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

1.波尼尼的《梵语语法》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柏拉图《科拉迪洛篇》

3.亚里士多德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

4.芝诺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二、重要争论:“词”“物”之争

1.公元前五世纪:

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情况如何反应到语言之中?

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

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

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

三、古罗马语言学

3、瓦罗的《论拉丁语》被称为第一个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和所有拉丁语学者中最有创见的人。

4、多纳图斯的《语法术》

5、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

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

拉斯克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代表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

葆朴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成就:语言类型学。

认为语言有四种类型:

孤立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的。

粘着语:用简单的词组合成复合而词形和意义又都不变的。

屈折语:用词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

多式综合语:句子的主要结构或全部结构全包含在一个词之中的

施莱歇尔《语言比较研究》《德语》《印欧比较语法纲要》《达尔文学说和语言学》施莱歇尔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用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观点认识语言,把洪堡特的语言发展理论,结合在自己的历史语言学理论中。其语言理论的生物学观点,既主导他的始源语理论,也主导他的类型学理论

观点:自然主义语言观

(1)“语言有机体”理论

(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

(3)语言发展阶段论

(4)语言谱系树理论

创造了构拟方法,把语言的历史比较工作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二、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

主要人物;布鲁格曼、莱斯琴、奥斯托夫、保罗、德尔布吕克、莱特、梅耶代表著作: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保罗《语言史原理》。

主要原则:“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基本原则:

A.历史语言学必须是解释性的。

B.历史语言学的解释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

C.为找出变化原因,应该限制调查研究的范围。

D.语言变化的第一类原因是发音方法,即生理方面的原因。“语音定律没有例外”

E.第二类原因是心理方面的:人类都有类推的倾向。

F.对语言变化的解释必须从历史上找根据。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不足

主要成就;(1)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勾勒出了世界语言的谱系(2)总结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语音发展规律。(3)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注意到口语的研究。

不足:(1)单纯从语言角度出发构拟出来的(印欧)始源语不过是一种科学推测。(2)语言研究缺乏系统观念,采用“原子主义”方法。(3)较深的机械模仿。

第三章现代语言学

第一节索绪尔的语言学说

索绪尔的重要观点

(一)言语活动、言语和语言

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言语活动、言语和语言三样东西,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

(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社会-心理特点

索绪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把概念叫做“所指”,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第一,符号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第二,能指的线条性。能指属听觉性质,只在时间上展开,而且具有借自时间的特征:(a)它体现一个长度,(b)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直线。

(三)语言的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

价值就是系统的功能,价值就是语言事实在该语言系统中的意义。

语言符号不纯粹是语言事实,而是系统的组成要素,这个系统代表了语言。进入系统

中的符号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组成成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语言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形成一个整体,语言是一个仅仅以它的各个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

(四)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主张区分两种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切都是历时的。同样,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五)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有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之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定义,就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排除出去,这些东西,可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来统称。

外部语言学要研究的内容有:

第一,语言学和民族学的一切接触点。

第二,语言和政治史的关系。

第三,语言和各种制度如教会、学校等的关系。

最后,凡是与语言在地理上的扩展和方言分裂有关的一切,都属于外部语言学的范围。一切在任何程度上改变了系统的,都是内部的。

(六)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认为,在语言的机构中,一切要素都是按照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运行的。

句段关系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连接在一起,彼此便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它们之间结成的关系,叫做句段关系。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叫做句段。不在前后相续的环境中出现,而是在说话者的脑子里出现的联系,叫做联想关系成果

(1)在研究对象上,索绪尔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对语言整体的性质加以探讨,指出语言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语言学研究的确定的对象。

(2)在研究任务上,提出要找出那些在冥冥中支配着人类言语行为的结构模式和关系准则。

(3)在研究道路上,索绪尔又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区分,从而最终确定了语言共时系统的符号性质,把语言研究引入新的轨道,为后人开辟一条新的可行的研究道路。

