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热

风湿热

风湿热
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 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由于风湿热造成的关节损害可自行回复,但心脏的损害不可逆,因此有人也以“舔过关节,狠咬心脏”来形容风湿热。

【诊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二)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本药有明显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并不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预防作用。水杨酸制剂以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较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儿童每日80~100mg/kg;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可用:氯灭酸(抗风湿灵)0.2~0.4g,每日3次;或贝诺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贝诺酯系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脂化物,对胃刺激较轻,吸收后在血中缓慢释放出水杨酸。

2.糖皮质激素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对风湿热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且有停药后“反跳”现象和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认为,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水杨酸制剂;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开始剂量宜大,可用:泼

尼松,成人每天60~80mg,儿童每天2mg/kg,分3~4次口服。直至炎症控制,血沉恢复正常。以后逐渐减量,以每天5~10mg为维持量;总疗程需2~3个月。病情严重者,可用氢化考的松每天300~500mg;或地塞米松每天.25~0.3mg/kg,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应注意低热,关节疼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现象。在停药前合并使用水杨酸制剂,或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2.5~25m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可减少“反跳”现象。

(三)抗生素治疗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应给予一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持续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风湿热进行性恶化,因此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80万单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12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予口服红霉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四)中医药治疗急性风湿热多属热痹,宜用祛风清热化湿治法;慢性风湿热则多属寒痹,宜用祛风散寒化湿治法。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等辅以中医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针刺疗法对缓解关节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五)舞蹈症的治疗抗风湿药物对舞蹈症无效。舞蹈症患者应尽量安置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刺激。病情严重者可使用镇静剂如鲁米那、地西泮(安定)等,亦可用睡眠疗法。舞蹈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耐心细致的护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病因学】

A组链球菌对风湿热和风心病的病因学关系,得到了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面一些间接证据的支持。已有多项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免疫学研究亦证实,急性风湿热发作前均存在先期的链球菌感染史;前瞻性长期随访时的抗菌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可预防风湿热的初发及复发;此外,感染途径亦是至关重要的,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须条件。

尽管如此,A组链球菌引起风湿热发病的机制至今尚未明了。风湿热并非链球菌的直接感染所引起。因为风湿热的发病并不在链球菌感染的当时,而是在感染后2~3周起病。在风湿热病人的血培养与心脏组织中从未找到A组链球菌。而在罹患链球菌性咽炎后,亦仅1%~3%的病人发生风湿热。

近年来,发现A组链球菌细胞壁上含有一层蛋白质,为M、T和R三种蛋白组成,其中以M蛋白最为重要,既能阻碍吞噬作用,又是细菌分型的基础,亦称“交叉反应抗原”。此外,在链球菌细胞壁的多糖成份内,亦有一种特异抗原,称为“C物质”。人体经链球菌感染后,有些人可产生相应抗体,不仅作用于链球菌本身,还可作用于心瓣膜,从而引起瓣膜病变。心瓣膜的粘多糖成份随年龄而变异,因而可解释青少年与成年人中的心瓣膜病变的不同发生率。免疫学研究

提示,急性风湿热的免疫调节存在缺陷。其特征为B细胞数和辅助T细胞的增高,而抑制T细胞相对下降,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增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虽无风湿活动,但持续存在B细胞数增高,提示免疫炎症过程仍在进行。链球菌感染后是否发生风湿热还与人体的反应性有关,这种反应性的高低,一方面与对链球菌抗原产生的抗体的量呈平行关系,抗体量多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机会大;另一方面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变化有关。

【病理改变】

风湿热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最常见,而后以心脏损害为最重要。按照病变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三期。

(一)变性渗出期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分裂、肿胀,形成玻璃样和纤维素样变性。变性病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反应的细胞浸润。本期可持续1~2个月,恢复或进入第二、第三期。

(二)增殖期本期的特点是上述病变的基础上的出现风湿性肉芽肿或风湿小体(Aschoff body),这是风湿热的特征性病变,是病理学确诊风湿热的依据和风湿活动的指标。小体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其边缘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有风湿细胞。风湿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呈嗜碱性,胞核空,具有明显的核仁,有时出现双核或多核形成巨细胞,而进入硬化期。此期持续约3~4月。

(三)硬化期风湿上体中央的变性坏死物质逐渐被吸收,渗出的炎性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在肉芽肿部位形成瘢痕组织。

由于本病常反复发作,上述三期的发展过程可交错存在,历时约需4~6个月。第一期及第二期中常伴有浆液的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这种渗出性病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上各种显著症状的产生。在关节和心包的病理变化以渗出性为主,而瘢痕的形成则主要限于心内膜和心肌,特别是瓣膜。

风湿热的炎症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多,而后以心脏损害为主。各期病变在受累器官中有所侧重,如在关节和心包以渗出为主,形成关节炎和心包炎。以后渗出物可完全吸收,少数心包渗出物吸收不完全,机化引起部分粘连,在心肌和心内膜主要是增殖性病变,以后形成瘢痕增殖。心瓣膜的增殖性病变及粘连常导致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各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分述如下:

1.心脏几乎每一位风湿热病人的均有心脏损害。轻度心脏损害可能不形成慢性风心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中心内膜,心肌,心包等均可被罹及,形成全心炎,而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为最重要。心肌中可见典型的风湿病理变化,分布很广,主要在心肌间质血管旁的结缔组织中。心内膜炎主要罹及瓣膜,发炎的瓣膜充血、肿胀及增厚,表面上出现小的赘生物,形成瓣口关闭不全。在瓣叶闭合处纤维蛋白的沉着可使瓣叶发生粘连;瓣膜的改变加上腱索和乳头肌的粘连缩短,

