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限制。

③代表作

戈森:《外汇理论》

Ⅱ、购买力平价理论:

①基本内容:

购买力评价说是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16年系统提出的。

主要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 购买力评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

是一种货币的价值及对这种货币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即由它的内在购买力决定的,而购买力的高低是由物价水平体现的。即:

E =∑Pa/∑Pb (1)

式1中E 表示两国货币的汇率,Pa 和Pb 分别表示a 和b 国的物价水平,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国际间的“一价定律”。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质、同类的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使用的货币不同,一种商品以不同货币表示的价格需要经过汇率折算,才能保持相等。因此式(4.1)可变为Pa=EPb 。如果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不符,国际间商品的套汇活动将使实际汇率调整至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等为止。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除了提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之外,还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其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各国货币的购买力也必然经常发生变化,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变化导致了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化,用式(4.2)表示:

(2)

式2中P ′a 和P 0a 分别代表a 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 ′b 和P 0b 分别代表b 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E 0为基期汇率,E ′为当期汇率。

②内容评价:

该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当时各国相继从金本位制改行纸币流通制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此时提出该理论是适时并有一定道理的。具体表现在:

该理论较令人满意地解释了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物价剧烈波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具有相当的意义。因为它是根据两国货币各自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比率,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能相对合理地体现两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另外,从统计验证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很接近均衡汇率。 该理论有可能在两国贸易关系新建或恢复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均衡汇率。 它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唯一的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为金本位制崩溃后各种货币定值和比较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70多年来在汇率决定理论中一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西方国家的外汇理论和政策仍发生重大影响。今天,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仍然把其作为预测长期汇率趋势的重要理论之一。

但是,该理论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E b P b P a P a P E ?=

0/'*/''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

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着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 经济数字发布/报告、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

购买力平价说在西方汇率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该学说把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联系起来,较合理地体现了汇率的决定基础。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购买力平价说过于侧重国际贸易关系而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决定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想符合的。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归之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

该理论在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标,很难确定。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

③代表作:

古斯卡夫·卡塞尔:《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

Ⅲ、利率平价理论

①基本内容: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于1923年在《货币改革论》中提出,主要说明国际货币市场上利率差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以证券和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假设是套利保值资金的流动最终使两国的投资收入趋于一致。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以牟取较高的利润。同时为避免投资风险,会使用远期汇率交易来抵补。远期汇率会上浮从而形成均衡,使抵补套利无利可图。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归纳可得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用公式表示:

FR/SR=(1+i x)/(1+i y)

FR:远期汇率SR:即期汇率i x :某个国家的汇率i y :另一个国家的汇率

若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远期汇率升水,反之则为贴水。因此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于远期外汇市场上两国货币的升水数或贴水数。若用K表示汇率升水贴水数,则:

K=(FR-SR)/SR 近似表示为K≈(i x-i y)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和抛补的利率平价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②内容评价

利率平价学说的主要贡献:

它从理论上说明了远期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相对收益,即以利差作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对于实际操纵外汇市场,预测远期汇率趋势,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利率平价说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从实践的角度看,有以下缺陷。

它是以国际间资本流动不受任何限制和各国间证券可完全替代为前提。这两条前提太过严苛,不易实现。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但是,交易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种交易过高,就会影响套利收益,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打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结论:

1、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通常希望将资本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这种套利行为会导致资本的跨国界、跨市场流动。

2、投资收益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且取决于汇率水平预期变动率,如果汇兑损失超过了利差收益,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

3、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投资者通常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

4、利率较高的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出现远期贴水,利率较低的货币的即期汇率下浮,远期汇率上浮,出现远期升水。

5、抛补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会使远期差价发生变化,直到资本在两国之间获得的收益率完全相等为止。

③代表作

凯恩斯:《货币改革论》

Ⅳ、汇兑心理说

①基本内容

由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根据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论在192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支付在国外进行购买的货款。而购买外国商品(包括金融商品)的原因,又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这种欲望便是使得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

②内容评价

汇兑心理说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拓宽了对汇率决定进行分析的路子。在此之前的汇率学说,多是忽赂了心理因素。实际上,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汇率的变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时期,在官方通常许诺保持固定平价的情形下,人们对汇率的预期心理较为稳定;而一旦人们预团到官方平价会发生某种变化,预期贬值的心理会使汇率由于纷纷抽逃资本而实际贬值,这种短期资本外逃的现象主要是由心理作用所致。

在浮动汇率下,预期心理的作用更为强烈。许多新的汇率学说,如资产市场理论,加速假说及一般均衡理论等都将预期因素作为汇率决定的重要组成变量。

应该提出的是,阿弗塔里昂的心理学说与新汇率决定学说中的预期因素分析有根本的区别。前者虽然把质与量两方面的物质因素统一于主观评价之中,但并没有切实地把人们的主观评价建立在实际可测的物质因素基础之上,新汇率学说的预期分析是以实际经济结构为背景的,不论是一般的预期心理,如通货膨胀的预期,经济前景的预期或汇率升贬的预期,还是有效市场中的合理预期,它们背后都有实际的经济参数,那么出现在模型之中的预期因素并不是

