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特性表征作业

材料特性表征作业

材料特性表征作业
材料特性表征作业

材料特性表征 第一篇 组织形貌分析

作业题

必答题:(15道题)

1.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和数值孔径?

答:(1)孔径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数值孔径(NA )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 )和半孔径角(α)的正弦之乘积。 NA= nsin α

(2) 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以物镜的分辨本领来定义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点光源经过光学仪器的小圆孔后,由于衍射的影响,所成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中央为埃利斑。

瑞利判据:

两埃利斑中心间距等于第一暗环半径R 。

此时, 两中央峰之间叠加强度比中央峰最大强度低19%,

因此肉眼仍能分辨是两个物点的像。

样品上相应的两个物点间距离?r 。定义为透镜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也就是透镜的分辨本领。

分辨本领是由物镜的NA 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NA 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分辨率就越高。

2. 什么是电子显微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是利用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物理信号分析试样物质的微区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它包括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用电子探针仪进行的X 射线显微分析(EPMA) 。 电子显微分析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与其他的形貌、结构、成分分析方法相比就有以下特点:

(1) 可以在极高放大倍率下直接观察试样的形貌、结构,选择分析区域。分辨率高:0.2~0.3nm; 放大倍数高:20~30 万倍

(2) 是一种微区分析方法,具有高度分辨率,成像分辨率达到0.2~0.3mm,可直接分辨原子,能进行nm 尺度的晶体结构及化学组成分析。

(3) 各种电子显微镜分析仪器日益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可以进行形貌、物相、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的综合分析。

3. 什么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答: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是一类仪器的总称,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具有超前高的3D 分辨率的轮廓仪能够实现原子级别、1nm 分辨率,可以测量诸如表面电导率、静电电荷分布、区域摩擦力、磁场等物理特性。

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不同,SPM 不利用任何光学或电子透镜成像,而是当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某种信号(电流或力)随针尖-样品间隙(距离)变化而变化,通过检测该信号,而获得样品表面形貌、静电、磁性等特征。

α

λsin 61.00n r =?

4.简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物理信号及其特点。(10页)

答:是电磁相互作用。

至于电磁相互作用,可解释为: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带电粒子之间通过电磁场传递的相互作用。

而光是波动的电磁场,物质是由带电的微粒组成的(至少部分是,因为中子虽不带电,但质子与电子带电),所以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各种光学现象(如光的折射、反射、散射、透射、吸收、旋光以及物质受激辐射等),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光学现象,可以提供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所以,不论在物质的成分分析、结构测定及光化学反应等方面,都离不开光学测量。下面介绍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光学测量仪器。

物理光学把光视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像性,即波动性和粒子性。由于光具有波动性质,使得光波相互之间发生干涉作用,产生衍射现像。

阿贝成像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两次干涉作用:平行光束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的像

5.简述电子束和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各种物理信号以及其特点。(16页)

6.简述各类型扫描探针显微镜所使用的工作信号。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STM使用锐化的导电针尖,在针尖与样品之间施加偏置电压,样品与针尖中的电子可以“隧穿”过间隙到达对方。

由此产生的隧穿电流随着针尖-样品间隙变化而变化,故被用作得到STM图像的信号。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类似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显微技术,它的仪器结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同。如用压电扫描器,反馈控制器。

主要不同点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检测的是针尖-样品间的隧道电流,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的是由针尖和样品间的微悬臂的形变。因此原子力显微镜有两个独特的部分:对微弱力敏感的悬臂和力检测器。

磁力显微技术

用磁力针尖获得的图像都包含着表面形貌和磁特性

与范德瓦尔斯力相比,原子间磁力在较大的间隙时仍保留一定量值。在不同的针尖高度下采集一系列图像是剥离两种效应的一种途径。

力调制显微术(FMM)

AFM针尖以接触方式扫描样品,将一周期信号加在针尖或样品上,由此信号驱动产生的悬臂调制振幅随样品弹性而变。

相位检测显微技术也称之为相位成像,这种技术借助测量悬臂振动驱动和振动输出信号之间的位相延迟,研究弹性、粘度和摩擦等表面机械性能的变化。

静电力显微技术(EFM)

原理是在针尖与样品之间施加电压,其悬臂和针尖不与样品相碰,当悬臂扫描至静电荷时,悬臂偏转。

EFM可以显示样品表面的局部电荷畴结构,例如电子器件中电路静电场分布。正比于电荷密度的悬臂偏转振幅可以用标准的光束反射系统测量。

7 简述透射电镜的优势和特点。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子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

P88到89

8简述扫描电镜的优势和特点。

28~29页

9简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优势和特点。

1. 分辨率高

2、可实时地空得到实时间中表面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具有周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表面结构研究。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而不是体相或整个表面的平均性质。

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甚至可将样品浸在水和其它溶液中,不需要特别的制样技术,并且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

5、配合扫描隧道谱,可以得到有关表面结构的信息,例如表面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阱、电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构等。

6、在技术本身,SPM具有的设备相对简单、体积小、价格便宜、对安装环境要求较低、对样品无特殊要求、制样容易、检测快捷、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SPM的日常维护和运行费用也十分低廉。