(4)在理论上,索绪尔建立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5)在方法论上,索绪尔科学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二元对立偶分”方法,这种方法是辩证分析方法的具体化,符合辩证法原理。

评价

1.语言和言语的划分促进了语言本体研究的发展却限制了人们对语言交际功能的探索。(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进行区分之后,人们对语言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言语。但由于对言语的轻视,言语语言学很久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由于视角的单一,一个理论不可能涵盖研究对象的全部现象和性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方法上采取了语言整体第一的原则,强调系统的同质性,在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结构的性质的同时,自然会放弃其他的研究视角,如对语言中的个别要素事实的关注。)

3.索绪尔理论的局限也是具有时代性的。(二十世纪初整体思想界有对本质论放弃的

倾向,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非本质论的观察世界的方式。) 第二节布拉格学派

基本观点

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在这些职责和任务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际功能,其次还能完成除此之外的某种任务。并用此来分析各种各样的语言事实。

布拉格学派理论(看大概)

(一)音位理论

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

A.具有区别性;

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

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

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非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非音质特征组成的。

元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的:

A.部位特征(音位特征):按部位的不同,元音可以分为八个音色类(唇化元音、非唇化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唇化前元音、唇化后元音、非唇化元音和非唇化后元音)。

B.开口度特征。任何语言的元音系统中都具有不同开口度的音位对立,可分为不同的“响度级”,如开元音、闭元音等。

C.共鸣特征。共鸣特征可以说明元音的纯与不纯,它能把唇元音和鼻化元音或者带喉头作用的元音区别开来。

辅音特征: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的。

A.部位特征。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喉头音等。

B.方式特征。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

C.共鸣特征。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非音质音位

对于非音质系统特征,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概念,即是指音节中负荷辨义的非音质特征的部分。区别句子的非音质特征包括句调、区别句子的音域对立、句中重音和停顿。雅克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雅可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1)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2)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3)进行语音合成,根据音位的基本区别特征在计算机终端输出字母或语音。)

5、雅克布逊的区别特征学说

从上面对《音位学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源于特鲁别茨柯依三、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理论,其后在50年代,雅克布森运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

(二)句法功能

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

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如

(三)语言功能

功能和系统是布拉格学派的两句箴言,对语言进行功能和系统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照马泰休斯的说法“语言是服务于某一种目的的表达方式系统”因此,“进行语言分析,则必须运用功能的观点”。具体而言,布拉格学派提出了以下三大理论:

(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

马泰休斯指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交际功能。

(2)比勒的三功能说

把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谈论的事情三个成分赋予表现功能、呼吁功能和描述功能(3)雅柯布逊的六功能说

把比勒的三功能理论框架扩展为六功能理论框架。

语境(指称功能)内容(诗歌功能)说话人(表情功能)听话人(呼吁功能)接触(寒暄功能) 代码(元语功能)

布拉格学派成就

该学派提出的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的思想对于今天语言学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推动了欧洲结构主义的发展

布拉格学派成功地运用索绪尔的“系统”概念,创立了音位学理论之后,使“系统”理论充分显示其深远的意义。

第一,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指出语音学是研究言语的声音,音位学是研究语言

的声音;

其次,解决了划分音位的方法,通过研究最小的语音对立体,总结了12对语音区别特征,提出了区别特征学说;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音位研究中取得明显效果的结构主义原则和方法,对语言学的其他部门,如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的研究,都很有启迪。

2.功能分析上的成就

布拉格学派在句子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马泰休斯提出的句展示功能(句子功能前景)上。

3.其他成就

布拉格学派还提出“语言联盟”(特鲁别茨科夫)的理论,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展了功能区分体系,引入了标记和无标记这两个术语,后来的语义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等根据各自的体系借鉴和发展了这两个术语;发展了

