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表

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表

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表
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表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

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值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 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 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 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 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 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荣昌集团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对所有分公司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集团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第四条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要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第五条管理控制 一、分公司动力设备部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集团范围内所有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非生产性设备由动力设备部负责管理,行政办公类设备及IT设备由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 二、设备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详见下表)。 三、人员配置 1、根据集团各分公司生产设备配置情况,由动力设备部拟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计划; 2、集团综合管理部核定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并落实; 四、管理职责 1、动力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负责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动力、设备方面更新改造计划的调研、制定。

(4)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并对设备图样、资料、大修记录等技术资料汇总建立设备档案,同时根据其动态变化修改内容。 (5)负责指导监督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及日常项修工作。 (6)负责对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考核工作。 (7)负责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上报工作。 (8)负责特种设备检验、定保和检测的协调工作。 (9)负责对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10)负责集团设备的调拨、封存和报废管理。 (11)负责对集团公用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直接管理,对各生产单位的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2、分公司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职责 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副总经理或生产部长)为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和规章制度;分公司生产部设设备管理员一名(可兼职),具体负责对本公司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管理。 (2)负责设备润滑综合管理,编制年度重点、大型设备换油计划并逐月下达执行。 (3)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每周一次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4)负责建立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及随机技术资料档案,做到一机一档完整有效。(5)负责审核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6)负责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情况及生产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进行检查考核。 (7)负责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统计,编制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8)负责落实生产设备计划中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3、分公司车间主任设备管理职责 (1)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操作工及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2)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润滑、日常保养进行检查,建立设备润滑、保养、维修台帐;(3)负责编制生产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第六条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 一、设备购置由设备使用单位提交设备采购申请,填写设备采购申请单(附表一),经使用单位负责人批准交动力设备部,由动力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经动力设备部审核,价值在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经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纳入预算实施;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分管副总理并组织集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纳入预算实施。 1、经批准的采购项目按《采购招标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2、采购部负责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二、进口设备所需的维修配件,应本着立足国内自制生产;对制造难度大、批量小、国内制造不物经济确需进口的,应按照规定申请采购。 三、采购部负责组织安装、使用、设备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办理设备验收手续。新设备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制造安装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与制造厂家和安装单位联系解决。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一类关键设备,二类主要设备,三类一般设备。 2、划分原则为:设备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管理。一类设备由公司统一监管,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二类设备由使用分厂统一管理,设备厂长、设备员重点实施考核;三类设备由使用工段、班组自主管理,工段长、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4、实行分级管理后,工段班组、分厂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二、设备分级管理职责 1、公司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和特种设备。

(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编制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7)对分厂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2、分厂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一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一、二类设备巡检记录。 (3)检查工段、班组是否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及控制规定

河南中州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及控制规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停车设备产品采购、制造、安装等过程进行重要度级别划分,并按相应级别进行控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停车设备产品。 2 定义: 2.1 质量特性:具体反映产品适用性的定性质量表示和规定。 2.2 质量特性重要度: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程度。 2.3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按质量特性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程度而划分的级别。 3 职责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及控制规定由技术部归口,其它部门配合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4.1.1 质量特性重要度按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程度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一般特性三个级别。 4.1.2 质量特性重要度划分级别 4.1.2.1 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或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寿命及特性超差后无法返修,影响程度很大,为关键特性,级别符号为A。 4.1.2.2 影响使用性能及寿命的质量特性,影响程度较大,为重要特性,级别符号为B。 4.1.2.3 对使用性能及寿命影响不大的质量特性,影响程度较小,为一般特性,级别符号为C。 4.2停车设备产品重要度级别具体划分见表1、表2、表3,C级不标明。 4.3控制规定 4.3.1对于A、B级特性中外购件,自制件、外协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按表1、表2、表3的要求执行,当表中的要求不足以说明质量特性重要度要求时,由技术部以表格形式填写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或直接在图纸上表明。对于操作及警示要求应在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文件中明确说明。 4.3.2对于A、B级特性的自制件必要时应有相应的工艺文件,且有必要的工装保证设计要求。 4.3.3对于外购件、外协件的供方,质量部根据重要度级别提出相应的评定方法。 4.3.4生产车间应根据重要度级别进行生产的控制。

