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临床;护理

深静脉穿刺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深静脉进行的治疗日益增多,给深静脉穿刺的选择和日常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自2002年开展该技术以来,其创伤小、不限制病人活动、降低反复穿刺周围静脉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损伤、提高工效率、减轻工作量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为临床监测、急救、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保证。现将我们的应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分别在内科、外科、手术室和急诊室共穿刺350例,成功340例,经颈内静脉248例,经锁骨下静脉92例。其中男164例,女176例。以监测中心静脉压为目的的86例,化疗162例,全静脉营养29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36例,术中监测14例,临时血透8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5例。置管时间1~42天。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误入动脉6例,感染4例,导管阻塞3例,气胸2例。

1.2适应症①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机能衰竭等危重病人;②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③全静脉营养;④需要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病人,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置入Swan-Ganz导管来指导输液和评价心功能;⑤心血管代偿机能不全的病人,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如嗜鉻细胞瘤、大动脉瘤和心内直视手术等;⑥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⑦肿瘤病人接受化疗等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时;⑧研究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时收集有关资料;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⑩临时血液透析。

1.3静脉选择根据穿刺的目的、可能需留置的时间、术者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患者年龄以及不同径路的成功率、所使用的器械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途径,股静脉多在以上两种静脉不能成功的情况下使用。长期的全静脉营养多选择锁骨下静脉,测定中心静脉压、置入Swan-Ganz导管和心脏起搏器时,由于理想的中心静脉到位率比较高(90%~100%)而多选用颈内静脉。在相似情况下由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潜在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严重,临床上多倾向于用颈内静脉。

1.4禁忌症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和感染的;②所选静脉通路有梗塞和损伤的;③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高热时,避免引起败血症;④穿刺部位有炎症,胸部有畸形的;⑤严重肺气肿、剧烈咳嗽者慎用锁骨下静脉;⑥不合作或躁动者应予以适当镇静或麻醉;⑦极度衰竭者慎用。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心包填塞的预防和护理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一旦发生后果严重。70%的穿孔发生在置管后数小时或数日,最长达8 d,其发生与导管过深有关。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胸骨后和上腹部痛、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在心搏停止前常难以诊断,因此预防和护理尤显重要。穿刺时选择适当硬度的导管,不要插入太深,妥善固定,日常护理中应经常检查导管回血和测压液面随呼吸波动情况。病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中断输液,降低输液容器高度使之低于病人心脏水平,目的是利用重力吸出心包腔内积血和液体。虽然本组未发生该并发症,但由于心包填塞确诊、抢救都较困难,死亡率又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2气胸的预防和护理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组发生1例,为经锁骨下径路。穿刺时注意进针角度,避免刺破胸膜和肺尖,可避免气胸的发生。当穿刺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低要考虑有此并发症的可能。

2.3空气栓塞的预防和护理由于人体静脉内与大气间存在压力差,当管道的任何一个环节开放于大气时就会有空气进入静脉。实验证明若压力差在 5 cmH2O,空气通过14G针孔的量达每秒钟100 ml,静脉系快速误入100 ml空气就足以致命。穿刺过程中在取下注射器到置入导引钢丝前这时段是空气进入最危险的时间。操作时将病人取头低足高10~15度以提高静脉压多能避免此种意外。若采取头低足高位有困难,在取下注射器时予以颈部适当加压亦可防止空气进入。输液、测压的管道系统要妥善固定,连接要牢固,定时巡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造成空气栓塞。

2.4血肿的预防和护理血肿形成大多是由于误伤动脉造成。有报道经前路穿刺颈内静脉误伤动脉的机会可高达8.5~23%,但经过适当压迫止血多不形成血肿,而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使用抗凝治疗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明显增多。穿刺后应严密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一旦出现血肿征象如局部肿胀、青紫等应立即拔除导管,局部加压并请医生处理。