第三章结构主义语言学之哥本哈根学派

名称由来: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派丹麦学派

一、哥本哈根学派的形成

1、标志: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

这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2、形成过程

前身:音位学研究小组、语法研究小组

1939年,《语言学学报》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提出了“结构语言学”的概念,并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二、主要代表人物

叶尔姆斯列夫

《语言理论导轮》和《普通语法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他接受了索绪尔"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理论并加以发挥,用演绎的方法分析语言的结构,试图建立起一种抽象的、能适用于各种语言分析的理论,形成一个独树一帜的语言学流派。

第一节美国学派

一、美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一)美国描写主义学派形成的背景

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简称美国学派。它是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鲍阿斯《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

(2) 萨丕尔代表作是《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萨丕尔的主要语言理论:

第一是对“语音模式”的研究。萨丕尔所说的语音模式,实际上相当于布拉格学派的“音位”。他与布拉格学派有密切的联系,曾与特鲁别茨柯伊有长期通讯联系,共同探讨语音结构系统问题。特鲁别茨柯伊也曾经指出,萨丕尔独立形成了音位概念根据语音的分他详细

论述了语音成分的价值,即区别功能,布模式来分析语音,是形态音位概念最早的提出者之一,他把在词形变化表中能互相替代的音位都归为一类。

第二是对语言形式的研究。萨丕尔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的思想,对语言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详细分析了六种语法形式:词序、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叠及重音。他还对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同样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同样的功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

第三是对语言结构类型的研究。他对以前的结构类型划分很不满意,反对语言类型优劣论,并且提出了语言类型划分的综合标准,对语言类型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的语言类型分类,一般都要参考他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不过他的这种综合分类标准比较复杂,难以实施,而且有“心灵主义”的主观倾向,没有被后来的学者所接受。

第四是对语言与思维、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研究。萨丕尔主张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并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语言与民族、文化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强调语言的思维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萨丕尔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创造者。不同的语言系统对世界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分析,因此语言系统决定了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即“语言决定人们的世界观”。这种理论被称为“语言相关性”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沃尔夫加以进一步论证和发挥,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萨丕尔—沃夫假说这个假说主要是沃夫的学说,其思想来自萨丕尔,因此被人称作“萨丕尔—沃夫假说”。

沃尔夫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由语言形成的,或者说,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念受语言概念范畴的影响。他认为,某些语法现象是显性的,但是英语里还有无数隐性的范畴。

第五,萨丕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他认为印欧语言和闪族语言可能同出一源,中国的语言可能与美洲印第安语言有某种关系。他提出结构压力论,认为语言变化(音位变化﹑形态变化)是由于受到语言本身固有的有关模式的影响。

二、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替换法

这种方法是“用某一语言片段去替换另一语言片段,从而观察替换得到的语言片段是不是具体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如果是,就说明两个或更多能够这样彼此替换的片段是语言中同一现象或单位的变体,或是具有同样功能的某种单位,这样的方法叫替换分析法”反复使用替换法,可以达到确定音位、语素等单位。

2、对比分析法

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片断,找出其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通过对比从而确定这些部分的性质,这样的方法叫对比分析法。

描写语言学通过这个方法来确鉴定音位,比如对bill(帐单)pill(药片)两个单词通过对比来找出差异:前者有[b],后者有[p],在音素上形成对立,于是研究者将其划为不同的音位。

3、分布分析法

美国描写语言学家还以互补分布为原则,把处于互补分布中的不同语言现象进行合并,将其归结为一个单位,就是把它们看成是同一单位的不同变体。分布分析法是描写语言学中最关键最主要的方法。

4、直接成分分析法

布龙菲尔德认为:“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它是由若干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教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这种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印欧语句的分析,也适合与汉语的分析,尤其是在汉语的歧义句和其他特殊句子的分析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5.其他分析方法

把词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即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同,如“新书”、“很好”;

离心结构,即结构中所有的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

第四章转换生成语言学

1、乔姆斯基代表作《句法结构》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的标志。

2、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和原则

从研究对象上看:

转换生成语言学以人的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

乔姆斯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表现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是先天具备的人类遗传机制;另一部分是个别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知识。

语言运用或言语行为只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

从研究目的来看:

转换生成语言学试图建立一种人类语言共同的普遍原则——普遍语法,并且试图解释人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研究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是探讨人类认知机制的普遍特性的最好途径。

从研究方法上看:

转换生成语言学使用演绎法研究语言,并且用形式化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结构规则,提出了转换生成法。乔姆斯基认为,由于具体的语言现象是无限的,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法来归纳出语言规则。而语言规则不仅要解释观察到的语言现象,还要能预见和解释可能出现的语言现象,因此要用演绎法研究语言规则。

从研究原则来看

转换生成语法坚持解释性原则,如:预见性、普遍性、生成性、简明性等。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乔姆斯基把语言定义为一套规则或者原理。

第二,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去创造一种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个语法能够抓住本族语者所默认的知识。这就涉及到语言习得和语言普遍性的问题。

第三,对任何能够揭示说本族语者所默认的知识的材料,乔姆斯基和他的追随者都极感兴趣。他们很少使用那些本族语者所说的材料,而是依赖自己的直觉。

第四,乔姆斯基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他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两个层面上:(1)语言学家阐明关于语言结构的假设——语言的普遍理论,这个理论被个别语言的语法所验证;(2)每一个个别语法又是关于普遍语言的普遍理论的假设。最后,乔姆斯基追随了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和心理学上的心灵主义。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结构主义的不同之处。(了解)

(1)理性主义;(2)先天论;(3)演绎的方法;(4)强调解释力;(5)形式化;

(6)着眼于语言能力;(7)强生成力;(8)重视语言的共性

五、乔氏观点举例

①语言是创造的,也即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相关的特定状态,一种使婴儿能学会人类任何语言的物理及相应的心理机制。婴儿就是凭借这个普遍语法去分析和理解后天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婴儿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习得机置”实现的;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句子的语音等。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创始人及代表性人物:韩礼德

韩礼德的主要思想

1.系统思想

系统的概念是由一条基本的解释性原则构成的,语言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建立各种互相关联的系统的网络,从而解释在语言中各种与语义相关的选择。

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2.功能思想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的功能首先体现于语义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概括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并非游离于语言结构之外,它们分别与语言层次的各系统紧密联系并得以体现。如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体现;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所以功能和系统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功能是基础,系统是功能的体现形式。

3.“层次”思想:

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探究语言的语义系统以及其体现形式,它越出句子范围,以语篇为基础,把语言看成是关系的网络,结构是关系的体现。

这一点与传统语法、结构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系统功能语法不是采用形式分析法,而是在充分吸收格语法、层次语法等语法流派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发展了侧重功能、兼顾形式的双轨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了系统完备、层次清晰、科学实用的语法分析理论。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看成是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等三个层次结构的符号系统。

级阶成分分析法和功能标示法是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4.“语篇”思想:

语法研究不能与语篇或话语分析截然地分割开来。英语单词往往具有多种词汇意义,但只有出现在句中的时候,词才具有一个特定的词汇意义,并起特定的句法作用。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1) 语域研究

2) 体裁研究

3) 评价系统

4) 批评话语分析和批评语言学

5) 衔接与连贯研究

6) 语用学的再认识

7) 认知语言学研究

8) 计算语言学研究

第六章认知语言学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其基本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等内容

(一)象似性

主要原则有三: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

1.距离象似原则

距离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语表距离象似于概念之间的距离,即在功能、概念以及认知方面靠得越近的实体,在语表层次上就趋向于放在一起;联系不紧密的概念就分得越开;而且,出现的成分位置如果越接近,合在一起解释的意义就越强。