产品零件关重件重要度分级的规定

产品零件关重件重要度分级的规定 一、分级原则 重要度分级,以按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零件、重要零件和一般零件。 关键零件特性: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产品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用户申诉的特性。 重要零件特性: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用户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一般零件特性:如发生故障,仅对产品的外观等发生影响的特性。 二、重要度分级内容 a )安全、环保要求 b )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 )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 )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 )焊接及铸、锻规定; f )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g )外形、外观要求; h )清洁度要求; i )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三、 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与标注方法 a)级别符号 重要度分级级别符号见下表一。 表一: b)零件关重尺寸标注方法 标注在特性右侧,示例如下 例1:φ150mm 例 2:屈服强度δ≥200N/mm [Z ] 例3:接触面积不小于80% [G ] 例4:φ100±0.03 [G ] c)部件为关重件在总装图上表明分级等级。 单独制订重要度分级文件时的表格形式及内容: (+0.04)[G ] (+0.016)[Z ]

关重零件分级表的表格形式及内容见表二: 表二: 分级级别用"√"分别标注在相应级别栏目内。

Q 泰州现代锋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内控标准 Q/321202JFL008-2008/006-2008/001-2008/012-2009 稻麦多功能联合收割机 关重件的规定 2008-02-28发布 2008-06-14实施泰州现代锋陵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究所发布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 1.目的: 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范围: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工厂现场所有设备。 3.职责: 3.1.保全车间班组长职责:负责根据《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对现场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对设备的分类评估。 3.2.保全车间技术支持职责: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负责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暂定一年),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负责根据设备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 3.3.保全车间主任职责:负责对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3.4.工艺运行支持职责: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4.程序: 4.1设备分级方法: 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烟台工厂的设备分为:AA、A、B、C四个等级。四个等级设备所占比重大致为:AA级:5—7%;A级:25%;B级:60%;其余为C级。AA级、A级设备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但对AA级作为关键设备中的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4.1.1 AA类设备: 是指那些一旦故障或停机,均会导致重大安全和环境影响,以及对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必须建立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4.1.2 A类设备: 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QJSZS J0204-2011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J Q/JSZS 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SZS J0204—2011 代替 Q/ ZSSJ 02.02-2010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2011-09-26发布2011-09-26实施

前言 Q/JSZS J0204-2011《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是对Q/ZSSJ 0204-2010《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修订和代替。 ——修订了标准的名称; ——修订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新增了有关术语和定义内容; ——新增了电动车产品零部件的重要度分级内容; ——新增了图样、技术文件尺寸重要度分级内容; 本标准由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研中心标准认证部。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詹玉喜、吴宝根、赵荣广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 ZSJ 0202-2007;Q/ZSSJ 0204-2010 本标准于2011年09月 修订;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三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轻便摩托车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正三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产品”)对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的分级,标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5058 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产品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有功能、寿命、互换性、尺寸、公差与配合、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3.2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 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4 分级原则 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 重要度等级 5.1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5.1.1 关键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 5.1.2 重要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单位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公司标准文件)

御捷车业 ZY/QY-04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则 共14页 版本:A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文号:实施日期:二〇一四年月日

