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反应谱名词解释

标准反应谱名词解释

标准反应谱名词解释

标准反应谱是衡量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的标准,它描述了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或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是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标准反应谱通常用于评估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并作为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运用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 设计运用 1

2

4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场地震害效应评价是设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的,因此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多为涉及这两个方 面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造成电算程序无法计算。 (2)按照安评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反应谱计算的地震效应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计算的结果大很多,甚至超过50%以 上。 (3)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动时程分析结果与反应谱计算结果相差较 大。 (4)有些安评报告没有地震边坡效应的评估,或地震边坡效应评估不 充分,缺乏对处于危险地段的边坡进行治理的可行性评价。 5 几点建议 5.1 反应谱的表示形式宜规准化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第12.1.2条规定:反应谱宜以规准化形式表示。反应谱以规准化形式表示,能够方便工程抗震设计使用,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随机因素所造成的谱值随周期剧烈变化的 3

不合理性。考虑到建筑设计单位现有计算软件的条件限制,建议安评报告给出的建筑抗震设计反应谱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的形式,反应谱的形状参数应符合该标准第5.1.5条的 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 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 0.9。 (4) 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 0.02。 5.2 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的 处理 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安评报告给出的反应谱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一致时(一般为1.0或1.1),能够按规范规定的衰减指数0.9进行计算,但不能直接采用电算结果,应利用程序中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对地震作用进行调整。根据各振型自振周期下的安评报告反应谱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的比值调整各振型的地震作用,并按照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全面)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为了满足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对于大多数结构的设计可按照 A 设计进行。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一与第二阶段 D 经专们研究 2.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 C 和 D 划分为4类。 A 土层地质年代 B 地下水位深度 C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D 场地覆盖层厚度 3.结构的自振周期与结构的 A 和 B 有关。 A 质量 B 刚度 C 体积 D 场地类别 4.特征周期T g是根据 B 和 D 查表得到的。 A 结构自振周期 B 场地类别 C 荷载情况 D 设计地震分组 5.下列情况中,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是 A 。 A坚硬土 B 软弱土 C 断层破碎带 D突出的山嘴 6.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为 A 的地震。 A 70 km以内 B 70~100 km C 100~300 km D 300 km 以上 7.抗震第一阶段设计中,地震作用是按本地区的 B 求出的。 A 基本烈度 B 众值烈度 C 罕遇烈度 D 前三者中任一个烈度 8.按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的顺序,柱轴压比限值 C 。 A 与抗震等级无关 B 越来越小 C 越来越大 D 无变化 9.阻尼对结构自振频率和结构动力反应幅值的影响分别是 D 。 A 很小和很小 B 很大和很大 C 很大和很小 D 很小和很大 10.下列情况中,对建筑抗震有害的场地是 B 和 C 。 A平坦的坚硬土 B 软弱土 C 可能滑坡的地段 D 稳定基岩 22、结构的自振频率ω与自振周期Τ之间的关系是 B 。 A、ω=2πT B、ω=2π/T C、ω=T/2π D、ω=2T 23、中硬土土层剪切波速V s是 B 。 V s >500 B、500≥V s>250 C、250≥V s>140 D、V s≤140 2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抗震规范》有具体规定外,需要进行地震作把手用计算的是 A 建筑。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5、有感地震是里氏地震等级为M B 的地震。 A、< 2 B、2~4 C、>5 D、>7