无法计量的。由于预期的反映往往渗有权复杂的经济、政治事件,对预期的计量的确存在很大的困难。理论的演进是必然的,无论如何,汇兑心理在把预期因素导入汇率分析者方面有其它理论无法替代的意义。汇兑心理学说的根本缺点在于,它仅仅强调了心理因素的片面性。虽然主观分析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但如果唯一强调这一个方面,会使学说走到一个极端。该学说是以西方主观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汇兑心理的变动当作影响与决定汇率的依据,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缺乏实质和客观的分析基础,丧失科学性,缺乏说服力。

Ⅴ、均衡汇率理论

①基本内容

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首先提出了均衡汇率的概念。他指出:均衡汇率应该固定在或钉住某一水平,而且在以后的若干年内要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国内外现有的自然资源、设备、技术、成本以及正常的就业水平和关税等条件下,使国际收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

第二,该国从国外取得长期借款或向国外进行长期贷款的意愿和能力,不受到不适当的压力;第三,没有黄金的大量外流。

纳克斯在1945年给均衡汇率下了一个更为简洁完整的定义,即“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情况下内外部同时均衡时的汇率”。

均衡汇率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维持一国国际收支均衡状态而不致造成大量失业或求助于贸易管制时的汇率。

均衡汇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他们之间存在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大致上可分为四类:基本要素均衡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

②内容评价:

(l)汇率是宏观经济体系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不仅仅是一个“价格形式”,汇率均衡也就应体现出各个经济因素之间内在的、有机的“因果链”关系,而不只是一个汇率水平问题。由此决定了汇率均衡研究必须从汇率与各个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入手,将其纳人宏观经济体系的“大环境”中进行。

(2)汇率均衡是一种理想的汇率运行状态,从汇率政策角度来研究,它就是一种目标体系。汇率政策必须以汇率均衡为目标来确定其具体内容、手段和调整方向。而作为目标体系的汇率均衡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均衡,它既由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所决定,又因各种经济因素和政策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地得到调整。

(3)汇率均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均衡汇率,均衡汇率是量化的汇率均衡水平。由于汇率均衡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概念,均衡汇率作为具体化了的目标模式也就不可能是一个“水平点”,而只能是一个由不同时间长度等因素决定的、宽域不同的、动态的、最佳汇率区间,这个目标区间就是汇率政策的“目标靶”,而且是一个可移动的“目标靶”。

(4)对于人民币汇率来说,同样存在着汇率均衡问题,只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限制使得人民币汇率均衡研究在内容上、方法上都受到一些局限,对其评价也没有一致的标准。特殊的经济体制造就了汇率均衡以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对人民币汇率均衡进行的特殊分析应着眼于目前和近期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汇率均衡已成为经济均衡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汇率政策应该树立汇率均衡的目标体系,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来确立其内容。为了实现人民币汇率均衡这一政策目标,改革汇率调节机制、发挥汇率的市场调节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汇率均衡仍需要政策取向的引导,但政策取向不应以主观决策为主,而应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作出有利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选择。

③代表作

凯恩斯:《货币改革论》《国外汇兑的前途》

Ⅵ、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①基本内容

1961年,罗伯特·蒙代尔发表了《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文,提出了他的最适度货币区

理论。蒙代尔认为,应该根据生产要素可否自由流动来划分区域。在某些区域内,如果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即可作为一个最适度的货币区。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国家在货币完全一体化之后拥有一种共同的货币,或保持各国货币刚性的固定汇率安排以及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而对区域外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基本思想从宏观角度分析可通过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结论加以描述:

(1)在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维持固定汇率乃至共同采用一种货币,将可以获得显著的货币效率收益。其具体表现在通过减少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成本与风险,促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2)另一方面,货币区域化也使区内各国付出了成本,其集中表现为经济的独立性下降,因为固定汇率或共同货币安排使各国独立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能

力大大降低。

(3)一国是否加入货币区取决于货币区域化的收益和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该国就应该加入货币区;否则就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货币体系。

②内容评价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微观角度分析,主要是货币区域化的收益和成本分析的决定因素,如:区内各国的生产要素是否能够充分自由流动、通货膨胀是否比较接近、产品是否多样化,以及各国是否能够对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及时协调等。这些因素与各国经济联系程度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决定货币区能否成功建立的主要条件。

1.有利于促进本区经济一体化,并极大地提高区内总的经济福利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前提之一,就是实现人力、资本及商品等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与统一共享。区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内贸易自由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区内贸易效率,而且它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内人力、物力及财力,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进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易于达成一致,并直接推进本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2.有利于降低货币汇兑成本,规避区内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初级形式是:区内成员间货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且比价固定。这一规则无疑将会锁定区内成员间的汇率风险,并大大便利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当区域货币一体化走向其最高形式——单一货币时,则区内各成员国货币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一统”的单一货币,这样,区内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就变成了“内贸”,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成

员国之间的货币“兑换成本”。

3.有利于整合区内金融资源,降低投融资成本与风险

国际投融资不但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区域货币一体化则有利于区内金融资源共享,而且在固定汇率下锁定汇率风险,在共同货币政策下,还可以锁定利率风险。在此条件下,各成员国也无需保留太多的国际储备,从而减少总的资源闲置成本。应该说,在人力、商品及资本等要素的整合上,金融资源的整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说,区域内实现单一货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4.有利于加强区内一体化协作,并一致对外抵御竞争风险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有利于区内成

