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目的

为了约束供应商不规范行为,建立异常发生时向供应商进行索赔的处理机制,提高供应商的供货品质和服务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为三利谱提供原材料、包材的供应商。

3.术语和定义

欺骗行为:伪造证、章、单据、报告、记录等类似行为。

混料:不同物料混在一起,所送物料或标签与采购订单要求不符。

短装:重量、数量或面积不足。

违反流程:未签订样品或未经核准而直接出货。

连带损失:由于来料质量问题导致我司质量成本增加的费用。

4.职责

生产部:负责对原材不良品及成品不良实物及数据的汇总,并报告质量部主管。

质量部:负责主导分厂不良品取样及索赔数据的统计。

品保部:负责主导厂内及客户端不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与供方的索赔谈判,并负责依据处罚规定对供方开索赔单。

PMC部:负责对仓库不良品入库信息及包装确认,负责卷材退货给供应商的包装规范。

采购部:协助品保部约见供方,和品保一同参与向供方的索赔谈判,并负责将供方签字索赔单给到财务部。

市场管理部:市场管理部文员根据品保部提供的产品型号提供单价。

财务部:负责索赔款项到账确认及索赔费用的归属。

5.流程图

见附表2

6.作业内容

索赔提出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造过程和客退产品中发现不合格品时,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

认处理。如果经过判定属于原材料来料问题,依《进料检验控制程序》,由MQE发出【来

料不良投诉书】至供应商确认、回复。如涉及由此造成的我司损失,须由MQE向供方提

出索赔,并通知相关使用部门对不良损失明细进行统计。

索赔数据收集

品保部MQE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完成损失统计和汇总工作。供应商损失统计核算、赔偿依据参考附表1执行。原材料问题导致的制程中质量损失数据及不良样品由各

分厂质量部负责提供。原材料问题导致在客户端所产生的损失费用由品保部客服人员提

供。以上数据填入【供应商索赔单】中投诉内容与索赔明细栏,并经部门经理、生产副总签字审核。

索赔方式确认

采购部负责供方索赔方式的确认与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照(①应付货款中扣除

②付款至SLP账号③货物补偿)序列与供方确认赔偿方式,并将确认结果告知品保、

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

索赔单拟定与发出

品保部MQE根据索赔提出部门提供的数据拟定【供应商索赔单】并经品保主管、经理审

核后以邮件形式发至供应商。

索赔单回签

供应商在收到【供应商索赔单】后,需于三个工作日内确认签回。回复要求:主管(含)以上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回传我公司;

供应商如有异议,需在三个工作日内提出;

供应商在三个工作日内无任何回应,品保部MQE或主管以上人员提出书面警告,若在一周内仍未回复,公司一律视为默认同意处理;

责人。

索赔费用归属

财务部负责索赔款项到账确认及索赔费用的归属。索赔方式①②的费用归属于各部门具体发生的索赔申请项目,补偿计入各部门成本。索赔方式③的费用依折扣后的单价入

库,并在ERP系统备注由索赔部门领取,其他部门领料需将差价补给相应索赔部门。

索赔结案与存档

财务部主管以上人员负责索赔项目的结案处理。财务部主管人员在【供应商索赔单】结

案确认处进行签字确认即表示结案,并将索赔单转交给品保部MQE进行资料归档。

7. 相关文件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SLP-QP-QAD-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SLP-QP-QAD-03

