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C
A .文景之冶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2.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据此推断此诗创作于( )D
A .武昌起义期间
B .北伐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重庆谈判期间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B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丝绸之路开通 ③隋大运河开凿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4.1853年,英国人佩里率领四艘军舰叩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这里的“黑船事件”是指( )B
A .三桅帆船
B .蒸汽轮船
C .潜艇
D .航母
5.某中学拟进行一次世界历史图片展,请你为以下这组图片取一个合适的主题( )D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英国工业革命
C .美国南北战争
D .美国独立战争
6.iPhone 手机由美国苹果公司设计,高科技零部件由美、德等国的企业生产,其它零部件由全球供应商提供,最后汇集拼成整机。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B
A .政治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文化多元化
D .贸易自由化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面对以上不足,中国人开展的探索分别有( )A
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A .④②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9.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举措有益于农民的有( )B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张老师在复习课上与学生一起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该
图反映的主题是( )B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新体制的创立
C.工业文明的浪潮
D.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11.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
标题应该是()D
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外交领域的成就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2“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
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
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
的描述。()B
A.行省制 B.科举制 C.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1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4.某初三学习小组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探究,所收集的资料符合该主题的有()D
①我国发行的纪念抗战胜利的邮票②网上下载的克伦威尔的资料
③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的照片④课本上攻克巴士底狱的插图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
......,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16.该条约的签订使()D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A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18.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史实能体现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是()C
A.鉴真东渡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达·伽马远航
19.国情相似共谋发展。中印两国相似的国情有()A
①都是人口大国②都曾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都是发展中国家④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D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