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度论的思想与起源

测度论的思想与起源

测度论的思想与起源
测度论的思想与起源

测度论的思想与起源

在一维情况下,我们常常研究一个线段的长度,在二维情形下我们还要研究面积,三维还要研究体积,四维还要研究什么?19世纪下半叶,不少分析学家进行一系列扩充长度和面积概念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测度论。所谓测度,通俗的讲就是测量几何区域的尺度。就是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使得随便拿来直线上的一个子集,我们都能够最终得到一个数字作为其“长度”。

然而这,种方法总要满足一些必要的约束。第一,空集(注意是说空集而不是说单点集)本身也是直线的子集,也应该有个测度,空集的测度是零。第二,两个线段如果不相交,那么他们的总长度应该等于两者长度之和。两个二维图形如果不相交,那么总面积应当等于各自面积之和,诸如此类。既然每个子集都有一个测度,那么把两个彼此本身不相交的子集并在一起得到的新的子集也应该有个测度,并且这个测度应该等于两者之和。更进一步,可数无穷个不相交子集的测度之和也应该等于把它们并起来得到的集合的测度。为什么是可数无穷个呢?假设任意无穷个彼此不相交的子集的并集的测度等于这些子集各自测度之和,那么,既然线段是由无穷个点构成的而点又没有长度,那线段也应该没有长度才对,这与事实矛盾,故强调是可数无穷个。

保证空集的测度是零,并且测度满足可数无穷个集合的可加性,这两个约束条件看似宽松,实则很是苛刻。于是数学家门另辟蹊径,不是放松这两条限制,而是放松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去强求测度能对每个子集都有定义,也就是说,只挑出一些子集来定义测度,便产生了可测集。

在可测集上定义满足上述两个约束条件的测度,那么这样的测度存在并且唯一,数学上称为勒贝格测度。

其次,纵观勒贝格积分和勒贝格-斯蒂尔杰斯积分理论,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一个基本空间(即n维欧几里得空间R)以及这个空间的某些子集构成的集类(勒贝格)可测集或某L-S(勒贝格-斯蒂尔杰斯)可测集全体,这个集类对集的代数运算和极限运算封闭。第二,一个与这个集类有关的函数(即L可测函数或某L-S可测函数全体)。第三,一个与上述集类有关的测度(即L测度或某L-S测度)。在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它们都是运用完全类似的定义和推理过程获得完全类似的一整套测度、可测函数、积分的定理(见勒贝格积分、贝尔函数)。因此测度论正是基于这些基本共同点所形成一般理论。

原子论的思想根源

原子论的思想根源 当古希腊人接触物质世界时,他们始终致力于追问客观事物的来源,起初,神话是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以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们转变思路,开始用自然解释自然。最早的哲学家们把世界的本原定义为在世界的变化中始终不变的东西,万物都从其中产生且万物消逝后又重归于其中。所以抵消之后,从根本上看没有什么产生,也没有什么消逝,故世界得以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他们从变化不居的世界中总结出了统一性,那就是本原都是物质性的。世界的始基是确定的物质,具有特殊性,却也有单纯的普遍性。 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就认为万物本原为水。因为,第一,万物都要依靠水来滋养,干燥的东西都会死亡,并且热也是由湿气中产生的,且要靠水来维持生机。第二,万物的种子都是潮湿的,水则是潮湿的根源,且植物都从种子中生发,死亡时又都会留下种子,所以万物的本质可归结于水。从客观地理条件上看,米利都乃至整个希腊都被地中海所包围,泰勒斯“大地浮于水上”的宇宙论可能就来自于对此的直观感受。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万物无一可以离开水,把水与世界本原联系在一起,这在逻辑上也是很自然的。米利都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气先于水,是一切简单物体的本原。气是无限而确定的,兼备具体性与一般性。阿那克西美尼还进一步阐释了气产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气的具体机制,稀薄的气就是火,聚集的气是风云,进一步聚集就得到水、土、石等一系列实体。这样通过气的聚集与分散就产生出了万物,气的具体呈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气作为本体还是不变的自然基质。也就是说,气的相对密集程度是物质的本质特征。阿纳科斯美尼首次尝试阐述由本原组成万物的方式,虽然这种阐述仍然不够具体。米利都学派的另一个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则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认识,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即无定形无定性的东西,这是把本原归结为“无限”的起始,“无限者”比水、土更适合阐释万物的本原,因为水、土不够基本,总是能被对立面所毁灭。总体而言,以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哲学家们都认为世界在发生着无限的、永恒的变化。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观点,认为变化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强调万事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处于流变之中。他把火视作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既然万物是运动变化的,那么万物的本原也一定是可运动变化的,例如水、气,而活火的运动变化是最活跃的最明显的,所以他选择火作为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的开拓性在于他否定了本原作为一种实体而存在的必要性,火虽然也是物质性的,但不同于水、气,它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而且,把水、气视作物质本原是将本原纯粹地归结于质料因,指出了变化所依赖的物质,却没有说明驱使这种变化产生的动力。而火不但自身处于永恒的变化,更能使靠近它的其他物质燃烧而发生改变,火既是变化又是产生变化的原因。火是宇宙中自身生成的,那么宇宙也就是自己生成的。万物和火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对米利都学派宇宙论的继承和深入发展。 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把数看作万物本原。对比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数比水、气、火、土更类似于世间万物,更有利于描述世界的本质,因为世界上不但有物质实体这样的存在,也有相对抽象的存在,用物质性的元素去解释抽象的原理是很困难的。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才是万物不变的本质特征,用数来表达显然更为合适,数可以作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世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可以视作一切的开始,从“一”可以产生数、产生基本的几何

