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包装总公司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休莱特(Bill·Hewlett)

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在中国仅仅以下两个事实就足以令惠普公司无比自豪:一个是,在美国惠普被人们称为“使硅谷诞生的公司”;另一个是,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美国时,只提出参观一家公司——这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惠普公司。是什么为惠普赢得了如此崇高的声望呢?你如果以这个问题来请教任何一个惠普公司员工,无论是来自中国惠普还是惠普公司美国总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惠普之道。”

惠普之道

那么,“惠普之道”究竟是什么?它配得上这么高的赞誉吗?1999年5月26日,惠普公司总裁普莱特(Lew Platt)先生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在青岛由国家经贸委推出的“世纪变革中的经营管理——世界500强系列讲座”中进行了一番对话,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惠普之道提供一些线索。

普莱特:惠普文化的核心是经久不变的价值观,即一套坚定的信念: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依靠团队精神来达到我们的目标;鼓励灵活性和创造性。惠普文化造就了惠普在业界的良好信誉,在硅谷,有大批的公司老板在惠普工作过,深受惠普之道的熏陶,甚至有人认为惠普在某种意义上影响造就了硅谷。

张瑞敏:海尔强调对两部分人的尊重:一部分是员工,另一部分是客户。一个企业的领导,不论他多么成功,都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这两种人更聪明,想驾驭他们,否则就会走向失败。对员工,海尔赛马不相马;对客户,海尔坚持真诚到永远。14年来,海尔以平均82.8%的速度增长,主要是海尔坚持不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创造新的市场。

普莱特:惠普是地方分权式的组织,很少有统一的规范来约束员工。惠普

的管理层不控制员工,而是要建立一种氛围和开放的体制,采取员工为主,经理支持的做法。这会加快决策进程,并有助于员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张瑞敏:我刚到工厂时,制定的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就是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在这种条件下,制定高目标不可能,能够把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就不简单。目前我们公司以OEC(日清)管理为基础,结合美日公司的管理方法;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对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借鉴了许多美国公司的做法;在内部管理,团队精神方面,则较多借鉴了日本公司的经验。

张瑞敏:树立一个企业文化的概念并不难,而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是很难的。比如海尔的价值观中有一条是“人人是人才”,但有的员工就是认为自己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不在人才之列。于是我们就“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员工搞了一项革新,本身并不复杂,但效益很大,我们就把这项革新用这个工人的名字命名。于是很多员工体会出“人人是人才”的含义。

普莱特:我非常赞同讲故事的重要性,惠普公司的很多培训都是讲故事,把文化理念活生生讲给员工听。对于跨国公司来讲,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惠普一半以上的员工和业务在美国以外,惠普的文化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保持核心价值的一致。

张瑞敏:海尔美国销售公司,就采取在当地雇佣总经理的方式。先让美国总经理能够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再通过他加以贯彻。我们在美国没有采取OEC管理法,而是其他形式,但核心是一样的。

从两位老总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理解,惠普之道实际上就是惠普独特的企业文化,就好比海尔的企业文化,两位有“道”的老总碰到了一块。

据中国惠普公司总裁程天纵先生介绍说,惠普之道早在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休莱特和帕卡德当年创业时就已形成。而今,有近60年历史的惠普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计算机、通讯及测量用品生产厂商,一贯以卓越的质量和完善的技术支持而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97年全球销售额达422.7亿美元,在《财富》世界500强中从上年的第60位跃居第47位。在谈到惠普过去成功的经验和今后发展的支柱时,惠普仍然搬出自己信奉已久的惠普之道。

根据惠普公司自己的解释,惠普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以及高效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这三大内容共同组成了惠普之道,而惠普企业价值及其对实现企业目标所做的承诺一起共同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它是惠普参与全球竞争的制胜法宝。惠普之道其实是“一只以价值和行为为基础、以文化为控制内容的箱子”,它的现实内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卓越的经营策略;一是以人为本

的管理方式。前者使惠普跨入全球百强企业之列,后者则使惠普以对人的重视、尊重和信任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美乃至全球最受人仰慕的公司之一。二者中,持之以恒的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惠普之道的核心,也使得惠普成为大公司在发展中仍能保持个人感情的最佳典范。

尊重和信任

惠普公司对员工尊重和信任的最突出表现,是灵活的上班时间。这种制度最初于1967年在惠普设在德国伯布林根的工厂中实行,继而推广到惠普在全球的所有企业。根据惠普公司的做法,个人可以上午很早来上班,或是上午9点来上班,然后在干完了规定的工时后离去。这样做是为了让职工能按自己个人生活需要来调整工作时间,也表示了对职工的充分信任。惠普创始人之一的戴维·帕卡德评价说:“在我看来,灵活工作时间是尊重人、信任人的精髓。它表明,我们既看到了我们的职员个人生活很繁忙,同时也相信他们能够同其上司和工作群体一起制订一个既方便个人,又公道合理的时间表。”这并非对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但肯定对绝大多数工作是合适的。

“开放实验室备用品库”也清楚地表明了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实验室备用品库就是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地方。开放政策就是说,工程师们不但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取用,而且在实际上还鼓励他们拿回自己家里去供个人使用。惠普公司的想法是,不管工程师们拿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跟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项目有关,反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里摆弄这些玩意时总能学到一点东西,公司因而加强了对革新的赞助。据说这一政策起源于惠普的另一个创始人比尔·休莱特先生。有一回,他在周末到一家分厂去视察,看到实验室备用品库门上了锁,他马上到修理组拿来一柄螺栓切割剪,把备用品库门上的锁剪断、扔掉。星期一早上,人们见到他留下的纸条:“请勿再锁此门。谢谢,比尔。”于是这一政策措施就一直延续至今。

戴维·帕卡德还认为,容忍个人的不同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惠普之道”借以表示对员工尊重和信任的另一个要素。例如,许多公司规定,雇员一旦离开公司,他们将没有资格得到重新雇用。多年来,惠普也有一些人因为其他地方似乎有更大的机会而离去。但是,惠普始终认为,只要他们没有为一家直接的竞争对手工作,只要他们有良好的工作表现,就欢迎他们回来。因为他们了解公司,不需要再培训,而且通常由于有了这种额外的经历而有着更愉快、更好的动机。公司的一名高级行政人员就曾因为认为他有更大的机会而离开了惠普公司,后来他回来时公司重新接受了他,而且被委以越来越多的管理职责,直至退休。帕卡德还说,

