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1.高纯度氢氧化镁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力等领域。镁硅酸盐矿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Ⅰ中除含Mg2+、SO2-4外,还含有少量Fe3+、Al3+、Fe2+等离子;

②常温下,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Fe3+Al3+Fe2+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5.2 9.7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向溶液Ⅰ中加入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溶液Ⅰ中加入两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Ⅱ中Mg2+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向溶液Ⅱ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1前Mg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后Mg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钒的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催化剂和新型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 ℃、101 kPa时,4Al(s)+3O2(g)===2Al2O3(s)ΔH1

=a kJ·mol -1 4V(s)+5O 2(g)===2V 2O 5(s) ΔH 2=b kJ·mol -

1

则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V(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V 2O 5为橙黄至砖红色固体,无味、有毒,微溶于水,是许多有机和无机反应的催化剂。下图表示的是25℃时,部分含钒微粒的存在形式、浓度和存在的pH 范围(其余可溶性微粒均未标出),图中“c (V)”表示含钒微粒的浓度,虚线表示c (V)或pH 的范围尚未准确确定。

①V 2O 5溶于足量2mol·L -

1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至过量(pH <1)的过程中,开始溶液保持澄清,滴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橙黄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又消失。则沉淀消失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加硫酸溶液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VO 3-4――→+H +质子化HVO 2-4――→-H 2O 缩合

V 2O 4-7

H 2VO -4―――→-n H 2O 缩合

X 所示区域溶液中的离子 则“X 所示区域溶液中的离子”不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 .V 3O 3-9

b .V 4O 3-10

c .V 4O 4-

12 (3)V 2O 5是反应2SO 2+O 22SO 3的催化剂。其他条件不变,加入V 2O 5后,该反应的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温恒压下,加入V 2O 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下图所示为可充电的全钒液流电池构造示意图,该电池中的隔膜只允许H +

通过。电池放电时,负极区溶液的pH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硼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非金属元素,硼及其化合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1)硼酸钠也称为硼砂,或称四硼酸钠,分子式为Na2B4O7·10H2O。硼酸钠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2)B4C是一种新型陶瓷,用碳高温还原B2O3生成B4C和一氧化碳,碳还原B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硼酸钠(NaBO3)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遇潮湿空气逐渐分解,过硼酸钠有强大的漂白能力。关于过硼酸钠的储存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应储存在干燥、清洁、通风的库房内

B.储存过硼酸钠的容器必须密封

C.应存在阴凉、潮湿、通风的库房内

D.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氧化剂”标志

(4)过硼酸钠晶体部分分解生成的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溶液中存在BO-3、BO-2两种离子。该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则该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硼酸属于一元弱酸,硼酸电离时生成B(OH)-4。

①硼酸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慎将NaOH沾到皮肤时,正确处理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2H6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硼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0.70mol·L-1H3BO3溶液中,当溶液处于电离平衡时,c(H+)=2.0×10-5mol·L-1,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K的表达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多硫的化合物有多硫化钠(Na2S x)、硫代硫酸钠(Na2S2O3)、过二硫酸钠(Na2S2O8)和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等,在印染、造纸和医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连二亚硫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工业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NaHSO 3溶液――→NaBH 4乙醇

搅拌反应―――――――→过滤、醇洗、干燥

Na 2S 2O 4成品 ①配平: NaHSO 3+ NaBH 4—— Na 2S 2O 4+ NaBO 2+ ________

②在搅拌反应中加入乙醇并不参与反应,则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制得的连二亚硫酸钠成品中常含有少量亚硫酸盐,影响产品纯度的测定,若选择铁氰化钾K 3[Fe(CN)6]滴定连二亚硫酸钠时却不受其影响,与其他氧化剂比较,铁氰化钾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在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氧化性弱,还原产物为亚铁氰化钾K 4[Fe(CN)6],请写出滴定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连二亚硫酸钠可用于处理工业产生的某类废水,0.1mol 连二亚硫酸钠理论上可除去酸性废水中Cr 2O 2-7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2)过二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其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将Mn 2+氧化成紫红色的MnO -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采用电解的方法,同时制备连二亚硫酸钠与过二硫酸钠,简易装置如下:

①关于上述电解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装置中a 电极是阳极,b 电极是阴极

B .装置中应选择阳离子交换膜,钠离子从右池向左池移动

C .理论上,电解产生的连二亚硫酸钠比过二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多

D .若电解后拆去电路上的电源,则该装置可以向外提供电能

②写出a 电极上主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学生版) 1.高纯度氢氧化镁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力等领域。镁硅酸盐矿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Ⅰ中除含Mg2+、SO2-4外,还含有少量Fe3+、Al3+、Fe2+等离子; ②常温下,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Fe3+Al3+Fe2+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5.2 9.7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向溶液Ⅰ中加入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溶液Ⅰ中加入两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Ⅱ中Mg2+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向溶液Ⅱ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1前Mg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后Mg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钒的化合物常用于制作催化剂和新型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钒可由铝热反应制得。已知25 ℃、101 kPa时,4Al(s)+3O2(g)===2Al2O3(s)ΔH1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1)

第28题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 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解题指导] 解答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步骤1:浏览全题,明确题已知和所求,挖掘解题切入点。 步骤2:(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理解起点、终点、拐点的意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 (2)对于图表数据类试题:分析数据→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挖掘数据的隐含意义。 (3)对于利用盖斯定律写热化学方程式或求ΔH类试题要做到:①明确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处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焓变;③叠加处理热化学方程式确定答案。 (4)对于电化学类试题: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分析电极类别,书写电极反应式→按电极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 (5)对于电解质溶液类试题:明确溶液中的物质类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平衡类型,然后进行解答。 步骤3:针对题目中所设计的问题,联系相关理论逐个进行作答。 [挑战满分](限时30分钟) 1.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s)+3CO(g)ΔH1=+489.0 kJ·mol-1,C(s)+CO2(g)===2CO(g)ΔH2=+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第九题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题组一以陌生无机物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1.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Cu+===Cu2++Cu。大多数+1价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H 等。 (1)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不溶物的颜色为________,某同学实验时却有黑色物质出现,该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在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可能发生: a.2Cu2++4I-===2CuI↓(白色)+I2 b.2Cu2++2Cl-+2I-===2CuCl↓(白色)+I2 ①若a反应是主要反应,需要查询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O2 B.四氯化碳 C.NaOH D.乙醇 (3)一定条件下,在CuSO4中加入NH5反应生成氢化亚铜(CuH)。 ①已知NH5的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NH5是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在上述反应中NH5作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②写出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CuH溶解在适量的稀硝酸中,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uH+HNO3===Cu(NO3)2+H2↑++ (4)将实验制得的CuCl样品2.000 g(杂质不参与反应)溶于一定量的0.500 0 mol·L-1 FeCl3溶液中,加水稀释至200 mL得到溶液,取20.00 mL用0.100 0 mol·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0.00 mL Ce(SO4)2。有关反应离子方程式:Fe3++CuCl===Fe2++Cu2++Cl-、Ce4++Fe2+===Fe3++Ce3+,则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砖红色CuO (2)①K sp(CuCl)与K sp(CuI) ②B(3)①离子化合物还原剂 ②2CuH+2H+===Cu2++Cu+2H2↑③6CuH+16HNO3===6Cu(NO3)2+3H2↑+4NO↑+8H2O (4)99.50% 解析(1)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新制Cu(OH)2氧化,Cu(OH)2则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由于反应需加热,故Cu2O有可能被氧化为黑色的CuO。(2)①CuCl2溶液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的沉淀与CuCl和CuI的K sp的相对大小有关。②由于a反应和b反应在生成白色沉淀的同时,均有I2生成,而CCl4可萃取其中的I2,且与水不互溶,故反应后加CCl4可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 (3)①NH5的所有原子均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故NH5可写成NH4H(氢化铵),氢化铵中-1

应用无机化学课程教育思考

应用无机化学课程教育思考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几乎全部属于基础无机化学范畴,主要强调理论和计算,而涉及无机化学实际应用的内容很少,难以全面反映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无机化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然而,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无机化学应用面窄,选择攻读无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工作难求等等,导致无机化学这一传统而又经典的学科领域,在研究生报考时反而受到了部分学生的“冷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机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我们于2007年春季面向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应用无机化学课程。最初有49人选修,随后各年度人数激增,2008、2009年度分别为146人和174人,90%以上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并在授课内容安排及课堂效果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无机化学经典理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并拓展了他们在应用无机化学领域的知识面。本文就该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授课内容及形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1基本思想 设置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就是要将无机化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中的