使心瓣膜变形,以后可产生瓣口狭窄。心包腔内可产生纤维蛋白性或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活动期过后,较轻的病人可能完全恢复,但在大多数病人中,引起心瓣膜的变形和心肌或心包内瘢痕形成,造成慢性非活动性心脏病,而以心瓣膜病变为最显著。早期的瓣膜缺损主要产生关闭,二尖瓣狭窄的形成大约需要二年以上,主动脉瓣狭窄需经过更长的时间。

2.关节炎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水肿,滑膜下结缔组织中有粘液性变,纤维素样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时有不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于渗出物中纤维素通常不多,易被吸收,一般不引起粘连。活动期过后并不产生关节强或畸形等后遗症。

3.皮下小结皮下结缔组织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分裂,有基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融合成结节,为提示风湿活动的重要体征,但仅在10%的病人中见到。

4.动脉病变可累及动脉壁各层,促使动脉壁增厚,易导致血栓形成。多见于冠状动脉和肾、胰、肠系膜、肺和脑等部位的动脉。

5.肺部病变可发生肺内不规则的轻度实变,实变区肺间质及肺泡内有炎性细胞渗出,病灶分布多在小血管周围。

6.脑部病变脑实质内小血管充血,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有形成环绕小血管的小结的倾向;此小结分布于纹状体,黑质及大脑皮质等处。在纹状体病变显著时,临床上常有舞蹈病的表现。

其它如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偶尔亦可发生。

【流行病学】

急性风湿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的机会大致相等。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5%~50%,尤以心脏累及者易于复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平均大约有3%的病人在链球菌性咽炎后发作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的易患年龄,地区分布,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是链球菌感染率和严重度的反映。在链球菌感染后,急性风湿性的发病率直接与A组链球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程度相关。各种环境(地理、湿度、季节等)因素、经济状态、以及年龄等都能影响风湿热发病率。

风湿热和风心病的患病率在近30年来已有显著的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状况(住房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采取广泛的预防措施有密切关系。我国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高,华东、华中和西南、西北地区次之,华南较少。发作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急性风湿热占内科住院病人的百分比已从1958年的2.49%降至近年的.86%。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1948~1957年,1958~1968年和1969~1979年三次分析各种病因的心

脏病住院构成比中,本病分别占50.3%,40.8%和29.95%。可见本病在我国目前仍属必须积极防治的疾病。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减退,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病等。

(一)发热大部分病人有不规则的轻度或中度发热,但亦有呈弛张热或持续低热者。脉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

(二)关节炎典型的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部分病人几个关节同时发病,手、足小关节或脊柱关节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一个月内发作,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典型者近年少见。关节局部炎症的程度与有无心脏炎或心瓣膜病变无明显关系。

(三)心脏炎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1.心肌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最早的临床表现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杂间,此杂音由瓣膜返流造成,可单独或同时出现,二尖瓣区的杂音最多见。病变轻微的局限性心肌炎,可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弥漫性心肌炎可有心包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如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以及水肿等。常见的体征有:

⑴心动过速:心率常在每分钟100~140次,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水杨酸类药物可使体温下降,但心率未必恢复正常。

⑵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微弱,心脏浊音界增大。

⑶心音改变:常可闻及奔马律,第一心音减弱,形成胎心样心音。

⑷心脏杂音:心尖部或主动脉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有时在心尖部可有轻微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此杂音主要由心脏扩大引起二尖瓣口相对狭窄所致。急性炎症消退后,上述杂音亦可减轻或消失。

⑸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可有过早搏动,心动过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心电图以PR间期延长最为常见,此外,可有ST-T

波改变,QT间期延长和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⑹心力衰竭:急性风湿性热引起的心力衰竭往往由急性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尤其在年龄较小的患者,病情凶险,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肝脾肿大,浮肿等;在成年人中,心力衰竭多在慢性瓣膜病的基础上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风湿性心肌炎患者无明显的心脏症状。当出现慢性瓣膜病变时,却无明确的风湿热病史。

2.心内膜炎在病理上极为常见。常累及左主房,左心室的内膜和瓣膜,二尖瓣膜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三尖瓣和肺动脉极少累及。凡有心肌炎者,几乎均有心内膜受累的表现。其症状出现时间较心肌炎晚。临床上,出现心尖区轻度收缩期杂音,多属功能性,可能继发于心肌炎或发热和贫血等因素,在风湿热活动控制后,杂音减轻或消失。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区出现二级以上的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音调较高,向腋下传导,伴有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调舒张中期杂音(Carey Coombs杂音),是由于左室扩大,二尖瓣口相对狭窄,瓣叶水肿,或二尖瓣口血流速度过快而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向心尖区传导,同时伴有水冲脉及其它周围血管体征。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较少出现,且风湿热发作过后往往多不消失。

3.心包炎出现于风湿热活动期,与心肌炎同时存在,是严重心脏炎的表现之。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闻及心包磨擦音,持续数天至2~3周。发生心包积液时,液量一般不多。X光检查示心影增大呈烧瓶状。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 段抬高。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后壁的心外膜后有液性暗区存在。渗出物吸收后浆膜有粘连和增厚,但不影响心功能。临床上不遗留明显病征,极少发展成为缩窄性心包炎。

(四)皮肤表现

1.渗出型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四肢内侧和躯干,为淡红色环状红晕,初出现时较小,以后迅速向周围扩大,边缘轻度隆直,环内皮肤颜色正常。有时融合成花环状。红斑时隐时现,不痒不硬,压之退色,历时可达数月之久。

