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实验指导书

控制测量实验指导书

控制测量实验指导书
控制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习一J2、T3光学经纬仪认识及读数练习

一、实习目的

了解T3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各螺旋的作用,学会读数的方法。

二、实习要求

1.将T3光学经纬仪与书本上相应图进行对照,了解仪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2.提高整置仪器的熟练程度。

3.观察了解制、微动机构的关系、构造和原理。

4.在读数显微镜中观察度盘及测微器成象情况,学会重合读数方法。

每组轮流领用一台T3

1.将经纬仪由箱中取出,双手握

住仪器的支架;或一手握住支架,一

手握住基座,严禁单手提取望远镜部

分。

2.整平仪器,整置方法同普通经

纬仪一样,要体会精密光学经纬仪长

水准气泡的灵敏性,反复整平,直至

仪器转到任何位置时气泡都居中,或

者离开中心位置不超过一格。

3.熟悉各螺旋的用途,练习使用。图2-1

4.练习用望远镜精确瞄准远处的目标,检查有无视差,如有视差,则转动对光螺旋消除之。

5.练习水平度盘的读数。读数举例见图2-1。

说明:水平度盘每度间隔刻有15个分格,每格格值为4′;测微盘一周相当于2′,共刻60大格,600小格,即每大格之值为2″,小格格值为0.2″。因此,T3经纬仪可直接读至0.2″(若以大格为单位,则为0.1格,一般写成0.1g)。

6.练习配置水平度盘的方法。

1

2

3.T3光学经纬仪是精密测角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倍加爱护。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外,在

六、实习报告编写提纲

1.实习名称、目的、时间和地点;

2.所用仪器名称及编号;

3.附各次读数记录及读数窗中的影像图;

4.简要叙述在度盘上置数的方法和步骤,并画出10°20′30.0″,181°34′52.0″,357°43′41.7″的影像图。

5.体会与建议

实习二水平角观测(方向观测法)

一、实习目的

1.用J2经纬仪按方向法进行观测练习,以掌握用方向观测法进行三、四等水平方向观测与记录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领会规范中对方向观测所制定的各项规定。

3.了解测站各项限差要求,学会对方向观测的成果质量进行判别及处理的方法。

二、实习要求

1.预习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弄清方向观测法记录表格的填写次序和方法。

3.每人至少观测1~2个合格测回,全组完成一套9个测回合格成果。

4.限差要求(对J2仪器而言)

两次重合读数差3″;

半测回归零差8″;

一测回2C互差13″;

各方向归零后的测回互差9″。

5.对不合格的成果返工重测。

三、仪器与工具

每个实习小组借用J2型经纬仪一台(带脚架)、测伞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小刀、小三角板或直尺、记录表格。

四、实习步骤

一测回的操作步骤(以三等观测为例)

1.先选择好远距离的边长均匀的四个以上方向的目标。

2

3.顺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进行水平度盘和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两次);

4.顺转照准部,精确照准2方向,仍按上述方法读数;顺转照准部依次进行3、4……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方向数≤3时,可不必闭合至零方向),以上构成上半测回;

5.纵转望远镜,逆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上法读数;

6.逆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n、n-1、……3、2直至零方向。构成下半测回。

上、下半测回构成一个测回。

五、注意事项

1.观测程序及记录要严守操作规程。

2.观测中要注意消除视差。

3.记录者向观测者回报后再记,记录中的计算部分应训练用心算进行。

4.测微器读数不许涂改。

六、上交资料

每组上交一份大于4个方向9个测回的合格成果(所有原始记录一律上交)。

在方向法观测的诸方向中,条件许可时,有意识地选择一目标,让其视线紧靠烟囱、水塔或高建筑物等障碍物旁通过,以考察旁折光对水平角观测成果的影响(附注:计算重测、补测测回时,可不考虑该方向观测值的成果)。

八、实习报告编写提纲

1.写明本次实习的名称、目的、时间及地点;

2.写明所用仪器的名称及编号;

3.附观测记录成果;

4.对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成果进行质量分析,提出重测、补测和取舍的具体意见;