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

③代表作

罗伯特·蒙代尔:《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Ⅶ、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

①基本内容

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是在七十年代初期,由经济学家约翰逊,蒙代尔等经济学家提出。该理论实际上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假定:

1.存在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即存在着资本的充分流动性及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之间的充分可替代性。

2.存在着高效率的商品市场,自由的商品套购活动能保证“一价定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世界各地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按共同的货币计算,价格相同。

3.存在着高效率的外汇市场,市场参加者能根据所有信息作出合理预期,并且他们的预期能强烈地影响市场上的汇率。

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货币需求量是决定于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汇率等于两国名义货币存量之比,乘以本国与外国实际收入函数之比,再乘以本国与外国名义利率函数之比。当一国名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当一国实际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上升时,本币汇率上升。当外国国民收入上升时,本币汇率下跌。当外国的名义利率上升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②内容评价

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其科学价值:

①它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和变动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地指出,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多,会引起本国汇率的下跌,这是符合事实的。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纠正了战后汇率研究中长期忽视货币因素的缺限。

②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还正确地指出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

③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还将对汇率理论的研究同货币政策的运行协调起来,从而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在纠正战后其它汇率理论的缺限时,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片面地强调了货币供应量等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忽视了经济结构的影响,只注意了货币市场的总的均衡,而忽视了对各个部分结构的分析。另外,该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如两国之间始终保持购买力平价,国内价格对货币供应量有充分弹性等,在短期内也难以成立。这些缺陷使得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也难以周全地把握和解释汇率运动。

Ⅷ、资产结构平衡说

①基本内容

由西方学者布兰逊,沙德勒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提出,进入80年代后,又由比西格纳诺和胡佛等人陆续充实修正。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财富和资产结构平衡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它提出并论述了一些被其他理论所忽视的方面,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了国际学术界较大的兴趣。

该理论认为,汇率作为一般均衡体系的一部分,被所有市场的相互作用所决定,汇率的均衡是在流量市场,又是在存量市场上达成的,而均衡汇率又会随着货币供应或实际货币需求的

改变而相应地改变,因此,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和资产评价所共同决定的。具体而言,该学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各国的个人,通常将其金融财富分布于各种可供选择的资产之中,其中,最一般地分布于三种资产: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人们愿意以这三种资产形式持有的财富在其财富总额中所占的比率,主要取决于它们各自的收益。

第二,当本国利率上升时,在人们所希望保持的资产结构组合中,本国债券所占的比例就会增加,而本国货币和外国债券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该国货币汇率就会上升。

第三,当人们所持有的财富存量发生变动时,其货币汇率也会受到影响,而影响的方向如何要视导致财富变动的原因而定,一般有三种情况:

●由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财富总额增加,此时该国货币汇率会下跌。因为在一国货币扩大供应量的情况下,人们的资产组合中,本国货币所占比例会上升。为了保持平衡的资产结构比例,该国的财富持有人就会相应增加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的持有量,由此产生了对外国债券和本国债券的过度需求,使本国利率下降和本币汇率下降。

●由于一国出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盈余而引发的财富总额增加,此时该国货币汇率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该国财富持有人为了维持资产结构的平衡,必然相应地增加本国资产(本国货币或债券)的持有量,出售其持有的一部分外国债券,则会使外币的供应相对增加,需求相对减少,而本国货币汇率趋于上升。

●当一国比如说为了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而增发债券时,该国的财富也会增加。这样,该国的财富持有人会扩大对货币的需求,其结果是利率上升,但汇率的变化尚难确定。因为此时,增发债券对汇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由于该国财富持有人为了维持资产结构的平衡而扩大对外国债券的需求,引起对外币需求的增加,从而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另一方面,由于该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会提高,这又可能降低外国债券的吸引力,减少人们对外币的需求。如果后者的影响力大于前者,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则下跌。

资产结构平衡论综合了传统的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分析方法,一方面承认经常项目的失衡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也承认两国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差异会影响汇率,这种理论上的探索具有一定开拓意义。该理论提出了一些较为现实的假设,认为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替代性”,但不是完全的替代性。另外,该理论较符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实际经济生活,确实,选择和持有本国或外国金融资产的数量,在任何时候都远远超过经常项目的规模,所以在短期内,汇率要反映资产市场的均衡情形。

②内容评价

贡献:

资产结构平衡说综合了传统的和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分析方法,一方面承认经常项目的失衡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也承认两国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差异会影响汇率。这种理论上的探索具有一定开拓意义。

该理论提出了一些较为现实的假设,认为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存在着高度替代性,但不是完全的替代性。另外,该理论较符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实际经济生活,确实,选择和持有本国或外国金融资产的数量,在任何时候都远远超过经常项目的规模,所以在短期内,汇率要反映资产市场的均衡情形。

缺陷:

该理论任务经常项目对汇率的影响只是通过资产组合变动而导致,忽略了购买力平价和国际贸易量的作用。此外,它忽视了汇率变动趋势对资产实际收益的影响。

二、其他相关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求,而经常项目的变动是决定外汇供求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同凯恩斯主义汇率理论不同,阿尔吉认为,经常项目的变动是受两国的国民收入、两国的物价水平及两国货币汇率本身的影响。本国出口主要取决于汇率、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外国国民收入的影响。本国居民的国外资产的积累,它主要受两国的利率差及对未来汇率变化预期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汇率理论,当KA=CA时,外汇供需平衡,此时汇率处于均衡汇率水平上。均衡汇率水平是由本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工资率、外国的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水平以及对两国货币汇率预期等因素决定的。

中世纪时的汇率理论

早在十四世纪初,法国的学者亚历桑德罗就对汇率变动作了研究,并指出汇率的变动主要受风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中世纪的学者伦提乌斯.罗道尔波利斯的公平评价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供求,这种供求又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因而又被称为供求理论。

重商主义的汇率理论

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看成是唯一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要尽量多出口、少进口,以防止货币的流出,甚至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的流失。故此,他们特别注意影响商品进出口和货币输出入汇率变化。

梅林斯在1620年前后提出了汇率的“货币供应论”。他指出汇率是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他认为,如果汇率以每单位英国货币可兑换的外币来表示,外币稀缺时,英国货币价格下降而外币价格上升。此外,他已经认识到投机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梅林斯主张实行外汇管制,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汇率应当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这就是铸币平价。

米塞尔敦认为导致英国货币流失的并不是铸币的贬值和投机行为,而是英国的贸易逆差。他认为,外汇交易从而铸币的移动,纯粹是贸易差额所决定。因此,米塞尔敦的理论又被人称为贸易差额论。

托马斯.孟并不主张由政府禁止金银的输出。他认为只要保持贸易顺差,商品输出和货币输出没有不同,因为他坚信贸易顺差会把更多的货币带回国内。他已认识到外汇的供求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家的汇率理论

1.洛克的汇率理论

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观点。洛克的理论基于他的货币数量论。洛克认为,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是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白银)的多少;其二是贸易差额。洛克认为,贸易差额是否影响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以下四种因素:第一,应从国外收回的货币量的大小;第二把硬币带回国内的困难和危险程度;第三,把钱存放在国外的风险程度;第四,国内急需的资金状况。

克里斯蒂宁指出,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计价单位并普遍地被人接受,以便用来计算商品劳务及贵金属的价格。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同时引起物价的上涨和汇率的下跌。但是克里斯蒂宁认为,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物价上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一般说来汇率的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而是直接受外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2.大卫.休漠的汇率理论

十八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漠和康替龙提出了“铸币点机制理论”。他们在货币数量论

的基础上,认为商品的价格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发生严格的正比例变动,所以他们认为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的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铸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3.约翰.穆勒和马歇尔的汇率理论

约翰.穆勒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汇率理论也作了论述。他认为,在金本位制度

下汇率的变动可调节贸易收支的差额。

马歇尔也注意过汇率问题,他是第一个区别了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引起货币贬值的不同的人。凯恩斯主义的汇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汇率不过是一种市场价格,它也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来决定的。外汇的供求是由国际收支尤其是商品和劳务收支(经常项目的主体部分)引起的,供求的均衡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均衡。因此,可以推论: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则又取决于一国的国民收入的状况。

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习题

第一章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 四、名词解释: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折算一定数量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关键货币的比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家均将美元作为关键货币来制 定基本汇率。 3、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指两种货币通过第三种货币(即某一关键货币)为中介,由两种已知的汇率间接 换算出来的汇率。 4、市场汇率:又称银行汇率,是指银行间在外汇市场上交易时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五、简答题: 1、简述外汇的特点。 (1)外币性(2)自由兑换性(3)普遍接受性(4)可偿性 2、简述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外汇交易的层次。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买卖外汇的客户、中央银行。 (2)外汇交易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交易层次:银行和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以及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 第二章外汇交易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四、简答题: 1、简述外汇交易的规则。 (1)采用以美元为中心的报价方法; (2)客户询价后,银行有义务报价; (3)采用双向报价,且报价简洁,只报汇率最后两位数;一般不能要求银行按10分钟以前的报价成交; (4)交易双方必须恪守信用,共同遵守“一言为定”的原则和“我的话就是合同”的惯例,交易一经成交不得反悔、变更或要求注销; (5)交易金额通常以100万美元为单位; (6)交易术语规化。 2、简述外汇交易的程序。 询价(Asking)报价(Quotation) 成交(Done) 证实(Conformation) 交割(Delivery)或结算(Settlement) 3、请根据以下银行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计算。 P 银行:What’s your spot USD against SGD 5 mio? M银行:50/70. P银行:At 2.0450, we buy SGD and sell USD 5 mio. M银行:Ok, done. We sell SGD and buy USD 5 mio at 2.0450, value July 10, 2009. Our USD to…(account) where is your SGD? P银行:Our SGD to…(account). Thanks for the deal MHTK. M银行:Thanks a lot,PCSI . 问:(1)本次外汇交易的交割日是哪一天? (2)中国建设银行买新加坡元,还是卖新加坡元? (3)中国建设银行可以获得多少新加坡元? 解: (1)本次外汇交易的交割日是:2009年7月10日。 (2)中国建设银行买新加坡元。 (3)中国建设银行可以获得:500×2.0450 = 1222.50万(新加坡元) 4、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关系相关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 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汇率改革 中国从2005年7月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便开始踏上了升值之路,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同样也经历了日元的快速升值过程,而当前仍深陷经济衰退泥潭不能自拔的日本经济也与日元的升值有很大关系。当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国内背景与1985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在深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教训,积极做好中国当前的经济工作。 一、日元升值的历程及对经济的影响