自然辩证法部分答案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实际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思维科学、科技社会学、科技方法学、科技伦理学、技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科学主义(scientism)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哥白尼革命的科学意义:宇宙就不用再有限了,宇宙从此可以是无限的。在此之前,西方的宇宙是个有限的宇宙,否则天怎么围绕地球每天转一圈? 哥白尼革命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被解放出来,教会的权威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哲学开始和神学走上了决裂。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科学假说应该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资格。这里所说的可检验性指的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而非技术上的可检验性。有的假说根据目前的理论水平来看,是可以检验的,但由于技术上的条件尚未具备,检验不能立即实施,所以此假说具有原则上的可检验性,而不具备技术上的可检验性。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消费主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区别与联系。

道尔顿与近代原子论

道尔顿与近代科学原子论 摘要通过对近代科学原子论产生的考察,分析了道尔顿原子学说与以往哲学原子论的重大区别,探讨了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 关键词道尔顿近代科学原子论区别科学思想研究方法 正文 原子是化学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原子学说则是建构整个化学大厦的理论基石。现代著名化学家鲍林说过t 在所有化学理论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原子学说,恩格斯也对近代科学原子论的创立给以高度评价,认为原子论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的发现。因此可以说,原子论在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化学发展的主旋律,规定和指导着化学理论的基本走向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原子学说创立过程的历史考察,阐明近代科学原子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探讨它与以往原子学说的本质区别,分析道尔顿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展示人类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探讨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和教益。 1 近代科学原子论创立的历史背景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论的根源,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追溯化学发展的历史,近代科学原子论的创立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它作铺垫。 1.1 定量分析方法的广泛采用和一些化学经验定律的建立 l8世纪末至l9世纪初,化学开始由以搜集材料为特征的经验描述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整理材料、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特征的理论概括阶段。由拉瓦锡掀起的化学革命不仅建立了化学理论的新秩序,而且在研究方法上给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广臣采用,使化学家们搞清了许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各物质量的关系1789年,拉瓦锡首先用精确定量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它作为自然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成为人们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依据;1791年,里希特根据大量定量实验发现了酸碱反应的当量关系;1802年,费歇尔在里希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当量定律;1799年,昔罗斯特根据一系列化学定量分析提出了定量组成定律,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1803年,道尔道在思考原子学说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归纳,推导出了倍比定律这些化学基本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它促使化学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化合物在生成时,各物质之间存在着如此严格的定量关系?为什么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呢?为什么同种化合物的组成总是固定不变?是否有一些不变的看不见的质点在化学反应中操纵着这些规律?由实验中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化学家给予理论上的解释,正是这些化学经验定律的建立,成为化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为科学原子论的产生奠定了牢固的实验基础1.2 古代原子论的广泛传播

