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充市“川半夏”现状综述

南充市“川半夏”现状综述

南充市“川半夏”现状综述
南充市“川半夏”现状综述

南充市“川半夏”现状综述

【摘要】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功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四川作为半夏的主产区,野生资源丰富,而南充市被公认为“川半夏”的道地产区。本文在概述了半夏植物、功效、生长习性以及主要病害之后,着重介绍了南充“川半夏”的现状以及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同时简述了当地政府的应对措施等。

【关键词】川半夏现状

1、前言

1.1概述

半夏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功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块茎半夏图片

1.2植物形态: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麻芋子;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

肉穗花序顶生,佛焰苞绿色,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花期5~7月,果期8~9月;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分布,主产四川、甘肃、

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甘肃陇南的质量最好。

1.3功用主治

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胃寒及痰饮呕吐,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捣沫,醋调外敷。

1.4半夏的生长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

1.5半夏主要病害

2、南充“川半夏”

2.1概述

四川作为半夏的传统主产区,省内各地均产,年产量约300~400 t。但是,四川半夏过去一直主要依赖于极其丰富的野生资源。近年来,四川各地陆续开展半夏的栽培研究,目前,主要在南充、广安、安岳地区有较大栽培面积。而南充市是公认的旱半夏原产地,其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以丘陵为主, 兼有平坝和低山;气候属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区, 受四川盆地地形的影响,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据气象部门资料统计, 南充年平均气温17.5℃,冬季只有85~110 天, 立春后气温回升快, 3 月2 日就开始进入春天,无冻土低温。无霜期286~330 天。温差小, 是全国最小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为956.5~1110.3mm。年平均日照,日照率,年总辐射均为全国最低。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 ~83%,基本特征为冬暖、春早、夏长、秋润,非常适合半夏生长。其产品籽粒饱满、色白、粉性足,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一直供不应求。

1996 年南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 南充成为川半夏外调、出口的主要产区。1999 年9 月,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四川) 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 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 年12 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 南充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 获得金奖。

2.2南充“川半夏”的现状

南充地区野生半夏资源丰富,最高年产量曾达270000kg。其中,尤以广安、南充、营山和岳池四县产量为盛,共占全区总产量的60%以上。但近年来,半夏资源却逐渐减少,产量下降。1985年全区仅产13000kg。岳池县在1983年人库的4602kg半夏中,就筛出块茎特小,加工后直径不足0.4cm的“枪籽"半夏960多公斤。

南充半夏资源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经济因素。虽然半夏已由2009年的35元/公斤飙升到目前的15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发,但是发

展半夏种植的关键是种子用量较大,达到每亩100多公斤,种子成本价大约2500多元,而四川地区半夏单位产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种植风险大,同时因投入大,大面积推广难。过去在半夏野生为主时,豌豆、葫豆地里半夏很多,因为豆科作物具附生根瘤菌,且可达到适当遮阴,为半夏的生长提供养料和适当的光照,现在小春多改种产值较高的小麦、油菜, 而小麦油菜,根系发达,植株相对高大,与半夏争光争肥,影响半夏生长;②气候与病害因素。虽然南充气候基本特征为冬暖、春早、夏长、秋润,年平均日照,日照率,年总辐射均为全国最低,但是依然逃脱不了四川典型雨热同季气候,7月中旬开始,气温上升,降雨增多,且经常为雷阵雨,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不良,此时一些土传病害大量传播,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川半夏产量与质量下降,还与其采收困难,种植技术要求高,市场波动等因素有关。

