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醛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安全设计措施

甲醛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安全设计措施

甲醛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安全设计措施
甲醛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安全设计措施

甲醛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安全设计措施

发表时间:2016-04-01T14:38:16.1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作者:童立风

[导读] 广西桂能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工业上生产甲醛,均以甲醇作原料,通过氧化制甲醛。

童立风

广西桂能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甲醛生产工艺的氧化反应属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本文通过分析甲醛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设计措施,为甲醛生产装置的设计、运行中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甲醛;危险、有害因素;氧化反应

目前工业上生产甲醛,均以甲醇作原料,通过氧化制甲醛,由于使用金属银催化剂和氧化铁氧化钼催化剂的不同而分为银法和铁钼法,本文生产装置采用银法制备甲醛。

1原辅材料

主要原料为甲醇,辅助材料主要为催化剂金属银。

2工艺流程

由甲醇氧化制甲醛工艺为常压操作,主要包括:三元混合气制备、反应、甲醛吸收等工序。

(1)三元混合气制备工序:新鲜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风机升压,与甲醇蒸发器和水蒸汽混合形成三元气体。

(2)反应工序:三元混合气经过蒸汽加热器过热后,进入氧化炉反应器,在固定床催化剂上发生反应,生成甲醛。反应设备——氧化器的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催化反应段、高位热能回收段、低位热能回收段。多数工艺利用高位热能产生蒸汽。

(3)甲醛吸收工序:主要由两个吸收塔组成,第二吸收塔上部用软水吸收形成稀甲醛液,再用泵送至第一吸收塔,自上而下与氧化反应器来的甲醛气体逆流接触,循环吸收得到甲醛水溶液产品,送至甲醛贮槽。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3.1危险化学品的识别

原料甲醇是中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瀑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低洼处,与火源会着火回燃。

产品甲醛也是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副产过氧化物的性质极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有爆炸危险。

3.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

3.2.1火灾、爆炸

在氧化炉反应器中,甲醇氧化制甲醛属强氧化反应。强氧化反应的主要危险性有火灾爆炸。强氧化反应一般是剧烈放热反应,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造成反应失控而发生爆炸事故。原料甲醇和产物甲醛均是易燃、易爆物质,副产过氧化物的性质极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有爆炸危险。为避免空气与甲醇混合后发生爆炸,在甲醇与空气的混合气中加入蒸汽,控制形成的三元混合气中甲醇浓度和氧含量使其在爆炸极限之外。同时通过控制氧化器内反应温度和触媒床层停留时间而抑制过氧化反应。

(1)反应原料及产品具有燃爆危险性;

(2)反应气相组成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具有闪爆危险;

(3)甲醇氧化制甲醛属强氧化反应,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造成反应失控而发生爆炸事故;

(4)氧化反应器内反应温度过高和触媒床层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过氧化反应;

(5)产物中易生成过氧化物,化学稳定性差,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作用易分解、燃烧或爆炸。

甲醇、甲醛属易燃易爆液体,在卸(装)或生产运行中,如果储罐、管道、设备、塔类、阀门、料泵等泄漏,遇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

3.2.2锅炉、压力容器爆炸

氧化炉汽包、尾气处理汽包、蒸汽分配器等都属带压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管道设计不合理或使用材质不当、超期服役、老化、蠕变、疲劳、安全附件失灵、超期运行等原因易引发爆炸。锅炉的汽水系统在密闭的容器和管道中工作,承受着介质压力和火焰加热,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压力可能因操作失误或反应异常而迅速升高,从而导致承压部件超压爆炸。

3.2.3中毒窒息

甲醇、甲醛具有一定毒性的物质,一旦容器及管道存在缺陷、腐蚀、超压和设备结构材质选择不当、机械设备密封不严、监控系统失灵、操作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甲醇、甲醛气体泄漏,生产区域通风不良,操作人员长时间吸入甲醇、甲醛,有发生中毒的危险。如果检修动火、进罐作业前未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隔绝、置换、吹扫、清洗并分析合格,可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3.2.4机械伤害