有人认为,日元的升值是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才开始的,或者说“广场协议”是促使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日本在1971年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已出现明显的升值趋势,只是这一时期的日元升值速度较慢,而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就进入了快速升值阶段。 1971—1995年,日元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第一次是1971—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升至79.75∶1的高点。而2009年在雷曼兄弟破产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日元先后两次急剧升值,2009年11月2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84.82∶1,刷新了年初记录;2010年10月8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至82.25∶1的水平,创下了1995年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新高。 日元升值影响了日本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日本商品的成本,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的出口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动摇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日本企业为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选择到境外投资生产,使得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外流,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日本政府为消除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断降低贴现率,甚至在1987年,又与西方六国签订“卢浮宫协议”,进一步下调利率,使美日间保持较高的长期利率差。低利率政策使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流动性过剩。这些货币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导机制探析

科技经济市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其变动首先会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定价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而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贸易收支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汇率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经济变量,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汇率传导的含义和传导机制,以揭示汇率-价格机制运行的内在关系。 1汇率传导的含义 汇率价格传导也称为汇率的传递弹性(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lasticity),是指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与之相关价格因素的变动。汇率价格传导是理解汇率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描述汇率与价格关系的主要形式,即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改变的程度。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汇率传递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一些学者主要从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变动的效应来定义汇率传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Ohno(1989)认为“传递概念是指汇率变动反应在进口价格上变化的程度”。根据M ann和Hooper(1989)的定义,狭义的外汇价格传导是指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波动的变动率,即汇率波动所引起的进口价格的变动。广义的汇率价格传递是指因汇率波动而对国内价格产生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汇率传递的界定给予更为丰富的涵义,把汇率传递效应从进口价格扩展到出口价格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如M enon(1995)、M cCarthy(2000)等把汇率传递定义为“国内价格水平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一般来讲,可以将汇率传递定义为按照目的地货币表示的贸易商品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2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机制 汇率价格传导机制是指名义汇率波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化的渠道和路径。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而且其对于不同的价格指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是不同的。Goldberg 和Knetter(1997)将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分为直接传导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的波动对于进口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作用;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变动对于国内其他价格的间接影响,如工业品出厂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其传递路径如图1所示。 图1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路径 2.1直接传导机制 汇率变动会引起不同国间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其最直接影响到的是进口商品价格,然后通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首先,由于进口商品中包含了消费品,汇率通过影响进口商品中的消费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者价格。汇率变动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汇率变化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将是完全的,但由于市场不完全、配送成本等因素的存在,汇率对进口消费品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一国进出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传导机制探析 李文星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332) 摘要:汇率价格传导,即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与之相关价格因素的变动。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汇率传导效果是否完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汇率的波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汇率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汇率传递;价格;传导机制 作者简介:李文星(1981-),男,福建南安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经济研究 趨趷 2011年第3期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论文

试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境外因素 1、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

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图1) 2、美元的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从一定程度代表了现在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水平比值。我国货币定价长期比照“一篮子货币”体系,所以国际汇市上的波动干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会产生影响。近年来人民币的几次巨幅波动证明了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有重大影响,两种货币呈现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另外,对人民币汇率能够产生影响的其他货币还有欧元、英镑、日元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等,人民币汇率与其他先发国家的汇率波动幅度之间也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An Research Review abou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BI Yu-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a kernel tool in open economy,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pass-through effects began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changed from fixed system to float system.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rate's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 -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ricing to market ,and also narrate the influence of pass-through on the price system by a pass-through model.The pass-through on export price and import price are sequential process.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d,exporter would adjust their makeup under the incomplete market structure.For 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there al -ready exists incomplete pass-through.The final sale price includes untradeable domestic service cost,which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 -change rate,so the pass-through effect been further weakened.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icing to market ;mechanism of pass-through ; price stickiness 摘要: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关键词:汇率传递;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传递机制;价格粘性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3-0100-04 收稿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学科的资助(学科编号:J517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EJB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玉江(1974-),男,河南兰考人,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毕玉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市场需求不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是商品出口大国,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外贸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而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对汇率传递进行较全面的概念剖析,明确汇 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为在金融危机下研究我国外贸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汇率传递(pass-through )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 )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他举例说明虽然日元升值,但日本出口商自己负担了成本的上升,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利润(profit margins) ·10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第一章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