一些人离开惠普后成功地开办了他们自己的公司,而且这样的例子至少有十几个,这些公司雇佣的员工超过了4万人,他和休莱特两人并不因此而感到不快,相反,他们尊重这些人的创业精神,而且以一度和这些人一起愉快得工作过而高兴和自豪,还因为这些人在建立自己的公司时采用了许多体现“惠普之道”管理原则和做法而备感荣幸。

从内部提拔人员也是惠普对员工信任和尊重的一种表示。在60年代惠普投身计算机行业以前,他的关键部门经理没有一个不是从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在刚刚进入计算机行业时,惠普曾经因为公司内部缺乏计算机专门人才而将目光转向公司外部,但是这些人同样很欣然地适应了惠普公司的文化。现在,公司首席执行官普莱特先生说,由于公司内部人选不是很丰富,公司将首次从外部挑选最高领导者。但是,除此以外,惠普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喜欢从公司内部挑选人才,因为他们深信惠普公司能够培养出最优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同样,1999年7月份才卸任的惠普公司总裁普莱特在接受采访时,没有提及公司近几年来的巨额盈利:1989年以来,公司年度总收入增长率接近30%,也没有提及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一直畅销,只是谈了信任问题:他对手下工作人员非常信任,员工深受公司文化的熏陶,正是这种文化使惠普获得成功。普莱特还有一种让高层管理人员学会尊重别人成果的方法:每年,他请经营单位的经理们就哪些公司部门增加了价值、哪个部门未能增加价值进行一次投票。他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员工,谦恭和贡献非常重要,即使对公司最高层也是如此。如果在其他公司,经理们不大可能赞同、更不用说去组织这样一种活动。

同甘共苦

惠普公司有这样一个用人政策:我们为你提供一个永久的工作,只要你表现良好,我们就雇佣你。早在19世纪40年代,休莱特和帕卡德就决定,他们的公司不能“用人时就雇佣,不用人时就辞退”。这是一项很有胆识的决策。1970年经济危机时,惠普公司销售收入急剧减少,惠普的这一决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们没裁一个人,而是全体员工,包括休莱特和帕卡德在内,一律减薪20%,减少工作时数20%。结果,惠普公司保证了全员就业。

惠普公司履行不解雇一个人的承诺的保证措施之一,就是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其适应环境和为公司做贡献的能力。惠普的创业人士大多出身于斯坦福大学的特曼实验室。公司和大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保证了惠普产品和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1954年,这种联系扩大成为惠普的“优秀人才合作计划”。惠普的合格工程师可以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公司也有可能从各地

吸引年轻的高水平的大学毕业生。目前已有数百名工程师通过这个计划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惠普早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培训制度(包括专业、技术、市场、管理等诸多方面,分为公共基础,员工及经理的初、高级课程)和鼓励创新的人才机制。现在,惠普每年耗数亿美元,用于员工在职培训,并支持员工的再教育。

同样,教育和培训也是中国惠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这一方针,在中国惠普也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公司组建十年来,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和员工队伍的日益壮大,中国惠普的培训工作也愈显突出。1989年至1996年中国惠普培训费用不断增加,总额已达870万美元。

在公司并购的重大关头,惠普首先权衡的也是员工的甘苦。1950年,有人出价1000万美元要收购惠普公司,这个价格在当时颇为诱人,但遭到断然拒绝。对此,公司元老级员工卡维尔说:“依我看,这样必然会使员工落入一群陌生人手中,而他们当然是以金钱私利为先了。”还有一次,惠普有意收购另一家工厂,后来几经考虑,终于放弃了。原因在于,那家工厂有华丽的主管套房,办公室和实验室都装有空气调节系统,但生产部门却没有,“而惠普不会做这种事,因为我们还没有全部安装空气调节系统,如果惠普把冷气只装在办公室而不在工作场所安装,那才真是不可思议呢?”

还有人传说,二战期间惠普有机会获得一项极其重要的军方合同,但要履行合同它们得多招募12名新员工,于是休莱特先生与下属一名经理商量:休莱特问:“合同结束后,我们有没有他们的工作位置?”

“没有”,那名经理回答道。

“那么,这份合同我们不要也罢。”休莱特说。……

惠普公司不仅将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共患难,而且尽一切努力与员工有福同享。

首先,惠普坚持高薪金和高福利的政策。即使没有经验的生产工人每月也能拿到1000美金以上,公司尽量使自己员工的薪水高于其他公司,有统计资料表明,惠普的待遇与全美前5~10位的主要公司大致相同,比10~20家与惠普类似的公司高出5%~10%,比普通公司则高出10%~15%。惠普公司还有一个现金分红方案,公司从税前利润中提出12%分给员工,每年6月和12月发放,这使得公司员工的待遇提高了7%左右。同时,医药费及牙齿保健费用完全由公司负担。另外,员工还可以将薪金的10%用于购买公司股票,收益率通常在30%左右。

野餐会是让员工有福同享最具代表意义的形式。休莱特和帕卡德都认为,野餐会是“惠普之道”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初,惠普公司在离帕洛阿尔托开

车大约1个小时路程的乡间购买了一块土地,把其中的一部分改建成娱乐区,可供2000多人举行野餐,还可以在全年中接待惠普的雇员及家属来此露宿,并将它命名为“小盆地”。每年野餐会时,菜单上包括纽约牛排、汉堡包、墨西哥豇豆、生菜色拉、法国蒜味面包和啤酒等,公司购买食品和啤酒,平时员工自助餐厅的师傅们照例烧烤牛排和汉堡包肉饼,其他物品则由员工自备,休莱特、帕卡德以及惠普的许多行政人员都尽量参加进去,与员工交流。这项福利措施很受员工欢迎,因此惠普公司决定在世界上所有有惠普人聚居的地区实施。在科罗拉多,惠普在埃切特斯公园旁边的落基山地里买了一些地;在马萨诸塞州的海边公司也买了地;在苏格兰,公司买了一个小湖泊,是垂钓的好去处;在马来西亚,公司拥有一幢海滨别墅;而在德国南部,公司则购买了适于滑雪的山地。现在,公司游乐区已经扩大到二十多个,全球各地的惠普员工如想前往其中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预先约定,在一定日期内,以极少的花费遍览湖光山色。

