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红-固绿染色液(植物染色)说明书

番红-固绿染色液(植物染色)说明书

番红-固绿染色液(植物染色)说明书

https://www.doczj.com/doc/ff11264621.html,

第1页,共1页番红-固绿染色液(植物染色)说明书

货号:G1375

规格:2×100mL

保存:RT,避光,12个月

试剂盒组成:名称

规格Storage 试剂(A):番红染色液

100ml RT,避光试剂(B):固绿染色液100ml RT,避光

产品说明:

番红是碱性染料能显示维管束植物木质化、木栓化和角质化的组织。固绿是酸性染料,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导管可以被番红染色,筛管可以被固绿染色。

番红-固绿染色液(植物染色)适用于高等植物根、茎、叶的染色。

操作步骤:

1.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液,常规脱水包埋切片。

2.切片脱蜡至水后入番红染色液染色1-2h。

3.自来水稍洗,洗去多余染料。

4.入50%、70%、80%梯度酒精脱色各1-2min。

5.入固绿染色液中染色1min。

6.无水乙醇脱水两次。

7.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实验结果:

木质化的细胞壁及核呈红色,薄壁细胞、细胞质呈绿色。

软骨染色液(番红O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软骨染色液(番红O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货号:G2540 规格:100ml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产品简介: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纤维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素成分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染色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甲苯胺蓝法、阿利新蓝法、番红O法等。 番红0软骨染色的原理在于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O结合呈现红色。番红O是一种结合多阴离子的阳离子染料,其显示软骨组织是基于阳离子染料与多糖中阴离子基团(硫酸软骨素或硫酸角质素)结合。 自备材料: 10%福尔马林固定液、脱钙液、蒸馏水、Weigert铁苏木素、系列乙醇等。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标本的处理: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石蜡切片。 2.常规脱蜡至水。 3.入新鲜配制的Weigert染液染色3-5min。 4.酸性乙醇分化液分化15s。 5.蒸馏水洗10min。 6.(可选)在固绿染色液内浸染5min,蒸馏水洗1min。 7.入Safranin O stain内浸染1-2min,蒸馏水洗1min。 8.分别用95%乙醇、无水乙醇脱水。

9.二甲苯透明,光学树脂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基质深红色 软骨细胞核蓝色 软骨细胞浆红色 细胞核灰黑色 注意事项: 1.需要显示细胞核时,尽量采用铁苏木素染色,其着色力强色调浓,一般的苏木素着色力不强。 2.Weigert苏木素染液不可预先配制后放置,配制好后一般24h失去染色能力。 3.切片在Safranin O stain中染色不宜过长,否则易导致背景的深红色不易分化掉。 4.Safranin O stain染色后,不宜在低浓度乙醇脱水,否则易褪色。 5.95%乙醇脱水时间不宜过长。 6.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PH1237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实验与操作方法

PH1237|标准革兰氏染色液 Standard Gramˊs Stain Catalog No:PH1237Size:?4×100mL|?4×250mL Store at RT 简介 革兰氏染色法是丹麦医生Christain Gram于1884年所发明,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亦是一种复染法。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用以分类鉴定。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和革兰阴性菌(G-)两大类。 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脱色。在革兰阴性细胞染色中,乙醇或丙酮破坏了胞壁外膜、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其他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 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所以红色显示不出来。在革兰阳性细胞染色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不易脱色,所以保持着紫色。 Standard Gramˊs Stain采用最经典的革兰染色配方,临床标本直接涂片,背景干净,胞核胞质对比强烈,胞内吞噬体清晰易辨认,细菌染色特征典型。 组份 名称4×100ml4×250ml Storage 试剂(A):结晶紫染色液100ml250ml RT避光 试剂(B):Gram碘液100ml250ml RT避光 试剂(C):脱色液100ml250ml RT 试剂(D):沙黄染色液100ml250ml RT避光 自备材料 1、接种环或挑取细菌的其他工具 2、酒精灯 3、载玻片 4、光学显微镜 操作步骤 (仅供参考): 1、涂片:取待检细菌,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或者或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无菌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2、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 3、固定: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5次,每次1s,温度不宜过高,防止菌体蛋白变性,放置待凉后染色。也可以用甲醇或乙醇固定。 4、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2min,清水冲洗去染色液。 5、媒染:滴加Gram碘液,并覆盖载玻片,室温放置1~2min,水洗。 6、脱色:滴加脱色液,摇动10~30s,直至流下的脱色液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立即用水冲去脱色液,终止反应。

