u u r 的夹角为60°,则|AB u u u r

-AC u u u r |=________. 5. 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 222b a c ab +-=,则∠C 等于 .

1. 在△ABC 中,已知a =7,b =8,cos C =13

14

,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2. 在△ABC 中,AB =5,BC =7,AC =8,求AB BC u u u r u u u r

的值.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在解三角形时

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

复习2:在△ABC 中,已知 A =

6

π

,a =,b =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① A =6

π

,a =25,b =;

② A =6

π

,a ,b =

③ A =6

π

,a =50,b =.

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已知边a,b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

无解

CH=bsinA

a=CH=bsinA

a

试试:

1. 用图示分析(A为直角时)解的情况?

2.用图示分析(A为钝角时)解的情况?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中,已知80

a=,100

b=,45

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变式:在?ABC中,若1

a=,

1

2

c=,40

C

∠=?,则符合题意的b的值有_____个.

例2. 在?ABC 中,60A =?,1b =,2c =,求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的值.

变式:在?ABC 中,若55a =,16b =,且1

sin 2

ab C =C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

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

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

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

※ 知识拓展 在?ABC 中,已知,,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②当A 为锐角时,

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

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 (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sin 2

sin 3

A B =,

则a b b +的值=( ). A.

13 B. 23 C. 43 D. 5

3

2. 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A .135° B .90° C .120° D .150°

3. 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长度决定

4.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5:6,则cos B = .

5. 已知△ABC 中,cos cos b C c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

1. 在?ABC 中,a xcm =,2b cm =,45B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

2. 在?ABC 中,其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

1sin 24

a b c ab C +-=,求角C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卷)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L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

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预习课本P3~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列?数列的项指什么? (2)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是什么? (3)按项数的多少,数列可分为哪两类? (4)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新知初探] 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 (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数列{a n}.数列的第1项a1,也称首项;a n是数列的第n项,也叫数列的通项. [点睛]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次序”与“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 (2)项a n与序号n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a n}与a n是不同概念:{a n}表示数列a1,a2,a3,…,a n,…;而a n表示数列{a n}中的第n 项. 2.数列的分类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无穷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n =f (n ),那么这个式子叫作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点睛]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 (2)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4.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一数列的任意两项均不可能相同.( ) (2)数列-1,0,1与数列1,0,-1是同一个数列.( ) (3)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 ) 答案:(1)× (2)× (3)√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 2,则该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 ) A .1,0,1,0 B .0,1,0,1 C.12,0,1 2 ,0 D .2,0,2,0 解析:选B 把n =1,2,3,4分别代入a n =1-(-1)n + 12中,依次得到0,1,0,1. 3.已知数列{a n }中,a n =2n +1,那么a 2n =( ) A .2n +1 B .4n -1 C .4n +1 D .4n 解析:选C ∵a n =2n +1,∴a 2n =2(2n )+1=4n +1. 4.数列1,3,6,10,x,21,…中,x 的值是( ) A .12 B .13 C .15 D .16 解析:选C ∵3-1=2,6-3=3,10-6=4, ∴? ???? x -10=5,21-x =6,∴x =15. [典例] (1){0,1,2,3,4};(2)0,1,2,3;(3)0,1,2,3,4,…; (4)1,-1,1,-1,1,-1,…;(5)6,6,6,6,6. [解] (1)是集合,不是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人教版)

1.1.1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 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1: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 思考2:还有其方法吗?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问题。 C A B B C A

高二数学必修五试卷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综合检测试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10,a a 是方程2 1280x x +-=的两个根,那么6a 的值( ) A .-12 B .-6 C .12 D .6 2.△ABC 中, =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若 11 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个 个 个 个 4.若}{n a 是等比数列,124,5128374=+-=a a a a 且公比q 为整数,则10a 等于( ) A 、-256 B 、256 C 、-512 D 、512 5.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 )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6. 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 A .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x x +244 ≤1 < 7. 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 00a ?>??>? B. 0a >???? D. 0 0a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部学案

