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旅游资源区

西北旅游资源区

第九章西北旅游区

摘要:旅游地理环境概况西北旅游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东连华北旅游区,北邻内蒙古旅游区、蒙古国、俄罗斯,南与青藏两大旅游区相连,西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有利于发展边境旅游。人口约7 995万。民族构成复杂,除汉族外,还有维吾尔、哈萨克、回、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成分较多的地区之一。本区历史上长期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纽带,是陆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关键字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特点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西北旅游资源区,位于我国西部受气候影响,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点是少摸绿洲,丝绸子路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排列有序的地貌结构

本区自然地理上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地貌单元,西部为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地表结构,东部为高原、谷地、山地依次排列的地貌景观。西部的新疆全境和甘肃西部地区,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构成这一地区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东部黄土高原绵延范围很广,黄土层深厚,黄土地貌典型。很早即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基地,许多历史名城坐落其中,古迹遍布。

(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

本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除渭河流域、秦岭以南分属半湿润气候和湿润气候类型外,其他大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暑,干燥少雨,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气温变化剧烈,多大风。本区全年日照时数长,气温年较差达大。

(三)水资源,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气候,水资源就短缺,河流多以内流河为主水量小汛期短(夏季)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有断流现象,途径沙漠地带,含沙量大,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流经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长度有2969公里、发源于阿尔泰山西南坡、年径流量119亿立方米流。

二、人文条件

1、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本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迹十分丰富。1920年甘肃庆阳泥河湾发现了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年前的的石制品,证实了中国是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之一;在甘肃天水大地湾保存有7800人类遗址,将华夏文明的出现提早了近3000年;

2、少数民族聚居区,

本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包括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族、40多个少数民族、特点主要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尤其是新疆,汉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9%,被称为“中国民族的橱窗,同时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情,如维吾尔族、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有重要节日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途径之地。

3、交通逐步发展

形成了以兰州和西安为枢纽,铁路、公路、航空都有了一定基础的交通运输网。本区由于铁路密度小,公路运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公路网,本区地域辽阔,航空运输成为本区交通运输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主要航空站,交通运输网形成,使西北地区与其他大区之间,以及西北地区内,部各地区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作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之一,大大提高了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本区旅游资源特色

(一)悠久的“丝绸之路”,丰富的文物古迹

早在4 000多年前,中国人把绚丽多彩的丝织品及其他商品传至西方,西方的技术和产品又传到中土,

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由长安出发,经渭河流域、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到中亚、西亚、欧洲、北非的“丝绸之路”。她的开辟和繁荣,沿途许多地方得到开发,曾盛极一时,并留下了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历史遗物和历史遗迹,如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奇异的风沙地貌

西北旅游区是我国沙漠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些地区风力强大,成为塑造地表的主要营力。在风力作用下,本区风沙地貌发育典型,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类型齐全,一些地区受多种特定自然条件影响,形成自然奇观。区内风蚀地貌形态丰富,有风蚀洼地、风蚀长丘、风蚀城堡、雅丹地貌、风蚀蘑菇和风蚀柱等。其中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乌尔禾“风城”最为驰名。这里地处大风口,强劲风力挟带着砂粒对乌尔禾高地的砂页岩层不断磨蚀雕刻,在长期风蚀作用下,地层被侵蚀磨蚀成了直立的高达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石蘑菇、石柱、石兽、石亭与古堡等形态奇异诡谲、形似城堡的地貌,人称“风城”。由于经常狂风肆虐,天昏地暗,城堡内怪声嘶啸,怪影憧憧,又被称为“魔鬼城”,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风蚀地貌区。

(三)多彩的民风民俗

西北旅游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之一,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满等40余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西部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维吾尔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二。新疆各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尤以情歌为多,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民族服装艳丽多彩,冠履饰物搭配协调。主食馕为传统食品,加工精细。烤全羊、手抓肉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多信奉伊斯兰教,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民间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剧烈的马上运动“叼羊”扣人心弦,“姑娘追”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东部的陕西民俗风情三分天下。陕北高原是半农半牧区,“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屋顶过”;关中为麦黍文化区,正月社火热闹非凡,还有正宗的羊肉泡馍;陕南属稻作文化区,可以领略浓郁的巴蜀风情。

(四)、古都西安,又称长安。"西安文物甲天下因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从而获得了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西安旅游资源以人文景点为主,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墓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堡;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都是中国及世界宝贵财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