1目的 对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标识工作进行规,把设计意图准确传达给采购、工艺、制造、检验等部门,以便加强对关键、重要工序的过程控制。 2 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及零部件的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以下简称重要度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3.1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由产品及零部件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等。 3.2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 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是指产品及零部件某质量特性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4 职责与权限 新产品设计阶段,汽车研究院对新产品及零部件进行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试验,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将重要度级别符号直接标注在产品图样或设计文件的相应位置上。 5 工作流程/容 5.1 分级原则及重要度等级 5.1.1重要度分级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5.1.2 重要度等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5.1.2.1关键特性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 5.1.2.2 重要特性 如出现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单位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5.1.2.3 一般特性 如出现故障,对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不大,不至于引起使用单位申诉的特性。5.2 重要度分级容 重要度分级容应包括: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直接严重影响生产的设备,或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以及危机人身安全的重点关键设备。 (2)、B类设备是指各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设备。 (3)、C类设备是指服务于生产的,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技术部、维修班、运行班各部门管理的重点,为水厂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维修内容必须认真仔细填写,并定期检查,设备应有维护保养规程和运行操作规程,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A类设备的定人(运行班组长)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和设备三级巡检制度,并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各个设备、电器、仪表主管,随时进行处理,不可拖延维修时间,保证设备设备、电器、仪表在第一时间内正常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100,。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维修内容应及时填写,并定期检查填写情况。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8,。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保证设备完好运行。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5,。 水厂各主管和维修班、运行班应对A、B、C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水厂管理层:以决策及宏观调控为主,全面掌握各单位A类设备的运行动态、故障处理、检修总体进度,并编制A类设备完好率。二级单位(设备、电器、仪表主管):全面掌握A、B类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A类设备故障信息,组织对A、B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运行、检测、故障、检修等情况全面掌握分析。三级单位(维修班):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B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按照厂内要求组织对B、C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对区域内设备日常进行。维修管理,及时汇报(汇总)需上传下达的信息。岗位操作层(运行班):全面掌握所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 上报A、B、C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检查验收维修设备正常使用。 对各类设备的管理项目和内容,应按下表要求进行分级管理。 类别 A B C 管理项目 维修班、运行 技术部各主管组织 班进行检查和 设备动态分进行检查和考核,视情进行完整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目标 (2) 适用范围 (2) 一、设备分类 (2) 二、设备分级 (2) 1、笔记本电脑分类 (3) 2、设备分级 (3) 3、人个电脑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4) 4、个人电脑的运行配置的更新 (5) 6、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 (6) 7、日常管理 (6) 8、领取流程 (7) 9、维护、维修与赔偿 (7) 10、归还 (8) 11、注意事项 (9)

目标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办公的主要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权限,规范各类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公司对这些设备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 一、设备分类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在硬件管理大类里同属于三级硬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移动存储等办公终端或存储设备,标记为H3(见《硬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其上存储的或操作的信息重要性和安全级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了一至五级,标记为M1~M5(当设备没有存放或操作任何信息资产时,标记为M5)。为了便于识别不同设备的风险,将上述设备分为以下细类并给予相应的标记。 1、台式机和固定存储:指不可移动的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标记为FX(固定)。 2、移动机:指笔记本、手机移动设备。标记为MP(移动个人)。 3、可读写的移动存储:指所有可读写的移动存储,包括优盘、移动硬盘、可读写的光盘等。标记为MW(移动可写) 4、只读移动存储:一旦写入即不可擦除的移动设备,如只读光盘等。标记为MR(移动只读)。 5、其他硬件设备:除H3类硬件设备外,其他固定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H1、H2、H4)等,标记缺省为FX(即可以不作标记)。 二、设备分级

缺陷分类分级管理

附录E: 缺陷分类分级管理 根据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 2.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3.紧急缺陷; 是指严重程度以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对缺陷现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及措施,跟踪缺陷处理进度、完成情况,对已处理缺陷及时进行关闭,规范化管理设备缺陷,参照设备缺陷分类分级实施细则。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3 1.2 断路器4 1.3 隔离开关5 1.4 母线6 1.5 防雷设备6 1.6 电力电缆7 1.7 控制电缆8 1.8 继电器8 1.9 表计9 1.10 电力电容器10 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0 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1 1.13 直流设备12 1.14 土建部分13 1.15 变电其它设备14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15 2.1 通讯15 2.2 计算机系统16 2.3 远动部分16 2.4 消防系统17 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8 3.1 导线及架空地线18 3.2 绝缘子及金具19 3.3 杆塔20 3.4 横担20 3.5 拉线21 3.6 柱上开关21 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22 3.8 避雷器22 3.9 接地装置23 3.10 线路电力电缆23 附件1:设备缺陷记录25 附件2:线路缺陷记录26

