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标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4.47 KB
- 文档页数:51
播音课程教案播音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用声能力;4. 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播音主持的定义和要求;- 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训练:语言表达、声音控制、形象塑造等;- 播音主持的常见技巧和应对方法:情感表达、调节音量、掌握时机等。
2. 口语表达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改善发音、语调和语速;- 增强口语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声音感知和运用训练:- 训练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提高学生的声音产生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表演能力。
4. 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活动:1. 开展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讲解和技巧培训,引导学生了解播音主持的概念和要求,并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技巧示范。
2. 组织口语表达训练活动,包括口头表达和朗读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反馈和建议。
3. 进行声音感知和运用训练,通过听音辨音、模仿和创造声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声音感和运用能力。
4. 组织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声音感应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和音乐感等方面。
2. 对学生的演讲和主持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语言表达流畅度、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等方面。
3.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和礼仪意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播音主持教材、口语表达训练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实物道具:麦克风、音乐CD等。
六、教学反馈:根据教学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1篇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播音技术与技巧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授课地点:播音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播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播音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
- 提高稿件朗读和新闻播报的技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播音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引入话题:- 介绍播音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 引导学生思考播音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 学习播音的基本原则,如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 探讨播音的发声技巧,包括气息控制、共鸣、音色等。
3. 实践操作:- 演示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 进行简单的稿件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注意发音、语调、节奏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新闻播报技巧:- 分析新闻播报的特点和要求。
- 讲解新闻播报的技巧,如如何处理新闻稿件、如何运用停顿和重音等。
3. 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新闻播报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闻播报场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教师讲解播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演示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新闻播报技巧。
3. 练习法:- 学生进行稿件朗读和新闻播报练习。
4. 讨论法:- 学生分组讨论播音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 学生练习时的认真程度。
2. 实践操作:- 学生稿件朗读和新闻播报的技巧掌握程度。
- 学生在模拟新闻播报场景中的表现。
3. 作业反馈:-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 《播音主持基础教程》2. 网络资源:- 播音主持相关视频教程、案例分析等。
3. 实践平台:- 播音教室、录音设备等。
第1篇授课对象: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授课学时: 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播音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传媒领域中的地位。
2. 掌握播音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播音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播音艺术素养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结合实例,介绍播音学在传媒领域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播音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5分钟)1. 解释播音学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2. 回顾播音学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三、播音学的基本理论(20分钟)1. 播音发声理论:介绍普通话语音、气息发声、共鸣等基本知识。
2. 播音创作理论:讲解稿件处理、情感表达、节奏控制等技巧。
3. 播音美学理论:阐述播音艺术的审美标准、审美价值等。
四、播音学的实践方法(15分钟)1. 播音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气息控制、共鸣调整等练习。
2. 播音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稿件处理、情感表达、节奏控制等练习。
3. 播音美学实践: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播音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播音作品,分析其播音技巧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从播音学角度评价和分析作品。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播音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播音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播音素养。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练习。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播音学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实践设备:提供播音设备,让学生进行播音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播音实践效果。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播音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1篇---一、课题播音主持技巧与素养提升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
- 理解播音主持的节目类型及其特点。
- 学会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对播音主持技巧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播音主持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播音主持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
- 理解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
2. 教学难点:- 在实际播音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 在不同节目类型中,如何根据内容特点调整播音风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播音主持案例,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3. 实践练习法:通过模拟播音主持节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巧。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策略。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播音主持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 介绍播音主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节目类型。