甲醛生产过程中使用空压机、罗茨鼓风机等机械设备和各种泵类设备运动部位无防护设施,人员意外接触造成机械伤害。设备检修作业时,未切断电源,他人误起动设备造成机械伤害。

3.2.5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建筑物、槽、罐类、塔类设备比较高大,作业场所设有高处操作平台、架空管线、扶(斜)梯等,在生产运行、检查、检修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很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检修工具从高处掉落,砸伤地面人员。安装在高处的阀门、零件等松动、脱落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3.2.6 灼烫

甲醛氧化反应炉温度高达650℃,各种热交换器内温度较高,生产线中高温设备、管道较多,如隔热措施不良,人体接触这些设备、管线或其中的物料(包括事故情况下的高温物料喷出、泄漏,检修过程中与高温物料的接触),可造成严重灼烫。高温设备附近操作岗位存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 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改善基本方案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 改善基本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的目的。未能做到手指口述 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3、定置管理不严谨,货架码放过高、过多、码放不合理现象。 4、车间三员未做到认真检查、巡查。应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5、员工之间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6、对人员精神状态不符合上岗要求的,可以灵活安排生产任务。 7、员工基本存在危险源辨识不清、辨识不到位。 8、有个别员工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习惯,加大执行力度。 9、在工作中存在设备运转时或停止时,窜岗聊天的习惯或干活时不认真,精力不集中。 10、存在习惯性违章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1、集体作业时,员工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麻痹、大意。 12、行车工存在作业时玩手机、左顾右盼的现象。

13、行车勾头停留在员工作业区上方或停留在员工头顶。 14、新员工存在对设备性能的不了解,未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1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学习及监控力度。 16、在装配区,集体作业时。未能设专人指挥,无法协同作业。 17、普遍存在我行我素的心理,光是嘴上说,执行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实处。 18、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 19、人员安排存在问题,无法做到专人专干某一件事或某一件工作 20、在起吊作业时,忘记起吊手势。 21、危险源辨识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层次不一 22、无证人员操作电焊机(属于A类三违) 23、对行车的检查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检查设备 24、装配时没有专用的工器具 25、行车工操作时存在盲区 26、班组长应该熟知每个生产任务的危险源,并予以告知员工

车间安全生产措施示范文本

车间安全生产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车间安全生产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生产是企业、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保障。不同的工 种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要求有不同的安全措 施,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 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①“人”,即人的管理。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 管理。生产车间岗位的人员需求程序应是非常规范的。车 间新需求的员工,根据公司所荐人员的详细材料,先形成 定岗的初步意向,然后到辅助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 在这段磨合期中,车间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 价基准,然后根据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 况进行总评,形成书面资料,反馈给公司,以落实定岗。 对初评不能担当本岗位者,车间通过以培训、再教育等途

径来提升该员工的综合能力,以达到胜任的目的。如再不能胜任的员工,则谢绝录用。 在日常生产中,车间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 ②“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公司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安全生产,时刻放在心上。以下是PINCAI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关于20XX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希望本文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标,制定20xx年工作目标 (一)、车间奋斗目标: 安全环保无事故,创先争优建和谐.。 (二)、主要目标: 1、主要指标:一是硫磺包装量年计划20.00万吨;二是新鲜水、电量、能耗等指标(略)。 2、硫磺成型、包装、发运总量100%完成年计划任务;硫磺发运出厂合格率、上级抽查合格率100%;设备完好率为99.99%,设备事故为零;安全环保生产消灭上报事故,实现“三零三率”。 3、全力以赴确保12万吨/年硫磺成型包装装置(第二期)安全环保经济开工成功,实现食品添加剂硫磺生产规模达22万吨/年,成为全国第一大食品添加剂硫磺生产企业。 4、加强员工思想管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事争争第一,建设和谐。 二、追标,实现奋斗目标的总体方案 1、抓班子带队伍激励斗志。一是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我们以建设“四好班子”为目标,通过与时俱进增强班子成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力,把车间领导班子培养成为管理精、能力强、贡献大的班