2.顺序象似原则

顺序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语表顺序象似于实际状态或事件的先后顺序。例如“我去北京坐飞机”与“我坐飞机去北京”就是不同动作次序在句法形式上的直接投射,前者是先去再坐,后者是先坐再去。

3.数量象似原则

数量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语表数量象似于所表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语言倾向于用更多的形式来表达更多的概念;语言单位的数量与可预测度成反比,在语言交际中,对于那些量大的信息,说话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对听话者较难预测、理解的信息,想间接表达的信息,表达它们的句法成分也相应增多,句法结构也相对复杂。

(二)语法化

1.语法化的定义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2.语法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语法化主要研究词汇的语法化、短语的词汇化、语用法的语法化以及篇章的语法化等内容。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目录: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 【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 (也称:比较语言学) 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

2018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应)考研初试经验

2018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应)考研初试经验 本科国际政治专业,跨考南师大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初试总分410,复习那么久有了收获,感谢一直帮助我的那位上一届学姐,这里我也分享一些复习准备的经验,希望对19级考外应或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 这个专业对我来说相当于一张白纸,尤其是语言学,所以我开始得比较早,大三寒假确定了考研的学校和专业,上学期开学的时候买好了参考书以及一些复习资料,然后就着手慢慢复习了。前期的进度比较慢,基本上是以看书和做笔记为主,下半学期才进入完全的背记阶段。这里我分科说一下。 1/政治 政治考了68,比我预期的高。虽然我是学政治的,但是真的一点优势也没有(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真的一点兴趣也没有,学得也不好),政治可以说是复习得比较不上心的一门。我全程是跟着肖秀荣走的,但是我开始得比较晚,舍友七月份就开始看了,我九月份才开始看精讲精练,中途也断断续续的,最后可以说是赶进度才看完。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把握好进度,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所有的资料都是肖秀荣教授的,从七八月份到十二月份,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看的内容。前期精讲精练一定要看仔细,但不需要完全背诵下来,主要练的是选择题,大题前面不用担心,到十一二月直接背肖四肖八就好。 精讲精练配套的1000题是要做好几遍的,我是看完大概两三章做一次题的,第一遍可以用铅笔写,然后把错题勾出来,再做一遍,最后一个月再把那些错题拿出来反复看。错题的价值是很高的,有些多选题我看了两三遍都还是会错。 大题最后直接背肖四肖八就好啦,肖四是必须要背的,不背写不出来,然后大题的平均分都差不多,所以选择题的正确率决定了最后的分。 2/二外 我的二外是日语,考了92分。日语可以说是救了我,考完专业课的时候真的崩溃,所以总分其实也就是日语捞了我一把。 我本科是外国语大学,然后专业课也没什么兴趣,大一下学期就修了日语双学位并且坚持上完了,三年级上学期准备了N2考试,所以这一门基本上没怎么操心,也没花太多时间。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 1.波尼尼的《梵语语法》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柏拉图《科拉迪洛篇》 3.亚里士多德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 4.芝诺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二、重要争论:“词”“物”之争 1.公元前五世纪: 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情况如何反应到语言之中? 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 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 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 三、古罗马语言学 3、瓦罗的《论拉丁语》被称为第一个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和所有拉丁语学者中最有创见的人。 4、多纳图斯的《语法术》 5、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 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 拉斯克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代表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 葆朴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成就:语言类型学。 认为语言有四种类型: 孤立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的。 粘着语:用简单的词组合成复合而词形和意义又都不变的。 屈折语:用词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 多式综合语:句子的主要结构或全部结构全包含在一个词之中的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伊阿宋取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eg: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eg: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希绪弗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维德《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 (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 