原材料、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原材料、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编号: DX(GL)ZG-8.3-1.4 版/次:A版1次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

原材料、产品质量特性分级管理办法 1 目的 规定本公司产品及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原则、内容、要求及标注方法,指导产品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层级职责分配。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制造的产品。 3引用文件 JB/T 5058 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导则 GB/T 7635.1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 4术语和定义 4.1产品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制造和检验等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它包含有尺寸、形位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及执行政府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4.2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是指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5职责 5.1 技术部负责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分别在新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零部件进行初步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5.2 工艺人员针对技术科给定的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负责原材料的重要度分级。 5.3 物资供应部门按照原材料重要度分级要求确定原材料的采购。 5.4 生产部负责按照产品及零部件重要度分级落实生产。 5.5 质管部负责按照产品、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重要度分级制定检验标准。 6 工作过程 6.1 分级原则

6.1.1重要度分级以对产品适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程度为依据。 6.1.2 可按规定的级别符号直接标注在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上,也可单独编制产品及其组成零部件重要度分级文件。 6.2重要度分级内容 重要度分级内容一般包括: 1) 安全、环保要求; 2) 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3) 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4) 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5) 焊接及铸、锻规定; 6) 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7) 外形、外观要求; 8) 清洁度要求; 9) 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6.3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 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1)关键特性[A]: 如发生故障,会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降低产品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之污染,以及必然会引起使用者提出申诉的特性。 2)重要特性[B]: 如发生故障,会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使用者可能提出申诉的特性。 3)一般特性[C]: 如发生故障,对产品使用性能和寿命影晌不大及不致引起使用者提出申诉的特性。 6.4 零部件、原材料重要度分级 一般分为A类零部件或原材料、B类零部件或原材料、C类零部件或原材料。 1)A类零部件或原材料:零部件或原材料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键特性[A],同时还可能包含重要特性[B]和(或)一般特性[C]。 2)B类零部件或原材料:零部件或原材料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要特性[B],同时还可能包含一般特性[C],但没有关键特性[A]。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及其维修的分类管理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及其维修的分类管理 对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是中困企业在设备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融合国内外管理特点,并基于中国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也是实行设备管理标准化组织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1.设备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的主要思路是:按设备的重要程度和设备维修的经济性原则,确定和划分不同设备的管理模式和主要维修方式,并明确分级管理责任。 一般从设备与生产的关系、设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关系、设备的价值、设备运行的安全惟及环保危害性、设备的维修性(修理复杂程度、故障频次、备件供应状况)等方面,将设备进行管理分类。一般常采用ABC分类方法,将设备划分为三类。 (1)A类设备。主要生产设备、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辅助生产设备,包括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精大稀设备、主要动力设备、主要生产控制设备、具有安全和环境危害性的设备等。 (2)B类设备。辅助生产线和主要生产线的辅助设备。 (3)C类设备。一般设备或简单设备。 在实际管理中,应根据以上分类方法对设备逐一进行评价,确定其所属的分类,编列设备管理分类清单,并按分类分级管理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管理责任人。 2.以设备分类作为维修管理分类的依据,不同类设备的维修方式不同 通常按照设备管理分类确定各类设备的维修管理分类,以维修管理分类作为设备管理模式的划分准则,对不同分类的设备建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A类设备的维修方式。采取点检定修和预防维修相结合并辅以可靠性维修的管理模式,其中预防维修、点检定修、可靠性维修的策略如下。 ①预防维修PM(Prevention Maintenance)。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和目标要求,主要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检修周期。 ②点枪定修。是在点检制、预防维修的条件下,将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强化减少维修停机时间、实现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一种维修方式。实际应用该维修方式时,往往采用可靠性维修中的主动性维修策略,即定期恢复与定期报废来确定定修周期。定期恢复是指要求按一个特定的工龄期限或在工龄期限之前,重新加工一部件或翻修一组件,而不管当时其状态如

