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

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

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

件等。

使用悬吊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现在的悬吊装置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或是

立于地面上,或是吊在天花板上。在巧妙的悬吊系统的帮助下,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

都可以悬挂在器械上。治疗和训练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摆脱重力的影响。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

物理治疗师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念与

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系,初期大量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目前已经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

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本文集中讨论运动系统疾病

的治疗。

现在已证实运动组织的慢性疾病与身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

调以及肌力下降。最重要的改变包括: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稳定肌的力量和耐力

降低;协同肌和拮抗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减退。悬吊运动治疗旨

在恢复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肌力、耐力及心血管功能以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功能。

悬吊运动治疗概念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诊断系统涉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测定,通

过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模式下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来实现。治疗系统包括如下部分:肌肉

松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系统、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悬吊运动训练体系通过一系列核心概念的阐述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训练理念,以下作一

简单介绍。

悬吊系统,它的两条绳索很容易调节,手腕轻轻一抖就可以扣上。各种类型的吊带都

能与绳索相连,并且还有许多别的设备可供选择。能直接挂在天花板上,或挂在一个可滑

动的安在天花板上的悬吊系统上,或挂在一个便携式的悬吊系统上,或者是一个安在墙上

的悬吊系统上。

本体感觉:从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和皮肤上的机械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所有神经输入信号。

运动觉:对关节运动及其方向和速度的感知。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功能:包括本体感觉(传入信号线路)、这些信号的感知能力(运

动觉)和向肌肉传出的纠正姿势和保持稳定性的神经冲动。

开放式动力链(开链):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受重(远端在固定的近端基础上移动)。如站立位原地不动使用右腿踢球,对右膝而言,由于其远端右足不动,右膝关节即在进行开放链运动。

闭合式动力链(闭链):肢体远端固定,且负重(近端在固定的远端基础上移动)。比如原地站立时的屈膝运动。悬吊运动的特点是通过将肢体悬挂在悬吊系统上,使大多数的闭链运动都在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完成,并且肢体远端是处在一个不断晃动的吊带上。当身体在直立位时,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基本呈垂线样通过各个关节,而当身体以平行于地平面的水平位在悬吊设备时作运动训练时,重力基本呈切线位通过各个关节,这种有异于平常的方式会对关节周围的局部稳定肌产生更好的刺激和激活作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诊断系统:根据S-E-T概念开发了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所谓的“弱链接”。病人最初是在闭链运动中使用渐进式阶梯系统筛查时检测出来的。负荷逐渐增大直至病人不能正确做运动或者感到疼痛为止。如果在负荷较低时就发生上述这种情况或者左右两边的负荷量有明显差别时,就有理由猜测存在一个或更多个“薄弱环节”。接着就用开放链运动检测各块肌肉以确定薄弱的程度。用闭链运动进行检测要求治疗师严密检测,因为身体会尽量让其它肌肉去代偿“薄弱环节”。

渐进式阶梯系统中的运动的分级:根据S-E-T概念,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阶梯系统,运动模式则包括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最低水平时,运动一般在弹性吊带的帮助下达到减重或采用无重量的形式降低等级,同时通过悬吊点的调整降低力矩,必要时指导患者使用上肢抓住训练床边缘以帮助保持运动中的稳定性,治疗师也可使用双手对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助力,理论上几乎可以使患者自主发出的力量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其目的则是保持运动中的无痛状态。

阶梯式训练原则:悬吊运动训练认为关节周围的疼痛与关节局部稳定性下降有关,而其主要原因包括局部稳定肌的萎缩、失活及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之间的协调紊乱等原因。作为悬吊运动的起始阶段,强调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再恢复肌肉的整体功能,即先练“神经”、再练“肌肉”,而根据训练理论,这一过程应在闭链运动模式下,从静态的姿势保持到动态的闭链运动过渡,从低负荷向高负荷过渡。另一方面,在训练的中后期即“肌肉训练阶段”,也应根据渐进抗阻的训练原理,综合使用闭链和开链运动,不断增加训练负荷。阶梯式训练原则的另一含义是要选择合适的训练负荷,尤其是在早期进行闭链静态或动态训练时,如果患者不能正确完成动作(主要表现为使用代偿模式即过度使用整体运动肌代替薄弱的局部稳定肌的功能)或在训练时出现疼痛,治疗师应降低训练负荷,在较低的训练级别上开始训练,正确的方法往往是先进行弱链测试,训练通常在略低于导致弱链测试阳性的负荷的水平上开始以保证无痛,并在训练中根据患者的反应不断提高级别,一般每个训练动作完成三组,每组5次,通常下一组的训练负荷应高

于上一组,如此可在一节训练课中迅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水平,使患者的疼

痛症状迅速缓解。

肌肉松弛:使肌肉松弛的一个方法是把身体的需要放松的部分以特定的姿势进行悬吊,然后缓缓移动这部分身体。如仰卧位,使用枕颈吊带将头部悬吊,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的

