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1. 生长势弱:植物生长过程出现发育势弱、萎缩和萎凋现象;

2. 营养不良:植物生长受到营养元素缺乏的影响,表现为叶色变淡或变黄,叶片缩小、凋落或畸形,伴随异味的出现;

3. 病虫害受害:植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表现为叶片变色或出现虫蛀斑点、灰白色斑块、叶片变形、枯死或叶脉出现坏死现象;

4. 环境因素不良:植物受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表现为植物生长萎缩、叶色变淡和叶片凋萎现象;

5. 水分不足:植物受到缺水或过水的影响,表现为叶片发褐、叶角缺少或叶片下垂凹陷和残浊现象;

6. 遭受压力:植物受到冷害、施肥过量等压力,表现为叶色变淡或黑化,叶片变窄、折断或凋落。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园艺植物栽培管理,也需要防范于未然。怎样才能做到“治病于未病”呢?营养诊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有哪些方法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习以下植物营养的诊断。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学习: 1.外观诊断 2.土壤分析诊断 3.组织分析诊断 4.指示植物诊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园艺植物营养的外观诊断。 外观诊断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主要凭目视判断,经验非常重要,但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元素缺乏时易误诊。园艺植物缺乏不同的元素,表现症状不一样。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衰老组织先出现症状的原因。一是缺氮,生长受抑制,不易出现坏死斑点;植株浅绿,叶片薄而小,由老叶到新叶逐渐黄化、枯死;植株矮小,瘦弱,早衰。二是缺磷,生长受抑制,不易出现坏死斑点;叶形变小、暗绿,下部叶片呈紫红色,落叶;植株矮小,苍老,成熟延迟,果实。三是缺钾,易出现失绿或有条纹的

斑点或坏死病斑;叶片暗绿,老叶前端及边缘变黄并产生小黄斑,最后老叶叶缘、叶尖褐变焦枯坏。四是缺镁,易出现失绿或有条纹的斑点或坏死病斑;叶片略发黄,老叶叶脉及脉间失绿黄化,出现清晰网状脉纹,有色泽斑点或環。五是缺锌,易出现失绿或有条纹的斑点或坏死病斑;叶小而簇生,整叶脉间失绿,坏死黄色斑点由叶脉两侧向全叶扩展;生育期延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幼嫩组织先出现症状的原因。其一是缺钙,缺钙后幼嫩组织生长点枯死,幼叶变形和坏死;幼叶失绿,叶尖呈钩状、卷曲或相互粘连,不宜伸展。二是缺硼,缺硼的幼嫩组织生长点枯死,幼叶变形和坏死;幼叶皱缩、卷曲;老叶肥厚质脆,叶柄粗短、开裂,花器发育不良。三是缺锰,缺猛的幼嫩组织生长点不易枯死,幼叶缺绿或萎蔫。新叶叶脉间失绿黄化,黄绿界限不明显,叶面褪绿,叶面由黄褐色斑点。四是缺铁,缺铁的幼嫩组织生长点不易枯死,幼叶缺绿或萎蔫。顶芽及幼叶变白,叶脉深绿、脉间失绿黄化,黄绿相间明显。 最后,我们来学习根外追肥验证,就是将含有外观诊断怀疑所缺乏元素的营养液,喷施或注入植物体,使植物吸收,观察植株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等是否得到改善等作出判。 学习完外观诊断,下面我们来学习土壤分析诊断。即通过分析植物根际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及矿质营养动态变化水平,选择适宜的肥料补充土壤养分不足。 接着我们来学习组织分析诊断。组织分析诊断是以植物组织中营

大棚栽培中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大棚栽培中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大棚栽培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大棚栽培过程中,植物的营养需求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准确分析和诊断植物的营养状态,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介绍在大棚栽培中常用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一、土壤分析 在大棚栽培中,土壤是提供植物所需营养的基础。通过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常见的土壤分析参数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通过土壤分析,农民可以针对土壤的特性和植物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和调控。 二、叶片营养诊断 叶片营养诊断是大棚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和检测植物叶片上的症状,如叶片颜色的变化、叶缘的焦枯等。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的叶片样本,进行养分含量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常见的叶片营养诊断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叶片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三、叶片渗透压测定 叶片渗透压测定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植物细胞内水分和营养状况。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的蔗糖浓度或叶片