第一章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人民币)采用的汇率标价法是( A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应收标价法 D、美元标价法 2、按银行汇款方式不同,作为基础的汇率是( A )。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现钞汇率 3、外汇成交后,在未来约定的某一天进行交割所采用的汇率是( B )。 A、浮动汇率 B、远期汇率 C、市场汇率 D、买入汇率 4、若要将出口商品的人民币报价折算为外币报价,应用( A )。 A、买入价 B、卖出价 C、现钞买入价 D、现钞卖出价 5、银行对于现汇的卖出价一般( A )现钞的买入价。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D、不能确定 6、我国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基准汇率是前一日美元对人民币的( B )。 A、收盘价 B、银行买入价 C、银行卖出价 D、加权平均价 7、外汇规避风险的方法很多。关于选择货币法,说法错误 ..的是( A )。 A、收“软”币付“硬”币 B、尽量选择本币计价 C、尽量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 D、软硬币货币搭配 8、下列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不包括 ...( C )。 A、中国银行 B、索罗斯基金 C、无涉外业务的国内公司 D、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 9、对于经营外汇实务的银行来说,贱买贵卖是其经营原则,买卖之间的差额一般为1‰~ 5‰,是银行经营经营外汇实务的利润。那么下列哪些因素使得买卖差价的幅度越小( A )。 A、外汇市场越稳定 B、交易额越小 C、越不常用的货币 D、外汇市场位置相对于货币发行国越远 10、被公认为全球一天外汇交易开始的外汇市场的( C )。 A、纽约 B、东京 C、惠灵顿 D、伦敦 11、下列不属于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 D )。 A、中国银行 B、索罗斯基金 C、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 D、无涉外业务的国内公司 12、在有形市场中,规模最大外汇交易市场的是( A )。 A、伦敦 B、纽约 C、新加坡 D、法兰克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经济因素会对汇率的变动产生影响(ABCDE) A、国际收支状况 B、通货膨胀率 C、利率水平 D、国家干预 E、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2、外汇市场有以下哪些作用(ABCDE) A、调节外汇供求 B、形成外汇价格体系 C、便利资金的国际转移 D、提供外汇资金融通 E、防范外汇风险 3、外汇市场上的参与者有(ABCD) A、外汇银行 B、进出口商 C、外汇经纪人 D、中央银行 4、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汇率可分( ABCD ) A、买入价 B、现钞价 C、基准价 D、卖出价 5、根据汇买卖后资金交割的时间,汇率可以分(BD)。 A、浮动汇率 B、远期汇率 C、掉期汇率 D、即期汇率

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

经济导刊22 2011 / 01 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汇率的波动等比例地反映在价格水平的变动之上,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汇率对一国的价格传递往往是不完全的。随着2005年7月我国开始新一轮的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波动较之前更加频繁,研究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对于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和国内货币政策意义重大。 我国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在对外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执行着价格转化职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纵观人民币汇率改 革路程,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再到复汇率回归的过程。1994年我国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尽管这一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但实际上这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基本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结构摩擦日益加剧,国内国外要求人民币汇率实行改革的呼声日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已 经达到70%左右,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在这一情况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人民币汇 【关键词】 汇率波动,价格传递机制 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 文 | 朱莹莹 率机制更富弹性,汇率波动也趋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日益重要,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经由最初的1美元兑换8.2765元升至1美元兑换6.6870元,根据BIS 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己经达到了19.2%,升值幅度明显。按照传统国际经济学分析框架,人民币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必然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抑制出口,促进进口,这样有助于缓解中国外部经济长期失衡的“双顺差”局面。然而, 事实恰恰相反。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出口规模和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汇率影响商品价格的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的机制有着不同的传导特点。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 直接传递机制 直接传递机制是指汇率变动通过进口价格的改变来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如果本币升值,在外国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那么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该商品的进口价格将降低;同理,如果本币贬值,那么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将相对提高。以本国货币标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变得

人民币汇率论文正稿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21世纪中国货币政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强烈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关系以及生产类似商品的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 国际上对人民币是否存在错误的评估,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人民币被低估15%—25%。Bosworth和Overholt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后得出,若不考虑相关国家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美元比2元人民币,即相对于现在的汇价,人民币应该升值4倍;若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差异,人民币大约低估40%。Frankel使用修改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人民币在2000年低估35%,在2004低估超过35%。Anderson比较了11个亚洲经济体后指出人民币是第二大低估币种,仅次于日元。就全球国际收支平衡来看,人民币明显的低估15%-25%。按表示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汇率的标准衡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同时它的经常账户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维持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头寸相比有较大的盈余,那么其货币就是低估的。如果经济是非充分就业,资本的盈余不能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又缺少国际储备,那么其货币就是高估的,按上述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 与上述结论相反,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可信赖的评价汇率均衡的基石,基于相对国家同一个基期的通胀率水平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当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率时,现时的人民币处于正常水平。Bradford和Lawrence指出对于工业国家而言,甚至对于相当狭窄的所定义的商品是怎样远离“一价定律”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当不同的,并受到相当多的条件的限制。对于中国,选择一个好的基期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在1994年,中国的经常账户是均衡的,而资本账户却不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认为从1998—2003年,人民币不存在低估。 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人民币不升值将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表现在既影响了银行的改革、价格的稳定、保证出口市场的安全、高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又刺激了国际游资的进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膨胀。所有这些使得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因为冲销式干预所造成的较不冲销式干预为高的利率,继续刺激国际游资的进入。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和直接投资吸引力,但从长期看会有许多积极的作用:1.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战后日本,在1949—1971年间一直保持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开始时,日元偏高,贸易收支处于逆差;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元变成偏低,出口竞争力大为加强,贸易收支