【高二数学学案】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 一、1、基础知识 设?ABC 的三个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R 是?ABC 的外接圆半径。 (1)正弦定理: = = =2R 。 (2)正弦定理的三种变形形式: ①==b A R a ,sin 2 ,c= 。 ②== B R a A sin ,2sin ,=C sin 。 ③=c b a :: 。 (3)三角形中常见结论: ①A+B+C= 。②a B sin ,则有( ) A 、a b D 、a ,b 的大小无法确定 (2)在ABC ?中,A=30°,C=105°,b=8,则a 等于( ) A 、4 B 、24 C 、34 D 、54 (3)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c b a ,,,且a b B A :cos :cos =,则ABC ?是 三角形。 二、例题 例1、根据下列条件,解ABC ?: (1)已知 30,7,5.3===B c b ,求C 、A 、a ; (2)已知B=30°,2=b ,c=2,求C 、A 、a ; (3)已知b=6,c=9,B=45°,求C 、A 、a 。 例2、在ABC ?中,C B C B A cos cos sin sin sin ++= ,试判断ABC ?的形状。

三、练习 1、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5:3:1::=c b a ,求 C B A sin sin sin 2-的值。 四、课后练习 1、在ABC ?中,下列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 A 、A c C a cos cos = B 、A c C b sin sin = C 、B bc C ab sin sin = D 、A c C a sin sin = 2、在ABC ?中, 120,3,5===C b a ,则B A sin :sin 的值是( ) A 、 35 B 、53 C 、73 D 、7 5 3、在ABC ?中,已知 60,8==B a ,C=75°,则b 等于( ) A 、24 B 、34 C 、64 D 、3 32 4、在ABC ?中,A=60°,24,34==b a ,则角B 等于( )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3 文 班 考号 姓 名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如果R b a ∈,,并且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b a -<- B.21->-b a C.a b b a ->- D.ab a >2 2.等比数列{}n a 中,5145=a a ,则111098a a a a =( ) A.10 B.25 C.50 D.75 3.在ABC ?中,若b 2 + c 2 = a 2 + bc ,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120?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31+=+n n a a ,若2008=n a ,则n =( ) A.667 B.668 C.669 D.670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00,302==n n S S 则=n S 3( ) A.130 B.170 C.210 D.260 6.在⊿ABC 中,A =45°,B =60°,a=2,则b 等于( ) A.6 B.2 C.3 D. 62 7.若将20,50,100都分别加上同一个常数,所得三个数依原顺序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A. 21 B. 23 C. 34 D. 3 5 8.关于x 的不等式x x x 352 >--的解集是( ) A.}1x 5{-≤≥或x x B.}1x 5{-<>或x x C.}5x 1{<<-x D.}5x 1{≤≤-x 9.在一幢1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060,塔基的俯角为0 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 A.)3 3 1(10+ B.)31(10+ C.)26(5+ D.)26(2+ 10.已知+ ∈R b a ,且 11 1=+b a ,则 b a +的最小值为( ) A.2 B.8 C. 4 D. 1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 AB2 C2 sin AB2 cos C2 ②.在ABC中, ab>c , ab<c ; A>BsinA>sinB, A>BcosA<cosB, a >b A>B ③.若ABC为锐角,则AB> ,B+C > ,A+C > a2b2>c2,b2c2>a2,a2+c2>b2 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①. (2R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a2Rsin A、b2Rsin B、c2RsinC sinA a2R

12 b2R 、 sinC 12 c2R 12 acsinB 面积公式:SABC absinC bcsinA ②.余弦定理:abc2bccosA、bac2accosB、cab2abcosC bca 2bc cosA、cosB ac b 2ac 222 、cosC abc