2.增殖型即皮下小结。结节如豌豆大小,数目不等,较硬,触之不痛,常位于肘、膝、腕、踝、指(趾)关节伸侧、枕部、前额、棘突等骨质隆起或肌腱附着处。与皮肤无粘连。常数个以上聚集成群,对称性分布,通常2~4周自然消失,亦可持续数月或隐而复现。皮下小结伴有严重的心脏炎,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

(五)舞蹈症常发生于5~12岁的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后2~6月发病。系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基底节、大脑皮质、小脑及纹状的表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有:

1.精神异常起病时,常有情绪不宁,易激动,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

2.不自主动作面部表现为挤眉弄眼,摇头转颈,咧嘴伸舌;肢体表现为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上肢胶下肢明显。精神紧张及疲乏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3.肌力减退和工济失调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重症者坐立不稳,步态蹒跚,吞咽及咀嚼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舞蹈症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脏炎等风湿热的其它表现,但不与关节炎同时出现、其它实验室检查亦可正常。

(六)其他表现除上述典型表现外,风湿热偶可累及其它部位而造成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应引起注意。

【辅助检查】

对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从两方面协助诊断:①确立先前的链球菌感染;②阐明风湿活动过程的存在和持续。

(一)链球菌感染的证据

1.咽拭子培养常呈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但阳性培养不能肯定是先前感染的,还是病程中获得的不同菌株。已用抗生素的治疗者,咽拭子培养可呈假阴性。

2.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测定溶血性链球菌能分泌多种具有抗原性的物质,使机体对其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的增加,说明病人了近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2~3周,抗体明显增加,2月后逐渐下降,可维持6月左右。常用的抗体测定有:

⑴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500单位为增高;

⑵抗链球菌激酶(ASK):>80单位为增高;

⑶抗透明质酸酶:>128单位为增高;

⑷其它有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DNA-B):抗链球菌菌酶和抗M蛋白抗体测定。

(二)风湿炎症活动的证据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常有轻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

2.非特异性血清成份改变某些血清成份在各种炎症或其它活动性疾病中可发生变化。在风湿热的急性期或活动期也呈阳性结果。常用的测定指标有:

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沉加速,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水杨酸制剂抗风湿治疗后,血沉可不增快。

⑵C反应蛋白: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有对C物质反应的蛋白,存在于α球蛋白中。风浊湿活动期,C反应蛋白增高,病情缓解时恢复。

⑶粘蛋白:粘蛋白系胶原组织基质的化学成份。风湿活动时,胶原组织破坏,血清中粘蛋白浓度增高。

⑷蛋白电泳: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常升高。

3.免疫指标检测

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阳性。

⑵血清总补体和补体C3:风湿活动时降低。

⑶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急性期增高。

⑷B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T抑制细胞明显减少,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T抑制细胞减少后,引起机体对抗原刺激的抑制减弱,破坏了免疫系统的自隐性。

⑸抗心肌抗体:80%的患者抗心肌抗体呈阳性,且持续时间长,可达5年之久,复发时又可增高。

上列各项检查联合应用地,其诊断意义较大。若抗体和特异性血清成份测定均为阳性,提示活动性风湿病变;若二才均阴性,可排除活动期风湿病。抗体升高而非特异性血清成份测定阴性者,表示在恢复期或发生了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若抗体正常而非特异性血清成份测定阳性;应考虑其它疾患。

【鉴别诊断】

(一)其它病因的关节炎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多发性对称指掌等小关节炎和脊柱炎。特征是伴有“晨僵”和手指纺锤形肿胀,后期出现关节畸形。临床上心脏损害较少,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心包病变和瓣膜损害。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邻近骨组织有骨质疏松。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增高。

2.脓毒血症引起的迁徙性关节炎常有原发感的征候,血液及骨髓培养呈阳性,且关节内渗出液有化脓趋势,并可找到病原菌。

3.结核性关节炎多为单个关节受累,好发于经常活动受磨擦或负重的关节,如髋、胸椎、腰椎或膝关节,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心脏无病变,常有其它部位的结核病灶。X线显示骨质破坏,可出现结节性红斑。抗风湿治疗无效。

4.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Poncet病) 体内非关节部位有确切的结核感染灶,经常有反复的关节炎表现,但一般情况良好,X线显示无骨质破坏。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消退。

5.淋巴瘤和肉芽肿据报道白血病可有10%病例出现发热和急性多关节炎症状,且关节炎表现可先于周围血象的变化,因而导致误诊。其它淋巴瘤和良性肉芽肿也有类似的报告。

6.莱姆关节炎(Lyme病) 此病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流行病。通常在蜱叮咬后3~21天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慢性游走性皮肤红斑,反复发作性不对称性关节炎,发生于大关节,可有心脏损害,多影响传导系统,心电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亦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舞蹈症、脑膜脑炎、脊髓炎、面神经瘫痪等。实验室检查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沉增快。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可资鉴别。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多见于原有心瓣膜病变者。有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瘀点、瘀斑,杵状指,可有脑、肾或肺等不同的瓣膜上发现赘生物。

(三)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受累部位在心肌,偶可累及心包,极少侵犯心内膜。发热时间较短,可有关节痛但无关节炎,心尖区第一心音减低及二级收缩期杂音,心律失常多见;无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减少或正常、血沉、ASO、C反应蛋白均正常。补体结合试验及中和抗体阳性。心肌活检可分离出病毒。

(四)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综合症)

在急性链球菌感染的同时或感染后2~3周出现低热、乏力、关节酸痛、血沉增快、ASO阳性,心电图可有一过性过早搏动或轻度ST-T改变,但无心脏扩大或明显杂音。经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症状迅速消失,不再复发。

