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政策

2007年06月04日 09:16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财政部日前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总额将达到427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增加165亿元,增幅达63%。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据悉,中央财政针对种粮农民拨付的427亿元直接补贴中,粮食直补资金比去年预计要增加约9亿元,增长到151亿元以上,实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各地粮食直补资金要达到当地粮食风险基金规模50%以上的目标。同时,在继续保持去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增幅达130%,总量达到276亿元。

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是我国政府“三农”政策的着力点,而保护农民种粮、鼓励农民种粮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连续5年下降,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在粮食5年连续减产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对种粮农民全面实施了粮食直补,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以刺激粮食增产。

2006年,由于成品油调价,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国家又在粮食直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此外,除了直接补贴,国家还推行对良种和农机具进行补贴。

在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利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国内粮食自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增产,扭转了连年减产的局面,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统计显示,我国2004年至2006年的国内粮食产量分别达到4.69亿吨、

4.84亿吨和4.9亿吨。

但朱志刚强调,由于粮食生产受气候条件和耕地资源等制约较大,农资等农民种粮成本也有所增加,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力度,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政部关于做好2007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工作的通知》,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和导向,重点鼓励多产粮、多调粮、产好粮,以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胡静林说,与以往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主要按种粮面积等多种因素测算分配不同,从今年开始,新增资金分配将直接与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优质稻生产挂钩,产粮越多、粮食商品量越大、优质稻生产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以充分调动各地政府和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随着今后对农民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政府对补贴资金的管理也将加强。据悉,我国第一个以每个农户为统计单位、旨在高效管理涉农资金的中国农民补贴网预计将在今年内正式开通。胡静林表示,这一信息平台将确保所有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

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7-13 17:26:39 访问次数:1783 作者:江夏区审计局来源:湖北省审计厅

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胡正全、傅俊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当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改变了过去对农民多“取”少“予”或只“取”不“予”的分配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从我局近期完成的2007年至2008年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及良种补贴审计调查情况看,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种粮农户没有获得补贴。一种情况是农户将承包的耕地转包给他人耕种,粮食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上了发包人的“一折通”。如某村支部书记以每年100元/亩的价格承包村机动地500亩,期限5年。该书记以承包价格将土地转包他人耕种,每年坐享数万元的补贴款,耕种者未能获得补贴。另外一种情况是农户耕种了村组机动地或新开垦的土地,财政部门未予审批。如调查中发现,有4个村共计1100余亩耕地未获得种粮补贴。某乡镇则作出硬性规定,对承包机动地等无经营权证土地的粮食补贴申请,一律不予审批。

二是不按耕种面积补贴。粮食补贴面积的核定必需经过核查、公示、上报等程序,少数地方在实际操作中简单地按农户经营权证面积上报,使“粮食直补”变成“农田直补”。

三是调整种植结构不种粮食也可获得补贴。部分地方农民将原种粮土地调整用于种植蔬菜和发展养殖业等板块基地建设,属地政府和财政部门认为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也比照粮食直补标准给予了补贴。如某村实有土地1600余亩,在册面积1160亩,除200多亩种植水稻外,其余1400多亩全部种植蔬菜,这些种植蔬菜的面积也同样享受了粮食补贴。

四是部分种粮农户获得了补贴却未真正受益。农户承包村组机动地经审批后获得粮食补贴,按政策补贴款应发给种粮农户,农户按承包协议向村组缴纳承包费。粮补政策出台后,发包人采取抬高承包费的办法,使粮补资金流向村组集体。如某村有机动地400余亩,在未获得粮食补贴前每亩耕地年承包费为200元,享受粮食补贴后,承包费上调至300元/亩。

原因分析: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管理发放和土地流转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2005年进行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少数村组确权确地工作没有到位,有的没有核发经营权证;有的村组对5%的机动地限额控制不严,无经营权证的村组机动地面积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承包的耕地流转频繁,且大多数没有签订流转协议或流转协议未到经管部门鉴证备案,在发放粮食补贴时容易产生纠纷。