10简述原子力显微镜的优势和特点。

因此原子力显微镜有两个独特的部分:对微弱力敏感的悬臂和力检测器。

1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趋势。

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四大类。

举例说明近场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分子研究的具体应用

1、单个荧光分子的标记

2、高密度信息存储

3、近场光谱

12简述扫描电镜的发展趋势。

13简述透射电镜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场发射枪电子显微镜日趋普及和应用

努力发展新一代单色器、球差校正器,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分析工作迈向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特别纳米科学技术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稳定性、操作性的改善使得电镜不再是少数专家使用的高级仪器,而变成普及性的工具;更高分辨率依

旧是电镜发展的最主要方向;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应用已经从表征和分析发展到原位实验和纳米可视加工;聚焦离子束(FIB)在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FIB/SEM双束电镜是目前集纳米表征、纳米分析、纳米加工、纳米原型设计的最强大工具;矫正型 STEM (Titan)的目标:2008年实现0.5?分辨率下的3D结构表征。

14简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趋势。

STM最重要的用途在于纳米技术上

15简述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趋势。

用于研究物质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显微镜探针可以操纵和移动单个原子或分子

呈现原子或分子的表面特性

检测材料的性能

选答题:(30道题中任选15道)

16 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

由于光具有波动性质,使得光波相互之间发生干涉作用,产生衍射现像。

2.2 阿贝成像:衍射相干

阿贝成像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两次干涉作用:平行光束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的像

17 什么是共聚焦显微技术?

7.多光子共聚焦显微镜的构造以及特点。

8.电子波长由什么决定?

9.

10.什么是静电透镜和磁透镜?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于电镜中的什么位置?

定义: 把能使电子波折射聚焦的具有旋转对称等电位曲面簇的电极装置叫做静电透镜。

静电透镜与一定形状的光学介质界面(如玻璃凸透镜的旋转对称弯曲折射界面)可以使光线聚焦成像相似,一定形状的等电位曲面族也可使电子束聚焦成像。

静电透镜的应用:

在现在电子显微镜中,除了在电子枪中使电子束会聚成形,已不再使用静电透镜而改用磁透镜。

定义:把能使电子波聚焦的具有旋转对称非均匀的磁极装置叫做磁透镜。

①能使电子偏转会聚成像,不能加速电子;

②总是会聚透镜;

③焦距、放大倍数连续可调。

电磁透镜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个是分辨率高

第二个是场深(景深)大,焦深长。

静电透镜有二极式和三极式,他们分别由两个或三个具有同轴圆孔的电极(膜片或圆筒)组成。

11.电磁透镜的像差有哪几种?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旋转对称的磁场可以使电子束聚焦成像,但要得到清晰而又与物体的几何形状相似的图像,必须有以下几个前提:

(1)磁场的分布是严格轴对称的。

(2)满足旁轴条件

(3)电子的波长(速度)相同

实际的电磁透镜并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条件,于是产生像差:图像模糊不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

电磁透镜的像差分成两类

第一是因为透镜磁场几何上的缺陷造成的,叫做几何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像散和像畸变。

第二是由于电子波长或者能量非单一性而引起的,与多色光相似,叫做色差。

球差是由于电子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沿区域对电子的会聚能力不同而造成的。远轴的电子通过透镜后折射得比近轴电子要厉害得多,以致两者不交在一点上,结果在象平面成了一个漫散圆斑。

在电磁透镜中,球差对分辨率的影响最为重要,因为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使其矫正过来。

而其他像差在设计和制造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消除的

球差是电子显微镜最主要的像差之一,决定了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色差是指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从而波长不一造成的。。

电子透镜的焦距随着电子能量而改变,因此,能量不同的电子束将沿不同的轨迹运动。

产生的漫散圆斑还原到物平面。

引起电子束能量变化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电子的加速电压不稳定;

二是电子束照射到试样时,和试样相互作用,一部分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致使电子的能量发生变化。

解决方法

使用薄试样和小孔径光阑将散射角大的非弹性散射电子挡掉,将有助于减小色散。

12.电磁透镜的场深?

场深或景深是指在保持象清晰的前提下,试样在物平面上下沿镜轴可移动的距离,或者说试样超越物平面所允许的厚度。

13.电子的弹性散射有什么特点?用于什么分析?

弹性散射: 只改变方向,动能不变

如果在散射过程中入射电子只改变方向,但其总动能基本上无变化,则这种散射称为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的电子符合布拉格定律。

携带有晶体结构、对称性、取向和样品厚度等信息。

在电子显微镜中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

14.简述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

15.透射电镜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A 照明系统

电子枪,聚光镜

B 成像系统

物镜 (Objective lens)

中间镜 (Intermediate lens)

投影镜 (Projector lens)

C 观察和记录系统

16.透射电镜的性能指标包括哪些方面?

17.简述透射电镜分析中粉末样品和薄膜样品的制备。

支持膜法

粉末试样和胶凝物质水化浆体多采用此法。一般做法是将试样载在一层支持膜上或包在薄膜中,该薄膜再用铜网承载。

晶体薄膜制备法

薄膜样品制备有许多方法,如沉淀法、塑性变形法和分解法等。

18.透射电镜分析有哪些应用?