南充“川半夏”虽然现状堪忧,但是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天然药物功效的不断认识,中药产业的发展与日俱新,我市对半夏的发展正逐步形成野生资源保护+公司和农户合作模式基地建设,例如成都蓉药集团下属子公司四川九威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以仪陇新政及周边、双河、复兴、金城、银山、土门及南部、西充、阆中部分乡镇大力发展半夏生产,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种植基地5000亩,作为公司的主要拳头品种达到旱半夏年产量1000吨。该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进行深度产学研校企联合,在仪陇九威阁公司建设博士流动站,建半夏研究所,实施半夏分子克隆应用研究,通过校企联合,打造中国西部重点中药材基地。同时该公司得到仪陇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仪陇县人民政府正在帮助九威阁中药饮片公司申报“仪陇半夏”GAP认证、“仪陇半夏”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充“川半夏”除在种植上有新发展,在良种选育和野生之源开发利用上也在同步进行,例如南充嘉陵区野生半夏所出现的不同叶型进行了筛选,选出芍药叶型和竹叶型。同时南充半夏野生资源丰富, 蕴藏量大,保护、抚育好现有半夏野生资源, 有计划地轮流采收( 挖大留小) , 实现南充半夏可持续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半夏种源,实现产品与种子同步发展。

3、参考文献

[1]李婷,李敏等,全国半夏资源及生产现状调查.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S],2009,23(2)).

[2]朱健清,野生半夏资源与豆科作物的种植面积有关.《中国中药杂志》,1988

年第01期.

[3]仪陇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2011年政策帮扶项目资金的请示,仪府〔2011〕93

号.

[4]白权,李敏等,南充半夏野生资源调查及品质鉴定.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

年 12月,第15 卷,第4 期.

[5]仪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2年小春生产的通知,县长石全华在

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经济学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马歇尔(1890)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马歇尔关于产业集群理论起源的外部性理论,成为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的经典,被称为“马歇尔外部性”。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一旦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内部的产业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协助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的扩张,产业集群形成而产生的特征可以称之为“集群模式”,而由此导致的产业集群扩张或深化的现象可以称之为“集群成长模式”。不同经济文化环境下产业集群的成长模式是不同的。 1986年理查德·D·车尔尼亚夫斯基[Richard D. Cerniawski] 提出Cluster Marketing 是一种集中于本地化市场的企业营销战略,它从经济力量与集聚为基本原则,有助于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并使之执行。James Gilmore在分析西班牙国家品牌再定位时,使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来衡量区域品牌资产,认为区域品牌资产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物质资产(physical assets) 和人文资产(human assets)。佩鲁(Per 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人才、信息、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极”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以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加拿大学者Shauna McCabe 强调区域品牌营销在区域品牌形象设计中对地方历史和文化要素的提取。Kofle 等学者认为区域营销包括区域形象营销、吸引力营销、基础设施营销和人员营销等。Martin Vic 在分析克罗利亚区域品牌营销时认为,区域品牌营销就是为区域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中创造的附加值。 2.国内研究动态: 王缉慈(2001)从跨学科的角度综述了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着重评价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产业区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区域研究的现实,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结论指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强化区域竞争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 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 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 作,良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 技术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 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综述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功能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由学生撰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效。 撰写开题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有资料反映,美国科学家每年要用两个月时间组织和撰写开题报告,以便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的资金支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请报告,也往往具有开题报告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老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题的意义何在,自己做这个题目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准备怎么做,会出什么结果,等等。并请指导老师帮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时作出判断,此课题能否这样实施,要不要改变题目或研究方法;学生则可以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工作。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 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ARC+map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情境教学设计 的课程资料 土地利用与规划评估 项目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