放松。

增加活动度的运动:慢性疾病常导致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除了使用关节和肌肉

牵拉等物理治疗外,病人自己能通过悬吊系统来实施增加活动度的运动。由于重力的影响

已基本消除,病人感到他们受控制和保护,于是肌肉和关节就能逐渐移动到最大范围,在

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助力,关节活动度可得到扩大。

牵引:背部的牵引可以这样操作—通过泰玛悬带将病人的双臂悬挂起来,双脚放在地板上。慢慢屈膝并把体重转移至手臂,产生牵引的效果。仰卧姿势的牵引还可以这样操作:把悬带包绕脚踝,将双下肢悬吊在空中,臀部就从支撑面上抬起来了。牵引同样可以在颈部、肩部和髋关节处实施。

稳定肌的训练:肩关节的肩袖、膝关节的股内侧斜肌、髋关节的臀中肌的后部都被认

为是局部稳定肌,对关节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腰椎的最重要的稳定肌是腹横肌和多裂肌,颈椎的稳定肌包括颈长肌、头长肌、多裂肌以及半棘肌。在训练稳定肌时,强调使用

低负荷的等长收缩(肌肉最大力的20%-40%)。强调在闭链运动模式下进行训练,训

练中应保持无疼痛的状态。每个训练动作一般进行三组,每组5次。每组的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加大,方法包括两种:一是要求患者在悬吊系统中维持某种特定姿势的时间逐渐延长,另一种则是通过对悬吊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改变关节承受力矩的大小,其目的是使训练的

负荷逐渐增高。当患者不能准确完成一个训练动作或训练中感到疼痛时,通常认为稳定肌

的功能不足以应对此种负荷量。此时可通过减少力矩或使用弹性支持带支撑身体以减少负

荷量,当患者在较低水平的负荷下可以轻松完成训练动作时,就可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一

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治疗师会通过事先进行“弱链接”的测试以发现弱链,并进行半量化

的测试,训练通常在略低于弱链负荷的水平上开始,通过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负荷,多数患

者在训练完成后,其弱链会消失或得到明显增强,其临床效果则表现为疼痛的迅速消失或

明显减轻。经过数次训练后,一些年轻的、以肌肉功能紊乱为主要原因的颈肩腰痛患者,

其临床症状将会明显改善。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恰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功能

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慢性背痛与感觉、运动的协调能力减退有关。同样的情形也适用

于慢性颈痛及肩痛。有研究指出对患有慢性背痛和慢性颈部疾病的病人进行感觉和运动协

调的训练是有成效的。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训练是S-E-T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开展了以此为目的的一系列运动。强调在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

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非常适于这个目的。另外,通常用到海

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

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一旦局部稳定肌有了满意的稳定作用,整体运动肌的渐进式训练

就可以开始了。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都可以用作此目的。对于肌力训练,要用相对较大的

负荷。运动分为3-4组,每组重复5-6次,每组之间要有休息。对运动员的最新研究表明较大负荷的运动可达到改善肌肉力量的目的。这种运动将如下实施:肌肉做3组强力收缩,重复5-6次,每组间休息1-2分钟,训练负荷则逐渐增加。当患者用这种方法进行

运动时,强调患者应处于无痛状态;一旦患者主诉疼痛,可通过调整力矩或减重的方法降

低运动负荷。

在进行悬吊运动训练时应在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下,尽量遵循以下的原则:

1以闭合链运动为主。闭合链训练可以更好的激活和训练局部稳定肌;在身体进行闭

合链训练时,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可以更加协调的运动。

2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根据先练“神经”再练“肌肉”理论,训练开始时进行低

负荷训练以激活局部稳定肌,在每次训练中,应遵循组与组之间的训练负荷递增直至患者

出现疼痛或动作完成不正确为止,如此可以不断增加对神经肌肉的刺激,迅速恢复稳定肌

的活力。在每次训练时,也应根据上次训练的结果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中后期训练以提

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为目的时,应遵循超量恢复和渐进抗阻训练的基本原则。

3训练中无痛,并保持正确的姿势。疼痛可能意味着训练负荷过大,姿势不正确往往

由于患者使用错误的运动模式完成动作,即以整体运动肌代偿薄弱的局部稳定肌。治疗师

应在训练中不断通过调整以达到上述目的。

4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进行训练。以悬吊绳为支点或使用气垫,可使患者在一个不稳定

的支承面上进行运动,身体的不稳定可更有效的刺激局部稳定肌。

5使用振动技术。对悬吊着患者的绳索用双手进行高频率的振动,可增加不稳定性。

同时,从临床经验看,可有效的缓解疼痛,这可能是根据“最后公路”理论,振动觉的传

入冲动相对抑制了痛觉传入冲动的结果。另外,研究表明,施加于腰部的高频振动可恢复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本体感觉。

6注重整体性训练。可将人体理解为一个由各个关节构成的动力链,重力和地面反作

用力通过其上下传递。当一个环节出问题后,可能会影响其相邻甚至更远端的关节,由于

应力分布不均等原因产生疼痛等临床表现。当一名患者颈痛或肩痛经运动训练后缓解不完

全时,有时应向下寻找原因,检查患者腰、髋或膝足等关节有无弱链接存在,有时经过对

腰部或膝部、足部问题的处理,患者的肩痛、颈痛可获得进一步缓解。

悬吊运动常用训练方法简介。

1颈部:

患者仰卧,使用宽吊带将枕部悬吊。每次训练可进行四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开链运动,指导患者做颈部侧屈、旋转等动作,如发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可轻轻予以适当牵伸。可用手指触摸颈部,往往在斜方肌肌腹可触及条索或包块样组织,

临床称为“激痛点”,在颈部向对侧牵伸的状态下对“激痛点”实施强力按摩,可迅速消

除肌肉紧张、疼痛等现象。

第二阶段:静态闭链训练,主要目的为激活局部稳定肌。如图13-2-16,使用弹性吊带支持背部以减轻训练负荷,将患者背部托起,保持下颌轻度内收,指导患者枕部用力下

压,以枕部为支点,负担背部、颈部、头部的体重(背部离开床面)。保持此一姿势,直

到患者感疼痛或疲劳,记录维持的时间。休息半分钟,重复同一姿势,记录时间。如患者

在训练中每次维持的时间呈逐渐增强趋势,则继续训练,如最后一次的维持时间较上一次

明显减少,提示患者疲劳,可停止训练。此一训练一般进行三到四次,一般情况下,如患

者单次维持时间超过3分钟,可视为正常。

第三阶段:动态闭链训练(图13-2-17),主要目的为训练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

的协同工作能力。姿势同第二阶段,指导患者在悬吊状态下在三个维度(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进行运动,即侧屈、前屈后伸、旋转。每组动作15次左右。

第四阶段:开链运动,动作同第一阶段,但要告诉患者努力记住在第三阶段获得的运

动感觉,并应用在开链运动中。

2腰部:包括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可适当结合静态闭链、动态闭链等运动。主

要训练多裂肌、臀中肌等肌群。

动作一:仰卧单腿悬挂并维持。注意腰部的弹性悬吊支持带的减重作用。

动作二:仰卧单腿悬挂,动态训练。每组5次,3-4组。每组的负荷应逐渐增加。

动作三:侧卧单腿悬挂并维持。

动作四:侧卧单腿悬挂,动态训练。

动作五:俯卧双腿悬挂并维持,注意患者应保持腰前凸消失的位置,即腰椎应处于中

立位而不是出于生理前凸的位置。

动作六:俯卧单腿悬挂、另一侧下肢水平外展外展。

悬吊训练在临床上的运用

悬吊训练是运动治疗的一种方式,在悬吊方式下进行运动训练有很多便捷的地方。几

乎肢体的所有开链与闭链运动都可在悬吊方式下完成,并且有多层次负荷强度可以选择。

(一)瘫痪病人的运用

这是目前悬吊训练在康复中运用最广的领域。瘫痪病人由于神经肌肉的病损使得其功

能受损,不仅出现外周肌肉功能的降低,也会出现核心肌肉的功能降低,其在开链运动和

闭链运动中的功能都受到削弱。此时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在悬吊的方式下进行训练可以得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悬吊技术还可以对中枢瘫痪的病人进行反射的诱发,尤其是对小儿脑瘫的患者。利用

S-E-T提供的悬吊配件,可以让脑瘫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反射诱发,OT训练等,也可以利用悬吊装置让患儿在辅助下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等。S-E-T提供的

辅助让治疗师在给患者治疗时有更多的空间来辅助、诱导患者进行训练。

(二)疼痛病人的运用

现在有理论认为,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将导致局部肌肉稳定性降低,感觉运动功能降低,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心血管功能降低,并导致慢性疼痛。有研究显示,运用悬吊技术对

稳定性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腰背疼痛。

目前有循证医学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对于非特异性疼痛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这些运动包括了放松训练、主动的运动训练。S-E-T治疗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开链或者闭链训练,重建局部肌肉的稳定性,肌力和感觉运动功能,从而有效治疗慢性疼痛。

此外,在悬吊方式下进行关节松动技术也是悬吊的一个用途。在悬吊下进行关节松动可以让患者充分放松,在利于治疗师进行手法的操作,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三)骨折病人的运用

骨折患者在进行必要的复位和固定后,需要早期的运动以维持和改善功能,这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成败。早期运用悬吊技术,患者可以很安全的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运动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伤病易发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

