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内容概要:

一.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知识点应用归纳

1、无机物(分子或离子)构型:

(1)简单分子(或离子):

(2)配合物:

2、物质的熔、沸点(包括硬度):

(1)晶体类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2)离子晶体:

(3)分子晶体

(4)金属晶体:金属键(与价电子、价轨道有关)

3、物质的稳定性:

(1)无机小分子:

(2)配合物:

4、物质的磁性:

(1)无机小分子:MO (掌握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

(共价双原子分子)

(2)配合物:

5、物质的颜色:

(1)无机小分子:极化理论

(2)配合物:

6、无机物溶解度:

(1)离子晶体:

(2)共价化合物:

7、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影响因素

(1)溶液酸、碱度

(2)物质的聚集状态

8、化学反应方向:

(1)热力学数据:

(2)软硬酸碱理论

9、分子极性、键的极性、键角、键长等:

10、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级组取值,

选择—组合理量子数:四个量子数取值规则

11、溶液中有关质点浓度计算: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解离平衡:

利用多重平衡规则,K是关键

12、常见的基本概念:

对角线规则;惰性电子对效应;Lewis酸、碱;质子酸、碱;缓冲溶液;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镧系收缩;电负性;电离势;电子亲合势;晶格能;键能;有效核电荷及求法等。

二.无机化学(元素部分)

(1)结构

(2)性质:

重点是化学性质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

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包括数的奇偶性),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物质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特点,相同电子数的微粒(10电子,18电子,H2O2和H2S,CO、N2、C2H4,O2、CH4))。

2、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

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

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3、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

水;FeCl3和Na2S;H3PO4和Ca(OH)2反应。

4、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

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

清:;

KAl(SO4)2与NaOH溶

液:;

5、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

三种都可以与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6、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7、:型的反应:

8、两种单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Fe与O2、Fe与S、Cu与O2

9、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气态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是:S、N元素

H2S+SO2----——;

NH3+NO——;

NH3+NO2——;

10、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的是:N元素

NH3+HNO3——;

11、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

Mg3N2+H2O——;

CaC2+H2O——;

Na2S2O3+H2SO4——;

Ba(OH)2+(NH4)2SO4——;

Al3+、Fe3+-——S2-、CO32-、HCO3-间的双水解反应:

Al3++S2-——;

Al3++HCO3-——;

Fe3++CO32―——;

12、常见的置换反应:

(1)金属置换金属: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

应:;

铝热反应:;(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卤素间的置

换:;

氟气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硅与碳的反应:;

硫化氢与氯气反应:;(3)金属置换非金属: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

应:;

钠与水的反应:;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4)非金属置换金属:氢气与氧化铜的反

应:;

碳与氧化铁反应:。

13、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2KMnO4 ——

NH4HCO3 ——

(NH4)2CO3 ——

NaHCO3 ——

Ca(HCO3)2 ——

Cu2(OH)2CO3 ——

HNO3——

14、三合一的反应:NH3+H2O+CO2 ——

4Fe(OH)2+O2+2H2O ——

4NO2+O2+2H2O ——

4NO+3O2+2H2O ——

CaCO3+CO2+H2O ——

Na2CO3+CO2+H2O ——

AlO2-+Al3++H2O ——

15、能同酸反应的单质:

(1)金属单质(顺序表前的可以同非氧化酸反应,后面的只能与氧化性酸反应)Zn+H2SO4(稀)——

Zn+H2SO4(浓)——

Cu+HNO3(浓)——

Ag+HNO3(稀)——

(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

(2)C、S、P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

C+H2SO4(浓)——

C+HNO3(浓)——

S+H2SO4(浓)——

S+HNO3(浓)——

(3)卤素(Cl2、Br2、I2)、O2可与还原性酸(H2S、H2SO3)反应

H2S+X2——

H2S(溶液)+O2——

H2SO3+X2——

H2SO3+O2——

(4)Si只与氢氟酸反应:Si+HF——

16、能同碱反应的单质:硫、硅、铝、卤素单质

S+KOH(浓)——

Si+NaOH+H2O——

Al+NaOH+H2O——

Cl2+NaOH——

Cl2+Ca(OH)2——

[注意]:既能跟酸又有跟碱反应的单质有Al、S、Si、P、卤素单质

17、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无机化合物:

弱酸的酸式盐、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弱酸的铵盐;

NaHCO3+HCl——

NaHCO3+NaOH——

Al2O3+H2SO4——

Al2O3+NaOH——

Al(OH)3+NaOH——

Al(OH)3+H2SO4——

18、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均有气体放出的有:

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HS、(NH4)2S

NH 4HCO 3+HCl ——

NH 4HCO 3+NaOH ——

(NH 4)2SO 3+H 2SO 4——

(NH 4)2SO 3+NaOH ——

NH 4HS +HCl ——

NH 4HS +NaOH ——

19、能生成沉淀和强酸的反应:H 2S 与Cl 2、Br 2;CuSO 4与H 2S

H 2S +Cl 2——

CuSO 4+H 2S ——

能生成两种强酸的反应:Cl 2(Br 2、I 2)与SO 2反应

Cl 2+SO 2+H 2O ——

无机框图题 题眼归纳

一、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2)铵盐:O H NH NH 234+↑?→?+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

→?↑???→?↑??→?222222222234234234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2)()()()

???????↑?→?↑

?→?↑?→?+++------2323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3.Na 2S 2O 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 2O 32-+2H +=S↓+SO 2↑+H 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222

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

(2)化合物()()()???????↑+=+↑

+↓=+↑+↓=+↑+=+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 C OH Ca O H CaC S H OH Al O H S Al NH OH Mg O H N Mg O NaOH O H O Na

5.强烈双水解()

()()()()?????↓??→?↓

+↑??→?↓+↑??→?-----+32322323233222OH Al AlO OH Al S H HS S OH Al CO HCO CO Al O H O H O H 与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 2O 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 2O 2反应?????+↑??→?+↑??→?NaOH O CO Na O O H CO 232222

8.2FeCl 3+H 2S=2FeCl 2+S ↓+2HCl

9.电解()???????↑+↑+??→?↑+??→

?↑+↑??→?22232222H Cl NaOH NaCl O Al O Al O H O H 电解电解电解溶液熔融 2NaCl (熔融) 电解 2Na + Cl 2↑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

→?高温

金属+Al 2O 3 11. Al 3+ Al(OH)3 AlO 2- 12.归中反应:2H 2S+SO 2=3S+2H 2O H 2S+H 2SO 4( 浓)=S+SO 2↑+2H 2O

H 2S+3H 2SO 4( 浓) 加热 4SO 2↑+4H 2O 4NH 3+6NO ??

→?催化剂4N 2+6H 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铝热反应盐金属盐金属.2.1

(2)金属→非金属?????+??→?+↑???→?+

C MgO CO Mg H Fe Mg Na O H H 22222点燃或)、、活泼金属( (3)非金属→非金属???????+=++??→?++??→?+↑+=+)、(、高温高温HI HBr HCl S S H I Br Cl H CO O H C CO Si SiO C O HF O H F 2)(2242222

22222222

(4)非金属→金属?????+??→?++??→?+222CO C O H H 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高温高温

14.三角转化:

交叉型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铵盐?????↑+↑?→?+↑+↑?→?+↑+↑?→????S H NH S NH HS NH O H SO NH SO NH HSO NH O H CO NH CO NH HCO NH 232442233243422332434])[(])[(])[(

16.特征网络:

(1)

)(222酸或碱D C B A O H O O ??→??→??→? ①

323222HNO NO NO NH O H O O ??→??→??→?(气体) ②

42322222SO H SO SO S H O H O O ??→??→??→?(气体) ③322222CO H CO CO C O H O O ??→??→??→?(固体)

NaOH O Na O Na Na O H O O ??→??→??→?222222(固体) (2)A —??