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具有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精神与情感世界相对贫乏,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成就:(1)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公元前30年)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喜剧诗人有泰伦斯《婆母》 (2)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西塞罗卢克来修《论自然》, “三大诗人”: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诗艺》(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寓教于乐) (3)白银时期:(公元17~130年)长篇小说有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小说;普鲁塔克的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卢肯的史诗《法萨利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 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 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 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一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对者。对语言学的贡献:1清楚区分了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2使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细使用至今。此派的语言观属于自然派,认为早期语言的声音和能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态。提出“变则学说”认为词与事物关系是不对应的,得出语言是无系统不受规则限制的。 格里木定律:1817年格里木发表《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言之间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将军托雷密在埃及建立的,研究希腊的古代文献、注释和考证《荷马史诗》形成亚历山大学派。代表人物:亚里斯塔克提出“类比”说,语言是以相似的形式指明相似的范畴,并受一定规则制约的,对形态学做了详细研究确立八大词类。促进作用1确立了语文学的观念2他们的语文学工作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方向,寻求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促进真正语言学的诞生3保护希腊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提: 1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搜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准备了具体的材料2把其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来,引起语言研究方法的改革3梵语的发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以结构研究为主《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前无古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进一步强调了“系统”概念。贡献: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共时和历时的区别4语言系统性与价值的概念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6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索绪尔理论对代语言学的影响: 1系统性把语言看成一种系统和结构2注重共时研究3优先口语研究4认为语言是描写性的不是规定性的5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6强调独立自主性,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对象做观察。现代语言学的特征都源自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所建立起的语言学框架对现代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为了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于是产生的这样的区分。言语:是个人行为是暂时的现象,不能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产物,是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可以将其从言语活动中划分出来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历时现象: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共时现象:两者是对立的,应分别研究,在共时性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研究。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语言系统无关的东西都属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系统有关的属于内部研究。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理论基础: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本身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一部分是人类的属性(人类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另一部分是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乔姆斯基接受洪堡特的观点: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提出“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当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 生成:数学领域的用语,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事实,生成性说明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语法就是要设计一套产生某语言全部语法的规则,且仅仅是符号语法规则。 历史比较语言学三个第一:拉斯克:西方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研究且取得出色成绩的语言学家《古代北方语或冰岛

