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 26 例
- 格式:pdf
- 大小:68.41 KB
- 文档页数:2
以针灸治疗为主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以针灸治疗为主的中医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临床评分方法观察以单纯服用溴吡斯的明作为对照、针灸治疗加服中药贞芪扶正胶囊、贞芪扶正胶囊,评估针灸中药综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针药组为89.42%,中药组为87.37%,对照组为69.45%;针药组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灸治疗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
标签:重症肌无力;针灸治疗;贞芪扶正胶囊;中医药治疗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石世华)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骨骼肌的病态疲劳和休息后症状缓解。
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可改善症状。
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抗胆碱酯酶、中药及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临床实践表明,本病常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方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单纯的某种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综合治疗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病情。
本病现代医学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针灸治疗是祖国医学防病治疗一个重要手段,现代医学对针刺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已有深入研究,但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对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机理研究的文献报道尚少见。
本文就2004~2008年,本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与贞芪扶正胶囊口服联合治疗,并与单用贞芪扶正胶囊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疗效,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资料选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165例,病程1个月~35年,根据改良Osser man分型I型、ⅡA型、ⅡB型分别为42、53、90例;胸腺切除术后78例,胸腺瘤8例、胸腺增生37例、胸腺萎缩33例,85例未行胸腺切除,合并甲亢5例;其中63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并同时服用贞芪扶正胶囊加溴吡斯的明治疗,54例患者接受中药贞芪扶正胶囊加溴吡斯的明治疗,48例患者仅接受溴吡斯的明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疲劳和无力。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静脉免疫球蛋白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因此,一些患者和医生开始关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和实践。
一、中医理论认识重症肌无力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肝肾不足是指肝肾精气亏虚,影响了脾胃的营卫功能。
脾胃虚弱是指脾胃气血虚弱,影响了肺脾肾三藏的功能。
气血不足是指全身气血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瘀络阻。
这些因素导致了气血运行不畅,营卫失调,从而引发了肌肉疲劳和无力。
二、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则是益气固脱、缓解症状、调整全身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四神汤等。
这些方剂能够增强体力,缓解肌肉疲劳和无力,改善身体状况。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作用是激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三阴交、足三里、大椎穴等。
这些穴位能够激发机体内在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肌肉功能。
三、中医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的耐心和坚信等。
同时,中医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疗效不稳定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往往不如西药治疗稳定,因为中医治疗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调整,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过程。
2. 需要较高的治疗技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但目前大多数医院中医科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治疗效果。
3. 建议结合西药治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结合西药治疗,但西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中医治疗的疗效。
四、总结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病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1例目的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进行探讨。
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的6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治疗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出现损伤时就有可能导致重症肌无力[1]。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较为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类型,一般会表现为眼睑下垂,同时患者眼球活动也会受到阻碍[2]。
传统中医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上胞下垂”、“睑废”,若出现气血瘀滞、风痰上壅、脾虚失运、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等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症的发作[3]。