2.5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感染发生率的高低与操作直接相关。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反复穿刺、局部血肿形成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导管留置期间的良好护理对减少感染非常重要,每天换药消毒创口、更换敷料常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所输液体配置过程的无菌操作、患者病房的空气消毒也应高度重视。全静脉营养的病人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患者体质差或原有感染存在,加上营养液适合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当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升高,局部红肿、疼痛等情况应考虑发生感染的可能,应立即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2.6导管阻塞的预防和护理导管阻塞常发生在长时间留置的情况下,多由于封管不妥,血凝块阻塞所致。防止办法一是妥善固定导管,二是在输液结束时用0.04%肝素液正压封管。封管后再次使用时应用回吸的方法观察回血情况,切忌加压推注,防止小血块进入体内造成栓塞。封管用肝素帽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抗凝效果。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深静脉穿刺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临床;护理 深静脉穿刺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深静脉进行的治疗日益增多,给深静脉穿刺的选择和日常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自2002年开展该技术以来,其创伤小、不限制病人活动、降低反复穿刺周围静脉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损伤、提高工效率、减轻工作量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为临床监测、急救、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保证。现将我们的应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分别在内科、外科、手术室和急诊室共穿刺350例,成功340例,经颈内静脉248例,经锁骨下静脉92例。其中男164例,女176例。以监测中心静脉压为目的的86例,化疗162例,全静脉营养29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36例,术中监测14例,临时血透8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5例。置管时间1~42天。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误入动脉6例,感染4例,导管阻塞3例,气胸2例。 1.2适应症①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机能衰竭等危重病人;②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③全静脉营养;④需要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病人,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置入Swan-Ganz导管来指导输液和评价心功能;⑤心血管代偿机能不全的病人,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如嗜鉻细胞瘤、大动脉瘤和心内直视手术等;⑥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⑦肿瘤病人接受化疗等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时;⑧研究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时收集有关资料;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⑩临时血液透析。 1.3静脉选择根据穿刺的目的、可能需留置的时间、术者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患者年龄以及不同径路的成功率、所使用的器械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途径,股静脉多在以上两种静脉不能成功的情况下使用。长期的全静脉营养多选择锁骨下静脉,测定中心静脉压、置入Swan-Ganz导管和心脏起搏器时,由于理想的中心静脉到位率比较高(90%~100%)而多选用颈内静脉。在相似情况下由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潜在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严重,临床上多倾向于用颈内静脉。 1.4禁忌症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和感染的;②所选静脉通路有梗塞和损伤的;③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高热时,避免引起败血症;④穿刺部位有炎症,胸部有畸形的;⑤严重肺气肿、剧烈咳嗽者慎用锁骨下静脉;⑥不合作或躁动者应予以适当镇静或麻醉;⑦极度衰竭者慎用。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 深静脉置管术由于保留时间长、操作简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所以在临床输血、补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应用 1.1 输液补血由于其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同时能减轻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特别是采用多腔静脉插管,一次建立多路静脉通路,管腔分割,有利于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避免了药物配伍禁忌。 1.2 肿瘤患者化疗大剂量多药物综合化疗应用及反复多次穿刺直接刺激血管而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减轻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降低,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 1.3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可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发生等优点。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CVP) CVP是判断患者血容量及右心房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容量输注过程中,CVP可作为判断心脏对液体负荷的安全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常依据动脉压高低、脉压大小、尿量

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结合CVP变化对病情做出判断,以采取相应措施。 1.5 建立临时、永久快速血透通路慢性肾衰竭患者因组织间水肿,外围静脉穿刺困难,采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方法,能有效建立临时危症透析通路,具有血流充分、操作方便、易于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常用安全有效的紧急通路。 1.6 引流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生成速度快且难以控制,需反复穿刺抽液,不仅给操作者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增加痛苦。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刺激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胸腔内直接给药。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定期引流胸腔积液,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即达到控制胸腔积液目的,又避免了常规胸腔反复穿刺的缺点。 1.7 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深静脉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临床诊治。主要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心脏临时起搏,以挽救患者生命。 2 置管方法 导管选择有单腔、双腔、多腔导管。常规备皮、消毒手术野、铺

静脉穿刺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静脉穿刺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的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满足了人们对静脉输液技术更高层次的需求。 标签:静脉输液;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抢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将近年来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 1 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1 输液针的更新1923 年Florence Seibert 发现致热源,因此,制成了无热源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 年,Alftedshohl 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 年Bcrnard,Zimmerman 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 年Robere Aabenic 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67 年,Stanley Dudrick 成功地使用此方法输入完全胃肠外营养液,也因此带动了中心静脉输液治疗的快速发展[2]。1957 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患者起到积极作用。1964 年B- D 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 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 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置管法,解决了危重患者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1999 年我国又引进了美国BD公司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该技术使用新型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穿刺插管,静脉留置时间可长达2 年之久[3],从而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比普通材质低50%[4]。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头皮针穿刺不再是周围浅表静脉穿刺唯一的方法,为减少长期输液患者的反复穿刺、预防严重的穿刺并发症,多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是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研究的方向,并日趋成熟[5]。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 1.2.1 针内管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性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机会减