德谟克利特及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 目录 一、德谟克利特生平 二、德谟克立特的主要思想 三、德谟克利特的主要著述 四、后世对德谟克利特的评价 五、轶事 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κριτο? 英文Demokritos/Democritu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广泛,在数学,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 一、德谟克利特生平 德谟克立特所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公元前440年后,即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奴隶制社会最为兴旺、科学学术活动欣欣向荣的伯里克利时代。他早年一度经商,但由于他童年的教育,使他淡泊名利和学位,他的教师是有学问的波斯术士与加勒底的星相家。 德谟克立特出生在希腊东北方的工业城市阿布德拉的一个富商之家。阿布德拉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经济发达,文化丰富。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小时候,他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的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一次,父亲从小屋里牵走了一头牛,他都没有察觉。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象。

元气论与原子论

中医问题与思考: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 元气论和原子论作为东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都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它们“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做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这些表现了人类早期认识的某种一致性,但比较元气论和原子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自然观还存在着重大差异。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西洋哲学中之原子论,谓一切气皆由微小固体而成;中国哲学中元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亦可谓适成一种对照。”深刻地指出了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是原子论,而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

观是元气论。 其中,气一元论思想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分为阴阳二气或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氤氲合和,五行之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与变化。气一元论思想是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中医学的发展深受气一元论思想的影响。气一元论思想注重整体、分化、相互作用、内在矛盾,包含着有机整体论观点和朴素系统论思想。原子论思想认为,原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从而产生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原子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单元,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原子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互相结合而形成各种事物。作为欧洲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思想,原子论思想注重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外部作用,其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 气一元论思想和原子论思想相比较,气范畴和原子范畴除都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的特性外,气范畴还具有弥散性、透达性、能动性、多样性、化生性、经验性;原子范畴尚具有组合性和机械性。具体来说,

苏州大学哲学考研试题.doc.deflate

2011苏州大学哲学专业考研真题 2011哲学概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基本精神 2从思维和存在基本关系来阐释一下哲学基本问题 3用哲学基本原理来说明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意义 中西哲 1亚里士多德实体说 2休谟不可知论 3黑格尔真理从抽象到具体 4孔子仁学思想 5郭象独化说 6朱熹格物致知说 苏州大学2009哲学考研试题 2009哲学概论(150分) 一、什么是哲学?写出5个关于哲学的问题。(30分) 二、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30分) 三、试述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30分) 四、试述哲学的党性(派别性)(写出3个以上)写出划分依据。(30分) 五、试述哲学创新的因素。(30分) 2009中西哲学史(150分) 中国哲学史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参验(韩非) 2 形神相即(范缜) 3 一念三千 4 知行合一(王守仁) 5 《论衡》 二、简答论述题 1 老子的无为思想(10分) 2 朱熹的格物致知(10分) 3 戴震的理欲观(10分) 4 汉儒天人感应与宋儒的天人合一(20分)

西方哲学史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理念(柏拉图) 2 物体(霍布斯) 3 普纽玛(斯图亚学派) 4 四假象说(培根) 5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二、简答论述 1 柏拉图的理念论。(10分) 2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10分) 3黑格尔真理是全体的思想。(10分) 4 论述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学说。(20分) 苏州大学2008哲学考研试题 2008哲学概论(150分) 一、谈谈你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看法。(40分) 二、论哲学基本问题。(40分) 三、举出四类哲学派别,指出划分依据。(30分) 四、简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40分) 2008中西哲学史(150分) 中国哲学史部分 1、论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25分) 2、论郭象的“独化”理论。(25分) 3、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25分) 西方哲学史部分 1、论古希腊原子论思想。(25分) 2、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25分) 3、论康德关于感性、知性、理性的学说。(25分)