(五)系统性红斑狼斑

本病有关节痛、发热、心脏炎、肾脏病变等,类似风湿热;但对称性面部蝶形红斑,白细胞计数减少,ASO阴性,血液或骨髓涂片可找到狼疮细胞等有助于诊断。

【预防】

风湿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其与链球菌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防止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是预防风湿热的一项最重要的环节。

(一)预防初次风湿热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射居住卫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②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

急性链球菌感染,应早期予以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③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者(每年发作2次上),应手术摘除扁桃体,手术前1天至手术后3天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扁桃体摘除后,仍可发生溶血性性链球菌咽炎,应及时治疗;④在封闭的集体人群中(军营、学校、幼儿园等)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链球菌感染,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能彻底消除链球菌感染流行,大大减少风湿热的发病率。

(二)预防风湿热复发已患过风湿热的病人,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一般推荐使用苄是青霉素(长效西林)120万单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异恶唑,儿童每天0.25~0.5g;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一般认为,预防用药期限,18岁以下的风湿热患者必须持续预防用药;超过18岁且无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从风湿热末次发作起至少维持预防用药5年;已有心脏受累的风湿热患者,再次感染链球菌后极易引起风湿活动,并且容易发作心脏炎,所以须严格预防治疗。研究表明,预防用药水平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比例成反比,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链球菌感染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3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无预防或不规则预防用药组风湿活动发作患者的比例较完全预防用药组高10倍,即使不规则预防用药亦有一定的效果。

(三)、①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抵抗力。②风湿活动停止后,可去除慢性病灶。

【预后】

急性风湿热初次发作75%患者在6周恢复,至12周90%的患者恢复,仅5%的患者风湿活动持续超过6个月。风湿活动时间较长的患者往往有严重而顽固的心脏炎或舞蹈症。复发常在再次链球菌感染后出现,初次发病后5年内约有20%病人可复发。第二个五年的复发率为10%,第三个五年的复发率为5%。急性风湿热的预后取决于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复发次数及治疗措施。严重心脏炎、复发次数频繁、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者,可死于重度或顽固性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痹证的辨证论治

痹证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障碍,甚或內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学中的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病、软组织疾病等,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增生性关节炎、骨软骨炎、慢性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病的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肢体筋脉,经脉气血不通是基本病机。 病因: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久居高寒潮湿之地,或常处水中、野外潮湿寒冷等环境,或气候突变,冷热交错,或起居不慎等原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以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注经络关节而发病。 2、感受风湿热邪,或郁久化热。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外侵,郁久化热,以致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

3、痰浊瘀血。痰浊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它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因此在弊病的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经脉;或七情郁结,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或跌打外伤,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不调,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 4、正气不足。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或后天营养失调,缺乏体育锻炼,或劳逸不当,或病后失调,以致气血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之气不固,外邪乘虚入侵。 病机: 痹证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以实证为主。由于病邪性质的偏盛,症状表现亦有不同,其中风邪胜者为行痹,病位偏上;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部位偏下;热邪胜者为热痹。各种邪气之间亦可互相转化。 痹证日久可以出现三个方面的病理演变:一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入骨骱,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二是痹证日久耗伤气血,伤及肝肾,虚实

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 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由于风湿热造成的关节损害可自行回复,但心脏的损害不可逆,因此有人也以“舔过关节,狠咬心脏”来形容风湿热。 【诊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二)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本药有明显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并不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预防作用。水杨酸制剂以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较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儿童每日80~100mg/kg;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可用:氯灭酸(抗风湿灵)0.2~0.4g,每日3次;或贝诺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贝诺酯系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脂化物,对胃刺激较轻,吸收后在血中缓慢释放出水杨酸。 2.糖皮质激素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对风湿热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且有停药后“反跳”现象和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认为,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水杨酸制剂;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开始剂量宜大,可用:泼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疾病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累及心脏各瓣膜的发生率不同,据研究结果表明:二尖瓣为100%, 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狭窄:瓣膜交界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瓣膜口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风湿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部位数量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的一个或几个瓣膜病变。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双病变,约占联合瓣膜病的48%-87%。 【临床特点】 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变化: (1)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2)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特殊并发症: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一).入院及一般指导 (1)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护士应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生活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制度、医生技术水平、责任护士资历,帮助促进病友之间的良好

风湿热的病因病理

风湿热的病因病理 *导读:风湿热与甲组乙型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和硬化期。…… 风湿热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性全身性疾病厂其特征 为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主要累及心脏租关节,其次为皮肤、浆膜、血管及脑组织。临床主要表现有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以及发热等。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可留下心瓣膜病变。为引起小儿及成人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小儿风湿热对保证儿童的健康和防止发生风湿性心瓣膜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这是广泛开展防治工作以及正确应用抗链球菌药物的结果。 小儿风湿热五表现 发病年龄以5~15岁为多(尤以7~8岁最常见),3岁以下罕见。本病多发生于寒冷潮湿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病因风湿热与甲组乙型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可以下列事实推论: 一、风湿热与链球菌感染的地区分布、季节及气候特点相一致。 二、湿热发病前1-5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峡炎、