8. 表单记录

【供应商索赔单】 SLP-FR-QWI-QAD-016

【来料不良投诉书】 SLP-FR-QP-QAD-002

附表1.供应商损失统计核算、赔偿依据

附表2

(完整版)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

供应商质量管理程序 一.目的 对供应商提供的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进行质量管控,确保采购的产品能够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二.适用范围 本质量管理程序仅适用于为我公司提供材料配件的供应商的品质异常管控。 三.职责 (一)质量管理中心负责对来料件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测,品质的异常处理,并负责配合采购部门实 施对供应商选择和评价。 (二)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考核管理,按季/年度组织供应商业绩评鉴·督促·供应商品质整改。 (三)工程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将材料送至质量管理中心验收抽检,并及时反馈材料不良信息。(四)仓库负责入库材料的验收·库存管理和不良品标识等。 (五)生产管理中心负责制程在线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不良信息的反馈·退库办理,配合不良品的处理。 四.管理要求 (一)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品质异常发现和处理 1.来料检验,经质量管理中心IQC依据图纸,材料国家(行业)标准以及《来料检验指导书》抽检判定为不合格品时,由IQC作出处理意见,并经部门领导批准执行处理方式:筛选·拒收·让步接受·返工·退货。 ⒉生产部在加工中心发现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品质不良时,反馈给质量管理中心查实并提出处理意见,经生产部领导确认执行。在线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处理方式:筛选·让步接受·返工·退货。 (二)供应商品质不良的处置和索赔 ⒈当发现供应商材料(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口件)品质不良时,IQC应将不良材料标识·隔离,在线不良品时,还应立即通知仓库冻结·标识和隔离不良材料 ⒉质量管理中心应将不良信息立即反馈给采购部,重大批量不良时,采购部必须通知供应商两个工作日内到公司确认解决。 ⒊供应商对品质异常的处理时限:收到投诉两个工作日必须书面回复解决方案。 ⒋供应商材料不良的索赔和处罚: ①批量不良材料让步使用特采时,涉及功能性不良材料的特采批,扣除当批货款的10%,外观不良 的特采批,扣除当批货款的5%。 ②生产·安装在线材料批量不良:需要公司生产或安装人员100%筛选或返工,所发生费用由供应商 承担,人员费按ⅩⅩ元/小时计。 ③供应商经多工序加工后发现批量品质不良,所造成加工材料等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④供应商材料品质不良造成工程投诉,索赔等严重后果,相关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⑤供应商不守诚信,不按我公司的质量整改要求进行改善,连续三批次重复提交同类品质不良产品, 零星产品以ⅩⅩⅩ-ⅩⅩⅩ元处罚,批量性不良处以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元处罚。 ⒌质量索赔的执行:由质量管理部填《写质量不良索赔通知单》,附加《投诉/退货通知单》,损失 计核单据等,交采购部送于供应商签章。 ⒍供应商将签章后的索赔单扫描或快递至采购部,由采购部把索赔单发放至质量管理中心与财务室,由财务室扣除其款项。 (三)供应商的质量考评(占供应商考评业绩的40%权重)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1.目的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满足XXXX建设对物料质量的要求,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促使供应商过程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双赢。 2.范围 限于2015年入围并提供物料的供应商,不涵盖服务和施工供应商,不涵盖XXXXXXXXX供应商。 3.职责 3.1 管理组职责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策略规划和方向指引,提供必要的资源,指导和支持工作组的工作;组织工作组开展活动并对工作组的活动计划或总结等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协调或帮助工作组解决在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内部或外部障碍。3.2工作组职责 审查供应商产品的型式试验和产品认证情况、设计(图纸和技术协议的转化)和工艺(设备能力、工艺流程、作业方法等)能力及变更控制的管理情况;(技术人员) 审查供应商资信情况、财务三表和融资等财务运作能力;(财务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生产周期、成本控制和服务政策;(采购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体系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重点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如:来料、过程、成品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资格;设备点检、维护和保养;检测仪器或设备的检定校准;现场作业文件;半成品或成品的贮存和防护、标识和追溯;不合格品或异常处理等。(质量人员) 对供应商的审查结果做出评定或总结,必要时对部分供应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管理方案 4.1启动 4.1.1编写质量提升管理方案 由安全质量部编制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升方案,报送部门主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相关部门进行会签,确认无误后,报送公司领导签字发布。 《供应商质量提升管理方案流程图》见附件。 4.1.2成立管理组和工作组 经公司授权成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组,由公司领导担任管理组组长,主管质量工作的副总任副组长,成员由质量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确保人身安全和工作顺利,检验员必须遵守公司 《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一、一般规程 1、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仪器设备和化验药品及工 具等要放置在安全固定部位。 2、检验员须熟悉自己从事检验、分析工作的操作程 序。 3、严格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严禁用湿手接触电器开关。 5、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电源导线接头处是否妥当和良 好,导线有无被腐蚀损坏,仪器设备接地是否可靠,禁止 使用插头和电源线绝缘层已损坏的电器设备。