而且,惠普公司的气氛友善、随和,压力很少。拿就餐来说,惠普有自己的自助餐厅,公司员工无论级别高低均在此用餐,员工在此花费不到3美元(中国惠普是10元)就可以享受到一顿丰盛的午餐,在笑声洋溢中,使人仿佛有置身在大学餐厅的感觉。公司每天还免费供应两回咖啡和油炸圆饼,下午还有不定期的啤酒狂欢。而且,公司里欢欣鼓舞的事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只要你四处走动一下,总会看到一群人在庆祝某人生日,或庆祝某种特殊的事情。

回报社会

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些勉强糊口的人,心甘情愿地为那些缺衣少食,甚至无家可归的人们提供主动帮助。这给惠普的创始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确定公司宗旨时,尽职尽责,履行一个好的集体公民的义务,就成为惠普的原则。

按照惠普的管理理念,不愿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的人,不会成为公司的合格员工。无偿献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互相帮助的方式,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崇高行为。它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惠普在华十周年庆典的组成部分,1995年12月8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举办了无偿献血活动,从总裁、部门经理到普通员工,包括外籍人士120余人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参加体检的有75人,献出鲜血的46人。1996年6月21日,上海分公司的员工响应总公司总裁的倡议,举行了“惠普无偿献血日”活动,120人报名,62位员工以这种特殊方式,回报社会,表达爱心。惠普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鼓励员工无偿献血的外企公司。

此外,惠普还热心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十几年来,惠普以多种方式支持、赞

助中国申办奥运会和各项体育赛事、音乐会及国际和地区间的学术、经济交流活动。在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中,惠普就捐赠了价值50万美元的HP3000/925小型机。

惠普还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支持上,为中国的理工科大学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机和科学仪器,为它们从事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资料来源:中国惠普公司

自信乐观

有人曾跟美国惠普公司的20名高级管理人员面谈过,其中18位都主动提到,他们公司的成功,靠的是它重视人的宗旨,这套宗旨就是以人为本的“惠普之道”。

惠普公司的这种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在这一过程中,惠普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一再重新修订,又重新印发给每位职工,每次都重申公司的宗旨,而且宗旨中总是强调:“组织之成就是公司每个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就要强调惠普对有革新精神的人所承担的责任。这一点一直是驱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动力。

因此,惠普公司对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只要你随便到惠普的任何一家机构,你就能感到惠普人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满足。

1979年,国际调查研究公司曾访问了惠普7966名员工,调查他们对公司的看法,结果对惠普的评价好得使惠普都觉得很难为情。该调查公司总裁史塔尼克致函惠普道:“员工对惠普的看法很乐观,特别是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以及心悦诚服推荐公司为最好工作地方的意愿。在过去25年间我们对1000余家美国公司所做的研究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这是对惠普之道最为中肯的褒奖,也是对惠普之道最好的注解。

点评

国内IT界人士有这样的共识:IBM为中国信息化提供了重要产品和系统;INTEL为国内PC厂商承担大部分广告费、将国PC扶持成市场主流;而HP(惠普)则为中国IT业输送管理经验,使电脑企业得以成长。由此可见,如果说在美国,惠普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硅谷的话,惠普在中国其实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中国许多计算机公司正是在替惠普做代理的过程中学会了技术和培养出人才的;惠普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更是令中国信息产业受益非浅;新近一个惹人注目的

事件是在中国惠普呆了11年的中国惠普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李汉生先生出任北大方正(香港)公司董事局主席,此前还有一些曾经在惠普工作过的人才到中国外企和中国著名计算机企业担任要职,他们深受惠普文化的影响,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惠普靠的是什么?正是它们称之为惠普之道的企业文化。惠普之道是卓越的经营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完美结合,它为惠普带来了业绩和声誉的双丰收,可谓成功之极。惠普的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并且完全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这是它成功的关键。企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实完全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无论怎样,它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的凝聚力;在提高业绩的同时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使企业能够长期有一个一贯的行为模式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急需的,有些中国企业往往风风火火一两年后便销声匿迹,缺乏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重要原因,因而在企业文化方面最为成功的惠普公司的做法值得学习。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号称资本主义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最著名的学府,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五分之一毕业于这所学院。因此,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建校已79年。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和不同凡响的校风,其影响之大,实非言语所能形容,全校有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特殊集体精神。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学院的传家宝,每个案例的描写都是工商企业将遇到的真实问题,有时案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案例的最后,总是问你:“你说该怎么办?” 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案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决策。 案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到I的9个班,每班90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时间里,学生们要分析800多个案例。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 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你喊我叫,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乱作一团,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但往往总有不少学生,不顾教授的提议,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威吓学生的强硬手段,以便使讨论能够按照正常秩序继续进行下去。HBS的案例分析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只是个人对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个学年里学完800多个案例,就好比用两年时间玩一个巨大无比的拼图游戏一样。尽管每一小块都有特定的位置,但你先拼哪一块,先从边上拼,还是从角上拼或是从中间拼,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全凭个人意愿。 HBS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践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发给学生的讲义和资料,靠死记硬背是绝对消化不了的,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学到手,就必须每天晚上读完2—3个案例,还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作好笔记。要充分准备好一个案例,一般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没有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根本吃不消的。 没有人能够在哈佛商学院“混”出个文凭来。在哈佛商学院经历过的一切,会像洗礼一样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性格和将来的人生。HBS的两年学校生活,会抓住和拥有你的整个身心,不断地向你的智力和忍受力的极限挑战,并帮助和促使你去延伸这些极限。 在HBS没有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案例教学法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真正“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们除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外,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 为了能考试及格并取得毕业证书,学生们必须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正是这种参与性的、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才使HBS在林立的商学院竞争中居于领先的地位,才使它的学生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和未来“老板”的好苗子。