子,带领职工赶超中国石化同类装置先进水平。二是在职工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通过抓好安全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与和谐意识教育,在加强全民工教育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劳务工的教育管理,进一步激发职工队伍“比学赶超,事争第一”的斗志,带出一支能保安全、能保稳定、敢超先进、敢当模范的职工队伍,确保车间奋斗目标的实现。 2、抓安全树环保确保达标。一是加强安全环保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努力打造全国第一大食品添加剂硫磺生产基地,为公司安全环保建设作出贡献。二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交接班和巡检制度,抓好装置安全平稳生产。组织开展“班组义务安全员”活动,广泛发动职工开展HSE观察,从职工自身的“低、老、坏”现象入手,认真查找和纠正身边的“三违”行为,彻底消除自身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树立“我要安全”、“人人都安全员,人人都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三是抓好隐患排查和整改。每个班组每月上报一项隐患,车间组织评估,特别是生产设备方面存在的隐患,由专业组和班组共同排查。四是抓好重大作业环节的作业管理,按照“四特一态”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制,确保特殊和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生产。五是坚持做好车间的“月检”和班组岗位的班(天)检查,努力促进QHSE职责的落实。车间将围绕安 全生产为中心,把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去,确保“一岗一责制”落到实处,把劳务工纳入同全民工一样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享受同等教育培训、同等管理考核、同等奖励处罚的权利与

车间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措施及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有力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公司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一、生产安全管理的规定 1. 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对公司员工必须进行生产安全教育,填写三级教育卡片备档。生产员工上岗前,部门或车间必须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独立操作。 3. 公司为从事作业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条件和防护用品。 4. 杜绝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实际操作人员有权对上述行为拒绝执行。 5. 生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况,任何人无权擅自拆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违者将予以重处。为了确保安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不准开机运行。 7.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严禁开启设备的电气箱,发生电气故障,必须由电工进行修理,并认真执行设备检修期间的停送电规定。 8. 禁止乱拉电线、乱接电器设备,非专业人员严禁从事排拉电线、安装和检修电器设备。 9. 动用明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用明火审批制度》。

10. 工伤事故按人事行政部的规定范围进行管理。 11. 从事登高作业必须按《登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12. 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气焊接,电梯、压力容器以及厂内车辆的驾驶等工作。 13. 公司规定吸烟必须在指定的地点。 第二条、消防安全制度 1.防火制度的建立 (1) 施工现场都要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 (2) 建立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员的10%。 (3) 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 2.消防器材的配备 (1) 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m2配备2只10L灭火器。 (2) 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应备有专供消防用的积水桶(池)、黄砂池等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3) 临时木工间、油漆间和木、机具间等每25m2配备一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4) 24m高度以上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具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或其他防火设备和设施。 3.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 (1) 各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关于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

关于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目的 为了使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并持续改进,对所有活动及服务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1.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及服务所产生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的二次辨识、评价活动。 2. 不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初始辨识、评价。 第三条职责 1.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审核与批准。 2. 全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为二级管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本项目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3. 公司安保科是本办法的主控部门,负责指导公司各业务部门、项目经理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调查评价,并汇总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并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组织评价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各业务部门与各项目经理部。 4. 公司安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公司安保科每三年定期组织机关各相关部门和所属各单位,更新识别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对出现本规定(第五条、㈡、2.⑴)情况时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更新评价。 6. 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对本单位办公楼或办公场所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7. 公司技术质量科负责对推广“四新”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环境破坏进行评估。 8. 公司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分管业务工作范围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并分别报安保科汇总。 9. 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对本项目施工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二次识别、评价。项目工程部门负责编制健康安全和环保的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项目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第四条识别和评价方法

