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置管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

2.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时,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

二、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每周换药2次:用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缝合固定.加强观察和交接班,若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予约束带固定,以免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移动脱出,避免用金属器械夹持留置管.

3.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患者,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液封管。

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高者行血培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穿刺静脉有无疼痛,一旦发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5.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应每天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它操作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发生空气栓塞,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滴空,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

四、拔管护理

拔管时,用无菌持物钳或镊子夹住导管末端,沿进针方向缓慢拔出.切勿用力过猛,防止导管断裂.同时用敷贴密闭穿刺点以免空气经皮肤隧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后局部按压5~10分后用无菌纱布固定。..

动静脉留置针的_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 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 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 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 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 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 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10~100 单位/ 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5ml 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 小时用量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 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 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静脉留置针护理要点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

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置管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 2.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时,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 二、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每周换药2次:用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缝合固定.加强观察和交接班,若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予约束带固定,以免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移动脱出,避免用金属器械夹持留置管. 3.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患者,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液封管。 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高者行血培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穿刺静脉有无疼痛,一旦发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5.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应每天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它操作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发生空气栓塞,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滴空,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 四、拔管护理 拔管时,用无菌持物钳或镊子夹住导管末端,沿进针方向缓慢拔出.切勿用力过猛,防止导管断裂.同时用敷贴密闭穿刺点以免空气经皮肤隧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后局部按压5~10分后用无菌纱布固定。..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实用】静脉留置针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2、操作要点: (1)洗手,戴口罩。 (2)检查输液器完整性,有效期等。 (3)核对医嘱,检查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等,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絮状物。套上瓶套,开启药瓶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口,根据医嘱加药并在溶液瓶或袋上注明。 (4)取出输液器,持输液管及排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紧水止,固定针栓和护针帽。双人核对。 (5)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排尿,并取适当体位。将药瓶挂在输液架上排气,使输液管内充满液体,茂菲滴管内有1/3-1/2液体,将带有

护针帽的针头套,固定于输液架上。 (6)选择静脉,确定留置针的规格。置垫巾于穿刺部位下面,扎止血带,0.5%碘伏消毒皮肤,范围6-8cm,松止血带待干。备胶布,连接管道,扎止血带,0.5%碘伏再次消毒。 (7)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紧留置针回血腔两侧,与皮肤成150-300角进针,直刺静脉。 (8)见到回血后,压低角度,将穿刺针送入少许。 (9)一手固定针芯,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10)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抽出针芯。 (11)连接肝素帽,固定。 (12)将输液器的针头刺入肝素帽。 (1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 (14)如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需在碘伏消毒皮肤待干时,直接连接好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及头皮套管针穿刺。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15)封管时备消毒肝素帽,将抽取5-10ml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索帽,使用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 (16)如使用可来福接头替代肝素帽,可不用封管。 (17)再次输液时,消毒肝素帽,将输液针头刺入,打开调节器。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1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 摘要】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危 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几年来,浅静脉留 置针在国内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1]。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病员 疼痛;有利于病员活动,增加舒适度;可以保证输液安全,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 及早用药,提高抢救率,减轻护理工作量的优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一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 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 脉炎的发生机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 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二置管部位 一般选择相对较粗、暴露血流丰富、平直且易于固定的上肢血管,避开关节 韧带、静脉瓣和受伤感染的静脉,因下肢静脉回流慢容易发生静脉炎及血液回流 入留置针的管道内,如必须在下肢置管时输液可抬高20~30度,并可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缩短药物在血管内滞留时间,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三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要轻、稳、准,选择充盈血管,牢固固定,在穿刺 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局部常规消毒,消毒面积为8cm×8cm,进针时以30~45 度向心方向进针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平行血管推进2cm, 将针芯轻轻退出1.5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头全部送入血管,穿刺时通过观察回血 和感觉针头刺入血管时的落空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切忌盲目进针或退针, 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沿血管走行方向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牢固固定留置针,以穿刺点为中心 待消毒液干后用3M透明敷料粘贴,再用抗过敏胶布固定肝素帽的2/3处,并标 上置管日期和时间。 四护理 1 留置时间: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应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常限留置时间为3~5天,根据情况可留置7天。 2 封管:封管时不可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完再拔针,以免因拔针时产生的 回抽力使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堵塞管腔,因此强调正压封管,即边推药液边退针, 封管液选用低浓度肝素液(250u/ml或125u/ml)或生理盐水5ml正压封管,对 于糖尿病患者牛玉玲[2]认为50u-100u/ml肝素液封管最佳。 3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如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退行性变,血流缓慢,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血管的时间延长,药 物长时间地对血管内膜造成化学性刺激,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有 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封管时适当加大封管液量,以充分稀释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宜使用生理盐水间断冲管,以减轻药物对 血管壁的刺激,如选择关节部位行浅静脉置管时,宜采用离心穿刺法,因离心穿 刺时针柄位于关节上部,此处平坦无骨性突起,易于稳妥固定套管针,避免套管