(完整版)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分类原则,分级管理,责任分工及设备档案的建立及各种计划报表的上报。 本标准适用于气化厂各级设备管理部门。 2管理职能 在主管厂长和机动处的领导下,按设备分级管理标准,各部门各负其责。 3设备分类 3.1设备分类的目的 3.1.1加强设备管理,明确责任,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3.1.2确保使用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化工生产能正常地、持续稳定地、有计划地进行。 3.1.3及时地、正确地、有计划地进行抢修使维修费用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2设备分类的原则 3.2.1化工设备就动态来讲可分为传动设备与静止设备。 3.2.2主要设备可分为甲类设备和乙类设备,一般设备可分为丙类设备和丁类设备。 A、甲类设备是工厂心脏设备,在无备机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 将引起全厂停车。

B、乙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备用设备,且对全厂生产和 安全影响不严重,其重要性程度比甲类设备差一些。 C、丙类设备是运转设备或检修比较频繁的静止设备。 D、丁类设备趋于结构比较简单,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 的设备。 3.3设备的分类管理 3.3.1全厂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厂机动处;分厂机动科,分厂车间。 3.3.2主要设备甲类,乙类为厂管设备,甲类设备为厂控制——厂机动处主管。 3.3.3乙类设备为分厂控制——分厂机动科主管。 3.3.4丙、丁类设备为车间控制——分厂车间主管。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设备卡片的要求 4.1.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1.2设备出厂年月、设备编号。 4.1.3设备使用日期、年限、单位。 4.1.4设备原什值 4.1.5生产厂家 4.2电机、减速机的设备卡片 4.2.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2.2技术参数:电压、功率、速比、生产厂家。 4.2.3技术条件:温度、压力、介质。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规定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规定 1. 目的 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是实行工艺质量控制点的依据之一,是执行产 品标准,传递设计者意图、实出重点,使工作重点更为合理,从而有效地保证 产品质量。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 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和安装及相应质量控制。 3. 术语 3.1 质量 按GB6583.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1条的规定。3.2 质量特性 在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总体中,区分各个体之间质量差别的性质、性能和特 点。 3.3 质量特性分级

按产品质量特性对其适用性影响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相应明确要求,突出重 点来保证质量的一种方法。 3.4 控制点 为了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 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4.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标记 按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标记的规定为关键、重要和一般三级(见表一) 表一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的标记 5.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 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详见表二) 表二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分级原则及处理方法

注:对未列入以上原则的其它质量特性有缺陷,但不会影响其它零件的特性则不设标记,处理方法同一般分级的处理方法。 6. 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范围 6.1 产品标准、产品图样、技术文件中的技术要求。 6.2 反映产品特性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 度)。 7. 实例 7.1 铝合金门窗的关键项目与重要项目 7.1.1 关键项目 铝合金型材;抗风压变形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保温性能。 7.1.2 重要项目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一、目的: 更科学的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经济社会最大效能。 二、管理总则: 1.对公司设备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 2.规范设备管理的程序 3.增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 4.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业务管理素质。 5.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使设备维修工作上台阶提质量。 6.准确地统计企业设备的数量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企业生产 能力。 7.明确职责分工、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数据 统计分析。 三、分级原则、原理、定义: 1、按照生产设备在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公司形象要求、主导性。 2、按生产因素(产品质量、产量)、安全因素、检修因素(可靠性、维修性)比重。 3、按经济因素(价值) 4、备用因素、备