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对31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者采用了中医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6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6~64岁,平均年龄为(47.4±3.9)岁,病程为1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1±1.7)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7~67岁,平均年龄为(48.5±4.1)岁,病程为1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9±2.1)年。
上述患者均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强的松治疗,成人患者35 mg/次,1次/d,当病情缓解后减少每日服药量,之后给予患者溴吡斯的明治疗。
小儿患者根据年龄递减药量。
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作用。
方法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G3(IgG3)、IgG1以及补体C3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33%(28/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P>0.05)。
观察组补体C3水平为(1.29±0.1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1,P=0.0000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complement C3 as (1.29±0.13)g/L than (1.08±0.05)g/L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8.2581,P=0.0000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首先对其实施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133234,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静脉滴注,8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2周后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服用3次/d,顿服,剂量50 mg/次,每周减少50 mg的剂量。
在此基础上需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治疗。
本次研究中的主穴取穴为足三里穴、曲池穴、百会穴、气海穴,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临床分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四肢无力患者加用外关穴、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大椎穴、肾俞穴和脾俞穴治疗。
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39例
钱火辉;齐国豪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0(029)012
【摘要】@@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因乙酰胆碱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上胞下垂".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中以健脾补气、养血荣筋法治疗本病39例,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790-790)
【作者】钱火辉;齐国豪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升阳举托汤配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 [J], 杨庆奎
2.升阳举托汤配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r临床分析 [J], 方向东
3.升阳举托汤配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J], 方向东
4.补中益气汤结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研究 [J], 于敬妮;刘宝玉;董博
5.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进展 [J], 徐志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概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乙酰胆碱受体(AChR)致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所致的慢性疾病。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眼型、延髓型、全身型;部分患者可呈混合型。
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治疗后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和改善,不同型的症状特点不一,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口。
20~35岁患病最多。
男女均可患病,女性多于男性。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
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生髓。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诊断要点】1.以受累骨胳肌群的易疲劳,病情波动为特征。
90%的病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l~2年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
眼型患者可有眼睑下垂、伴斜视、复视;延髓型患者可有声音低弱带鼻音、进食呛咳、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全身所有横纹肌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可有四肢肌无力、易跌、上楼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2.部分病者可伴T3I4异常。
63%~95%的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增高,单纯眼肌型病者的阳性率约为30%。
3.胸腺CT、MRI和纵隔充气造影,可见90%以上病者伴有胸腺异常。
4.可疑病人可作疲劳试验、药物试验以帮助确诊。
5.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作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
