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率理论总结

汇率理论总结

汇率理论总结
汇率理论总结

汇率理论总结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

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 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弹性价格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黏性价格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

一、传统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

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

(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

(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

(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

(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

(1)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G

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

下限: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成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时期存在着两种对外结算方式引起的

(4)结论:

<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2>汇率波动的界线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5)局限性:<1>各国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

<2>理论建立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

<3>无法解释纸币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

3、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黄金平价

(1)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

共同特点:<1>没有金币流通;

<2>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

间接兑换;

<3>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2)汇率决定的基础:黄金平价:—两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二)国际借贷说

1、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差额理论。是由英国学者乔治·葛逊(George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

2、基本观点:国际借贷的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该差额是由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差额决定的。

根据国际借贷的流动性,戈森将国际借贷分为固定与流动两种,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在他看来只有后者,即已经到期需要即刻清偿的借贷关系,才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因素。固定部分有时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汇率表现。

3、评价:局限性:(1)没有回答汇率决定基础这一本质问题。

(2)难以解释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3)比较适用于外汇市场发达的国家。

意义:说明了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三)购买力平价说

1、地位:汇率理论的核心

2、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卡塞尔(瑞典学者,于1922年进行系统阐述)

3、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各国货币单位在国内的购买力大小及其升降的比较决定了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及其兑换率的变动。

4、理论基础:一价定律、货币数量论

5、一价定律: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商品套利自由的情况下,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商品活动时,将使国际间以相同货币表示同质贸易商品的价格一致。(1)提出:弗里德曼

(2)前提条件:商品同质、商品价格不存在粘性

(3)一价定律: p i d= ep i f

e为直接标价下的汇率,p i d为本国商品的价格,p i f为外国商品的价格

(4)一价定律不成立的原因:<1>交易成本的影响。

<2>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

<3>非贸易商品的影响。

6、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

(1)一价定律:p d= ep f

e为直接标价下的汇率,p d为本国商品的价格,p f为外国商品的价格

(2)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1>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

<2>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

权数相等。

(3) e = pd/pf

该式表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比率。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下降,则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下降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上升,则汇率下跌,本币升值

(4)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

第一、不同国家居民在商品消费偏好上的差异导致了产品的巨大差异性。在设立物价指数时,各国各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甚至一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

第二、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贸易壁垒以及交易成本也加大了这种偏离。

第三、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使得世界上所有商品的价格无法一致。

第四、国际贸易中同一种商品完全同质是不存在的。

7、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1)相对购买力平价:e

t =

PI

dt

PI

ft

e

其中,PI

dt ,PT

ft

分别是本国和外国在t时期的物价指数,e

是基期汇率,e

t

是计算期汇率

该式含义:尽管汇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

(2)在现实经济中,相对购买力更具有实用性。

8、购买力平价理论总结:

(1)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支付功能。

(2)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无壁垒,商品充分交易基础上的。

(3)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非完全的基础上的。

9、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1)说明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但无法说明汇率的短期和中期变动趋势。(2)无法解释汇率的变动与物价水平的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3)前提条件与现实经济情况不符。

(4)决定的均衡汇率是贸易商品市场均衡的汇率,而不是国际收支平衡的真实均衡汇率。

(5)检验的技术条件过于苛刻。

(四)利率平价说

1、利率平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

2、利率平价说利率平价是建立在外汇市场短期均衡基础之上的理论,因此是外汇短期分析的工具。该理论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两部分。

3、套补的利率平价:

(1)套补的利率平价指在利率套利的同时进行远期外汇抛补交易。

(2)假定条件:<1>所有投资者与借款者都是厌恶风险的

<2>套利的交易成本为零

<3>套利资金供给弹性为无穷大

<4>不考虑多种金融资产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差异

<5>完善的金融市场,资本自由流动

(3)套补的利率平价公式:ρ= i d -i f

公式推导(略)

该公式的经济含义是:远期汇率的变动率等于两国利率的差额。利率高的货币远期汇率下跌,利率低的货币远期汇率上升。

4、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进行利息套利时,自愿承担远期汇率变动的风险,没有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进行抛补,而是根据对未来即期汇率变动的预期值计算获取的收益进行投机。

令预期的货币升值率或贬值率为E ρ,则

E ρ= i -i d

经济含义:当一国货币的升值率或贬值率等于两国利差时,则两国间将不会有非抛补的利率套利的活动发生。

5、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的关系:

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最终使得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条件同时成立。f=E e f , E ρ= i -i d ,f 为一年期的远期合约交割的远期汇率,E e f 为一年后的汇率预期。

