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案设计 (无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学习重点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并对此有个人认识。一.知识导学(一)作家作品:1.孟子其人孟子(前

2021-03-04
《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掌握本课的文言句式和文言实词、虚词。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孟子善于设譬、善于引领的辩论技巧。3、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知识链接关于孟子:1、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市一带)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

2024-02-07
高一语文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一、作者视窗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现在山东省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

2024-02-07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3. 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知识链接】1.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胡龁觳觫衅不识有诸褊小忖度舆薪挟太山挟菜便嬖莅商贾赴愬惛放辟赡衣帛彘豚庠序畜养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以,则王乎2.王说,曰3.独何与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6.盖亦反其本矣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9.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0.是罔民也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指出古今异义词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学生版)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淄博实验中学主讲人:王德水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他的“仁政”思想。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熟练翻译文言语句,并能背诵文章最后一节。3、通过学习本文,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和取譬之妙。教学重点:重点词句和翻译背诵第一学时一、引入新课。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3、分析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运用多种论辩技巧和修辞方法的引人入胜的论辩语言,增强鉴赏能力。【学习重点】积累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学习难点】欣赏本文中孟子的论辩特色。【方法指导】本文篇幅较长,涉及到的文言基础知识较多,同学们要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高三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预习案】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胡龁.( hé)无以,则王.(wàng )乎彼恶.(wū)知之褊.( biǎn )小予忖度..( pián bì)..( cǔn duó)之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莅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二◆课前预习指导:一、预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思想。2.学生朗读课文15——26节。3.归纳总结文言实虚词和重要句式。二、预习作业:(一)、“王道”与“霸道”辩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问题导学1.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获得齐宣王的信任的?3.“王笑而不言”,为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1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问题导学1.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获得齐宣王的信任的?3.“王笑而不言”,为什么?孟子是如何让

2024-02-07
新齐桓晋文之事学案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典题引路】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答案及解析 C(例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学习重点难点: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一、关于孟子:1、孟子其人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正式稿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理清文章的论辩理路。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

2020-10-18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学生版)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积累】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胡龁.()无以,则王.()乎彼恶.()知之褊.()小予忖度..()不足使令于前莅.()中国..()之便嬖商贾.()皆藏于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殆.()有甚焉2、通假字无以,则王乎王说刑于寡妻盖亦反其本矣可得闻与是罔民也皆欲赴愬于王无不为已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3、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此心之

2020-11-11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梁宏坤20120601明确学习方向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理清文章的论辩理路。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2、领会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 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典题引路】与“寡人之於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答案及解析C(例句

2024-02-07
【2019最新】《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齐桓晋文之事》主备人:谭金燕张俊芳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学过程】

2024-02-07
《齐桓晋文之事》最实用教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制作人:郑吉刚审核人:宁琳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学习重点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并对此有个人认识。课时安排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