【辩证分型】1.脾胃虚弱症状: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
0 引言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所致的慢性疾病。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高峰在1-2岁。
临床表现以眼肌受累为主。
开始为单侧,后发展为双侧,眼睑下垂、复视及眼球运动不能,而延髓肌型、脊髓肌型、全身肌型根据病情的发展患儿可出现吞咽困难、发音障碍,或肌无力波及脊髓肌或全身肌肉[1]。
下面将儿童型重症肌无力的针灸疗法分析汇报如下:1 体针疗法1.1 单纯眼肌型取四白、鱼腰、丝竹空、合谷、足三里,用28-30号毫针,向下平刺四白(0.5±0.1)寸,横向平刺鱼腰(0.5±0.1)寸,向下平刺丝竹空(0.5±0.1)寸,直刺合谷(0.8±0.2)寸,直刺足三里(1.5±0.5)寸,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
1.2 延髓肌型取穴分为两组,一取天突、廉泉、翳风、下关、颊车;一取合谷、后溪、内关。
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下沿胸骨后平刺天突(0.8±0.2)寸(不留针),向舌根斜刺廉泉(0.5±0.1)寸,直刺翳风(0.8±0.2)寸,张口直刺耳门(0.6±0.2)寸(不留针)、直刺下关(0.8±0.2)寸,斜刺颊车(0.6±0.2)寸。
直刺合谷(0.8±0.2)寸,直刺后溪(0.6±0.2)寸,直刺内关(1.0±0.2)寸。
针刺天突时,用较强捻转手法行针10-30秒,不留针。
针刺天突、廉泉、翳风,一定要严格把握针刺深度和针刺方向。
每天针刺1-2次,除天突、耳门之外,每次留针30分钟。
1.3 脊髓肌型取穴分为两组,一取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秩边、承山;二取足三里、丰隆、绝骨、陷谷、太冲及内侧的二三阴交、太溪。
两组交替取用。
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进行针刺治疗。
向脊椎方向45°角斜刺肾俞、气海俞(0.5±0.2)寸,向脊椎方向45°角斜刺大肠俞、关元俞(0.8±0.2)寸,直刺秩边(1.0±0.2)寸,直刺环跳(2.0±0.5)寸,直刺承山(1.2±0.2)寸。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药方2则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药方2则1、益气温肾汤【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升麻各7克,干姜、肉桂各6克,防风、生甘草各8克,赤芍、地龙、白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
待病情好转后,可用上方加工成冲剂,每日3次,每次服20克,以巩固疗效。
【加减】畏光、流泪、纳呆,加羌活、苍术;复视、斜视、眼球活动受限,加川芎、全蝎、蜈蚣;面色?白、活动乏力,则红参易党参;病程长,反复发作,四肢欠温,加熟附片、鹿角霜;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去防风、干姜,加仙鹤草、旱莲草。
【疗效】治疗65例,痊愈24例;好转36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2.3%。
平均治疗天数为41天,平均好转天数为13天。
【文章来源】徐杰,《湖北中医杂志》(4)1988年2、马钱子方【组成】生马钱子适量。
【用法】先将马钱子制成胶囊。
取生马钱子用清水浸泡半日,去毛,切片后,用香油煎至呈棕黄色。
捞出后用六一散粉吸附,筛去六一散,磨粉,每粒胶囊装入炙马钱子粉0.2克,备用。
每日3次,每次服1粒,饭后即服,每隔2~4日增服1粒,逐渐加至7粒为止。
如不到7粒而自觉肌体局部有一过性肌肉跳动、抽动感时,亦不可再增加。
原来如服西药吡啶斯的明或新斯的明者,随着肌力逐步增加,可减少用量直至停药。
肌力基本正常后减少马钱子用量,直至终止治疗。
【加减】中气虚弱者,加服生黄芪30~45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升麻、柴胡各4.5克,仙灵脾30克;脾肾两虚者,加生黄芪、仙灵脾各30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熟地、怀山药各15克,仙茅、知母、巴戟天各12克;寒甚者,可再加肉桂、附子、鹿角霜(胶)等。
均为水煎服。
【疗效】治疗8例,近期治愈4例(肌力正常、恢复工作);好转1例(肌力明显增强),无效3例(其中眼肌型2例均无效)。
【来源】裘昌林,《上海中医药杂志》(1)1986年。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王舒娅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1)010
【摘要】通过文献总结,毫针针刺治疗、灸法治疗、电针治疗、针灸为主结合药物治疗、针灸结合其他辅助疗法等治疗重症肌无力均有显著疗效,其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报告,但仍旧存在疗效评价不统一、大样本试验较少、中医辨证与西医临床分型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应加强针灸临床与基础科研的结合.
【总页数】3页(P996-998)
【作者】王舒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参茸强力散配合针灸治疗眼型重症肌无力120例临床研究 [J], 胡军勇;黄涛;陈金亮;周顺林
2.梁繁荣教授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J], 缪奇祥
3.补脾益肾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周婷婷;张艺;樊展;胡晔;武彩花
4.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如何取穴——一项数据挖掘研究 [J], 孔琪;姚菁怡;戴宗昊;纪军;陈立铭;吴焕淦
5.补中益气汤结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研究 [J], 于敬妮;刘宝玉;董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作用探讨张茵多【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G3(IgG3)、IgG1以及补体C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93.33%(28/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P>0.05).观察组补体C3水平为(1.29±0.1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1,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3水平为(0.65±0.21)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1±0.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82,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1水平为(6.85±1.2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7,P=0.0005<0.05).结论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时,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配合治疗,可在起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起到更好的改进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7(012)006【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针灸;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作者】张茵多【作者单位】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正文语种】中文当前在临床治疗时, 针对口服溴比新斯的明效果不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综合疗效不佳。