6、利率平价说的评价:

利率平价理论提示了利率与汇率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两种货币的利差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也表现为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这一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说明了利率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揭示了通过远期套汇套利,规避投资风险的方法

第三,揭示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

第四,为远期汇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方法;

第五,为央行通过调节利率达到其汇率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由此,我们对利率平价理论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评价:利率平价理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一块基石,同时以其重要的实践意义而成为投资者的决策指南和投机者的盈利手段。

(五)国际收支说

1、国际收支说又称作外汇供需流量理论,由美国学者阿尔盖完善,是国际借贷说的改进。

2、基本原理:

假定外汇市场的汇率是一个完全没有干预的可自由浮动的市场价格。于是可通过汇率的自由浮动,实现外汇资金的供求平衡,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账户(CA )和资本与金融账户(K ),用公式表示为: BP=CA+K=0

K 代表资本账户,CA 代表经常账户,在此我们把经常账户等同于贸易账户,

则它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决定。

贸易账户中的进口是由本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eP*/P)决定的,出口是由外国国民收入(Y*)和实际汇率决定的。于是,影响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就有:

CA=f(Y,Y*,P,P*,e)

假定资本账户的收支取决于本国利率(i)与外国利率(i*),还有对未来汇率的期(Ee f―e)/e。将这些因素与(1-6)综合,于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为: BP=f(Y,Y*,P,P*,i,i*,e,Ee f)=0

再假定,除汇率外的其它变量均是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动至某一水平,从而使国际收支达到均衡状态。

e=g(Y,Y*,P,P*,i,i*,Ee f )

3、各变量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1)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同),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本国出口增加,导致外汇供给增加,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

(2)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实际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抑制出口,使本国经常账户恶化,这又导致了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使实际汇率恢复均衡。而外国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实际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由此,刺激出口,使本国经常账户得以改善,这又导致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使实际汇率恢复均衡。

(3)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上升,将通过资本流入的增加,导致本国资本账户的改善,使外汇汇率下浮(本币升值)。外国利率上升,将通过资本输出的增加,导致本国资本账户恶化,使外汇汇率上浮(本币贬值)。

(4)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币值在即期就将升值。

(5)注意: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各变量如何影响汇率的分析是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得出的。而实际上,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而它们对汇率的影响是难以简单确定的。以国民收入这一变量为例,本国国民收入增加会在增加进口的同时,造成货币需求的上升从而提高了利率,但这又带来了资本流入。因此,国民收入增长对汇率的影响取决于以上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此外,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还有可能导致对未来汇率预期的改变,这就更加难以确定它对汇率的影响。

(六)汇兑心理说

1、汇兑心理说最初是由杜尔提出基本思想,是法国学者艾伯特·阿夫达利昂于1927年完成理论体系

2、基本思想:对汇率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们对外国货币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取决于

(1)“质”的方面: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债务的偿付能力、外汇投资的收益、政治稳定的程度、资本外逃的状况和投机活动

(2)“量”的方面:国际借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数量

3、评价:

(1)局限性:<1>忽视了汇率决定的基本因素

<2>对汇率长期变动趋势没有说服力

(2)意义:将心理预期因素引入汇率分析

二、现代理论(资本市场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对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极为频繁而且波幅较大。汇率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资产的价格,在分析汇率决定时采用了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基本相同的理论,这一分析方法被称为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称为汇率理论的重要一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布兰森(Willian Branson)、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和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等。该理论特别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影响。

资产市场说的主要观点:

(1)应将汇率看成是一种资产价格,这一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确定的,对汇率的分析应用与普通资产价格决定相同的理论。

(2)汇率的决定主要取决于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对资产价格而言,它在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反映的是对这一资产持有的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

(3)未来经济条件的预期对当期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

资产市场说的假设前提:

第一、外汇市场有效,市场当前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

第二、分析对象是一开放小国,该国无法影响国际利率水平。

第三、本国居民主要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同时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在货币替代模型中,本国居民假设持有外国货币。

第四、资金完全流动,抵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一)弹性价格模型

1、可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J.Frenkel)和比尔森(J.Bilson)等人首先提出的。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理论,是因为这一理论基本上不考虑价格刚性,认为,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从而使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并满足购买力平价条件。