西方语言学流派之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用"波浪说"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维尔纳定律"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

欧美语言学史

欧美语言学史 内容要点 公元前 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语言学家波你尼(Pān.ini)著《波你尼经》(Pān.inistūtra)。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说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经。为了便于口头传诵和背诵,波你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全部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法则。这一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在语音和语法现象的分析与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因而被布龙菲尔德誉为“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公元前4世纪,在古希腊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柏拉图《克拉底洛篇》(全名《克拉底洛——论词的正确性问题》)记载了克拉底洛、赫尔摩根、苏格拉底的辩论过程。 公元前3世纪,中国《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句。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1世纪,出现了特拉克斯的《语法术》,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希腊语描写语法 [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瓦罗(M.T.Varro)《论拉丁语》,他是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语法学家,这本著作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 [古罗马] 公元前1世纪,巴拉斯蒙(R.Palasmon)发现了叹词。 公元后 [古罗马] 公元6世纪,普里西安撰写《语法规则》,这是一部汇集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成果的系统而通俗的教科书,对拉丁语的教学和传播起过很大作用。 17和18世纪的语言研究 17世纪的法国唯理语法学派 [法国]1660年阿尔诺和朗斯洛《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这是法国唯理语法学派的代表作。 对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 [英国]1690年洛克(J.Locke)发表《人类理解论》,是最先详细论述对语言起源问题看法的。 [德国]1765年莱布尼茨(G.W.Leibniz)发表《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观点进行辩论。 [法国]1772赫尔德(Herder)《论语言的起源》。 [法国]1782年卢梭(Rousseau)《论语言的起源》 普通语言学的诞生 [德国]威廉·洪堡特(W.Humboldt),是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W.Jones)1876年发表演说,阐述他对亚洲的梵语和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的研究发现,他是第一个发现亚洲的梵语与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有十分明显的亲密关系的学者。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 [丹麦]拉斯克(R.Rask)《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 [德国]葆朴(F.Bopp)是第一个将梵语和其他印欧语言进行系统对比的学者。 [德国]格里木(J.Grimm)发现“格里木定律”。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德国]施莱歇尔(August Schileicher)著有《语言比较研究》、《印欧语比较语法纲要》,他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他创造了构拟方法,推进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工作。构拟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一、语言学的分类 (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 (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类别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三、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1.一般的划分方法 (1)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 (2)近代语言学(19世纪) (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五段两线三解放 “五段”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五个阶段;“两线”指“整齐论”和“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三解放”指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2.传统语文学的定义、性质、局限性 定义:传统语文学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大语文传统,分别是古希腊传统、古印度传统,以及中世纪阿拉伯传统。 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局限性: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 四、古希腊语言研究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西方语言学史 重点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 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条件 (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 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五百多种语料 [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 (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 1807年[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 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 V 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原因 (1)方法基础 19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2)材料基础 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 (3)直接原因。 促使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欧洲人真正了解梵语始于18世纪。 威廉·琼斯:(欧洲第一个深入研究梵语的学者) 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共同的来源。 “梵语的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同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着十分明显的亲密关系——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巧合。的确,任何一个语言学家要是把这三种语言仔细考察一番,都会相信它们出于共同的来源,不过这个共同的来源也许不存在了。“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 ?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这是西方的神话。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20春华师《西方语言学史》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isolating languages):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 A: 孤立语 B: 黏着语 C: 屈折语 D: 多式插编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公元前600—前300年,语言学有三个中心:中国、罗马、希腊。 B: 8世纪后,阿拉伯语言学勃然兴起,那是较为后起的流派,并且受到希腊和印度语言学的影响。 C: 19世纪以来的西方语言学,主要是希腊语言学的继续和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古代印度语言学乃至阿拉伯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D: 从公元前四、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语言研究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即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普利森普利森的()共十八卷,是整个中古时期语法界的经典。 A: 《首篇语法专论》 B: 《语法惯例》 C: 《语言科学》 D: 《论拉丁语》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 索绪尔 B: 博厄斯 C: 萨丕尔 D: 布龙菲尔德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以下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B: 语言存在与人的大脑中不完整,只有在一个社会群体才是完整的,言语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 C: 言语是总体,语言从属于言语。 D: 言既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是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普遍现象,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A: 普通语言学 B: 应用语言学 C: 地理语言学 D: 历史语言学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中世纪文学)

第2章中世纪文学 2.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 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 (1)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 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①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②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基督教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 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与世俗文化形成的两种交流关系: ①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

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歌、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经过改造,纳入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 ②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 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2.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1)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 ②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③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2)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②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艺术形式更为成熟。 ③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

西方语言学史-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 ●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Psammetichus] ●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两年后, 保姆拿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法老传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 ●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说话→第一种语言 ●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变乱其 口音,形成多种语言 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 ●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巴尼尼(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语法》,又 叫《巴尼尼语法》。 ●《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 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 2.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 ●印度梵语属印欧语之一种,形态非常复杂,但是词的各个组成部份,由于获得音节文 字的掩护,界限却比较分明。古印度人对于梵文的研究,多出于一种宗教的动机,其中连一个声音,一个字母都不能有丝毫的苟假。这大大推动了他们要对梵语作一番精心的研究。 ●古印度人对于语文研究的成果是卓越的。它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词法 ●区分词根、后缀和词尾,词根又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2)词类和词形变化 ●分为动词和名词。还有前置词和小品词。动词有人称、态、式等变位,名词有8个格。 ●(3)语音分析 ●根据语音生理属性分类:①依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②依口腔开合度:元音、 半元音、紧缩音和闭塞音。③依发音部位:喉音、腭音、头音、齿音和唇音。 ●(4)历史比较法的萌芽 ●巴尼尼把梵语跟其他梵语方言对比。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Socrates),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