6、当电器设备漏电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标上明显标记,请电工进行修理,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准擅自修理。 7、遇停水、停电时,必须关闭水龙头和电器开关,但可留照明灯一盏不关,以免来水来电后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8、工作完毕应随手关闭电器设备的电源,长日班检验员下班前,必须仔细检查自己使用过的水、电开关是否关好,若电烘箱要继续使用,调温装置必须良好。在无人工作时,仍然保持所需温度,不致突然升高引发事故;如晚上无人值班时,应切断电烘箱电源。 9、严格执行电烘箱安全操作规程。电热烘箱各层隔板禁止垫纸,各层隔板要刷洗干净,但要注意保护好高温油漆层,烘纸张、纸浆水分时要按规定摺好(如荷花形)立放;烘纸浆时要用表面皿或用称量瓶装好,放于烘箱内。

供应商质量处罚规定

1.目的 为了约束供应商不规范行为,建立异常发生时向供应商进行索赔的处理机制,提高供应商的供货品质和服务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为三利谱提供原材料、包材的供应商。 3.术语和定义 3.1 欺骗行为:伪造证、章、单据、报告、记录等类似行为。 3.2 混料:不同物料混在一起,所送物料或标签与采购订单要求不符。 3.3 短装:重量、数量或面积不足。 3.4 违反流程:未签订样品或未经核准而直接出货。 3.5 连带损失:由于来料质量问题导致我司质量成本增加的费用。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对原材不良品及成品不良实物及数据的汇总,并报告质量部主管。 4.2 质量部:负责主导分厂不良品取样及索赔数据的统计。 4.3 品保部:负责主导厂内及客户端不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与供方的索赔谈判,并负责依据处 罚规定对供方开索赔单。 4.4 PMC 部:负责对仓库不良品入库信息及包装确认,负责卷材退货给供应商的包装规范。 4.5 采购部:协助品保部约见供方,和品保一同参与向供方的索赔谈判,并负责将供方签字索赔 单给到财务部。 4.6 市场管理部:市场管理部文员根据品保部提供的产品型号提供单价。 4.7 财务部:负责索赔款项到账确认及索赔费用的归属。 5.流程图 见附表2 6. 作业内容 6.1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造过程和客退产品中发现不合格品时,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 认处理。如果经过判定属于原材料来料问题,依《进料检验控制程序》,由MQ发出【来料不良投诉书】至供应商确认、回复。如涉及由此造成的我司损失,须由MQE向供方提出索赔,并通知相关使用部门对不良损失明细进行统计。 6.2 索赔数据收集 品保部MQ根据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完成损失统计和汇总工作。供应商损失统计核算、赔偿依据参考附表1执行。原材料问题导致的制程中质量损失数据及不良样品由各分厂质量部负责提供。原材料问题导致在客户端所产生的损失费用由品保部客服人员提供。以上数据填入【供应商索赔单】中投诉内容与索赔明细栏,并经部门经理、生产副总签字审核。 6.3 索赔方式确认 采购部负责供方索赔方式的确认与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按照(①应付货款中扣除 ②付款至SLP账号③货物补偿)序列与供方确认赔偿方式,并将确认结果告知品保、财务及其 他相关部门。 6.4 索赔单拟定与发出 品保部MQ根据索赔提出部门提供的数据拟定【供应商索赔单】并经品保主管、经理审核后以邮件形式发至供应商。 6.5 索赔单回签 6.5.1 供应商在收到【供应商索赔单】后,需于三个工作日内确认签回。回复要求:主 管(含)以上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回传我公司; 6.5.2 供应商如有异议,需在三个工作日内提出; 6.5.3 供应商在三个工作日内无任何回应,品保部MQ或主管以上人员提出书面警告,