名词解释1震级

名词解释1震级: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它是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距震中100KM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的常用对数值表示的。 2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基本烈度: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4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 5极震区:在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等震线:一次地震中,在其所波及的地区内,用烈度表可以对每一个地点评估出一个烈度,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叫等震线。 6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建筑物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方审批成颁发的文件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 7多遇地震:指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众值烈度时的地震,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约为1.55度。 8罕遇地震:指发生机会较少的地震,罕遇地震烈度时的地震,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 9地震影响系数:实际上就是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 。α=Sa/g=kβ 10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调工作。②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11强柱弱梁: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实现梁铰侧移机构,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破坏后在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 12场地土的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土颗粒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将趋于密实,使空隙水压力急剧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空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原有土颗粒通过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之中。这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13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体系最大地震反应与体系自震周期T 之间的关系曲线 14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15强剪弱弯:梁柱端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避免梁柱端截面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6.. 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梢效应。 17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总结构构造的过程 解答题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计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计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许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往往一般修理或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与本地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1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震及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解析: 1. 地球构造: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半径约6357km。 地球内部可分为3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地震多发区域: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内。 (2)地幔 地幔物质根据推算形态应为粘弹性体(可传播横波)。 (3)地核 2 ?地震的发生过程: (1)地震:是地球内某处因地球构造运动、岩层突然破裂(构造地震)、成因局部岩层塌陷(塌陷地震)、火山爆发(火 山地震)等发生了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①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③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分为: (a) 浅源地震(<=60km.)(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 (b) 中源地震(60-300km). (c) 深源地震(>300km). ④震源深度影响:浅震波及范围小、破坏程度大;深震波及范围大而破坏程度小。 3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1)地震成因:地壳的变形 (2)地震类型: ①构造地震:全球地震发生总数约90%为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塌陷地震 此外,水库也能诱发地震、核爆炸可能在场地激发地震。 4 ?地震波及其传播 (1)地震波定义: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2)分类: ①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 (i )纵波:可在固体、液体传播,为压缩波。 (ii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为剪切波。 ②面波:为次生波。分为:(a)乐甫波、(b)瑞雷波。 5. 地震波的主要特性:地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波形地震加速度波形及三大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6 ?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 分为:(1)近震震级ML;⑵面波震级MS (3)体波震级MB 基于震级的地震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强烈地震。 7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 &中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 (1)分布范围广:面积79%以上为6度抗震设防。 (2)震源浅、强度大:绝大部分深度20-30km。 (3)强震的重演周期长: (4)位于地震区的大中城市多,建筑物抗震能力低。

抗震简答和名词解释

1.砂土液化: 饱和砂土或粉土的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的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的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的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2.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3.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结构的刚心: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抗侧力的合力中心 6.构造地震: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7.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8、地震影响系数α: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9、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10、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 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 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 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 称为鞭稍效应 11、强剪弱弯: 梁、柱端形 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 承载力,避免梁柱端截面先 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2、抗震等级:考虑建筑物 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烈度, 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 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 件的抗震要求划分等级,以 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13、层间屈服机制:结构的 竖向构件先于水平构件屈 服,塑性铰先出现在柱上。 14、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 的垂直距离 15、总体屈服机制::结构的 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 服,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上, 即使大部分梁甚至全部梁上 出现塑性铰,结构也不会形 成破坏机构。 16、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 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 值之比 17、轴压比: c c A f N n= 柱组 合的轴向压力 设计值与柱的 全截面面积和 混凝土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 乘积之比 18、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 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 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 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9、动力系数:单质点弹性 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 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 的比值 20、地震系数:地震地面运 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 的比值 21、抗震防线: 在抗震体系 中,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 量的各部分。当某部分结构 出现破坏,降低或丧失抗震 能力,其余部分能继续抵抗 地震作用。 2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 ( /) ( ) (i V i V i e y y = ξ ,第i层根据 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 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 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 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 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23、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 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 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 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 行。 24、场地覆盖层厚度:一般 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 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 或岩层顶的距离。 25、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 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 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 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 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 速。 五、简答题

名词解释30743

1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称为震级,用符号M表示。 2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3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的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去划图的城市,也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4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5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震害和工作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其组合值系数(不大于一)根据地震时竖向可变荷载的遇合概率确定。 7场地土液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的松砂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但因孔隙水来不及排出,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如液体一样,这种现象就称为土的液化。 8强柱弱梁: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在柱中出现。因为塑性铰在柱中出现,很容易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倒塌。 9设计反应谱:按场地类别、近震和远震分别绘出反应谱曲线,然后根据统计分析,从大量的反应谱曲线中找出每种场地和近、远震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作为设计用的标准反应谱曲线。 10强剪弱弯:对于梁、柱构件而言,要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地发生剪切破话,这就要求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大于塑性铰的抗弯承载力,为此,要提高构件的抗剪强度,形成“强剪弱弯”。 11轴压比: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12鞭端效应:鞭端效应又叫鞭梢效应,是指高层建筑物末端形状和刚度发生变化时,端部产生的力和变形突然增大,远远大于其按重力分配到得地震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