2、假设前提:(1)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2)稳定的货币需求。

(3)购买力平价(PPP)成立。

3、狭义弹性价格模型

(1)狭义模型不考虑货币机会成本,仅考虑交易性需求(2)货币数量方程为M=KPY

M s 货币供应量,M

d

货币需求量。Y为一国实际产出,P为一国商品价格水平,

K为货币行为常数,上标*表示外国变量

本国货币市场均衡为:M

s =M

d

=KPY

外国货币市场均衡为:M

s *=M

d

*= K*P*Y*

得到:P=Ms

KY

P*=

Ms*

K*Y*

将上面两式代入购买力平价公式S=P

P*

中,得到:S=(

K*

K

)(

M s

Ms*

)(

Y*

Y

)

两边取对数:lns = =(lnk*-lnk)+ (lnM

s -lnM

s

*)+(lnY*-lnY)

上式说明,汇率受两国货币供应量、两国的国民收入影

(3)狭义弹性模型没有考虑货币的需求弹性和利率变量

4、广义弹性价格模型:

(1)广义弹性价格模型考虑了货币的投机性,增加了利率变量,将广义货币数量方程表达成:M=KPYφe-λi ,其中φ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λ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2)本国货币市场均衡:M

s =M

d

=KPYφe-λi

外国货币市场均衡:M

s *= M

d

* = K * P * Y * φe-λi*

代入购买力平价S=P/ P * 得S=(K*

)(

Ms

Ms*

)(

Y*φ

Y

)(

e-λi*

e-λi

)

两边取对数得:lns=(lnk*-lnk)+(lnM

s -lnM

s

*)+φ(lnY*-lnY)+ λ(i-i*)

假设两国有相同的货币行为常数,则模型可简化为:

lns = (lnM

s -lnM

s

*)+φ(lnY*-lnY)+ λ(i-i*)

(3结论:

<1>从最后公式可以看出,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下,汇率是由本国与外国之间的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

<2>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入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中。

(4)基本模型没有涉及资本的完全流动,没有考虑投机者的行为

5、引入预期后的弹性价格模型

在弹性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非抵补利率平价成立:S

e

-S=i-i*, s是即

期汇率,s

e

是下一期预期汇率。

lns=(lnM

s -lnM

s

*)+φ(lnY*-lnY)+ λ(s e-s)

引入预期前,弹性模型无法解释汇率短期内超常波动。

引入预期因素后说明,在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时,汇率也会因为公众对汇率预期的变化而大幅变化

6、弹性价格模型理解:

弹性价格模型表明: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货币供给水平、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通过各自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水平。

(1)货币供给水平对汇率影响:

外汇汇率与本国货币供给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

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上升时,将导致现有价格水平上的超额货币供给,在利率和实际产出(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公众将增加支出而减少货币余额。由于产出不变,额外支出会迅速导致本国物价水平的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条件下,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

(2)国民收入水平对汇率影响:

外汇汇率与本国相对于他国的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在现有价格水平上由于货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居民持有的货币余额下降,公众将减少支出而增加货币余额。而支出减少会迅速导致本国物价水平的下降。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条件下,外汇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

(3)利率收入水平对汇率影响:

外汇汇率与本国相对于他国的利率成正向变动。

本国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减少,在现有价格水平上由于货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居民持有的货币余额持有相对过多,公众将增加支出而减少货币余额。而支出增加会迅速导致本国物价水平的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条

件下,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

(4)影响小结:

<1>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下,假定其他条件一样,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既定的百分比,则导致本币贬值相同的比例。

<2>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下,假定其他条件一样,本国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会导致本币升值。

<3>在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下,假定其他条件一样,本国利率水平上升,会导致本币贬值。

7、缺陷性:

(1)它以购买力平价为前提,具有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的缺陷;

(2)它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在实证中存在争议。以收入和利率为基础的需求函数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货币需求。

(3)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这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批评。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商品市场上的价格调整不同于金融资产市场上的价格调整,它一般比较缓慢,在短期内具有粘性。

(4) 在浮动汇率前,弹性价格模型在实证检验中拟合性较好,但1978年以后,实证检验效果差。

(二)黏性价格模型

1、黏性价格模型又称为:汇率超调模型或多恩布什模型,由多恩布什在1976年的《预期与汇率动态论》提出。

2、产生背景:由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忽视了预期在决定国际利差中的作用,无法解释汇率在短期内剧烈变动的现象。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

3、基本假定:

(1)由于商品价格粘性,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因此长期内购买力平价成立。

(2)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商品价格存在粘性。

4、基本原理:多恩布什认为,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对外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5、评价

(1)贡献:

<1>总结了汇率现实中的超调现象,并在理论上首次予以系统的阐述。

<2>汇率在短期内不仅会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而且还会不符合购买力平价说的相对形态。在汇率从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中,本国价格水平在上升,但外汇汇率却不升反降,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反而升值。

(2)局限性:

<1>它将汇率波动完全归因于货币市场的失衡,而否认商品市场上的实际冲击对汇率的影响,未免有失偏颇。

<2>它假定国内外资产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事实上,由于交易成本、赋税待遇和各种风险的不同,各国资产之间的替代性远远还没有达到可视为一种资产的程度

(三)货币替代模型

1、该模型是科瑞1976提出,货币替代理论的核心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理论

2、假设条件:货币替代理论假设本国居民可以自由持有外国资产。

(1)研究对象为小国开放经济,就业充分

(2)价格完全弹性,本国只生产贸易品

(3)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

(4)人们只持有本国货币M 和外国货币F 两种零息资产

3、初始均衡,居民拥有外国资产F ’,均衡汇率s 1 ,本国需求D 1,等于充分就

业产出。

S 1→S 2:预期本币贬值,汇率上升至s 2 ,经常项目顺差(Y ’-Y ”),本国的外国

资产增加,国内的外国资产均衡曲线上升,由F 1移至F 2,本国的外国资产均衡 。

经常项目顺差Y ’Y ”=F ’F ”

S 2→S 3:本国财富增加,需求从D 1移至D 2,形成新的均衡汇率s 3。在s 3下,对外

国资产汇率超调引起的市场财富增加被外国资产吸收。外国资产均衡曲线上升,由F 2移至F 3。

(三)资产组合模型

1、由布朗森1977年开始建立。

主要特点:

(1)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替代的,非抵补利率平价不成立。

(2)不仅从宏观经济研究,也考虑了实际经济单位的影响。短期汇率主要受由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影响,长期汇率受经常账户影响。

(3)引了财富效应的分析,资产价格影响财富水平,从而影响投资者的资产组合。

(4)融入理性预期分析

(5)资产组合均衡模型强调存量和流量的区别

2、基本假设:

(1)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 ),本国债券(B )及外国资产(F )。

(2)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替代的,风险等因素使得非抵补利率平价在此不成立

(3)、外币资产的供给仅在短期内被看做是固定的,它的本币价值等于sF (s 为直接标价法汇率)。

3、图形分析——本国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三个市场的均衡

(1)本国货币市场平衡:

货币供给增加,MM 曲线左移;货币供给减少,MM 曲线右移。

(2)本国债券市场平衡模型:

本国债券供给增加,MM 曲线右移;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3)外国债券市场平衡模型:

FF 曲线表示外币资产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 曲线斜率为负,因为随着本国利率的上升,部分对外币资产的需求会转移到本国债券上,导致外币资产需求减少,在外币资产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这需要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即s 的下降)来减少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资产供给量。 此外,外币资产供给的增加将导致FF 曲线向下移动。因为如果在利率既定时,外币资产市场要实现平衡,就得降低外币汇率s ,提高对外币资产的需求量

MM 曲线表示使货币市场处于平衡状态的本国利

率与汇率的组合。

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随着s 增大(本币贬值),

使得资产总量的本币价值提高。因此,在其他条件不

变时,将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

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货币市场平

衡,需要提高本国利率来降低货币需求。

BB 曲线表示使本国债券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组合。

BB 曲线的斜率为负。如果本币贬值,s 增

加,导致资产总量增加,会增加对本国债券的

需求量

如果本国债券供给量不变,为维持本国债

券市场的均衡,只能降低本币利率使得债券价

格上涨,由此减少本国债券的需求量。

4、资本市场短期平衡状态:

当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同时平衡时,经济处于短期平衡状态,显然这意味着经济的短期平衡位于三条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当资产总量W 的供求平衡时,若任何两个市场处于平衡状态,则另一个市场也肯定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分析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省略掉一个市场。

5、资本供给变动与资本市场短期、长期调整

汇率是同时由三种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决定,汇率同利率有密切的联系。

(1)短期调整:汇率是资产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相对物价或购买力的对比决定。经常账户状况会导致外币资产存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外币汇率变化。

(2)长期调整:在浮动汇率制度和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下,经常账户顺差(逆差)意味着资本账户逆差(顺差) ,同时又意味着外币资产的增加(减少) ,从而影响汇率,使汇率升值(贬值)。这种不断的反馈过程形成对汇率的动态调节,直到外币资产存量不再变化,经常账户差额为零。

6、评价:

(1)资产组合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

<1>资产组合分析法是更为一般的模型。

<2>资产组合分析法具有特殊的政策分析价值,尤其被广泛运用于对货币政策的分析中。

(2)资产组合分析法的不足体现在:

<1>这一模型过分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它的运用。

<2>从理论上看,这一模型纳入了流量因素,但是并没有对流量因素本身作更为专门的分析。

三、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MM 是本国货币市场均衡

FF 是外国债券市场均衡线

BB 是本国债券市场均衡线

BB 比FF 陡是因为利率变动对

本国债券价格冲击更大

1、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威廉姆森1983年提出的基本要均衡汇率理论(Fundan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FEER)是此类研究的代表。

FEER将均衡汇率定义为与宏观经济均衡相一致的实际有效汇率,其中宏观经济均衡包括充分就业、低通货膨胀、可持续性的经常账户余额、合意的净资本流动等等。通过FEER与实际有效汇率的比较,可以判断一国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失调程度。

2、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思想: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上的汇率又是在交易者的交易中决定的。所以研究一定基本面条件和制度下的各种交易者的行为,尤其是在外汇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做市商的行为,就有可能揭示汇率决定的原因和路径。形象地说,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将外汇市场视作一个“黑箱”,在黑箱一头输入“供给”和“需求”等宏观变量,就能从黑箱另一头获得决定好的汇率水平,而微观市场结构方法则想要揭示,在黑箱中,汇率是如何具体被操控的。

注:理论按照一般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利率平价理论中套补的利率平价一般形式的公式推导、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弹性价格、黏性价格、货币

替代、资产组合分析)的模型公式推导、以及资产组合模型的短期、长

期调整过程部分,由于推导过程及公式输入过程较为复杂,没有整理完

整,如有需要,请自行添加,整理过程中的错误部分请予以修改,敬请

谅解,谢谢!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分析今年来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及其有效理论.docx

论文题目 分析近年来中国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走势及其理论解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12

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及有效理论 分析见年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以美元为例,自1971年以来历年美元兑人民币均价(1美元兑换)如下表: 从表中可模糊的了解到1971-1978年间,汇率走势在上下浮动;其后一直到1994年呈上升趋势;94年到现如今有略微下降。但是,汇率为什么会变动?原因何在? 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而言,贺昌政等运用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途径探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采用1997年1月-200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以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为因变量,将中美实际利差、通货膨胀率、工业增加值(因为没有GDP的月度数据,所以用此代替)、外汇储备、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外商直接投资、消费价格指数、100日元兑美元数等作为解释变量,最后发现消费价格指数是目前人民币实际汇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其他被经济学界提出的,从理论角

度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有较强影响的经济变量或者其系数绝对数很小,或者在建模过程中被筛选掉,说明它们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很小。该文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由于实际汇率在人为控制下自1994年以来一直非常稳定,因此该文根据模型退出的结果其实在定量分析前就已经一目了然。易纲、范敏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等方面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该文认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济账户下游赤字,在资本帐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应平衡和汇率的稳定。亚洲外汇网2010年发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十点分析和预测》中提到: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七大因素包括,一是国际收支的变化。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外币供给将增加,外币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给将下降,人民币会面临贬值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也保持升值的趋势。若我国国际收支盈余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变缓,汇率双向变动可能性会增加。二是央行的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还有央行的干预,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能够影响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快速升值、稳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投入本币。买入的外汇越多干预的力量就越大,这也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上,若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央行干预的力度可能就越大。1-5月份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都较多,6月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为118.67亿美元,这反映了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央行干预的压力在下降。三是公众的预期。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公众会少持有外汇,尽快结汇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加大,升值步伐也会加快。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会贬值,则更愿意持有外汇形成外汇存款。据央行的统计数据,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1600亿美元左右,未发生大的变化,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 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 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 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 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 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 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 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 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 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 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 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 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 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 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 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 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 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 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 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 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 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 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的 上下1%,但保留在不可维持条件下,再度改变平价的权利,这实际上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汇率制度安排的延续。(2)钉住水平带内的汇率制度:即允许汇率的 波动幅度超过中心汇率的上下1%。(3)爬行钉住制度:该国货币按照某一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幅度或者根据某些量化指标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小幅 度的调整。(4)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与“爬行钉住制度”类似,但这种制度下允许货币围绕着汇率保持一定的波动幅度。 (四)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的主 动干预来影响汇率走势,这种干预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承诺,也没有事先宣布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新)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理论总结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 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 利率平价说 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弹性价格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黏性价格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