(1)一般TEM。最常用的是100KV电镜。这种电镜分辨率高(点0.3nm,晶格0.14nm),但穿透本领小,观察样品必须很薄,约为30~100nm,如细胞和组织的超薄切片、复型膜和负染样品等。相当普及。我校有这样的设备。

(2)高压TEM。目前常用的是200KV电镜。这种电镜对样品的穿透本领约为100KV电镜的1.6倍,可以在观察较厚样品时获得很好的分辨本领,从而可以对细胞结构进行三维观察。

(3)超高压TEM。目前已有500KV、1000KV和3000KV的超高压TEM。这类电镜具有穿透本领强、辐射损伤小、可以配备环境样品室及进行各种动态观察等优点,分辨率也已

达到或超过100KV电镜的水平。在超高压电镜上附加充气样品室,使人们可以观察活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

19.简述扫描电镜的各种类型电子枪的性能和特点。

20.扫描电镜图像的衬度有哪几种?这几种衬度是如何形成的?

扫描电镜图像衬度的形成:主要是利用试样表面微区特征(如形貌、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或位相)的差异,在电子束作用下产生不同强度的物理信号,使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亮度,而获得具有一定衬度的图像。

在扫描电镜的各种图像中,

由于二次电子像分辨率高,立体感强,所以扫描电镜中主要靠二次电子成像。

背散射电子受元素的原子序数影响大,被散射电子图像能够粗略地轻重不同的元素的分布信息,所以常用来定性地不同成分的元素的分布。

X射线光子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所以可以用X射线作为元素分布图

21.背散射电子像有哪两种?是如何形成的?

背散射电子探头采集的成分像(a)和形貌像(b)

将检测器得到的信号相加,能得到反映样品原子序数的信息;相减能得到形貌信息。

22.扫描电镜试样有什么要求及如何制备?

扫描电镜的优点是能直接观察块状样品。但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对样品表面的性质有如下要求:

(1)导电性好,以防止表面积累电荷而影响成像

(2)具有抗热辐照损伤的能力,在高能电子轰击下不分解、变形

(3)具有高的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系数,以保证图像良好的信噪比

SEM样品制备大致步骤:

1. 从大的样品上确定取样部位;

2. 根据需要,确定采用切割还是自由断裂得到表界面;

3. 清洗;

4. 包埋打磨、刻蚀、喷金处理,

23.扫描电镜分析有哪些应用?

断口形貌分析纳米材料形貌分析在微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

24.简述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用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产生的某些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不用透镜放大成像,类似电视或摄像的方式成像。

光栅扫描:电子束受扫描系统控制在样品表面作逐行扫描,同时控制电子束的扫描线圈上的电流与显示器相应偏转线圈上的电流同步,因此,试样上的扫描区域与显示器上的图像相对应,每一物点均对应于一像点。

逐点成像:电子束所到之处,每一物点都会产生相应的信号(如二次电子等),产生的信号被接收放大后用来调制像点的亮度,信号越强,像点越亮。这样就在显示器得到与

样品上扫描区域相对应但经过高倍放大的图像,图像客观地反映着样品上的形貌(或成分)信息。

25.说明扫描电镜中常用的三种信号及有效作用深度。

二次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时,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中原子的核外电子。

特点: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分辨率高,可达5-10nm。

收集该信号,制备扫描电子显微镜。

背散射电子:弹性、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反映样品表面不同取向、不同平均分子量的区域差别,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产额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能分析形貌特征,还能显示原子序数衬度,进行定性成分分析

X射线:当入射电子与原子中内层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时也会损失其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将激发内层电子电离,芯电子激发,在此过程中除了产生二次电子外还伴随着X 射线光子产生,失掉内层电子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的较高能量状态,依据一定的选择定则向能量较低的量子态跃迁,跃迁的过程中将可能发射具有特征能量的X射线光子,用于分析材料的成分。

26.扫描电镜图像衬度形成的原因。

扫描电镜图像衬度的形成:主要是利用试样表面微区特征(如形貌、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或位相)的差异,在电子束作用下产生不同强度的物理信号,使阴极射线管荧光屏上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亮度,而获得具有一定衬度的图像。

27.二次电子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28.结合图示阐述利用二次电子成像时,表面形貌对二次电子产率的影响。

29.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的什么特征?用什么衬度解释?该衬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什

么因素?

30.阐述扫描电镜景深概念,说明景深与临界分辨本领和电子束入射半角αc的关系。

31.简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32.简述原子力显微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可知,其工作时必须实时通过检测针尖和样品间隧道电流变化实现样品结构成像,因此它只能用于观察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结构,不能实现对绝缘体表面形貌的观察。

为了测量绝缘体样品的表面结构,1986年,G.Binning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类似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显微技术,它的仪器结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同。如用压电扫描器,反馈控制器。

主要不同点是扫描隧道显微镜检测的是针尖-样品间的隧道电流,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的是由针尖和样品间的微悬臂的形变。因此原子力显微镜有两个独特的部分:对微弱力敏感的悬臂和力检测器。