汇率不完全传递综述

汇率不完全传递综述 摘要】汇率传递问题是国际经济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外学者对 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的研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产 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理解汇率传递的影响因素对指导针对汇率波动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汇率传递;依市定价;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一、前言 汇率传递问题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汇率传递程度的大小 会影响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平衡,而且会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各项经济指标 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一般而言,狭义的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广义的汇率传 递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 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指的是由于汇率变化而对一国的进口价格水平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在不考虑影响物价水平等因素的条件下,如果 汇率变化一个单位,物价水平也变化一个单位,则认为汇率是完全传递的。如果 汇率变化一个单位,而物价水平变化不到一个单位,则说明汇率是不完全传递的。关于汇率传递形成了四种理论: 1、汇率完全传递论: 以价格弹性为假设, 认为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相同比例的变动,此时传递系数为1。 2、汇率传递无效论: 以价格刚性为假设,认为汇率对进口国的物价完全不产 生影响,此时传递系数为0。 3、汇率非完全传递: 以价格粘性为假设,认为汇率的波动由于存在价格粘性 因此对进口国的物价有部分影响,且这种影响的大小受到进口国的开放程度以及 企业的定价策略影响,传递系数为0~1。 4、非对称的非线性传递: 假设存在菜单成本的情况下,使得进出口贸易的厂 家进行调整价格的行为会存在一定的门槛,最终导致了汇率和物价之间的非对称 的非线性关系。所谓非线性关系就是,当汇率变动的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价格 不随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汇率变动的范围超过了临界值时,价格随着汇率的变 化而变化。 二、汇率传递不完全性的理论解释 (一)微观角度 (1)依市定价与汇率不完全传递 Krugman(1986)提出依市定价理论(PTM)是汇率价格传递不完全的一个因素。 他认为如果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力,为了实现利润最大话厂商会对不同的目 标市场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随汇率变动主要通过边际成本和 成本加成进起作用。当进口国的汇率发生变动,出口厂商会自行调整出口产品的 加成份额,来抑制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过度影响,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 根据PTM和Hooper& mann(1989)的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若出口厂商面对目标国市场具有绝对的定价权,汇率是完全传递的,汇率传递率为1;若出口厂 商在目标市场没有定价权是完全竞争的,那么汇率是完全不传递的,汇率传递效 应为0;若出口厂商享有一部分的定价权,汇率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传递率为 0~1。Dohner(1984)研究认为,一时的汇率冲击和长久性的汇率冲击对厂商的价格 调整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面对一时的汇率冲击,出口厂商会为了维持原有的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 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国际金融课程经典习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外汇与汇率一、单顶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外汇的()。A.动态xx概念 B.动态狭义概念 C。静态xx概念 D.静态狭义概念 2.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外汇是()。A动态xx概念 B.动态狭义概念 C.静态xx概念 D.静态狭义概念 3.以下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外汇的是()。 A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 B.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 C。以外币表示的支票D。以外币表示的银行存款4.我国公布的外汇牌价为100美元等于811.50元人民币,这种标价方法属于()。A。直接标价xxB。间接标价xx C。美元标价法 D.无法判断

5.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的高低成()。 A。正比 B.反比 C.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 6.被称为“应收标价法”的是()。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多重标价法 7.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报出人民币对四种货币的汇率,这些汇率为()。 A.开盘汇率B。收盘汇率 C。基本汇率D。套算汇率 8.一国通常选定一种在本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主要货币,制定出本国货币与它之间的汇率,这就是()。 A。开盘汇率B。收盘汇率 C。基本汇率 D.套算汇率 9.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把本国货币与()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A.美元 B.欧元C。英镑D日元

10.如果客户向银行购买外汇,应该使用银行所报出的()。 A.即期汇率B。中间汇率 C。买人汇率D。卖出汇率 II.采用双向报价时,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字为()。 A。买人价 B.卖出价C。中间价 D.现钞价 12.外汇汇率最贵的是()。 A.电汇汇率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现钞汇率 13.目前,在外汇市场上,已经成为确定计算其他各种汇率基础的汇率是()。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实际汇率D。有效汇率 14.名义汇率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以后的汇率被称为()。 A。有效汇率B。实际汇率 C。基本汇率 D.汇率指数 15.影响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的()。