实际应用展示给学生。设置授课内容的基本思想如下: (1)课程主线突出,彰显无机化学特色。虽然无机化学的理论丰富多彩,但在内容选取上必须具有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既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要强调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区别于基础无机化学课程,做到博而精。 (2)课程内容必须具有现代化特征。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成果及时地反映在教学中,重点阐述无机化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正确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2-3]。 (3)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开设应用无机化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课堂所讲述的实用技术,必须面向社会的热点领域,重点讲解一些正在采用或将来有可能采用的实用技术。 (4)注重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将无机化学知识应用在材料、生物、环境、农业等领域,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为现代社会的科技人员,灵活掌握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至关重要。因此,课程构建时既要注意丰富学生应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又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1.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 以及。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 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 a.碘水b.氯水c.NaOH溶液d.KSCN溶液e.Na2SO3溶液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原理(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提纯、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Fe)的检验。要求考生具有从信息中提取实质性的内容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重组的能力。 第(1)小题,高温下C参与的还原反应的产物是CO而非CO2,所以粗硅的制备原理是:SiO2+2C Si+2CO↑ 第(2)小题,对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选择分馏(或蒸馏) A B C D

生物无机化学的应用

生物无机化学的应用 化学化工学院12化本3班洪璐2012364353 生物无机化学是建立在生物学与无机化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从广义来讲,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生物无机化学的任务之一是应用无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生物体系中无机金属离子的行为,从而阐明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另一任务是用比较简单的化学模型对复杂的生物催化现象进行模拟研究,即模型研究。 近10余年来,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离子活化酶的领域及金属蛋白的结构、性质、功能和升华反应机理方面。用最新的升华理论设计某些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催化反应模型,以探索生命金属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方式、状态及对生命运动的作用机理,诸如基因转移、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 1 微量金属离子在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无极化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主要是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它是控制体内政策代谢活动的关键因素。但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在体内的存在量有严格的浓度范围,眼中地缺乏或过量都会引起疾病。 1.1 微量元素铜锌与癌症 研究表明,90%以上的癌症与环境有关。病人癌组织的微量元素谱往往发生变化,其中铜锌与癌症的关系最为重要。对肝癌、胃肠道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多种患者的血清分析都得出一致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Zn/Cu比值明显低于常人,而进行手术摘除恶性组织或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中Zn/Cu比值回升。因此,有人认为血清中的Zn/Cu可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判别患者愈后状况。 1.2 微量元素与眼科 目前,微量元素与眼科研究主要集中于微量元素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白内障者晶体中Zn、Cu含量较正常晶体含量少,Ca、Se含量增加,血清中锌含量减少,Mg、Ca含量增加。 1.3 微量元素钴和铁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2能促进血红球的增加和肌肉蛋白的合成。根据实验,如果草饲料中缺少钴,将会引起严重的脱毛症,然而,只要在饲料中加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教师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教师版) 1.高纯度氢氧化镁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力等领域。镁硅酸盐矿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Ⅰ中除含Mg2+、SO2-4外,还含有少量Fe3+、Al3+、Fe2+等离子; ②常温下,几种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Fe3+Al3+Fe2+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5 3.3 6.5 9.4 沉淀完全时的pH 3.7 5.2 9.7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向溶液Ⅰ中加入试剂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溶液Ⅰ中加入两种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Ⅱ中Mg2+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向溶液Ⅱ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1前Mg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后Mg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ⅡA族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舒谋海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3、学时/学分:64/4 4、先修课程:化学原理。 5、面向对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化学相关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化学化工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7、教材、教学参考书: Inorganic chemistry, 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教材) 《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北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主编,高教出版社《无机化学》(第二版)下册,宋天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8、已修课程基础《化学原理》 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基础化学系列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配位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单质的制备方法及各主族、副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及其在化学分析和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和思想、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前沿和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综合应用多门有关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原理,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与物质结构的关系。通过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内容安排基于Inorganic chemistry,Shriver & Atkins, Fifth Edition,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10 第一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单元周期性(2 课时) 主要内容:元素性质概论,元素性质的通论,非金属元素性质通论,金属元素性质通论。 重点与难点:元素的递变性规律以及与核外电子结构的关系

无机化学 电子书 免费下载 中文版

无机化学 第一篇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化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化学 二、近代化学 三、现代化学 第二节无机化学简介 一、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无机化学与药学 三、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非电解质稀溶液 第一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摩尔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 三、摩尔分数 四、其他浓度表示方法(自学) 五、各浓度之间的换算(自学) 第二节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五、依数性的应用(阅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二、化学平衡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选择合理生产条件的一般原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离子氛与离子强度三、活度与活度系数