?????→???→?C B 气体气体强碱强酸 A 为弱酸的铵盐:(NH 4)2CO 3或NH 4HCO 3;(NH 4)2S 或NH 4HS ;(NH 4)2SO 3或NH 4HSO 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3

222233

22222223236454222232222NH H N O

H NO O NH SO O SO O O H O H O KCl KClO MnO MnO ???→?++???→?+???→?+↑

+??→?↑

+???→?????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

17.关于反应形式的联想:

①热分解反应:典型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加热(1变2或1变3)。

A B+C :不溶性酸和碱受热分解成为相应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水。

举例:H4SiO4;Mg(OH)2,Al(OH)3,Cu(OH)2,Fe(OH)3

不溶性碳酸盐受热分解:CaCO3,MgCO3(典型前途是和CO2的性质联系),NaNO3,KNO3,KClO3受热分解(典型特征是生成单质气体)。

B+C+D:属于盐的热稳定性问题。NH4HCO3,MgCl2·6H2O,AlCl3·6H2O 硝酸盐的热稳定性:Mg(NO3)2,Cu(NO3)2,AgNO3

KMnO4。FeSO4

NH4I,NH4HS(分解的典型特征是生成两种单质。

H2O2也有稳定性,当浓度低时,主要和催化剂有关系。温度高时

受热也会使它分解。

含有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备金属铝、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备金属钠。

2.两种物质的加热反应:

A+

B C+D:固体和固体反应的:Al和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反应。

SiO2和C的反应(但是生成气体)SiO2和碳酸钙以及碳酸钠的反应。

C还原金属氧化物。

固体和液体反应:C和水蒸气的反应:Fe和水蒸气的反应。

气体和液体:CO和水蒸气。

C:固体和固体反应:SiO2和CaO反应;固体和气体C和CO2

C+D+E:浓烟酸和MnO2反应制备氯气:浓硫酸和C,Cu,Fe的反应,浓硝酸和C的反应。实验室制备氨气。

3.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

A+B+C

气体

加热:重要有制备氯气:MnO2+NaCl+H2SO4制备氯气。

不加热:KClO3+KCl+H2SO4制备氯气。

Si+NaOH+H2O生成氢气

Al+NaOH+H2O生成氢气

Cu + H2SO4 + HNO3

二、物质的重要特征:

1、性质特征:

(1)物质的颜色:

有色气体单质:F2、Cl2-、O3

其它有色单质:Br2(深棕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红色

固体)、

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

(黑色粉未)

无色气体单质:N2、O2、H2 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黄色固体:S、Na2O2、AgBr、AgI、FeS2

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

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绿色固体:七水硫酸亚铁(绿矾);

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O4-

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全部颜色分类

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红色(或血红色);Cu2O红色(或砖红色);

2

被氧化的苯酚(即苯醌)粉红色;石蕊在pH<5的溶液中呈红色;酚酞在pH8~10的

溶液中呈浅红色;NO2红棕色;红磷暗红色;Br2深棕红色;品红溶液红色;充氦

气、氖气的灯管红色;Cu紫红色;甲基橙在pH<3.1的溶液中显红色。

-紫红色;[Fe(C6H5O)6]3—紫色;I2紫黑色;I2蒸汽紫色;I2的CCl4或苯或汽油

4

等溶液紫红色(碘酒褐色);石蕊在pH5~8的溶液中呈紫色。

pH3.1~4.4的溶液中呈橙色。

溶液溶液棕黄色。

3

、AgI、Fe3+、Na2O2、AgBr、F2;甲基橙在pH>4.4的溶液中呈黄色。

2+、Cu(OH)2、CuSO4·5H2O;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

液态、固态的氧气淡蓝色;

黑色火药、MnO2、CuO、CuS、Cu2S、PbS、Ag2S、FeS、FeO、Fe3O4黑色;Si灰黑色。绿色:Fe2+浅绿色;Cl2黄绿色;CuCl2浓溶液绿色(很浓黄绿色、

稀则蓝色);碱式碳酸铜绿色。

O褐色。

2

重要的反应:铝热反应、过氧化钠性质、Mg+CO2→、Fe3+→Fe2+、漂白粉性质、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电解熔融氧化铝、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工上的反应(硅酸盐工业、

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皂化反应)。

(2)物质的状态: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 H2O2

常见的气体:H 2、N 2、O 2、F 2、Cl 2 、NH 3、HF 、HCl (HX )、H 2S 、CO 、CO 2、NO 、

NO 2、SO 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 (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

