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作品总集

廿四岁论语文解(子部)卅二岁论语要略(子部)卅六岁刘向歆父子年谱(子部)卅六岁墨子(子部)卅六岁阳明学述要理学卅七岁惠施公孙龙(子部)卅七岁国学概论卅七岁周公卅八岁王守仁理学四十岁孟子要略(子部)四一岁先秦诸子系年(子部)四三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子部)四五岁国史大纲(史部)四七岁史记地名考考据(史部)四八岁文化与教育中国文化五十岁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五一

2020-01-13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心得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心得近期大概读完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本书它是属于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由于自己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普遍都理论性很强,相对难懂,读起来显得总是枯燥、乏味,但是自己还是坚持大概读完了这本书。虽然读完了此书,但是自己感觉距离真正读懂还相差甚远,似乎处于似懂非懂的状况。不过通过读这本书,还是产生了许多属于自己个人

2020-04-04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课后测试

历史七下第一单元课后测试(链接中考)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A.赵州桥B.长城C.

2024-02-07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书评

“设异明通·通中求异”——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9级 1044409122 马丹【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历史的尺度;我们重视史料的编纂整理而不重视理论思维的创建;我们习惯了历史研究的静止观,总在试图寻找“总体发展规律”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读罢《中国历史研究法》,笔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有其发展的特

2024-02-07
国史新论读书笔记

国史新论读书笔记【篇一:国史新论读书笔记钱穆】钱穆《国史新论》读书笔记读钱穆的书总是有一种鞭辟入里,而又通俗易懂的感觉,同样《国史新论》也没有逃脱这样的思维,作者用一种新颖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解读,让人们能够从一个新的方向上去理解我们的社会。读完钱穆的书我们可能会感慨,像这样能够把中国古代政治看得透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家。简要介

2019-12-17
石家庄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石家庄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钱穆:凤鸣高冈邹金灿“余幼孤失学,本不知所以治史,增知识,开见解,首赖报章杂志。适当新文化运动骤起,如言自秦以下为帝皇专制政治、为封建社会等,余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颇见其不然。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钱穆《国史新论》再

2024-02-07
读钱穆《国史新论》札记

读钱穆《国史新论》劄记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

2024-02-07
钱穆 国史新论

自序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已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中国近百年来,可谓走上前古未有最富动荡变进性的阶段,但不幸在此期间,国人对已往历史之认识,特别贫乏,特别模糊。作者窃不自揆,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期能对当前

2024-02-07
国史新论 读书笔记 钱穆

钱穆《国史新论》读书笔记读钱穆的书总是有一种鞭辟入里,而又通俗易懂的感觉,同样《国史新论》也没有逃脱这样的思维,作者用一种新颖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解读,让人们能够从一个新的方向上去理解我们的社会。读完钱穆的书我们可能会感慨,像这样能够把中国古代政治看得透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对于本书的感想。首先是对于封建的看法

2021-03-08
钱穆著述年表

钱穆著述年表年代表重要著述1918 《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11月出版。1919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上海自刊本,1919年8月出版。1925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3月出版。1926 《孟子要略》,上海大华书店1926年出版。1929 《周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1930 《墨子》(万有文库),

2024-02-07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艾康: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艾康本来我一向不是很欣赏钱穆那个时代的作品,我总是觉得那个时代的作品总是像是张恨水之流,半文不白,有时候还有点佶屈聱牙,但是这回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让我手不释卷,其实说“手不释卷”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本书我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真正开始看的时候已经离作业提交的时间没剩几天了,只得匆匆的看了一遍,现在真是很后悔,要是早能体会

2024-02-07
钱穆先生全集

钱穆先生全集第一册:国学概论第二册:四书释义第三册:论语文解第四册:论语新解第五册:孔子与论语第六册:孔子传第七册:先秦诸子系年第八册:墨子惠施公孙龙第九册:庄子纂笺第十册:庄老通辨第十一册: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十二册:宋明理学概述第十三册:阳明学述要宋代理学三书随劄第十四至十八册:朱子新学案(全五册)第十九至二十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下)第二十一至三

2020-08-03
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郭宋立:从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开始——读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郭宋立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在我看来,此“知”不只是“知史实”,更是“知如何判史实”,即如先生所说的“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

2024-02-07
中国史推荐阅读书目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1.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3.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5年。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年。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2024-02-07
读《中国历史精神》有感

读《中国历史精神》之感坦诚的讲,作为一名工科生,很少有机会认真去阅读一本讲述中国史学精神的书籍。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也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所以对于中国很多的历史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借着这次写读书报告的机会,认真拜读了钱穆大师的《中国历史精神》。在读这本国学大师的巨著之前,我首先了解了一下作者钱穆大师。钱穆是中国国学研究大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

2024-02-07
读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有感

读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有感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没有历史,文化,就没有民族,反之,没有民族就没有历史和文化,三者相辅相成。欲了解历史精神,必了解其变化和持久,在永恒中有变化翻新,在变化中有连绵持续的精神。我们感觉是中国人,不仅仅是我们出生在中国,有中国国籍,更重要的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民族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2024-02-07
钱穆著作

钱穆著作1918 《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11月出版。1919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上海自刊本,1919年8月出版。1925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3月出版。1926 《孟子要略》,上海大华书局1926年出版。1930 《墨子》(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王守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2024-02-07
一生为故国招魂——读钱穆《国史大纲》有感

一生为故国招魂——读钱穆《国史大纲》有感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在校长梅贻琦的主推下,成立国学院,并聘请了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与赵元任。与之相对应,北大亦有大师支撑国学体系,独树一帜且名播天下者,有傅斯年、胡适等一众大师。其中有一位,学历不出众,但国学精深,被中国学术界尊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

2024-02-07
读钱穆国史新论有感

读钱穆《国史新论》有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封建专制浅谈葛喜生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系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鏐之后,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堪称自学成才而荣登中国最高学府历史教授宝位的奇才。著作等身,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思想史》、《国史新论》、《中国历史研究法》、《朱子新学案》、《中国史学名著

2024-02-07
浅析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解

浅析钱穆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解中文提要国学大师钱穆一生勤勉,不仅留下数部著作以飨后人,更因其专心治史,致力于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后人敬仰。尤当中国近百年来进入“前古未有最富动荡变进行阶段”,传统政治被嗤为残暴黑暗千夫所指时,钱穆著书立作提出中国传统非能以专制黑暗抹杀,不可不谓振聋发聩。不仅如此,他更提出骇俗之论,秦汉时代并非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之创始而是中国古代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