5.进行测站平差,得出一个测站上合格的水平角观测成果;

6.实习心得与体会。

九、观测手簿(见表2-12)。

水平角观测记录表表2-12 第测回仪器№点名等级日期:月日天气:观测者:Y=B 觇标类型:开始:时分成象:记簿者:归心用纸№结束:时分

归零差Δ左= Δ右=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指导书 伟丰编写 2014年12月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2、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容 运用算术逻辑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实验仪器 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 2、排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输入开关(INPUT)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已和数据总线(“DATA BUS”)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容。

图1-l 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图1-2中已将实验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箭头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控制信号。实验电路中的控制时序信号均已部连至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进行实验时,还需将S3、S2、S1、S0、Cn、M、LDDR1、LDDR2、ALU_G、SW_G 各电平控制信号与“SWITCH”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进行跳线连接,其中ALU_G、SW_G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按动微动开关PULSE,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五、实验步骤 l、按图1-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图中箭头表示需要接线的地方, 2、用INPUT UNIT的二进制数据开关向寄存器DR1和DR2置数,数据开关的容可以用与开关对应的指示灯来观察,灯亮表示开关量为“1”,灯灭表示开关量为“0”。以向DR1中置入11000001(C1H)和向DR2中置入01000011(43H)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各个控制电平的初始状态为:CLR=1,LDDR1=0,LDDR2=0,ALU_G=1,SW_G=1,S3 S2 S1 S0 M CN=111111,并将CONTROL UNIT的开关SP05打在“NORM”状态,然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鲁金金主编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土木与工程学院

项目一线路工程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线路测量的相关测量技术标准规范; 2、了解掌握线路测量的作业过程 3、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4、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 法。 5、掌握用南方CASS进行土方量计算 二、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GPS、木桩、钢尺、铁钉、油漆、记录夹,铁锤等。 三、任务 ××四级公路项目 1.项目概况 ××四级公路项目位于位于桂林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食堂附近,是理工大后门通向五塘村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2.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两侧是荒地农田,也有林地等。 2.项目要求 道路断面宽度采用单幅路混合交通:行车道宽度4米,两侧人行道个1米,共6米宽。 计算行车速度 采用支路Ⅲ级,20km/h 平面设计指标 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米设超高推荐半径:40米 设超高最小半径:20米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500米 圆曲线最小长度:20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米 纵断面设计 最大纵坡:3% 最大合成坡度:4% 坡度最小长度:60米竖曲线最小半径:150米,极限值:100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20米 横断面设计 最大超高:2% 超高渐变率:1 /50