外币折算练习题

外币折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00年6月20日从境外购入零件一批,价款总额为5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7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该外币债务7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损失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10 B.一5 C.5 D.10 2、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2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5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3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164 B.170 C.174 D.175 3、某外商投资企业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上期期末余额50000美元,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该企业采用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该企业本月10日将其中10000美元在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美元买人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2元人民币。该企业本期没有其他涉及美元账户的业务,期末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则该企业本期登记的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共计( C )元。 A.600 B.700 C.1 300 D.一100 4、某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的是( A )。 A.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B.与国内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的销售业务 C.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D.与中国银行之间发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5、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3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额为20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该外币债权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40 B.一60 C.40 D.60 6、某企业外币业务的记账汇率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2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5000美元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笔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 B )元。 A.500 B.100 C.200 D.0 7、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B )。 A.合并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 B.实收资本入账时的即期汇率 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 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8、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当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核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1月20日销售价款为20万美元产品一批,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1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2月28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货款于3月2日收回。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 A.0.60 B.0.40 C.一1 D.一0.40 9、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1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I美元=8.26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2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12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862 B.826 C.828 D.860 10、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当( C )。 A.按平均汇率折算 B.按历史汇率折算C.根据折算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项目的数额计算确定 D.按即期汇率折算 11、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资产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 )。

{财务管理外汇汇率}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精编

{财务管理外汇汇率}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外汇、汇率等相关基本概念,了解汇率决定的基础理论、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以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了解外汇市场及其主要的外汇交易方式。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三节外汇市场 第四节外汇交易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概述 外汇(ForeignExchange),即国际汇兑。动态(Dynamic)和静态(Static)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外汇的含义。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 静态的外汇,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 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它们是: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⑵外汇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⑶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资产。 ⑸其他外汇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狭义的外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的三个前提条件:⑴、自由兑换性;⑵、可接受性;⑶、可偿性。 二、汇率及其分类 (一)汇率及其标价法 外汇汇率(ForeignExchangeRate)又称外汇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标价法中的基准货币和标价货币 人们将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叫做基准货币(BasedCurrency)或被报价货币(ReferenceCurrency),把数量变化的货币叫做报价货币或标价货币(QuotedCurrency)。 1.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即“外币固定本币变”。 2.间接标价法(1ndirectQuotation)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即“本币固定外币变”。 3.美元标价法(U.S.DollarQuotation)以美元和其他国家的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简化报价并广泛地比较各种货币的汇价。 在直接标价法下,基准货币为外币,标价货币为本币;在间接标价法下,基准货币为本币,标价货币为外币;在美元标价法下,基准货币可能是美元,也可能是其他各国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以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越多,说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而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反之则本国货币币值越高,而外国货币币值越低。同理,一定单位以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外币汇率上涨,即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反之则外国货币币值下降,或本国货币币值上升。在间接标价法下,此种关系正好与直接标价法下之情形相反。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论文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日本、美国等到外界纷纷提出人民币要升值,甚至重提类似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本文认为,虽人民币汇率有一定升值压力,但未必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严重,在短期仍要保持稳定的汇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形成机制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1、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 从国际方面看,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实行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大幅贬值的汇率政策,给各贸易伙伴国带来较明显的经济损失,引起各贸易伙伴国的强烈反对。目前,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锁定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美元的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变相贬值,也同样地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非议。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称美国将鼓励中国采取向灵活汇率制度过渡的举措。高盛公司运用全球汇率均衡模型测试的结果是人民币的低估幅度为15%左右,高盛财团预期中国会逐步扩大人民币波幅后,多家投资银行也纷纷加入“人民币升值论”阵营,花旗集团及德意志银行发表报告称人民币与美元汇价将于一年之内升值3%。《经济学人》更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以“巨无霸”指数为例,支持其“人民币币值仍偏低”的论点。其依据是,美国主要城市的“巨无霸”汉堡包平均价格为2.7美元,中国的汉堡包售价全球最便宜,仅为1.2美元,而瑞士要4.52美元。 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又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3月6日,日本国会某参议员发表言论,提出

关于汇率问题论文

关于"中国汇率问题研究"的论文 中国汇率问题研究 摘要: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事关我国进出口形势、国内优势产业的生死存亡等,中国必须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国际法要求的范围内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应争取遵循国际法途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争端机制内解决问题。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原因国际法解决途径 “人民币升值论”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西方国家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提出指控。2009 年来,西方国家压迫人民币升值的陈年旧调再次喧嚣尘上。西方国家不厌其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何在? 一、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以美中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为由力促人民币升值,尽管美国明知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明显改善其国际贸易状况,但仍然不遗余力地促压人民币升值,原因在于:一是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自己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千方百计打击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削弱中国同美国的议价能力;二是通过促压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全球热钱引入中国,吹大中国国内资产泡沫,并在泡沫顶峰时反手做空,使中国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日本。 2.欧盟。相对于美国而言,欧盟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一直持相对温和的态度。但自2007 年初开始,欧盟的态度一度超越美国变得异常强硬。欧盟之所以突然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于人民币虽然兑美元升值,但相对于美元兑欧元的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欧元同样是贬值的。这一方面增加了欧盟成员国对华出口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使得中国的商品进入欧洲式市场比进入美国更容易,其结果是欧中之间贸易逆差的迅速扩大。为减少贸易逆差,欧盟挑选联手美国共同压迫人民币升值。 3.日本。与美国、欧盟不同,日本在中日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以2008 年商务部统计为例,截至2008 年10 月,日本一直居于中国前10 大贸易逆差来源地第3 名,仅次于我国台湾和韩国。因此日本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在于贸易差额问题,而是争夺亚洲领导权以及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举措。 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合力压迫人民币升值并乐此不彼,归根结底就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