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b或a<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0),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0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1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

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

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

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二、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有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三)评判者

评判者包括组织领导机关、研究人员、专家、同行、教师、学生以及评价对象自身。评价研究的三要素及其关系可用图11-1表示。

图11-1评价研究的要素

三、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

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可用图11-2来表示:

图11-2 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

评价要素,它是反映被评对象特征的各个成分;评价标准,它是衡量事物特征各个成分的比较

基准;指标权重,它是指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的标志。

如果是要对于某个研究方案进行评价,则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识别方案的目的与目标(因变

量);用行为的词语重述目的与目标(操作定义);构造内容有效(适当)的测验以测量在行为上

陈述的目的和目标(因变量的测量);识别和选择与测验组相对比的控制(建立自变量),如果没

有这一步,就是形成性评价。

二)资料的收集

为了进行评价,通常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主要有:访问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量表测量(专家评判)。

(三)资料的鉴别

把所收集的资料按照评价指标要素分类整理,鉴别资料的可使用价值。

(四)价值判断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所给出的标准对每个成分要素资料进行比较、判断,作出价值等级的归属。

(五)评价结果的综述

综合各个要素的得分及其权重,得出评价总分,并根据总分和各要素得分率,作出对品质的等级评定或差异比较,或达标程度,或发展程度的价值性的描述和判断。

四、评价的类型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评价,根据事物发展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大致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类。

(一)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进程的某一阶段开始之前所作的评价。它是了解人们对这一事物某一发展阶段的兴趣、态度,以及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存在程度等。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条件、基础,发现问题,诊断原因,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修订阶段发展目标,提出指导发展的计划。

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例如,计划要设计与开发一门网络课程,诊断性评价实际是对制作条件的评价,对人们思想准备的评价。这些评价有助于进行决策,并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

对于学生的学习,诊断性评价就是在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单元、学期或学年)开始之前进行的一种事前考核(或称前测),它要了解学生为学习新内容所必须预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实际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对计划学习的内容的兴趣、爱好和要求;根据评价的结果,按照学生的条件和预备知识、技能、经验的掌握程度,修订教学目标、方法,或作出必要的决策(如进行合理编班,编写必要的指导性资料,决定制作辅助教学软件等)。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事物的发展,并调整、修正发展进程。这类评价是按照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的。由于形成性评价的宗旨是判断发展中的材料是否适宜,研究者往往要求小规模实验组中的受试者填写问卷和参加作业测验,研究者随后评价材料的成功或失败并据以重新编写方案。

对于一项事业,如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实际是检查进度、检查阶段成果,发现问题,以修订进度和解决存在问题。

对于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平时的小测验、期中考试、作业等测量手段来进行评价,它起着督促学生学习,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技术变化不定,不象总结性评价那样有系统性。

(三)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某一个阶段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效果,提供一个总体评价成绩的资料。总结性评价往往又具有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对于一项事业的完成,例如,网络课程开发完成后,总结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工作质量,存在问题的评价,目的是形成经验,以备后期参考。对于学生学习,总结性评价往往通过期终考试、毕业考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测量手段来进行评价,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给出评定成绩。

对上述三类评价的特点进行归纳,如表11-1所示。

第二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对象是客观的事物。系统科学理论指出,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是系统与要素的统一体。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系统的组成单元又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一方面,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彼此存在,有着差异性;另一方面,要素之间又按一定比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E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 析E法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分析及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E T A)法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与FTA恰好相反,该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其分析方法是: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条件概率。 事件树分析(EventTreeAnalysis)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 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它常用于安全系统的事故分析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由于事件序列是以图形表示,并且呈扇状,故称事件树。 事件树也是一种决策树,但是它的结果仅仅依赖于系统的内在客观规律,而在决策树中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控制和影响。