渗透势,可以间接反映出植物中的水分含量和营养状态。这种方法需 要使用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对于大棚栽培中的水分管理和养分追肥有 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土壤水分监测 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大棚栽培中,土壤水分的合理控制和监测非常关键。目前,已经有多种土壤水 分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棚栽培中,如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势 测定仪等。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水势,并通过数 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植物的精确灌溉管理和营养需求的掌控。 综上所述,大棚栽培中的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决策依据。通过土壤分析、叶片营养诊断、叶片渗透压测定和土壤水分监测等方法,农民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植 物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灌溉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将继续发挥 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了解植物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植物面临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和改善。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植物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并探讨它们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土壤分析 土壤分析是植物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的基础,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各种物质以及pH值、电导率等指标,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 状况和植物所需的养分含量。通过土壤分析,可以得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并根据结果调整施肥方案,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二、叶片养分分析 叶片养分分析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快捷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植物叶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态和缺乏的养分种类。通常采集的是植物的老叶片,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反映植物整体的养分状况。叶片养分分析可以用来判断植物是否缺乏某种养分,调整施肥措施,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光合参数检测 光合参数检测是通过测量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参数,来判断植

物对光和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这些参数包括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通过测量这些参数,可以了解植物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判断植物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水分不足等问题。光合参数检测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和改善。 四、组织活性检测 组织活性检测是通过测量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活性来判断植物的生理状态。常用的组织活性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等。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养分不足、病虫害等问题。组织活性检测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了解植物的生理状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 总之,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壤分析、叶片养分分析、光合参数检测和组织活性检测等方法,可以了解植物的营养状态和生理状态,发现并解决植物面临的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养护植物,提高产量和品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植物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也将继续创新和完善,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植物的营养生长检测与诊断技术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检测和分析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养分状况,为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提供准确的判断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常用的植物营养

植物人(植物人状态)残疾程度

植物人(植物人状态)残疾程度 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中,将植物人状态列为一级乙等事故。在医疗纠纷中,临床上所见到的植物人状态多是颅脑手术中的失误、药物中毒、长时间的脑缺氧或长时间的休克状态等。对于本病的确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植物人状态一般是不能恢复的,这种病人是完全性质的劳动能力丧失,存在特殊的医疗依赖,生活完全地不能自理并需要监护人。这种病人貌似清醒,但对外刺激均无任何反应。多见于脑部受伤,特别是脑干受伤和药物中毒以及窒息缺氧时较易发生。病人两眼凝视,可以流泪、流涎,长年不醒或终生不醒。 一、临床评定要点 1. 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特别损伤到脑干、延髓的部位易发生植物人状态,有时其他脑部外伤后发生严重的脑水肿,发生脑疝也可以出现此种情况。另外还有机械性窒息、严重缺氧、严重中毒等,只要是大脑、小脑、脑干长时间的缺血和缺氧,都可以造成这类脑残疾。 2. 应该与脑外伤后迁延性昏迷相鉴别。这两种脑残疾是两个疾病,诊断标准不一样,但是在医疗事故鉴定标准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级乙等。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诊断上虽然出现了诊断错误,但是事故的鉴定标准等级是不会发生错误的。出于科学的严谨性,还是应该将其鉴别开来。 3.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能力、不能执行命令,也就是完全丧失了主动意识和被动意识的功能。 4.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5. 有周期性睡眠和觉醒。 6. 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 7. 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闭眼。 8. 有时可以有不自主的或无目的眼球和眼睑运动。 9. 可以有吞咽动作。 10. 丘脑下部功能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11. 十分严重的病人可有长年呈昏睡状态不醒。 二、损害残疾程度 1. 依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评定 (1)只要是能临床确诊的植物人状态,就可以鉴定为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一级伤残。 (2)如果病人的植物人状态是疾病发展的结果,就不属于医疗事故。如果病人的植物人状态是自身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医疗失误也确实存在,此种情况就应该做出医疗失误在后果中占有多大比例,一般情况下也可以不作为事故,只作民事赔偿处理。 2. 依据《人体损伤程度分级》评定 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一级伤残。