深 静 脉 置 管 的 护 理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技术,是抢救危重症、衰竭病人首选的一种 治疗手段,对危重、长期卧床不能活动的病人尤为适宜。为病人减轻痛苦,减少静脉穿刺频率,减少感染机率。为护士减少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医院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 功率。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因此,对置管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1. 心理护理:深静脉置管前,清醒患者,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置管针的目的、意义, 让其了解有关置管针的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心理的安 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并签字同意。 2. 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外周静脉通畅,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有无 心悸、胸闷、气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置管24小时内要注意 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做好交接班。 3. 导管的护理:注意导管有无折断、弯曲,接头是否牢固,防止脱落。输液前用0.9% 生理 盐水冲洗,并回抽见回血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如导管堵塞,可回抽注射器,尽量能将血凝块 从管中抽出,不可强行推注生理盐水,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注意观察导管在皮肤外的长度。 4 . 穿刺部位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脓性分泌物,穿刺部位和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消毒穿刺点范围超过8C M,切不可强行将结痂脱掉,以 免引起出血。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沐浴。 5. 更换敷贴时,应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去敷贴,待消毒液干后妥善固定。对敷贴过敏者,用无 菌纱布覆盖。若被污染、浸湿随时更换。 6.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保持输液管通畅,液体不可走空,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切勿超过 规定的速度,否则易发生肺水肿等。注意接头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松脱。连续输液者,24小 时应更换输液器、三通阀、肝素帽、输液泵延长管。 7. 置管后,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避免穿紧身衣及高领上衣,最好穿开衫上衣,穿脱衣服动 作轻柔,防止导管脱出。睡眠时尽量平卧或卧于置管对侧,以免压迫导管或引起脱落。 8. 封管:封管时一针一管,采用正压封管,不要抽回血,封管液推注宜缓慢,边推边退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长期留置导管者,肝素液封管次数较多,可引起出血,应定 期检测出、凝血时间和血液粘稠度,并观察牙龈有无出血,皮肤、粘膜有无瘀血、瘀斑。 9. 拔管:拔管前检查导管位置,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取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缓慢退出导管。拔管后要压迫穿刺点8-10分钟,以防出血,并覆盖无菌敷料,嘱勿过早下床活动。 总之,深静脉置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士应熟练掌握深静脉置管 的无菌操作技术,做好健康教育,为生命垂危的病人保留一条生命通道。

深静脉穿刺的护理要点

深静脉穿刺的护理要点 一、目的深静脉穿刺常用于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 克、心力衰竭和低心排综合征、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二、深静 脉导管分类1、一锚管主孔只有一个2、二锚管白色端主孔黄色端远端侧 孔3、三锚管白色端主孔黄色端远端侧孔蓝色端近端侧孔三、深静脉穿刺 的常用部分 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四、适应症1、 监测CVP 2、静脉输液、给药;用于快速输液、外周穿刺困难者 3、静脉高营养疗法:静脉高营养是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 量元素、葡萄糖的混合物、是高渗液体,应避免走外周静脉。4、抽 取血液标本;有时病情需要反复抽取血液标本5、插入肺动脉导管及静脉 放置起搏器五、并发症 1、感染:深静脉穿刺和护理的过程中,任何环节的污染都会造成 感染,甚至引起心内膜炎 2、心律失常;穿刺过程中,硬质的导丝穿刺心脏壁特别是传导束 时,易引起心率失常 3、出血和血肿;穿刺过程中造成血管、心脏出血,可引起血肿, 表浅的容易发现,深部的则较难发现,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心慌等