哈佛经典案例-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就是相信男男女女们全都包装总公司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惠普之道就是那种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个人成就的传统。 ——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休莱特(Bill·Hewlett) 以人为本 ——惠普之道在中国仅仅以下两个事实就足以令惠普公司无比自豪:一个是,在美国惠普被人们称为“使硅谷诞生的公司”;另一个是,19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问美国时,只提出参观一家公司——这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惠普公司。是什么为惠普赢得了如此崇高的声望呢?你如果以这个问题来请教任何一个惠普公司员工,无论是来自中国惠普还是惠普公司美国总部,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惠普之道。” 惠普之道 那么,“惠普之道”究竟是什么?它配得上这么高的赞誉吗?1999年5月26日,惠普公司总裁普莱特(Lew Platt)先生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在青岛由国家经贸委推出的“世纪变革中的经营管理——世界500强系列讲座”中进行了一番对话,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惠普之道提供一些线索。 普莱特:惠普文化的核心是经久不变的价值观,即一套坚定的信念:信任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依靠团队精神来达到我们的目标;鼓励灵活性和创造性。惠普文化造就了惠普在业界的良好信誉,在硅谷,有大批的公司老板在惠普工作过,深受惠普之道的熏陶,甚至有人认为惠普在某种意义上影响造就了硅谷。 张瑞敏:海尔强调对两部分人的尊重:一部分是员工,另一部分是客户。一个企业的领导,不论他多么成功,都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这两种人更聪明,想驾驭他们,否则就会走向失败。对员工,海尔赛马不相马;对客户,海尔坚持真诚到永远。14年来,海尔以平均82.8%的速度增长,主要是海尔坚持不断创新,包括观念、管理、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或者创造新的市场。 普莱特:惠普是地方分权式的组织,很少有统一的规范来约束员工。惠普

哈佛商学院项目管理教程

案例 在你开始进行情景模拟之前,请先熟悉一下背景及主要人物。 情景模拟是一套互动式的案例研究,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你的选择将会决定案例的展开过程和结果……有的结果相对来说更成功! 情景模拟的各种场景会在课文中出现。若条件允许,请点击“声音播放”或“情景播放”按钮观看多媒体版本。 一、背景 国际金融公司在全球金融服务业中正在变得举足轻重。 随着它的快速发展,有关信息在各细分市场及地理区域间的随时交流减少了。该公司在其最近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国际市场信息的相互交流才是国际金融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该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改善信息交流。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双刃剑”包括对公司全球电讯网络的彻底检修和一次大规模机构重组以形成团队。以前按专业组建的各个部门要被改组,从而为全球的各个客户提供服务。目前最流行的口号是“关系管理”和“协同工作”。而非正式的说法是“信息共享”。 全球客户总监迈克·塔卡达已经把他的新部门编组成三个工作组,这三个工作组将为国际金融公司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迈克打算组建一个跨部门的“系统团队”,用以检测他的部门需要做哪些改进以提高全球性的沟通能力。当核心部门——信息技术部——对改进公司电讯网络做出成本很高的重要决策时,将采纳系统团队的建议。 路易丝·莫斯是迈克·塔卡达的直接下属,负责管理固定收入产品工作组。迈克让路易丝来组建这个跨部门的系统团队并且监督其工作进展。 路易丝请自己工作组中的可靠成员奥斯陆·夏普来领导这个团队。 路易丝还请了她自己组中的另一名成员贝特西·布赖特来为这个团队效力。 你的任务就是帮助路易丝·莫斯指导系统团队(特别是贝特西·布赖特),让他们在公司企业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尝试着协同工作。 二、人物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NCC地困境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NCC RP1工厂的困境 东华大学领袖MBA 孙凌云学号:211607 1 背景 蔓越莓是一种表皮鲜红,生长在矮藤上的小圆果,生长在寒冷的北美湿地,全球产区不到4万英亩,仅限于美国北部的麻萨诸塞、威斯康辛、新泽西、奥瑞冈、华盛顿等五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属哥伦比亚二省,以及南美的智利。蔓越莓只适合栽种在高酸性沙土中,须经过3-5年栽培,才能长成鲜红的果实。蔓越莓每年春天播种、秋季收获,采收方法分成“水收”和“干收”两种。传统的干收方式下,灌木上的果实靠手工采摘。由于优质的蔓越莓果内含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所以也可用水收方式采收,果农先将蔓越莓田注满水,然后开着水车巡回田间打水,等脱落的蔓越莓果浮出水面,再用栏木圈集筛选。地头采摘的蔓越莓可作鲜果销售,也可进一步加工制作果汁、果酱等产品。为保证较长的货架期,作为鲜果销售的蔓越莓不能有损伤,所以主要采取干收方式,在地头采摘后仅装收集桶的1/3,且在厂里包装前还要逐粒挑选,鲜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过程。而用作深加工的果实在采摘后装满桶作大包装运输处理(如每卡车装400桶)。 美国是蔓越莓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蔓越莓(Cranberry)已经和蓝莓、康科特葡萄一起成为美国家庭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及日常饮食伙伴。美国蔓越莓产业由各类果农合作社掌控,据统计,合作社蔓越莓的年销量占到全美年蔓越莓总销量的99%强。 表A反映了1945~1980年美国蔓越莓产业的产销情况,数据反映出蔓越莓产业的一些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趋势就是日益增长的富余量---即蔓越莓的总产量与使用量之间的差额。富余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果农在1978年请求美国农业部启动农业市场协议第1937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联邦政府和2/3以上的果农同意作物限制的话,果农就有权调整和控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

哈佛商学院M B A案例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着名的大学。哈佛大学生创建300多年以来,为美国以及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 哈佛大学之所以高踞当今世界大学之颠,是与她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的,ABC着名电视评论员乔。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庆时曾这样说道:“一个曾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她的影响足可以支配这个国家。。。。。。。 哈佛大学是辉煌的,但大学中的哈佛商学院更令人称道。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流传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目的赛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建校79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企业人才的最着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哈佛的MBA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他们是商业活动中的职业杀手。MBA平均年薪可达10万美金以上,以致美国人指责MBA的第一条缺点就是他们的身份太高。

哈佛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 HBS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学期学习统一的必修课课程,第二学期进入专业课程,近90 年来一概如此。HBS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硕士课程参考模式,其校规校纪也为其他学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一个令人奇怪的课。第一年的课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第二年却有点无所事事的轻松。 一年级课程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节80分钟的课程。每节课基本安排一个案例,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3-4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13-18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爬起来去上8点半的课程。 学生们估计,至少有75%的学习任务被压得缩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内;20%则留到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只剩下了5%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第一年要没命地学,第二年可以拼命地玩。 第一年的第学期,对第一个进过哈佛商学的人来讲,都是难以忘怀。可以说,这是一个“学而生畏”的学期。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必修课。任何人都不能弃权和例外,哪怕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也必须上会计课。刚进学院的新生对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几十页一个案例,对于非英语圈的溜学生来讲,更是蜀道青天。因为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第一第二学期修完,所以你不能