事件树可以描述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别是在安全分析中,在寻找系统可能导致的严重事故时,是一种有效方法。事件树和决策树都强调获得事件序列的最后结果。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能来自系统内的失效或者外部事件,在初因事件发生后相继引发的事件仅仅由系统的设计功能所决定,它们投入的次序是一定的。 事件树分析的步骤如下: 1.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并进行分类,对于那些可能导致相同事件树的初因事件可划分为一类; 2.构造事件树,先构造功能事件树,然后构造系统事件树; 3.进行事件树的简化; 4.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在进行事件树分析时,应首先了解系统构成和功能,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与评估 一、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产和生活中充满了来自自然和人为(技术的风险(Risk)。风险是通过事故现象和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为加深对风险概念的理解,可从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入手。事故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事故的形成过程 所谓危险(Hazard)就是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事故链上的最终事故会引起某些损失(Loss)或损害,包括人员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 危险的出现概率、发生何种事故及其发生概率、导致何种损失及其概率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事故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上的风险,可写为: R=(H,P,L)(1) 式中:R——风险(Risk): H——危险(Hazard); P——危险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L——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Loss)。 在实际的风险分析工作中,人们主要关心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并把这种不确定的损失的期望值叫做风险。这种狭义的风险,可写为: R=E(L)(2) 式中L——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Loss)。 在工业系统,风险是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结合。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风险度或危险性。风险R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 R=f(p,c)(3) 2.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评估三者的关系 通过风险分析,得到特定系统中所有危险的风险估计。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相应的风险标准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合称风险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风险评估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11 评价研究方法

11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一、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b或a<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0),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0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1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 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

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 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二、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二)评价指标体系 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有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三个部分。

工作评价分析方法之评分法

评分法 评分法也称点数法,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最常用地方法.这种方法预先选定若干因素,并采用一定分值表示某一因素.然后按事先规定地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地每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分值,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地总分值.在实际实施中,大多数评分法方案都是借鉴几个著名地传统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来制定地.其中一个方案曾在年代末,在美国两个有影响地行业委员会“全国电气制造协会”()和“全国金属贸易协会”()中实行,而至今经过某些修改仍在很多企业使用.评分法从一开始就要对起实施程度提出明确地要求.一旦确定了评价地因素及其加权系数,整个计划地执行比非分析法简单.由于它是通过运用明确地因素对工作进行个别地判断,因此主观判断地随意性要比非分析发小得多.(一)评分法地运作步骤 、选择并确定影响岗位地因素.选择岗位地影响因素是实施评分法地第一步,因为这些因素是该方法地基础.因此,这些因素必须具有大多数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公认地共同特征,并能对工作之间地重要程度进行区分.一般而言,企业不同,其选择地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劳动心理.在确立五大因素后,要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因素细分.因素数量地多少应根据需要决定,但如果因素过多,评价过程则太费时间,也更加困难.因此,大多数方案使用地因素在个之间. 、因素定义.在选择因素过程中,会出现“因素交叉”或因素定义之间地矛盾.因素交叉很难完全防止,特别是当一个方案中使用地因素较多,而又没有将这些因素划归为总因素时更是如此.解决这一问题最常用地方法是在确定因素时,全面写出所有因素地准确定义.对抽象因素,如独立工作能力和劳动条件,尤其要明确各种不同地解释,并做出确切地表述.通过这种方法能使许多因素交叉问题得到解决.因素定义是根据岗位地性质和特征进行地.例如,技能是指岗位必须具备地能力和应掌握地知识,包括教育、经验、主动性、创造性. 、决定因素等级.确定岗位评价地主要因素及因素地定义之后,为了提高评定地准确度,还应对各评定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地分值. 、确定等级权重和等级配分.确定等级权重相当重要,它是整个评价工作地基础.如果权中确定不当,将影响岗位相对价值地评价.因素权重没有科学或现成地方法,它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一般指从实际效果出发,并取决于该企业地工作情况、目地和人事政策.因素权重是按照重要程度将因素进行排列,用百分比来确定每一因素地重要程度.也可以将几种不同地权重方案在标准工作上进行试验比较,逐步确立因素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岗位因素权重之后,再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给各个等级配分:()最大权重法.按因素百分比给每个因素地最高等级配分,然后再按等差级数、等比级数或不规则级数给各级配分(见下表)()