车间安全管理措施

车间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有力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公司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一、生产安全管理的规定 1. 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对公司员工必须进行生产安全教育,填写三级教育卡片备档。生产员工上岗前,部门或车间必须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独立操作。 3. 公司为从事作业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条件和防护用品。 4. 杜绝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实际操作人员有权对上述行为拒绝执行。 5. 生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况,任何人无权擅自拆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违者将予以重处。为了确保安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不准开机运行。 7.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严禁开启设备的电气箱,发生电气故障,必须由电工进行修理,并认真执行设备检修期间的停送电规定。 8. 禁止乱拉电线、乱接电器设备,非专业人员严禁从事排拉电线、安装和检修电器设备。 9. 动用明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用明火审批制度》。 10. 工伤事故按人事行政部的规定范围进行管理。 11. 从事登高作业必须按《登高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12. 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气焊接,电梯、压力容器以及厂内车辆的驾驶等工作。 13. 公司规定吸烟必须在指定的地点。 第二条、消防安全制度 1.防火制度的建立 (1) 施工现场都要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 (2) 建立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员的10%。 (3) 建立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 2.消防器材的配备 (1) 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每100m2配备2只10L灭火器。 (2) 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应备有专供消防用的积水桶(池)、黄砂池等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3) 临时木工间、油漆间和木、机具间等每25m2配备一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油库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4) 24m高度以上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具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或其他防火设备和设施。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a I时'间H 卜/ / 1 / 4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人员都应在 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有关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车间是本公司的生产重地。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外单位要求参观生产车间须经生产部同意;参观中试车间须经市场发展部同意。参观时,必须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参观。有关人员须做好保密工作,参观人员不得对生产场地及设备等进行拍照,以防生产技术泄密和被盗。 三、车间要经常保持整洁、物品摆设要整齐、规范,原材料与产成品不得混合存放。车间须做好四防、五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窗,水、电、气;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四、凡新来公司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的人员(含在读研究生、客座人员、临时工),必须由车间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保密教育。 车间负责人要将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公司对化学危险品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车间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检修、防尘、防毒和预防事故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基本知识及有关规定,向新来人员交代清楚,直到其熟悉各项操作技能,方能让其独立工作。 五、建立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生产,在操作时要有防范措施;进行可 能发生爆炸的生产,必须在特殊设计的防爆生产设备内进行,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的生产,必须在具有良好通风设备的场所进行,生产残渣、废液不能乱丢、乱倒。 七、领用剧毒化学品(指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确定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规定的范围)必须经过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治安与技安岗位责任人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才能领取。并实行五双制度(双帐、双锁、双人领用、双人使用、双人保管)。 八、领用稀有金属,必须经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方可领用,并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九、使用易燃易爆气体,严禁明火,并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禁止氢气