33.绘图说明原子力显微镜如何检测悬臂位置。

34.AFM测试时说出在接触和非接触区间分别利用何种相互作用力。

35.说出原子力显微镜的三种类型。

接触式AFM 非接触AFM 轻敲式AFM

36.说明恒力和恒高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是如何测量样品形貌的。

在恒高模式,扫描器的高度是固定的,悬臂的形态变化直接转换成形貌数组。

在恒力模式,悬臂变形被输入到反馈电路,控制扫描器上下运动,以维持针尖和样品原子的相互作用力恒定。在此过程中,扫描器的运动被转换成图像或图形文件。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百年规划与梦想——卡尔加里城市规划的启示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百年规划与梦想——卡尔加里城市规划的启示 摘要: 近100年前,城市规划师托马斯.墨森(Thomas H.Mawson)为卡尔加里市做的城市总体规划,在100年后的今天,当卡尔加里早已从一个小镇一跃成为加拿大第五大城市时,整个城市却仍然保持有可持续发展的势头,这不得不归功于100年前所做的城市规划。我们在感叹城市规划师的远见卓识外,是否还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与学习呢?分析卡尔加里城市规划成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规划师、政府、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是整个城市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而法律的保障则是坚强的后盾。 关键词: 卡尔加里百年规划托马斯.墨森 引言: 城市规划不是城市以巨大的费用推倒重建的过程,而是对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合理预测和规划。当时机成熟时,我们才有可能一点一滴地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城市。 ——摘自《托马斯.墨森在卡尔加里的演讲》(1912年) 背景: 加拿大新兴的工业城市卡尔加里位于大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脉东麓,是艾伯塔省经济、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卡尔加里一词的意思是“清澈流动的水”。这里早先是一个牧场,二十世纪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从最初的4.4万发展成为96万,从占地 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 到72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凭 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蓬 勃的石油工业,排名居世界前十位 的人居生活环境,卡尔加里如今已 成为享誉世界的加拿大第五大城 市。而近年来仍以平均每年吸引 25000人口移居的速度不断扩张 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急速生长的 过程基本上保持了平稳、有序、按 部就班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时间回到1912年的春天,英国城市规划师托马斯.默森受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政府的邀请来到卡尔加里,为市议会及部分市民阐述他的规划思想。同年年底,他被雇用并随后完成了卡尔加里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卡尔加里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控制性初步规划”。后来称之为墨森规划(Mawson Plan)。当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查看卡尔加里城区用地规划图时,近百年前的默森规划的影子仍清晰可辨。今天卡尔加里的城市道路网、快速交通干线、公交系统、城市景观、河流保护、开敞绿地、公共基础设施、中心区控制性规划、城市天际线设计和城区

材料结构与表征 高分子复习题 答案

高分子部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高分子缩聚反应? 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 由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相互缩合聚合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同时会析出水、氨、醇、氯化氢等小分子物质。 若缩聚反应的单体为一种,反应称为均缩聚反应,产品为均缩聚物;若缩聚反应的单体为多种,反应称为共缩聚反应,产品为共缩聚物。 2、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有什么特点? 简单地说,复合材料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区别于传统材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靠不同的组分材料分散和承载负荷。 (1)特点 ①可设计性 ②材料与结构的同一性 ③发挥复合效应的优越性 ④材料性能对复合工艺的依赖性 (2)优点 ①比强度、比模量大 ②耐疲劳性能好 ③阻尼减震性好 ④破损安全性高 3、举例说明什么是超分子聚合物及其与传统聚合物的区别。 超分子聚合物和化学键联聚合物的最大区别:成键弱,可逆过程。 把单体结构组元之间由非共价键这种弱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而成的分子聚集体称为超分子聚合物。 之所以将其称为超分子聚合物,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聚集体中的长链或网络结构类似聚合物结构,另一方面是因为弱分子间作用力赋予这种材料各种软性的类聚合物性能。 如:氢键超分子聚合物(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是指重复单元通过与氢键相关的自组装生成的稳定超分子聚合物),配合物型超分子聚合物(金属- 超分子聚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几何构造和拓扑结构的新型功能高分子),∏-∏堆积超分子聚合物(∏-∏堆积又称∏-∏共轭、芳环堆积。当2个芳环平行或近似平行排列时,由于∏电子云相互排斥,相邻芳环平面间距小于芳香环的范德华厚度,这种想象就是∏-∏堆积),离子效应超分子聚合物。 4、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作过程。 OLED由以下各部分组成(自下而上): 基层(透明塑料,玻璃,金属箔)——基层用来支撑整个OLED。 阳极(透明)——阳极在电流流过设备时消除电子(增加电子“空穴”)。 导电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传输由阳极而来的“空穴”。可采用聚苯胺作为OLED的导电聚合物。 发射层——该层由有机塑料分子(不同于导电层)构成,这些分子传输从阴极而来的电子;

[实用参考]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优质参考文档 古籍(线装书)样式模板,可用于翻印古籍及族谱等。 欲使用此模版,只要将此处的文字清空即可。 (如果觉得这个模板不满意,想自制一个,可以看第三页,有制作过程。) 小字注释:格式— 中文版式— 双行合一。 中缝文字:双击页眉或页脚,即可编辑。 如 果要分成几 章,每章 中缝内容不 同(页码除 外),先在每两章之间插入分节符,再取消 页眉页脚与前一节链接,这样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可以单独编辑。 注意:文字、段落要设置与网格对齐。 排版示例: 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神 灵:神异。弱而能言,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幼而 徇齐,徇齐:指敏慧。长而敦敏,敦敏:笃实敏捷。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 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干戈:指战争。以征不享,不享: 指不来朝者。诸侯咸来宾从。宾从:服从,归顺。而蚩尤最为 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修德:修养德行。振兵:整顿部队。治五气,五气:五行之气,五方之气。蓺五种,五种:五种谷物。抚万民,度四方, 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 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 披山:开山。通道:开辟道路。未尝宁居。宁居:安居。 模板制作过程:(以WPSOFFICE20RR 为例) 一 、格式 —页面 设置, 在“文 档 网格”选项 卡中设 置文字 排 列方向为“ 垂 直” , “网 格 ”为指定“行与字符网格”(或“只指定行网格”,设置字符每行 36个,行每页25 行。(也可按照自己需要设置,但行数一定要是奇数。)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古籍样式排版模板精品