专项分析和评价方法

专项分析和评价方法 这一类型的方法常用于定性、定量地确定环境影响程度、大小及重要性;对影响大小排序、分级;用于描述单项环境要素及各种因子质量的现状或变化;还可以对不同性质的影响,按环境价值的判断进行归一化处理。 属于这一类型的方法有: 环境指数 法 环境指数是将一个或多个环境要素的各种参数(或因子)的系列数据或资料用数学式子归纳,以描述或评价环境现状和预测到的受影响环境的状况。 专家判断 法 这里是指个别、分散地征求专家意见,其形式可以个别地采访或讨论,也可寄发各种格式的意见征询表。 智暴法 参加会议的人可以不受约束发表意见、互相启发、争辩,使头脑处于激活状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产生新的火花,使专家的论点不断集中。本法也可以从多方位引导与会者对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进行考查。 德尔斐法 本法是使一组专家,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包括假设)来考虑一个结构化问题,通过集体智慧,辨识出或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巴特尔指数法 它将环境参数值或影响后的参数的变化值作为自变量“y”,将环境质量指数作为应变量“x”,建立起系列的y-x的函数关系,即y=f(x),以曲线图表示。此外还赋予每一种环境参数的质量指数以相应的权值,这样,就将不同性质、尺度和量纲表述的参数变化,归一化为统一的、具有相应权值的“质量指数”。 费用-效 益 分析 法 将费用与效益相比较,可评价开发行动所造成环境影响的损益大小。一货币的盈亏、多少来度量环境影响的利害、大小,在许多场合下可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地比较环境的价值,并且易为人们所接受。 在环境评价中,对众多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时,对各个变量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的数值,即称为权值。 定权方法 在环境评价过程中,往往要选择多个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一起参与评价。在这些评价因子综合时,需要考虑它们对总体环境质量贡献大小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权值。

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法研究-文档资料

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盛和匆急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和综结性评价体制受到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严重的是要注重发展和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使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情况,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xx “特色卡”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设计的,符合学生实际,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使用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2.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通过“特色卡”给予关照和偏爱,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无论哪些方面作出成绩都可得到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使其不断进步。 2.2全面性原则。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的。“特色卡”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三维目标而设计的:从体现能力的优异作品卡,到注重过程的精彩发言卡、创新思路卡以及培养正确情感态度、评价观的文明礼貌卡和积极合作卡,基本涵盖了课程目标,突出了课程评价的主体性、综合性和形成性,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工作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选择策略研究.doc

工作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选择策略研究 [摘要]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和平台,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的依据和参考。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对它的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各工作分析方法给予了评价,并提出了选择的依据和参考因素,以期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方法;人力资源管理 The Evaluation and Choice On Job Analysis Methods Job analysis is the basis and the platform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 fundamental tool, The research on position analysis method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is thesis, I evaluate each job analysis method, and finally list out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actors choice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becoming more scientific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the whole lev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the edge of competition. Job Analysis Job Analysis Metho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工作分析,亦称岗位分析,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平台,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和参考,离开了工作分析,一切的管理工作都是感性的行为,毫无科学性可言。工作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劳动人事文件的过程(安鸿章,2001)。它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和技术,对其理论的探讨和方法的开发有诸多的研究文献,但是对其方法的评价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都很少,显得较为薄弱,而企业在实践中进行工作分析时,必然面临对其方法的选择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予以简略的探讨。 一、工作分析方法的评价 工作分析的目标就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规划、招聘与选拔、绩效评估、培训和开发、薪酬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等服务的。进行工作分析,面临多种方法之间的选择问题,而这一选择涉及到对各种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的评价。 1、非结构化工作分析方法的评价 从理论上分析,非结构化的工作分析的方法普遍拥有以下的一些不足:①耗费时间和资金,所获得资料往往也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用途;②搜集的资料往往以叙述性的偏多,会因主观因素产生偏差;③以数据说明的不多,缺乏数量化;④着重于工作本身的细分和叙述,属于以工作为本的分析,对人员特质的了解有限;⑤只能比较不同工作实际内容的异同,但是工作性质与人员所需要特质无法由此详细地知道。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98分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98.0分,用时2629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在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下水等,应有定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 A.调查内容 B.评价项目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3.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对外来影响的自净能力。 A.建设项目 B.环境系统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下列关于征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密项目可以不征求公众意见 B.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得少于10日 C.需要公开的信息应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期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7日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6.()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关于环境现状调查的资料收集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资料收集法获得各种现有资料 C.资料收集法是全面系统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法 D.资料收集法往往难以符合环境现状调查要求,需要补充其他方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的任务就是要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A.规划方案分析 B.规划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C.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11评价研究方法