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

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 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和材料,还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了解植物的生存状态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生存状态诊断标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健康状况。 叶片颜色 叶片颜色是判断植物生存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绿色的叶片代表着植物的健康状态,表明其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叶片变黄或变褐,可能意味着植物缺乏养分或水分不足;如果叶片变红或紫色,可能是因为植物受到了寒冷或干旱的影响。 叶片形状 叶片的形状也能反映植物的生存状态。通常,叶片应该是饱满、扁平和有光泽的。如果叶片变得干瘪、卷曲或变形,可能是因为植物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或环境压力的影响。

叶片花纹 叶片上的花纹通常是植物生存状态的另一个指标。如果叶片出现斑点、条纹或椭圆形的凹陷,可能是植物受到了病毒、真菌或昆虫的感染。这些花纹通常是植物的自我防御机制,帮助植物抵抗病害。 枝条和茎干 枝条和茎干的状态也能反映植物的生存状况。如果枝条和茎干变得干枯、脆弱或出现裂纹,可能是植物缺水或受到了机械性损伤。另外,如果茎干上出现溃疡、疫病或腐烂,可能是植物受到了病原体的感染。 生长速度 植物的生长速度也是判断其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健康的植物应该有正常的生长速度,茁壮成长。如果植物的生长速度变慢或停止生长,可能是因为缺乏养分、水分或受到了环境压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植物的生存状态可以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形状、花纹以及枝条和茎干的状态来进行诊断。同时,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也能提供有关植物生存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些指标

植物状态的特征包括

植物状态的特征包括 植物状态是一种罕见意识障碍状态,陷入植物状态的患者处于觉醒状态,缺乏任何对外界环境的恰当反应,无论是接收还是发出信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是其大脑运作的结果。这一定义是1972年由苏格兰脑外科教授Jennett和美国神经科教授Plum在二人合作发表于著名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题为《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一个有待命名的综合症》的文章中首先提出的,用以描述一种严重泛发性脑损伤病人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由于这一概念准确地描述了脑损伤病人在病情恢复的过程中从昏迷到进入一种“觉醒而没有意识的状态”,所以很快就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并应用在临床诊断中。 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脑死亡(Brain Death)指的是包括脑干功能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丧失,而以脑为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乃是生命得以维系之根本,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因此,当作为生命系统控制中心的全脑功能因为神经细胞的死亡而陷入不可逆之状态时,生命即告终结。临床上脑死亡患者无法保持自主呼吸和心跳,必须用人工呼吸器、药物维持,脑波消失,脑电图呈直线状。脑死亡是大脑皮层和脑干功能的完全丧失,必然导致生命停止的现象。植物人却依然有生命迹象,并可依托现代医疗技术及维生辅助设备的应用,生命得以延续,某些植物人甚至可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直至今天,植物状态仍然是一种极为复杂特殊的病症,有待医学上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对植物人部分导致了立法和裁判中争议的病理及特性进行有限的探讨,主要有如下几点: 对自身及周围缺乏认知,无法交流;缺乏对视、听、触或有害刺激作出持续可重复的有目的的或随意的行为反应;缺乏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睡眠、醒觉周期;下丘脑和脑干的自主神经功能保存良好,通过医疗和护理可以生存;大小便失禁;颅神经反射(瞳孔、眼头、角膜、前庭眼球和作呕反射)不同程度地保留。而在欧洲,大多以英国皇家医师学院在1996年发布的持续植物状态标准则,该标准则包含4大参考要素: “任何时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自我及对周边环境的意识,缺乏对视、听、触或有害刺激作出自主反应,没有言语理解及表达;存在眼睛开合交替及睡眠周期;有足够的脑干功能以保持其呼吸及循环系统。” 植物人心脏并未停跳,脑干功能尚存,既不符合我国现有心脏、脉搏呼吸跳停止的综合死亡标准,亦不符合新兴的脑死亡标准。自然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判定植物人的标准