哈佛经典案例-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

在今日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量问题的企业无异于自杀。 ——美国总统工业竞争力委员会主席约翰·扬 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 ——日立的质量管理 两大法宝 日立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平浪平先生于1910年在东京创立的一个小电机修理厂,1920年该厂被改组成名为日立制作所的股份有限公司,日立因此正式得名。由于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与其他家族式日本大公司不同,日立的历任总经理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随着二战前日本工业的迅速发展,日立公司也日益壮大,到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日立发展成经营涉及电力设备、机车车辆和通讯设备等多个领域、日本最大的综合性机械电气制造厂家。现在,日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遍及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动力和产业系统、家用电器、材料工业四大领域,共20000余种。它的生产销售网络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拥有70余家制造公司和100余家销售与维修服务公司。1997年,公司全球销售收入近700亿美元,列《财富》杂志98世界500强第21位,在电子电器设备行业厂家中位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后列世界第二位(见下表),在日本最大工业企业中也仅次于丰田汽车公司。 世界电器设备制造商十强(1998)

注:本表根据《财富》“98世界500强”编制,销售额和利润额均是1997财政年度数字。 日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两大法宝:一个是十分注重技术革新和应用,另一个是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在技术革新与应用方面,日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与开发体制,并在美国建立了两个研究开发中心,在欧洲与两个实验室、大学合作建立了两个研究所。1997年,公司共有研究人员1.7万名,分布于35个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经费近50亿美元,约占公司年销售额的7%。获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大奖的电子显微镜、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本第一辆子弹头列车、日本第一套核动力发电设备、世界首次成功的光纤通讯实验、高灵敏度摄像管记载着日立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今天。在质量管理方面,日立公司继承了日本企业重视质量的传统,是世界上产品质量最过硬的公司之一。 日立与中国的关系始于60年代,在其后20年间,日立主要向中国提供产品、技术和设备。改革开放以后,日立开始在中国兴办合资企业:1982年,日立与福建电子进出口公司和福建投资企业公司合资,建立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这是日立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是日本大跨国公司在华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电子企业;1989年,日立与深圳赛格集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合资,兴建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生产彩色显像管。1992年以来,日立明显加快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步伐:1993年,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4月,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2-1995年4年中,日立就在华投资建立了10家企业,加上此前的两家,日立在华投资企业达到了12家。随着日立在华业务的迅速发展,日立公司加强了对中国业务的管

哈佛战略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

《哈佛战略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选登(14)(下) 联邦快递——隔夜送到任何地方 1978年4月,联邦快递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开出售第一批股票。此举不仅筹集到了购买波音727型飞机的巨资,而且使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得到了回报。 由于增强了运输能力,联邦快递业务逐步走上了正轨,公司年营业收入以每年约40%的速度增长。这时候的联邦快递已经拥有6700多名雇员,每天晚上向全国89个城市运送约6.5万个包裹。随之而来的电子消费品的增长和科学工具的小型化,为公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快递空间,大大增加了“隔夜快递”的业务量。其中尤以存放重要文件、照片、蓝图、小型工具和其他贵重物品的“信使包”的递送量增长最快,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40%。 到1979年,联邦快递公司年度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5亿美元,纯利2140万美元。1981年,公司营业收入高居美国航空货运公司之首位,超过了比它早20年进入航空货运业的竞争对手。 但也就在这时,联邦快递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埃默里货运

公司开始学习联邦快递的经营策略,购买货运飞机,开设小包裹分拣中心,提供隔夜快递服务;机载货运公司也开始提供小包裹空运速递服务;美国联合包裹公司向来用卡车运送包裹,1981年也加入了航空速递行列;被联邦快递的“信使包”夺走了大量客户与市场的美国邮政管理局,也开始推行自己的隔夜递送邮政服务。 但是,以上各家公司在业务范围、服务质量和交货时间上还是不能与联邦快递相提并论。因此,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邦快递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联邦快递股票暴涨,从每股24美元快速攀升至250美元 联邦快递的成功与发展强烈地吸引着华尔街股市的投资者。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联邦快递在股市上的交易价格由起初的每股24美元直线暴涨到每股47美元,长幅近100%。紧接着,在联邦快递股票上市依然看好的情况下,没有买到股票的投资者依然大胆杀进,而原来的持股者也认为联邦快递的股票具有极大的潜力。于是短短数年间,联邦快递的股票价格竟然大涨到每股250美元。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联邦快递已稳居美国隔夜快递业老大的地位。然而,美国企业界“首屈一指的冒险家”史密斯,其冒险精神并未因成功而就此打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把实现联邦快递国际化作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找到人生正确的标尺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找到人生正确的标尺 “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克莱顿·克里斯滕森 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到答案或者寻求帮助得到答案。而往往忽略的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如何思考得到答案。管理学教育我们,学会如何思考,然后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后一课堂上,教授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理论的聚焦镜对准自己,并针对下列三个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 1.我怎样确保我在职业生涯中会快乐? 2.我怎样确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关系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 3.我怎样确保我一定不会进监狱呢?

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并非如此。当年罗兹学者班32个同学就有2个进过监狱。安然(Enron)的Jeff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们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们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们引上了歧途。 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以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在想,这又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我的结论是:如果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职业。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方式来帮助别人学习和成长,来承担责任并因成就而被认可,以及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从故事中理解金融知识!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从故事中理解金 融知识! 1、引导、培养用户需求 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女:同意。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男:给猪两头。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男说猪没了。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妇家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点评: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2、投资需考虑自身规模,谨防资金链断裂 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女:同意。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男:给猪两头。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男说:完事了~~~女:.....天亮后,男低着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点评: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3、获得金融资本帮助,经营能力倍增

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去伟哥专卖店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然后带19头猪出发,事必,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7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4、通货膨胀开始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2头猪换一粒伟哥,然后是3头猪换一粒伟哥,伟哥专卖店宣布伟哥限量供应,永远保值。 哈佛导师:这就是通货膨胀,但尽管购入伟哥,伟哥是永远保值品从一头猪到头猪换一个伟哥,你什么时候见过伟哥贬值? 5、二手交易市场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囤积伟哥,并在市场,上二手交易伟哥赚钱。 哈佛导师评论:繁荣的二手交易市场是一手市场持续繁荣的保证。 6、进入边际成本 越来越多的人想去炒做伟哥,很快伟哥价格涨到16个猪换一粒。 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7、良好的理财可以让个人实现财富自由 有的男只有一头猪很早就换成伟哥,于是有人告诉他,你可以用你现在的这个伟哥去办猪抵押,当初你是一头猪买进,现在伟哥价值16头猪,你可以办至少8头猪的贷款,然后你可以用这些猪去买汽车等等好东西,这就可以把你伟哥增值部分去消费。 哈佛导师评论:良好的理财可以让个人实现财富自由。