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兼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原子论哲学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兴起与十七世纪的复活,是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的思想结晶。其发展兴衰的历程,反映出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也反映了哲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科学的哲学思辨的现代价值。 一、单一本原说、多元素说——朴素的哲学抽象 西方哲学产生于在古代希腊的奴隶制时代,公元前8世纪城邦奴隶制确立,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为奴隶主服务的“有闲”阶层,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研究天文、地理、哲学等,欧洲最早的哲学家应运而生。 1、单一本原说 哲学始终以解释人类的普遍性和终极性问题为己任。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的哲人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或始基问题深刻的思考。然而作为人们最初的哲学研究,它自然而然地面向客体,直接把可感的事物作为万物的“始基”。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思想萌芽。 被认为是希腊第一哲人的泰勒斯提出“水为万物的本原”。在他看来,万物产生于水,而又复归于水。“水”在这里不单是一个具体实物,它已是作为万物统一原体的较为抽象的“物质”概念了。以“水”这样一种具体物质形态去说明其它具体事物,又缺乏作为所有具体实物共同特性的基础,不能充当“物质”这个普遍的概念。但是,泰勒斯的思想,已经试图领先经验、观察,用自然说明自然,抛弃了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自然,这一大胆的探索,冲破了原始宗教的束缚,为哲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因为“水”的局限,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应运而生,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形”的命题。“无限者”是一种浑沌未定的东西,无任何规定性,数目无限亦无边无际。“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失而复归于它。”(《古希腊罗马哲学》P7)他指出,物质性的“无限者”之所以产生万物,是由于其内部包含着对立的力量,即冷和热,干和湿的对立斗争。由这些对立物构成世界万物,这是阿那克西罗德在泰勒斯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发展,他的哲学是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结合。 由“水”—“无限者”,是一次由感觉到超感觉的认识深化过程,也反映出,哲学在古希腊早期就已表现出抽象的思辨特点,抽象思辨的哲学思维初步显现。而且“始基”这一范畴由泰勒斯提出,表现了西方文明独特的一方面。“始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由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它……那就是存在物的原素和始基。”(《古希腊罗马哲学》P4)“始基”就是“本原”,是一个最终意义上的概念,表现出探求根源,探求最后因的愿望,西方哲学也正突出了这一点。在研究自然与世界的过程中,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4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每题1分。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 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苏格拉底的观点,具有以下哪种动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才属于哲学家?( C ) A、为了获得奖杯的人 B、虽无获奖势力,但想借此观摩运动会,以便下次登场的人 C、仅仅出于好奇而来参观的人 D、某个或某些运动员的崇拜者 2、推动和制约哲学发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D )。 A、哲学和艺术的关系 B、哲学和道德的关系 C、哲学的宗教的关系 D、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问题是以( C )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A、常识性 B、科学性 C、思想性 D、信念性 4、我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B、强调经世至用 C、诸子百家争鸣 D、今文古文经之争 5、近代唯理论的第一个代表是( B )。 A、培根 B、笛卡儿 C、洛克 D、康德 6、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 A )。 A、理学 B、经学 C、心学 D、气学 7、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 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 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 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8、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C )。 A、“本体论转向” B、“认识论转向” C、“语言的转向” D、“伦理的转向” 9、首次创建伦理学体系的哲学家是( D )。 A、柏拉图 B、休谟 C、边沁 D、亚里多德 10、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达的是( D )。 A、定义与真理的关系 B、逻辑和语言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1、一般认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奠基人是( C )。 A、奥古斯丁 B、托马斯 C、利玛窦 D、毕达哥拉斯 12、中国哲学中最著名的“三表法”属( A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13、西方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最全面的体系是( A )。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自己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要点。7-8页 1)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原子是构造万 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 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是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是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3)基本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 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数学自然观核心思想: 1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 2认为大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相信大自然是能够被人所理解认识的 3大自然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 例子:开普勒 惯性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旦静止,所有的物体凭本性都要趋于保持

这种静止,抛弃了天然运动的观念; 吸引力思想:每当一个物体靠近另一物体,它的静止就被一个相互作用力破坏了,这种力趋向于把每一物体拉向它的附近; 机械论代替活力论:认为物理学中灵魂这个词应当用力来代替,或者说自身是数量性的机械能产生量变的概念,应该取代活力能引起质变的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1页 1)观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2)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着的特征: 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答:原子论最早就是由留基伯与她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她们认为物质结构就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就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古希腊的原子论就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以下仅做参考) 原子论:原子与虚空作为存在与非存在,都就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原子就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与特征。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就是:自然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与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与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就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与随机性:人与自然界就是分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与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与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瞧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与“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其她版本,仅做参考)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 (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就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就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与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她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就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就是相同的与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与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与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与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与创造者。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宇宙就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绝对静止,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的运动就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与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 (1)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瞧待自然界与人的,宇宙就是一部机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承认自然就是物质的。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第一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讲授科目:哲学与人生讲授对象:12Q会计 讲授人:杨龙东讲授时间:1课时 一、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12秋会计专业共有60多人,人数比较多,知识结构差异大,而且对哲学知识知之甚少,觉得哲学非常高深,难以学懂,由于哲学作用不像实作课那么直接,所以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作用是学好哲学的前提条件。 2.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学习哲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结构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哲学,知道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讲授哲学一词的来源,通过案例分析哲学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哲学的方法,明确学习哲学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而不能教条地照搬。 课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作用 难点:哲学学什么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阶段/时间 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和材料运用