军事体育训练伤病易发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4:03:59.7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刘佳 [导读] 本文对军事体育训练伤的易发因素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军事体育训练伤的预防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武警贵州总队医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人增强自身机体能力、耐力及团队意识的重要训练方式,但在实际军事体育训练中常出现军事体育训练伤,军事体育训练伤不仅影响了军队的正常训练过程,也直接影响着军人的军事素质培育。本文对军事体育训练伤的易发因素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军事体育训练伤的预防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事体育训练伤;易发因素;预防 军事体育训练伤是指军人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受训练内容、强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病变或障碍的一系列损伤疾病。军事体育训练伤在军事体育训练中较为多发,但军人军事体育训练伤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提升,是当前军事体育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军事体育训练伤常见类型包括骨关节损伤、下腰部损伤、软组织损伤及炎症。以下对军事体育训练伤的易发因素进行总结,并归纳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率,保证参训官兵正常参训。 1 军事体育训练伤的易发因素 1.1 身心素质不佳 当前诸多受训人员在进行军事体育训练时,对于军事体育训练伤的认识不足,常常认为军事体育训练伤仅局限在腿伤、脚伤、腰伤等,这种认识不清的状况直接使得参训官兵在出现军事体育训练伤时,重视不够,在伤病未完全恢复时就开始进行训练,这种带伤训练的行为是导致军事体育训练伤易发的最为常见因素。 一些受训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常过分依赖现场保护人员,而现场保护人员精力有限,常常难以顾及所有军事体育训练人员,进而使得一些官兵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易出现军事体育训练伤。部分官兵虽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实践时方法不当,导致军事体育训练伤出现。如官兵在障碍训练时,多追求速度,导致从高板跳下时,忽略了屈膝缓冲,导致膝盖出现疲劳性损伤。此外,一些官兵在训练时,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导致精力不集中,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导致军事体育训练伤。 1.2 训练方式不当 在实际军事体育训练中,准备过程在训练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一些官兵在实际训练时,常常忽略准备活动,进而使得官兵在训练开始时直接进行高强度训练,机体不耐受致伤[1]。一些受训人员虽进行了准备活动,但其过程较为单一,仅为拉伸运动,对于不同训练项目实用性不高。进行训练后,因未进行放松活动,导致乳酸堆积,增加疲劳感,易引起各类疲劳性损伤疾病。 多数军事体育训练为提高管理效率,多采取集体周期性训练,这种训练内容较为单一,易引起受训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且不同受训人员心理及身体素质不同,直接导致受训效果存在极大差异,受训人员过度紧张易出现疲劳性损伤,而受训人员过度放松易出现应力性损伤。此外,一些单位为提高训练效果,擅自延长受训时间,这也是导致受训者军事体育训练伤易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1.3 安全保障缺乏 军事体育训练中训练场地需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以减少受训人员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训练场地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现场保护及保障人员保护两方面,现场保护主要是保证训练场地无石子等障碍物,训练器材完好,无松动状况;而保障人员保护则需要保障人员在受训人员出现意外或不适行为时,及时给予针对性措施,减少受训人员伤情[2]。当前诸多单位存在现场保护措施不佳状况,导致军事体育训练伤频发。 2 军事体育训练伤预防策略 2.1 加强受训人员身心素质培养 相关训练人员需加强对受训人员军事体育训练伤相关知识教育,及时提升受训人员对军事体育训练伤的认识和重视,各训练单位可及时邀请医院专业医师为受训者讲解军事体育训练伤自我预防方法及基础处理知识,避免疲劳性损伤发生。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前,需加强对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及心理状况调查,对于心理状况不佳人员需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提升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及训练信心。 2.2 改善传统训练模式 相关单位需加强对组训人员教育,加强组训人员对军事体育训练伤的认识。加强对组训人员多种训练方式教育,促进组训人员训练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组训人员主观能动性,采取针对性、灵活的训练模式,促进训练效果整体提升。对于不同身体素质官兵采取不同训练方式,定期给予受训人员训练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组训练,提升训练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前,组训人员需加强对受训人员准备活动训练,可根据实际训练项目采取针对性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需保证受训人员身体微出汗[3]。训练结束后也需指导受训人员进行放松训练,避免长时间劳损导致慢性军事体育训练伤的发生。 此外,组训人员可根据军事体育训练伤常发部位对受训人员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对于易伤部位进行预防性训练,促进机体整体素质提升,减少军事体育训练伤的发生。 2.3 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安全保障 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前,相关人员需加强对军事体育训练场地、器械等的检查,定期进行器械维护,积极排除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相关保障人员保护知识教育,提高保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保障人员的应急能力。在重要训练及考核过程中,组训人员需安排保障人员,并在现场准备常用药品、器械等,积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尽可能避免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4]。 3 结论 军事体育训练伤是当前军事体育训练中常见、易发疾病,也是影响军事体育训练整体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总结出受训人员身心素质不佳、训练方式不当、安全保障缺乏是导致军事体育训练伤病易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军事体育训练中需根据军事体育训练伤易发因素,结合各单位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预防军事体育训练伤发生,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及战斗力。

set悬吊训练疗法——仰卧位腰部核心肌群稳定训练

悬吊训练疗法——仰卧位腰部核心肌群稳定训练 仰卧位骨盆上抬 作用于腰部脊柱、骨盆与髋关节区域 一、针对问题: *稳定性降低 *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疲劳、关节活动度下降、僵硬、不适或者疼痛 *运动疼痛 二、开始姿势: *患者仰卧位 *双手放置胸前 *窄带在膝关节处,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 *窄带距床面得垂直高度大约就是30cm *宽带使用弹性绳置于骨盆处 同时也可以使用以下开始姿势 1、手臂平行放于身体两侧 2、通过双手向后握住床头使背阔肌 3、背阔肌主动参与同时另外一侧下肢 参与活动用弹性绳支撑 三、给患者得指导: 1、吊带里得膝关节伸直 2、悬空得一侧下肢抬高并且跟另外一侧下肢保持平行