ibm企业变革管理案例分析

IBM企业变革管理案例分析【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IBM变革管理案例:在过去一个世纪当中,IBM基业长青,因此被公认为是“反思和变革”实践最成功的企业。IBM在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服务和整体战略方面经历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就是IBM在1990年从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转型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使得这头“大象”能够继续跳舞并在舞台上取得辉煌成绩。 很显然,具有快速成功地实现变革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导向,与目标挂钩。 聘用、委任和嘉奖创新者和变革领导者。“未来的企业”是逐梦人的天堂———他们质疑臆测,提出的方案往往非常激进并且最初可能被一些人认为不切实际。关注业绩实现。“未来的企业”还是那些能力非常的领导者的乐土,由他们设定目标、推动和引领企业前进。业绩优秀的人将获得特殊奖励,比如获得为之奋斗的企业的股份。“未来的企业”通过健全的计划来定于和掌控变革,计划围绕预期的业务目标构建,并推动业务成果的实现。 像风险投资家那样经营。“未来的企业”跟踪变革的业务效益以及变革管理的有效性。强大的变革管理能力是各种规模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作为一种专业素养进行培养,而不是作为一种管理的“艺术”。“未来的企业”建立流程和构架以鼓励创新和改革。它积极地管理投资组合,保护并支持不成熟但有潜力的创意,同时系统地清除对企业没有帮助的想法。 企业变革是指企业管理者主动对企业原有的状态进行改变,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以某一目标或某一愿景为取向的一系列活动。成功企业变革使小企业逐渐变成大企业,使弱企业逐渐变成强企业,使普通企业变成品牌企业。变革管理成为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所必需进行

丹纳赫哈佛案例中文版

1.Danahe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LarryCulp自199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Danaher公司,并在2001年被任命为CEO,那年他38岁。他接管的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年复合股票收益率已超过25%。在Culp领导的前五年,公司的表现依然持续向好。Danaher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纯收益增加了一倍多,兼并了50多家企业并不断壮大。2.Culp把Danaher公司看作战略成长平台而不是家族。公司管理层把战略成长平台定义为“在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中,Danaher公司可以获得10亿或更多的收入,并且在市场中排名第一或第二。”在2010年,Danaher公司的投资组合包含5个这样的战略成长平台,贡献了80%的收入。此外,这公司还在运营七种集中的专项特殊市场——一种“在某个独特的细分市场上,Danaher公司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令人满意的利润和回报” 3.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收购,Danaher公司从曾经的周期性工业品公司逐渐发展为一个科学技术仪器公司。这一变革在Danaher成立牙科、生命科学与诊断这些平台时显得尤为明显。 4.对于Danaher公司,战略最重要最核心的是Danaher公司的商业对策管理系统,或者称为DBS。“DBS处理系统是Danaher公司的灵魂,它指导着计划、部署和执行。”Danaher公司在并购过程中成功执行DBS,促使它快速成长。事实上,Danaher公司的管理团队有一个骄人的成绩,扩大了并购公司的营业利润。 5.但Danaher公司也仍然面临新的挑战。第一,现金流是否能够支持公司的收购活动并支持公司的发展;第二,Danaher公司在高科技行业,科学技术行业并购时使用DBS模型,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第三,有些人质疑“持续改进” 到底可以持续多久。 公司历史 起源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DOC 49页)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生创建300多年以来,为美国以及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 哈佛大学之所以高踞当今世界大学之颠,是与她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的,ABC著名电视评论员乔。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庆时曾这样说道:“一个曾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她的影响足可以支配这个国家。。。。。。。 哈佛大学是辉煌的,但大学中的哈佛商学院更令人称道。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流传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目的赛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建校79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企业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哈佛的MBA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他们是商业活动中的职业杀手。MBA平均年薪可达10万美金以上,以致美国人指责MBA的第一条缺点就是他们的身份太高。

哈佛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 HBS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学期学习统一的必修课课程,第二学期进入专业课程,近90 年来一概如此。HBS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硕士课程参考模式,其校规校纪也为其他学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一个令人奇怪的课。第一年的课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第二年却有点无所事事的轻松。 一年级课程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节80分钟的课程。每节课基本安排一个案例,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3-4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13-18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睡上几小时,再爬起来去上8点半的课程。 学生们估计,至少有75%的学习任务被压得缩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内;20%则留到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只剩下了5%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第一年要没命地学,第二年可以拼命地玩。 第一年的第学期,对第一个进过哈佛商学的人来讲,都是难以忘怀。可以说,这是一个“学而生畏”的学期。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必修课。任何人都不能弃权和例外,哪怕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也必须上会计课。刚进学院的新生对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几十页一个案例,对于非英语圈的溜学生来讲,更是蜀道青天。因为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第一第二学期修完,所以你不能

哈佛经典案例-追求完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来操作,产品无差异。 ——麦当劳生产方式 追求完美 ——麦当劳的经营艺术 1992年初夏,北京王府井南口出现了一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路过这里的老百姓看到了那个过去只有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金黄色双拱型标志。从此,中国的儿童在节假日和生日里又多了一个去处。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的老百姓才真真切切地开始体验到了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西方快餐文化。 两小时一个店 本世纪40年代,迪克·麦当劳和莫里斯·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餐馆,取名麦当劳(M cdonald’s)。经营情况虽说不是太好,但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兄弟二人对此颇为满足。 1955年,麦当劳兄弟将快餐厅的经营权卖给了54岁的纸杯和奶昔机推销商雷·克洛克。克洛克是一个天才的经营家,他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快餐连锁经营思想,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稳扎稳打,将麦当劳连锁店推向美国和美国领土以外每一个有人居住的角落,从而在世界上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汉堡王国。1984年,雷·克洛克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时悄然逝去,他的后任继承了他的遗愿。到1997年底,麦当劳在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5000家餐厅。据说目前世界上每隔两个多小时,就有一家新的麦当劳餐厅问世。每天光顾麦当劳的顾客达3800多万。1997年,麦当劳年营业额达到114亿美元,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392位。 从80年代初开始,麦当劳就对中国市场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在中国推广西式快餐是可行的。1984年,麦当劳引进了美国马铃薯品种,在河北围场县试种。1991年,麦当劳在经过多方选择之后,决定与北京农工商总公司合作,以双方各持50%股权的方式,成立了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标志很快就立在了北京街头。 在中国,吃惯了油腻中餐的大人小孩,对简单方便又具独特风味的汉堡和薯条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喜爱。那一个个金黄色的大M,不仅成为街头的亮丽