一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关键字】道路、整顿、位置、需要、水平、设置、调整、方向 古籍(线装书)样式模板,可用于翻印古籍及族谱等。 欲使用此模版,只要将此处的文字清空即可。 (如果觉得这个模板不满意,想自制一个,可以看第三页,有制作过程。) 小字注释:格式— 中文版式—双行合一。 中缝文字:双击页眉或页脚,即可编辑。 如果要分成几章,每章中缝内容不同(页码除外),先在每两章之间插入分节 符,再取消页眉页脚与前一节链接,这样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可以单独编辑。 注意:文字、段落要设置与网格对齐。 排版示例: 五帝本 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 神灵: 神异。弱而能 言,能 言:长于辩论;有独到 的见解。幼而徇齐,徇 齐:指 敏慧。长而敦敏,敦 敏:笃 实敏捷。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 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干 戈: 指战争。以征不享,不 享: 指 不 来朝者 。诸侯咸来宾从。 宾 从:服 从,归顺。 而蚩尤最为暴,莫 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 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 兵,修 德: 修 养德 行。 振兵:整顿部队。治五气,五气:五行 之 气,五方 之气。蓺五种, 五种:五 种谷物。抚万民, 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 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披 山 :开 山。 通道:开辟道路。未尝宁居。宁 居: 安居。 模板制作过程:(以WPS OFFICE 2013 为例)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汇报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9: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单选题 1、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由信风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图是根据a、b、c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据此图判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该图为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5、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 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C、位于大陆西岸 D、沿岸有暖流经过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完整word版)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史记 五帝本纪 二 模板制作过程:(以 WPS OFFICE 2013 为例) 一、格式— 页面设置,在“文档网格”选项卡中设置文字排列方向为“垂直”,“网格”为指定“行与字符网格”(或“只指定行网格”,设置字符每 行 36 个,行每页25 行。(也可按照自己需要设置,但行数一定要是奇数。) 二、先随便打或复制一些文字进去,看一下效果。 三 、选择页眉和页脚,插入文本框,使文本框恰好覆盖整个版心,并将文 本框的填充和线框颜色设置为无,文字环绕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 四、在文本框中插入一个25 列(之前设置的行数)1行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调整文本框的位置和表格的大小,使文字恰好放进格子中间。 五、预留中缝:中缝是不能有正文文字的,需预留出来做填写章节信息。 所以要在中缝处画一个矩形框,文字环绕为四周型,再调整其大小,使两边文 字恰好对正为止,再将填充和线框颜色设置为无。

史记五帝本纪 三

史记五帝本纪 四 六 、 制 作 鱼 尾 : 画 一 条 水 平 直 线 和 一 个 矩 形 , 填 充 为 黑 色 , 无 线 条 颜 色 。 再 画 一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填 充 为 白 色 , 无 线 条 颜 色 , 用 其 把 矩 形 盖 住 一 部 分 。 组 合 , 再 调 整 其 大 小 和 位 置 至 合 适 , 文 字 环 绕 设 置 为 衬 于 文 字 下 方 。 复 制 一 个 , 再 将 其 垂 直 翻 转 , 就 完 成 另 外 一 个 鱼 尾 。 七 、 插 入 页 码 并 将 其 移 到 适 合 位 置 , 文 本 框 文 字 方 向 设 置 为 竖 排 , 页 码 样 式 为 中 文 数 字 “ 一 、 二 、 三 ” 。 八 、 填 写 中 缝 章 节 信 息 , 选 择 中 间 的 单 元 格 , 设 置 文 字 方 向 为 竖 排 , 如 果 要 分 成 几 章 , 每 章 中 缝 内 容 不 同 ( 除 页 码 ) , 先 在 每 两 章 之 间 插 入 分 节 符 , 再 设 置 页 眉 页 脚 不 与 前 一 节 链 接 , 这 样 每 一 个 章 节 的 标 题 都 可 以 单 独 编 辑 。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材料表征方法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XRD 1.X射线的定义、性质、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的产生、特点。 答:X射线定义: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且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质:看不见;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还能使物质发出荧光;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只有部分被散射;能杀伤生物细胞。 连续X射线产生:经典物理学解释——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量子力学解释——大量的电子在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特点: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特征X射线产生:当管电压达到或高于某一临界值时,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可以将物质原子深层的电子击到能量较高的外部壳层或击出原子外,使原子电离。此时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有自发回到激发态的倾向,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原子从高能态变为低能态时,多出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因物质一定,原子结构一定,两特定能级间的能级差一定,故辐射出波长一定的特征X射线。特点:仅在特定的波长处有特别强的强度峰。 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一束X射线通过物体后,其强度因散射和吸收而被衰减,并且吸收是造成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 散射分为两部分,即相干散射和不相干散射。当X射线照射到物质的某个晶面时可以产生反射线,当反射线与X射线的频率、位相一致时,在相同反射方向上的各个反射波相互干涉,产生相干散射;当X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产生波长比入射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且波长随着散射方向的不同而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不相干散射。其中相干散射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基础。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是指X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了光电子、俄歇电子和荧光X射线。当X射线入射到物质的内层时,使内层的电子受激发而离开物质的壳层,则该电子就是光电子,与此同时产生内层空位。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到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放出的能量就是荧光X射线。当放出的荧光X射线回到外层时,将使外层电子受激发,从而产生俄歇电子而出去。产生光电子和荧光X射线的过程称为光电子效应,产生俄歇电子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示意图见下:

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古籍(线装书)样式模板,可用于翻印古籍及族谱等。 欲使用此模版,只要将此处的文字清空即可。 (如果觉得这个模板不满意,想自制一个,可以看第三页,有制作过程。) 小字注释:格式— 中文版式—双行合一。 中缝文字:双击页眉或页脚,即可编辑。 如果要分成几章,每章中缝内容不同(页码除外),先在每两章之间插入分节 符,再取消页眉页脚与前一节链接,这样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可以单独编辑。 注意:文字、段落要设置与网格对齐。 排版示例: 五帝本 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 神灵: 神异。弱而能 言,能 言 :长于辩论; 有独到的见解。 幼而徇齐,徇 齐:指 敏慧。长而敦敏,敦 敏:笃 实敏捷。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 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干 戈: 指战争。以征不享,不 享: 指 不 来朝者 。诸侯咸来宾从。 宾 从:服 从,归顺。 而蚩尤最为暴,莫 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 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 兵,修 德: 修 养德 行。 振兵:整顿部队。治五气,五气:五行 之 气,五方 之气。蓺五种, 五种:五 种谷物。抚万民, 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 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披 山 :开 山。 通道:开辟道路。未尝宁居。宁 居: 安居。 模板制作过程:(以WPS OFFICE 2013 为例)

一、格式— 页面设置,在“文档网格”选项卡中设置文字排列方向为“垂直”,“网格”为指定“行与字符网格”(或“只指定行网格”,设置字符每 行36 个,行每页25 行。(也可按照自己需要设置,但行数一定要是奇数。) 二、先随便打或复制一些文字进去,看一下效果。 三、选择页眉和页脚,插入文本框,使文本框恰好覆盖整个版心,并将文 本框的填充和线框颜色设置为无,文字环绕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 四、在文本框中插入一个25 列(之前设置的行数)1行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调整文本框的位置和表格的大小,使文字恰好放进格子中间。 五、预留中缝:中缝是不能有正文文字的,需预留出来做填写章节信息。 所以要在中缝处画一个矩形框,文字环绕为四周型,再调整其大小,使两边文 字恰好对正为止,再将填充和线框颜色设置为无。

东华大学材料结构表征及其应用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练习题 第二章红外光谱法 1.为什么说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条件是什 么?双原子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这是由于红外光谱是由样品分子振动吸收特定频率红外光发生能级跃迁而形成的。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条件是:(1)分子或分子中基团振动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2)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或分子中基团的振动频率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双原子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主要与双原子的折合质量(或质量)和双原子之间化学键的力常数(或键的强度;或键的离解能)有关。 2.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键应力解释以下酯类有机化合物的酯羰 基吸收峰所处位置的范围与饱和脂肪酸酯的酯羰基吸收峰所处位置范围(1735~1750cm-1)之间存在的差异。 芳香酸酯:1715~1730cm-1 α酮酯:1740~1755cm-1 丁内酯:~1820cm-1 答案:芳香酸酯:苯环与酯羰基的共轭效应使其吸收峰波数降低;α酮酯:酯羰基与其相连的酮羰基之间既存在共轭效应,也存在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由于诱导效应更强一些,导致酯羰基吸收峰的波数上升;丁内酯:四元环的环张力使酯羰基吸收峰的波数增大。

3.从以下FTIR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峰分析被测样品的化学结构中可能 存在哪些基团?分别对应哪些吸收峰? 答案:3486cm-1吸收峰:羟基(-OH);3335cm-1吸收峰:胺基(-NH2或-NH-);2971cm-1吸收峰和2870cm-1吸收峰:甲基(-C H3)或亚甲基(-CH2-);2115cm-1吸收峰:炔基或累积双键基团(-N=C=N-);1728cm-1吸收峰:羰基;1604cm-1吸收峰、1526cm-1吸收峰和1458cm-1吸收峰:苯环;1108cm-1吸收峰和1148cm-1吸收峰:醚基(C-O-C)。1232cm-1吸收峰和1247cm-1吸收峰:C-N。 第三章拉曼光谱法 1. 影响拉曼谱峰位置(拉曼位移)和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果分子的同一种振动既有红外活性又有拉曼活性,为什么该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波数和它产生的拉曼光谱峰的拉曼位移相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材料结构与表征复习整理(周玉第三版)

材料结构与表征 2017-2018复习整理 2018-1-4 暨南大学 ——D.S

2017-2018材料结构与表征重点整理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2) 第二章 X射线衍射方向 (3) 第三章 X射线衍射强度 (3) 第四章多晶体分析方法 (4) 第五章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5) 第六章(不考) (5) 第七章(不考) (5) 第八章电子光学基础 (5) 第九章透射电子显微镜 (6) 第十章电子衍射 (7) 第十一章晶体薄膜衍衬成像分析 (7) 第十二章(不考) (8) 第十三章扫描电子显微镜 (8) 第十四章(不考) (8) 第十五章电子探针显微镜分析 (8) 第十六章 (9) 参考文献 (10)