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质量管理正在发生裂变:由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向全集团(含供应商)质量管理转变, 供应商质量成为集团公司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完善的质量体系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只有加强供应商质量体系的管理,质量才有根本的保障。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供应商开发选择的十大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1、系统全面性原则 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2、简明科学性原则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稳定可比性原则 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5、门当户对原则 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6、半数比例原则 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 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7、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

检验员操作规程

检验员操作规程 一、产品制造过程检验项目由加工工艺规定。 二、过程检验由检验人员负责,按工艺要求的外观质量(表面 质量)、检测项目全项检验。 三、首件检验: 1、换活、换人、换工装(包括工装修理)换设备时必须进 行首件检验。 2、首件是指每道工序批量投入正常生产前加工的3—10 件产品,每个班次投入正常生产前加工的3—5件产品。 冲压件测量尺寸一般在冲裁面处。 3、首件检验合格后,填写好“首件检验记录卡”,经校核 确认无误方可投入正常生产。检验人员做好首件检验记 录。 4、“首件检验记录卡”和首件检验合格样品(不少于1件) 要保持到该产品本工序加工完。 四、巡回检验: 1、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加工产品各工序的巡回抽样检 验:频次每班每工序不少于6次,每次抽样样本不少于 3件。抽样样本包括刚加工完的和前几分钟加工完的产 品。 2、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停止继续生产,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直至检验全项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检验人员做好抽检 记录。 3、每批产品生产完工后,由检验人员监督处理首件,并按 年月日保存好首件记录卡。 五、完工检验: 检验人员对所在工序当班全部加工结束的产品检验,合格品、不合格、待检产品要区分标识,区分存放。对废品在做好记录后,及时进行破坏或标识处理(涂有黄色产品即为废品)。 六、过程检验实行“三检”、“三自一控”制度,防止批量性不 合格品出现。 1、“三检”:操作工的自检、操作工对上道工序质量检验、 检验人员的专检。 2、“三自一控”:操作工按规定要求对自己加工工序产品 进行自检,把所检的合格品、不合格品自分,并自作标 识区别,并在检验人员的配合下控制自检正确率。 七、不合格品、待检产品不能投入生产。只有授权“紧急放行”、 “例处放行”或“让步放行”后才能进行生产加工。检验人员对放行的产品做好标识,记录,以便达到可追溯性控制的目的。 八、成品检验(终检): 1、外观质量应100%进行检查。 2、检验人员做好批次检验记录。

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号页数页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布日期年月日起效日期年月日 威海市立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和控制程序,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和能力。 二、范围 本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检验科。 三、内容 1.分析前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为病人选择合理的的检验项目,正确的采集检验标本; 2)专人查对标本与申请的检验项目、申请单姓名、病区是否相符,标本的质量是否合 格。对不合格的标本拒绝收取,并以电话的方式通知临床,要求重新留取,并作好 登记,记录人签字; 3)保证仪器良好的运转状态,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校准方法。所有进行过的校正和验 证工作都必须记录; 4)每天对试剂的效期、外观、颜色进行观察。建立合理的测试参数,随时观察试剂的 量,及时补充,新旧试剂不得混合在一起使用。 2.分析中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1)在采集后小时内分离血清,尽快分析,特殊的检验项目不能尽快检验(或不能当日 检验)要分离血清,低温保存; 2)做质控样本,生化常规检验每批至少测定两个不同水平的质控品,每天分为三批; 3)操作者审核本批次质控结果是否可控,审核临床医生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 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是否填写清楚、正确,判断检验结果无误后签字; 4)上一级医生对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报告单填写是否完整等进行审核。审核者签字后 发出报告; 5)所有的检验数据登记备案; 6)对所有的检验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对所有的室内质控原始数据进行记录。 3.分析后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1)建立检验报告单发送的签收制度,避免报告单发送错误或丢失; 2)对异常结果、危重病人、疑难患者等检验结果复核或复查; 3)对于直接危及患者的检验结果,如血钾、钙、糖、血气等结果过高过低可能危及患