停车视距:20米 四、主要内容: 线路初测 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测量要求,沿道路采用GPS测量方法每隔1KM左右布设1对控制点,若在区域内控制点不能满足中心桩放样及带状图测绘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加密。本次实习控制点加密可采用GPS-RTK技术或常规作业模式进行,若采用常规作业时,导线观测要严格按照城市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且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长度和导线相对闭合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 基平测量,沿线路布设水准点,并按项目情况进行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 线路定测 定测阶段主要的测量工作任务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 1.中线测量 2.纵断面测量 3.横断面测量 4.纵横断面图的测绘 5.土(石)方的计算 五、作业步骤和方法要求: 各小组在所测地形图上设计含有几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连接。 (1)中线测量 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放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各偏角一测回。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20m或5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20m、10m 或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电线)相交之处设加桩,在曲线交点处设立主点桩。中线定线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或目估定线,量距采用一般钢尺量距,曲线测设可采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本次实习采用导线测量方法,从已知控制点出发,将交点作为导线点,进行交点坐标采集,最后闭合到已知控制点。并进行内业计算后,得出符合要求的导线点坐标,最后将采集到的坐标,采用南方CASS进行线路设计,按20m一个中桩,得出中桩坐标,倒入全站仪或GPS RTK中,进行外业中桩放样。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横向误差应小于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l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10cm。 里程桩的编号:0+000,0+020,0+040,….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如:0+027,0+055,…。 (2)纵断面测量 1).中平测量 以相邻水准点为一个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至下一个水准点。作业中应注意: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一SIMULINK 基础与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系统的界面、菜单、工具栏按钮的操作方法; 2、掌握查找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及其用途,熟悉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3、掌握Simulink 常用模块的内部参数设置与修改的操作方法; 4、掌握建立子系统和封装子系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 ()(0.11)(0.0011) G s s s s = ++ 应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PID 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为: 1 ()(1)()d p i d T s U s K E s T s T s N =+ + 其中采用了一阶环节来近似纯微分动作,为保证有良好的微分近似效果,一般选10N ≥。试建立PID 控制器的Simulink 模型并建立子系统。 三、 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实验二 控制系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 3、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时域分析 (1)根据下面传递函数模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在图上读标注出峰值,求出系统 的性能指标。 8 106) 65(5)(2 32+++++=s s s s s s G (2)已知两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和2G (s),绘制它们的单位脉冲响 应曲线。 4 5104 2)(2 321+++++=s s s s s s G , 27223)(22+++=s s s s G (3)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初始条件,绘制其零输入响应曲线。 ?? ??????????--=????? ???? ???212107814.07814.05572.0x x x x []?? ????=214493 .69691.1x x y ??? ???=01)0(x 2、频域分析 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2G (s)和3G (s),将它们的Bode 图绘制在一张图中。 151)(1+= s s G ,4 53.0)(22++=s s s G ,16.0)(3 +=s s G 3、根轨迹分析 根据下面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稳定 的K 值范围。 ) 2)(1()()(++= s s s K s H s G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书1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与测量实验室

实验一、信号发生器和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信号发生器、模拟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F40 一台 示波器GOS6051 一台 三、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 (1)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1V,不含直流成分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次信号,记录其实际周期值,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被测波形。 (2)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频率为5kHz,峰峰值为2V,含1v直流成分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次信号,记录其实际周期值,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被测波形。2.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 (1)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周期为0.1ms,峰峰值为2V,占空比为50%,不含直流成分的矩形波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次信号,记录其实际频率值,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被测波形。 (2)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周期为0.2ms,峰峰值为3V,占空比为50%,含1V直流成分的矩形波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次信号,记录其实际频率值,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被测波形。 (3) 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周期为1ms,低电平为0V,高电平为3V,占空比为20%,不含直流成分的矩形波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次信号,记录其实际频率值,并在坐标纸上记录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被测波形。 3.用示波器观测几个通信原理常用调制信号(选作) (1)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一个调幅波,载波信号为频率1MHz的正弦波,幅度为2V;调制