222 3第二章数列 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anf(n),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n),当n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② i.归纳法 若S00,则an不分段;若S00,则an分段iii. 若an1panq,则可设an1mp(anm)解得m,得等比数列anm Snf(an) iv. 若Snf(an),先求a 1得到关于an1和an的递推关系式 Sf(a)n1n1Sn2an1 例如:Sn2an1先求a1,再构造方程组:(下减上)an12an12an Sn12an11 2.等差数列: ① 定义:a n1an=d(常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② 通项d0时,an为关于n的一次函数; d>0时,an为单调递增数列;d<0时,a n为单调递减数列。 n(n1)2 ③ 前nna1

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 解三角形答案

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______________14/5___________ 10._2___ 11. __________2_ 12._______ 90_______ 13. ___________ 120 14.__不用做___)),(),((321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解:(1)在ABC ?中,由 cos A =,可得sin A =,又由s i n s i n a c A C =及 2a =,c =可得sin C = 由2 2 2 2 2cos 20a b c bc A b b =+-?+-=,因为0b >,故解得1b =. 所以sin 1C b = = (2)由cos 4A =- sin 4 A =, 得2 3cos 22cos 14A A =-=- ,sin 2sin cos A A A == 所以3cos(2)cos 2cos sin 2sin 3 3 3 8 A A A π π π -+ =-= 16.解:(I)由已知得: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C A C A C +=, sin sin()sin sin B A C A C +=,则2sin sin sin B A C =,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2b ac =,所以,,a b c 成等比数列.

(II)若1,2a c ==,则2 2b ac ==,∴2223 cos 24 a c b B a c +-==, sin C == , ∴△ABC 的面积11sin 1222S ac B = =??=. 17. 【解析】(Ⅰ),,(0,)sin()sin 0A C B A B A C B ππ+=-∈?+=>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sin B A A C A C A C B =+=+= 1cos 23 A A π?= ?= (II)2 2 2 2 2 2 2cos 2 a b c bc A a b a c B π =+-?==+?= 在Rt ABD ?中,AD = == 18. 【解析】 解:(1)证明:由 sin( )sin()44 b C c B a π π +-+=及正弦定理得: sin sin()sin sin()sin 44 B C C B A ππ +-+=, 即sin )sin )B C C C B B -+= 整理得:sin cos cos sin 1B C B C -=,所以sin()1B C -=,又30,4 B C π << 所以2 B C π -= (2) 由(1)及34B C π+=可得5,88B C ππ= =,又,4 A a π ==所以sin 5sin 2sin ,2sin sin 8sin 8 a B a C b c A A ππ =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 151 sin sin cos 2888842 bc A πππππ===== 19.考点分析: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化,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析:(Ⅰ)因为22()sin cos cos f x x x x x ωωωωλ=-+?+ cos22x x ωωλ=-+π 2sin(2)6 x ωλ=-+.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到必修5综合试题资料

数学综合试卷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2,2]t ∈-,则输出的S 属于( D ) A. [6,2]-- B. [5,1]-- C. [4,5]- D. [3,6]- 2、一台机床有 的时间加工零件A ,其余时间加工零件B ,加工A 时,停机的概率是,加工零件B 时,停机的概率为 ,则这台机床 停机的概率为( A ) A. B. C. D. 3、设集合{|32}M m m =∈-<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ab≤a+b 2(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重点、难点).3.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重要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思考:如果a>0,b>0,用a,b分别代替不等式a2+b2≥2ab中的a,b,可得到怎样的不等式? [提示]a+b≥2ab. 2.基本不等式:ab≤a+b 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b均为正实数;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思考:不等式a2+b2≥2ab与ab≤a+b 2成立的条件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 什么? [提示]不同,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ab≤a+b 2成立的条件 是a,b均为正实数.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设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为a+b 2,几何平均数为 (2)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a+b 2≥ab与? ? ? ? ? a+b 2 2 ≥ab是等价的吗? [提示]不等价,前者条件是a>0,b>0,后者是a,b∈R. 4.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结论 (1)设x,y为正实数,若x+y=s(和s为定值),则当x=y=s 2时,积xy有最