由于重症肌无力发病的重要因素,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方面并未得到较好的改善[1-3]。
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128例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办的临床疗效。
方法:128例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和肌萎灵注射液脉点静脉点滴治疗。
观察治疗1个月。
结果:痊愈81例,基本痊愈17树;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有效率94.5%。
结论:温针灸配合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和肌萎灵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
[主题词] 重症肌无力/针灸疗法;温针疗法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目前比较难治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院重症肌无力研究室自2004年2月-11月应用温针灸、重肌灵系列制剂口服、肌萎灵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本病1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经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检测,均符合许贤豪主编的《神经免疫学》MG诊断标准[1]。
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2年,其中1年以下者46例,1~5年者63例,5年以上者19例。
合并胸腺增生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合并甲亢者1例。
1.2 西医分型标准[1](1)Ⅰ型(眼肌型):单纯眼外肌受累,但无其他肌群受累之临床和电生理所见,也无向其他肌群发展的证据。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佳,预后佳。
(2)Ⅱ型(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主要累及四肢,药物治疗反应好,预后好。
①ⅡA型(轻度全身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常伴眼外肌受累,一般无咀嚼、吞咽、构音困难,生活能自理。
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较好。
②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中度受累,常伴眼外肌受累,一般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自理生活有困难。
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一般。
(3)Ⅲ型(重度激进型):急性起病,进展较快,多于起病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延髓麻痹,常伴眼肌受累,生活不能自理,多于半年内出现呼吸肌麻痹。
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预后差。
72 环球中医药2012年1月第5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 2012,Vol.5,No.1㊃综述㊃作者单位:101101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作者简介:王养富(1954-),研究方向:中医重症肌无力㊂E⁃mail:shijieyingcai@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王养富【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㊂分型辨证论治中,以从脾胃㊁脾肾及肝(肝肾)着手治疗为主㊂在临床探索中也形成了许多固定验方,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者也不在少数,疗效均明显㊂但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不多,尤其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㊂且存在研究设计不够严谨㊁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㊁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㊁西医分型与中医辨证未统一等问题㊂【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医; 综述【中图分类号】 R746.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2.01.023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o myasthenia gravis research WANG Yang⁃fu.Beijing Yangfu TCM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cle Atrophy ,Beijing 1011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Yang⁃fu ,E⁃mail :shijieyingcai@【Abstract 】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o Myasthenia Gravis inrecent 10years.In the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the treatment method was mainly from spleen⁃stomach,spleen⁃kidney and liver (liver⁃kidney ).In Clinically exploration,it formed a lot of fixed prescription,many of them were us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and result were significant.However,there were only a few research on basic theory,especially in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to Myasthenia Gravis.Moreover,there were several problems,the research design was not strictenough,not unified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type standards,not uniform in the evaluationstandard,not unified in Western medicine types and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types.