信号选内部信号正弦波(波形编号为1),调制信号频率为5kHz,调制深度为80%。 (2)调节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一个FSK波,输出正弦信号幅度为2V;调制信号选内部信号正弦波(波形编号为1),频率在100Hz和10KHz之间交替,交替间隔时间为10ms的正弦波。 4.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像(演示或者选作) 四、实验步骤 打开电源,并预热信号发生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4.1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 4.1.1 步骤 (1)按“shift”,则屏幕上显示“shift”字样,shift表明要选择某个按键的第二功能。然后按“频率”,即完成按键上面对应蓝字的功能,说明完成选择波形为正弦波。在显示屏左端显示“~”。(2)按“频率键”,可显示频率或者时间单位,使其显示频率,完成1kHz的输入,即为:在数字按键上输入1,然后按扫描键,这时选择了按钮下方的单位“kHz”。 (3)按“shift”,则屏幕上显示“shift”字样,shift表明要选择某个按键的第二功能。然后按“猝发”,即完成按键上面对应蓝字的第一项功能,说明完成选择偏移功能。在数字按键上输入0,然后按调频键,这时选择了“mV”(或在数字按键上输入0,然后按“shift”,这时选择了“V”)。即说明选择直流分量为0。 (4)按“幅度键”,可显示幅度位,即电压单位。完成1V的输入,即为:在数字按键上输入1,然后按“shift”键,这时选择了“V”。 (5)用示波器观测输出信号,并记录实际周期和波形。 4.1.2 步骤 (1)按“shift”,则屏幕上显示“shift”字样,shift表明要选择某个按键的第二功能。然后按“频率”,即完成按键上面对应蓝字的功能,说明完成选择波形为正弦波。在显示屏左端显示“~”。(2)按“频率键”,可显示频率或者时间单位,使其显示频率,完成5kHz的输入,即为:在数字按键上输入5,然后按扫描键,这时选择了按钮下方的单位“kHz”。 (3)按“shift”,则屏幕上显示“shift”字样,shift表明要选择某个按键的第二功能。然后按“猝发”,即完成按键上面对应蓝字的第一项功能,说明完成选择偏移功能。在数字按键上输入1,然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测量学基础实习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而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生产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能够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从事专门测绘工作或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该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下面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实习动员 1.实习目的:测量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和室内的实践操作,把书本上学到的部份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加深理解和巩固,为水利事业培养人才作贡献,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2.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实习场地情况,提出实习任务和计划,宣布实习组织机构、分组名单、实习纪律,说明仪器工具借领办法和损耗赔偿规定,指出实习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实习内容: 量距导线测量、地形测量 (一)量距导线测量:第一周 ① 准备工作:辅导老师讲授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 ② 选点打桩:选一条7个导线点的独立图根闭合导线。要求导线点间通视良好,没有障碍物。桩点标志埋设10厘米长,顶面锯成十字的钢条。 为已知水准点 ③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每组联合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 N 3 引测组成四等闭合水准路线。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后、前、前、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其不等差不超过±3米,路线中各测站距离累积差不超过±10米,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与常数K

PLC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三菱)(精)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个重要环节.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用所学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 LC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 1.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生产和科学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 4.直观察常用电器的结构。了解其规格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6.初步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编制与调试方法。 应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方法 做一个实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前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及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实验前要能记住有关线路和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联接线路,应先检查实验所用的电器、仪表、设备是否良好,了解各种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规格,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

方法,并合理选用仪表及其量程。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时,应立即请指导教师检查处理,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联接实验电路 接线前合理安排电器、仪表的位置,通常以便于操作和观测读数为原则。各电器相互间距离应适当,以联线整齐美观并便于检查为准。主令控制电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联接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回路电流大小合理选用,其长度要适当。每个联接点联接线不得多余两根。电器接点上垫片为“瓦片式”时,联接导线只需要去掉绝缘层,导体部分直接插入即可,当垫片为圆形时,导体部分需要顺时针方向打圆圈,然后将螺钉拧紧,下允许有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免通电后产生火花或断路现象。联接导线裸露部分不宜过长。以免相邻两相间造成短路,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联接电路完成后,应全面检查,认为无误后,请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接线中,要掌握一般的控制规律,例如先串联后并联;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控制接点,后保护接点,最后接控制线圈等。 3.观察与记录 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必须认真对待。 进行特性实验时,应注意仪表极性及量程。检测数据时,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点,而在线性部分时则可少取几个点。 进行控制电路实验时。应有目的地操作主令电器,观察电器的动作情况。进一理解电路工作原理。若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分析,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注意:运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故障时,一般在断电情况下,采用电阻档检测故障点;在通电情况下,检测故障点时,应用电压档测量(注意电压性质和量程;此外,还要注意