革兰氏染色液配制

革兰氏染色液 保质期:2-8度一年.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媒染剂碘液进入菌体后与结晶紫结合,革兰氏阳性菌对碘与结晶紫摄取量多且牢固,不易被酒精脱色。革兰氏阴性菌对碘与结晶紫摄取量少,不牢固,易被酒精脱色。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操作步骤: 1、标本处理: (1).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粪便、各种拭子、创面等可直接涂片。(2).无菌部位的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尿液、关节液等,应取适量标本(最高可达5-7ml),经3000rpm 离心10min.,取沉渣涂片染色。 2、涂片制作: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沾取菌液点在载玻片上,标本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菌落涂片时,先取生理盐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制作的涂片应自然干燥,并经火焰固定,固定的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将固定后的涂片进行染色。 3、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可能会呈阴性反应。 (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后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95%酒精,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3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蕃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油镜镜检。 4.结果观察: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红色为革兰氏阴性。 注意事项: 1.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2.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3.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再出现紫色为止。 4.碘液变透明,则不能使用。 5.水洗时动作要轻柔,沿载玻片对角线方向用洗瓶冲洗,以免把菌体冲掉。 革兰氏染色液如果用量少,买现成的比较话算,如果用量大,自己配起来也溶液,就是试剂种类多了点。其配制方法如下: (1)结晶紫(crystal violet)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 (2)卢戈(Lugol)氏碘液:碘0.33g,碘化钾0.66g,蒸馏水1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即成。配成后贮于棕色瓶内备用,如变为黄色即不能使用。 (3)95%乙醇:用于脱色,脱色后可选用以下(4)或(5)的其中一项复染即可。 (4)番红溶液:番红O(safranine,又称沙黄O)2.5g, 95%乙醇100mL,溶解后可贮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番红固绿切片染色快速法不使用石蜡

番红固绿染色简化法 ----------仅限观察植物苗期主根部导管1目的要求: 由于专业的番红固绿需要使用超薄切片机,其功能繁琐,并十分耗时,其主要包括染色,包埋,切片,脱蜡,复染等多个步骤,这里不再赘述。若没有切片机,我们往往要四处奔走求人并支付高昂的费用。经本人亲自实验和总结,采用传统常规染色法,在不使用切片机和钞票的条件下,整理如下流程。若只作为一般实验的验证,样品的容量不大并不需要长期保存的情况下,不需要超薄切片机,只需使用双层刮胡刀片,显微镜可以观察1毫米左右的切片。直径最好大于1mm,肉眼可分辨,一般只用于观察主根。为切片方便,可稍微将根晾干,再进行横切或纵切。 根据对刊用插图(照片)总的要求得出,文稿插图(含照片)的应用以少而精为原则。凡是能用文字说明的,应尽量不用插图,能用线条图表示的,就不用照片图;能用单色图表示的,就不用彩色图。即使是线条图也尽量避免搞成大幅的插页图,以便于编排和印刷。插图的线条必须准确,主次分明,清晰可辨,便于读者理解文字的内容。若切片够均匀,线条够清晰,也可作为论文插图。 2实验步骤: 2.1实验准备: 2.2材料:目的植物新鲜根部,刮胡刀刀片两片,越锋利越好,但注意安全。常规染色用品。 2.3试剂:无水酒精,95%酒精,蒸馏水,预先备制的苯胺番红试剂和苯胺固绿试剂(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可提前一月配置,效果更好,但不必要),二甲苯和50%体积无水乙醇和50%体积二甲苯混合液。 3实验步骤: 3.1切片: 按照前文介绍方法切片,若视力好,手法稳,可用单个刀片细细切下,要求,横切厚度在1mm左右,并呈透明圆形,确保中心完好。 3.2染色: 1)滴1-2滴无水酒精; 2)吸去无水酒精用95%酒精冲洗,使其平铺于玻片,酒精分散均匀; 3)第1滴蒸馏水与材料上,是材料包裹于水滴中; 4)滴1-2滴苯胺番红试剂,染色1-3min; 5)使用95%酒精冲去浮色并脱水,处理至透明状态,韧皮部分由于富集细胞壁,颜色可以偏红,其余部分为粉色透明状; 6)少量(一小滴)苯胺固绿复染,并迅速吸去,并滴入无水酒精,操作在2s内完成; 7)继续用无水乙醇洗脱至半透明状,以为无集中色斑为佳; 8)各50%体积的无水酒精和二甲苯混合物,1-2滴; 9)滴1-2滴二甲苯透明; 10)擦去材料以外药剂,使玻片清洁,可不使用盖玻片,一定不能使材料山的二甲苯干掉; 11)镜检。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 简介: 革兰氏染色法是丹麦医生Christain Gram 于1884年所发明,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亦是一种复染法。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用以分类鉴定。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阳性菌(G +)和革兰阴性菌(G -)两大类。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脱色。在革兰阴性细胞染色中,乙醇或丙酮破坏了胞壁外膜、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其他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所以红色显示不出来。在革兰阳性细胞染色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不易脱色,所以保持着紫色。 Leagene Standard Gram ˊs Stain 采用最经典的革兰染色配方, 临床标本直接涂片,背景干净,胞核胞质对比强烈,胞内吞噬体清晰易辨认,细菌染色特征典型。 组成: 自备材料: 1、 接种环或挑取细菌的其他工具 2、 酒精灯 3、 载玻片 4、 光学显微镜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涂片:取待检细菌,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或者或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无菌水,取菌与 的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编号 名称 DM0015 4×10ml DM0015 4×100ml DM0015 4×250ml DM0015 4×500ml Storage 试剂(A): 结晶紫染色液 10ml 100ml 250ml 500ml RT 避光 试剂(B): Gram 碘液 10ml 100ml 250ml 500ml RT 避光 试剂(C): 脱色液 10ml 100ml 250ml 500ml RT 试剂(D): 沙黄染色液 10ml 100ml 250ml 50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7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