扁桃体炎,猩红热等。患儿咽部常可培养出该菌,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增高。 三、取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慢性病灶(如摘除扁桃体)等措施后,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初次发病后用青霉素或磺胺药预防链球菌重复感染,可减少此病复发。 虽然风湿热与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此菌直接引起的局部病变,理由是: (一) 链球菌感染后1-5周才发病,故与感染的直接蔓延不符,而和一般产生免疫的规律相符。 (二) 从病人的血液,浆膜渗出液及病变组织中从未找到溶血性链球菌。 目前认为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由于链球菌感染后,某些病人对具有高度抗原性的链球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相结合沉积于结缔组织,这种破坏的组织又可起抗原作用,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组织的抗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亦有认为心瓣膜的糖蛋白同链球菌的多糖成分是类似的抗原,人体感染链球菌时可产生能损害心瓣膜的交叉抗体。 病理病理过程分为以下三期,几种改变常并存。 一.渗出期胶原纤维肿胀、分裂、变性及坏死,伴有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及浆液渗出。渗出期临床症状明显。关节与心包的病理改变以渗出为主。 二.增殖期局部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形成风湿性肉芽肿或

(完整版)儿科题库儿科习题风湿热

风湿热、麻疹复习题 单选题 1. 10岁男孩,因发烧,关节肿痛,皮肤呈现环行红斑,心率快呈现奔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 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D A.禁止关键关键毁伤B.忌海鲜C.裁减体育活动D.长效青霉素肌注E.激素吸入维持2.风湿性关节炎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主要累及大关节 B.呈游走性和多发性 C.局部可呈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D.经治疗后可治愈 E.但常留有畸形 3.治疗风湿性心肌炎的首选药是E A.阿司匹林 B.维体舒 C.消炎痛 D.布洛芬 E.肾上腺皮质激素 4.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E A.猩红热样皮疹 B.荨麻疹 C.结节性红斑 D.多形红斑 E.皮下小结 5.关于风湿热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抗链“0”增高。只能说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 B.20%病人抗链0不增高 C.舞蹈病患儿抗链0一定增高 D.血沉增快是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 E.C反应蛋白可提示风湿活动 6.下列哪项不是诊断风湿热的主要表现C A.心脏炎 B.舞蹈病 C.关节酸痛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7.以下哪项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皮疹的特征(E ) A.一般在高热时出现 B.皮疹随体温升降出现或隐退 C.多呈淡红色斑点,可融合成片 D.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 E.皮疹多见于面部 8.急性风湿热抗链“O”增高与下降的时间是C A.链球菌感染后7天增高,持续2周下降 B.链球菌感染后l0天增高,持续4周下降 C.链球菌感染后l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D.链球菌感染后4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E.链球菌感染后2周增高,持续l个月下降 9.有关风湿热的预后下述哪项有错误E A.舞蹈病的预后一般良好 B.首次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较差 C.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不良 D.并发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 E.伴发心包炎者预后良 10.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是( D ) A.急性化脓性滑膜炎 B.慢性化脓性滑膜炎 C.急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D.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E.一过性关节损害 11.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瓣膜为( A )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E.二尖瓣及三尖瓣 12.确诊风湿热的次要表现不包括C A.发热 B.关节疼痛 C.皮下结节 D.血沉加快 E.有风湿热既往史 13.急性风湿热青霉素治疗至少需要( 1 )周时间。 14.风湿热舞蹈病系由于风湿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所致。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 文章目录*一、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二、风湿热是什么引起的*三、风湿热痹型食疗 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1、风湿热痹者是什么体质热痹的产生,多因直接感受火热之邪,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 而成,亦可由脏腑功能失调,如阳热体质,内有蕴热,或阴血亏耗、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侵袭,邪气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或 风寒湿邪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脉,郁久化热,气血痹阻而致。 2、风湿热痹症状 2.1、发热:可分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2、系统损害:风湿热痹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有些类型的风湿类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 2.3、雷诺氏征: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真个麻痹、,严峻的可有皮肤溃破。 3、风湿热怎么治疗 3.1、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急性期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如有心脏受累应避免体力活动或精神刺激,并应在体温和血沉恢复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明显的心电图改善后继续卧床3-4周,然后逐渐恢复活动,心脏扩大伴有心力衰竭者,约需6个月左右才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还应适当限制盐和水分。 3.2、抗生素的应用 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消除残存的链球菌感染灶。推荐应用青霉素一次肌内注射,或者口服青霉素10天。对少数耐青霉素菌株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一天4次,疗程10天。对红霉素的耐药,可选用其他药物替代,包括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盐、新大环内酯类及头抱霉素类等。 3.3、抗风湿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为非类固醇抗炎药。其中阿司匹林仍然是首选药物,分3~4次口服,一般疗程6~8周,有轻度心脏炎者宜用12周。 风湿热是什么引起的1、病毒感染学说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不少学者认为,病毒感染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创造条件,在风湿热发生过程中起诱因作用。

风湿热的发病原因

风湿热的发病原因 风湿热的发病原因风湿热的话是一类严重损伤关节和心脏的疾病,也是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很风湿性心脏病的源头,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好风湿热的话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的话我给大家描述下风湿热的发病原因来帮助大家预防好风湿热。 风湿热的话是一类严重损伤关节和心脏的疾病 (一)发病原因 1.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反应学说风湿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公认风湿热是由于甲族乙型链球菌咽部感染后,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毒感染学说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 3.遗传因素最近发现风湿热患者中有遗传标记存在,应用一种含有称为883 b细胞同种抗原(allogeneicantigen)的血清,大约72%风湿热患者呈阳性反应。 4.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也可能参与风湿热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1)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反应学说:虽然风湿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公认风湿热是由于甲族乙型链球菌咽部感染后,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业已证实,人体组织和链球