地震反应谱 名词解释

地震反应谱名词解释 地震反应谱(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是指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对于某个实际地震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反应(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或频率和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描述了不同固有周期的地层或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位移反应,由多种频率成分组成的振动曲线。反应谱用于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是抗震设计中选择相应振动幅值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反应谱可以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等类型。 地震反应谱在工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抗震设计提供了关键的参考数据。地震反应谱的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地震动输入、结构体系的动态特性以及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反应谱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新建建筑的抗震设计,还可以用于现有建筑的抗震评估和加固。通过分析地震反应谱,工程师可以确定建筑物的薄弱环节,为加固工程提供依据。此外,地震反应谱还可以为地震预警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在地震反应谱的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

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我国抗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地震反应谱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对于非线性结构体系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未来地震反应谱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探索: 1.提高地震反应谱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 2.研究非线性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征,以提高抗震设计的有效性。 3.探索土壤-结构相互作用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以更准确地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反应。 4.结合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反应谱的特点,为地震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地震反应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抗震设计和加固效果。 总之,地震反应谱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其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地震反应谱,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未来的工作中,地震反应谱研究将继续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抗震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 引言 1.1 概述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概念、计算方法、解释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包含五个部分,即引言、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概述说明、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计算方法、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解释与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结论。我们将通过这五个部分逐步深入地介绍和阐述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1.3 目的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全面认识。通过对其定义、意义及选择方法的详细讲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指标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在介绍其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时,读者能够了解如何正确解读和利用该指标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改进措施制定。最后,我们还将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读者对标准设

计反应谱最大值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地运用。 2. 标准设计反应谱最大值概述说明 2.1 反应谱的定义与作用 标准设计反应谱是一种描述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分布响应的函数曲线。它以频率为横轴,峰值加速度、速度或位移为纵轴,可以直观地表示在不同频率下结构物受到的最大动力响应。反应谱被广泛应用于抗震设计中,可以评估结构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标准设计反应谱的意义 标准设计反应谱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工程要求和规范的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这些标准设计反应谱能够代表典型地震作用下结构物的动力响应特点,帮助工程师进行合理可靠地抗震设计。 2.3 正确选择标准设计反应谱的重要性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正确选择适用于具体工程场景和标准规范要求的标准设计反应谱十分重要。错误的选择可能导致结构物在地震中发生过度响应或失稳,从而危及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工程师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标准设计反应谱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 复习思考题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莫霍面,次生灾害,地震危险性,规范反应谱,振型参与质量系数 延性,反应谱,地震破坏准则,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卓越周期 基本风压,抖振,横向屈曲 二、问答题 ⑴试说明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 ⑵试说明振型分解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 ⑶试说明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⑷试说明桥梁结构震害类型、经验教训? ⑸试说明桥梁结构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⑹影响地震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⑺试述“概念设计”与“数值设计”的关系? ⑻试说明全球主要地震分布带有哪些? ⑼试论述常规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能力设计方法什么不同? ⑽试说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⑾试说明地震类型有哪几种? ⑿试说明决定抗震设防标准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⒀简述结构的地震破坏准则主要有哪些? ⒁试说明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事成的基本方法 ⒂桥梁结构的抗震构造设计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⒃能力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⒄在什么情况下,桥梁结构不是以采用减隔震设计? ⒅试说明设计地震力与延性系数的关系 ⒆试说明结构延性设计原理是什么? ⒇是说明桥梁抗风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次生灾害: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泄漏和疫病流行等灾害称为。 规范反应谱:大量地震加速度记录输入后绘制得到众多反应谱曲线的基础上,再经过平均与光滑化之后才可以得到供设计使用的规范反应谱。 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之比。 延性: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反应谱: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卓越周期:地震时,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不同性质地质界面的多次反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若某一周期的地震波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基本风压:平坦开阔地区,地面以上10m高度处,统计得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V0为标准,按W0=V02/1600确定的风压值。 抖振:边界层分离或湍流激起结构或部分结构的不规则振动。 横向屈曲:作用于悬吊桥梁主梁上的横向荷载超过主梁侧向屈曲的临界荷载出现的一种静力失稳现象。地震危险性:指某一场地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到的最大地震破坏影响,可以用地震烈度或地面运动参数来表示。 地震破坏准则:在地震作用下,岩体土体破坏时应力状态达到的限度 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1、试说明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 答: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我国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地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桥梁的破坏程度限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换言之需要在经济与安全之间进行合理平衡,这就是桥梁抗震..... 2.、试说明振型分解法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 3、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①确定合理的地震输入②建立结构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振动方程③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地震振动方程得到地震反应。 4、试说明桥梁结构震害类型、经验教训? ①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一般来说这类破坏现象是人为工程难以抵御的因此应尽量通过场地选择避免 ②结构强烈振动引起的破坏。由于地震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人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桥址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动,所以,设计对地震动特性不敏感的结构就显得特别重要。 5、试说明桥梁结构采用减、隔震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桥梁上部结构为连续形式,下部结构刚度比较大,整个桥的基本周期比较短②桥梁下部结构高度变化不规则,刚度不均匀,引入减隔震装置可调节各桥墩刚度,因而可以避免刚度较大桥墩承担很大惯性力的情况③场地条件较好,预期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卓越频率,长周期范围所含能力较少等。 6、影响地震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震源、传播介质与途径,以及局部场地条件这三类 7、试述“概念设计”与“数值设计”的关系? 抗震“概念设计”是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数值计算”主要是地震作

