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英镑贬值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纷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与之相对应,汇率理论也分为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下面按照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介绍主要的汇率理论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的研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理论

铸币平价说和国际供贷说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主要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只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且买卖不受限制,就不会出现银行券的发行超过黄金储备导致过量发行,银行券就不会贬值,汇率也就会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国际借贷说亦称外汇供求说或国际收支说。1861年英国的戈森在《外汇供求》一书中阐述了国际借贷说。这是最早出现的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戈森认为:虽然物价涨落、黄

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等都会引起汇率变动,但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国际借贷的到期收付差额,才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应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及供求法则来诠释汇率变动的原因。在这一时期,铸币平价成为两国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汇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动,所以国际借贷说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间在汇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本位制时期,马克思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以其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引起汇率变动的一般原因:一是对外的现金支付差额(不管造成差额的是何原因);二是一国货币(金属货币抑或纸币)的贬值;三是两国分别以金和银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出现相对变动即两国铸币平价变动。马克思还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对汇率影响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发生经济危机和黄金大量外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币本位制,而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风暴的摧毁下,金本位制土崩瓦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而代之,各国货币汇率跌宕起伏。面对这种新情况,许多经济学者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问题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在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和利率平

价说呈三足鼎立之势。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汇兑心理说是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于1927 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

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

利率平价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于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

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凯因斯的学说解释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异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远期汇率的推导过程就是应用了利率平价的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

1944年7 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下,汇率变动被人为地加以固定,致使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研究偏向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与国际收支理论相互渗透、融为一体。1963 年蒙代尔提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并得到麦金农、哈伯勒和弗莱明的修正和补充。该理论认为:为达到货币区内各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各成员国在货币区内应采用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应采用弹性汇率制。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来看,该体系并不像凯恩斯所预言的那样完美无缺。它既没有始终保持固定平价不变,也没有使资本主义失业和经济衰退状况有所改善。相反,由于汇率不能及时调整,有些国家常常出现外汇危机。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后,美国国际收支每况愈下,黄金储备大量流

失。美元贬值的预期出现、“特里芬难题”、固定汇率体系僵化以及IMF 对协调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力不从心等,导致在1976 年后大多数国家以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自二战结束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的这段时期,各国经济对外开放扩大,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金融管制逐步放松,汇率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国内外利率、金融资产组合、国际资本流动、国民收入等联系更趋密切。这促进了汇率理论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和细致。其中,有影响力的理论包括: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资产组合平衡说、目标汇率说、现代购买力平价说、现代利率平价说等。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在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卡根提出汇率是货币的相对价格的观点,强调货币供求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较为完整的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由约翰逊提出并由蒙代尔和弗兰克尔等加以阐发的。它运用短期分析和存量分析方法,研究的注意力从经常项目转向资本项目,把汇率的变动直接与货币供求联系起来,把货币数量论与购买力平价说结合起来。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是在马柯维茨和托宾的流动资产选

择理论的基础上,于1975年由美国的布兰森提出并由弗兰克尔、多恩布什加以补充的。它发展了国际借贷说,吸收了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汇率理论中的有关观点,首次将资

产存量引入汇率决定的分析,把经常项目、收入等真实变量纳入资产供求变动之中,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资产市场均衡上。它将存量与流量分析结合起来,将短期与长期分析结合起来,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分析结合起来,将预期、非货币资产及由于本国与外国金融资产不完全替代所导致的风险升水等因素综合加以考察。依该理论之见,国内外金融资产之间存在收益率和风险的差别,且不可完全替代,汇率是以不同货币计值的资产间的相对价格。投资者持有各种不同资产的均衡资产组合,且经济变量与条件的变动都会影响他们意愿持有的资产构成和规模。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汇率理论

20世纪90年代新兴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发了一场关于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起因的激烈讨论。虽然经济学家在很多方面立场迥异,但公认的一点是:在国际资本流动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新型市场国家实行盯住汇率制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危机,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墨西哥、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国相继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汇率问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外部经济环境,尤其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完全性,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本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