菌的某些结构有交叉抗原性,因此机体可错将链球菌误认为是“自体”,而不产生正常免疫反应将其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链球菌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目前已能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心肌抗体、抗m蛋白抗体、抗心瓣膜多糖抗体、抗神经元抗体等。 该类抗体不仅与链球菌有关抗原发生反应,同时也可作用于自身心肌、心瓣膜、神经组织及结缔组织的有关抗原,造成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相应组织损伤,引起风湿热的发生。在风湿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免疫机制也起重要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证实风湿热病灶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风湿热患者血循环中有淋巴细胞反应增强以及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标记物激活,如白介素(il-1、il-2)、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增高,白细胞移动抑制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和单核细胞毒性增高,t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反应加强,吞噬细胞产生自由基,外周血和心脏组织细胞中促凝血活性增高等,均表明细胞免疫在风湿热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病毒感染学说:近年来有关学者对病毒感染学说较为关注,认为风湿热可能与柯萨奇b3、b4病毒感染有关,其根据是:①在部分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3、b4抗体滴定度明显升高;②风心病患者左房及心瓣膜上曾发现嗜心病毒;③当爪哇猴感染柯萨奇b4病毒后,可产生类似风心病的病理改变。但此学说尚未被普遍接受,且难以解释青霉素确实对预防风湿热复发有显著疗效。不少学者认为,病毒感染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创造条件,在风湿热发生过程中起诱因作用。

2020年护士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五节 风湿热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五节风湿热病人的护理 一、A1 1、风湿热的发生与以下哪项感染有关 A、军团菌 B、肺炎球菌 C、病毒 D、溶血链球菌 E、幽门螺杆菌 2、小儿风湿热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A、高热 B、心肌炎 C、关节肿痛 D、血沉加快 E、风湿小体 3、预防风湿热的关键是 A、防治链球菌感染 B、手术摘除感染的扁桃体 C、注射长效青霉素 D、磺胺类药物预防性治疗 E、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4、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药物中,为防止风湿热的发生应用哪种药物 A、青霉素 B、链霉素 C、万古霉素 D、抗生素 E、糖皮质激素 5、小儿长期应用泼尼松的副作用是 A、药物依赖 B、体重不增 C、可抑制骨骼生长 D、过敏性增强 E、慢性出血 二、A2 1、患儿女,7岁。因风湿热入院,目前使用青霉素和阿司匹林治疗。近日该患儿出现食欲下降、恶心等胃肠道不适,护士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是 A、饭后服用阿司匹林 B、暂时停用阿司匹林 C、暂时停用青霉素 D、两餐间注射青霉素 E、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同服

2、患儿,7岁,因风湿性心内膜炎入院,病情较重,护士为其采取的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为 A、2~3周 B、3~4周 C、6~12周 D、4~5个月 E、5~6个月 3、患儿,5岁。因发热3周,双膝关节痛2周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1次/分,咽稍充血,心肺(-),双膝关节红、肿,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示:血沉98mm/小时,C反应蛋白阳性,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为确诊需化验的指标是 A、血常规 B、24小时动态心电图 C、黏蛋白 D、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E、血清抗核抗体 三、A3/A4 1、患者,女性,28岁,风湿性心脏病10年。患者于上楼、打扫卫生等活动时即感胸闷、心悸、气促,休息片刻可缓解。洗脸、进餐等无此症状。 <1> 、患者对预防风湿活动措施的复述,能说明健康教育有效的一项是 A、卧床休息 B、防治链球菌感染 C、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D、低盐饮食 E、做好避孕 <2> 、护士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偏瘫。生命体征不稳定,治疗时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肠溶阿司匹林 B、桂利嗪(脑益嗪)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甘露醇 E、复方丹参注射液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风湿热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一种全身结缔组织病。本病常侵犯关节、心脏、皮肤,也可累及神经及其他脏器。故选D。 【该题针对“第五节-风湿热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小儿风湿热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风湿小体。 【该题针对“第五节-风湿热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并且感染途径也至关重要,链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发病的必要条件。发病率的高低往往与生活水平有关,居室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和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的流行。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发达国家,但近20年风湿热发病率开始回升,且城市中产阶级、比较富裕家庭的儿童发病率高,说明急性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规律在发生改变。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的变化,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也发生变异,暴发型少,隐匿型发病较多,轻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与体征 2.1.1 前驱症状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50%~70%的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轻、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脉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并且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2.1.2 典型表现 风湿热有5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2.1.2.1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但无化脓。关节疼痛很少持续1个月以上,通常在2周内消退。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但常反复发作,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心脏炎症状。 2.1.2.2 心脏炎: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主诉。二

风湿热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是一种对全身的关节,都有着极大威胁的疾病。风湿热痹会使患者在寒冷天气里关节疼痛僵硬,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由于病程长、痛感强,所以在治疗风湿热痹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通风干燥,同时患者也要多卧床休息。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概述 风湿病是一种可以危及到全身关节,或者是肌肉的疾病,并且风湿病是会发生到各种年龄当中的,不过一般来说会发生在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身上的,还有的发病人群就是老年人的,这种疾病是会反反复复进行发作的,尤其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关节部位特别的疼痛的,并且就连走路都是不可以的,关节没有办法弯曲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治疗风湿热痹的呢? ★二、治疗方法 1 风湿病的病程是非常长的,而且病情会反复无常的,如果病情发展过于严重的话就会让患者没有办法自理的,这样就会导

致悲观的情绪产生的,甚至是会导致轻生的念头,所以对于心理上面的疏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减轻他们心理上面的压力。 2 患者居住的房间是需要通气的,还要干燥的,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室内的空气比较的新鲜的,特别是患者睡的被子要经常的拿出去清洗的,如果出现了潮湿的话,患者的关节部位会疼的更加的厉害的,晚上还要用温水泡脚的。 3 最后,患者除了在发病的那段期间里面要卧床休息的,其他的需要适当的进行锻炼的,特别是在清晨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关节部位尽量的去活动活动的,不然的话会变得更加的僵硬的,防止自己的肌肉进行萎缩的。 ★三、注意事项 风湿热痹的患者一定要吃一些高热量,并且还要容易消化的食物的,但是饮食方面还是要注意滋补自己的身体的,不可以去偏食的,要注意均衡自己的营养的。