导入 2min 大家好,我叫杨龙东,大家以后叫我杨老师就可以了,我们这门课程名字是《哲学与人生》,本门课程行课16周,然后就是期末复习考试。 很多同学心中都有疑惑,什么是哲学,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学习哲学难吗…… 到底哲学是什么,学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 4min (一)哲学的起源 在我国古籍中,“哲”是聪明、贤明、智慧的意思,如孔门十哲、先哲、明哲保身等;“学”是学问的意思,“哲学”一词外来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菲罗索菲) Philo(菲罗)+sophia(索菲亚)=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 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即是“爱智”。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哲学”即使人聪慧之学。 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哲学家是把水当作万物起源的泰勒斯。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产生了为万物寻找本源的科学思维。“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而哲学正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规律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5min (二)哲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在《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具体的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具体学习。 我们学习哲学,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还要知道我们学习哲学到底学什么?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认识发展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如何来学习这门课程呢? 首先,上课听讲,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秋西方哲学精神探源慕课习题及答案

2017年秋西方哲学精神探源慕课部分习题及答案 导论一宗教、哲学与文化 1、“哲学”,philo-sophia,从其在古希腊的词源学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爱________的学问。 答案智慧 2、19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第一次使用“哲学”这个汉语词汇来翻译这门由古希腊先贤们所创造出的形而上学学科,后来中国的学者__________移用这一翻译名称,“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此在中国传播开来。 答案黄遵宪 3、从其本性上说,哲学或者哲学史既是______的,又是______的和______的。 答案科学的、理性的、精神性的 4、宗教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答案意识形态文化实体 · 5、文化的有机体是指文化是__________。 答案具有生长和衰亡的一种活体存在历时性的、动态的精神性活体存在 导论二希腊哲学概览 1、希腊地区的______是欧洲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因为它使当时生活在该地区的人实现了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从而为哲学的诞生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答案爱琴海 2、《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由______所创作,从而为希腊和整个世界留下了一种绚烂而璀璨的精神文明形态。 答案荷马 3、______同______结盟,在公元前5世纪摧毁了波斯帝国的入侵,但是,在战争后期,二者又互相展开了争霸。杰出领袖伯利克里推行民主政治改革,扩充军事经济实力,倡导学术繁荣,从而开辟了希腊的奴隶制时期的黄金时代。 答案雅典斯巴达 ; 4、希腊的宗教可谓是希腊哲学的母体,以下哪些宗教影响了希腊哲学的诞生 答案奥林波斯教、奥菲斯教

5、罗马帝国的文化特征是______。 答案对希腊文化的推进和希腊文化的萎缩;罗马一体化与地方多样性结合;希腊化和拉丁化相融合;为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的高峰到来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三讲求是(理性精神萌发) 1、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思想特点有______。 答案多形象思维而少抽象色彩;抽象与具象概念统一;多描述而少逻辑证明;以类比猜测和想象来建立普遍联系。2、巴门尼德的“存在”说呈现的属性有______。 答案存在没有生存与毁灭;存在连续而不可分,存在且为不动;存在统一地抵达自身的界限而类似于球体;存在可以被思想和表述。 @ 3、巴门尼德的哲学色彩呈现为______。 答案重视推理论证;开启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之门;概念思维的出现;逻辑理性大行其道。 4、希腊思想发展到______那里,已经迈入了理性思维的门槛,主要表现为形式逻辑在思考中的不自觉运用。答案巴门尼德 5、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伟大哲学家是______。 答案赫拉克利特 第四讲求本(本体论、形而上学) 1、泰勒斯认为________________是万物的本源。 答案水 * 2、形而上学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哲学家__________的理念,虽然他并没有提出这个词。 答案亚里士多德 3、柏拉图为了形象地说明其型相本体论,他分别采用了_______与_______来阐述。 答案穴喻、线喻 4、本体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表述的重要涵义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有其他主体来表述本体;本体是其他事物存在的原因;本体是一切事物的终极载体;本体可以与具体事物相分离。 5、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伽利略的原子论思想_近代科学革命的形而上学基础