一、项目综述 本项目以某地区的扫描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为载体,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GIS技术在ArcGIS平台下独立完成地图的数字化工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题图的制作能力,在MapInfo软件平台下利用SQL 查询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能力。 二、项目教学内容 该项目按照知识准备、配准、矢量化、拓扑处理、属性数据输入、图面布局与整饰等工作过程,分解为6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任务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配准 任务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层矢量化 任务三拓扑处理 任务四属性数据的输入与连接 任务五图面布局与整饰 任务六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统计 知识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用空间方式表达一定区域内的当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专题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果之一,能够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土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流程 ?图件扫描 ?图像配准 ?分层矢量化 ?拓扑处理 ?属性数据的录入 ?地图布局与整饰 1、图件扫描 根据聚脂薄膜图相对于普通纸图变形小、不易伸特点,所以数字化工作的底图采用聚脂薄膜底图。对于已经预处理好的底图,在综合考虑软硬件的承受能力及图件质量之后,选择300dpi?的分辨率、采用灰度扫描方式或黑白二值方式来进行分幅扫描。扫描格式选用的是通用的TIFF格式,在扫描时由于图纸放置的原因会使扫描的图形有些倾斜,所有的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角度纠正,在Photoshop中把每幅图的底边内图廓线旋为水平。 2、栅格图像配准和坐标系转换 扫描成栅格图像没有空间参考信息,为了能够将栅格数据与其他数据集成,进行分析,就必需对其进行处理:用户需要事先将栅格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因此在矢量化前,需要对栅格图进行配准,配准栅格图需要准确的空间坐标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以从底图上读取。当基础图件与要求的坐标系统不一致时,需要进行坐标系统转换(投影变换)。 3、分层矢量化 土地利用图中记录了土地利用的各类数据信息,在将这些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后,为了便于管理及使用方便,应将相同属性的数据放在同一个数据层中。主要数据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

30种药材栽培品的鉴别与探讨

30种药材栽培品的鉴别与探讨 湖南省药品检验所主任药师:方石林 近年来,中药的用量增大,野生药材锐减,栽培品猛增,药材的性状、鉴别、含量、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化,由目前对栽培研究较多而对鉴别、含量成分的研究较少,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作为药用有待于研究与探讨。 1、加快中药生产扩大中药品种 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从北部寒冷的黑龙江,到南部炎热的南海诸岛,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从高山到平原,从陆地到江河湖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中药天然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占87%)。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著名的药材,如麝香、甘草、贝母、大黄、麻黄、羌活、冬虫夏草等都是采自野生的药用植物;蟾酥、斑蝥、蜈蚣、蝉蜕等都是来自野生的药用动物;石膏、芒硝、自然铜等都是采白天然矿石。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优质而高产,有道地药材之称,正如古代陶弘景谓:“诸药所生,皆地有境界”。寇宗爽谓:“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现在,四川产的黄连、附子,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怀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西的蛤蚧,广东新会陈皮,石牌藿香等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常用地道中药,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如发现中药柴胡属植物我国有30余种,其根多数(大叶柴胡除外)可以入药。近又发现云南产多枝柴胡(Bupleurum polyclonum)、韭叶柴胡(B.kunmingense)和泸西柴胡(B.luxiense)的柴胡皂甙含量均比正品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高一倍以上,前两个新种的挥发油组成也与北柴胡十分相似,这为柴胡优质品种的寻找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用量成倍增长,国外的需求量也很大,许多品种单靠野生品供应远不能满足医疗的需要,因此逐步地变野生药材为规模化种植和家养,是从根本上解决药材生产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60多周年以来各地扩大和新建了不少地区药材生产基地。据统计现已有600余个许多著名道地药材的产区,扩大了栽培面积,如甘肃岷县的当归、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国内外关于多品牌战略的的研究现状的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成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直接造成了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品牌和市场细分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面对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内需扩大带来的机会、市场细分的必然发展趋势,采取何种品牌战略以顺应市场要求、寻求生存发展,成为我国服装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品牌战略,希望为本土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我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竞争能力。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多品牌战略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多品牌的基础理论,并举例说明多品牌战略在国内外服装企业中的运用情况;第三章先从动机、环境以及实施措施三个方面对美特斯邦威的多品牌战略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从公司战略、有效性和存在的隐患方面对美特斯邦威的多品牌战略进行评价;最后,对美特斯邦威的多品牌战略进行整体总结。 关键词:美特斯邦威;多品牌;战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domestic demand and Continuing rising of the price index, the domestic demand has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in China. However,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enter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nd-name in droves, more overseas brands are eager for the Chinese market, which brings about the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omestic bra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brands directly. In addition, the brand’s and the market’s subdivision have been already not only limited in the variety, the grade and the region’s further segmentation, but also displayed in the deep segmenta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division in the product style and the consumer group. As a result, 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that what kind of brand strategy to use to suit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to seek th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by our local garment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ulti-brand strategy of Metersbonwe Fashion Co., Ltd. The purposes are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local garment enterprises when they choose a brand strategy an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hinese garment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ulti-brand strategy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II introduced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multi-brand ,and examples of the use of the multi-brand strategy in the clothing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III first analyses Metersbonwe’s multi-brand strategy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Motivation ,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hen evaluating it from company strategy, the strategic effectiveness and hidden dangers that exist in Metersbonwe; Finally, summarizing the Metersbonwe’s multi-brand strategy. Key words: Metersbonwe Fashion Co., Ltd.; multi-brand; strategy