【Key words 】 Myasthenia gravis;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㊂轻者临床上仅表现为上眼睑下垂,复视㊁斜视等,重者则有全身乏力,咀嚼无力,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㊂目前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㊂现代医学的治疗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㊁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虽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㊂目前缺乏十分有效的根治手段㊂中医学将其归于 睑废”㊁ 痿证”㊁ 虚劳”等范畴㊂中医工作者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十年主要中医药治疗方法做一简要综述㊂1 辨证论治1.1 从脾胃论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㊂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㊂脾胃功能失常或素体脾胃虚弱,升降异常,运化失司,肌肉筋脉失于充养而发为痿症㊂许多医家主张从脾胃论治,主要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为主㊂徐升等[1]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日久由虚致损,并渐而延及他脏,但主要病机仍为脾胃虚损㊂故立 补脾益损,兼治五脏”治疗大法,选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㊂主张在用药时重用北黄芪,轻用陈皮,酌用岭南草药如五爪龙以及千斤拔㊁牛大力等,并注意随症灵活加减,久煎久服,效不更方㊂陈国中等[2]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胃气虚㊁清阳下陷㊂应遵循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治则,具体治法是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环球中医药2012年1月第5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2,Vol.5,No.173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㊂乞国艳等[3]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或在此基础上加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见效快㊁缓解完全㊁疗效稳定㊁不易复发,明显优于单用激素和单用中药;单用中药虽见效慢,但远期疗效优于激素组㊂李方等[4]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纳呆加焦三仙,大便溏加山药㊁莲子肉;阳虚畏寒加肉桂㊁附子;痰多加半夏㊁茯苓㊂董婷等[5]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对照组采用泼尼松 中剂量冲击,小剂量维持”疗法,疗效相近㊂刘建萌[6]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疗㊂1.2 从脾肾论治肾为 先天之本”,脾为 后天之本”,肾内寄元阴元阳,脾运化生精微的功能需要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之充养㊂两者相互资助,互相为用㊂若一方阳气虚损,必及另一方,导致全身阳气虚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而见疲乏无力,行动迟缓,而发为痿症㊂邓毓漳认为本病病因当责之于肺㊁脾㊁肾三脏虚损为主,重点在于脾肾[7]㊂其中脾肾两亏型治宜脾肾两补,选用补中益气汤合拯阳理劳汤加减,药用:黄芪㊁人参㊁白术㊁陈皮㊁当归㊁柴胡㊁升麻㊁肉桂㊁五味子㊁山茱萸㊁杜仲㊁炙甘草㊂段竹联等[8]认为重症肌无力均以脾肾阳虚㊁气虚为主证,补益脾肾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合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㊂况时祥[9]以健脾补肾为主,自拟补脾益肾方,由黄芪㊁党参㊁陈皮㊁升麻㊁白术㊁柴胡㊁当归㊁制附片㊁何首乌㊁菟丝子㊁生地㊁肉桂㊁仙灵脾㊁甘草组成㊂亦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㊂吴青等[10]用健脾补肾中药㊂基本方:黄芪㊁党参㊁升麻㊁柴胡㊁白术㊁当归㊁山药㊁黄精㊁胎盘片㊁枸杞㊁山萸㊁大枣㊁甘草,随症加减㊂鲍文晶等[11]运用黄芪复方治疗脾肾虚损型重症肌无力,方药主要由黄芪㊁太子参㊁白术㊁枳壳㊁枸杞㊁何首乌㊁升麻等组成㊂王和贞等[12]以补肾温阳为主,佐以益气活血通络,药用:制附片㊁人参㊁鹿茸粉㊁菟丝子㊁肉丛蓉㊁枸杞㊁山茱萸㊁黄芪㊁茯苓㊁山药㊁红花㊁鸡血藤㊁炙甘草㊂呼吸困难㊁语言不利者加柴胡㊁升麻㊁枳壳;饮食呛咳者加竹茹㊁威灵仙㊁姜半夏㊁僵蚕㊂1.3 从肝论治肝主藏血,为罢极之本,肝血亏虚,血不养筋则宗筋弛纵不收,肝血不足则肾精亏损,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肝风挟痰阻滞经络,气血痹阻,筋脉肌肉失养而弛缓痿废,而变为痿证㊂以尚尔寿教授为代表㊂他认为肌无力本在肝㊁在风,筋脉失养,风痰阻络㊂自拟疏风通络为主的复肌宁粉(片):明天麻㊁全蝎㊁蜈蚣㊁地龙㊁牛膝㊁杜仲㊁黄芪㊂补肾镇肝熄风为主的复肌宁1号方:胆星㊁菖蒲㊁麦冬㊁伸筋草㊁牡蛎㊁珍珠母㊁僵蚕㊁牛膝㊁佛手㊁黄芪㊁党参㊁桃仁㊁钩藤㊁姜半夏㊁陈皮㊁杜仲炭㊁焦三仙㊁焦白术㊂两者合用,随症加减[13]㊂张宏伟等[14]以调肝为主治疗,药用:白芍㊁当归㊁杜仲㊁天麻㊁鸡血藤㊁桑枝㊁川芎㊁甘草㊂并随证加减:肝气怫郁,疏泄不及者加柴胡㊁枳壳;呼吸不畅者加桂枝;湿热蕴肝,肝强气逆者加半夏㊁茯苓;寒滞厥阴㊁络脉闭阻者加细辛;气滞血瘀者加桃仁㊁红花㊂刘天锡[15]用养血补肝,益气养阴之法治愈1例㊂李玉杰[16] 从滋肾柔肝,健脾除湿㊁祛风湿㊁通经络”为治则,用益气活血柔肝汤治疗,总有效率达92.3%㊂ 肝肾同源”,故把此治归于从肝论者㊂2 验方治疗王春生等[17,18]认为本病以肝脾肾虚为主,兼有血瘀,故采用培补脾肾㊁益气养阴㊁活血通络的方法㊂拟参龟培元冲剂,主要药物:人参㊁黄芪㊁白术㊁龟板㊁何首乌㊁山萸肉㊁穿山甲㊁陈皮㊂陈金亮主任医师认为本病以元气不足㊁阳气虚乏为主要病因病机,络气虚滞为病理环节㊂在选药组方上侧重于扶阳㊁益气之品,治疗以 扶元振颓㊁温理奇阳”为主㊂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并主张待临床症状改善之后,改服重肌灵散[19]㊂以口服参茸强力散,药用:由鹿茸㊁人参㊁淫羊藿㊁马钱子㊁麻黄㊁菟丝子㊁枳实等组成㊂总有效率达92.50%[20]㊂闫洪琪等[21]用天麻㊁全蝎㊁蜈蚣㊁地龙㊁牛膝㊁杜仲㊁黄芪等药物自制天麻牛膝强肌胶囊;用人参㊁羊肉㊁山药等组成,参蓉复肌胶囊,二者合用治疗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5%㊂3 针灸治疗黄景璇[22]取百会㊁阳白透鱼腰㊁攒竹㊁四白㊁太阳㊁丝竹空为主穴,足三里㊁三阴交㊁跗阳㊁交信等为配穴针刺㊂李雪红[23]针刺取脾俞㊁关元㊁大椎㊁百会㊁肝俞㊁三阴交㊁足三里㊁肾俞㊁胃俞㊁肩髑㊁曲池㊁解溪为第1组穴,取阳白㊁鱼腰㊁丝竹空㊁攒竹㊁承泣㊁中脘㊁脾关㊁梁丘㊁阳陵泉㊁合谷为第2组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㊂穴位注射取肩髃㊁曲池㊁手三里㊁外关㊁髀关㊁足三里㊁阳陵泉㊂并艾灸双侧肝俞㊁脾俞㊁肾俞穴位㊂李伟洪等[24]治疗脾胃虚弱型重症肌74 