3、通过向下压吊带来抬高骨盆使身体伸直 四、逐渐增加难度得方法: 1、逐渐减少弹性绳得支撑. 2、将窄带向远端得踝关节方向移动. 3、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得外展训练。保持骨盆在水平面上做髋外展,记录不能正确完成髋外展时得关节活动度。 4、平衡垫置于肩胛间,不负重下肢做髋关节得外展训练,保持骨盆在水平面上做髋外展,记录不能正确完成髋外展时得关节活动度。 5、做骨盆旋转时。以负重下肢为纵轴旋转骨盆,通过旋转做全关节活动判断其能力。 注:在整个过程中平衡垫可以置于肩胛间来增加难度, 五、弱链得测试: *能够完成正确动作得判断标准: 1、骨盆保持在水平面上 2、腰椎保持正常得前凸位置上(中立位)(腰椎保持在生理曲度范围内) 3、身体不发生旋转或侧屈 *如果测试不能够正确得完成或者诱发出疼痛,用以下方法纠正: 1、通过手放于身体得两侧,增加支撑面。 2、通过支撑腿对侧得手向后用力抓握床头,使背阔肌参与活动。 3、通过双手向后抓握床头,使背阔肌参与活动 4、不负重得一条腿使用窄带置于弹性绳上 5、腹横肌得主动收缩参与 6、使用双侧负重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S-E-T技术不仅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是康复训练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在很多体疗室都可以看到这种装置及运用。 一、悬吊训练的装置 (一)、悬吊网架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置。这种网架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一般配备了悬吊绳,悬吊带,滑轮,挂钩等。网架上可以配备多个挂点,移动也较为方便。 (二)、泰码(TEMA)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 泰码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除了悬吊的网架,吊绳,悬吊带等配件外,还配有弹力支持带等其他附属配件。专业的设计和丰富的配件使得该系列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 二、悬吊训练的目的 (一)、减除运动负荷 将肢体悬吊,让患者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可以免除重力的作用,达到减除负荷的目的。 (二)、提供助力 利用弹性悬吊绳可以提供外力 (三)、提供不稳定支撑 悬吊带作为支点是不稳定的,利用这种不稳定支撑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三、悬吊训练的基本技术 (一)、悬吊点 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式 1、悬点在运动关节上方:在此种悬吊方式下,运动可以始终保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没有阻力的变化。 2、悬点在运动关节远侧:在此种悬吊方式下,运动在关节与悬点的连线上时,肢体高度最低,向两侧运动时阻力不断增加,返回时有重力的分力提供助力。运动轨迹为凹形的弧线。 3、悬点在运动关节近侧:在此种悬种方式下,运动在关节与悬点的连线上时,肢体

军事体能组训方案

军事体能组训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体能组训方案 体能,即军事体能。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完成各项战斗任务所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军事体能是构成单兵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规范营体能训练方法与步骤,进一步增强体能组训的科学性和效率性,特制定此方案。方案共分为三大部分:准备活动、五大类体能训练法汇总、体能训练套餐选编。 一、准备活动 体能训练通常按:训练准备、训练实施、训练整理、训练讲评四个步骤进行。 下面着重强调体能训练前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又称“热身运动”,是指在训练前为提高训练效果,预防训练伤而进行的热身活动,目的是促进身体的各系统迅速适应即将进行的剧烈运动。 准备活动分为全身性准备活动和局部性活动。 全身性准备活动,一般以动力性全身整体活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跑步、跳跃、体育游戏、练习性球类活动等。跑步活动有:慢跑、小步跑、高抬腿、交叉步跑、变速跑、迎面接力跑等;跳跃活动有:原地跳、跨步跳、蛙跳、兔子跳等;体育游戏有:“火车赛跑”、“老鹰抓小鸡”,鸭子走路等;练习性球类活动有: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身体是训练的前奏,为调动受者训练兴趣和训练积极性,组织者应随时与受训者形成训练互动。 下面介绍局部性准备活动。局部性准备,是预防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以静力性牵拉和动力性转动练习为

主。主要内容包括:转动运动、动力性牵拉、静力性牵拉三大类。转动运动有:腰、膝、肩转体,揉踝、腕关节等;动力性牵拉:有踢腿、压腿、压肩、侧摆腿、伸展运动等;静力性牵拉有:臂部静力拉伸、持续后扳腿等。 准备活动运用原则,应坚持先全身性准备活动,后局部性准备活动。运用顺序:先小后大,先转后拉、先动后静,先快后慢的原则。强度不宜过大,动作不宜过快,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 二、五大类体能训练方法汇总 依据集团军二00八年制定的《体能训练指导手册》,军人体能训练划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能力五类素质训练。 (一)力量训练 力量,是肌肉紧张和收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也是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军人运动中的首要素质,是掌握技术和实施战术的基础。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 第一类:上肢力量训练 1、俯卧撑 作用:提高上肢伸肌和躯干肌肉力量,锻炼上肢的推撑力量和胸大肌力量。俯卧撑,是新兵体能考核的一项内容之一。 动作要领是:左脚向前一大步,双手比肩稍宽着地,手指向前,两臂伸直,两脚并拢,前脚掌撑地,身体呈直线为准备姿势。屈臂时两肘内合,伸臂时两臂挺直,身体保持平直。反复练习。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悬吊康复及悬吊运动训练讲课教案