土地利用_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的研究综述

第23卷,第3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123,No 13,pp21-25 2002年6月 Journal of China Ag ricultural Resour 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June,2002 #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的研究综述 张银辉,赵庚星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泰安 271018) 摘 要 分类方法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分类首先涉及图像类型、时相的选择和图像预处理工作,概述了近十多年以来所使用的常规土地利用/土地 覆盖遥感分类方法及发展的一些新型分类器。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技术 分类方法 人工智能 收稿日期:2001-03-05 张银辉为硕士研究生 赵庚星为教授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必须首先有效地把握真实、准确和实时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同时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监测亦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要获得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而且要获得变化的类型,其实质是获得不同监测时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信息。 一、图像预处理 (一)图像类型和时相的选择 一般来说,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遥感,大区域范围研究一般采用低分辨率的大尺度图像(如:NOAA/AVHRR 1km 数据),而局部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查一般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M SS 图像、TM 图像、SPOT 图像或它们之间的结合等。因此,选择图像类型时,应考虑到研究区域的大小、研究的目的、意义等,以达到要求的精度,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选择对分类精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植物物种、长势及生长阶段等不同而在遥感图像上有不同的光谱表现形式 [1]。在这一方面,已有学者做过专门阐述[2,3]。另一方面,在农作物分类中应用物候历,对提高分类精度有重要保证作用。(二)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图像预处理主要涉及到图像的辐射恢复、几何校正、图像匹配和镶嵌及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时相之间的图像配准等工作。图像增强方法有多种,如直方图修改技术、比值增强、线性组合、滤波处理及主成分分析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应根据区域特点,图像纹理特征等选择相应的增强方法,以突出各类地物,使之层次分明。近年来,有关专家对增强方法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如波段的彩色合成增强处理[4,5]、彩色变换[6,7]和各类信息的融合增强处理[8,9]等。 二、目视解译分类方法 目视解译就是根据样本的影像特征和空间特征(形状、大小、阴影、纹理、图型、位置和布局),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相结合,运用生物地学等相关规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10]。 目视解译分类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航片、卫片或多种遥感图像资料的结合,进行人工判读之后,手工编汇土地利用图或数字化处理,由此得到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这种形式从开始采用遥感手段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word版本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研究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三是研究城镇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这种现状不利于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加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 2.选题意义: 本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贯彻落实了马列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关注了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正像农民不富农村不活一样,如果农村广大的中小学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那么它将永远薄弱,教育公平永难实现,素质教育仍将是一句空话。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的研究和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科技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农

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之中。 ②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改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薄弱的现状。 ④促进教育的公平。 ⑤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的内容 ①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现状的原因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⑥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推广。 3.主要观点 ①目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创新之处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 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b、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c 、水浇地。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d、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e 、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

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 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人均小于0. 06 公顷的除4 个直辖市外,还有湖南、浙江、广东、福建4 个省。统计,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 05 公顷临界值的县(区)达666 个,占全国县(区) 总数的23. 7 % ,其中低于0. 03 公顷的县(区) 达463 个,有些县(区) 人均耕地只有0. 01 公顷—0. 02 公顷。 我国耕地分布不合理,质量差,生产水平低。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6 % ,而平原、盆地和其他地区的耕地仅占3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 % ,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 %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 ,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 %。全国优质耕地少,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 % ,中低产田则占61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不足1033 亿公顷,产出的粮食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1995 年—2000 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近达12. 6 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 亿千克,而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 亿千克左右,与需求数量相差700 亿千克。人增粮不增,必然导致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 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后备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农产品区域品牌综述