微生物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3、掌握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染色结果和形态特征 二、器材和器皿: 1、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革兰氏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 3、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等 三、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 创立。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很小,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呈现蓝紫色。 四、实验步骤: 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 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5cm左右打开管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直径2mm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在菌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水洗: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简单染色结束可观察细胞形态。 7、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8、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约2min,水洗。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增强革兰氏染色液

增强革兰氏染色液 简介: 在革兰阴性细胞染色中,乙醇或丙酮破坏了胞壁外膜、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其他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所以红色显示不出来。在革兰阳性细胞染色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不易脱色,所以保持着紫色。 Leagene Enhanced Gram ˊs stain 采用最经典的革兰染色配方进一步改进,使用复红复染液替代沙黄染色液,增强了染色效率,用于极难染色的细菌。临床标本直接涂片,背景干净,胞核胞质对比强烈,胞内吞噬体清晰易辨认,细菌染色特征典型。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涂片:取待检细菌,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或者或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无菌水,取菌与 的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2、 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 3、 固定: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5次,每 次1s ,温度不宜过高,防止菌体蛋白变性,放置待凉后染色。也可以用甲醇或乙醇固定。 4、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清水冲洗去染色液。 5、 媒染:滴加Gram 碘液,并覆盖载玻片,室温放置,水洗。 6、 脱色:滴加脱色液,摇动,直至流下的脱色液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立即用水冲去脱色液, 终止反应。 7、 复染:滴加复红复染液染色,水洗。 8、 干燥。镜检:置油镜观察。 编号 名称 DM0016 4×10ml DM0016 4×100ml DM0016 4×250ml Storage 试剂(A): 结晶紫染色液 10ml 100ml 250ml RT 避光 试剂(B): Gram 碘液 10ml 100ml 250ml RT 避光 试剂(C): 脱色液 10ml 100ml 250ml RT 试剂(D): 复红复染液 10ml 100ml 25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植物制片的染色及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植物制片的一般染色方法。 2、学会并掌握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即细胞壁化学组成及细胞内主要后含物性质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品 1、自备材料:植物叶片、芹菜叶柄、土豆块茎、花生种子等等,解剖器、剃刀或双面刀片。 2、其它材料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蒸馏水、染色缸;0.1%番红、0.1% 固绿或1%苯胺蓝等染液、中性树胶、二甲苯、酒精、碘—氯化锌、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碘—碘化钾、10%氯化铁、盐酸等。 三、实验内容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四、实验方法 1、植物制片的染色方法 用徒手切片法切得的薄片,如果仅仅是为了临时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即可,这种临时制片不能长久保存,只能作临时观察之用,又由于没经过染色,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为了求得更清晰地显示其细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进一步染色及其它处理以至封片,从而可制成半永久或永久制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番红—苯胺蓝(或固绿)二重染色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 方法一: (1)将植物切片材料放入30%酒精中,5分钟后移入水中。 (2)用0.1%番红水溶液染色12—24小时。 (3)倒去番红液,用清水冲洗数次后,再放回50%酒精中浸泡5分钟。 (4)将材料从50%酒精中转入70%酒精中脱色,直至硬木质化的细胞壁呈现红色,其它部分呈粉红色或近于无色时为止。 (5) 1%苯胺蓝(用70%酒精配制)对染2—5分钟。若用0.1%固绿对染,则仅需半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此步染色,要不时地在显微镜下检视,切忌染色过深,当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其它部分为淡蓝或淡绿色时,即可停止。 (6)用95%酒精冲去多余染液,再经无水酒精脱水5分钟。 (7)放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中及纯二甲苯中透明各3分钟。 (8)将切片材料移入载玻片上,在二甲苯未干时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尔后将玻片平放,自然凉干或置于摄氏35度温箱中烘干。 染色结果: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蓝色或淡绿色。 方法二: (1)将切得的薄片移入盛有FAA固定液的小容器中,盖上盖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24小时以上也可。材料经固定如不及时制片可移入70%酒精中长期保存。 (2)材料从固定液中移入盛有蒸馏水的小培养皿中,漂洗半小时到1小时,换水一次。 (3)将材料移入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加一滴苯胺番红染色约10分钟。 (4)吸去染液,滴入95%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5)加一滴苯胺固绿复染约2~5秒钟,并轻轻晃动玻片,使染色均匀。(注意:此步骤要迅速,若染色时间过长会使红色全部褪去。) (6)吸去染液,滴入无水酒精洗两次,去浮色及脱水。 (7)滴入等量无水酒精与二甲苯溶液约1分钟后吸去,再滴入纯二甲苯冲洗2次,使材料透明。 (8)擦去材料以外的残存药剂,使玻片清洁,但不使材料上的二甲苯干掉,并及时镜检。 (9)镜检后,如材料的构造清晰,红绿对比鲜明,立即加一滴中性树胶封片。 染色结果同样是木质化细胞壁呈现红色,纤维素细胞壁呈现淡绿色。这种方法更节省时间一些。 2、常用显微化学鉴定法 显微化学鉴定法即将材料经化学试剂处理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判定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方

革兰氏染色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细菌制片方法 3.学习细菌染色原理和方法 4.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5.学习图像结果的规范表示 【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 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 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 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 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 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 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 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常配 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图1. 显微镜的构造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

物的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方法比较特殊,需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1.1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x,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度却很大。而从显微镜的结构看,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为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为1.52)。 1.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可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光学显微镜的最小可分辨距离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 最小可分辨距离= λ2NA 式中:λ为光源光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sin? 式中:?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

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说明书

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说明书 货号:G1371 规格:5×50ml/5×100ml 有效期:6个月有效 产品简介: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纤维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素成分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染色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甲苯胺蓝法、阿利新蓝法、番红O法等。 改良番红0-固绿软骨染色法的染色原理在于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O结合呈现红色,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绿结合而成绿色或蓝色,与呈现红色的软骨对比鲜明,从而将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区分开。番红O是一种结合多阴离子的阳离子染料,其显示软骨组织是基于阳离子染料与多糖中阴离子基团(硫酸软骨素或硫酸角质素)结合。番红O着色与阴离子的浓度近似成正比关系,间接反映了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和分布。当软骨受到损伤时,软骨中的糖蛋白会释放出来,使基质成分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番红O淡染或不着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对番红O染色的软骨基质进行定量分析。固绿与胶原纤维结合,不宜褪色。番红O-固绿染色的分化很关键,分化过度易导致切片不着色,分化不足易导致切片着色过深。 产品组成: 名称规格5×50ml5×100ml Storage 试剂(A)A1:Weigert A液25ml50ml RT避光 A2:Weigert B液25ml50ml RT避光临用时,取A1、A2等量混合为Weigert染液,24h后失去染色力,不宜预先配制。 试剂(B):酸性分化液50ml100ml RT 试剂(C):固绿染色液50ml100ml RT避光 试剂(D):Safranin O stain50ml100ml RT避光 试剂(E):弱酸溶液50ml100ml RT 自备材料: 10%福尔马林固定液,脱钙液,蒸馏水,系列乙醇。 第1页,共2页