中美标准地震反应谱对比分析

中美标准地震反应谱对比分析 李俊义;吴灵宇;胡亚东 【摘要】依据现行的中国抗震规范GB 50011-2010和美国规范ASCE/SEI 7-10,绘制并对比同一场地的地震反应谱曲线,得出中美标准反应谱之间的对应关系,供设 计人员参考. 【期刊名称】《水泥技术》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5页(P37-41) 【关键词】结构抗震设计;美国规范;地震反应谱对比 【作者】李俊义;吴灵宇;胡亚东 【作者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天津水泥工业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2 2015年,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了印尼某水泥生产线建设合同,业主要新建一条完整的5 000t/d水泥生产线。根据合同要求,烧成窑尾、窑中、生料库、熟料库、水泥库、辊磨基础按美国标准设计,其余车间按中国标准设计。因此,熟悉中国和美国规范地震反应谱的取值,对合同的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中美规范抗震设防目标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根据国内统计分析,以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第一水准烈度,即多遇地震(小震);以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作为第二水准烈度,即设防烈度(中震);以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作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大震)。当遭遇第一水准烈度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抗震角度分析结构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当遭遇第二水准烈度时,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当遭遇第三水准烈度时,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 中国规范要求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通过第一阶段设计-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使结构既满足了在第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又满足了第二水准的损坏可修的目标。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大多数结构,只需进行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使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要求。美国规范ASCE 7-10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是以50年内超越概率2%的地震作用作为最大考虑地震作用,在实际计算中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 2 场地技术条件 通过解读项目地勘报告,场地土的剪切波速为183~366m/s,根据ASCE 7-10表格20.3-1场地土的判定标准,场地类别为D类(坚硬场地土,剪切波速位于182.88~365.76m/s之间)。 根据地勘报告及印尼当地官方地震加速度信息:场地短周期反应谱加速度SS为0.52(g),1s反应谱加速度S1为0.33(g),场地调整系数Fa=1.31, Fv=1.81。

抗震结构设计

第一章 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地震波的分类:体波和面波() 地震的分类(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地震先上下颠簸,左右摇晃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和大小的尺度 震级大不一定烈度大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区域划分和抗震设防通过设防烈度的基本设计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或者是规 范中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示 地震震害类型: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破坏,次生灾害破坏 每种灾害的具体表现: 地表破坏:滑坡,山石崩裂,地面裂缝,地陷,喷水冒砂; 结构破坏: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结构丧志整体性而 造成的破坏,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次生灾害破坏:水灾,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毒气污染 抗震设防: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用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 抗震的效果和目的 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 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抗震设防方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设防方针表现和陈述: 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的时候,结构不损坏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中震可修;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破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大震不倒:当遭遇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概率统计计算准则是50年

第一水准烈度: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 第二水准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约10%的烈度大体上相当于现行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 第三水准烈度(罕遇地震烈度):50年内的超越概率约为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并对结构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验算,对于较高的建筑物还要进行变形验算,以控制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第二阶段: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地震烈度(相当于大震)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层间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发生倒塌),如果变形过大的薄弱层(或部位),则应修改设计或采取相对应的构造措施,以使其能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第二章 建筑场地:即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 场地的划分:一般场地,有利场地,不利场地,危险场地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 硬的场地土中建筑物所受影响大还是软弱场地土所受影响大? 一般软弱地基地面的自振周期和振动持续时间较长,振幅较大,震害也较严重场地土的划分是通过等效剪切波速 场地土的类型(五种):岩石、坚硬土或软质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等