哈佛商学院课程介绍

艺术、商业与创意硕士(2009年9月起可攻读) 富有创造力的毕业生如果想将艺术创意才能转化成自由职业和商业中可用的技能,企业家才能教育特别重要。开设本课程,正是为了响应这一日渐达成的共识。 目前提供的课程 银行业与金融理学硕士 从事银行业需要特殊的技能,开设本课程,正是为了回应对这些技能的强劲需求。本课程的招生对象是对中央、投资或零售银行以及更广泛的金融话题感兴趣的学生, 金融理学硕士 本课程的招生对象是有兴趣从事投资银行业、金融研究及金融交易的人士。 国际金融分析文学硕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及国际会计师公会AIA 认证) 本课程经过认证,为公司账目分析与企业实体估值提供核心工具,对从事会计、金融和股票分析工作的人士来说特别重要。 国际经济学与金融理学硕士 本课程为从事投资组合基金管理、金融服务、银行业、监管团体、公司理财与咨询工作提供绝佳的准备。 战略规划与投资理学硕士 本课程旨在让学员了解公司的战略规划、决策制定与管理控制。 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理学硕士 本课程旨在填补不懂专业技术的经理与缺乏商业头脑的电脑专家之间的空白 人力资源管理文学硕士(英国特许人事与发展协会CIPD认证) 纽卡斯尔在传统的英国大学科目中推出了首个人力资源管理文学硕士课程,深受专家学者、学生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好评。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文学硕士(英国特许人事与发展协会CIPD认证) 本课程旨在解决欧洲或全球的跨国人事管理议题。 创新、创意与企业家才能理学硕士 本课程检验战略与业务流程中的基本要素,以推动创新、创意与企业发展,培养企业家才能。 国际商务管理文学硕士 本课程旨在解决管理日益全球化的议题。

星巴克哈佛商学院案例

星巴克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刚刚在一个著名的大学里发表了一个关于咖啡行业未来的演讲,当他离开演讲大厅时,他在这所大学最受欢迎的咖啡店—the brewery前停留下来了,这间店里挂着“现供应星巴克咖啡”的牌子。舒尔茨点了一份House Blend,他发现the Brewery 店比其他星巴克咖啡店都差很多。这家店杂乱无章、服务很差,咖啡的口味也很一般。当舒尔茨离开the Brewery咖啡店时,星巴克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史密斯打来了电话。麦当劳,这家曾经被星巴克拒绝了很多次的公司,再一次来请求签订提供星巴克咖啡的合同。在回去华盛顿西雅图的飞机上,舒尔茨的思绪回到了他在the Brewery 店的体验和从麦当劳打来的电话。他问他自己两个问题:星巴克是否在有可能的最好的方式中成长?星巴克是否在他寻求成长的过程中过度扩张了? 精品咖啡工业 咖啡,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商品,分成两类:精品咖啡和基本咖啡。精品咖啡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咖啡。很多人都将精品咖啡描述成美食咖啡。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每个人都同意精品咖啡比超市中销售的有品牌的基本咖啡质量要高。估计在1994年,精品咖啡工业以15%每年的速度增长,而基本咖啡工业则处于挣扎当中。尽管大部分消费者只看到了零售层面的区别,但精品咖啡和基本咖啡的概念是来自于咖啡豆种植者。 供应商 精品咖啡公司不是直接和供应商如咖啡农户交易,而是和出口商交易。大约世界上1/3的咖啡农场小于3英亩。咖啡农户们没有渴望、没有数量、没有专家,也不能自己咖啡出口,因为大部分国家都对咖啡销售有管制。咖啡加工者或者咖啡出口商定期到规模较小的咖啡农户那边,向他们买一些咖啡樱桃或者带有种皮的种子,然后将它们转移到同一地区或其他地区农场主的研磨机。去皮后,磨坊主再将其卖给出口商。在咖啡到达精品咖啡供应商手上前换手5次是正常的。通常,咖啡从咖啡农户到收集商再到磨坊主,再到出口商,再到进口商,最后到达精品咖啡供应商。 咖啡豆供应商非常了解这一供应流程,所以他们集中于高品质的阿拉伯咖啡豆,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商品的溢价。低品质咖啡豆供应商集中于罗姆斯达咖啡豆。这种品质的区分多多少少和产业的划分是一致的,比如说低品质的咖啡豆被用于商业,而高品质的咖啡豆则被用于精品咖啡工业。(产业专家估计精品咖啡占所有咖啡消耗中的31%,见表1)某一品种的咖啡价格是对咖啡品质和某一时间段内可供销售的咖啡量的反映。要想确认咖啡的价格是困难的,因为咖啡成功的丰收取决于很多不同的因素,包括天气情况、咖啡树的健康状况,收获的技术、疾病和被昆虫感染以及咖啡生产国的社会的、政治的、管理的和经济的环境。例:1975年巴西的霜冻使咖啡价格上涨,而美国的消费量则从来没有从18.5%的下降中恢复过来。 消费者 咖啡的消费形式在美国已经发生改变。1996年,每天每人的咖啡消费量是1.7杯,相对于60和70年代每天2到3杯的咖啡消费,这是一个明显的下降。美国咖啡协会将这样的下降归结于产业领导者不好的生产开发、包装和定位.然而,现在咖啡消费情况似乎是处于上升状态。以下是对美国咖啡消费比率和全球咖啡消费比率的比较: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教程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内容简介: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案例教学法是哈佛的核心教程,设计这些案例的是哈佛的资深教授、世界知名管理学家和卓有成就的大企业家。 任何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哈佛案例中都可以找到雷同的事例。一个哈佛案例的合格受训者,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任何经营问题。 第一部哈佛商学院概况 第一章哈佛大学和哈佛商学院 第一节哈佛大学 第二节哈佛商学院 第二章哈佛商学院的教育制度 第一节哈佛商学院的入学标准 第二节哈佛MBA的课程安排及学制 第三节哈佛的案例教学法 第四节毕业生择业 第五节哈佛学子论哈佛 第二部必修课程 第一章人事管理 第一节"人"的需要和管理风格 第二节人员管理 一、发挥群体总和的力量 二、人员组织管理中要强调高标准的道德 三、合理正确地奖惩员工 第三节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第四节建立人才队伍 一、企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二、人才识别 三、寻求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企业员工培训 第五节人员沟通 一、对员工状况的分析 二、沟通 案例 [案例一] 迪特尼公司的企业员工意见沟通制度 [案例二] 野口音光的培训观念 [案例三] 美国斯图·伦纳德奶制品商店:访问竞争对手 [案例四] IBM公司"心力交瘁"课程与模拟角色 [案例五] 松下幸之助的培训之道 [案例六] 百年大计培训为本 [案例七] 福特汽车公司的人员管理 [案例八] 日本三泽企业的"用人之力"