- 讲解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
3. 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播音主持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节目类型的播音特点。
4. 实践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播音主持,教师现场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
2. 深化讲解:- 讲解播音主持在不同节目类型中的具体运用。
3. 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分组模拟播音主持,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案例。
2. 播音主持节目素材: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非常人生艺术培训学校教案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授课教师:李[课题]新闻播音——-—--备稿(一)[课时] 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广播历史、新闻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职业修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 一、广播概说1、概念所谓广播就是指广泛传播。
通过有线或无线电波向广大受众传播声音和图像节目,供人们直接收听收看的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可分为声音广播和图像广播两种。
是通过媒介人物来联系千家万户的。
2、简史1)、1906年12月24日,驻留在加拿大纽芬兰岛的几名船舶报务员收到一则电讯,一名男子以低哑的嗓音报出CQ的呼号一边放小提琴曲,一边朗读圣经。
此人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教授弗森登。
人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正式广播。
2)、1902年美国人斯塔布非尔德(小学文化)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了一次试验广播,“无线广播之父":第一名播音员.3)、1920年11月2日,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KDKA “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1921年的一家无线电话的使用说明书里。
W.j。
s无线电公司.4)、1925年中国人自己创办了“天津无线电台”,是由北洋政府交通部在天津创办的。
呼号:COTN 500瓦5)、1927年3月19日,我国第一家私营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成立.6)、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陈果夫的主持下创办“中央广播电台”.7)、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
呼号为:XNCR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其中X为国际无线电委员会授权中国呼号的第一个字母,New Chinese radio “新中国广播”。
首位播音员是:徐瑞章(女)、姚雯(女)第一位男播:齐越(1922.2。
23—1993.11。
7)原名齐斌濡,笔名遥拉,河北高阳人。
1949年10月1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现场播音.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组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副主任、播音艺术指导、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
第1篇一、教案标题(例如:《新闻播报技巧训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播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 熟悉新闻播报的语音、语调、节奏等要素。
- 提高新闻播报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锻炼新闻播报的实际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教师点评,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新闻播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 语音、语调、节奏等要素在新闻播报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新闻播报中保持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
- 如何根据新闻内容调整播报的语气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新闻播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进行现场新闻播报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新闻播报实践,相互学习、交流。
4.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进行新闻播报,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录音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2. 教学资料:新闻稿件、新闻播报技巧相关书籍、视频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为4-6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新闻播报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 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播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2. 讲解新闻播报技巧:- 讲解新闻播报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新闻播报中应注意的细节。
3. 演示与讲解:- 教师进行现场新闻播报示范,讲解播报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 学生观看示范,了解新闻播报的实际操作。
4. 小组讨论与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新闻播报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新闻播报作品,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闻播报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教学大纲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一般规律,通过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播音技巧,逐步建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紧密衔接,使学生有效整合语音与发声学知识和情感表达技巧,培养艺术审美与有声语言情感表达能力,为学生进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作》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播音主持是凸显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活动,明确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是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中首要的命题,也是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中不能须臾离开的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与作品赏析相结合。
播音与主持语言创作的内部技巧的涵盖与作用。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播音感受的要义一、播音感受的内涵与作用二、播音感受的分类及其特点第二节播音感受的内部技巧一、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二、语言表达的感性化处理三、语言表达的情感化处理第三节播音主持创作的内部技巧一、情感的渲染与转化二、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三、语言的音色与音质四、语言的语调与语气五、语言的表情与动作六、语言的情感体验与传递第四节实践训练与应用一、实践训练二、应用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如何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1.创作原则2.创作属性3.创作源泉4.创作过程5.创作标准6.创作任务第二节:坚持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1.反映了创作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联系2.指导着创作活动的方式与具体实践3.决定了创作活动的呈现与最终效果第二章: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播音创作中,有声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自觉做到在语言表达中保持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充分掌握播音语言的特点,能够在“规定空间”里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与效应。