车间消防安全生产措施 - 制度大全

车间消防安全生产措施-制度大全 车间消防安全生产措施之相关制度和职责,车间消防安全生产“十不准”1、不准在车间内吸烟,擅自进行明火作业。?2、不准占用疏散通道。?3、不准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4、不准在生产工作期间将安全... 车间消防安全生产“十不准” 1、不准在车间内吸烟,擅自进行明火作业。? 2、不准占用疏散通道。? 3、不准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4、不准在生产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大门上锁或关闭。? 5、不准随便动用消防器材。? 6、非机修人员不准擅自拆装机器设备。? 7、不准无证上岗操作危险机台。? 8、故障设备未修好前,不准使用。? 9、上班时间不准怠工、滋事、打架或擅离职守。? 10、不准赤膀赤脚进车间,不准带小孩进车间。 四懂四会 1、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 2、懂预付火灾措施,会使用灭火器。 3、懂灭火方法,会灭初期火灾。 4、懂逃生方法,会疏散物资。 汽车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应检查所使用工具是否完好。施工时工具必须摆放整齐,不得随地乱放,工作后应将工具清点检查并擦干净,按要求放入工具车或工具箱内。? 2、拆装零部件时,必须使用合适工具或专用工具,不得大力蛮干,不得用硬物手锤直接敲击零件。所有零件拆卸后要按顺序摆放整齐,不得随地堆放。? 3、废油应倒入指定废油桶收集,不得随地倒流或倒入排水沟内,防止废油污染。? 4、修理作业时应注意保护汽车漆面光泽、装饰、座位以及地毯,并保持修理车辆的整洁。车间内不准吸烟。? 5、用千斤顶进行底盘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坚实场地并用角木将前后轮塞稳,然后用安全凳按车型规定支撑点将车辆支撑稳固。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6、修配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件或更换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按修理技术规范精心进行作业和检查调试。? 7、修竣发动机起动前,应先检查各部件装配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加足润滑油、冷却水,置变速器于空档,轻点起动马达试运转。严禁车底有人时发动车辆。? 8、发动机过热时,不得打开水箱盖,谨防沸水烫伤。? 9、地面指挥车辆行驶,移位时,不得站在车辆正前方与后方,并注意周围障碍物。 员工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作程度、工艺纪律、操作规范,做好各项记录,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3、保持作业现场整治,搞好文明生产。? 4、上岗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5、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 6、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生产技术部安全职责 1、全面负责生产技术现场的消防、技安和卫生工作。? 2、组织实施各工段安全管理规定,现场操作规范和安全技术措施。? 3、针对新员工(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生产现场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组织安全技术考核,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及时处理员工提出的意见。? 4、每天组织一次各工段安全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备、防护器材等处于完好,教育员工加强维护,正确使用。? 5、组织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先进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改善基本方案 - 制度大全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改善基本方案-制度大全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改善基本方案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的目的。未能做到手指口述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3、定置管理不严谨,货架码放过高、过多、码放... 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的目的。未能做到手指口述 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3、定置管理不严谨,货架码放过高、过多、码放不合理现象。 4、车间三员未做到认真检查、巡查。应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5、员工之间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6、对人员精神状态不符合上岗要求的,可以灵活安排生产任务。 7、员工基本存在危险源辨识不清、辨识不到位。 8、有个别员工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习惯,加大执行力度。 9、在工作中存在设备运转时或停止时,窜岗聊天的习惯或干活时不认真,精力不集中。 10、存在习惯性违章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1、集体作业时,员工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麻痹、大意。 12、行车工存在作业时玩手机、左顾右盼的现象。 13、行车勾头停留在员工作业区上方或停留在员工头顶。 14、新员工存在对设备性能的不了解,未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1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学习及监控力度。 16、在装配区,集体作业时。未能设专人指挥,无法协同作业。 17、普遍存在我行我素的心理,光是嘴上说,执行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实处。 18、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 19、人员安排存在问题,无法做到专人专干某一件事或某一件工作 20、在起吊作业时,忘记起吊手势。 21、危险源辨识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层次不一 22、无证人员操作电焊机(属于A类三违) 23、对行车的检查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检查设备 24、装配时没有专用的工器具 25、行车工操作时存在盲区 26、班组长应该熟知每个生产任务的危险源,并予以告知员工 27、车工手上有油污,用通电的热水洗手 28、叉车在运转工件时,车速过快 29、吊索具的检查及日常保养记录,未能真正的执行 30、滚筒吊运至叉车上时未使用牵引钩 31、员工对设备损坏的程度不够重视(设备就是挣钱的工具) 32、使用砂轮机时,使用混乱。致使车工无法正常使用。 33、对钢丝绳的检查力度有待加强 34、安全帽的佩戴不规范 35、在吊运支柱后,抽钢丝绳时存在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 源辨识评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 价 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此程序,对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危害和危险进行辨识并评价,确定出重大危险因素,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定期识别并评价重大危险因素,实现对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有效控制。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并达到有效运行。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项目在建筑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必须施加影响的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2.《许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标准》 2.3.许昌项目管理公司《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汇编》 2.4.项目许昌管理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4 . 目标、指标 达到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5. 职责 项目执行经理: -------审批重大危险因素,经理部负责组织本项目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现场经理: -------领导工程部负责对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确认、 汇总、核定,编制《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组织有关人 员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因素。 行政部: -------负责识别公司总部的危险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业务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材设部:;机电部:)负责与部门责任相 关的危害辨识与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危险源辨识评价表》。6. 工作程序 工程部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行政人事部对生活区、办公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 经理部组成危险源辨识、评价小组并开展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参加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主要人员提前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 6.4.1 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6.4.2 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指导书。 6.4.3 设备设施安装、运行、维护基本知识。 6.4.4 有毒有害原材料储存与使用方法。 本项目危险因素存在范围: 6.5.1管理:工程技术、操作规程、人员技能培训、教育过程控制。 6.5.2人员素质:人员意识、操作规程、经验。 6.5.3环境条件: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与条件。 6.5.4职业卫生、消防。 危险源辨识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6.6.1询问与交流 6.6.2现场观察 6.6.3查询有关记录 6.6.4获取外部信息 6.6.5安全检查表法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改善基本方法