4、气胸和血胸;穿刺过程中如伤及胸膜易发生气胸或血胸 5、神经 和淋巴管损伤;颈部神经和淋巴较丰富,如伤及神经可出现 局部感觉异常,伤及淋巴系统则会出现乳糜胸 6、血栓形成和栓塞;静脉导管在体内属于异物,血液循环过程中 纤维蛋白在导管周围附着血栓,脱落后会造成栓塞 7、血管和心脏穿孔;硬质导丝会造成血管、心脏的穿孔,特别是 血管、心脏有原发病者8、气栓六、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与皮肤缝扎胶布固定变换体味时不可牵拉 2、正压封 管 3、加强巡视,防止管道打折、脱开、扭曲堵塞,尤其在泵入血管 活性药物 4、注意无菌操作,每天消毒穿刺点,更换治疗巾、敷料、三通等 5、严防血栓、气栓的发生,做治疗、封管前先抽回血,如推注有 阻力,不可硬推,同时要熟练三通的用法,严防空气进入6、分通道 专用:主孔(白色)用来测CVP,不可输入高渗液体和 血管活性药物,以免引起渗透压的改变影响CVP值及影响循环的波动,蓝黄色孔可用来输入任何药物,蓝色孔输入血管活性药物,黄色孔输入一 般的药物。 7、停用或换用其他药物时,应先抽出管前端药物及回血3—4ml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输液、注射药物、采集血液等情况。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以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和效果。本文将系统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各类液体给药、营养输液、化疗、输血、采血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留置针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和用药方案等进行综合考虑。静脉留置针通常分为穿刺式、无针式、分岔型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留置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1.穿刺式静脉留置针 穿刺式留置针是静脉留置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型号,它是通过穿刺皮肤和血管来完成留置针的插入的。临床上穿刺式留置针的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各种输液、注射和采血等情况。 2.无针式静脉留置针 无针式留置针主要是利用双翼状的穿刺引导器来完成留置管的插入,不需要使用针头穿刺,因此更加舒适和安全,对于小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尤为适用。 3.分岔型静脉留置针

分岔型留置针是一种通过在管体下方设置分支通路,可同时供不同类型液体输注的特殊类型。主要用于需要同时输注营养液、药物和电解质等不同类型的液体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留置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规范,同时在留置期间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留置针的清洁 留置针周围的皮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对于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关键。在对留置针进行每日清洁时,应使用消毒剂对针头、注射口以及穿刺引导罩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 2.定期更换留置针 定期更换留置针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需要长时间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对于需常规换药的病人更需要每次更换留置针。 3.观察留置针周围的情况 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留置针周围的情况,包括感染症状、红肿、渗液等症状,如出现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4. 妥善记录留置针的使用情况