第十一讲评价研究方法 第一节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它只是评价研究中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 一)评价的目标性 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研究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结果。 比较评等,这属于相对性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两个不同对象的评价,以期对这两个对象的差异性做出判断。假如用a和b代表两个不同对象,比较评等就是要判断是否存在a> b或a v b。 达标衡量,这属于绝对性评价,是以某一对象作为比较的标准(aO),经过对另一对象a的评价 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达到a>aO的判断。 发展比较,这属于自我评价,是以自身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通过对对象a 不同时期的评价研究,对对象a做出是否存在a2>al的判断。 评价目标是要做出上述评价结论的依据。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条件水平,例如拥有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品质水平,例如对教学软件通常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品质评价的。效果水平,例如对于教学效果,是从教学目标来分类,即从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出发,判断目标达到的程度。 管理水平,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着重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流通、发展方面的管理。 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 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在获得逐项的评判结果之后,还要根据各项目的重要程度制定权重,把各项目的评判等级与权重综合,从而对总体做出等级比较、达标状况或发展程度的判断。 、评价研究的要素 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评价对象 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生活着的人们总是面临着如何发现新价值?如何证实自己在追求价值?如何证实自己获得了价值?这三个问题又可归结为怎样发现价值和怎样判断价值两个基本问题。因此,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判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发现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类基本方法。本文对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是以此假设为基础逻辑地建立起来的。论文由四部分共七章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两类价值形态,高等教育评价的推理,评价的量化中介与运算中介的结构,评价方法的分类,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作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反映不同价值关系的耦合价值群和同源价值群,得出了在价值孤立计量中的价值实现与价值期望守恒规律,以及将评价方法分为质化评价、量化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类等重要结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选取无先行评价组织者的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在评价方法论的层次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系统地研究。其中:第二章研究高等教育质化评价,主要涉及质化评价的内涵、基本假设、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定性评价的区别、定性评价的局限性等,并结合树立榜样、大学特色评价、以及应答式评价建立了进行质化评价的几个模式。第三章研究高等教育量化评价,主要涉及量化评价的内涵,中介、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以及与定量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职称评定和AHP方法建立了进行量化评价的一般模式,并讨论了三类数学模型

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对评价所使用的数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际评价的案例分析,对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模型中的一些具体模型的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结合具体地高等教育评价对象(领域)进行了较深入、较系统的研究。其中:第四章主要利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大学资源效率绝对评价、学习遗忘策略评价、大学运行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和绿色大学评价,研究确定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科学使用这些确定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五章主要借助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学习评价、大学综合评价、选优评价、科研队伍结构评价,研究随机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给出了使用这些随机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和注意方法,同时得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六章主要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积分、灰色数学所提供的数学模型,大学创新能力评估、研究生学位管理质量评估和大学排行,研究模糊(灰色)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提出并解决了使用这些模糊(灰色)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部分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首次对大学无形资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通过大学无形资产评估研究,揭示了大学无形资产的本质,提供的大学无形资产价值估计方法,为大学评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较为简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应用统计分析》----题目2 题目2 数据data2是某医院3年中各月的数据,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利用率和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或好转率、病死率、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综合评价指标。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也是利用降维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其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则降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该结构。 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应当有公因子需要提取,自然也谈不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在该条件的判断上,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估计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加以判定。 二、操作步骤 1.导入数据 依次单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 图1 导入数据

2.因子分析 (1)依次单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命令,如图2所示。打开图3所示的“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图2 因子分析菜单 (a )选入变量前 (b )选入变量后 图3 “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2)在图3(a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中左边的变量,单击 按钮,将其 选入到左边的列表框中(如图3a 所示)。 (3)单击“描述”按钮,弹出“因子分析:描述统计”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统计量”选项组中选取“原始分析结果”;在“相关矩阵”中选取“系

数”和“KMO和Bartlett”。设置完毕后,单击“继续”按钮,确认操作。 图4 “因子分析:描述”对话框 图5 “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 (4)单击“抽取”按钮,得到如图5所示的“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选择“方法”为“主成分”;在“分析”选项组选择“相关性矩阵”;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在“提取”选项组中将“因子的固定数量:”设置为4;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5)单击“旋转”按钮,得到如图6所示的“因子分析:旋转”对话框。在“方法”选项组选择“最大四次方值法”;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旋转解”;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6)单击“得分”按钮,得到如图7所示的“因子分析:得分”对话框。选择“保存为新变量”和“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在“方法”选项组选择“回归”。 最后,在“因子分析”主对话框(如图3所示)中,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操作。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一、投资环境的涵义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一)从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经济物价的稳定程度等。广义的投资环境除包括狭义的投资环境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的所有的外部因素。我们所说的投资环境通常是指广义的投资环境。 (二)从地域范围上可划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微观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构成部分,微观投资环境因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异,但微观投资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改善。 (三)从投资环境表现的形态(物质与非物质性)来看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投资和各种非物质形态因素,如政策、法规、行政办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四)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稳定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是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而人为因素则是指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开放程度、投资政策和政策连续性等。 二、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 影响国际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它们是: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因素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一般包括: 1、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总供求关系分析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 2、市场运行系统。按交易对象可划分为产品(或服务)市场运行系统和要素市场运行系统。 3、基础设施系统。它是指投资对象所在地的通用性服务设施,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两大类。 (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自然条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 1、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是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储量、品味及开采的经济性进行的分析。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进行分析。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光照、气温、湿度、降雨量和风力等进行分析。