环球中医药2012年1月第5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2,Vol.5,No.1无力,取穴:攒竹㊁鱼腰㊁列缺㊁照海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㊁外关㊂李华岳[25]取中脘㊁足三里㊁关元㊁气海㊁三阴交㊁合谷㊁太白㊁阴陵泉㊂并根据临床分型随症加减㊂徐化金等[26]取足三里(双)㊁隐白(双)㊂先针隐白穴,得气后转针尖向上顺着足太阴脾经循行方向平刺0.5~1寸左右,用捻转补法㊂行针的同时嘱患者反复用力睁眼㊂然后再针刺足三里穴,采用补法㊂并在留针期间,在上述穴位用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㊂温针结束后,在病侧上睑部用梅花针在局部皮肤反复叩刺,然后用艾条在叩刺部位灸10分钟㊂也有报告用眼针疗法,取患侧脾区㊁肾区㊁上焦区,不用手法,留针20分钟,针后加灸5分钟,左右交替[27]㊂4 小结有关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报道很多㊂关于其中医病机的看法,多种理论并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论治,都有一定道理,其中,以从脾胃㊁脾肾及肝(肝肾)着手治疗为主㊂在临床探索中形成了许多验方,可以指导其他医家临床使用㊂基于经络学说,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者也不在少数,在注重全身调整的同时也注重局部治疗㊂大部分文献只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报道甚少,尤其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具体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㊁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基础上,提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整体研究水平㊂目前临床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不严谨,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多中心㊁大样本㊁随机㊁盲法的观察研究极少,科研水平有待提高㊂(2)关于本病的分型标准,各医家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如能统一,将会在本病治疗上更加规范㊂(3)各文献报道采取不同的疗效评定标准,有些为自拟标准,影响了疗效评定的真实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有待建立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㊂(4)虽有医家对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探讨[29],但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仍没与西医分型完全相联系,如能建立起西医分型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统一,可能会更好的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㊂参考文献[1] 徐升,刘友章,杨晓军.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1):727⁃728.[2] 陈国中,徐珊,张永生,等.补气升提法治重症肌无力[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29⁃230.[3] 乞国艳,李晓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57⁃60.[4] 李方,李忠伟.补中益气汤内服配合中药制剂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肌无力62例[J].安徽中医杂志,2001,13(1):40. [5] 董婷,李静,杨文明,等.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12⁃213,236. [6] 刘建萌.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25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58⁃59.[7] 邓斌.邓毓漳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0,4l(4):22⁃23.[8] 段竹联,周增荣,段爱武.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之体会[J].现代中医药,2003,(6):48⁃49. [9] 刘继刚.况时祥教授补脾益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9):7⁃8.[10] 吴青.健脾补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302例[J].山西中医,2005,21(2):20⁃22.[11] 鲍文晶,张静生,乔文军.黄芪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73例[J].光明中医,2008,23(2):208⁃209.[12] 王和贞.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证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30,1352.[13] 刘少云.尚尔寿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1,19(1):306.[14] 张宏伟,左淑英,刘丽.从肝论治重症肌无力63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337.[15] 刘天锡.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病案[J].中医杂志.200l,42(7):427.[16] 李玉杰.益气活血柔肝汤治疗重症肌无力[J].江苏中医药,2002,22(6):58.[17] 王春生,刘亚军,李宝生,等.参龟培元冲剂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5,24(5):288⁃289. [18] 李宝生.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128例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2006,25(6):356⁃357.[19] 王殿华.陈金亮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8):583,593.[20] 陈金亮,杨晓黎.参茸强力散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33⁃734. [21] 闫洪琪.天麻牛膝强肌胶囊与参蓉复肌胶囊合用治疗重症肌无力2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9⁃20.[22] 黄景璇.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8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5,15(5):49.[23] 李雪红.