[案例九] 纽约联合印刷公司的"择人之道" [案例十] 美国约南露珍服装公司为借力而"三顾茅庐" [案例十一] 求贤若渴的美国百华公司 第二章行销与营销 第一节行销策略与行销行动 一、行销是什么 二、应变行为 三、行销系统的建立 四、行销的策略与行动 五、营运问题诊断 六、障碍与处理 七、行销出击 第二节营销 一、哈佛营销课 二、营销分析 三、集中性市场营销 四、4P’S:市场营销组合 案例 [案例一] 美国福特T型车行销战略 [案例二] 无敌哈默就范记 [案例三] 杰克敦的厚利多销 [案例四] 雪佛莱和奥兹莫比尔的买一送一营销术 [案例五] 虎飞自行车公司营销策略的全面规划和重点实施[案例六] 美国米勒啤酒公司营销案 [案例七] 逆向营销的爱芳公司 [案例八] 多美公司的全球协同营销 [案例九] 成功企业市场营销企划 [案例十] 忽视市场营销环境的失误 [案例十一] 麦当劳的市场营销战范例:馅饼战 [案例十二]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锦囊妙计 [案例十三] 争压美国约翰兄弟公司的战斗 [案例十四] 乳皂的包装设计 [案例十五] Comshare公司推出"DSS软件"的策略 [案例十六] 汤姆森的锦囊妙计 [案例十七] 天美时手表的品牌定位策略 [案例十八] 快递公司的系列广告 [案例十九] "七喜"的广告营销策略 [案例二十]波斯坦小麦咖啡 [案例二十一] 救生圈薄荷糖 [案例二十二] 肯德基的选点投资 [案例二十三] 藐视竞争的库尔斯 第三章会计与财务 第一节怎样看懂财务报表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docx

哈佛商学院经典教材案例 少妇说: 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 求你了大妹子, 给猪一头。 女: 好吧, 但家只有一床。 男: 我也到床上睡, 再给猪一头。 女: 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 我到你上面睡, 女不肯。 男: 给猪两头。女允, 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 男忍不住, 央求动一下, 女不肯。 男: 动一下给猪两头。 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 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 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 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 前期必须引导, 培养用户需求, 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另一男得知此事, 决意如法炮制, 遂赶集卖猪, 天黑遇雨, 二十头猪未卖成, 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 家里只一人不便。男: 求你了大妹子, 给猪一头女: 好吧, 但家只有一床。男: 我也到床上睡, 再给猪一头。女: 同意。半夜男商女, 我到你上面睡, 女不肯。男: 给猪两头。女允, 要求上去不能动。少顷, 男忍不住, 央求动一下, 女

不肯。男: 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男动了七次停下, 女问为何不动?男说: 完事了~~~女: ……天亮后, 男低着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 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又一男得知此事, 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 遂先去伟哥专卖店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 然后带19头猪出发, 事必, 天亮后, 男吹着口哨赶37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 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 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 伟哥供不应求, 逐渐要2头猪换一粒伟哥, 然后是3头猪换一粒伟哥, 伟哥专卖店宣布伟哥限量供应, 永远保值。 哈佛导师评论: 这就是通货膨胀, 但可以购入伟哥, 伟哥是永远保值增值品, 从一头猪到N头猪换一个伟哥, 你什么时候见过伟哥贬值? 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哈佛导师的评论, 开始去囤积伟哥, 并在市场上二手交易伟哥赚钱。 哈佛导师又评论: 繁荣的二手交易市场是一手市场持续繁荣的保证。 越来越多的人想去炒作伟哥, 很快伟哥价格涨到16个猪换一粒。 哈佛导师又评论: 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 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 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2)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2) Sculley时期,1985——1993 Sculley致力于使苹果成为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和教育领域的领军者。同时,他极力想把苹果打造成一家大企业。苹果与优秀的软件企业(例如Aldus 网页制作软件)以及激光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的结合使Mac在桌面排版领域无人匹敌(unmatched)。销售迅猛增长,苹果一跃成为国际品牌。到1990年,苹果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稳定(stabilize)在8%左右。教育市场的收入约占苹果在美国市场收入的一半,苹果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hold a share)超过了50%。苹果拥有10亿美元的现金,并且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PC公司。 不管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苹果始终是后来主流的IBM兼容标准的唯一替代选择。在横向与纵向整合方面,苹果的实践都甚于其他PC公司,除了IBM。苹果从零开始(from scratch)设计其产品,使用独特的芯片、磁盘驱动、显示器和造型别致的底盘(chassis)。苹果还开发了专用的(proprietary)与Mac绑定的(bundle with)操作系统、自有的应用软件、包括打印机等其他周边产品(peripheral)。 相比之下,分析人士通常认为苹果的产品比IBM兼容的产品更通用(versatile)。1990年微软发布Windows 3.0时,IBM兼容机缩小了在使用便捷性方面的差距(narrow the gap)。但在诸如多媒体等核心软件技术方面,苹果依旧具有很大的优势(retain a big lead)。此外,苹果控制了它电脑的所有方面,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桌面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以及允许用户即插即用的的周边设备(peripheral)。相比之下(by contrast),用户总是为向IBM兼容机添加硬件、软件备受煎熬。结果,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数IBM和兼容机用户在容忍(put up with)他们的机器,但是苹果的用户由衷地热爱他们的Mac。” 这种对Mac的热爱(love affair)使苹果能为产品制定高价(premium price)。高配的(top-of-the-line)Mac趋于10,000美元一台,每台毛利润(gross profit)大概在(hover)令人嫉妒(enviable)的50%。但是,苹果的高管意识到麻烦正在酝酿(brew)。随着IBM兼容机价格下降,相比之下(by comparison),Mac 的价格显得过高(overpriced)。正如Sculley所说:“我们逐渐被认为是计算机领域的宝马,Mac的产品组合(portfolio)是独一无二(exclusively)的高端(high-e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