Janlen悬吊康复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悬吊康复是以持久改善弱链肌肉神经状态从而康复骨骼疾病为 目的,集评估主动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一体的概念集合。主要是利用绳索把人体某些部位 悬吊起来,或用平衡软垫、软球等,使人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体能训练来促进人 体躯干核心平衡肌肉群运动而产生训练效果的方法。 悬吊运动训练源于二战康复治疗,由德国巴德洪堡的教授发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吊带桌样的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战后,脊髓灰质炎在欧洲爆发,英格兰的格思里史密斯用吊带桌来治疗肌肉瘫痪的患者,进一步推动了悬吊运动训练的发展进程。近年来由北欧一些国家正式提出悬吊运动训练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疾病的主动治 疗和运动中,之后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肌肉骨骼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由于其会带来疼痛使很多人在其一生中均会被该病所累及,以往能够有效治疗该症的方法不多,而悬吊运动训练就是在目 前治疗该类疾患的最新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实验证实,运动器官的慢性疾患往往与机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失调及肌力下降等,其中患者最重要的 病理改变包括: 1.对感觉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 2.躯干或脊柱肌肉等稳定肌群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3.其它活动肌肉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4.肌肉的萎缩; 5.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减退等。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些改变与慢性化进程间的关联性,但是有理由相信,它们在疾病的迁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悬吊运动训练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 统。前者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特定动作让患者来逐一完成,检查患者在完成整个动作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被解释为某些肌肉出现异常而不能正确完成整 个动作,可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者包括肌肉的放松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脊柱的牵引、脊柱部位的稳定肌肉训练、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其它肌肉的肌力训练、健身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需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 悬吊运动训练也已成功用于脑卒中及其它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还可用于工伤康复训练以及健体运动等项目。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风患者悬吊训练 运动功能的诊断系统 根据悬吊运动训练概念开发出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肌肉链中出现的“薄弱环节”(weak link)。所谓薄弱环节,是指患者在完成设定的某一个动作中,当某块肌 肉和其它肌肉一起工作时,由于该肌肉力量太弱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而使动 作出现不协调或异常。具体方法是按照悬吊运动训练设定的某些动作要求将患者悬吊起 来,比如仰卧位抬臀动作,先将一侧下肢和骨盆部位用悬吊带悬吊起来,在运动中逐渐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 一、康复是什么? 康复的内涵与外延 康复的狭义内涵是指残疾者的功能和能力的改善或恢复。其外延包括肢残康复、体残康复、视残康复、智残康复,以及听力和语言残疾者的听觉和语言康复等。 康复的广义内涵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使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能力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即协调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治疗和补偿、训练教育和提供最小限制环境等方面的帮助,以减轻致残因素对残疾者所造成的自身的和社会的不良后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功能状态,克服残疾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平等地参与社会。 康复的这一内涵,有机地把残疾人的康复与社会福利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内涵,康复的外延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即全面康复。康复不仅要克服残疾者自身的障碍,还包括克服社会给他们造成的障碍,残疾康复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上述各康复领域工作的协同努力。 二、康复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康复学的发展 康复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人类自有伤残以来就有康复。在中外古典书籍中已包括有康复的思想和康复的内容。康复不是一种治疗方法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观念的引入,现代康复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确立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国际于1922年创立,且康复一词正式用于残疾人并形成概念;有关康复的各领域开始协作。确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学正式独立,康复定义得以明确。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领域之间的康复协作进入轨道,并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专门康复机构纷纷成立。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70年代被宣布为康复年代。80年代联合国大会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康复国际通过了残疾预防及康复的《80年代宪章》。作为科学技术的康复显著发展,对伤残者的人权认识明显提高,各领域间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康复专业分科。 (二)、康复事业的发展趋势(以聋康复为例) 1.早期化。 2.家庭化。 3.社区康复越来越引起重视。 4.多学科化。 5.康复与特殊教育训练日趋结合。 6.“康复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 7.国际合作日益增多。 三.早期康复 一是指年龄上,由于残疾障碍可能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婴儿期,另外,由于0-3岁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障碍的早期鉴别与早期教育康复应在婴儿期。 二是指尽可能地在儿童的残疾障碍发生进展中及时地诊断出来,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

军人体能训练新闻稿

军人体能训练新闻稿 军人体能训练新闻稿材料-新闻报道1 随着燃烧了9天的武汉军运会主火炬今晚徐徐熄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也宣告圆满落幕。正如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今天所说,中国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届巨大成功的军运盛会。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科伊塔则称赞,各国军人运动员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了“十分出色”的运动成绩。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他们以超乎寻常的优异成绩在军运赛场上创造了中国军人新的辉煌。 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毕,当运动员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本届军运会的辉煌已载入史册,它是中国军体工作的新起点,无论是对于激励中国军人运动员在竞技成绩上再攀高峰,还是对全军体育工作的推动开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王恋英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解放军代表团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军战斗力,希望这个成绩在激励解放军运动员继续往前走的同时,可以让全军的体能训练掀起一个高潮。 今天下午,武汉军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中国解放军代表团分别以133枚金牌、239枚奖牌遥