电子测量原理实验指导书

电子测量原理实验指导书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目录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组成原理及操作 (1) 电子计数器原理及应用 (10) 示波器原理及应用 (16) R、L、C参数测量 (24) 逻辑分析仪原理及应用 (31) 交流电压测量 (40)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组成原理及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2.学习操作本实验系统并完成一些简单实验。 二、实验内容 1.操作本系统的实验箱内部DDS信号源,产生出多种信号波形,并用外接示波器观察。 2.使用本实验箱内部数字示波器,去观察外部信号源的信号波形。 3.使用本实验箱内部数字示波器,观察内部DDS信号源产生的信号波形。 三、实验器材 1.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箱 1台 2.双踪示波器(20MHz模拟或数字示波器) 1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1Hz~1MHz) 1台 4.计算机(具有运行windows2000和图形化控件的能力) 1台 四、实验原理 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a电子测量实验箱;b系列化的实验板;c微型计算机(含配套的实验软件),如图1-1所示。此外,实验中根据需要可以再配备一些辅助仪器,如通用示波器、信号源等。 图1-1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外貌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电子测量实验系统 电子测量实验箱主板如图1-3所示。 S102 短路块 62芯插座,实验电路板 AC9V 温度板用电源 EPP 插座,连接计算机 并口 键盘板接口 电位器直流可调电压 S101 短路块 S702 短路块 S602 短路块 采集1通道输入Ain1信号源1输出Aout1 测频输入Fx 采集2通道输入Ain2信号源2输出Aout2 直流电压输入DCin 图1-3 电子测量实验箱主板 短路块名 短路位置 连接说明 使用场合 S101 左边 7109直流电压差分输入端DC -不接地 温度实验时使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 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设备 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 ?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 ?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 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 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 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 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 ?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作者:————————————————————————————————日期: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适用班级:15测量1、2班 实习周数: 1周 工程测量教研室 2016年1月11日

说明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数字化课程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验证课堂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变成技巧、变成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 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 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 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不进”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搬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 (二)建筑轴线放样要求 本次建筑轴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轴线数据,假定轴线中心点位置,以及中心点与任一轴线端点的起始方向,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技术要求进行。 表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100~300 5 ≤1/30000 二级100~300 8 ≤1/20000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实验指导书-电子测量原理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指导书 《电子测量原理》实验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和带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示波器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数字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带宽测试 二.实验内容 1.相关测试仪器的熟练使用 2.边沿、脉宽等触发类型的使用 3.触发释抑功能的使用 4.预触发与延迟触发功能的使用 5.脉冲参数的测量 6.获取模式(标准、峰值、平均、高分辨率)的使用 7.触发方式(自动、正常、单次)的使用 8.带宽的测量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 2.熟悉掌握数字存储示波器使用和带宽的测试方法。 四.实验设备与工具 数字存储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射频信号源 五.实验原理与说明 1.实验仪器简介 ⑴函数发生器 Agilent Technologies 33220A 是高性能的20 MHz 任意波形发生器,其具有内置任意波

形和脉冲功能。实物如图1。 ?10 个标准波形 ?内置的14 位50 MSa/s 任意波形功能 ?具有可调边沿时间的精确脉冲波形功能 ?LCD 显示器可提供数字和图形视图 ?易用的旋钮和数字小键盘 ?仪器状态存储器,用户可自定义名称 ?带有防滑支脚的便携式耐用机箱灵活的系统特性 ?四个可下载的64K 点任意波形存储器 ?GPIB (IEEE-488)、ΜS B 和LAN 远程接口为标准配置?符合LXI Class C 标准?SCPI(可编程仪器的标准命令)兼容 图1 Agilent 33220A 20 MHz 任意波形发生器 ⑵数字存储示波器Agilent DSO5012A Agilent DSO5012A主要指标: ?采样率2 GSa/sec 每通道 ?垂直分辨率8 位 ?模拟带宽:100MHz ?上升时间(= 0.35/ 带宽):3.5 nsec ?水平范围:5 nsec/div 至50 sec/div ?触发系统模式:自动、正常(已触发)、单,释抑时间~60 ns 至10 秒 ?触发类型:边沿、脉冲宽度、码型、TV、持续时间 ?边沿:在任何源的上升沿、下降沿或交变沿触发 ?脉冲宽度:当正向或负向脉冲小于、大于或在任意源通道的特定范围内时触发。 ?最小脉冲宽度设置:5 ns ?最大脉冲宽度设置:10 s