一、传统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 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 (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 (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 (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 (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 (1)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G 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 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 下限: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成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时期存在着两种对外结算方式引起的 (4)结论: <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2>汇率波动的界线是黄金输送点,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汇率的变动幅度是相当有限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5)局限性:<1>各国必须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 <2>理论建立在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 <3>无法解释纸币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 3、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黄金平价 (1)这两种货币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 共同特点:<1>没有金币流通; <2>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币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与黄金直接或 间接兑换; <3>黄金输出入受到极大的限制。

国际金融(考试题目总结)

国际金融期中考试题 0假设你在1998年8月26日(这一天德国马克对卢布的比较飙升了69%)是一名在莫斯科旅游的德国公民。卢布的贬值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又假设你在那时是一家进口德国原料的俄国公司,卢布的贬值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对在俄国的德国游客,卢布的贬值,即是马克的相对购买力的提高,因此旅游变得更加便宜。对俄国进口德国原料的公司,卢布的贬值,即是卢布购买力的下降将产生不利影响。 1假设一英国公司在本国制造,其成本用英镑衡量;出售区主要在欧盟区国家,销售用欧元衡量。如果英镑升值20%,这对英国公司有何影响? 答:英镑升值,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2 2004年,A国经常项目余额为-2000,(非官方)资本项目余额为1500(以A 国的货币单位衡量)。 (1) A国2004年国际收支状况如何?A国2004年的净投资形势如何?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为什么? (3)现在假设A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如果外国中央银行在2004年间不买卖A国货币存款,那么该国中央银行2004年的外汇储备会有什么变 化?这一变化在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如何体现? 答:(1)A国2004年国际收支状况为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为顺差。A国经常项目余额为-2000,出现经常项目逆差,意味着有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借方净额,所以该国2004年的国外资产净额即对外净投资减少。 (2)在浮动汇率制下,该国货币要贬值。 (3)该国中央银行2004年的外汇储备减少。在储备与相关项目记贷方500单位。 3设你拥有2000美元。现行的美元和英镑的180天存款利率分别为:i USD=0.02(2%),i GBP=0.03(3%),现行汇率e=USD2/GBP1。 (1)在未来的180天内,你可以选择的三种基本策略是什么? (2)如果你(或者其他人)肯定在未来的180天内美元和英镑的汇率不会发生变化,你会怎么做?180天后你持有多少货币? (3)假设你不介意承担风险。你预期在未来的180天内汇率会变成USD1.9/GBP1,那你会采取什么策略?为什么?在180天后实际汇率变成 了USD1.8/GBP1,你会对所作的决定满意吗?为什么? (4)假设你是风险厌恶者,180天远期汇率为USD2.02/GBP1,你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1)选择一:持有美元现金;选择二:180美元存款;选择三:换成英镑-180天英镑存款-到期本息换回美元。 (2)汇率不变,直接套利即可,会得到2000/2*103%*2=2060美元。

汇率调整对公司影响的一些看法-总结报告模板

汇率调整对公司影响的一些看法 一、对这次汇率调整的一些认识(一)这次汇率改革重在机制而非升值。此次汇率调整的最大看点并不在升值幅度,而是我们采取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这种方案的基本构想是,根据与中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来选择数种主要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篮子的货币;设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其范围内浮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单一地盯住美元相比,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方案更为科学和客观,与实体经济的更紧密,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可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减少了热钱可能对单一货币的冲击。所以可以这样说,这次汇率调整中升值2%只是形式的表现,而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才是核心的内容。(二)汇率未来的变动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次汇率改革只是试探性的一步,未来很可能还有升值空间。因为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测算,人民币现在已经低估了10%以上,有人甚至认为达到了40%,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升值预期,这次人民币升值只是对这种升值预期的一定释放。本文认为由于这次升值的程度不大,并且以后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所以未来很有可能引发更为强烈的升值预期,从而导致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中国政府未来即使再动,也不会是几个月内频频调整,而是长期缓慢上升。(当然,一定情况下人民币还有可能贬值。)二、汇率变动对公司的影响外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指的是本国货币实质购买力或外币于未来时间点未预期的波动,而这种波动会改变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数目或变动程度。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中30%左右为国际石油运输业务,而按国际航运业惯例,远洋运输的运费通常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公司运输收入中约三成以外币结算(主要是美元),日常经营性支出中约二成以外币结算,这就造成公司的货币收支在币种结构上不平衡,公司主要持有的外币为美元,随着金融市场中汇率的剧烈波动,存在着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及国际外汇市场美元与其他国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汇率变动给公司带来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又可以分为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 a) 折算风险,由于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和支出为外币(主要是美元),并形成外币资产和负债而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因此在会计上存在由于汇率变化导致的外币折算风险。 b) 交易风险,即公司签订运输合同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之日,到公司履行完该合同期间,由于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导致该运输合同人民币价格发生变动的风险。经济风险对未来现金流量