遥领先各队。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也是第一个在单届军运会上金牌数突破100枚的队伍。本届军运会的游泳、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上,中国军人大包大揽,掀起夺金狂潮。在具有军事特色的项目上,如军事五项、空军五项、海军五项、跳伞、水上救生等,中国军人更是展现出令对手望尘莫及的实力,其中,中国军人在军事五项上夺得6枚金牌中的5枚,在空军五项和海军五项上均实现了包揽全部金牌。 在颇受国人关注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军人获得了女篮和男排两枚金牌。在男篮比赛中,八一男篮不畏强手,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在女排比赛上,八一女排遗憾负于巴西队屈居亚军,但是全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仍然得到了球迷和观众的认可。 武汉军运会把国人过去很少关注的军人运动会变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国人通过军运会更多地了解到军事体育,也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另一种风采。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不负众望,在武汉军运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优异成绩。王恋英表示,这个成绩对解放军的各支运动队将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通过本次军运会,“各个运动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将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拼搏、努力,就能登上竞技高峰和捍卫军人运动员的荣誉。” 此外,解放军代表团在赛场上的骄人成绩也将转化为提升全军体育训练水平、增强战斗力的推动力。

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试卷A答案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A)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 100分钟 适用专业班级 13级社会工作 一、简答题(答题要求,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2分),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2分),全部或者部分丧失(2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分)。 2、视力(1分)、听力(1分)、言语(1分)、肢体(1分)、智力(1分)、精神(1分)、多重残疾(2分)。 3、孤独感(1分)、自卑感(1分)、敏感(1分)、自尊心强(1分)、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2分),富有同情心(2分)。 4、机构康复: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专门的康复机构(2分);社区康复: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3分);上门服务:医疗或康复机构和社区的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3分)。 5、医学康复:通过医学治疗和辅助器械(2分);教育康复:通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2分);职业康复:以职业训练为中心,通过咨询服务、职业评估、教育、培训(2分);社会康复: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1分);心理康复(1分)。 二、论述题(答题要求,每小题20分,共60 分) 1、小儿瘫痪又称小儿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简称脑瘫。是在妊娠到 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等,是儿童致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5分) 脑瘫的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癫痫。(5分) 康复训练:早期治疗的康复训练方法(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3).坐位姿势的控制训练(4).跪立位与单膝跪立位的控制训练(5).立位与步行的姿势控制训练。(5分)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主张对脑瘫儿童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强调一个患儿所需要的各种训练治疗和教育应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给予,这个人被称为引导员。引导员全面负责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智力、感觉、理解、个性、行为、社会交往和体能等训练。使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同步和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节律性意向和娱乐性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员尽可能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各项

军人战术:400米障碍教案汇编

军人战术:400米障碍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军人战术:400米障碍 目的: 1.通过400米障碍是我军的传统军事体育训练项目之一,也是体能训练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障碍训练能发展军人在军事行动中所需要的 奔跑、跳跃、攀越、支撑平衡和钻爬等基本技能,并能提高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战时迅速通过各种人工和天然障碍物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400米障碍。 方法:讲解示范,体会练习。 地点:操场。 时间:一课时。 要求:严格遵守操课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5分钟) 1.队伍带到训练场后,清点人数。 2.宣布训练内容、要求。 3.1、一般准备活动。(1)振臂运动,4×8拍;(2)扩胸运动,4×8拍;(3)体侧运动,4×8

拍;(4)腹背运动,4×8拍;(5)压腿运动,4×8拍;(6)转髋运动(快速),4×8拍;(7)跳跃运动,4×8拍。 2、专门性准备活动。(1)慢跑物400米;(2)小步跑30米×2次;(3)高抬腿跑40米×2次;(4)后蹬跑30米×2次;(5)加速跑60米×2次。 作业实施(30分钟) 通过400米障碍技术 通过400米障碍跑由平地跑和通过障碍物两大部分组成。 1、平地跑的动作技术。平地跑动作可分为出发跑、转弯跑和终点跑等。(1)出发跑:是指从起点到第一个障碍物前的100米跑。起跑姿势可采用站立式或俯卧式起跑;跑的动作技术与短跑途中跑动作基本相同。动作应放松,步幅开阔,节奏明显。(2)转弯跑:400米障碍全程要经过三次弯跑。弯跑时身体向内倾斜,加大外侧腿的后蹬力量和摆动幅度,并用脚掌内侧着地,外侧臂相应地加大摆动的力量和幅度。内侧腿向内转,脚向内沿转并用脚掌外侧着地,同侧臂摆动略小于外侧臂。(3)终点跑:终点跑是指从最后一个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军人体能训练新闻稿