最新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测量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实验记录书写工整,不可潦草或涂改,并按规定填写实验组号、日期、天气、仪器名称及组员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必须于测量进行时立即记下,不可另以纸条记录,事后抄写。 4、记录者在记录数据时,应向观测者回报读数,以免记错。 5、数据要全,不能省略零位。如水准尺读数 1300, 度盘读数中的“ 0 ” 均应全部填写。 6、记录数字若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可用橡皮擦拭,而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斜杠,将改正之数记于其旁。 7、简单计算及必要的检验,应在测量进行时算出。按四舍六入、五前单进双舍(或称奇进偶不进)的取数规则进行计算。如数据 2.3235 和 2.3245 进位均为 2.324 。 8、实验结束时,应把实验结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收拾仪器结束实验,并按实验开始时领取仪器的位置,归还仪器与工具。 9、实验完毕后要及时编写实验报告。并在下次实验课前上交实验指导教师批阅。

测量仪器操作细则 1、测量仪器必须爱护,防止振动、日晒、雨淋,不应坐在仪器箱子上。 2、开箱提取仪器 1)先安置三脚架,将各架腿插入土中,使三脚架稳妥。启箱取出仪器前应看清仪器在箱中的位置,以免装箱时发生困难。 2)从箱中取出仪器时,不可握拿望远镜,应双手握住基座或远镜望的支架,取出仪器后小心地安置在三脚架上,并立即旋紧仪器与三脚架的中心连接螺旋。 3、野外作业 1)仪器上的光学部分(如镜头等)严禁用手帕、纸张等物擦试,以免损坏镜头上之药膜。 2)作业时须握住支架转动,不得握住望远镜旋转,使用仪器各螺旋必须十分小心,用力要适度。 3)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衡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动作要准确、轻捷,用力要均匀。 4)仪器所在地必须时时有人,做到人不离仪器,并防止其他无关人员使弄仪器。 5)在太阳或细雨下使用仪器时,必须撑伞,特别注意仪器不得受潮。 4、搬移仪器 1)搬移仪器前应使望远镜物镜对向度盘中心。若为水准仪,物镜应向后。 2)搬移仪器时先检查一下连接螺旋,必须一手握住仪器的基座或支架,一手抱住三脚架,竖向稳妥地搬移,不得横放在肩上或横抱在胸前以免损坏仪器,当距离较长时,必须装箱搬移。 3)搬移仪器时须带走仪器箱及有关工具。 5、使用完毕 1)应清除仪器及箱子上的灰尘、脏物和三脚架上的泥土,将基座的脚螺旋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 2)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 等电子测量仪器,在野外更换电池时,应先关闭仪器的电源;装箱之前,也必须先关闭电源,才能装箱。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书》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书 电子测量实验室编写

目录 实验一示波器性能研究及使用 实验二交流电压的测量 实验三时间的测量 实验四相位差和频率的测量 实验五测量放大器参数测试 实验六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调测 实验七扫频仪的使用及有源滤波器性能测试实验八简易数显频率计的设计

前言 《电子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介绍电学中常见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电感、频谱、频率特性等)的测量方法、测量时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基本的测量误差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会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 《电子测量》课程实验开设目的:首先是加深理解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同时学习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另外通过一些综合性实验达到对已学过的其它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