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新

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 新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前言 Q/HDG0903-2010《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是针对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提出的原则性要求。 Q/HDG0903-2010《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部份处罚细则内容和处罚金额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标准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HDG0903-2009《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 本标准由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品质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品质部供应商质量管理科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DG0903-2010 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 1目的 对供应商供货质量进行考核,促进供应商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供货稳定,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本公司供货的合格供应商。 3零部件质量问题分类 一般质量问题(C类):未出现影响产品的关键尺寸、功能、性能、可靠性、耐久性项目,仅在外观或非关键尺寸上有明显瑕疵的质量问题。 严重质量问题(B类):影响到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耐久性的质量问题,或严重影响顾客满意的外观缺陷。 质量事故(A类):供应商未履行相应质量职责或执行不到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造成我司上市产品批量退货; 2)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发生人身、财产或精神损害赔偿的事件; 3)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伤残或死亡的事件。 4质量处罚种类 质量处罚分为:书面警告、限期整改、支付违约金、停产损失、停止供货、售后索赔及连带损失等不同类型。 5质量违约处罚细则

如何对供应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 选择优秀供应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应商来提供。因此,供应商的选择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很难想象一个管理松散、设备旧、人员素质低下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出优秀的产品来;也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闭塞、言而无信、财务紧的供应商可以及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产品。那么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呢? 1.1 对供应商进行基本情况调查 (1)如果供应商是企业的老供应商,现在要扩展新供货品种,则可查询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评定资料。评定资料应包括该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2]、供货及时性、财力状况、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其它相关信息。 (2)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准备开发的供应商,企业没有关于该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可调查其他企业或企业其他分公司对该供应商的评审资料。这些资料会告诉你该供应商在同种或类似产品上的各类信息,甚至可能包括该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实力或在哪方面具有合作优势。 (3)进行直接调查。企业可根据产品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容应包括企业规模、生产规模、主导产品、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过程能力指数、体系认证情况、主要原材料来源等。调查表应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尽量用数据或量值进行表述,同时应注意调查容便于进行现场审核。对任一新产品应同时调查若干有意向的企业,并由其主要领导签字确认调查容的真实性。 1.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 必要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企业应有自己的审核标准,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对已通过体系认证的,可关注其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审、纠正/预防措施、检验与试验等较易发现问题的过程。如果这些方面处理得好,该企业应该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对未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应着重从控制的有效性入手,关注其采购、设备、人员、检验等重要过程。企业未通过体系认证,只是说明其可能未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体系,这并不意味着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更不意味着它没有管理体系。只要企业对关键要素和过程控制良好,产品质量能够达到企业要求,就具备合作的基本条件。 审核过程中还应对被审核方的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过程能力、职工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调查。审核和调查应形成明确详细的审核报告和调查报告。审核结束后,企业应对供应商相关合作经验、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择优开发。 1.3 样品鉴定与验审

过程质量检验操作规程完整

4.1.2 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流程如下: a)质量部巡检员需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图纸的相关要求对每个正在作业的工位进行巡检,每班3次。过程检验需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参数、工艺参数、操作规范性等方面。 b) 对特定岗位(关键工序或需重点控制岗位),质量部巡检员需对经该岗位加工后的半成品进行抽验。抽检对象为即将转移到下道工序的半成品,抽检水平为特殊抽样水平S-4,每班3次。 c)如巡检结果符合图纸及作业的要求,则生产线可继续生产。若过程检验结果不符合图纸及作业的要求则按照4.2.2执行。 d)质量部巡检员需将当日巡检发现的不符合项作整理并汇总,第二日将质量巡检记录提交给对口的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将当日巡检过程的不符合项整理归类,形成日报发给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并组织讨论和建立纠正预防措施及跟踪其实施的有效性。 e)质量记录:质量部巡检员需将每次巡检结果如实记录在相应的巡检记录表格中(附件二);过程检验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汇总记录到《过程质量控制巡检、抽验异常反馈表》(附件三)。 4.2 不合格处置 4.2.1 首件检验不合格处置 a)若首件检验不合格,不得进行批量生产,立即通知生产工艺或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分析评审。 b)相关评审人员需作出评审结论,对该批产品立即整改或换规格生产、放指标生产,并签字确认。 c)生产线人员和质量部巡检员需对纠正措施进行复检,并重新制作首件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2.2 过程检验不合格处置 a)过程检验中发现不符合时,质量部巡检员需及时向班长或相关人员反馈,要求操作工现场纠正,并对纠正后的结果进行跟踪。 b)过程抽验中发现轻微缺陷时,质量部巡检员在做好记录后,需通知生产班长或作业员立即修复。 c)过程抽验中严重或致命缺陷时,质量部巡检员在做好记录后,还立即通知相关人员,现场评审,或组织将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返工检验,及时遏制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并对改善措施进行持续跟踪。 4.3 质量记录保存 保存期限一年。 5 附件 5.1抽样检查表