军人体能训练新闻稿 10月24日,中国队在军事五项接力赛赛场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隽辉/摄 随着燃烧了9天的武汉军运会主火炬今晚徐徐熄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也宣告圆满落幕。正如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今天所说,中国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届巨大成功的军运盛会。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科伊塔则称赞,各国军人运动员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了“十分出色”的运动成绩。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他们以超乎寻常的优异成绩在军运赛场上创造了中国军人新的辉煌。 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毕,当运动员走下领奖台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本届军运会的辉煌已载入史册,它是中国军体工作的新起点,无论是对于激励中国军人运动员在竞技成绩上再攀高峰,还是对全军体育工作的推动开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副主任王恋英今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解放军代表团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军战斗力,希望这个成绩在激励解放军运动员继续往前走的同时,可以让全军的体能训练掀起一个高潮。 今天下午,武汉军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中国解放军代表团分别以133枚金牌、239枚奖牌遥遥领先各队。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也是第一个在单届军运会上金牌数突破

100枚的队伍。本届军运会的游泳、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上,中国军人大包大揽,掀起夺金狂潮。在具有军事特色的项目上,如军事五项、空军五项、海军五项、跳伞、水上救生等,中国军人更是展现出令对手望尘莫及的实力,其中,中国军人在军事五项上夺得6枚金牌中的5枚,在空军五项和海军五项上均实现了包揽全部金牌。 在颇受国人关注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军人获得了女篮和男排两枚金牌。在男篮比赛中,八一男篮不畏强手,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在女排比赛上,八一女排遗憾负于巴西队屈居亚军,但是全队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仍然得到了球迷和观众的认可。 武汉军运会把国人过去很少关注的军人运动会变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国人通过军运会更多地了解到军事体育,也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另一种风采。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不负众望,在武汉军运会上取得了突破性的优异成绩。王恋英表示,这个成绩对解放军的各支运动队将产生长期的激励作用,通过本次军运会,“各个运动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将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拼搏、努力,就能登上竞技高峰和捍卫军人运动员的荣誉。” 此外,解放军代表团在赛场上的骄人成绩也将转化为提升全军体育训练水平、增强战斗力的推动力。 王恋英表示,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个中心整合了全军的各个体育单位,主要职责除了提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脑卒中的病情急骤,恢复较慢,并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在患者人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由于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家属情绪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特点.而康复治疗大多周期长,需要耐心细心,短期内难以见效,致家属往往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时,应给予康复训练.然而家属常表现为重治疗,轻康复的心理. 1.2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功能障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活动,致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绝望心理,依赖心理等,加之家属的照顾和保护,使患者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增强.常有患者在行早期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很专心地给患者关节做被动活动,肌肉按摩,而患者却已人睡,因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康复治疗效果. 1.3医护人员康复知识缺乏现代科学的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未变,康复护理一直是一个

薄弱环节,对康复医学知识缺乏系统教育和培训,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匮乏,影响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1.4注意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对策2.1宣传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新的观点趋向于在脑卒中后即开始行早期康复训练,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先临床后康复训练的错误观念.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讲解脑卒中疾病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指导患者和家属设置抗痉挛体位和进行被动运动等方法,告知可能出现诸如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和误用综合征,并教育患者和家属采取相应的预防知识. 2.2早期介人心理康复利用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和医学知识,耐心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让患者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和患者共同制定一套个体化,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学会放松自己,解除压力,加上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精神振作,唤起希望,树立信心,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_2.3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去上级康复中心学习康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军事训练课程大纲

军事训练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程是军事化管理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二、课程目标 军事训练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增强自身体质,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体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今后参军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要求 1、军事体育课(含基本军事技能和体育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 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2、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18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举办军事化管队 列队形会操表演。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3、基础军事技能训练时间至少为34学时,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在组织军 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 四、课程内容;1、国防教育(含军事训练)2、体育运动(常规体育锻炼) (一)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1、《内务条令》教育 2、《纪律条令》教育 3、《队列条令》教育与训练 4、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 5、班队列动作训练 (二)武术 1、基本步法(扑步、马步、弓步) 2、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二十八式太极拳 (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1、侧身跑、往返跑,小步跑。 2、蛙跳、台阶跳、纵跳摸高; 3、俯卧撑,高抬腿, (四)田径: 1、短跑,加速跑;50米、100米跑;接力跑; 2、跳跃:蹲踞式跳远;三级跳远。 (五)棋类: 1、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旗、跳棋。 (六)健康教育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新)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自闭症属于先天性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自闭症儿童常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科学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间为3至6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感知觉发展训练、合理膳食及科学家教的家庭疗法等。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以及对自闭症治疗的深入研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借助科技的力量,自闭症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以多感官训练系统为主要原理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情景互动训练,使自闭症儿童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目的性主动运动能促使大脑神经中枢不断对动作质量进行修正和调整,更有利于恢复原有功能或建立新区域的代偿,实现功能重塑。 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其核心技术又名互动投影系统,系统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捕捉参与者动作进行影像分析,该动作数据使参与者与屏幕产生即时性的互动反馈。系统训练内容有:上下肢体训练、认知训练、感统运动训练、社交合作训练、情绪治疗、灵活性训练。逼真的现实画面,舒适的韵律,让自闭症儿童在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影响和全方位的多感官刺激下,放松身心投入训练,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快结束治疗,回归快乐的生活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方法一: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营造了一个虚拟情景的地面交互平台,自闭症儿童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的虚拟情景进行互动,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无拘束的操作与自闭症儿童康复目标相融合,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下肢功能、社交合作能力、情绪控制等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奥普迈地面情景体验系统康复训练环境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