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2例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68.[24] 李伟洪,项柏冬,正岩,等.针刺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两则[J].吉林中医药,2007,27(4):45.[25] 李华岳,石世华.针刺联合贞芪扶正胶囊与单用中药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91⁃192.[26] 徐化金,高学军.温针合梅花针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36例[J].河北中医,200,23(1):47.[27] 赫群,丁新艳.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12(1):59⁃60.[28] 刘亚军,满运军,王佳,等.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及疗效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3):206⁃208.(收稿日期:2011⁃12⁃02)(本文编辑:刘群)。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易疲劳和乏力,特别是在使用肌肉后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杂病”范畴,通常归属于“软弱无力”、“瘫痪”之类,中医学在治疗M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中医学将重症肌无力归类于肌肉松弛无力症状范畴,多与气血两虚、脏腑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血的运行,气血得以充盈,则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而气血不充盈则会表现为体质虚弱、运动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MG的关键是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
二、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通常采用中药来调理气血,具体选用的中药方剂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来调配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当归等具有补气活血、调理脾胃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加减。
中药疗法渐进性在患者体内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
2. 针灸疗法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或灸烧,调理气血,调和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针灸疗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免疫功能,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见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肉的营养供给,减轻肌肉疲劳,改善运动无力的症状。
三、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许多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以发现患者的乏力症状减轻,肌肉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31例疗效观察作者:张菶邹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 [方法] 31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取针刺与口服中药汤剂并用的方法治疗 [结论]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55%,说明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疗效显著。
[关键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针刺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67-01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的骨骼肌极易疲劳,休息后可恢复。
【1】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自身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与乙酰胆碱竞争结合乙酰胆碱受体,同时这些抗体亦可干扰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2】此外,在显微镜下观察MG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的病理学切片可看到突触后膜上有大量乙酰胆碱受体被破坏,这种现象亦是抗体的补体溶解作用所致。
由于不同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累及的骨骼肌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相同。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首发症状,这是因为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含量最少,所以表现得最敏感。
由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累及眼外肌和上睑提肌,故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活动不利伴复视,且朝轻暮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男16例,女15例;发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5个月-6年。
31例患者接受治疗前应首先排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下垂以及复视。
结合31例患者的症状,对这31例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31例患者均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1.2 诊断标准【1】①临床表现:上睑下垂伴复视,朝轻暮重;②CT、MRI检查:多数病人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③疲劳试验(Jolly试验):嘱患者持续上视或连续眨眼后出现上睑下垂的症状,且休息后恢复,为疲劳试验阳性;④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0.5-1mg肌注,20min内症状减轻为阳性。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26例
魏扬震 魏九康
(江西省资溪县人民医院,335300)
主题词 重症肌无力/针灸疗法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间的传递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多由眼睑、咽喉等局部逐渐向下发展到全身四肢肌肉群松弛萎软无力,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预后极为不良。