风湿热86589

风湿热 什么是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由甲组链球菌(甲链菌)感染后发生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以风湿小结为特征,主要累及心脏和关节,亦可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系统、血管、浆膜、肺及肾脏等组织器官。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皮肤环形红斑等。本病由于风湿活动迁延不愈及心脏病损的反复加重,易遗留心脏损害,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流行特点如何? 风湿热发生于全世界,其流行病学即为链球菌的流行病学。风湿热发病无种族差别。年龄分布与链球菌感染高峰相一致,以7~14岁最多见,但风湿热在青年人中仍相当多见。急性风湿热的发生季节大致与链球菌性咽炎相平行,寒冷地区的发病高峰在晚冬及早春,温带及热带地区终年均可发病。对我国5~18岁儿童及青少年22万余人同步进行的风湿热、风心病发 /患病率、甲链菌流行病学和群体风湿热一级预防等系列研究显示,我国风湿热年发病率为20.15 / 10万,风心病患病率为0.22 %。 风湿热病因及发病机制 1.感染 (1)链球菌感染早在1931年,Coburn和Collis就阐明了甲链菌感染与风湿热发病有关,其依据为:a.甲链菌感染与风湿热流行季节和地域分布相一致;b.风湿热常因咽部链球菌感染诱发;c.初发或复发的风湿热患者咽部可培养出甲链菌,且血清甲链菌抗体滴度升高;d.链球菌感染初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预防风湿热的发作。 a.细胞壁蛋白抗原为链球菌的特异性抗原。其中M蛋白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原肌凝蛋白有明显的同源性。国外文献报道,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抗M1、M3、M5、M6、M19、M24抗体明显升高。风湿热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抗M蛋白C区抗体。 b.细胞壁多糖成分为链球菌组的特异性抗原。该抗原与人体心瓣膜糖蛋白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抗甲链菌细胞壁多糖抗体(ASP)测定对瓣膜病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A c.粘肽由丙胺酸等组成,具有抗原性。可能与本病结缔组织的轻型慢性结节性病变有关。 ③细胞膜甲链菌细胞膜结构和哺乳类动物的组织有许多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如抗甲链菌细胞膜及其提取物的抗体与人的肾小球基底膜抗原可有交叉反应;抗链球菌膜的兔血清可与兔及人肌肉纤维膜抗原(包括心肌)结合,亦能与血管壁的平滑肌结合, ④细胞浆无抗原性。 但也有研究表明,部分风湿热患者无任何链球菌感染证据,亦未检出甲链菌。临床上给风湿热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并不能减少心瓣膜病的发生。同时,应用链球菌感染动物不能复制动物模型。 (2)其他有报道认为,病毒也可能是引起风湿热的病因,或与细菌协同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采用CVB 病毒接种后可产生类似风湿热的表现。风湿性心瓣膜病活检组织中亦可发现病毒抗原。 2.遗传因素 单卵双生子的风湿热共同发生率较双卵双生子高。80年代Zabriskie等已从风湿热患者的B淋巴细胞表面发现有遗传标记833+,称为833+ B淋巴细胞同种抗原(alloantigen)。世界各地约72 %~75 % 风湿热患者该遗传标记呈阳性反应,而正常人群仅约20 % 呈阳性。目前认为,这些人是风湿热的易感人群,但其实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太阴风湿表证

太阴风湿表证(一) 姚梅龄撰 一、定义 (一)、定义: 风湿阻滞太阴之表的病变,称之为太阴风湿表证。 (二)、定义伸述: 1、太阴的涵义:指六经中的太阴经,即手足太阴经络及其所系的肺与脾。 2、太阴之表的涵义: (1)手足太阴经络: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2)脾肺所主的体表组织和器官: 脾--四肢、肌肉、口(咽)。 肺--皮毛(玄府)、鼻(喉)、气道。 (3)与脾肺功能关系密切的体表活性物质: 充养于体表的卫气、营气、津液、水谷之精微、脾肺之气、经脉 之血。 3、太阴表证的实质: 以淫邪直接作用于太阴之表为征结的变病,称之为太阴表证。 4、太阴风湿表证的实质: 以风湿杂合直接作用于太阴之表为症结的病变,即为太阴风湿表证。 5、太阴风湿表证的发病机理: (1)风湿有余,肺及/或脾之气不足。 风湿绝对有余,但可轻可重;肺及脾往往绝对不足,否则邪气难害三阴,否则不会仅手足自温;少数为肺脾相对不足;所以此证往往是在脾肺不足的基础上形成的。 (2)风湿是直接病因: 体表风湿之邪之形成,可由体外的风湿外邪干忤体表而产生,也可