判定植物人的标准 植物人是指因为严重的脑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大脑功能完全丧失,失去了意识、思维和自我行动能力,类似于植物的状态。然而,如何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处于植物人状态,一直是医学界和法律界争议的焦点。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意识评估和植物人的治疗等方面介绍判定植物人的标准。 一、临床表现 植物人的最明显特征是丧失意识和自主行动能力。植物人无法与外界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无法产生自发动作,也无法有意识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此外,植物人也失去了对疼痛和刺激的感知能力,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二、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学是判定植物人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技术,可以观察患者的脑部结构和活动情况。植物人的脑部结构通常没有明显异常,但脑电图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电活动模式,即“无意识状态”。这种电活动模式与正常人的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有明显区别,是判定植物人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意识评估 意识评估是判定植物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常用的意识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康复昏迷评分(RCS)、植物人状态评

估量表(CRS-R)等。这些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语言和运动反应等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植物人通常得分极低或者得分为零,表明其意识完全丧失。 四、植物人的治疗 植物人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包括定期翻身、口腔护理、营养支持等,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康复训练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和认知能力提高。 总结起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为植物人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意识评估和治疗效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确保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植物人及其家属来说,及早做出准确的判定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医疗方案和生活安排,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法律界来说,准确判定一个人是否为植物人也是判决相关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虽然如何判定植物人一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意识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准确和科学的方法来判定植物人。这将进一步推动植物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进展,为植物人及其家属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1、叶片持水率 择植株上部枝条健康完整的定型叶,每种依据叶片大小摘取叶片,混均匀后分成三份即时 称量鲜重,后置入 40℃恒温烘箱中,烘40 min ,取出称重,再置入 85℃烘箱中恒温烘至 恒重。 离体叶片,在单位时间内,水分损失的大小,反映叶片持水能力的高低,水分损失越小, 其叶片保水能力就越高,就越耐干旱。故失水率的大小,表示叶片持水能力的高低,失水 率越小,其持水能力就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失水率 =[ (鲜重- 40℃烘 40 min 重)÷(鲜重- 85℃烘至恒重) ] ×100% 。 2、植物暂时萎蔫率测定 观测植株叶片萎蔫下垂、翌日晨不能恢复正常者,即取盆中土壤测定。其方法为,将植株 连土团倒出,用小刮铲,小心而迅速从根的周围取土,剔除粗粒沙石及残根等杂物,装入 已称重的备用铝盒,及时称重,带回室内置于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取样后,及时复盆 并淋透水,置于棚内继续养护,观察能否生还,如能生还,数据可用,如果植株死亡,则 需重做。每种植物每次测试一盆,(做 3 次重复)按下式计算暂时萎蔫率: 暂时萎蔫率 =[ (土壤湿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 ] ×100% 。 3、叶片相对含水量 取各植株相同部位叶片,首先测定植物叶片的鲜重M1 ,后将叶片浸入蒸馏水中5-6 h ,使叶片吸水达到饱和状态,取出擦干叶片至表面无水分残留,再称重,得植物叶片的饱和鲜 重 M2 ,最后将植物叶片放进烘箱, 105℃杀青半小时,再于 85℃环境下烘至恒重,得叶片干重 M3。 叶片相对含水量按公式计算。 式中: M1 :为叶片的鲜重,M2 为叶片的饱和鲜重,M3 为叶片干重 4、相对电导率 用 DDS — 6700 型电导率仪测定,取各植株相同部位叶片,用蒸馏水拭净叶片表面和背面, 用剪刀去除叶片中脉,余下部分剪成大小为5mm× 5mm 的叶片。取0.20g 各 3 份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30ml 蒸馏水,放于真空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 ,以抽出细胞间隙空气。缓慢放入空气,水即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透明状,细胞内溶质易于渗出。取出锥形瓶, 间隔几分钟振荡一次,在室温下保持30min 。用已经事先预热好的电导仪测定电导率L1,再将加塞锥形瓶转入沸水中,水浴20 mins,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定电导率L2。 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电导率)按公式计算。 式中: L1 为叶片煮沸前外渗液的电导值;L2 为叶片煮沸后外渗液的电导值 5、可溶性糖的测定 试剂:蒽酮乙酸乙酯—1g 蒽酮溶于 50ml 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黑暗中可保存数星 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标准曲线的制作:

持续植物状态

持续植物状态诊疗常规 (2011版) 持续植物状态是指因颅脑外伤或非外伤性病因导致的植物状态持续1月以上,临床表现为患者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发现视觉追踪,可有自发无意义苦笑,对痛刺激有回避动作,存在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大小便失禁,存在觉醒-睡眠周期的一组疾病。相当于中医尸厥病范围。 一、诊断 本病参照1996年2001年我国在南京召开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制定植物状态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标准: 1996年4月我国召开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制定植物状态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②、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③、有睡眠、觉醒周期。 ④、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⑤、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 ⑥、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 ⑦、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大会同时明确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即为PVS。 二、中医治疗 1、应急措施 持续植物状态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对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救治。 (1)、患者出现恶心、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大幅度波动、球结膜水肿等症状(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积极给与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等处理,避免长时间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或脑干损伤,减少后期康复困难。

(2)、严重的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除积极中医药调治外,应积极给与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3)、对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需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控制,避免其对重要器官损害。 (4)、出现脱证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如生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脉注射液等,必要时可给与多巴胺、芬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5)、腹气不通,大便秘结者,可灌服或鼻饲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每日一剂,分两次灌服或鼻饲。 2、辨证治疗 1)、气虚血瘀,脑窍闭塞: 主症:神志不清,昏聩不识人,静卧不动,七窍失司,肢体失用,便溺不知。 次症:睁眼昏愦,安静不动,颜面少泽,自汗便溏,肌肉萎缩,肢体软瘫,肌肤干燥脱屑,或肌肤加错、脱屑,肌肉消瘦唇淡无华,舌淡紫、边有齿痕,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涩; (1)、三维促醒治疗法之一:中药治疗 治法:开窍醒神、补气活血 方药:促醒一号(由麝香、丹参、石菖蒲、生黄芪等组成)加减。 气虚明显甚于血瘀者,加太子参、炒白术、肉豆蔻以增加补气养血之效。 瘀血甚于气虚者,加丹参、桃仁、红花、仙鹤草以增加活血化瘀之效。 中成药 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40)、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药物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776)静脉注射用法: ①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成人20ml/次,每日1次;小儿4ml/次,每日1次。使用时用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②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成人20ml/次,每日1次;小儿剂量是0.4-0.6ml/kg/日,每日1次,使用时用5-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疗程: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1周,开始第二个疗程。

持续性植物状态(持续性发育状态,持续性生长状态,类昏迷状态,永久植物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持续性发育状态,持续性生长状态,类昏迷状态,永久植物状态)【病因】 (一)发病原因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因,大致可分为3类。 1.急性损伤:这是PVS的最常见原因。创伤最为常见,包括交通事故、枪伤及产伤等。非创伤性损伤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绞死、溺水等;严重持续性低血压发作,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肿瘤、中毒等。 2.变性及代谢性疾病:Alzheimer病、多发性脑梗死、痴呆、Pick病、Creutzfeldt-Jakob病、Parkinson病、Huntington 病是成人中常见的病因。在儿童常见于神经节脂质沉积病,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线粒体脑病、灰质变性等疾病。 3.发育畸形:包括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

脑膨出等。 (二)发病机制 PVS患者的病理改变常因人而异,脑部损害到死亡之间的时间不同,可以影响病理改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患者的原发病也可以影响检查结果。 1994年Kinney报道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病理检查,发现丘脑是最主要的病变所在,认为丘脑对意识和感知是非常主要的,而对觉醒的意义则属次要。 1997年Reinder报道植物状态可能与尾状核灰质的损害有关,并认为除弥漫性损害,某些局灶性缺血改变也非常重要。 但是无论是外伤或非外伤性脑部损伤所致的PVS,其病理改变大致有两种。 1.慢性皮质层样坏死这一类型改变,主要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Dougherty报道10例尸检资料,镜下可见新皮质层样坏死7例,多灶性梗死2例,栓塞性梗死1例,神经元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