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的目的。未能做到手指口述 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9 中。 10 11、集体作业时,员工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麻痹、大意。 12、行车工存在作业时玩手机、左顾右盼的现象。 精心整理

13、行车勾头停留在员工作业区上方或停留在员工头顶。 14、新员工存在对设备性能的不了解,未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1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学习及监控力度。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行车工操作时存在盲区 26、班组长应该熟知每个生产任务的危险源,并予以告知员工 精心整理

27、车工手上有油污,用通电的热水洗手 28、叉车在运转工件时,车速过快 29、吊索具的检查及日常保养记录,未能真正的执行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天气温度高,未做好防暑工作 40、行车用遥控器时,不能及时打铃提醒。未能起到警示作用 精心整理

41、危险源辨识过于形式化,未真正做到实处 42、对周围的环境辨识不到位 43、在翻转工件时,没有经验或不使用吊钩的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开完班前会找不到员工 54、下午一点,未能按时到岗 精心整理

55、吊索具不用时,应及时取下 56、车床操作人员有野蛮操作行为 57、未检查钢丝绳就使用 59 60 61 62 63 64 65 1、管理人员应设有安全台账,发现问题记录并有签字 2、对员工在培训上,多放些事故案例,安全事故短片 精心整理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DOC)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

1.0目的 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HSE风险,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 3.0参考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核电工程事业部《HSE管理手册》(HXNPD-GM-HSE-999,B版) 4.0责任 4.1本部安全部 ◆负责对本程序编制、修订和解释,并指导各项目部开展风险和环境因素识别、 评价及控制管理; ◆负责建立事业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辨识清单; ◆负责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2本部其他部门 ◆负责组织对本职能部门工作中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 4.3各项目部 ◆负责对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 落实控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制定高风险专项安全控 制措施,并进行监督; ◆提供必要的人员、设施和其它资源以有效执行该程序。

5.0程序 5.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5.1.1危险源识别 (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 ◆项目部应根据组织规模划分危险评价单元。划分危险评价单元时,如有固定工 作场所的按工作场所划分,无固定工作场所的按施工工序划分; ◆项目在施工阶段,项目部成立“三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项目部级危险 /危害因素辨识小组、施工队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小组以及工段级危险/危害因 素辨识小组。各级危险源辨识小组由工程、技术、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根据 所管辖区域和施工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对危险/危害辨识小组成员要进行系统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原理及专业知识的 培训,使其具备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能力; ◆对危险性高、辨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评价区域,要对辨识小组成员进行具有针 对性的专项培训。 (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项目部各级危险辨识小组在识别作业风险和危害因素时要求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雇员、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存在重大风险的分项工程/活动; ◆从事高风险作业活动的人员;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有关规定。 (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5.1.2危险源评价方法 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对辨识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改善基本方案