常用管道及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护理业务学习 主讲人:李秋梅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时间:2010年7月27日 地点:五楼会议室 内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越来越广泛。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18 G~24 G等型号,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 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连接肝素帽。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

浅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心得

浅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心得 浅谈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心得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的开展应用,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的穿刺次数,减轻了疼痛感,为住院病人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既利于病人的抢救工作,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术和做好留置针的护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本科自20xx年1—6月对2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进行观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总结了此200例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包括穿刺方法、心理护理、血管选择、置管时和置管期间的护理、拔针注意事项等。浅静脉留置针因其穿刺方便,对血管刺激小,可较长时间留置使用,无需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可保护血管和紧急抢救,因此在临床尤其是急诊室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科自20xx年1—6月对200例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其中年龄最大91岁,年龄最小2岁;留管时间最长7天,最短1天。

1.2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备齐用物,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仔细评估病人血管,并向神清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并将留置针与输液管相连接(有两种连接方法:一是取下留置针肝素帽及输液器头皮针使两者直接相连,用于连续不间断输液;第二种方法是将输液器针头直接穿刺进入留置针上肝素帽内,注意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此法用于少量输液及间断输液,输液后便于及时封管)。选择合适血管后,常规扎止血带和消毒局部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尖斜面朝上,取下针头保护帽,旋转针芯,以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右手拉出针芯。最后用专用留置针贴膜固定,写好穿刺时间,调节输液速度。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浅静脉留置针较普通的输液穿刺针粗、长,且在血管里的留置时间较长,病人难免紧张、恐惧。所以,护士要详细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和注意事项,同时,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同病室病友或者其他留置针受益者与其进行交流体会,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进行置管。 2.2血管的选择选择弹性好,粗大,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免靠近神经、关节及受感染的静脉。 2.3留置针穿刺处皮肤的护理每日护理1次。更换贴膜,用0.5%复合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由内到外,消毒3次,消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护理措施。方法分析90例患儿在使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90例患儿中2例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发生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2例出现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存在外导管压伤局部皮肤,静脉炎以及全身感染为0例。留置时间1~7d,平均3~5d。结论护士应规范化实施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及留置针护理。 标签: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0例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儿,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出生后31d~3岁。生后31d~3个月患儿20例,留置时间最短2d,最长6d,其中出现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外导管压伤局部皮肤1例;3个月~1岁患儿23例,留置时间1~6d,其中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医用透明敷料覆盖处皮肤过敏现象1例;1岁以上~3岁患儿47例,其中发生留置针脱管事件1例,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1例,留置时间1~5d,平均4d。 1.2留置针材料静脉留置针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4G,敷贴使用3M公司生产的1624W型医用透明敷料,规格为:6cm×7cm。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与恐惧,保护了患儿血管,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且便于危重患儿的抢救与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儿科护士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及留置针护理已成为儿科护理的重要操作技术,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恰当及留置后护理不规范,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现特将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2 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儿自身血管情况尽量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 穿刺靜脉的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及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静脉,尽量选择弹性好、走向直、

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新进展.

浅静脉留置针护理新进展 浅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用套管针进行穿刺后,将针芯取出,只保留其外套管在血管中,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性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期在血管中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减少留置套管针所致的并发症,延长留置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1.穿刺方向及穿刺部位 有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炎的发生与置管部位有关,踝部大隐静脉向心方向置管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浅静脉置管致局部静脉炎与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考虑是个体对异物机械性刺激反应及某些药物刺激而引起局部反应。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退行性变,血流缓慢,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血管的时间延长,药物长时间地对血管内膜造成化学性刺激,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人体下肢的静脉瓣最多,血流缓慢,药液滞留于血管内的时间较长,易致下肢静脉炎。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首选下肢静脉置管。 套管针对血管的物理性刺激不容忽视。资料表明,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方法有关。踝部大隐静脉置管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腕部头静脉置管,两组静脉炎发生率虽有区别,但统计学结果无差异(P>0.05)。这可能与套管针固定的稳定性有关,在腕部头静脉及踝部大隐静脉处行向心穿刺置管时,套管针柄落在关节骨突起处,致针柄不能与皮肤完好贴合,使套管针随关节运动来回移动,造成静脉内膜损伤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离心穿刺时针柄位于关节上部,此处平坦无骨性突起,易于稳妥固定套管针,从而避免套管针移动造成静脉内膜损伤。为此,如选择关节部位血管行浅静脉置管时,宜采用离心穿刺法,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套管针对血管的物理性刺激与血管的直径、血流量大小、套管针型号等相关。建议临床护士在使用套管针前,需先评估病人输液总量、速度、液体性质、静脉粗细,据此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的套管针,同时,可根据静脉所处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以减轻套管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封管液推注速度 有实验结果表明:虽采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差异明显。快速推注组堵管率占46.67%,缓慢推注组堵管率只占5%。可见采用缓慢推注法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快速推注法封管。 采用快速推注法封管时,由于封管液推注速度较快,当注射针从肝素帽处拔出后,血管内瞬间压力大于留置针内压力,使血液回流至留置针内,并挤走部分封管液,使留置针内残留的封管液不足以维持回流血液不凝状态,形成栓子,阻塞留置针。临床发现,采用快速推注法封管后,回血的