贷。因此,在本国企业出现财务困难时无法在国际资金市场上借取以本币计值的贷款;另一种是在国内本国的金融部门不愿意发放长期贷款。这导致了企业在融资时陷入了两难困境:如果从国外借贷,会存在货币错配问题:如果从国内借贷,则会存在用短期贷款来做长期用途的期限错配问题,这种现象称为“原罪”。在存在原罪的情况下,无论是汇率变动还是利率变动都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并对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保持汇率的稳定。同时,原罪论还指出,无论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还是固定汇率制度,都会有问题。因为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管在何种汇率制度下,“原罪”状况及造成的种种不利后果都会存在。为此,原罪论者建议,有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实行完全的美元化。在对39个国家1970 年到1999年的汇率、利率、外汇储备额度等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后,莱恩哈特得出结论:对于那些对外宣称允许汇率自由浮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其在实践中并未履行承诺。对于这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人为进行干预汇率的现象,莱恩哈特将其命名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害怕浮动现象。害怕浮动的原因主要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愿意本国货币升值,因为货币升值会损害其国际竞争力,会损害这些国家所做出的贸易出口多元化的努力;同时也不愿意

本国货币贬值,因为货币贬值不仅会伤害进口而且会增加持

有外币贷款企业的债务负担。害怕浮动论者也建议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美元化。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2007-08-14 11:00:4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宏观基本因素,如相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前者如早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后者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包括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等。然而现实经济中,却很难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走势,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连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都不如。面对这一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不断寻求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将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新的阶段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质疑:理论突破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盛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们除了致力于建立和扩展各种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同时也在致力于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这些宏观结构的模型对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汇率解释能力非常地弱。特别是在Meese & Rogoff(1983)[1]使用样本外预测分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惊人的结论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后来一些学者(如Salemi,1984)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对长的预测间距水平上,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是要比随机游走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并且这一结论逐渐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短期的预测水平上,Meese & Rogoff的结论还从未被有说服力的证据推翻。 Meese & Rogoff的结论结束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黄金时代,这一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筑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汇率理论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危机。面对这一困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汇率决定宏观结构模型的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制度 (一)单选题 1.目前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2.影响汇率的根本因素是()。 A.通货膨胀 B.投机操纵 C.政权更替 D.利率高涨 3.下列哪种标价法是当前绝大多数国家在银行柜台业务实行的标价(A)。 A.直接 B.间接 C.美元 D.非美元 4.银行买进现钞价格比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B)。 A.高 B.低 C.相同 D.高3‰ 5.银行买进外汇凭证的价格比买进现钞的价格(B)。 A.低 B.高 C.相同 D.低3‰ 6.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创始人是()。 A.卡塞尔 B.蒙代尔 C.马歇尔 D.勒纳 7.易于招致国际游资冲击的汇率制度是()汇率制度。 A.固定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8.达到外汇倾销目的一定是本币对外贬值幅度()本币对内贬值幅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2% 9.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0.实行进口导向的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外汇政策是()。 A.本币高估 B.本币低估 C.法定贬值 D.法定升值 11.按外汇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的汇率有()。 A.官定和市场汇率 B.贸易和金融汇率 C.单一和多种汇率 D.银行间和商业汇率 (二)多选题 1.实行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南非 D.新西兰 2.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上浮,一般()。 A.有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3.一国货币对外汇率下浮,一般()。 A.不利于出口 B.有利于进口 C.不利于出口 D.不利于进口 4.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5.间接标价法下()。 A.以1个或100个本币作为标准 B.折合成一定数额外币 C.以1个或100个外币作为标准 D.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6.银行挂牌的买入汇率是指()。 A.银行买入顾客外汇的价格 B.顾客卖出外汇的价格 C.银行卖出外汇的价格 D.顾客买入外汇的价格 7.利用外汇倾销政策达到扩大出口的前提是()。 A.本国物价继续急剧上涨 B.本国物价上涨相对缓慢 C.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D.出口商品结构相同国家未采取对外贬值政策 8.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 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 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 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 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 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 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 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 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 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 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 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 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 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 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 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 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 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 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 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 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 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 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的 上下1%,但保留在不可维持条件下,再度改变平价的权利,这实际上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汇率制度安排的延续。(2)钉住水平带内的汇率制度:即允许汇率的 波动幅度超过中心汇率的上下1%。(3)爬行钉住制度:该国货币按照某一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幅度或者根据某些量化指标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小幅 度的调整。(4)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与“爬行钉住制度”类似,但这种制度下允许货币围绕着汇率保持一定的波动幅度。 (四)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的主 动干预来影响汇率走势,这种干预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承诺,也没有事先宣布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 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英镑贬值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发达国家纷纷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与之相对应,汇率理论也分为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下面按照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分类,介绍主要的汇率理论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的研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理论 铸币平价说和国际供贷说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主要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说认为: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这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只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且买卖不受限制,就不会出现银行券的发行超过黄金储备导致过量发行,银行券就不会贬值,汇率也就会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 国际借贷说亦称外汇供求说或国际收支说。1861年英国的戈森在《外汇供求》一书中阐述了国际借贷说。这是最早出现的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戈森认为:虽然物价涨落、黄