小值为2xy . (2)设x ,y 为正实数,若xy =p (积p 为定值),则当x =y =p 时,和x +y 有最大值为(x +y )2 4. 5.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1)x ,y 必须是正数. (2)求积xy 的最大值时,应看和x +y 是否为定值;求和x +y 的最小值时,应看积xy 是否为定值. (3)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 思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哪几个条件?若求和(积)的最值时,一般要确定哪个量为定值? [提示] 三个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求和的最小值,要确定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要确定和为定值.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对任意a ,b ∈R ,a 2+b 2≥2ab ,a +b ≥2ab 均成立.( ) (2)对任意的a ,b ∈R ,若a 与b 的和为定值,则ab 有最大值.( ) (3)若xy =4,则x +y 的最小值为4.( ) (4)函数f (x )=x 2 +2 x 2+1 的最小值为22-1.( ) [答案] (1)× (2)√ (3)× (4)√ 2.设x ,y 满足x +y =40,且x ,y 都是正数,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00 [因为x ,y 都是正数, 且x +y =40,所以xy ≤? ???? x +y 22 =400,当且仅当x =y =20时取等号.] 3.把总长为1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 m 2. 16 [设一边长为x m ,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8-x )m ,则面积S =x (8-x )≤? ???? x +8-x 22 =16,当且仅当x =4时取等号,故当矩形的长与宽相等,都为4 m 时面积取到最大值16 m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 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 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 命题人:魏有柱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n 2-(n-1) (B )a n =n 2-1 (C )a n =2)1(+n n (D )a n =2 )1(-n n 2.已知数列3,3,15,…,)12(3-n ,那么9是数列的()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5、a 9、a 15成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 () A . B . C . D . 4.等差数列{a n }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4,偶数项之和为3,则n 的值是 () A.3 B.5 C.7 D.9 5.△ABC 中,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7.在△ABC 中,∠A =60°,a=6,b=4,满足条件的△ABC( A ) (A)无解 (B)有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8.若11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A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244 x x +≤1 10.下列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的是(C) A.x 2-x+1>0 B.-2x 2+x+1>0 C.2x-x 2>5 D.x 2+x>2 11.不等式组 (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数学必修5公式

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 = 2.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sin sin sin 2 2 2 A B C S bc A ac B ab C = == 3.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cos 2b c a A bc +-= 4.韦达定理1212b x x a c x x a ? +=-?????=?? 二、数列1.等差数列A P 定义:()12n n a a d n n N d -+-=≥∈,,是常数 通项公式:()()()111n m a a n d a n m d pn q p d q a d =+-=+-=+==-, 等差中项:2 a b A a A b A P += ?,,成 性质: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 若{}n a 为A P ,则123456789a a a a a a a a a ++++++,,,…仍成A P 前n 项和:() ()12 1112 2 22n n n a a n n d d d S na An Bn A B a +-??= =+ =+==- ?? ?, 性质:当项数为2n 时,S S nd -=偶奇22n n n n n S S S AP d n d --'=23,,成, 2.等比数列G P 定义: () 1 20n n a q n n N q a +-=≥∈≠,,通项公式: 1 1 10n n m n m n m a a a q a q c q c q ---??=?=?=?=≠ ??? 等比中项:)0g a b a g b GP =≠?,,,成 性质: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21122n n n n a a a a a -+-+=?=? 2 1726354a a a a a a a ?=?=?=前n 项和:()11111111 n n n a q a a q q S q q na q ?--?=≠=?--? =?,,性质:当项数为2n 时, S q S =偶奇 ;2n n n n n n S S S G P q q --'=23,,成,三、不等式1.性质a b b a >?>?>, a b a c b c >?+>+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 a b c d a c b d >-,00a b c d ac bd >>>>?>,01n n a b a b n N n +>>?>∈>,, 01a b n N n +>>? > ∈>, 2.均值不等式如果a b R + ∈, ,则 2 a b +≥,当且仅当 a b =时,等式成立如果a b R +∈,,则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式成立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