静脉留置针护理心得

静脉留置针护理心得 黄银燕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针。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静脉留置针对以下几种患者特别有利:1危重患者,留置针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静脉给药时间,时刻保持静脉通道开放。 2烦躁不安患者,留置针有利于静脉输液顺利完成,不容易发生外渗,而造成患者肢体因为外渗而水肿,减少穿刺次数。 3长期需要静脉给药患者,由于长期的静脉注射往往会造成血管变细变沉,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留置针可以在血管停留3到5天,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4 手术患者,有利于手术中静脉给药,需要抢救时能保证静脉通道开放,赢得抢救时间与给药时间。 5神志不清者需要静脉给药患者,对于这种患者我们应该选择患者接触不到部位进行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自行拔针的机率。必要时可以将患者双手进行约束。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导管的材质不变,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医院的材质,减少病人的痛苦。但处理后,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故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在操作时,我们在血管上方以15-30度角直刺血管,绷紧皮肤,缓慢进针,在针芯侧孔处仔细观察回血,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0.2cm,送管,撤针芯。 在贴一次性敷料帖前先在针柄处贴上一道胶布,因为每天都需要更换敷料帖,如果没有贴好针柄,撕敷料帖时容易带出留置针。所以加一道胶布有利留置针固定。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血管特别细与沉者、水肿者、皮肤十分皱折、血管不直、弯曲者我们应该在操作时做出一些特殊的处理。老年患者的血管一般不明显,在操作前可以让病人用温水泡水或者是扎两条止血带,使血管得到明显暴露。如果血管真的很短、细者,可以进针的时候可以在皮下走一点后进入血管或者是软管不全部进入血管,可以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239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减轻了患者重复注射的痛苦,而且减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标签: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如今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大手术后、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静脉留置针可保护患者血管,其操作方法简便,使用方便,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还能缓解患者因反复穿刺所导致的痛苦,减少患者常穿刺引起的疼痛和恐惧心理,减少液体外渗、防止皮下气肿,且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技术对护理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38例住院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年龄47~81岁,大都数无不良反应,其中穿刺失败5例,置管堵塞6例,无静脉炎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为消除患者对此项操作的疑虑,缓解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以便患者能主动配合,在实施静脉留置针之前,应向患者介绍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原因、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若患者神志不清,则护士应尽量对其家属进行解释说明。 2.2物品准备护士在操作时静脉应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留置针则选择较细的,这样可保证套管与血管间存在一定量的血液边流,使套管接触到血管内壁的机会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型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对留置针的质量、生产日期及型号要仔细检查,同时检查其包装的完整性,套管和针芯有无粘连,套管是否完整、有无断裂,针尖斜面是否锐利、有无钩及导管边缘是否粗糙等。 2.3血管的选择血管宜选择粗、直、有弹性且充盈的血管,这样容易固定,且血管的长度应适合静脉留置针穿刺,一般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贵要静脉等四肢浅表静脉较为适宜。注意尽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为避免影响日常活动,患者的手背静脉也不宜选用,肢体活动障碍者应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止使用静脉留置针。 2.4穿刺方法及妥善固定(1)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操作时动作轻柔,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皮肤,待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_0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观察2009年1月~12月期间共12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重点是血管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结果血管的选择、穿刺部位、输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合作程度、留置针的正确护理方法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静脉留置针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能保证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静脉留置针;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材料,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优点是操作简单、刺激小、安全迅速、便于固定,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1],而且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科共进行留置静脉穿刺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38~75岁,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留置针和3 M透明贴膜。 1.2血管选择方法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对患皮肤病或感染者禁忌穿刺,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2护理 2.1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2.2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护士在操作前充分洗手,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2次,消毒面积在8 cm×8 cm以上为宜,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3操作技术要熟练,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以减少或有效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点滴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留置后护理不当,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现将使用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穿刺静脉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静脉,尽量避免关节活动处、要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无静脉窦的血管穿刺。一般选择上肢的肘部,腕部和下肢的大隐静脉穿刺。休克晚期患者,由于其微循环严重障碍,血管塌陷,肘部血管也无法穿刺,应直接穿刺颈部静脉或股静脉,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2 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 穿刺方法 选择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浅及走向。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角度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导管,皮肤外只留2~3 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贴膜固定好套管针,即可输液。 4 护理要点 4.1 预防感染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4.2 防止堵塞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 000 u肝素)1 ml封管一次。 4.3 静脉炎的治疗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4.4 药液外渗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4.5 留置时间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但有临床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患者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 发表时间:2012-12-28T14:11:17.