2017-2018材料结构与表征重点整理 绪论 1.组织结构与性能 本书主要介绍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 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a.结构决定性能;b.通过一定方法控制其显微组织形成条件。 加工齿轮实例: a.预先将钢材进行退火处理,使其硬度降低,以满足容易铣等加工工艺性能要求; b.加工好后再进行渗碳处理,使其强度、硬度提高,以满足耐磨损等使用性能的要求。 2.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征: a.表面形貌观察(形态、大小、分布和界面状态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b.晶体结构分析(物相,晶体缺陷,组织结构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热谱分析; c.化学成分分析(元素与含量、化学价态、分子量、分子式等)——光谱分析,能谱分析等。 3.传统测试方式 a.光学显微镜——分辨率200nm——只能观察表面形态而不能观察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更不能进行对所观察的显微组织进行同位微区分析; b.化学分析——能给出试样的平均成分,不能给出元素分布,和光谱分析相同。 4.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镜 1.XRD——分辨率mm级——是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缺陷(位错等)、不同结构相的含量及内应力的方法,可以计算样品晶体晶体结构与晶格参数。 2.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1nm——通过透过样品的电子束成像,可以观察微观组织形态并对观察区域进行晶体结构鉴定;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1nm——利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出的代表样品表面特征的信号成像,观察表面形貌(断口)和成分分布;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利用聚焦很细的电子束打在样品微观区域,激发出特征X射线,可以确定样品微观区域的化学成分,可与扫描电镜同时使用进行化学成分同位分析。

线装书古籍样式排版模板

王氏藏书 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历汉晋,自北海以 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曰 京兆。所谓闽王审知者,则出自琅琊,由威武节度使以绥靖邦民有功,进封王爵,居闽为最久,生长子孙,遂成茂族。 世传闽之王氏多其遗胤,为不诬矣。有司徒曰玠者,自泉徙 居兴化。后十六世孙淳流,避宋季景炎之难,迁居潮之海阳, 今为刑部主事彰君之初祖也。彰,纯孝人也,尝上重念本源 之既远,下欲绵庆泽于将来,喟然叹曰: " 自初祖来,迄今 九世矣,其人存者无虑百十,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鳞 则次,凡吉凶庆弔与夫春秋禴祀而无不至者,怡然为一诗礼大家。然不有谱以统之,恐历世滋远,至有遗本忘亲之失, 岂不深可悲已乎? " 于是取家藏世系重加考订而增修之,一 依宋欧阳文忠公谱例,列图析以来潮之祖为一世,至二世则 分为四房。四房之下,各随其子孙而系之。庶俾后人知水木之有本源 ,笃孝 敬 而 无 或 忽也 。 若彰者,可 谓 能 亢 厥 宗 ,无愧为人子孙矣。谱成间, 谒予为之序, 因 得周阅是谱。其 间负 儒 名 、敦隐操者代虽有人, 而擢科跻仕者则未之见。至彰,始从师郡庠,业《春秋》胡 氏学, 中宣德乙卯解元, 正统己未以进士起家释褐,今官有 声中朝。族子度又领辛酉科乡荐,赴礼闱登乙榜,擢柳州府教授,岂非积之久而后发,啬于昔则丰于今欤?!物理固如是也。 嗟夫 ! 王氏之族由唐而 宋 , 历元至今数百年,庆泽之流绵绵而不艾,亦惟祖宗储休累洽之厚以致之。为后人者,诚

王氏藏书 能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而崇宦业,则祖泽愈远而愈盛。是谱 之传,尚亦有辉哉!若徒以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于祖, 又岂得为孝乎!予与彰有乡邦契爱之好,因书此为之规云。 谱序来源及作者简介 《 澄海南洋王 氏族谱序 》复印自康熙版《澄海县志 >> 第五册· 卷之二十· 文部。 该 县志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 澄海知县王岱撰,原版失落。北京图书馆现藏的缩微件,是从日本拍摄来的,澄海文博研究会得知消息,专程到北京复制一套,于1995 年复原翻印出版。该谱序在乾隆年间还编入《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王氏部》。1993 年出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达良(王大良)编撰的《中华姓氏通书· 王姓 》 第五章《王姓宗族文化>> 中选载。 罗亨信,字用实,广东东莞人,明永乐进士,英宗(1435-1449 年在位),时任右都御史,后转左。与王彰同朝为官。 注释: (1) 盖:古文中承接上文或提起下文的联接词,有大概如此之意,于所言之事未确信时用之。 (2) 圿:古籍官本作“玠”o 但在闽南、粤东王氏老族谱 中作“圿”。 二个 兄长为坦 、 垏 (或埭),故取“圿 ”。圿,古僻字,读音“戛”或“介”,积垢也。 (3) 景炎之难:景炎,是南宋末年流亡小皇帝赵昰(音夏) 的年号 (1276-1278) 。赵昰是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之兄。元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的表征及其催化效果评价方式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目的是确定纳米材料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如形貌、尺寸、粒径、等电点、化学组成、晶型结构、禁带宽度和吸光特性等。 纳米材料催化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是在光照(紫外、可见光、红外光或者太阳光)条件下纳米材料对一些污染物质(甲基橙、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Cr6+等)的降解或者对一些物质的转化(用于选择性的合成过程)。评价指标为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物质的转化效率以及反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k的大小。

