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36.38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分析的文献综述一、县域经济及其特点(一)县域经济我国县制发展历史悠久我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设立县,秦王朝就推行郡县制,在郡下设县。
此后,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县制的行政区划并一直延续至今,且发挥着重要的行政功能与经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重新作了统一的调整,县隶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自治州或地级市。
而“县域经济”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具有独立规划和财政职能的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系统。
简单地说,县域经济就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1.区域性。
它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2.农村性。
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着绝大部分地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农民在县域内的居民中占据着绝大多数。
3.系统性。
它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体系,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4.以市场为导向。
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4.差异性。
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县域经济”的概念并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史原因,导致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
表现在:第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第二,发达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第三,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差异;第四,各县域经济的自身差异。
我国存量空间城市更新的多维评价研究综述高澍,马航摘要:城市更新作为复兴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良性发展的复杂体系和周期性活动,是我国“新常态”下正在进行的城市再开发活动,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给城市更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从可持续的评价理论入手,进而结合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从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综合评价等多维度视角对其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归纳,并提出将来的研究方向与预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存量空间,城市更新,多维评价,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方利益不断博弈的过程。
城市更新具有反馈调整的长远规划机制,过去的30年,我国经历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日益明显。
至 2012 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已达 35633平方公里,比 1990 年增加了 22485 平方公里,年均增速达到4.64% ,高于城镇化 1.48%,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接近突破“天花板”,城市更新毋庸置疑将成为我国今后城镇建设的热点与重点,对土地进行存量优化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更新实践中,过度重视经济利益,而导致评价反馈调整机制的缺失。
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在存量规划中,必须克服由增量转向存量后所面临的问题(邹兵,2013)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意识到城市更新的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各种城市问题的首要途径,已由早期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变发展成为实现城市各项经济、社会、环境复兴的多目标复杂体系(严若谷等,2011),这就意味着城市更新的评价维度由原来评价空间的单一维度,向不同倾向乃至多价值维度转变。
近年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城市更新评价可发现国内学术界城市更新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数目达364篇,同时有关研究文献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图1)。
城市治理研究综述李忠民汤哲铭随着近20年来城市在经济、社会、政治上的巨大变迁,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节点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治理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重点,包括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对城市治理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
在过去的10多年间,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诸如把公司治理理论引入城市治理之中、对城市治理模式的不断丰富、城市治理学科与各种学科的交叉融合等。
据此,本文针对国内外城市治理理论,对发展中的城市治理理论进行综述性研究。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从文献概览的角度回顾了治理的概念与城市治理定义,并且整理了有关城市治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结合公司治理的成熟理论对城市治理结构问题进行拓展性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已有的研究界定了城市治理的主体以及进一步分析了主体之间的博弈;第五部分将城市治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第六部分讨论了有关城市治理目标与城市治理绩效标准第七部分给出一个评论性结论。
第一部分、城市治理概述一、治理的概念及内涵研究城市治理问题,必须弄清楚城市治理的含义,为此,首先应该明确治理的观念。
英语中的"治理"(governance)可追溯到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中的"操舵"一词,原意主要是指控制、指导或操纵,与政府(government)的含义交叉。
迄今为止,对“治理”的理解仍众说纷纭。
但各种不同的理解都基于一个基本的共识既当今社会、(政府正式组织)并不需要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除政府以外,社会上的其他非正式(组织机构、单位、社团等)可以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这成是治理概念得以存在与不断发展的基础。
目前全球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的治理概念不下200个,在此,笔者将比较分同的和有较大影响的治理概念归纳如下。
全球治理协会报告:认为治理是个人与机构、工价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物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办法。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王如渊(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而也成为包括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受实践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初创时期,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反思为主,并辅以简单改造计划的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层面,地域上以西欧个别国家为主;20世纪初到二战末,各国城市更新实践受到战争影响,因而研究只是一些个别地区改造报告的提出;二战以来,各国城市更新的实践开展得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时期加强了理论研究,特别强调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并且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单一的规划学拓展到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本思想;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TU09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65(2004)02-0001-06SUMMARY OF THE RES EARCHES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WEAST-EN COUNTRIESW ANG Ru_yuan(School o f Land an d Resource,China W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hon g637002,China)Abstract:Urban renew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every country today.And therefore,many subjects including planning,geography,economics,sociology,political science,pay their attention to it.But in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are different.In the early days of urban renewal,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were placed on the rethinking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on th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for the lower classes.Physical rec onstructions were the major content.And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 h were concentrated in few countries,such as England,Germany etc.From the early20th century to1950s,the research was in stagnancy because of the wars.But since then,the urban rene wal steps have been into its.golden times,and the research has gone ahead,especially since1960s.In this period,the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theorization, the population,health and human settlements.Key words:urban renewal;Western countries;human-oriented idea;human settlements近现代的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迄今已经200余年的历史了。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聚集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长期以来倍受学术界、政府与广大民众关注。
中原城市群处于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轴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其研究也同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已有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有关其城市化的研究更是少见。
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成功实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首先,从时间序列、空间差异及其变动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得出自80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育较完善的其它城市群相比仍较低。
在空间格局上,城市化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内地区之间的差异呈逐步缩小,并且向着区域化的趋势发展。
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事实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者的协调共进,对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成败与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并且在空间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差异: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与城市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的缓慢发展:另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意味着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存在城市化的低质化现象。
再次,在城市化一般动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捉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关联度的计算,找出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时间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
房地产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房地产是现代城市化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壮大的。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包括房价预测、房地产波动、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房价预测房价预测一直是房地产市场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
据统计,从1985年至今,全球有300多个城市的房价都在飙升,其中有些城市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了400%。
这对于购房人来说,无疑是信息的混乱和选择的困难。
针对房价预测问题,许多学者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研究。
近年来,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房价预测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李希维等(2019)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郑州市房价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可为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房地产波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波动不仅影响着购房者的心理,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进行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些学者采用杠杆效应的概念,建立了房价与房屋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模型。
例如,韩懿芳等(2017)研究了杠杆作用下中国房屋价格波动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中国房屋市场波动主要是来自于经济周期、市场供求、政策调控等方面。
三、房地产政策房地产政策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一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政策制定,直接影响着房价的波动情况。
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制定与修改,应当着重考虑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及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种房地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包括完税政策、购房补贴、利率政策、限购和限售政策等。
例如,杜群等(2018)针对限购政策对房价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限购政策的实施确实可以有效控制房价,但同时也会对市场供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透明度产生影响。
关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作者:龙慎峰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如何缩小山东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十分关注。
本文从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划分,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及现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等方面,对于近年来关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来,山东经济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山东省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且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经济质量提升的障碍。
对于如何实现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我认为,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进程,区域经济的现状以及实现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进行梳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进程的概述(一)1984年至1991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起步阶段。
薛克在《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了山东省东西部发展的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措施。
(二)1992年至2002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深入阶段。
徐瑞华,杜德斌在《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不断扩大,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举措。
(三)2003年至今: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傅增清:《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策略选择》;李广杰,侯晓敏:《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
他们均指出新时期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解决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的综述与分析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建筑行业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行业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94.1万个,从业人数达到5426.4万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8万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民营建筑企业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建筑行业正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
二、发展趋势1.绿色化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住品质,符合未来市场需求。
2.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化建筑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等功能,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效率。
3.定制化发展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建筑行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的发展。
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建造,都将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1.产能过剩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建筑业市场的过度竞争,部分地区和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也加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技术创新不足虽然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整体来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仍显不足。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动力,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3.人才短缺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众多,但人才结构不合理、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随着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建筑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