picc

PICC的应用的学习心得 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古道热肠静脉导管,它由外周静脉(尾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供给中期至历久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导管质料为硅胶,与人体组织相溶性极好,柔嫩、弹性好。它能够经由过程放射隐影,使用时,可经由过程放射影象教确认导管及其尖真个位置。PICC置管是独一由护士完成的中央静脉置管术,在病人床旁便可完成。穿刺点选在上肢的可见静脉,防止了盲穿惹起的误刺误伤。又果四肢较躯干的温度低,传染率低,出格有助于高危和免疫按捺人群。合适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缓性病需恒久输液者,为缺少外周静脉通道或为了保存外周静脉的患者,供应了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特别是化疗的病人治疗时间长,PICC的应用不但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楚和不适,借躲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引发的静脉炎,乃至化疗药物渗漏引发的皮肤及皮下构造的坏死,全部化疗进程只需"一针治疗"。亦为早产女和必要胃肠外营养的患者供应了更有益的死命通道。 PICC是当前医疗护理的新观点,是高科技时期在医疗护理范畴里开辟的一门新手艺。它是中间静脉输液的靠得住渠讲,也是现今进步前辈护理的必经之路。护理部筹办建立"PICC置管及保护小组",将此项手艺在齐院推行。那项新技术的展开标记着我院的静脉输液医治已取海内先辈技能接轨。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年夜,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粉碎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同时还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地进步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力。90年月前期引进我国并在临床遍及运用,逐步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时间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以为是一种便利、有效、平安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对照,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速,保存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综述以下: 一、优点: 1.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2.减轻患者痛苦3.插管快速方便,护士即可操作,经济实用4.无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血气胸、大血管穿孔等5.并发症少6.可用于所有的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7.不限制臂部的活动及功能8.对患者心理压力小,患者容易接受9.操作地点限制小,可以在医院、床旁、家庭病床、社区医疗、急救等地点均能进行10.医务人员容易接受,简便易学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缺乏血管通道或倾向的患者②应用刺激性药物,尤其是肿瘤化疗药物,如诺维本、榄香烯乳等③输注高渗性或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如高渗糖、脂肪乳等④应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治疗⑤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采血的患者⑥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2.禁忌症: ①已知或怀疑有全身感染或全身感染源的患者②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③不能确认静脉④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的患者⑤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⑥血管顺应性差的患者 三、PICC操作步骤 PICC的穿刺方法 1.血管的挑选首选贵要静脉,其管径细,剖解布局直,位置深。次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导管头端终究逗留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除肘部血管外,还可选用颈外静脉。对血管前提好的患者(扎上止血带后只能触摸获得而肉眼不成见或既触摸不到肉眼也不行见),为患者实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指导下PICC置管术,获得了对劲结果,穿刺点在肘上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引言 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在体表经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并经过导管插入到心脏末梢部位的一种取代静脉输液途径的方法,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中,PICC插管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下面将简要介绍PI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PICC在治疗静脉炎和化疗中的应用 比起其他静脉通路,PICC没有破坏中心静脉的风险和不定时拔管的疼痛风险,因此它已成为了新生儿输液治疗的首选方式。在治疗中,PICC一般会插在手臂、锁骨下或颈部,固定在肱二头肌的侧上缘,这将使PICC更加稳定并减少对婴儿的不适。 在新生儿手术中,PICC可供给中心静脉其它支架压迫占位的化疗或输液,轻松获得血液数据,包括心律、血压和部分血气。同时,PICC的固定和护理对新生儿手术中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PICC插管的Nursing 1、PICC医护人员的培训 设备员必须具备技能培训证书,同时必须按照院方的护理流程和程序操作。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清楚PICC的原则和操作流程,严格管理PICC的插管、维护及去留。 2、PICC的插管维护 插管时,一定要消毒双手且戴好护目镜和手套,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插管前要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同时,PICC插管后应该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插管松动。 在使用PICC神学中,肯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在护理方面要尤其重视。所谓由于组织损伤、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感染引起的PICC合并症较多,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注意每日对插管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注意防止感染。另外,还应注意:PICC端口是否有漏液,PICC存在的时间及患者对insertion解决疼痛的反应情况等。 结论 在新生儿的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是替代静脉输液另一种常用的途径。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该清楚PICC的原则、操作流程和日常护理,掌握好PICC插管和维护等

烧伤中深静脉置管运用及护理

---------------------------------------------------------------范文最新推荐------------------------------------------------------ 烧伤中深静脉置管运用及护理 严重烧伤后,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足够的液体,短时间内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快速有效的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根本措施;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表静脉大多破坏,浅静脉栓塞,供输液的静脉不多[1],加之较长时间的输液,使静脉穿刺条件极差,甚至无处可穿。深静脉置管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有效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保证输液途径通畅。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深静脉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应用深静脉置管抢救重度烧伤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1岁;最短留置时间14d,最长31d。其中热液、热蒸汽烫伤29例,火焰、汽油、电击伤21例。烧伤面积在48%~90%之间,以深Ⅱ°~Ⅲ°混合伤为主。1.2方法①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②环境; ③选择适宜穿刺的部位;④穿刺前行皮肤评估,包括预穿刺途径、有无感染源、手术史、外伤史、放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穿刺部位的活动程度。行穿刺前请患者或家属签手术协议书。穿刺的方法:①行穿刺前充分选择好血管、导管型号、穿刺角度、穿刺部位,整个穿刺过程须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每个部位的静脉穿刺操作技术,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②用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1个、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u/ml)、1%利多卡因5ml、无菌手套2副、消毒用碘伏、棉签、 1 / 6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该技术不但幸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痛楚,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而且为临床静脉给药提供了便利。它能够为大手术、化疗、禁食、危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及抽搐患者提供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各类药物及时、平安、靠得住地应用,减轻护士的重复操作,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刻投入到病情观看和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上,为成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疾病的医治和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应用情形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操作方式 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丰硕无静脉瓣,躲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进针角度以15°~30°角进针。假设患者肥胖,皮下脂肪较厚或进行深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在30°以上。进针时缓慢刺入,以防穿透血管。见回血后,继续进针~lcm,固定金属针芯,继续向静脉腔送外衣管,以避免外衣管扭曲、打折发生阻塞。外衣管内回血后,迅速拔去金属针芯,将输液器与外衣管连接并妥帖固定,注明留置开始时刻。 输液终止时,将头皮针拔出,用5~8 mL盐水或肝素盐水边推边退边拔针头,确保正压封管,盐水封管液距离8 h一次,肝素封管液距离12 h一次。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