物质,但是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HCHO 常温下是气态

常见的固体单质:I 2、S 、P 、C 、Si 、金属单质。 白色胶状沉淀(Al(OH)3、H 4SiO 4)

(3)物质的气味: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 2S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 2、SO 2、NO 2、HX 、NH 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 2、Br 2、I 2、F 2、S 、P 4

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 、NO 、NO 2、SO 2、H 2S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 和NO

(5)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 、NH 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 2、N 2、NO 、CO 、CH 4、C 2H 4、C 2H 2

S 和P 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 4-、AlO 2-、Cr 2O 72-

(3)AB 2型的化合物:CO 2、NO 2、SO 2、SiO 2、CS 2、ClO 2、CaC 2、MgX 2、CaX 2、BeCl 2、KO 2等

(4)A 2B 2型的化合物:H 2O 2、Na 2O 2、C 2H 2等

(5)A 2B 型的化合物:H 2O 、H 2S 、Na 2O 、Na 2S 等

(6)AB 型的化合物:CO 、NO 、HX 、NaX 、MgO 、CaO 、MgS 、CaS 等

(7)能形成A 2B 和A 2B 2型化合物的元素:H 、Na 与O

3、结构特征:

(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甲烷、白磷、NH 4+、金刚石等

(2)属于线型分子的是:CO 2、CS 2、C 2H 2等

(3)属于平面分子的有:C 2H 4、苯等

4、分子的极性:

(1)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 2、CS 2、CH 4、CCl 4、C 2H 4、C 2H 2、C 6H 6等

(2)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 2O 、H 2S 、NH 3、H 2O 2等

5.特征反应现象:])([])([32OH Fe OH Fe 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

三、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 2、CO 、CH 4、H 2S 、C 2H 5OH ;

(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 2与Cl 2;

(3)Na 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2、沉淀现象:

(1)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 3与Br -、I -;S 2O 32-与H +、H 2S 溶液与一些氧

化性物质(Cl 2、O 2、SO 2等);

(2)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

液中一定含有Fe2+;

(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

(4)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

(5)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

溶解则是Al3+;

(6)加过量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者是SiO32-。

3、放气现象:

(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

(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可能是CO2或SO2;

(3)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此气体中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4、变色现象:

(1)Fe3+与SCN-、苯酚溶液、Fe、Cu反应时颜色的变化;

(2)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

(3)Fe2+与Cl2、Br2等氧化性物质反应

(4)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化;

(5)品红溶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

(6)碘遇淀粉变蓝。

(7)卤素单质在水中和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

5、放热现象:

(1)强酸和强碱溶于水时一般放热,盐溶于水时一般吸热,NaCl溶于水时热量变化不大。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吸热、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也是吸热;

(3)酸碱中和、金属与酸、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6、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四、重要的反应条件:

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

(1)氯酸钾的分解:;

(2)过氧化氢的分解:;

(3)合成氨反应:;

(4)氨的催化氧化:;

(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2、必须控制170℃才能发生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

3、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O2的反应:;

4、需光照的反应:HNO3、HClO、AgX的分解;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

五、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

1、煅烧石灰石:;

(注意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包含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以及成语“滴水穿石”、“钟乳石的形成”中包含的化学方程式)

2、水煤汽的生产:;

3、盐酸的生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漂白粉的生产: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粉;

漂白粉的成分是:,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则是次氯酸。

5、硫酸的生产(接触法):;

6、玻璃的生产: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

;;

7、合成氨生产:;

8、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

;。

9、电解饱和食盐水:;

10、金属的冶炼:(1)钠的冶炼:;

(2)镁的冶炼:;(3)铝的冶炼:;

(4)铁的冶炼:;(5)铝热反应:;

11、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13、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1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

Ca2+ + OH- + HCO3- === CaCO3↓+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 Ca2+ + CO2↑+ 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 === 2Fe3++ 2Cl-

16、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 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 mol B.0.63 mol

C.0.74 mol D.1.5 mol

17、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MgCl2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18、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3-→I2MnO4-→Mn2+ 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IO3- C.MnO4- D.HNO3