品备件因素(设备备品备件存储、采购的难易程度)。5、保养维护级别、影响的重要程度及权重,分为A\B\C三个等级。 2、按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少数(A级)和次要的多数(B级和C级)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ABC分级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3、根据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程度,可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A 级)、主要设备(B级)和一般辅助设备(C级)A级设备是企业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引起公司主要生产线停产、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它重要设备的正常使用直接关联的设备。 B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生产线的可用性、安全性等降低的设备。 C类设备属于结构比较简单,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四、正文 (A)级:公司日常生产中的关键设备,且是唯一的生产单元,无备用和替代。设备一但停运或故障,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产品质量安全,公司对外形象,都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A级设备管理项目及类别确定:

双体系分级管控制度

淄博市周村华洋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017年11月修订 编制:安全生产办公室签发: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对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 管理工作。 三.编制依据 DB37/T 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DB37/T 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四.术语和定义 1风险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 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4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 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5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 的过程。 7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

ISO27001:2013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XXXXXX软件有限公司人性化科技提升业绩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目录 目标 (2) 适用范围 (2) 一、设备分类 (2) 二、设备分级 (2) 1、笔记本电脑分类 (3) 2、设备分级 (3) 3、人个电脑和存储设备管理规定 (4) 4、个人电脑的运行配置的更新 (5) 6、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 (6) 7、日常管理 (6) 8、领取流程 (7) 9、维护、维修与赔偿 (7) 10、归还 (8) 11、注意事项 (9)

目标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办公的主要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级,根据不同权限,规范各类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公司对这些设备使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 一、设备分类 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在硬件管理大类里同属于三级硬件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移动存储等办公终端或存储设备,标记为H3(见《硬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其上存储的或操作的信息重要性和安全级别的不同,可以划分了一至五级,标记为M1~M5(当设备没有存放或操作任何信息资产时,标记为M5)。为了便于识别不同设备的风险,将上述设备分为以下细类并给予相应的标记。 1、台式机和固定存储:指不可移动的个人电脑和存储设备。标记为FX(固定)。 2、移动机:指笔记本、手机移动设备。标记为MP(移动个人)。 3、可读写的移动存储:指所有可读写的移动存储,包括优盘、移动硬盘、可读写的光盘等。标记为MW(移动可写) 4、只读移动存储:一旦写入即不可擦除的移动设备,如只读光盘等。标记为MR(移动只读)。 5、其他硬件设备:除H3类硬件设备外,其他固定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交换机(H1、H2、H4)等,标记缺省为FX(即可以不作标记)。 二、设备分级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设备ABC分类管理规定 一、目的 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很多, ABC分类管理法就是其中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提出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又防止设备管理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既能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加强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细化设备分类管理,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使所有设备得到有效管控,充分发挥设备的技术经济效率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 三、设备ABC分类标准 ABC分类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从帕累托曲线转化而来的。它是根据事物之间“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得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ABC分析法运用到设备管理中,就是把品质繁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我公司采取八因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设备分类,并依据2/8法则,取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 设备的关键性指数Cr=K*C 失效因子;C=失效的可能性(维修频次) 潜在影响因子;K=D+(E+F+G)/3+(H+I+J)/3 潜在危害因子(潜在EHS影响)D 生产工时损失因子E 单位生产工时损失时的产品价值损失因子F 产品库存状态因子G 维修资源需求因子H 备机可靠性因子I 维修费用因子J (一)A类设备:关键(重要)设备 满足下列条件的为A类设备, 1、根据八因子法关键性指数高的20%为A类关键设备; 2、主要生产设备和主体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承担产品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产量、工序直接影响的设备或机组。该类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会直接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断、质量降低,安全、环境受到重大影响,影响公司整个生产组织。 3、对人身安全有直接威胁的设备。如特种设备、危化品设施等 4、对周围环境有潜在严重污染与危害的设备。如有毒有害气体、介质处理设施。 (二)B类设备:主要设备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B类设备: 1、根据八因子法取关键性指数排序20%-60%为主要设备。 2、对人身安全有间接威胁的设备。 3、对周围环境有潜在中度污染与危害的设备。 (三) C类设备:一般设备 除关键设备和主要设备以外的生产设备称为一般设备。这类设备发生事故故障时对生产影响较小,且对人身安全、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