配音播音基础知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配音播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声音的产生和发声原理,声音的分类,声音的表达方式等。
2. 掌握基本的配音播音技巧,包括发声、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3. 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配音播音水平。
二、教学重点。
1. 声音的产生和发声原理。
2. 声音的分类和表达方式。
3. 基本的配音播音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掌握好发声技巧。
2. 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意境。
3. 如何在配音播音中运用语调和节奏。
四、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和发声原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当空气通过声带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2)发声原理,发声需要通过呼吸、喉咙和口腔等器官的协调配合。
呼吸是声音的基础,通过深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和有力。
喉咙是声音的发声器官,它通过调节声带的张紧程度和振动频率来产生不同的音调。
口腔是声音的共鸣腔,它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质。
2. 声音的分类和表达方式。
(1)声音的分类,声音可以分为高音和低音、明亮和沉稳、柔和和洪亮等。
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声音的表达方式,声音可以通过语调、节奏、音色、音量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比如,语调的上扬和下降可以表达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节奏的快慢可以表达紧张和轻松的情感。
3. 基本的配音播音技巧。
(1)发声技巧,要想掌握好配音播音技巧,首先要掌握好发声技巧。
要通过深呼吸和正确的发声姿势来发出饱满、清晰的声音。
(2)语调和节奏,在配音播音中,语调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情感和意境来调节语调和节奏,使声音更加生动和有力。
(3)情感表达,配音播音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要通过声音的音色、音量和语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五、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发声和配音播音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技巧和要领。
2. 听力训练法,通过听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声音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2适用专业:传媒策划与管理先修课程:课程单位: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组一、课程性质《播音主持基础》课程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礼仪主持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播音主持基本知识,进行企事业文化活动中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播音与主持能力,使学生基本上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事业文化活动策划和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主要由播音主持艺术发声、普通话语音和发音基础训练、播音主持技能训练(文学作品朗读、新闻稿件播报、企业宣传片讲解)等部分构成。
教学过程注重实用性,理论教授与学生实践训练相结合,典型案例鉴赏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课程实训、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基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播音主持艺术的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有声语言的能力.为了切实达成教学目标,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实操激情,培养实际播音与主持能力.每个模块都进行考核.本课程总时数64,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期末考核4学时。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4*16.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不仅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主持人综合素质与播音主持个性风格,理解主持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体特征,让学生了解主持人在什么场合应说什么话、该怎么说话,如何应用语言发挥最大的播音主持效果.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各类活动主持中的播音主持技能,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1。
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理解不同文体的语体特征及播音主持的语境。
2。
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要领,具备标准普通话语音能力;能够正确发声,正确运用气息、共鸣等发声技巧,美化声音。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能够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3.理解各类不同语境主持人的不同风格,能够熟练进行各类新闻稿件朗读与播报。
4。
初步掌握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技能.5.能够模拟电台、广播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播音创作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117课程名称:播音创作基础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broadcast announcing artistic creation学分:3总学时:51适应年级专业(学科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二年级一、课程说明根据河北大学关于教学大纲进行统一修订的精神,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结合广播电视专业对“播音与节目主持方向”对播音创作基础的基本要求制订本大纲。
(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播音创作基础》是研究播音创作过程中从前期准备、分析稿件,到中期的对稿件进行深入理解,再到后期的播音创作技巧的一门课程,它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方向学生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播音学为基础,对播音创作中的备稿、情景再现、对象感的把握、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播音技巧和播音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力图使播音创作既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又能继承和发扬播音创作的优良传统。
《播音创作基础》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播音学是与新闻学、教育学、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又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以为广播电视媒体提供优秀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为目标。
在大众传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播音创作基础是建立在播音发声学基础之上的,研究从备稿到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创作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创作基本功训练,为播音文体业务的学习积累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当前急需的具备播音创作能力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提高播音水平,能够恰当把握不同稿件、节目的播音创作规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本课程总学时为51学时。
2.播音创作基础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急需大批受过思维与播音方面专门训练的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播音创作基础在播音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稿件节目的能力。