革兰氏染色液配制

革兰氏染色液配制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革兰氏染色液 保质期:2-8度一年.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媒染剂碘液进入菌体后与结晶紫结合,革兰氏阳性菌对碘与结晶紫摄取量多且牢固,不易被酒精脱色。革兰氏阴性菌对碘与结晶紫摄取量少,不牢固,易被酒精脱色。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操作步骤: 1、标本处理: (1).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粪便、各种拭子、创面等可直接涂片。 (2).无菌部位的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胆汁、尿液、关节液等,应取适量标本(最高可达5-7ml),经3000rpm?离心10min.,取沉渣涂片染色。

2、涂片制作: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沾取菌液点在载玻片上,标本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菌落涂片时,先取生理盐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制作的涂片应自然干燥,并经火焰固定,固定的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将固定后的涂片进行染色。 3、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可能会呈阴性反应。 (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后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95%酒精,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3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蕃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油镜镜检。 4.结果观察: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红色为革兰氏阴性。 注意事项:

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

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 简介: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素成分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法的染色原理在于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O结合呈现红色,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绿结合而呈绿色或蓝色,与呈现红色的软骨对比鲜明,从而将软骨组织与骨组织区分开。 组成: 编号名称DB0082 5×50ml DB0082 5×100ml Storage 试剂(A) A1: Weigert A液25ml 50ml RT 避光A2: Weigert B液25ml 50ml RT 试剂(B): 酸性乙醇分化液50ml 100ml RT 试剂(C): 固绿染色液50ml 100ml RT 避光试剂(D): Safranin O stain 50ml 100ml RT 避光试剂(E): 乙酸溶液50ml 100ml RT 使用说明书1份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标本的处理: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石蜡切片。 2、常规脱蜡至水。 3、入新鲜配制的Weigert染液染色。 4、酸性乙醇分化液分化。 5、蒸馏水洗1min。 6、在固绿染色液内浸染,蒸馏水洗1min。 7、入Safranin O stain内浸染色,蒸馏水洗1min。 8、用乙酸溶液洗涤切片,以便去除残留的固绿,蒸馏水洗1min。 9、分别用95%乙醇、无水乙醇脱水。 10、二甲苯透明,光学树脂封固。 染色结果: 软骨基质深红色 软骨细胞核蓝色

细胞浆、肌肉、胶原纤维及骨组织呈灰绿色 注意事项: 1、需要显示细胞核时,尽量采用铁苏木素染色,其着色力强色调浓,一般的苏木素着色力不强。 2、Weigert染液不可预先配制后放置,配制好后一般24h后失去染色力。 3、切片在Safranin O stain中染色不宜过长,否则易导致背景的深红色不易分化掉。 有效期:6个月有效。

革兰氏染色液使用说明

革兰氏染色液使用说明 货号:G1060 规格:10ml/100ml 保存:阴凉处保存,保质期1年。 产品内容: 结晶紫;碘液;95%酒精;蕃红。 产品简介: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使孔径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脱色后类脂外膜迅速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因此乙醇脱色后再经番红复染,呈红色。 操作步骤: 1.涂片固定 菌液涂片时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 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后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95%酒精,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2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蕃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凉干后,油镜镜检。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 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 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体自行溶解, 都常呈阴性反应。 3.结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均匀分散 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 1.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 时间,直至不再出现紫色为止。 2.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3.碘液变透明,则不能使用。 4.水洗时动作要轻柔,沿载玻片对角线方向用洗瓶冲洗,以免把菌体冲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要求 1、学习制染色片技术,学习简单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菌体很小,活细胞的含水量在80%~90%,因此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相差不大,所有观察其细胞结构必须染色。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本实验只学习前两种。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态的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 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三、实验器材 菌种: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 染色剂和试剂: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 器材和器皿: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擦镜纸,吸水纸,火柴,小烧杯,玻片架、试管、小滴管等 四、操作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的载玻片一块,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挑取大肠杆菌于载玻片的水滴中,调匀并涂成薄膜。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涂布面积直径约1.5cm为宜;挑取菌种时切勿将培养基挑破。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5)水洗:染色时间到后,用自来水冲洗,直至冲下之水无色时为止。注意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 (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涂片相同。