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自学)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三、多元弱酸的电离 第三节缓冲溶液 一、缓冲作用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三、缓冲容量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五、血液中的缓冲系和缓冲作用 六、缓冲溶液在控制药物稳定性中的应用第四节盐类水解 一、各类盐的水解 二、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五节酸碱的质子论与电子论(自学) 一、酸碱质子论 二、酸碱的电子论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溶度积和溶解度 一、溶度积常数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课堂讨论)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的溶解 三、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第三节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阅读) 一、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 二、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三、沉淀的分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基本概念(课堂讨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氧化值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 二、氧化值法(自学) 第三节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内容概要: 一.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知识点应用归纳 1、无机物(分子或离子)构型: (1)简单分子(或离子): (2)配合物: 2、物质的熔、沸点(包括硬度): (1)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2)离子晶体: (3)分子晶体 (4)金属晶体:金属键(与价电子、价轨道有关) 3、物质的稳定性: (1)无机小分子: (2)配合物: 4、物质的磁性: (1)无机小分子:MO (掌握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 (共价双原子分子) (2)配合物: 5、物质的颜色: (1)无机小分子:极化理论 (2)配合物: 6、无机物溶解度: (1)离子晶体: (2)共价化合物: 7、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影响因素 (1)溶液酸、碱度 (2)物质的聚集状态 8、化学反应方向:

(1)热力学数据: (2)软硬酸碱理论 9、分子极性、键的极性、键角、键长等: 10、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级组取值, 选择—组合理量子数:四个量子数取值规则 11、溶液中有关质点浓度计算: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解离平衡: 利用多重平衡规则,K是关键 12、常见的基本概念: 对角线规则;惰性电子对效应;Lewis酸、碱;质子酸、碱;缓冲溶液;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镧系收缩;电负性;电离势;电子亲合势;晶格能;键能;有效核电荷及求法等。 二.无机化学(元素部分) (1)结构 (2)性质: 重点是化学性质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 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包括数的奇偶性),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物质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特点,相同电子数的微粒(10电子,18电子,H2O2和H2S,CO、N2、C2H4,O2、CH4))。 2、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 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 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3、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 水;FeCl3和Na2S;H3PO4和Ca(OH)2反应。 4、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 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 清:; KAl(SO4)2与NaOH溶 液:; 5、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 三种都可以与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6、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总目标: 1:掌握四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及相关的计算。 2:会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十个基本概念(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体积功、热力学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U=Q-W )和计算。 第二节:热化学 1: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 1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 2标准生成热——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的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符号f m H θ ?,单位:1J mol -?或1kJ mol -?)。 ○ 3燃烧热——在100kPa 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符号:c m H θ?;单位:1kJ mol -?。 2:掌握恒容反应热△U=Q v -W;恒压反应热Q p =△H 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关系:p V Q Q nRT =+? 3: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应用 ○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若能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 ○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了解化学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 2:重点掌握吉——赫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的意义及计算。 3;建立混乱度、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和标准熵以及标准摩尔反应熵的概念,并学会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做初步的讨论会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反应的H 为正值,要它成为自发过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S 为正值,高温 B.S 为正值,低温 C.S 为负值,高温 D.S 为负值,低温 2.已知某反应为升温时rG 0值减小,则下列情况与其相符的是( ) A.rS 0<0 B.rS 0>0 C.rH 0>0 D.rH 0<0 3.该死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这是因为反应处在(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可逆条件下进行 B. 恒压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C. 恒容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D.以上B,C 都正确 4.在298K 时反应 H 2(g )+1/2O 2(g )=H 2O (g )的Qp 和Qv 之差(KJ/mol )是( ) A.-3.7 B.3.7 C.1.2 D.-1.2 5.冰的熔化热为330.5KJ/mol ,00C 时将1.00g 水凝结为同温度的冰,其S 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330.5Jmol -1K -1 B.-1.21Jmol -1K -1 C .0 D.+1.21Jmol -1K -1 6.下列变化为绝热过程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体系温度不变 B.体系不从环境吸收热量 C.体系与环境无热量交换 D.体系的内能保持不变 7.某反应在298K 时的Kc 1=5,398K 时Kc 2=11,则反应的rH 0值为( ) A 〈0 B. 〉0 C.于0 D.不一定 8. 298K 时 A+B C+D 的rG 0=-10KJ/mol.已知:298K 时A,B,C ,D 皆为气体,当由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开始反应时,则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

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共2篇)

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原电池中,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并用盐桥将电解液连接,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这说明两个电极上具有电势存在,并且两极之间具有电势差,这种电极上所具有的电势就称电极电势,用渍厮表示。电极电势可用来衡量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金属电极电势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金属的种类、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对金属电极,其电势高低决定于金属活泼性的大小,金属越活泼,达到平衡时,电极的金属片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负电荷就越多,电极相对于溶液的电势就越负,电极电势就越低;相反,金属越不活泼,溶解倾向则越小,电极电势就越高。 一、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由金属电极电势的产生可知,标准电极电势数值