19、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21、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理由

是;

(2)Y是,Z是,W是;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22、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3、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直至盐酸过量。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①所发生的反应;②溶液的成分;③溶液pH 的变化:

分析:c(NH4+)+ c(H+) == c(Cl―) + c(OH―)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化学动力学基础)【圣才】

第3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复习笔记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2.分类 (1)平均速率:某一时间间隔内物质浓度变化的平均值,c r t ?=? (2)瞬时速率:时间间隔无限接近0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值,0 lim t r r ?→= 二、速率方程 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1)定义 描述了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方程,即 式中,k 为速率系数,与浓度无关,与温度T 有关,单位为[mol ·L -1]1-(α+β)[t]-1;c A 、c B 分别为反应物A 和B 的浓度,单位为mol ·L -1;α,β分别为反应物A 和B 的反应 A B r kc c αβ=

级数,量纲为一;(α+β)为反应的总级数。 (2)影响因素 ①速率系数 速率系数k 反映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其影响因素包括:反应物本性、温度、催化剂等,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②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零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一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以此类推。 【注意】反应级数与物质化学计量数二者概念不同,数值不同,反应级数可取分数和负数,即α≠a ,β≠b 。 2.半衰期 定义:使反应物A 转化率达到1/2时所用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本节只需掌握以下两个半衰期公式: (1)零级反应 ()01/2 A 2c t k = (2)一级反应 1/2 0.693t k = 三、Arrhenius 方程 1.Arrhenius 方程的概念

(1)定义 Arrhenius 方程是表示温度T 与速率常数k 之间定量关系的方程式,公式为 ()0e a E RT k k -= 或 0ln ln a E k k RT =- 式中,E a 为实验活化能,单位为kJ ·mol -1;k 0为指前参量,又称为频率因子,与单位相同。 【说明】温度变化较小时,E a 和k 0可看作与温度T 无关。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反应物浓度恒定,温度每升高10K ,反应速率约增加2~4倍。 2.Arrhenius 方程的应用 (1)计算反应的活化能E a ; (2)由E a 计算反应速率系数k 。 四、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 1.碰撞理论 有效碰撞:反应物分子A 和B 必须通过碰撞,且其碰撞动能大于或等于摩尔临界能E c 时,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根据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能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为:①具有足够的最低能量;②以合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复习总结 无机化学复习不完全攻略(原创,有不足,请指点)5 j5 K# N. x2 r) 转载自free kao yan6 n! Z+ E9 T; _) m/ U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复习考有机专业的,因为接触无机比较早,也看过一些无机的教材,对无机的知识点略有了解,同时应版主要求,把版中无机的讨论带动起来,故介绍一下个人学的无机的心得,供大家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 B$ {0 `1 t3 h7 ~ 无机的东西比较杂,并且比较松散,主要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元素化合物部分! V% q* h7 C' G+ O 理论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结构和四大平衡,以及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和溶液 四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晶体结构 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如果你考物化的话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就不用看了,物化讲的比这个透彻得多,平衡的总纲以及溶液部分在物化里面也是讲的很详细; 如果你分析化学学得好的话,四大平衡也可以少看很多,因为分析化学就是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上的(仪器分析不算,呵呵); 5 `2 f: h; A$ f/ f+ F5 k 而结构化学里面所涉及到的结构问题又比无机的四大结构深多了,同样如果你在这方面比较强,那四大结构又省了很多事. 但是如果每门掌握的都不透彻怎么办呢?不要担心,无机的理论部分