敷料。持续输液者,应每日改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改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形。套管针留置时刻:最正确留置时刻平均为 d,最长不超过7 d。对躁动不安或神志不清者应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肢体,以防留置针脱落、扭曲或打折。套管拔除后穿刺处应压迫5分钟左右。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术把握不行、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把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形,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幸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妥、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衣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缘故都可致使液体渗漏。轻者显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病症,重者可引发组织坏死。为幸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增强大体功训练外,应妥帖固定导管,嘱患者幸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增强对穿刺部位的观看及护理。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缘故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完全,封管液种类、用量和推注速度选择不妥,患者的凝血机制异样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完全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形,选择适合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

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和分析减少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保证了深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结果:76例深静脉置管,出现3例并发症,占3.26%,其中导管异位1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穿刺部位渗血、渗液1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确保置管的安全使用,提高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深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干预 深静脉置管是危重病综合救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操作,置管的方法多为穿刺,少数情况下由于穿刺困难,也可采取切开置管。置管的途径很多,经颈内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等,均是临床经常采用的途径。也可以经外周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穿刺置管,需要特殊的穿刺套管针和导管,导管分单腔、双腔、三腔等,临床多依据需要酌情选择。留置静脉导管的价值,主要在于建立和保障静脉通道,便于各种急救措施的实施,如短期内快速补液,纠正容量不足;特殊药物持续静脉给药;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此外,血流动力学监测(CVP)、安装心脏起搏器等,也需要借助深静脉置管技术来实施[1]。因此,深静脉置管技术,是所有从事危重病与急救医学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急救技术。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其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4.8±4.5)岁。 2护理 2.1心理护理应详细介绍置管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2.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3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妥善固定并保持管腔通畅,各连接处紧密固定,防止脱开导致出血或空气进入。(1)CVP导管护理:每日更换输液管道,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CVP导管不可用于输血、静脉取血等。(2)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护理:测压期间,严防气体进入而引起气栓;经常检查肢体末梢循环情况,观察有无皮肤颜色、脉搏及微血管充盈程度的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监测并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等变化。(3)拔管后的护理:局部加压固定后敷料覆盖,必要时用沙袋压迫。拔管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肢体肿胀等情况。