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冯敏苏瑞婷[导读] 可以保证输液安全,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早用药,提高抢救率,减轻护理工作量的优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冯敏苏瑞婷(扬州大学附属中国医药城普济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38-01 【摘要】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近几年来,浅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1]。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病员疼痛;有利于病员活动,增加舒适度;可以保证输液安全,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早用药,提高抢救率,减轻护理工作量的优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一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机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二置管部位 一般选择相对较粗、暴露血流丰富、平直且易于固定的上肢血管,避开关节韧带、静脉瓣和受伤感染的静脉,因下肢静脉回流慢容易发生静脉炎及血液回流入留置针的管道内,如必须在下肢置管时输液可抬高20~30度,并可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缩短药物在血管内滞留时间,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三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要轻、稳、准,选择充盈血管,牢固固定,在穿刺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局部常规消毒,消毒面积为8cm×8cm,进针时以30~45度向心方向进针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平行血管推进2cm,将针芯轻轻退出1.5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头全部送入血管,穿刺时通过观察回血和感觉针头刺入血管时的落空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切忌盲目进针或退针,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沿血管走行方向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牢固固定留置针,以穿刺点为中心待消毒液干后用3M透明敷料粘贴,再用抗过敏胶布固定肝素帽的2/3处,并标上置管日期和时间。 四护理 1 留置时间: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应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常限留置时间为3~5天,根据情况可留置7天。 2 封管:封管时不可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完再拔针,以免因拔针时产生的回抽力使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堵塞管腔,因此强调正压封管,即边推药液边退针,封管液选用低浓度肝素液(250u/ml或125u/ml)或生理盐水5ml正压封管,对于糖尿病患者牛玉玲[2]认为50u-100u/ml肝素液封管最佳。 3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如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退行性变,血流缓慢,使药物停留在局部血管的时间延长,药物长时间地对血管内膜造成化学性刺激,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封管时适当加大封管液量,以充分稀释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宜使用生理盐水间断冲管,以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如选择关节部位行浅静脉置管时,宜采用离心穿刺法,因离心穿刺时针柄位于关节上部,此处平坦无骨性突起,易于稳妥固定套管针,避免套管针来回移动造成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减少机械静脉炎的发生。 4 心理护理:由于部分患者还不够了解,有顾虑,担心留置针会脱落,为此我们在穿刺前对患者耐心讲解留置针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请已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演示,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 5 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留置套管针时发现敷料污染,缺乏粘性时应立即进行消毒,更换敷料。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有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并根据情况予以处理。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观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五护理体会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覃丽锦.周围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吉林医学,2010, 31(2): 207-209. [2] 牛玉玲.糖尿病患者应用套管针肝素液封管浓度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3.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刺激小,操作简单,便于固定,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已经被广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优点是: 1、保护血管: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的安全,保护血管 2、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每天穿刺血管,减轻痛苦, 3、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 4、合理用药:保留外周静脉通道,有利于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提高疗效; 5、合理减少费用 6、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机会。 适用证 (1)须按时多次静脉输液患者,如甘露醇 (2)血管不易穿刺者,如儿童、老年患者 (3)需大量输液,建立多组通道的患者,如休克病人; (4)病情危重,便于抢救时及时给药; (5)精神异常,烦躁不安的患者。 (6)手术前患者。 一、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技巧 (一)、血管的选择: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患儿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易于穿刺和固定;输注常用药物遵循由远心端开始,由外至内交替使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而且造成血管弹性下降的药物要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静脉穿刺困难者,可选用胸腹壁静脉穿刺,胸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不易脱落或堵管;另外在抢救休克病人时,穿刺外周浅静脉非常困难时,可选用股静脉穿刺。 (二)、留置针型号的选择: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对输入高分子、高浓度的药物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留置后护理不当,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现将使用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穿刺静脉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静脉,尽量避免关节活动处、要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无静脉窦的血管穿刺。一般选择上肢的肘部,腕部和下肢的大隐静脉穿刺。休克晚期患者,由于其微循环严重障碍,血管塌陷,肘部血管也无法穿刺,应直接穿刺颈部静脉或股静脉,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2 .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 .穿刺方法 选择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浅及走向。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角度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导管,皮肤外只留2~3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贴膜固定好套管针,即可输液。 4. 护理要点 ①预防感染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②防止堵塞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 000 u肝素)1 ml封管一次。 ③静脉炎的治疗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④药液外渗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⑤留置时间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但有临床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患者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