仅仅是是一个大纲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总结性的概括.所以每种理论都有,但是每种理论要求都比较简单,按照四大结构-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初步-溶液的顺序自己仔细地过一遍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起码我感觉比自学有机容易多了,呵呵 如果你的化学基础比较扎实,也不要在旁边偷偷笑,正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无机尽管理论比较简单,但是其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理论解释大量的现象和物质性质,在你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把它们运用到平时见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解释.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无机的理论. 总的来说无机的理论部分重点在运用. s5 V [. M$ }# E) Z 而无机化学的重点则元素部分,这个也是无机主要讲的东西以及无机的特点., Y2 A. _0 I, {& Q3 Y4 ^" z- G" a 首先建议周期表最好是背过,认识并且会写除f区以外的元素,镧系最好能背过,一些重要的比如说La Ce也要知道的.* ~8 E+ ?2 e3 m$ G2 @ 个人感觉主族元素里面比较重要的是B,P,S,Sn,Pb,As,Bi,4 W' N: X5 ?8 h 副族里Hg,Co,Cr,Mn,Ti,V,Cu等比较重要,下面分主族和副族元素分开介绍:, I* Q6 y8 _- _' l' b, U7 Y w 第一主族里面要注意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的结构和生成条件,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包括碱土金属和少量过渡金属的都要知道),以及碱金属的不溶盐;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原子结构)【圣才出品】

第8章 原子结构 8.1 复习笔记 一、氢原子光谱与Bohr 理论 1.氢原子光谱 (1)线状光谱:元素的原子辐射所产生的具有一定频率的、离散的特征谱线。 (2)氢原子光谱特征:①线状光谱;②频率具有规律性。 (3)氢原子光谱的频率公式 151 2212 113.28910( )s v n n -=?- 【注意】n 2>n 1,且均为正整数,n 1=2时,n 2=3,4,5,6。 2.Bohr 理论 Bohr 理论(三点假设): (1)定态假设: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稳定运行,且不辐射能量; (2)跃迁规则: ①基态→激发态:电子处在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轨道上(基态);原子获得能量后,基态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轨道上(激发态); ②激发态→基态:不稳定的激发态电子回到基态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取决于轨道间的能

量差。 光能与轨道能级能量的关系式为 h ν=E 2-E 1=ΔE 氢原子能级图如图8-1-1所示。 图8-1-1 氢原子光谱中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 能级间能量差为 H 2212 11 ()E R n n ?=- 式中,R H 为Rydberg 常数,其值为2.179×10-18J 。 n 1=1,n 2=∞时,ΔE =2.179×10-18J ,为氢原子的电离能。

二、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定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的波长为 h h mv p λ== 式中,m 为实物粒子的质量;v 为粒子的运动速度;p 为动量。 2.不确定原理 Heisenberg 不确定原理:处于运动状态的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能同时确定。 表示为 4h x p π ???≥ 式中,Δx 为微观粒子位置的测量偏差;Δp 为微观粒子的动量偏差。 【注意】波动性是大量粒子运动或一个粒子多次重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1.薛定谔方程与量子数 (1)薛定谔方程 ()22222 22280m E V x y z h ψψψπψ???+++-=??? 式中,ψ为量子力学中描述核外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数学函数式,即原子轨道;E 为轨道能量(动能与势能总和);V 为势能;m 为微粒质量;h 为普朗克常数;x ,y ,z 为微粒的

无机化学总结

无机化学总结 在学习方法上要求: 一、要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1 基础知识,例如元素名称,符号,周期表,重要的方程式,重要单质的制备、 性质及用途,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例如:重要的氧化剂:KMnO4、K2Cr2O7、PbO2、H2O2、Cl2、NaClO、KClO3等 还原剂:SnCl2、H2C2O4、Na2SO3、H2S、KI、 沉淀剂:C2O42-、CrO42-、S2-、CO32-、OH- 配合剂:NH3、H2O 、CN-、SCN-、S2O32- 显色剂等; 2、一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如:化学键理论: ①VBT:经典的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理论、 ②CFT: ③MOT: 原子结构理论 酸碱理论 氧化还原理论 3、各种概念的具体定义,来源,使用范围;各种定律、定理、规则及使用条件 等;例如:PV=nRT 使用条件为高温低压;配合物的定义、K稳的定义等。 镧系收缩、 4、一些伟大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例如:1893年瑞士年仅26岁的化学家维尔纳(Wrener,A)提出PV=nRT 使用条件为高温低压理论,成为化学的奠基人。 Pauling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S.) 5、一些科学方法,例如测定分子量的方法(四种)、测定原子量的方法;使自己 在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实验方法,动手操作能力上得到提高。 6、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演绎法,归纳法。 按照自己的习惯,建立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要系统总结所学过的知识 1、整个无机化学:一个气体定律(四个定律)两个基础知识(热力学、动力学)三个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及各种元素的性质。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或 ,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 i i RT RT p p n n V V =∑=∑=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 或1 2 12= = + ++ i i i i 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 ∑i u A B u u A B u u 2 2()()an p V nb nRT V +-=2()()m m a p V b RT V +-=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 第一章绪论 平衡理论:四大平衡 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元素化合物 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 古代化学 3.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 υ=Δc(A)Δt 2.质量作用定律 元反应aA + Bb Yy + Zz υ = k c (A) c (B) a b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 4.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 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5.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 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 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 由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而改变,使用是须注意相应的温度 (3)平衡移动原理如以某种形式改变一个平衡系统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a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b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变化只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反应平衡系统有影响 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的方向移动 c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变化时,主要改变了平衡常数,从而导致平衡的移动。 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常数变小。此时,反应商大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左移动。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此时,反应商小于平衡常数,平衡将向右移动。 d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由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2019-2020华东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详情与考研经验指导