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得目得。未能做到手指口述 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3、定置管理不严谨,货架码放过高、过多、码放不合理现象。 4、车间三员未做到认真检查、巡查。应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5、员工之间得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6、对人员精神状态不符合上岗要求得,可以灵活安排生产任务。7、员工基本存在危险源辨识不清、辨识不到位。 8、有个别员工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得习惯,加大执行力度。9、在工作中存在设备运转时或停止时,窜岗聊天得习惯或干活时不认真,精力不集中。 10、存在习惯性违章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1、集体作业时,员工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得麻痹、大意。 12、行车工存在作业时玩手机、左顾右盼得现象。

13、行车勾头停留在员工作业区上方或停留在员工头顶。 14、新员工存在对设备性能得不了解,未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1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加大对新员工得培训、学习及监控力度。 16、在装配区,集体作业时。未能设专人指挥,无法协同作业。 17、普遍存在我行我素得心理,光就是嘴上说,执行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实处。 18、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得思想态度 19、人员安排存在问题,无法做到专人专干某一件事或某一件工作 20、在起吊作业时,忘记起吊手势。 21、危险源辨识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层次不一 22、无证人员操作电焊机(属于A类三违) 23、对行车得检查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检查设备 24、装配时没有专用得工器具 25、行车工操作时存在盲区 26、班组长应该熟知每个生产任务得危险源,并予以告知员工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议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议 生产车间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在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起着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作用,其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容不得留下任何死角,务必把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工作做扎实。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车间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控制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率。 一、抓安全学习教育,做到思想上重视安全。 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通过班前会、安全活动分析会等多种形式灌输,学习“安规”及各种安全文件,总结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针对过去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派发安全宣传资料、刊办安全板报、真实小故事小案例演讲、事故幻灯片演示等方式,让真实安全开口,让血的事实说话,用身边的事故警示身边有人,引导职工从内心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认真分析习惯性违章的“三个”危害性:因为习惯养成不易矫正,长此以往,必酿大祸;承袭不良的作业传统,侥幸过关,还以为是经验,容易产生麻痹松懈思想,使本来就很薄弱的安全防线不攻自破,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习惯性的做法易被人接受,从而使违章面不断扩大,造成恶性循环。要使职工强化安全生产的忧患意识、认真意识和到位意识;转变部分职工安全生产与己无关的观念以及逆反心理,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抓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做到行动上落实安全。 在日常操作中,通过实施有效的岗位安全考评制度,采取“兼职安全员-班组长-车间主任”三级安全巡查网等方式来督促约束员工认真有效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并处理教育违章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三不动”原则,即对设备性能、状态不清楚不动;影响正常使用的设备缺点未修好前不动(一时克服不了的缺点,先停用后修复);发现设备有异状时不动。 在日常巡检工作中,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始终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此外,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作为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应充分发挥车间党支部、基层工会组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从思想上抓职工安全操作的执行控制,从源头上规范职工落实安全操作流程,真正形成车间党政工领导、工段班组长、安全监管人员共抓安全、常抓安全的管理防护大网,做到安全管理责任到人。 三、抓各项安全活动的开展,在“结合”上下功夫。 在生产过程中,车间要经常开展安全劳动知识竞赛活动,开展“查隐患、促整改”、“自查自纠”等日常巡查工作,开展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的“三无”活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提醒他人不被伤害的“四不伤害”,充分发挥生产骨干职工的作用,真正做到联保互保。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生产现场各类隐患进行及时检查和治理,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彻底消除事故隐患,使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保持的良好势头。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现场施工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控制,以实现环境保护,减少环境影响,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3、职责 3.1 质量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 负责对全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评价,应编制《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3.2 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销售部、人事部、工艺维护部 负责公司办公、生产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准备 4.1.1 开工前,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项目经理组织领导工作小组,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平面布臵、施工工艺、供方及相关方等的要求,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范围应覆盖所有作业场所、施工、生活区域,识别结果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表》。 a、界定施工现场或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 b、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c、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4.1.2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4.2 界定活动、产品和服务应考虑 4.2.1 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 4.2.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4.2.3 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拆除、运行。