金存量、信用状况和利率等都会引起汇率变动,但国际借贷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国际借贷的到期收付差额,才会引起汇率变动。这是应用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及供求法则来诠释汇率变动的原因。在这一时期,铸币平价成为两国货币兑换的客观标准,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汇率波动主要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动,所以国际借贷说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间在汇率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本位制时期,马克思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以其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引起汇率变动的一般原因:一是对外的现金支付差额(不管造成差额的是何原因);二是一国货币(金属货币抑或纸币)的贬值;三是两国分别以金和银作为货币,这两种金属价值出现相对变动即两国铸币平价变动。马克思还分析了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以及民众心理对汇率影响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发生经济危机和黄金大量外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币本位制,而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风暴的摧毁下,金本位制土崩瓦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而代之,各国货币汇率跌宕起伏。面对这种新情况,许多经济学者探讨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问题并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在这一时期的汇率理论中,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和利率平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 一、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汇率理论的新发展

汇率理论的新发展 近年来,汇率理论不再仅只专注于均衡汇率水平的决定,而是对汇率决定的过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这些新理论不仅传统理论的前提假定提出了质疑或修正,而且还引进了新的变量,并使用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一节理性预期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及资产组合汇率理论以物价水平,利率,不同种类资产之间的相互替代决定汇率,实际上肯定了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的汇率理论认为,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市场的供求又是由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决定的,因此,理性预期必然是决定汇率的主导因素。理性预期理论认为,每一个外汇市场参与者都是具有理性预期的经济人,该经济人在买入或卖出外汇时,必然会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必然会以自己对即期汇率未来水平的看法—汇率的主观预期为指南。 在这里,汇率的波动是人们对市场预期的反应,而不是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反应。 一有效市场假说 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且所有的信息都能被市场参与者迅速领悟并能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去,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对未来市场走势进行预测,以期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有效市场”也意味着所有的获利机会都已被市场充分利用,市场参与者不可能根据公开信息持续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有效市场的最初概念是由Fama提出的,它描述这样一个市场,即“对未来证券价值进行预测的是大量理性的、彼此竞争的利润最大化者;市场参与者必须能够自由地获得当时重要的信息。”如果资产的价格是资源分配的信号,它们必须能够成功地传播将来市场发展的所有相关信息给需求者和供给者,如对外汇市场有效性来说,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能够反映所在相关的市场信息,投资者不可能赚取超额利润,因此均衡价格是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条件下形成的价格。市场是所有信息的敏感器,调节着价格变动。 有效市场假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弱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Weak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仅充分反映了包含在过去价格中的所有信息,因而投机者不可能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信息得到额外的收益。第二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Semi-Strong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包含在过去价格中的全部信息,而且反映了现在的所有公开信息,因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当前和过去的所有信息获得额外的收益。第三种是强式有效市场假说(the Strong Form of the 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现行的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公开信息,而且还包含了未公开的内部信息和对将来的预期信息,因而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对信息的垄断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是以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前提的,如果市场价格没有包含一切可得到的全部信息,就必然存在着尚未被利用的赢利机会,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过程发生,最终消除市场上潜在的赢利机会,投资者得到正常收益。因此,在有效市场上,不存在资金流动障碍,交易成本可以忽略,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即使很小的赢利机会也会引起大

汇率理论作业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提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或说明理由) 1、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F 2、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F 3、A国货币对B国货币贬值,对C国货币升值,其有效汇率可能不变。T 4、利率平价论主要是讲短期汇率的决定,其基本条件是两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 并紧密相连,资金流动无障碍。T 5、国际收支状况一定会影响汇率。F 6、国际借贷说实际上就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T 7、根据利率平价学说,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未来货币升水的可能性大。F 8、本国预期通胀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将会贬值。T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ABC ) A.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比价反映了两国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 力,因此,汇率变动的原因就是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B.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变动源于资本在不同利率的国家之间流动和套利的 行为,套补利率平价的成立,意味着利用两国货币利率的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机会的消失。 C.国际收支说从国际收支和外汇供求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进行分析。现代形式 的国际收支说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为基础。 D.汇率超调模型认为,当货币当局调整货币供应量时,货币市场的价格黏性引 起了汇率的超调。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正确的有:(ACD ) A. 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贬值。 B. 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升值。 C. 根据国际收支说,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升值。 D. 根据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贬值。 3、金币本位制的特点包括:(ABCD ) A.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B.黄金能够在各国间自由输入和输出。 C.各国货币能按照法定含金量自由与黄金兑换。 D.黄金能自由铸造成金币。 4.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B ) A.法定平价 B.铸币平价 C.通货膨胀率差 D.利率差 5.与金铸币本位制相比,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对汇率的稳定程度:(B ) A.有所升高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doc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汇率制度选择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学者们对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了细分,挑战了传统理论,并且通过实证检验来寻找最有效的汇率制度,为不同类型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绩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之中,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使得汇率成为了一个被更多人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汇率制度的选择需要契合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主流观点中,判断一种汇率制度是否适合一般依照两种标准:宏观经济绩效标准和微观主体福利标准。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与汇