荷载复习资料

简答&填空&名词解释 一、荷载类型 荷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因素总称。 分类:①随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②随时间位置变异分类:固定作用、可动作用 ③按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间接作用:能够引起结构内力变形等效应的非直接作用因素,如地震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直接作用:直接引起结构变形的因素。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区别: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将不是作用力但同样引起结 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如温度改变,地震,不均匀沉降等。 二、重力 土的有效重度:土粒所受的重力扣除浮力后的重度。 雪压:指单位面积地面上积雪的自重。 基本雪压:是指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影响基本雪压的主要因素有:雪重度、基本雪压的统计、海拔高度。 影响屋面积雪的主要原因有: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风的漂积作用:在下雪过程中,风会把部分本将飘落在屋面上的雪吹积到附近的地面上或其他较低的物体上,这种影响称为风的漂积作用。 楼面活荷载:指在房屋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家具、用品、设施等产生的重力荷载。 说明影响屋面雪压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答:1.风的漂积作用 2.屋面形式(屋面坡度):一般随坡度增大而减小主要因为风的作用使雪滑移所致 3.屋面温度:屋面散发的温度使雪融化,使雪滑移更容易进行。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楼面活荷载效应时,为什么引起楼面活荷载面积超过一定的数值,应对楼面活荷载进行折减? 答:由于楼面均布活荷载可理解为楼面总活荷载按楼面面积平均,因此一般情况下,所考虑的楼面面积越大,实际平摊的楼面活荷载越小。故计算结构或构件的楼面活荷载效应时,如引起效应的楼面活荷载面积超过一定的数值,则应对楼面均布活荷载折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集 -. 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4.地震波可分为()和()。 5.体波包括()和()。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为主。 &地震强度通常用()和()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和()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体现()和()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和()。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16.面波分为()和()。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和()。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和()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和()。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 27.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和()两个。 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和()。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和()。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和()。 31.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及其()。 32.()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3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和()的关系。 3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及()。 35.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等设计原则。 3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和()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3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和()。 38.影响梁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39.影响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等。

工程结构抗震重要章节知识点汇总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本章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名词解释: •构造地震、震源、震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 •2•地丧的类型(分别按成因、震源深浅、震级大小) •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 4 •建筑抗震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 5 •建筑类别和设防标准 1. 名词解释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蹄就于鶴舉运魏豁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 1.

震源: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的地方受到影响和破坏越小。 •震级: -表示地霆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釋放的能量为冬度,根据 地慮仪记录到的地震波确定。用M表示: M=\qA •地震烈度 -/血区地曲和井碧建筑物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乳度.它是按地舄址成苗后菓分痴汛用I丧示。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 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2.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地震按照成因分为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地震按照震源深浅分为三种: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按照震级大小分为:5类。 •地震按震级分类 加I仃感地震I严坏性地震朋I特大地亡 2级4级5级7级8级 • 3•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纵波(P波) -横波(S波)

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

抗震名词解释和简答 1、⑴抗震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使结构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⑵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及构造措施等。 ⑶抗震设计的4个准则:①强度准则:保证不坏(小震)②刚度准则:保证适用性(小震)③能量准则:减小地震作用(大震)④延性准则:增强抗倒塌能力(大震) 2、设计地震分组:(近震与远震的不同影响)讨论的是同烈度,不同震中距对不同建筑的震害影响。 3、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4、按震源深度分为深源地震 (震源深 度>300km)、中源 地震(震源深度 60~300km)和浅 源地震(震源深 度<60km)。 5、按地震序列 的特点分为:主 震型、震群型、 单发型(或孤立 型)地震。 6、按剧烈程度 分为:微震(1 级)、有感地震 (2~4级)、破坏 性地震(5级以 上)。7级以上称 为强烈地震,8

级以上为特大地震。 7、现行规范的抗御地震基本做法是:1)、抗震方案设计(概念设计)2)、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构造设计)3)、进行抗震验算(计算设计)通过以上手段达到抗震的目的。这就是抗震设防。 8、震级: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9、烈度定义: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 10、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11、多遇烈

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12、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13、两阶段 的常规设计方法:第一阶段,通过对多遇地震弹性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截面强度验算,保证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第二阶段,通过对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大震不倒。 14、抗震设 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