越小,表明还原态越易失去电子,即其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弱;渍厮值越大,表明氧化态越易得电子,即氧化剂是越强的氧化剂,还原剂就是越弱的还原剂。 例如,渍■■=-,渍■■= ∵>- ∴Cu2+的氧化性大于Zn2+. ∵-Cu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 例1.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Zn+Cu2+=Zn2++Cu反应能否自发向右进行。 已知渍■■=-渍■■= 解:要使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必须其标准电动势E厮>0,否则E厮0 ∴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或按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 例2.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 I2+2Fe2+=2Fe3++2I-反应进行的方向。 已知:渍■■=,渍■■= 解:E厮=渍■■-渍■■= =<0,

2019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摸底无机化学综合应用(教师版)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H+4、Ba2+、SO2-4、I-、CO2-3。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呈无色。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K+B.SO2-4C.Ba2+D.NH+4 答案 A 解析根据①可知溶液中不含CO2-3;根据②可知溶液中不含I-;溶液中至少要含有一种阴离子,即SO2-4;SO2-4与Ba2+不能大量共存,则不含Ba2+;溶液呈弱酸性,则含有NH+4;只有K+不能确定,还需要加以检验。 2.如图所示甲~丁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气态氢化物,丁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可能是( ) A.Cl B.Fe C.C D.N 答案 D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丁是一种强酸,排除B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碱);C 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l的气态氢化物不能被氧气氧化,Cl2不能通过两步反应生成最高价氧化物,则排除A选项,故D选项正确。 3.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甲乙丙戊

答案 解析 A 项,正确;B 项,正确;C 项, ,H 2和Al 2O 3不能生成Al ,错误;D 项, 正确。 4.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①SO 2――→H 2O H 2SO 3――→O 2H 2SO 4 ②NH 3――→O 2/催化剂△ NO 2――→H 2O HNO 3 ③CaCl 2――→CO 2CaCO 3――→煅烧CaO ④NaAlO 2(aq)――→CO 2Al(OH)3――→△Al 2O 3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NH 3的催化氧化生成NO ;③CaCl 2与CO 2不反应。 5. 有A 、B 、C 、D 、E 和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机试剂。E 的溶质 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B 、C 、D 和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 时产生白色烟雾;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浅谈无机化学及固体无机化学物的应用发展

浅谈无机化学及固体无机化学物的应用发 展 摘要: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跨越无机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尤如一个以固无机物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反应性能”及”材料”为顶点的四面体是当前无机化学学科十分活跃的新兴分支学科。 关键词:无机化学;现状;无机合成;制备化学研究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学科。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极端条件合成。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2软化学合成。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即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

术上的不易控制性,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1.3缺陷与价态控制。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因此,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1.4计算机辅助合成。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1.5组合化学。组合化学是利用组合论的思想和理论,将构建单元通过有机/无机合成或化学法修饰,产生分子多样性的群体(库),并进行优化选择的科学。组合化学用于

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共2篇)

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共2篇) https://www.doczj.com/doc/08322103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电极电势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原电池中,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并用盐桥将电解液连接,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这说明两个电极上具有电势存在,并且两极之间具有电势差,这种电极上所具有的电势就称电极电势,用渍厮表示。电极电势可用来衡量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金属电极电势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金属的种类、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溶液的温度。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对金属电极,其电势高低决定于金属活泼性的大小,金属越活泼,达到平衡时,电极的金属片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负电荷就越多,电极相对于溶液的电势就越负,电极电势就越低;相反,金属越不活泼,溶解倾向则越小,电极电势就越高。 一、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由金属电极电势的产生可知,标准电极电势数值越小,表明还原态越易失去电子,即其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弱;渍厮值越大,表明氧化态越易得电子,即氧化剂是越强的氧化剂,还原剂就是越弱的还原剂。 例如,渍■■=-,渍■■= ∵>- ∴Cu2+的氧化性大于Zn2+. ∵-Cu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 例1.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Zn+Cu2+=Zn2++Cu 反应能否自发向右进行。 已知渍■■=-渍■■= 解:要使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必须其标准电动势E厮>0,否则E厮0 ∴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或按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 例2.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 I2+2Fe2+=2Fe3++2I-反应进行的方向。 已知:渍■■=,渍■■= 解:E厮=渍■■-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