伽利略的原子论思想 近代科学革命的形而上学基础* 杨敏姣 万小龙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伽利略通过消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不同质的对立进而从物理学的数学分析中达到他的原子论思想。伽利略的原子论消除了天上与地上物质性的差异,使天文学上的物理陈述与数学陈述达成一致,为哥白尼天文学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同时,也为以数学和实验方法为特征的近代科学奠定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伽利略原子论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托勒密天文学 哥白尼天文学 中图分类号 N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000-0763(2012)05-0079-05 近代科学革命主要体现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伽利略作为近代科学的奠基者,在他的科学中的方法论突破是创新的,并且,对于被普遍称为17和18世纪的 科学的革命 ,他的方法论的贡献是革命性的。 1 从他的主要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论述中,以及在反驳中世纪晚期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论辩中,伽利略经常使用数学与实验的方法。我们应该继续追问,在他的科学贡献和科学方法背后,作为其本体或者逻辑前提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什么?这一基础又是如何形成的?它的产生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哥白尼天文学所引起的近代天文学革命是整个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声,在这一意义上,哥白尼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创者。然而,哥白尼革命最终得以实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则要归功于伽利略在原子论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物理学及其宇宙观。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与托勒密天文学的比较,发现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与托勒密天文学在其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并与当时革新的哥白尼天文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伽利略通过原子论消除了这一矛盾,使天文学上的物理陈述与数学陈述达成一致,为科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同时也为以数学和实验方法为特征的近代科学奠定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与托勒密天文学间的不协调 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地球被认为是一个静止的球体,悬挂在一个携带恒星而转动的更大球体的几何中心。太阳在地球和恒星天球之间的广大的空间中运动,在天球之外可以认为什么都没有。这种 两球宇宙 的结构框架容纳了自公元前四世纪到哥白尼时代近两千年间的大量不同的天文学和宇宙论方案。 在古代,恒星和七颗行星被认为是天体的全部物体。人们最早观察的 行星 是太阳,太阳复杂的螺旋形运动被分解为周日运动和一个同时沿黄道向东的运动。其他六颗行星是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量子信息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07JBZ0098)。 收稿日期 2011年5月5日 作者简介 杨敏姣(1980-)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e-mail:yangmj94@yahoo. https://www.doczj.com/doc/17664726.html, 万小龙(1964-)男,江苏常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量子力学哲学和科学哲学。e-mail:hwanxl @https://www.doczj.com/doc/17664726.html, 79