业务学习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优缺点及护理要点

业务学习记录 题目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的优缺点及护理要点 具体内容: 深静脉置管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成熟的临床深静脉穿刺技术,将高科技的新型材料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一项新的操作技术,它可为肿瘤病人的复杂治疗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安全、便捷的给药途径。深静脉置管,置管的部位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肘部静脉、我们根据肿瘤病人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最佳的穿刺部位,让病人满意,给治疗带来方便。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优点:[1]穿刺成功率高。[2]易于固定导管不易脱出或折断。[3]术后易护理。[4]对患者床上及颈部活动影响小。[5]并发症少。缺点:[1]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血、气胸[2]血小板减少、肺气肿、严重衰竭患者不适宜做,置管时间一般4至6周[3]不宜带管回家 颈内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优点:[1]使用方便。[2] 术后易护理。[3]对患者床上活动影响较小。[4]不易形成血栓。缺点:[1]选颈内静脉与患者谈话签字时一般不易接受。[2]影响头部活动,女病人怕影响美观。 [3]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4]易于误穿动脉形成血肿。穿刺时注意的要点是:[1]避免压迫颈动脉窦,注意进针角度和方向,操作中只要针尖不超过锁骨水平可避免出现血、气胸及穿破胸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血小板减少、重度衰竭患者不适宜。[3]因颈部活动影响易脱落,不宜带管回家。[4]一般置2至4周。 股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优点:[1]操作安全。[2]病人乐于接受。[3]对技术要求较低。缺点:[1]长期卧床的患者活动少,晚期肿瘤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2]容易感染。[3]易误入动脉。[4]不宜带管回家。注意要点:[1]穿刺点尽可能在腹股沟下方2至3厘米处进针。[2]置管后严密观察预防感染。[3]下肢血运障碍者不易采用。[4]一般保留导管时间为2至4周为宜。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的优缺点: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与总结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与总结 深静脉置管术是传统的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快速补液的手段,同时也可用作输血、输液肿 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通道,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 多次穿刺的痛苦,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也避免血管刺激 性药物如化疗药、完全胃肠外营养等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治疗的顺 利进行。 1、深静脉置管适应证: (1)严重创伤、休克及急性循环机能衰竭等为重病人;(2)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者;(3)全静脉营养;(4)需要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病人,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或置入Swan-Ganz导管来指导输液和评价心功能;(5)心血管机能代偿不全的病人,在进行危险性较 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嗜铬细胞瘤、大动脉瘤和心内直视手术等;(6) 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7)肿瘤病人接受化疗等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时;(8)研究药物对循环系 统作用时收集有关资料;(9)外周穿刺困难者;(10)临时血液透析[1]。 2、置管方法: 术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介绍置管的简要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疑 虑情绪,取得合作。患者取合适体位,常规备皮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静脉穿刺成功后, 置入导引钢丝,应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至适当深度(一般在10-15 cm 内),退出钢丝,缝针固定,末端接肝素帽。 3、穿刺的部位: (1)颈外静脉穿刺;(2)锁骨下静脉穿刺;(3)股静脉穿刺。由于股静脉穿刺部位较低, 易于被大小便污染,因此,一般以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为主,便于护理,也有利于导管的护理。 4、置管时常见问题处理: ①穿刺失败:穿刺前一定要充分选择好血管,可有计划地选择导管型号、穿刺角度、 穿刺部位,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②导管异位:穿刺前进行充分评估,包括预穿刺途径、有 无感染源、外伤史、手术史、放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患者的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的活动 程度。③误穿:熟练的穿刺技术可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或误入动脉,可减少 置管引起的出血、血肿,也有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差而致出血,此时应局部压迫止血30 min 后用沙袋压迫12 h 以上,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止血药。若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应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2]。 5、置管后的护理问题: (1)导管护理:导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打折和扭曲,防止机械性堵塞。如血液回流到导管 内时间过长,可因凝血引起堵塞导管。 (2)导管冲洗:每次静脉输液前,以生理盐水冲管,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稀释液(1∶100) 5ml 做正压封管(研究表明, 肝素盐水能显著降低细菌群落聚集。配制好的肝素盐水稀释液,可 以保存24h, 为避免感染,超过24h 应弃去重新配制。在输液过程中,为保持管道通畅,应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入酸性或碱性药物之间,以及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和黏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 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同时尽可能往外吸,以免将血 凝块冲入血管内形成血管内血栓。

血液透析患者三种深静脉置管临床效果比较及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三种深静脉置管临床效果比较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三种深静脉置管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措施, 选择最佳静脉置管方案。方法: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透析治疗中心在2014 年1月到12月期间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实验组1 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实验2组(颈内静脉置管)、实验3组(股静脉置管),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对比三组患者的置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三种深静脉置管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 组置管穿刺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实验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2、3组,数据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 作为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血管通路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并发症;血液 透析 引言: 慢性肾脏疾病或者其他疾病造成的肾功能减退问题,在长期发展后衍变成为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临床危重症代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疾病发展到晚期阶段必须进行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1]。有报道指出,随着医疗技 术的发展,血液透析质量提高,患者可以在透析条件下存活更长的时间[2]。对于 血液透析而言,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是前提条件[3]。本文就我院透析中心收治的 1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血液透析患者三种深静脉置管临床 效果。详细内容以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透析中心2014年期间收治的150例慢性肾衰竭 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61例;患者年龄在22岁到60岁之间,年 龄均值(46.0±4.2)岁;肾小球肾炎性肾衰患者80例,慢性肾盂肾炎性肾衰患者35例,糖尿病肾衰患者10例,多囊肾性肾衰患者8例,其他原因17例;150例 患者均有消化系统症状,其中少部分患者有皮下出血以及胸腔积液问题。将150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透析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症状表现)对比,无明显差异,符合实验研究标准,P>0.05。 1.2方法 实验1组:本组50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取平卧位姿势,头转 向左侧,对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进行浸润麻醉,穿刺针接注射器(2mL 生理盐水),于锁骨中内1/3锁骨下方、皮肤呈30°角穿刺。另外,进针时针尖指 向血液透析患者的胸锁关节上方位置,进针和抽吸同时进行,大量回血后再进针 2mm。穿刺针成功进入静脉后,进行注射器、导丝、穿刺针、静脉留置导管固定等常规处理以及无菌操作护理。 实验2组:本组50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仰卧姿势,头偏向对侧 暴露颈部,局部进行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针接装注射器(20mL肝素盐水),同样是 边进针边抽回血,进针完成后注入肝素盐水,置管方法等常规处理、无菌操作护理 和实验1组一致。 实验3组:本组50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平卧位并抬高髋部,于腹 股沟中内1/3交界处触得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在消毒后进行利多卡因麻醉,穿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乃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适应证 1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通道;胃肠外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监测: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 3急救:放置起搏器电极;急救用药 三、禁忌证: 广泛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四、常用的深静脉穿刺术: 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静脉内营养疗法。 2.中心静脉压测定 3.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硬化,纤细或萎陷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解剖:在颈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及迷走神经包含在颈动脉鞘内,位置相对固定,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外侧靠前.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三、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原因: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四、操作步骤: (一)锁骨上入路操作 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头尽量转向对侧。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一般进针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关键词】深静脉穿刺置管;危重病抢救;护理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病抢救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抢救手腕,已普遍应用于患者的抢救、输血、输液、血液监测、营养支持,目前已扩展到快速成立血液透析通路、引流心包及胸腔积液、医治气胸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封管的方式和封管液的选择等都在不断的改良[1]。现结合病例谈一谈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6~78岁。术前预备深静脉穿刺包1个、1%利多卡因5 ml、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 U/ml),无菌手套2副,消毒用碘伏、棉签等,3 M透明敷贴、肝素帽、5 ml注射器。 2 置管方式的改良 将经皮穿刺心导管操作技术应用于深静脉置管采纳18 G 薄壁钢针和静脉鞘,穿刺见回血后,取下注射器,将导引钢丝送入血管内约16 cm,退出穿刺针;穿刺处皮肤切开少量,将静脉鞘沿钢丝