2019-2020华东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详情与考研经验指导 学院简介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下辖化学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前身“化学系”成立于1951 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之初,是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化学院现有教职工143名,拥有一大批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有教授43名,副教授4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国家长江特聘教授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杰出青年4名,优青4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4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上海市曙光学者5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9名。 目前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学科),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化学)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另加应用化学和化学教育专业共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实验室),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治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青少年化学科技站。 化学院从2002年开始,除招收师范“化学”专业学生外,新招收“应用”化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2014年,在读研究生460人,本科生630人。多年来,化学系重视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历来以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多次获得华东师大“大夏杯”、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奖项。 近五年来,化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十五” 、“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曙光人才资助计划”等,以及由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的各类成果奖近30余项,申请专利120多项,获得专利30多项,国家二类新药证书10项,有100多项成果通过各级鉴定,30余项成果被转化,出版著作20多部。每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源论文200篇左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复习笔记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复习笔记 一、基本概念 1.平均速率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浓度变化的平均值,。1c r n t ?=±??2.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0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值,01lim t c dc r n t n dt ?→±?==±???。3.定容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定义式为:(其中),单位为mol·L -1·s -1。B B d d 1d d c r V t t ξν==B B n c V =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表述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A B r kc c αβ=式中,k 为速率系数,与浓度无关,与温度T 有关,单位由反应级数n 确定,可表示为(mol·L -1)1-n ·s -1;c A ,c B 分别为反应物A 和B 的浓度,单位为mol·L -1;α,β分别为反应对A 和B 的反应级数,量纲为一;(α+β)为反应的总级数。 速率常数k :