率制度选择理论有关的最新文献,可以发现,最新的文献大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主体不断拓展,有些学者集中研究某一个国家,而有些通过多国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国外学者的视角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涉及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许多文献通过一国或者多国的数据对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检验,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并结合经济实际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Coulibaly Davis (2013) 研究了非洲法郎金融共同体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金融共同体对通胀有帮助,但是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作用。证据表明,在南撒哈拉沙漠国家,盯住汇率政策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实施,但是对货币政策不利。当一个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经济体受益于更好的财政收支平衡。但由于盯住汇率政策似乎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锚定特定通货的货币联盟或者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Hiroyuki Yamada (2012) 研究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和通胀目标制对于通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胀率方面优于固定汇率制,至少和固定汇率制效果一样好,而中间汇率制度和灵活的汇率制度下的通胀率在大多数情形下更高一些。

汇率理论作业

汇率理论作业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提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或说明理由) 1、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 2、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 3、A国货币对B国货币贬值,对C国货币升值,其有效汇率可能不变。 4、利率平价论主要是讲短期汇率的决定,其基本条件是两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并紧 密相连,资金流动无障碍。 5、国际收支状况一定会影响汇率。 6、国际借贷说实际上就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 7、根据利率平价学说,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未来货币升水的可能性大。 8、本国预期通胀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将会贬值。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 A.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比价反映了两国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因此,汇率变动的原因就是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B.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变动源于资本在不同利率的国家之间流动和套利的行为,套补利率平价的成立,意味着利用两国货币利率的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机会的消失。 C. 国际收支说从国际收支和外汇供求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进行分析。现代形式的国 际收支说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为基础。 D. 汇率超调模型认为,当货币当局调整货币供应量时,货币市场的价格黏性引起了 汇率的超调。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正确的有:() A. 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贬值。 B. 根据利率平价,本国利率相对上升,则本国货币在未来将相对于现在升值。 C. 根据国际收支说,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升值。 D. 根据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本国利率上升将会使本国货币贬值。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123264179.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0-9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文/王晓丽 [导读]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 王晓丽(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

(新)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理论总结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 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 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弹性价格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黏性价格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

一、传统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 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 (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 (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 (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 (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 (1)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G 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 下限: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成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时期存在着两种对外结算方式引起的 (4)结论: <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2>汇率波动的界线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5)局限性:<1>各国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 <2>理论建立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 <3>无法解释纸币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 3、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黄金平价 (1)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 共同特点:<1>没有金币流通; <2>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 间接兑换; <3>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汇率理论