非常人生艺术培训学校教案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授课教师:李*[ 课题] 新闻播音------备稿(一)[课时] 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广播历史、新闻基础知识;[教学重点]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职业修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 一、广播概说1、概念所谓广播就是指广泛传播。
通过有线或无线电波向广大受众传播声音和图像节目,供人们直接收听收看的一种大众传播工具。
可分为声音广播和图像广播两种。
是通过媒介人物来联系千家万户的。
2、简史1)、1906年12月24日,驻留在加拿大纽芬兰岛的几名船舶报务员收到一则电讯,一名男子以低哑的嗓音报出CQ的呼号一边放小提琴曲,一边朗读圣经。
此人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教授弗森登。
人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正式广播。
2)、1902年美国人斯塔布非尔德(小学文化)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了一次试验广播,“无线广播之父”:第一名播音员。
3)、1920年11月2日,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呼号:KDKA “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1921年的一家无线电话的使用说明书里。
W.j.s无线电公司。
4)、1925年中国人自己创办了“天津无线电台”,是由北洋政府交通部在天津创办的。
呼号:COTN 500瓦5)、1927年3月19日,我国第一家私营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成立。
6)、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陈果夫的主持下创办“中央广播电台”.7)、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于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
呼号为:XNCR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其中X为国际无线电委员会授权中国呼号的第一个字母,New Chinese radio “新中国广播”。
首位播音员是:徐瑞章(女)、姚雯(女)第一位男播:齐越(1922.2.23—1993.11.7)原名齐斌濡,笔名遥拉,河北高阳人。
1949年10月1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现场播音。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组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副主任、播音艺术指导、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
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精选]第一篇: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精选]播音主持教案(第一节)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播音与主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生的语言基础等。
3、使学生了解我们所学的课程的性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何为“播音与主持”?2、学生自身对“播音主持”的认识。
3、如何使自己成长?教学过程:一、学生自我介绍,大家初步了解。
二、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
(自己喜爱、父母要求、老师推荐、为了高考)三、向学生们介绍目前我国几大基本主持风格,并要学生思考哪种风格是自己喜欢的。
四、教师介绍自己播音与主持的经历路程。
1、自己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播音。
那时的条件和现在的无法相比,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2.一直以来的不断实践和练习。
五、介绍专业知识。
1、什么是播音与主持?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口耳之学”,学习播音主持的人都应该是“杂家”。
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该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进入专业学习后,应当注重基本功训练,镜头前的光彩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2、播音与主持会学习哪些内容?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及播音发声学基础、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述、文学作品朗读、节目策划与主持、综合练习与实战模拟我们主要学习基本的发音理论、即兴口语表达、朗读、礼仪、播音、主持。
单介绍每一项的基本内容)3、为什么要学习播音与主持?(每一项都要联系生活作具体形象的解释)使自己更加自信①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和交往②使自己的礼仪语言更加得体③使自己更加善于表现和表达④为以后自己走上播音与主持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4、如何学习播音与主持?①基本功的练习②日常生活中的锻炼③多参加比赛,多登台,多练习八、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气息训练打枣出东门儿,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得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一个绕口令儿,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播音主持基础课程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播音主持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 教学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对播音主持感兴趣的非专业学生4. 教学时长:每周2课时,共16周二、教学大纲1. 第一阶段(第1-4周):播音主持基础知识- 播音主持的定义与特点- 播音主持的历史与发展- 播音主持的职业分类与就业前景2. 第二阶段(第5-8周):语音发声训练- 发音器官的解剖与功能- 发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语音的标准与美化- 绕口令练习3. 第三阶段(第9-12周):播音主持技巧- 朗读技巧:情感表达、停顿与重音、语速与语调- 播音主持的基本流程与规范- 节目录制与直播- 舞台表现力训练4. 第四阶段(第13-16周):综合实践与考核- 小组合作完成播音节目- 期末考核:个人主持节目展示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经典播音主持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 教师讲解播音主持相关知识,并进行示范。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邀请优秀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优点与不足。
-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播音主持基础教程》2. 多媒体课件:包括播音主持基础知识、语音发声训练、播音主持技巧等内容。
3. 播音主持节目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30%)、作业完成情况(30%)2. 期末考核:个人主持节目展示(40%)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一、课程名称:播音基本功培训二、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三、授课班级:[班级名称]四、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课时]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播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播音的基本技巧,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临场应变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播音概述2. 发音训练3. 语调与节奏4. 停顿与连贯5. 情感传达与表达6. 播音实践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播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练习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播音案例,让学生学习借鉴。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播音技巧,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音概述1. 导入:介绍播音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讲解:播音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
3. 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播音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课时:发音训练1. 讲解:发音的基本要素,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2. 练习: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
3. 案例分析:播放优秀播音员的发音案例,让学生学习。
第三课时:语调与节奏1. 讲解:语调与节奏在播音中的重要性。
2. 练习:进行不同语调、节奏的朗读练习。
3. 案例分析:播放优秀播音员的语调、节奏案例,让学生学习。
第四课时:停顿与连贯1. 讲解:停顿与连贯在播音中的运用。