改良番红 O-固绿软骨染色液

第1页,共2页 改良番红G1371 5×50ml/5×100ml 6个月有效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纤维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素成分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染色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甲苯胺蓝法、阿利新蓝法、番红O 法等。 改良番红0-固绿软骨染色法的染色原理在于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O 结合呈现红色,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绿结合而成绿色或蓝色,与呈现红色的软骨对比鲜明,从而将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区分开。番红O 是一种结合多阴离子的阳离子染料,其显示软骨组织是基于阳离子染料与多糖中阴离子基团(硫酸软骨素或硫酸角质素)结合。番红O 着色与阴离子的浓度近似成正比关系,间接反映了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和分布。当软骨受到损伤时,软骨中的糖蛋白会释放出来,使基质成分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番红O 淡染或不着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对番红O 染色的软骨基质进行定量分析。固绿与胶原纤维结合,不宜褪色。番红O-固绿染色的分化很关键,分化过度易导致切片不着色,分化不足易导致切片着色过深。 10%福尔马林固定液,脱钙液,蒸馏水,系列乙醇。 1、 标本的处理: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石蜡切片。 2、 常规脱蜡至水。 3、 入新鲜配制的Weigert 染液染色3-5min ,水洗。 4、 酸性分化液分化15s 。 5、 蒸馏水洗10min 。

6、在固绿染色液内浸染5min。 7、快速用弱酸溶液洗涤切片10-15s,以便去除残留的固绿。 8、入Safranin O stain内浸染5min。 9、分别用95%乙醇、无水乙醇脱水。 10、二甲苯透明,光学树脂封固。 1、需要显示细胞核时,尽量采用铁苏木素染色,其着色力强色调浓,一般的苏木素着色力不强。 2、Weigert苏木素染液不可预先配制后放置,配制好后一般24h失去染色能力。 3、切片在Safranin O stain中染色不宜过长,否则易导致背景的深红色不易分化掉。 4、切片分化时间应恰当,以背景呈绿色为宜。 5、 Safranin O stain染色后,不宜在低浓度乙醇脱水,否则易褪色。 6、95%乙醇脱水时间不宜过长。 7、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第2页,共2页

细菌革兰氏染色液

革兰染色液说明书 【产品名称】 革兰染色液 【包装规格】 货号:DM0016 单瓶包装规格分别为:20ml、100ml、250ml、500ml、5000ml; 每套/盒包装规格分别为:4×20ml/盒、4×100ml/盒、4×250ml/盒、4×500ml/盒。 【预期用途】 用于细菌或真菌的涂片染色。 【检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丹麦医生Christain Gram于1884年所发明,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由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脱色。在革兰阴性细胞染色中乙醇或丙酮破坏了胞壁外膜、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其他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所以红色显示不出来;在革兰阳性细胞染色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不易脱色,所以保持着紫色。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属复染法),可用于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临床分类鉴定,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和革兰氏阴性菌(红色)两大类。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组成主要成分 1、结晶紫染色液结晶紫、乙醇 2、碘溶液碘、碘化钾 3、脱色液乙醇、水 4、沙黄染色液或复红染色液沙黄染色液:沙黄、乙醇 复红染色液:品红、乙醇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5℃~35℃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24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液应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 涂片时必须注意细心操作,涂片薄而均匀;制备的涂片应自然干燥,采用加热固定时,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影响观察结果。 【检验方法】 1、涂片:取待检细菌,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或在载玻片上滴加少许无菌水,取菌与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2、干燥、固定: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也可以用甲醇或乙醇固定; 3、染色。 4、滤纸吸干或在空气晾干,镜检。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采用陈旧标本涂片时有产生假阴性的可能。 【注意事项】 1、涂片之前,应事先在背面做好圆圈标记,以便判断后续试验的位置。 2、取细菌时,应注意自我防护,拔或塞试管塞时,应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略加烧灼,最后将接种环在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保革兰氏染色的正确操作,使革兰氏染色的操作得到有效控制,以提供稳定的实验结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微生物实验室革兰氏染色实验。 3 职责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遵循此程序,确保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革兰氏染色。 4 程序 4.1革兰氏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丙酮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丙酮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2实验物品 灭菌玻片、接种环、移液器、酒精灯、计时器、显微镜、香柏油、革兰氏染色液等。 4.3实验步骤 4.3.1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器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移液器分别吸取10u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位于待检品的两侧(中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分别作为阴阳性对照。用无菌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4.3.2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火焰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4.3.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得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3.4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结晶紫试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5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6媒染:取1-2滴革兰氏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7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8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革兰氏脱色剂脱色,至流出的脱色剂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4.3.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番红精复染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10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11干燥: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4.3.12观察: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标物后滴一滴香柏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 4.4结果判定 显微镜观察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的标本显示葡萄球状蓝紫色,大肠埃希菌制成的标本显示杆状红色,则实验过程有效。一方不成立则实验结果无效。 此时,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蓝紫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红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4.5实验结束 4.5.1实验结束后,按显微镜使用、维护和保养规程的要求,关闭和清洁显微镜。 4.5.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带菌工具,根据工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确保物品丢弃前均已灭菌。