由于病因不全明了,故治疗尚无特效疗法。
笔者用针灸推拿治疗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亦获良效,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均经地、省以上医院检查确诊久治未愈的病例,男21例,女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9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
2 治疗方法
(1)针灸:针刺穴取印堂、水沟、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气海、涌泉、劳宫穴;艾灸穴取百会、大椎、陶道、八、神阙穴。
(2)手法:每次选3~5穴,粗针弹刺,不留针,针后每穴艾条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灼热刺痛时停灸,再取自配“痿痹药酒”按摩患部、背部及四肢20~30分钟,使局部皮肤、肌肉、关节乃至全身发热,温暖舒适为宜。
每日1次,12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日。
(3)痿痹药酒方:羌活、独活、川乌、草乌、当归、川芎、钩藤、玉桂子、鸡血藤、大活血各20 g,北细辛、吴萸子、藏红花各10g,再取75%酒精1000ml,浸泡1周备用。
3 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治疗后肌力达到5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灵活自如;显效:肌力达到3~4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活动欠佳;好转:肌力达到2~3级,肢体功能恢复欠佳,手握物不紧,足站立不稳;无效:治疗后症状仍无进展,肌力仍为0级。
(2)治疗效果:本组26例,痊愈21例,显效3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
治疗时间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3个半月。
4 典型病例
严××,女,19岁,临川县孝桥乡农民。
于1987年10月3日就诊。
病史:今年6月开始,眼睑、双足浮肿,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各(+),诊断为急性肾炎,打针服药3天,症状消失,尿检转阴。
1周后,自觉吞食不适,颈部发软,头抬不起来,市医院诊断为感冒、食道炎。
治疗无效,因病情逐日加重,眼睁不开,头抬不起,咽喉梗塞,呼吸、说话困难,手足麻木,于7月20日转南昌某省级医院检查确诊为特发型重症肌无力,治疗40余天见效,能起床走路,带药出院。
在家15天后,旧病复发,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全身四肢萎软无力,二便失禁。
北京某大医院住院治疗,最后复查确诊仍是暴发型重症肌无力(通知病危)。
抢救治疗28天。
因病情继续恶化,于10月3日抬来我所,当时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口唇开裂,不会说话,双眼微闭,全身四肢瘫痪,不能动弹,大便3天未解,尿失禁(自流)。
脉沉细无力,舌苔粗黄。
中医诊断:湿热型痿厥证。
治疗:按常规消毒后,急针刺水沟、内关、曲池、气海、足三里(均无针感),不留针,再取3根艾条捆扎重灸百会、大椎、陶道、中脘、神阙、八等各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充血,全身发热,温暖舒适,再取痿痹药酒,按摩患部,全身四肢肌肉关节约20~30分钟,治疗毕,开口说话,自觉全身轻松,手足能动。
10月4日二诊,见效,治疗同上。
针灸7次时,闭经半年后月经来潮,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加针刺三阴交、归来等穴。
本病共针灸按摩两个疗程(24次)痊愈,肌力达到5级,肢体功能恢复
・
5
4
3
・
中国针灸 1999年第6期
正常。
2年后随访,本病未再复发。
5 讨论
本病多属虚证,治疗宜用补法。
《内经》特别指出:“治痿独取阳明”。
因阳明属胃经,胃主受纳,消化水谷,吸收营养,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胃络连脾,互为表里,脾主肌肉,运化水谷津液,营养全身四肢百节。
脾胃健旺,则全身肌肉发达丰满,健壮有力,若脾胃功能障碍,必致肌肉瘦削,萎软无力,甚至弛萎不用。
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
笔者以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温中健脾,增强和调整脾胃功能;针内关、血海等穴,补血强心,促进血液循环旺盛,灸大椎、陶道、神阙等穴,补气血,激活整体机能;针曲池、三阴交等穴,滋补津血,调节水液代谢,解毒消炎利尿,针尺泽、涌泉滋阴润肺,治疗咽喉诸疾有效,重灸八穴,补肾强筋,促进经脉气血流通,共为治痿证要穴。
针灸有扶助正气,增强体质,调整阴阳气血,激活整体机能,抵制病邪的作用,只要针法熟练,坚持治疗,就定能获疗效。
(收稿日期:1998203211,赵昕发稿)
氦氖激光照射耳穴治疗儿童弱视19例
李广灿 肖桂华
(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225500)
弱视是较常见的儿童眼病。
我科采用氦氖激光照射耳穴治疗弱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弱视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
所有病例均经眼科确诊,其中视力在012以下者8只眼,012~016者24只眼,016~018者4只眼。
2 治疗方法
211 仪器选择
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生产的HNZSQ-2型激光照射器1台,激光输出波长为6328埃,输出功率≥20mW,照射距离为80~100 cm,光斑直径为5mm。
212 取穴
第1组取眼、肝、脾、心、神门,第2组取屏间前、屏间后、肝、心、肾、神门。
两组耳穴交替使用。
每穴每次照射3~5分钟。
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隔3~4天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作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
31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裸眼视力在110以上或裸眼视力提高5行及以上。
显效:裸眼视力提高3~4行。
好转,裸眼视力提高2行。
无效:裸眼视力提高1行以下。
312 治疗结果
本组19例36只患眼中,基本治愈18只眼,随访2年以上其视力不减退;显效10只眼;好转5只眼;无效3只眼。
有效率为92%。
4 典型病例
夏×,女,6岁。
就诊日期:1991年8月19日。
主诉:视物不清1月,且有加重趋势。
经眼科检查确诊为弱视,视力左眼014,右眼016,来我科做激光治疗。
1个疗程后,两眼视力均在110,随访2年未复发。
5 体会
耳与眼不但有经络相互联系,两者与五脏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激光具有热效应、压强效应、光化学效应以及电磁场效应等作用,耳穴通过经络、脏腑功能作用于眼,调节眼的生理功能,以治疗儿童弱视。
其机理还有待于今后更多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及实验研究。
(收稿日期:1998203206,赵昕发稿)
・
6
4
3
・1999年第6期 中国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