2. 练习:进行不同停顿、连贯的朗读练习。
3. 案例分析:播放优秀播音员的停顿、连贯案例,让学生学习。
第五课时:情感传达与表达1. 讲解:情感传达与表达在播音中的重要性。
2. 练习:进行情感传达与表达的朗读练习。
3. 案例分析:播放优秀播音员的情感传达与表达案例,让学生学习。
第六课时:播音实践1. 导入:让学生回顾前五课时的学习内容。
2. 练习:进行实际播音练习,教师指导。
3. 评价:对学生的播音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课程名称:播音与主持基础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播音与主持的基本概念和职业要求。
2. 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培养良好的声音和气息控制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和现场主持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播音与主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播音与主持的基本概念。
二、发音技巧1. 讲解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等发音技巧。
3. 进行发音练习,如:拼音、绕口令等。
三、声音与气息控制1. 讲解声音的音色、音量、音调等基本要素。
2. 讲解气息的运用方法,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
3. 进行声音与气息控制练习,如:朗读、朗诵等。
第二课时一、表达方式1. 讲解播音与主持中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述、评论等。
2. 讲解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进行表达方式练习,如: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等。
二、即兴反应能力1. 讲解即兴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即兴反应的技巧。
3. 进行即兴反应练习,如:模拟现场主持、即兴演讲等。
三、现场主持能力1. 讲解现场主持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场主持的技巧。
3. 进行现场主持练习,如:模拟节目现场、小型主持活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2. 发音技巧:30分钟3. 声音与气息控制:30分钟4.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1. 表达方式:30分钟2. 即兴反应能力:30分钟3. 现场主持能力:30分钟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评价:1. 学生对播音与主持基本概念和职业要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发音技巧、声音与气息控制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表达方式、即兴反应能力和现场主持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发音练习材料3. 绕口令、朗诵等练习材料4. 即兴反应练习案例5. 现场主持练习场景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名称播音语言基础二、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播音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表达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播音主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重点1. 语音、语调的掌握。
2. 节奏的把握。
3. 表达技巧的提升。
五、教学难点1. 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节奏的灵活运用。
3. 表达技巧的多样性。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播音语言的基本概念、特点、技巧等。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播音语言的表现形式。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七、教学内容1. 语音基础知识-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声调的把握2. 语调与节奏- 语调的种类与运用- 节奏的把握与调整- 朗读技巧3. 表达技巧- 语气、语气的运用- 停顿、重音的把握- 情感表达4. 播音主持实践- 模拟主持节目- 朗读新闻、散文、诗歌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播音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播音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1. 语音基础知识- 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和发音方法。
-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式。
2. 语调与节奏- 讲解语调的种类与运用,以及节奏的把握与调整。
-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表达技巧- 讲解语气、语气的运用,以及停顿、重音的把握。
- 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语音、语调、节奏、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四)播音主持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主持节目。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门户网站、宣传单位等,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专业技能的播音员、配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等应用型语言艺术人才。
本课程主要讲授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基础理论、播音文体理论和电视播音概说,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播音创作理论及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播音创作的技能,为培养“采编播写”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
本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能力、艺术语言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教授播音创作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播音创作的相关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扩充艺术语言领域的知识;注重优秀语言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文稿播读能力以及艺术语言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声音的特点、并加以优化和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多种需求。
2、具体方法:内容方面采用知识模块的做法,即播音发声和普通话语音为第一模块;播音基础理论为第二模块;播音文体理论为第三模块,电视播音概说为第四模块。
每周3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
教学方面采取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式。
大课教师承担组织教学、理论教学的任务,小课教师承担分组实践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本课程在第3学期开设,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创作理论以及创作技巧进行各类文稿的二度创作并以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1、系统了解播音创作的相关体系与知识,为同学们进一步学好播音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提高学生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的能力,使之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声方法改善自已的语音面貌及声音表现力。
3、通过有声语言的内外部技巧和文稿播读提升学生理解稿件、加强感受,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
尤其是新闻口播、电视片配音、现场报道等多种形式,熟悉电视播音工作的流程和技术要求,掌握电视播音的技巧与方法。
4、通过对各种播音文体的学习,扎实掌握播音创作的科学方法。
5、通过其它艺术语言创作的学习,了解电视播音与艺术语言创作音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语言艺术的创作。
(二)职业能力目标
针对学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门户网站、宣传单位等,着重培养以下职业能力。
1、培养较高的艺术语言鉴赏能力,为从事播音员、主持人、配音员、声音导演等语言工作打下基础;
2、能说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达到出麦、出镜的要求;
3、具有较强的二度创作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文稿,播清楚、播明白、播得好;
4、具有较强的语言创造力,结合自身的语言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种类;
5、具有良好的语音面貌和语言气质,以胜任不同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