2017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所造成的损失一般可能增加()倍。 A.一 B.二 C.三 D.四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3.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4.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

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境影响报告表 D.境影响登记表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B.铁路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C.铁路运营将使车站周围区域生态成分产生重要变化 D.矩阵法不能用于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7.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8.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0.关于环境现状调查的资料收集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效果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资料收集法获得各种现有资料 C.资料收集法是全面系统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法 D.资料收集法往往难以符合环境现状调查要求,需要补充其他方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关于评价方法研究的几点反思 哈尔滨市第六十五中学李元羿提到对学生的评价,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可是在旧的观念当中往往比较重视对于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评价方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一、多角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得还是教2011届毕业生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挺懂事的女生,家里的生活条件很不好,她和奶奶靠着亲戚的接济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过活,但即使这样,她也活的阳光灿烂。她的成绩一般,尤其是化学成绩更是不好,心急的我总是在考试之后狠狠的批评她,单独给她讲题的时候,面对她的错误有时没有耐心,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不是很简单吗?怎么还不会!”。她从来都是静静的听,从不顶嘴,可是我总觉得在她顺从的表象下面隐藏着什么。可是当时的我并没有重视去探究这些,因为我认为是她不够用功,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我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是爱护她的表现,可是她的成绩不仅没有起色,还渐渐的下滑,最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 现在想想,我才发现,无知的我犯了多么大的错误,我的评价角度太单一了,只是注重了学习的效果,没有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其他的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这位女生的优点很多,平时的课堂上很喜欢发言,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可是我没有注重及时评价,错过了最佳的激励时机,结果导致她上课时的积极表现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使其越来越消极,最终变得无动于衷。其次,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采用了绝对评价法,将其与我制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只注意到了她与标准的差异,没有看到她的进步。对于被我弄得越来越没有信心的她来说,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实更合适,使其自身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比较,从“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和鼓励,我想更能照顾她的个体差异,减轻她的压力,在轻装上阵的前提下,也许更利于她的进步。 二、开展多元的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典型相关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 本节我们介绍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此来说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是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了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两组变量的相关性转化为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来考虑,即考察第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第二组变量的线性组合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线性系数使线性化后的变量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形成第一对典型变量,依此可以形成第二对、第三对典型变量,并使各对典型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典型相关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典型相关分析就是用典型相关系数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一、案例背景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企业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关键影响因素。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探求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对于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进而达到科学、稳步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的选取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根据实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所需的基础条件、企业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见图4-1)。 图4-1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信息化水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见

图4-2)。 图4-2 三、实例分析 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分别用以下两个向量表示: 在SAS软件中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0组典型相关,其中前3组(见表4-1)相关系数可以知道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3组典型变量似然率卡方检验值小于0.0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第1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2087,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20.87%的隐含信息,第2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1793,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17.93%的隐含信息,前3对典型变量解释了56.10%的数据信息。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

专项十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部分)

专项十六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部分)151 知识结构 实验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根据 要求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 ? 实验 方案的? 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与评价í实验方案评价的原那么是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操作是否简单易行是否安全从经济角度评价 ?是否节约药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清单 式 小红利用图装置从 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 谨合理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 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用药品仪器 无色变蓝色由此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正 确原因是为探究猜想 利用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装置安全可靠 安全性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 毒物质接触假设无法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那么应采取防范措施以 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简约性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操作简便装置简单实验现 象明显 2解题思路和方法 明确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设计装置和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 作步骤 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而又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2018安徽,14,7分〕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 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图图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溶液中 溶入溶液中溶入溶液中溶入填化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