1 、结构表征 XRD,ED,FT-IR, Raman,DLS 2 、成份分析 AAS,ICP-AES,XPS,EDS 3 、形貌表征 TEM,SEM,AFM 4 、性质表征-光、电、磁、热、力等 … UV-Vis,PL,Photocurrent

1. TEM 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微米、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TEM是一种对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和尺寸进行表征的常规仪器,一般纳米材料的文献中都会用到。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a Shimadzu SSX-550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ystem, and a JEOL JEM-2010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1]. 一般情况下,TEM还会装配High-Resolution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EDX(能量弥散X射线谱)和SAED(选区电子衍射)。High-Resolution TEM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晶面参数,推断出纳米材料的晶型;EDX一般用于分析样品里面含有的元素,以及元素所占的比率;SAED用于实现晶体样品的形貌特征与晶体学性质的原位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答案

1.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1 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 2 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土地所有权。必要时标出建设项目,场地绿化,未来发展等所需要的面积和体积。 3 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 4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 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 6 绘制现有的排水结构示意图。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度冲刷和寝室的区域。 7 确定予以保护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 8绘制现有的水文图,标出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和海岸线。 9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对日照程度,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 10 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路口 2.场地平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场地开发和建设应尽量减小场地和周边地界自然排水方式的改变。若改变地形,应规划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 2 尽量使场地开发和基础施工所需的开挖土石方量和回填土石方量

相等。. 3 避免在易于腐蚀和滑坡的坡地上建设 4 要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尽量减少在此类场地上的建筑面积。 5 要尽量减小对场地地形和原有植被的破坏 6依坡建设房屋时,要设置挡土墙或阶形台地。 3.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有哪些要求? 建设场地应与道路相连接,或设通道与道路相连接。若基地与道路相临街,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基地内的通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机动车与自行车公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消防车通路不应小于3.5m,人行道路不应小于1.5m,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4.边坡加固 碎石护坡挡土墙护坡种植植物护坡 5.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礼制理念和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的不同,举例说明这些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古代城市格局中体现的?

材料结构与性能答案(DOC)

1.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分别在什么尺度,用什么仪器进行分析? 现在,人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已经充分认识到物质结构的尺度和层次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在不同的尺度下,主要的,或者说起决定性的问题现象和机理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还紧密相关,不同空间尺度下事件发生及进行的时间尺度也很不相同。一般地讲,空间尺度越大的,则描述事件的时间尺度也应越长。不同的学科关注不同尺度的时空中发生的事件。现代科学则按人眼能否直接观察到,且是否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的内部结构或机制,而将世界粗略地划分为宏观(Macro-scopic)世界和微观(Microscopic)世界。之后,又有人将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尺度范围单独分出,特别地称作/显微结构(世界)。随着近年来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材料科学家中有人将微观世界作了更细致地划分。而研究基本粒子的物理学家可能还会把尺度向更小的方向收缩,并给出另外的命名。对于宏观世界,根据尺度的不同,或许还可以细分为/宇宙尺度/太阳系尺度/地球尺度和/工程及人体尺度等。人类的研究尺度已小至基本粒子,大至全宇宙。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世界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因而对其划分也就还处于变动之中。即使是按以上的层次划分,其各界之间的边界也比较模糊,有许多现象会在几个尺度层次中发生。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对于材料结构层次的划分尚不统一,可以列举出许多种划分方法,例如:有的材料设计科学家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划分为三个 层次: (1)工程设计层次:尺度对应于宏观材料,涉及大块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的设计研究。 (2)连续模型尺度:典型尺度在1Lm量级,这时材料被看作连续介质,不考虑其中单个原子、分子的行为。 (3)微观设计层次:空间尺度在1nm量级,是原子、分子层次的设计。 国外有的计算材料学家,按空间和时间尺度划分四个层次〔1〕,即 (1)宏观 这是人类日常活动的主要范围,即人通过自身的体力,或借助于器械、机械等所能通达的时空。人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无不在此尺度范围内进行。其空间尺度大致在0.1mm(目力能辨力最小尺寸)至数万公里人力跋涉之最远距离),时间尺度则大致在0.01秒(短跑时人所能分辨的速度最小差异)至100年(人的寿命差不多都在百年以内)。现今风行的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体尺度1m上下为主要参照的。 (2)介观 介观的由来是说它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其尺度主要在毫米量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在材料学中其代表物是晶粒,也就是说需要注意微结构了,如织构,成分偏析,晶界效应,孔中的吸附、逾渗、催化等问题都已开始显现。现在,介观尺度范围的研究成果在材料工程领域,如耐火材料工业、冶金工业等行业中有许多直接而成功的应用。 (3)微观 其尺度主要在微米量级,也就是前面所说/显微结构(世界)0。多年以来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技术对于晶态、非晶态材料在这一尺度范围的行为表现有较多的研究,许多方法已成为材料学的常规手段。在材料学中,这一尺度的代表物有晶须、雏晶、分相时产生的液滴等。 (4)纳观 其尺度范围在纳米至微米量级,即10-6~10-9m,大致相当于几十个至几百个原子集合体的尺寸。在这一尺度范围已经显现出量子性,已经不再能将研究对象作为/连续体0,不能再简单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