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新

前言 Q/HDG0903-2010《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是针对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提出的原则性要求。 Q/HDG0903-2010《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部份处罚细则内容和处罚金额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标准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HDG0903-2009《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 本标准由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品质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品质部供应商质量管理科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DG0903-2010 供应商供货质量处罚规定 1目的 对供应商供货质量进行考核,促进供应商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供货稳定,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本公司供货的合格供应商。 3零部件质量问题分类 3.1一般质量问题(C类):未出现影响产品的关键尺寸、功能、性能、可靠性、耐久性项目,仅在外观或非关键尺寸上有明显瑕疵的质量问题。 3.2严重质量问题(B类):影响到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耐久性的质量问题,或严重影响顾客满意的外观缺陷。 3.3质量事故(A类):供应商未履行相应质量职责或执行不到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造成我司上市产品批量退货; 2)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发生人身、财产或精神损害赔偿的事件; 3)因供应商零部件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伤残或死亡的事件。 4质量处罚种类 质量处罚分为:书面警告、限期整改、支付违约金、停产损失、停止供货、售后索赔及连带损失等不同类型。 5质量违约处罚细则

备注: 1)上表中未尽质量事宜,可参照相关处罚规定执行; 2)供应商应确保提供的零部件质量符合我司要求,不管我司是否进行入厂检验,都不能免除供应商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他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 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

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 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488-83 质量部检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确保人身安全和工作顺利,检验员必须遵守公司《一般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一、一般规程 1、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仪器设备和化验药品及工具等要放置在安全固定部位。 2、检验员须熟悉自己从事检验、分析工作的操作程序。 3、严格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严禁用湿手接触电器开关。 5、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电源导线接头处是否妥当和良好,导线有无被腐蚀损坏,仪器设备接地是否可靠,禁止使用插头和电源线绝缘层已损坏的电器设备。 6、当电器设备漏电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标上明显标记,请电工进行修理,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准擅自修理。 7、遇停水、停电时,必须关闭水龙头和电器开关,但可留照明灯一盏不关,以免来水来电后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8、工作完毕应随手关闭电器设备的电源,长日班检验员下班前,必须仔细检查自己使用过的水、电开关是否关好,若电烘箱要继续使用,调温装置必须良好。在无人工作时,仍然保持所需温度,不致突然升高引发事故;如晚上无人值班时,应切断电烘箱电源。 9、严格执行电烘箱安全操作规程。电热烘箱各层隔板禁止垫纸,各层隔板要刷洗干净,但要注意保护好高温油漆层,烘纸张、纸浆水分时要按规定摺好(如荷花形)立放;烘纸浆时要用表面皿或用称量瓶装好,放于烘箱内。 10、在检验工作间隙阶段须注意通风,以便更换室内空气,改善工作条件,工作服要保持整洁,不要附有油污和有机药品,以免着火。

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重庆卡顿尔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部门:品控部 编制:范昌勇 文件编号:KDRQC018 日期:2015年1月12日 一、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检测国标: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样品:卡顿尔蛋糕、卡曲、西点类产品 产品国标:GB/T 20977-2007糕点通则;GB/T 20980-2007饼干 产品卫生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GB 7100-2003饼干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指标:糕点:热加工≤1500cfu/g,冷加工≤10000cfu/g