以是其他有害因素影响太阴之表,影响了脾肺功能,形成了太阴之表的风湿表邪;反过来风湿表邪又进一步直接损害太阴之表,使太阴之表的多组织及其功能,以及体表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产生异常;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脾肺功能,故而形成太阴风湿表证。 (3)此证的关健病机,在于阻滞气机,即风湿阻滞于太阴之表。 (三)太阴风湿表证的实质: 病因:风湿;病机:阻滞;病所:太阴之表 二、太阴风湿表证的提出 (一)文献与理论依据: 1、主要文献依据: (1)《伤寒论》: 190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 27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99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 273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一、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坐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3)《温病条辨,中焦篇》: “(六十五)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宣痹汤方:防已五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4T11:06:48.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卫星[导读]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张卫星(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 163114) 【中图分类号】R59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03-02 【摘要】目的讨论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关键词】风湿热诊断治疗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症等。急性发作时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使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须条件,其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链球菌产生交叉性变态反应。风湿热的炎症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多,而后以心脏损害为主。 二、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容易复发。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关节的典型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个月内发作。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心脏炎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 %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可发生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以及心包炎。渗出性皮肤表现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增殖性皮肤表现即皮下小结。结节较硬,触之不痛,常位于骨质突出或肌腱附着处,与皮肤无粘连。皮下小结多伴有严重的心脏炎,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舞蹈症常发生于5~12岁的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2~6个月发病,是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舞蹈症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脏炎等风湿病的其他表现。风湿热偶可引起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等,应引起注意。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从两方面协助诊断:①确立先前的链球菌感染;②阐明风湿活动过程的存在和持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的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本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结核性关节炎、白血病、淋巴瘤、肉芽肿、莱姆(Lyme)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也应给予1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脏炎的病人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非甾体抗炎药至今仍首选阿司匹林(丙酰水杨酸)。儿童80~100mg/(kg·d),成人4~6g/d,分4~6次口服。 2.糖皮质激素急性风湿热病人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阿司匹林。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五、转院要求 1.初诊怀疑风湿热病人要转往上一级医院确诊,由上一级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风湿热病人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应及时转院。 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社区医生应当陪同转院,并做好途中的抢救准备。 六、预后及病人教育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最佳方案注射青霉素G 120万U肌注,4周1次。长期预防可使用链球菌疫苗。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尽管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且呈自限性,但心脏后遗症都是慢性的,且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美若.风湿热临床表现的变异[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03期. [2]马沛然,李桂梅,董太明,等.小儿风湿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241.

心内科风湿热试题集答案

第十四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单选题 1. 可见于风湿热心内膜炎的杂音是:(A) A. Carey-Coobms 杂音 B. Graham-Steell 杂音 C. Austi n-Fli nt 杂音 D. 二尖瓣收缩期杂音 E. 海鸥音 2. 不属于风湿热关节炎的特征的临床表现是:(B) A. 游走性 B. 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C. 表现为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D. 大关节受累 E. 对称性 3. 二尖瓣重度狭窄的瓣口面积是:(D) A. v 3.0cm2 B. v 2.0cm2 C. v 1.5cm2 D. v 1.0cm2 E. v 0.5cm2 4. 单纯二尖瓣狭窄心脏腔室会发生的变化是:(E) A. 左房大右房大 B. 左室大左房大 C. 右房大左室大 D. 左室大右室大 E. 左房大右室大 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早期喷射样咯出大量鲜红色血的原因是:(D)

A. 支气管粘膜微血管破裂 B. 肺梗死 C. 急性肺水肿 D. 侧支循环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 E. 合并肺部感染 6. 不属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周围血管体征的是:(C) A. 水冲脉 B. 毛细血管搏动征 C. 奇脉 D. Duroziez双重杂音 E. 枪击音 7. 风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B) A. I度房室传导阻滞 B. 心房颤动 C. 室性早搏 D. 心室颤动 E. 房性早搏 8. 最易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心血管疾病是:(巳 A. 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心房颤动 B. 主动脉瓣狭窄 C. 高血压动脉硬化 D. 心力衰竭 E. 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多选题 1风湿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包括:(ABE A. 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 B. 心界向两侧扩大 C. 第一心音增强 D. 多无心律失常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风湿免疫性性疾病; 【概述】本章内容重点突出,主要是风湿热、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一、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已发育完善,但缺乏辅助因子,故功能差; 2.中性粒细胞:早期高,后期低,最后接近成人水平,因而较易发生感染; 两个六:在生后6天和6岁,N和L相等(即6天到6岁,N%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四单元)模拟试卷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四单元)模拟试卷1 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 A1型题(共75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与婴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不符的是 A. 发热 B. 流涕 C. 食欲缺乏 D. 前囟膨隆^-^ ^-^ E. 咽部充血 (2)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 右上腹肿块 B. 黄疸 C. 消瘦、脱水 D. 呕吐 E. 胃蠕动波 (3)早产儿跖纹外观特点是 A. 足底纹理多 B. 足底纹理少 C. 足跟纹瑚多 D. 足底血管多 E. 足底纹理呈网状 (4)2~12岁小儿体重(kg)计算公式是 (5)子宫平滑肌瘤最常见的变性是 A. 肉瘤变 B. 脂肪变性 C. 玻璃样变 D. 囊性变 E. 红色变性

(6)属于骨折早期并发症的是 (7)诊断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条件是 A.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 B. 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 C. 临床无感染征象^-^ ^-^ D. 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E.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8)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 A. 合胞病毒 B. 流感病毒 C. 柯萨奇A组病毒 D. 腺病毒3、7型 E. E,鼻病毒 (9)1岁以内小儿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为 A. 60kcal/(kg·d) B. 70kcal/(kg·d) C. 80kcal/(kg·d) ☆★ D. 30kcal/(kg·d) E. 40kcal/(kg·d) (10)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是 A. 白细胞数<10×106/L,糖量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量降低 B. 白细胞数<10×106/L,糖量正常,氯化物降低,蛋白量增多∮∮ C. 白细胞数(50-200)×106/L,糖量减少,氯化物下降,蛋白量增多 D. 白细胞数(50-200)×106/L,糖量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量增多 E. 白细胞数>1000×106/L,糖量减少,氯化物稍下降,蛋白量降低 (11)枕先露时,通过产道最小径线是胎头的 A. 枕额径 B. 枕顶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