实验一示波器性能研究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各种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我们可以把示波器简单地看成是具有图形显示的电压表。 普通的电压表是在其刻度盘移动的指针或数字显示来给出信号电压的测量度数。而示波器则不同,示波器具有屏幕,它能在屏幕上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信号电压的随时间的变化,即波形。 示波器能把非常抽象的,眼睛看不到的电过程,变换成具体的看得见的图像。因此,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压和电流时,可在显示被测电压或电流幅值的同时,还可显示波形、频率、相位。这是其它电压测量仪表,如电压表等无法做到的。一般电压表的读数与被测电压波形有关,而用示波器测量时,其精度可不受被测电压和电流波形形状的影响。另外,示波器的响应速度极快,也没有指针式仪表所具有的惯性。但是,示波器作定量测试时,测试值是以屏面上波形幅值所占的垂直刻度值乘Y 轴偏转灵敏度得出的,而屏面上波形幅值所占的垂直刻度值将受到光迹宽度、视差及示波器固有误差和工作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精确读出测试值,这就决定了示波器的测试精度不可能太高。 本次实验目的是熟悉示波器各功能旋钮的使用,掌握用屏面上波形及屏幕标尺测量波形幅值及时间的方法。示波器使用方法见附录一。 三实验设备 1. 示波器一台 2.信号发生器一台 3.超高频毫伏表一台 四实验步骤 1、了解信号发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用信号源输出高频信号,用示波器观察高频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和调幅波输出,观察改变调制度时波形的变化。 2、熟悉触发器正负极性及触发电平的功能: 用高频信号源输出正弦波,用示波器进行观察。当示波器上出现清晰的波形后,适当将波形右移,使波形的起始端出现在屏幕上。改变触发极性,即将触发极性钮拉出或推入,观察波形的变化。再转动触发电平旋钮,观察波形变化。 3、测试偏转灵敏度: 使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00KHz,调节输出幅度,用超高频毫伏表测量,使之为0.5V。示波器探头置于×1档,偏转因数选择开关置于0.2V/cm,微调钮置于“校准”。将信号源输出接入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信号幅度的格数,记录在表1-1中,计算出偏转因数,与选择开关指示值(0.2V/cm)比较。 将信号幅度改为0.1V,示波器偏转因数选择开关置于50mv/cm,重复上面的测量。 4、测试扫描速度: 示波器的扫描速度开关置于0.2ms,扫描微调置于校正,输入函数发生器的1KHz 方波。测出一个信号周期T所占的水平格数,则可算出扫描速度=T/格数,与扫描速度选择开关指示值(0.2ms)相比较,计算出相对误差。记录在表1-2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指导

一、实验准备和实验注意事项 1.本课程实验使用专门的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设备,使用前后均应仔细检查主机板,防止导线、元件等物品落入装置内导致线路短路、元件损坏。 2.完成本实验的方法是先找到实验板上相应的丝印字及其对应的引出排针,将排针用电缆线连接起来,连接时要注意电缆线的方向,不能反向连接;如果实验装置中引出排针上已表明两针相连,表明两根引出线内部已经连接起来,此时可以只使用一根线连接。 3.为了弄清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几个实验的控制信号由开关单元“SWITCH UNIT”模拟输入;只有在模型机实验中才真正由控制器对指令译码产生控制信号。在每个实验开始时需将所有的开关置为初始状态“1”。 4.本实验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指示灯亮时表示信号为“0”,灯灭时表示信号为“1”。 5.实验接线图中带有圆圈的连线为实验中要接的线。 6.电源关闭后,不能立即重新开启,关闭与重启之间至少应有30秒间隔。 7.电源线应放置在机内专用线盒中。 8.保证设备的整洁。

二、实验设备的数据通路结构 利用本实验装置构造的模型机的数据通路结构框图如下图。其中各单元内部已经连接好,单元之间可能已经连接好,其它一些单元之间的连线需要根据实验目的用排线连接。 图0-2 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框图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l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设备 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l所示。其中两片74LSl81以串行方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ALU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三态门由ALU-B控制,控制运算器运算的结果能否送往总线,低电平有效。 为实现双操作数的运算,ALU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DR1、DR2(由74LS273实现)锁存数据。要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存到DR1、DR2中,锁存器的控制端LDDR1和LDDR2必须为高电平,同时由T4脉冲到来。 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过三态门(74LS245)后送入数据总线,三态门由SW-B控制,低电平有效。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上的内容。 图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外,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ALU运算所需的电平控制信号S3、S2、S1、S0、Cn、M、LDDR1、LDDR2、ALU-B、SW-B均由“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l、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对单总线数据通路,需要分时共享总线,每一时刻只能由一组数据送往总线。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实验三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四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五锅炉内胆静(动)态水温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名称: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型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4所示。被控量为中水箱(也可采用上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2检测到的中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中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

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实验对象及控制屏、SA-11挂件一个、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 2.SA-12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通讯线一根; 3.SA-44挂件一个、CP5611专用网卡及网线、PC/PPI通讯电缆一根。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1-11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二种方案分别叙述。 (一)、智能仪表控制 1.按照图3-5连接实验系统。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图3-4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