国际金融知识总结

国际金融知识总结

国际金融 1国际收支的概念: 狭义: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同其他国家为清算到期的债权债务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广义: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1.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内容: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和账户、净差错与遗漏、总差额、储备与相关项目。 (一)经常账户(1)货物,货物项下登记商品的出口或进口的外汇收支。(2)服务,服务项下登记运输、保险、专利权使用、娱乐服务等外汇收支。(3)收益,收益项下登陆劳动力与资本在国际间流动而发生的外汇收支,包括职工报酬、投资收益。(4)经常转移,主要记录商品、服务或金融服务从居民一方转移到非居民一方而不要求得到对等报偿的外汇收支,包括各级政府之间的无偿转移,如战争赔款;私人无偿转移,如捐赠。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包括两个项目,(1)资本转移,主要登录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的外汇收支。(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

主要登录那些非生产就已存在在的资产和某些无形资产收买或出售而发生的外汇收支。金融账户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借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外汇收支,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三)净差错与遗漏,是人为设立的一个账户,以轧平平衡表中借贷方总额。 (四)总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国际储备的影响。 (五)储备与相关项目,总差额为顺差,则储备与相关项目记为“—”,总差额为逆差,则储备与相关项目记为“+”。其主要项目包括储备资产、使用IMF的信贷和贷款、对外国官方负责、例外融资。 By the way 总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净差错与遗漏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简答题) (一)经济周期,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交替会影响其他国家经济,致使各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经济结构,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而调整商品的输出结构,将是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因此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币值和汇率计算公式总结

币值和汇率计算题归纳总结 原理依据;纸币是由国家绘行的,纸币的左行里娶以潇通中所霑的货币里拘限。国壽有祝块定纸 币的面额,但不能;夬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市的胸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1 、流匾中所霁要的烫币重■商品的#1格SE5-SS 币渝通次数■ ; 货市升值公式:HMM4原偷格乞门+费市升值奎'口帧薛 腮一 1+筍硏解 障理依据:通货腫味,物怕上张,商品的忖榕与通货膨胀至成正比,谨货底胀峯是址币超芨部賢 与买師需要的货币虽之比;纸帀贬值辜是则用纸币超发部分与实际发行的纸miztt-直货腿胎車 与仰格成正比;纸币睡值筆吕帯将辰反比。 左主通赏膜帐后,则有公式:現在商品的怕格=原愉格*门十通赏鰹胀率)。 通费腔胀奉=(规在己发行的賢齐蚩一盖谨中冥际所零雯的赏币垦)亠療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费币 星O 通貨修味莘惮币发行里壬济通中所盡表的無貨币里-1) X 1OTWO 通货脱胀率Y 濡禰中洛蠶矗飾気?皿 费不發值罡f 垠在己岌行的嘶重一克通中实砾所電要的费五蚩〉弋理在已笳的费五缰。 址币匪值皐(1強通中所軽的金葩币里亍纸币发画 x 10(B 4?汇率 纸币贬值辜和通 貨, 待舊裔品数畳*雋品价格水 平 Wdfe St 币贬薛= (!- 壶谗甲所需要田壬属夷帀量、 壊币的岌行龍 戸 100^

原理依据:本币茫率指的是一定单位的本国集币「多少外国货币*外币莊率指的是一走单位的外國货币■參少菖国货币4 若原束M国対N国的汀奉为HL n< 若■国的通费魁跌李拘鹉?硝爆盘■囱H国的匸華为 若国国的礬囲胀李为X%,处現在■葩H国的匹垄対聲口fh+XK) 若m国的货币升值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1+x%) 若m国的货币贬值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1-x%) 若n国的货币升值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n 若n国的货币贬值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n 即:升值为加法,贬值为减法。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 (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

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 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E= Md-D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7、国际借贷: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间贷款的方式,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

关于汇率的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限制。 ③代表作 戈森:《外汇理论》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doc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汇率制度选择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学者们对不同类型的国家进行了细分,挑战了传统理论,并且通过实证检验来寻找最有效的汇率制度,为不同类型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绩效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之中,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更加频繁,使得汇率成为了一个被更多人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汇率制度的选择需要契合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主流观点中,判断一种汇率制度是否适合一般依照两种标准:宏观经济绩效标准和微观主体福利标准。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与汇