饼干:≤750cfu/g 试剂:生理盐水(约8.5%)(磷酸盐缓冲溶液);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75%消毒酒精 设备:电子称(0.01g)、电子万用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 器具:250ml三角瓶、玻璃棒、烧杯(500ml)、试管(15*150或者18*180)、试管架、培养皿、镊子、钥匙、刻度吸量管(1ml、10ml)、移液器(100-1000ul)、酒精灯 操作步骤: 1.药品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比:32g+1000ml蒸馏水);生理盐水(8.5gNaCl+1000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溶液);75%消毒酒精(500ml95%纯酒精+133ml蒸馏水)。 2.灭菌消毒准备 ⑴往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水位刚好没过加热管,最好用硬度较低的水,避免结垢而缩短加热管的寿命)。 ⑵培养皿成套同向整齐排列叠放,用干燥的牛皮纸(或者报纸)包裹卷紧,放入灭菌锅内套中。 ⑶将准备好的试管、培养基、刻度吸量管、移液器枪头、生理盐水放入锅内,注意不要放置过于密集紧凑,以免影响蒸汽循环造成灭菌不彻底。 ⑷盖好锅盖并对称地扭紧螺旋。 ⑸加热使锅内产生蒸汽,当压力表指针达到 33.78kPa时,打开排气阀,将冷空气排出,此时压力表指针下降,当指针下降至零时,即将排气阀关好。注意冷空气必须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⑹继续加热,锅内蒸汽增加,压力表指针又上升,当锅内压力增加到所需压力时,将火力减小(自动控制则无需手动操作,老式灭菌锅需手动切断电源来调节),使蒸汽压力升至103.4kPa,温度达121.3°C,维持15~20分钟,然后将灭菌器断电或断火,让其自然冷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 ⑺无菌操作间和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开启,关闭通道门,灭菌30-60分钟。 ⑻更衣进入无菌间,操作前用75%消毒酒精对手部、样品盒表面、操作台、试管架等进行喷洒消毒。 3.样品处理 卡顿尔产品(含半成品)均为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样品处理方法如下: 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00样品液稀释方法: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此操作程序,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 4.接种培养

供方质量处罚管理规定

1目的 1.1 通过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在我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质量损失进行适 当的处罚,使其承担应有的质量责任,同时监督供方进行产品质量改进。 2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对公司电动自行车用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方的质量处罚。 3名词解释 3.1 内部产品质量损失:指在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异常费 用或异常成本,包括质量鉴定成本、返工/返修损失、报废损失、储存/包装/防护 /运输损失、生产延误损失、交期延误损失等。 3.2 外部产品质量损失:指在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过程以外的其它过程中因产品质量问题 所产生的异常费用或异常成本,主要指市场质量损失,包括直接产品质量损失、 退货损失、诉讼损失、人员伤亡赔偿损失、质量索赔、市场份额损失、品牌价值 损失、国家监督检查质量处罚损失等。 3.3 批质量问题:(外部)单一市场反馈比例超过5%;或两个以上(含)区域市场同期 反馈同一时间段生产车型的同一类质量问题,数量超过5例,经确认属实的质量 问题。(内部)指因设计问题、零部件问题、装配问题等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或整车 下线后维修困难,对整车的使用性能无影响,比例超过5%(与供方有不合格率协 定的按协定比例执行)的质量问题。 3.4 内部重大质量问题:指因设计问题、原材料及零部件问题、装配问题等造成生产无 法进行(如停线),或造成最终产品50%返工,或对整车的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 质量问题。 3.5 市场重大质量事故: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整车出现安全问题,或造成人员、财产损 失,如:烧车、造成整车不能行驶的结构件断裂等。 4职责 4.1 品质管理部: 4.1.1 品质管理部部长负责对供方处罚原因(责任)的鉴定及供方处罚金额的审核。 4.1.2 品质主管负责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对供方的质量处罚。 4.2 采购管理部负责质量处罚供方有异议时的沟通。 5主要流程 5.1 处罚标准→内部质量处罚的时机→外部质量处罚的时机→处罚程序 6流程说明 6.1 处罚标准 6.1.1 见《对外质量处罚标准》。 6.2 内部质量处罚的时机 6.2.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处罚: A.来料检验时同一质量问题连续发生超过2次(含); B.来料抽样检验判定为批不合格品,需要公司返工、返修或挑选使用; C.包装箱不符合要求、标识不符或不清、破损、强度不够、塌软;外包装标识 与实物不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加强产品生产现场品质的管控,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的从领料生产到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 3.检验依据 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样品、装配工艺等产品资料文件。 4.检验程序 4.1.物料入场检验 1.1人员及职责 装配线设置物料专员,负责从仓库领取当天装配水炮所用物料,分配不同物料给不同工位装配人员。 1.2具体工作内容 1.2.1从仓库领取装配所需的物料。 1.2.2清点物料数量,分配物料给各个工位。 1.2.3检查物料的质量,包括规格型号、外观、一致性、性能等,检验无误后,开始组装。 2.部件组装检验 2.1自检 装配人员每装配完成第一个部件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在装配剩余部分,整批装配完成后逐个进行自我检验,全部无误后,才能流到下一工序。 如果组装的部件有一部分部件组成,则装配人员需要对上一工序的部