原子论

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学说:他看来水是万物不变的本体,万物都从水中生,是水的变形,灭亡之后又复归于水,大地浮在水上,从水中汲取所需要的营养。他的哲学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2阿纳克西曼德的“无限”本原说: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不生不灭,但一切事物都生于塌灭与它。3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原说:他继承和发挥了其前辈的哲学思想,认为本原是唯一的和无限的,但他不同意“无限者”的主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本原论。数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都有数量的特征和规定性。2对立与和谐的思想。对立是存在物的本原。3灵魂学说。他们的基本信条就是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在他们看来,灵魂石可以独立存在的神圣的不朽的实体。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巴门尼德以后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他们强调只有人才有心灵,开辟了从主体角度研究人的理性的先河。 爱非斯学派:1“火”本原论。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仍从具体的感性事物中寻找万物统一的基础,提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认为,火产生了万物,一定时间以后,万物又被火焚烧,如此循环不已。2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作为“永恒的活火”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为例,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一切都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3认识论思想。他肯定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他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意识到感觉和理性的区别,但不懂的二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因而是朴素的,他的认识论思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为后来的哲学家唯物地探讨认识论问题奠定了基础。 爱利亚学派的思想:1色诺芬尼关于神的思想:他反对多神和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他认为神石至高无上并唯一的。这个神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它是全视,全知,全闻得。2巴门尼德的存在论:1“存在”本原论,他提出了两个对立的概念,存在者和不存在者。认为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可以言说,可以思议,后者是不存在的,因为你是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存在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他论述了许多标志属性。第一,存在着是永恒的。第二,存在者是连续的整体、不可分的“一”。第三,存在者是不动的。第四,存在者是有界限的。2真理和意见,在他看来,自然事物可生可灭、变动不居,因而是虚假的,只有唯一、不动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因此,对自然物的认识只能获得虚假的、不确定的“意见”,对“存在”的认识,才能通向“真理”。3芝诺对存在论的论证:1否定“多”的论证。为了证明存在时“一”他还运用反证法证明“多”是不可能的。2否定“运动”的论证。为了证明存在时“不动”的,他运用反证法证明运动不可能的。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哲学:1原子和虚空说。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2影响说。他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源泉,而感觉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外界事物的表面经常流射出极微小的、带着该物体形象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感觉和思想。3幸福论。他认为,人由两种原子构成,一种是精致、圆滑的灵魂原子,一种是粗糙、暗淡的感性原子,所以,人有身、心两个方面的幸福。 智者学派的哲学:1普罗塔格尔的感觉论,他主张“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彼此混合所产生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在认识论上,他主张感觉主义,认为“知识就是感觉”。2高尔吉亚无物论的三个命题(1无物存在。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智者运动的意义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掘坟墓”。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 苏格拉底的哲学:1目的论,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匀称、完美等现象,就是由于事物追求好或善的目的而造成的。2美德论,他认为一般的或共同的美德就是“知识”,由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美德即知识”3方法论,1认识你自己:他认为在自然事物中不能找到事物的真正原因,必须转向自

浅析原子论的发展过程

原子论发展史与主要内容 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己任,所以,“物质是什么构成的?”是化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然而,从上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到17世纪的波义耳(1627~1691年),上下2000多年,尚未做出完全正确的回答。 到了17世纪的1661年,波义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这样的元素论: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是元素。即西方的“土、气、水、火”四元素物质组成观。这种物质观已接近原子论,但还不是科学的原子论。因为,他当时称之为元素的物质,今天看来只是单质,而不是原子。 随着科学实验的深入、技术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渐渐地明确起来,并发生了认识上的飞跃,产生了科学的原子论,完成这一“飞跃”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那已经是19世纪初的事情了(1803年)。 由于原子的概念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的灵魂,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必然促进化学学科极大的发展。事实正是如此:从科学原子论提出,到19世纪中期,已发现的化学元素就有60多种,证明了原子论的指导作用。从此,化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揭开了物质结构理论的序幕,已能从微观物质结构的角度去揭示宏观化学现象的本质。使化学发展到由材料的堆积至材料的整理,并使其条理化的新时期。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历代的史学家们已经对此进行过非常细致和深入的研究。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在最初的30年里,化学家们由于研究的需要而运用它,又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思想方法上的差异,特别是狭隘经验论的影响又不敢信赖它。分子论的命运更惨,它被原封不动地埋在意大利达半个世纪之久。科学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的选择。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论的根源,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开始由以搜集材料为特征的经验描述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整理材料、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特征的理论概括阶段。由拉瓦锡掀起的化学革命不仅建立了化学理论的新秩序,而且在研究方法上给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广泛采用,使化学家们搞清了许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各物质量的关系。1789年,拉瓦锡首先用精确定量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它作为自然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为人们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依据;1791年,里希特根据大量定量实验发现了酸碱反应的当量关系。1802年,费歇尔在里希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当量定律;1799年,普罗斯特根据一系列化学定量分析提出了定组成定律,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1803年,道尔道在思考原子学说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归纳,推导出了倍比定律。这些化学基本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它促使化学家进一步思考。 道尔顿在做小学教员的闲暇里,学得一些数学与物理的知识。后来。便开始做气体的实验。1801年他总结出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并认为气体的性质最好用原子论的观点解释。1803年他提出了原子论的基本要点,到1808年才公开发表。要点是:(1)所有物质都不能无限分割,都要达到一个最后的极限。这个极限的微粒,依照自古以来的说法,就叫原子。(2)原子的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