汇率理论 汇率理论是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其中心思想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西方汇率理论错综复杂,流派纷呈,有传统汇率理论,也有现代汇率理论;有论证汇率决定的,也有说明汇率变动的。汇率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一部分,伴随着汇率制度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一种附属理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理论。 产生发展 汇率理论的产生发展,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在中世纪,各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货币制度也比较健全,货币兑换开始经常化,于是人们就开始关注汇率问题。从那时到现在,货币制度经历了贵金属本位制、金属汇兑本位制及信用纸币本位制,从中也可以追踪汇率理论发展的轨迹。 14世纪初,法国学者伦巴多回答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他认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的学者认为汇率变动受货币供应影响。英国学者爱利斯伯里指出铸币外流会使对英镑汇票的需求超过供给,导致英镑升值,并使英镑流动逆转。1403年,经院学者罗道尔波利斯提出了公共评价理论,他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而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这个理论的背景是中世纪出于宗教道德问题,许多学者参与了高利贷的讨论,其中就有关于英国货币的汇兑比率是否隐含了遭受谴责的高利贷利息在内这样的问题,这个理论使人们接受了一种观点,即如果汇率是根据市场的公共评价而得出的,则是正当合法的。到了16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大学的学者们认为,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是汇率的决定因素,而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的高低,受物价的影响,物价的变动则是由货币供应决定的(货币数量论的影子)。例如在1566年纳瓦罗指出,只有知道两种货币的价值之后,才知道两种货币的汇率偏离铸币平价的各种原因,其中关键因素在于货币供求。另一位学者贝纳兹认为两国货币可以根据购买同样的一揽子商品所需要的各自货币的比率进行兑换(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萌芽),他指出,在货币稀缺的地方,物价相对便宜,因此用此地较少的货币可以兑换物价较贵的地方较多的货币。1642年又一位学者卢果提出,汇率是由货币内在价值即含金量决定,而其变动则受外在价值影响,外在价值主要取决于货币供求。中世纪的学者们对汇率决定及其变化的解释主要有两点:一是汇率的决定是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的;二是汇率的变动受货币稀缺或丰裕程度的影响。 重商主义者对汇率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17世纪前半期,汇率理论史上发生了第一次重要的争论,主要在马林斯、米塞尔顿以及托马斯孟之间展开,史称“三M争论”。他们都认为汇兑平衡率是由汇兑的铸币平价决定的,也就是按货币金银含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综述(一)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综述(一)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例如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发展中国家汇率选择的“原罪论”、害怕浮动论等等。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 一、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长期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人们建立稳定的 预期,为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一个确切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而未来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对投资决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际贸易和投资。虽然企业可以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以规避风险,但这意味着交易成本的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外汇市场不成熟,套利渠道的相对缺乏,它们在浮动汇率面前尤其显得束手无策。极端的易变性意味着货币错配(CurrencyMisalignment)仍然发生,而这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少投资和外贸,引起经济增速降低,这对于缺乏远期套期保值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BirdandRajan,2001)。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倡导者声称,作为本国货币的外国价格,汇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决定,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价格信号往往是最优的,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很多经验研究证明,汇率的短期易变性对于贸易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被观测到的汇率易变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实际风险。即使该风险在外汇市场受到压制,它也会在其他场合以更不令人愉快的方式爆发出来(Frankel,1996)。(例如,美国为避免因实际供求因素导致的美元升值的措施,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汇率制度选择的中间派和灵活派则认为,汇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可能与经济实体的特点及初始条件有关。因此,应对外部冲击的合适政策应该是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ChangandVelasco,1999)。 二、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 实施钉住汇率制可以约束钉住国政府货币政策。当钉住国的通胀率与被钉住国的通胀率严重背离时,资本的跨国流动将使钉住国货币面临贬值或升值压力。若钉住国通胀率显著高于被钉住国,资本外流将造成贬值压力,为了维持钉住汇率制将减少甚至耗尽其外汇储备。所以这种约束可以看成是一种货币纪律。理论和经验分析给出三个理由,证明钉住汇率制度能有效遏制通货膨胀:(1)钉住汇率建立了清晰的、可操作的目标,同时捆住了政府的手,使得政府反通胀的承诺更加可信;(2)钉住汇率可以帮助价格和工资制定者围绕一个新的低通胀均衡协调它们的行动和预期;(3)钉住汇率制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使得家庭和企业能够在高通胀时期渡过后,将它们从海外撤回的离岸资产转化为本币资产。(在浮动汇率制下,没有这样能重建本币资产的自动机制,因为央行没有义务购买撤回本国的以外币计值的资本)(Bruno,1995)。 浮动汇率制下反通胀措施的紧缩性比固定汇率制下更强(通常导致过高的实际利率和 本币高估),因此浮动汇率制下很多稳定措施都失败了。即使在浮动汇率制下反通胀措施能取得成功,成本也明显比在钉住汇率制下高。以波罗的海沿岸的两个邻国为例,爱沙尼亚采用了货币局制度,拉脱维亚早期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两国都成功地结束了转轨时期的高通胀,但拉脱维亚经历了一次更深更持久的衰退。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资料,爱沙尼亚在1993、1994、1995年的年均GDP增长率为-7%、6%、6%,而拉脱维亚的同期增长率为-15%、2%、1%;更有意思的是,拉脱维亚在1994年上半年采用了钉住汇率制(Sachs,1996)。 三、汇率制度与汇率的波动与背离 资本流动性的增大容易产生汇率的波动性和背离问题。由于可以通过市场消除与不确定性相关的即期汇率波动,所以汇率的波动性并不是个严重问题。背离比波动性更严重,因为持续

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理论总结 铸币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汇兑心理说 资产组合分析法金本位制度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分析法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资产市场说)弹性价格模型黏性价格模型货币替代模型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传统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 ) 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 (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 (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 (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 (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 (1)1752 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 —1776 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 */G 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运费 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