件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2互检 装配人员在一批部件自检完成后,要求相邻工序装配人员或下一工序装配人员给做互检,互检完成后,检验人签字确认。 2.3巡检 4巡检是生产过程中,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巡回检验,质检员对产品进行抽样家宴,目的是为了防止成批不合格品的发生或工艺发生异常。 检验员对个生产工序产品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在巡检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物料加工的工位、常换人、有新人上岗的工位以及关键工位,如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改善。 巡检过程中同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操纵人未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应立即要求作业人员改善。检验员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现场易引发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的操作,要求进行整改。 5.不合格的处理方法 5.1由自检、互检发现的由装配人员引起的不合格品,由装配人员自行返工维修,返工后的产品需要重新检验。返工返修仍然不能解决的,可以做报废处理。 5.2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必须标识隔离单独存放,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并调查原因,改进装配流程、方法。 6.出现以下情况,检验员可以拒检 6.1 使用未按周期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

碳酸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完整

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以规操作。 2 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购进的辅料碳酸钙质量检验。 3 职责:质量部QA、QC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 容:(质量标准) 4.1 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4.1.1 产品名称 4.1.1.1 中文名:碳酸钙 4.1.1.2 汉语拼音名: Tansuangai 4.1.1.3 英文名:Calcium Carbonate 不得少于98.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aCO 3 4.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极细微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不溶;在含铵盐或二氧化碳的水中微溶;遇稀醋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即发生泡沸并溶解。 4.1.3 鉴别 4.1.3.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4.1.3.2 取本品约0.6g,加稀盐酸15ml,振摇,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调至中性,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中不溶,但在盐酸中溶解。 4.1.3.3 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4.1.4 检查 4.1.4.1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稀硝酸10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1.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稀盐酸2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 4.1.4.3酸中不溶物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随滴随振摇,待泡沸停止,加水90ml,滤过,滤渣用水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2%。 4.1.4.4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1)。 4.1.4.5钡盐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使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 ,用铂丝蘸取溶液,置无色火焰中燃烧,不得显绿色。 4.1.4.6镁盐与碱金属盐取本品1.0g,加水20ml与稀盐酸10ml溶解后,加甲基红指示液1滴,煮沸,滴加氨试液中和后,加过量的草酸铵试液使钙完全沉淀,置水浴上加热1 小时,放冷,加水稀释成100ml,搅匀,滤过,分取滤液50ml,加硫酸0.5ml,蒸干后,炽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他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新的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 此方法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了供应商的质量成本。 (2)从源头发现问题,便于快速反应,对企业获得优质采购商品有利。 (3)可根据本企业实际使用情况及进货质量控制IOC情况,专门严格检查某个项目,针对性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