(1)可理解为当反应物浓度都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2)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时的特征常数,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k值; (3)相同条件下,k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5)同一反应,k随温度、溶剂和催化剂而变化。 反应级数: (1)表示反应速率与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的关系; (2)零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3)一级反应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二级…三级…类推,四级及以上反应不存在; (4)反应级数可以是分数或负数,负数时表示该物质浓度的增加反而抑制了反应,使反应速率下降。 2.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1)对于基元反应(一步完成),α=a,β=b; (2)对于复合反应,α和β由实验确定。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如果反应物浓度恒定,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大约增加2~4倍。 (3)不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加快。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下压强为101、325KPa =760mmHg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首先阐述化学中的计量,以巩固高中化学中的有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函数,标准态核反应焓变等重要概念,以阐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在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中起承上启下关系。重点要求的是会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量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化学变化的科学。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质量和能量的变化。例如,在空气中燃烧24.3g镁条,不仅会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出热能,而且最终生成了40.3g的氧化镁。本章专门就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进行讨论。 1-1 化学中的计量 在化学领域中往往要测定或计算物质的质量、溶液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等,为此,首先需要掌握化学中常用的量和单位以及有关的定律。 1-1-1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单核粒子的总称。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单核粒子称为核素。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等的同一元素的一些原子品种互 称为同位素。自然界中氧就有三种同位素:、、,他们在氧气中的含 量分别为99.759%、0.037%和0.204%;碳有两种同位素:和 , 它们 的相对存在量分别为98.892%和1.108%。 相对原子质量(A r)被定义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以往被称为原子量。例如: A r(H) = 1.0079 A r(O) = 15.999 英国人道尔顿(J.Dalton, 1766~1844年,)是第一个测定原子量的人。现在通过质谱仪测定各核素的原子质量及其在自然界的丰度后,可以确定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等测定的铟(In)、锑(Sb)、铱(Ir)及铕(Eu)相对原子质量值先后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标准,说明我国原子量测定的精确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对分子质量(M r)被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 原子质量的1/12之比,以前被称为分子量。例如: M r(H2O)= 18.0148 ≈ 18.01 M r(NaCl)= 58.443 ≈ 58.44 1-1-2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得状态 理想气体:就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得假想情况下得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得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得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瞧成就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m3·mol-1·K-1 = 8、314 kPa·L·mol-1·K-1 = 8、314J·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得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得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得摩尔分数与总压力得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得密度就是不同得,气体总就是从密度大得地方向密度小得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得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得扩散速度与其密度得平方根成反比,这就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或 u A 、u B 分别表示 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得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得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得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得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得一个质点;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 (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得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得压力就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得结果; (5)气体分子得平均动能与气体得温度成正比。 通常把蒸气压大得物质称为易挥发得物质,蒸气压小得物质称为难挥发得物质。 对同一液体来说,若温度高,则液体中动能大得分子数多,从液体中逸出得分子数就相应得多些,蒸气压就高;若温度低,则液体中动能大得分子数少,从液体中逸出得分子数就相应得少些,蒸气压就低。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nsius-Clapeyron )方程 沸点就是指液体得饱与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得温度。在此温度下,气化在整个液体内部与表面同时进行(在低于该温度时气化仅在液体得表面上进行),称之为液体得沸腾。三氯甲烷、乙醇、水与醋酸得正常沸点依次分别为61、3℃, 78、4℃, 100℃与118、5℃。减压蒸i i RT RT p p n n V V =∑=∑=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 或1212= = +++ i i i i 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 i u A B u u A B u u 2 2()()an p V nb nRT V +-=2()()m m a p V b RT V +-=211211lg ()2.303p H p R T T ?=-

无机化学心得体会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心 得 姓名:班级: 学号:

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触颇多。因为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上这门课。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到自我感觉良好,到有点小小的紧张,再到立志要开始认真的学习,到感觉状态有所好转,再到充满自信。这其中的纠结、艰辛和自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再加上因为我想要获得保研的资格,因此我对于将这门课学好是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情。下面我就将会将我这一学期所收获的一一讲来。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这其中的莫名的自信感来自于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当时的化学成绩自我感觉还行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就没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当做我所学的重点去认真的准备。到后来在开学的第四周的时候开始上无机化学的第一节课,那节课老师在无心之间问了一句:“同学们,现在这个班上有多少人在高中的时候是学的文科啊?”当时我们就只看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举手了,还认识到只有我们极少数的人是大二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当时出于身为少数理科生的骄傲和一点点身为师姐的骄傲对这门课的自信又多了一层(虽然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当时我还真就这么想了,现在想想当时还真幼稚)。在上了3、4节课的时候吧,紧张感开始出现了,在当时老师其实讲课是讲的很慢的,而我们差不多学到了胶体溶液那一节,当时在听胶团结构的时候,真的就只感觉眼前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符在眼前飞舞,脑袋中是一片空白,感觉平时都听得懂得字怎么现在就不明白了呢?直到后来在课下复习的时候才渐渐的弄明白。比如: AgNO 3 溶液与过量的KI 溶液反应制备AgI 溶胶,其反应的方程式为:AgNO 3+KI=AgI+KNO 3 又因为过量的KI 溶液和固体AgI 粒子在溶液中选择吸附了与自身组成相关的I -,因此胶粒带负电。而此时形成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 -+x-+为: 【(AgI)m ·nI ·(n-x)K 】·xK 此时,(AgI)m 为胶核,I -为电位离子,一部分K +为反离子,而且电位离子和反离子一起形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一起组成胶粒。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为负电荷。其余的反离子则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扩散层,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