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综述 田云章a,b (陕西理工学院a.汉水文化研究中心;b.管理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通过选取2001-2011年国内学者关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归纳、比较、分析后认为,近1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大的方面:一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基本内涵与属性特征,主要涉及物质载体、外在表现、本质属性、经济特性和要求条件等;二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涉及品牌价值成长、品牌生命周期和品牌运作过程,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看法差异较大;三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实践与实施策略。其中,实践研究包括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区)的宏观研究和针对一些具体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进行的微观研究;实施策略主要涉及到建设机制、发展模式、品牌命名、品牌传播与保护、品牌危机管理等研究主题。在研究评述中指出,今后应加强对基础性概念问题的研究,尽快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理论框架,理论研究要面向实际应用。 关键词:农业品牌;区域品牌;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3)08-0232-04 0引言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和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相关研究已有10年之久,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深化了人们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识。然而,现有文献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只有持续地进行理论研究,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状况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入,政策选择才会更为有效。为此,主要选取2001-2011年国内学者关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希望能加深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后续的研究与实践。 1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基本内涵与属性特征 1.1基本内涵 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无相对统一的专业术语,国内学者对其称谓多种多样。例如,朱玉林、康文星和周发明称之为“农业区 收稿日期:2012-08-16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139);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中心计划项 目(SLGH1217) 作者简介:田云章(1977-),男,陕西洋县人,讲师,管理学硕士,(E-mail)tianyunzhang@163.com。域品牌”[1-2];刘丽、周静和郑锦秋[3-5]等称之为“农产品区域品牌”;陈建光、霍彤和王旭称之为“农产品区位品牌”[6-7];郭红生、韩国明和石晓东称之为“地域农产品品牌”[8-9];崔茂森等还提出“高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影响比较大的有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胡晓云等提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概念,即特定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和农户等所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10]。 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主要围绕两点展开:一是区域品牌的物质载体。由于区域品牌本身没有标明具体的物质载体,学者们大都从一般属性上理解区域品牌的载体,从而形成了3种不同的研究视角[11]: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域视角、产品视角以及产业集群视角;而区域品牌也相应地被理解为“区域的品牌”“区域产品的品牌”“区域产业集群的品牌”。二是区域品牌的外在表现。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合、设计,或是它的组合运用。国内学者们大多是从某一个方面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外在形式进行描述,农产品区域品牌被认为是区域范围内农业企业(或家庭)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2]、农业或农产品的整体形象[12]、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标志[4]、一群农业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8]、区域产品标识[13]。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土地评价综述

土地评价综述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为区域经济,社会经济与自然经济提供必要条件的重要自然综合体,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必要掌握土地的总效益,对土地的各方面构成要素进行综合的评价。目前,对土地评价的分类主要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综合来看,其根本就是为了说明土地在进行生产时的生产力即产出效益的质量评测。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土地研究历史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讨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土地评价评价指标发展研究可持续利用 1 土地评价概述 1.1 土地评价定义 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济特点进行的评估,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应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1.2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有一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评价目的分类,按评价方法分类和按评价途径分类(直接和间接评价),这里主要介绍按评价目的的分类。按土地评价目的,可以分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质量评价指根据表明各种指标对某项土地利用影响的数学模式,利用计算机中已经储备的有关地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对比,预测利用的后果,从而具体评定土地质量。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土地的未来利用,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联系某种具体生产对象的相应条件来进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适宜性评价在时间方向的延伸。土地的生态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别是着重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特点和土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效果的评价。 2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2.1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的土地评价研究仅有半个多历史。 2.2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国外:1933年美国提出斯托利指数分级(storie index rating ,SRT)和康奈尔系统(cornell system);1934年法国财政部提出《农地评价条例》;等等。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应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6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土地潜力评价(land capacity evaluation),又称为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