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4人的作业疲劳和可靠性
- 格式:ppt
- 大小:7.81 MB
- 文档页数:40
安全人机工程学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以安全为目标,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研究,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3.生理节律性:人体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
4.人机结合面(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人们称这个面为人机界面。
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1)改进作业方法,合理使用体力:1、2、3、4(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6.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p1147.疲劳发生机理:(1)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2)糖原耗竭机理(3)中枢变化机理(4)生化变化机理(5)局部流血阻断机理7.显示器设计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尤其是数字认读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应尽量使读数准确。
简单性原则:应使传递信息的形式尽量直接表达信息内容,尽量减少编码错误。
一致性原则:应使显示器指针运动的方向与机器本身或者控制器运动方向一致。
排列性原则:( 1) 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尽可能放在视野中心3?范围之内(2)当显示器很多时,应按它们的功能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界限。
(3)显示器应尽量靠近,以缩小视野范围。
(4)显示器的排列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
8.疲劳动态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9.作业过程中人的代谢过程:ATP-CP系列:CP+ADP Cr+ATP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氧化磷酸化 ATP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糖酵解 ATP+乳酸10.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广泛地运用了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人机界面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使人机系统达到高功效和安全地工作。
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四人寝宿舍设施安全人机工程学分析及优化摘要高校宿舍公寓的设计合理性、舒适性越来越受重视。
本文主要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从国家标准及全国高校宿舍情况出发对于我校7号宿舍楼的内部的尺寸、方位上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善措施。
当今高校大多数学校采用四人间宿舍,本科院校之中四人间宿舍运用得更广。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以较为发达,对于高校,培养高等优秀人才的地方,更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宿舍环境,来为我们莘莘学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虽然四人间宿舍在全国已经普遍采用,但是当中还有些不够人性不够合理的地方,这就需要去加以改进和完善。
适逢,我们对于《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这门学科,也为了我们对于我们宿舍环境有着更加完美的期望,所以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与分析。
前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将不断扩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前进,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保护自身的安全健康要求日益强烈,因此促使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已不能局限于人机结合面的匹配问题,而要求研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人与生产工艺、人与操作技能、人与工程施工、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人(享受者)与游艺设备、人(乘客)与运输机(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宇宙、载人飞船)等要素的相互协调适应问题。
这些研究以各自有关要素构成的系统为基础,从系统中人的角度,以解决人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为着眼点,优化人与各相关要素的关系,使机适宜于人。
从而使系统达到安全目标和保障工效的目的。
由于人的生活领域、生产领域、生存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其领域非常广泛。
因此可以说,安全人机工程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安全人机工程概述在任何一个人类活动场所,总是包括人和机(此处的机是广义的,即物)两大部分。
如图1-2所示,这个整体包括人、机、人机结合面。
这果所谓的人(Man),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人应该始终是有意识有日的地操纵物(机器、物质)和控制环境的,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
安全人机工程一、1英国是欧洲研究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美国是人机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
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3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安全工程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安全管理工程学2)安全设备工程学3)安全人机工程学4)安全系统工程学二、1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2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3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4脚作业空间:与手相比,脚的操作力较大,但精确度较差,且活动范围较小。
5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需氧量。
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的需氧量为0.2~0.3L/min。
在一般情况下,摄氧量与耗氧量大致相等。
6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人体负荷量分为三类: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7最大心率,在安静时,正常男子、女子的心率约为75次/分。
8人体测量数据的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
三、1人的感知特性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人眼的构造: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来自视觉。
3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
4视角是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5视敏度是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临界视角的倒数是视敏度。
6在一般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度,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线在低于标准视线30度的区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