旋转送入血管内,退出钢丝及静脉鞘内的扩张管,送入硅胶管,退出静脉鞘,固定。该法弃去20号粗针,减轻了对血管壁的损伤,易于止血。同时,可选择的部位普遍、平安,送管方向准确、靠得住,减少了损伤周围脏器致血胸、气胸等的发生率[2]。 依照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选择穿刺方式据解剖特点,进针入锁骨下静脉第2段贴行于前斜角肌前方,插管长度(10±mm最平安。因该段与臂丛、锁骨下动脉和胸膜顶都不直接相邻,进针时与皮肤呈40~60°角,不易损伤上述结构。静脉插管宜选右边经头臂静脉到上腔静脉插管途径,平安且成功率高。 置管长度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长度标准不一,一样为14~18 cm。置管太短,那么达不到成效;假设置管太长,那么可引发心律失常、心绞痛,乃至心室壁穿破。 3 并发症 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①置管致猝死要紧有3种缘故,包括呼吸、心跳骤停(操作中过重压迫颈动脉窦),置管时损伤重要内脏及血管和气栓形成等。②损伤周围脏器,形成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填塞等。③拔管时皮下断管,系患者躁动、穿刺针尖端面划破硅管致拔管时拉断[3]。

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4

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1)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 (2)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常规 (6)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7)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8) 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置管部位、时间、置管长度、是否通畅 2.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有无局部肿 胀 3.患者有无原因不明的发热 4.输入液体浓度、有无刺激性强液体 5.患者对置管的认识程度 二、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3-7天,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后要戴无菌手套。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0%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导管不宜常规更换,如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应酌情更换。 (6)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更换导管。

(7)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8)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2.保持导管通畅 (1)为长期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注酸性、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黏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通过导管进行抽血以免影响结果正确性和引起导管堵塞。 (2)静脉导管暂停输液时需封管,一般采用肝素盐水,其浓度至少为1 0∪/ml,每次用量为10 ml。 (3)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 (4)一旦发生堵管,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然后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除导管。 3.加强输液巡视对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的患者,要严格控 制好滴速,防止太快。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及时更换 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 4.拔管如为颈内静脉穿刺,嘱能合作的患者屏气,轻缓地将导 管拔出,注意按压。拔管后24小时内用无菌敷料覆盖。 三、健康教育 1.告之穿刺部位不宜剧烈活动,以防管道扭曲、脱出。 2.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穿刺部位污染、受潮。 3. 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 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深静脉置管病人(CVC、PICC)的维护和护理 (一)插管的方式 中心静脉置管(CVC ) 颈外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