率制度选择理论有关的最新文献,可以发现,最新的文献大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主体不断拓展,有些学者集中研究某一个国家,而有些通过多国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国外学者的视角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涉及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许多文献通过一国或者多国的数据对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检验,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并结合经济实际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Coulibaly Davis (2013) 研究了非洲法郎金融共同体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金融共同体对通胀有帮助,但是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作用。证据表明,在南撒哈拉沙漠国家,盯住汇率政策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实施,但是对货币政策不利。当一个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经济体受益于更好的财政收支平衡。但由于盯住汇率政策似乎对经济增长有负面作用,应当选择一个没有锚定特定通货的货币联盟或者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Hiroyuki Yamada (2012) 研究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和通胀目标制对于通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胀率方面优于固定汇率制,至少和固定汇率制效果一样好,而中间汇率制度和灵活的汇率制度下的通胀率在大多数情形下更高一些。

国际金融作业(答案)

《国际金融》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某月某日香港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港币汇率为1美元等于7.7959/7.8019港元,7.7959是美元的(B) A. 卖出价 B. 买入价 C. 开盘价 D. 收盘价 2. 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 B 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 3. 汇率按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分为 D A.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B. 静态汇率和动态汇率 C. 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 D.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4. (A )是国际储备中最主要、最活跃和构成最复杂的组成部分。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其他贵金属 5. (D)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出现贸易逆差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A. 周期性失衡 B. 结构性失衡 C. 货币性失衡 D. 增长性失衡 满分:2 分 6. ( D)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出现贸易逆差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A. 周期性失衡 B. 结构性失衡 C. 货币性失衡 D. 增长性失衡 7. 对一个国家某一时期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叫做(B) A. 动态分析 B. 静态分析 C. 比较分析 D. 情景分析

8. 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B ) 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 9. 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C)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10. 在国际市场上,相同质量的同一种商品只能有一个价格,这一规律叫做B A. 购买力平价 B. 一价定律 C. 利率平价 D. 汇率平价 11. 所谓外汇管制就是对外汇交易实行一定的限制,目的是(D ) A. 防止资金外逃 B. 限制非法贸易 C. 奖出限入 D. 平衡国际收支、限制汇价 12. 汇率按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分为(A ) A.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B. 静态汇率和动态汇率 C. 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 D.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13. 1990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起世界各国对伊拉克的全面经济制裁,伊拉克因石油出口受阻,外汇收入剧减,国际收支严重恶化。这是由于(D )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A. 经济周期 B. 经济结构失衡 C. 货币价值变动 D. 意外事件 14. 美国的特里芬教授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大约等于(B )个月平均进口付汇额。A. 2 B. 3 C. 4 D. 5 15. (D )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不受货币发行国法律制约的货币。 A. 亚洲美元 B. 世界货币 C. 可自由兑换货币 D. 欧洲货币 16. 从(A)看,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国际经济学总结

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赫克歇尔和俄林 关税:从政府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税收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负。 关税的效应:小国情形: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变化+消费者福利变化+政府财政收入变化=a-(a+b+c+d)+c=-(b+d) 大国情形: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变化+消费者福利变化+政府财政收入变化+贸易条件效应=a-(a+b+c+d)+c+e=e-(b+d) 倾销: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只商品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关税同盟: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的贸易政策措施。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贸易创造和转移 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一)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2.贸易转移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3.贸易扩大效应: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

汇率理论总结汇总

汇率理论总结 铸币平价说— 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汇兑心理说 资产组合分析法金本位制度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分析法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资产市场说)弹性价格模型黏性价格模型货币替代模型

宏观均衡分析方法 汇率理论最新发展思路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方法、传统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816-1936 ) 1、、金本位制:(1)广义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狭义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是世界货币(根本保证) (2)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着彼此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波动幅度小,以黄金输送点为限 (4)“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5)资本的流向与黄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赖于严格的条件 (2)世界黄金产量、占有结构的限制 (3)有赖于价格体系的稳定 (4)需要黄金的自由兑换 2、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 (1)1752 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 —1776 年)在《论贸易平衡》中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s = G */G s为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直接标价法);G为本国货币的含金量;G*为外国货币的含金量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货币价值是以铸币的含金量表示的,汇率的决定与变动有一个基准,即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入国境的界限. 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运费 上限: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6a8188990.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0-9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文/王晓丽 [导读]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 王晓丽(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