实验6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6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法步骤。 内容:1.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2.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菌液,待测菌菌液1~2种。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 三、操作步骤 (一)制片 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lcm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二)染色 l.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l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2.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lmin后水洗。 3.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s至lmin),水洗。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lmin,水洗。 5.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三)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淡红色。 (四)检测未知菌 用以上方法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并绘图、记录染色结果。 四、注意事项 1.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染成阳性菌。 4.老龄菌因体内核酸减少,会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能选用。 五、实验报告 (一)绘图 1.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视野图。 2.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苏云金杆菌革兰氏染色视野图。 (二)记录革兰氏染色法法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 (三)未知菌的检测结果。 六、问题和思考 1.涂片后为什么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应注意什么? 3.试分析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中的意义。

PH1085 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使用说明 Phygene

PH1085|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液 Safranin O-Fast Green Staining Kit(modified) Catalog No:PH1085Size:?5×50mL|?5×100mL Store at RT 试剂简介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软骨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素成分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软骨染色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甲苯胺蓝法、阿利新蓝法、番红O法等。 改良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法的染色原理在于嗜碱性的软骨与碱性染料番红O结合呈现红色,嗜酸性的骨和酸性染料固绿结合而呈绿色或蓝色,与呈现红色的软骨对比鲜明,从而将软骨组织与骨组织区分开。番红O是一种结合多阴离子的阳离子染料,其显示软骨是基于阳离子染料与多糖中阴离子基团(硫酸软骨素或硫酸角质素)结合。番红O着色与阴离子的浓度近似成正比关系,间接反映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和分布。当软骨受到损伤时,软骨中的糖蛋白会释放出来,使基质成分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番红O淡染或不着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对番红O染色的软骨基质进行定量分析,固绿与胶原纤维结合,不宜褪色,番红O-固绿染色的分化很关键,分化过度易导致切片不着色,分化不足易导致切片着色过深。 试剂组分 Components5×50mL5×100mL Storage A1:Weigert A液25ml50ml RT避光 A2:Weigert B液25ml50ml RT 取A1、A2等量混合即为Weigert染液,24h后失去染色力,不宜预先配制。 试剂(B):酸性乙醇分化液50ml100ml RT 试剂(C):固绿染色液50ml100ml RT避光 试剂(D):Safranin O stain50ml100ml RT避光 试剂(E):乙酸溶液50ml100ml RT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标本的处理: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石蜡切片。 2、常规脱蜡至水。 3、入新鲜配制的Weigert染液染色3~5min。 4、酸性乙醇分化液分化15s。 5、蒸馏水洗1min。 6、入固绿染色液内浸染1.5~3min,蒸馏水洗1min。 7、入Safranin O stain内浸染2~5min,蒸馏水洗1min。 8、用乙酸溶液洗涤切片1~2min,以便去除残留的固绿,蒸馏水洗1min。 9、分别用95%乙醇、无水乙醇脱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