4.2.4 有毒有害材料、物质的贮存、保管、使用。 4.3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分类 4.3.1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查阅资料或记录的方法识别生产、作业活动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4.3.2 工程开工前,质量部结合生产特点,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建立《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4.3.3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 a、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如生产连续运行。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事件,如潜在火灾、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 b、三种时态: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到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c、八个方面: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物与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4.4 危险源的辩识与分类 4.4.1 危险源辩识的方法

车间安全生产培训材料

车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新工人须牢记的第一件事是要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规程,各种安全规程很多是从我们前辈的事故、伤害等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严格遵守。 任何操作都应有正确的程序,它是能够使操作“顺利”“安全”“容易”进行的方法。因此,不按程序操作,就可能造成事故、伤害。有人认为“按自己的方式做就行”,按程序“太麻烦”,但“欲速则不达”。只有忠实的遵守操作程序,安全才能有保障。 2、岗前安全早预知 上岗前,要搞清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有不清楚的地方要积极提问,直到弄清楚。要检查自己作业的范围有无安全问题?有无打滑、摔到的危险?使用的工具、用具有无损坏?使用的材料、机械有无异常?在工作中要随时想一想“下一步要进行的作业存在什么危险”“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危险”。严禁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和乱动阀门、电气开关等 3、安全常规知识 1)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和池,应该有围栏或者盖板。 2)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堆放,应该不妨碍操作和通行,废料要及时清除。 3)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 4)散放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应该严禁烟火。 5)对于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和使用化纤防护服及用品。 4、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2)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3)移动长、高金属物体碰触电源线、配电柜及其他带电体。 (4)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 (5)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破损或松动。 (6)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 (6)湿手操作机器开关、按钮等。 (7)临时线使用或管理不善。 (8)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开关、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受高温、高湿、粉尘、碾压、摩擦、腐蚀等,使电气绝缘损坏,接地或接零保护不良而导致漏电。 (9)接线盒或插头座不合格或损坏。 5、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等部位无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开关离设备较远,有了紧急情况不能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上料等作业。 (5)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禁止区域或禁止通行区域)。 (6)乱动机械。 6、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改善基本方案

车间常见安全生产问题和改善基本方案 1、班前会过于形式,未注重实效,无法达到班前会的目的。未能做到手指口述 2、行车起吊时响铃次数过多,形成人员听到铃声麻痹。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3、定置管理不严谨,货架码放过高、过多、码放不合理现象。 4、车间三员未做到认真检查、巡查。应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5、员工之间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6、对人员精神状态不符合上岗要求的,可以灵活安排生产任务。 7、员工基本存在危险源辨识不清、辨识不到位。 8、有个别员工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习惯,加大执行力度。 9、在工作中存在设备运转时或停止时,窜岗聊天的习惯或干活时不认真,精力不集中。 10、存在习惯性违章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11、集体作业时,员工之间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麻痹、大意。 12、行车工存在作业时玩手机、左顾右盼的现象。

13、行车勾头停留在员工作业区上方或停留在员工头顶。 14、新员工存在对设备性能的不了解,未掌握,存在安全隐患。 15、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未能及时加大对新员工的培训、学习及监控力度。 16、在装配区,集体作业时。未能设专人指挥,无法协同作业。 17、普遍存在我行我素的心理,光是嘴上说,执行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实处。 18、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态度 19、人员安排存在问题,无法做到专人专干某一件事或某一件工作 20、在起吊作业时,忘记起吊手势。 21、危险源辨识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层次不一 22、无证人员操作电焊机(属于A类三违) 23、对行车的检查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检查设备 24、装配时没有专用的工器具 25、行车工操作时存在盲区 26、班组长应该熟知每个生产任务的危险源,并予以告知员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