2、财政部门在补贴发放的依据上缺乏统一尺度。部分乡镇粮补发放的依据是土地经营权证面积,有的则是税费改革锁定面积,而有的乡镇对超经营权证的实际种植面积进行了补贴,有的则一律不予以补贴,更有甚者,有的乡镇在村与村之间存在依据和尺度的不一致。就整个地区而言则反映出补贴依据的不统一,从而有可能产生人情补贴,关系补贴,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3、粮补政策的把握和宣传力度不够。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执行得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乡、村干部的法律政策水平,与财政人员的监管和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有直接关系。部分干部思想上存在粮食补贴资金是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不补白不补等错误观念和认识。

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证的管理、发放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其所载面积是我国粮食补贴发放

的重要计算依据。地方政府,特别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及时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到每个农户手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协议的指导和管理。特别是村组机动地的流转,应在土地流转协议中将粮补款与土地承包款分开,粮补归农户,村集体向承包户收取承包费。并杜绝变相提高承包价格,侵占种粮农民利益现象的发生。

2、规范粮食补贴申报审批程序。对于粮食补贴依据不统一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制定规范性文件,结合各地实际统一补贴发放的种植面积依据,对超依据面积,如村组机动地和新开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实际种粮后申领补贴的,制定规范的审批操作办法,界定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并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应补尽补,杜绝违纪案件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3、提高执行粮补政策的准确度,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因调整种植结构而种植非粮食作物获取粮食补贴,明显有悖于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属于合理不合规。属地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农户的思想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取消这部分粮食直补的审批和发放,体现粮补政策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取向之一。(本文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文责自负)

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

2007年12月17日16:35《经济纵横》马文杰等我要评论(0)

字号:T|T

所谓粮食“直补”是将间接向种粮农民予以补贴的形式,改为将补贴直接发放到粮农手中。与以往的保护价收购和其他补贴措施相比,直接补贴有许多优点。目前,发达国家都减少或取消支持价格政策,转向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这种补贴方式的变化除满足WTO规则要求、减少价格扭曲外,其补贴的效率很高。

一、发达国家粮食直接补贴的政策

(一)美国。

美国对粮食实行的直接定额补贴是一种典型的脱钩收入补贴,即补贴数额只与基期的产品种类、面积和单产有关,面积和单产一经确定,便保持不变,与以后每年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无关,也与生产价格无关。这种补贴又称“固定支付”。为向遭受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损失的生产者提供补贴,美国

制定了《2004年农业援助法案》,逐年增加直接补贴额,同时进一步扩大产品补贴范围。1996年只补贴粮谷、陆地棉,2002年增加了豆类、油类和毛类,2004年又增加了畜产品、糖类、烟草和棉花种子等产品补贴。在执行直接补贴计划时,对一些新近得到土地、因不能获得历史生产数据而无法得到直接补贴的农场主,政府及时提供一次更新基期耕作面积和产量的机会,允许新农场主采用替代办法来核定补贴面积和产量,以确保农民最大限度地得到补贴。

(二)欧盟。

第一,单一农场补贴制度。2003年欧盟实行单一农场补贴制度,主要代替1992年农业政策改革以来对生产者的直接收入补贴及其他补贴形式,改革并简化直接支付补贴政策。新政策进一步扩大补贴产品范围,目前包括耕作物、牛肉、牛奶、奶产品、绵羊和山羊、淀粉薯类、颗粒豆类、水稻、种子与干草饲料类等。第二,休耕补贴。休耕补贴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农民收入的情况下解决过剩问题。欧盟规定享受休耕面积补贴的农场分为有强制性休耕义务的农场和自愿性休耕的农场,前者指谷物生产总量大于92吨的农场,这类农场必须休耕至少10%的耕地,但总休耕面积不得超过申请补贴面积的33%;后者指谷物总产量小于或等于92吨的农场,对此类农场休耕面积不设下限,但有33%的上限。

(三)日本。

据国际经合组织的调查,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可见,农业补贴超过农业产值。近年来,日本对农业采取巨额补贴的政策不断受到世界贸易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指责。在此情况下,日本渐渐改变农业补贴的做法,如,扩大市场的开放度,减少对粮食价格的直接补贴,将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资源的保护、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及支持乡村建设等方面。而对粮食的直接补贴,仅仅是地区性、局部的,而且主要针对粮产区。

二、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特点

(一)直接补贴大大减轻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负担。

实施粮食“直补”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再承担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的义务,而是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进入粮食市场,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农民粮食。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也不再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新粮承担任何责任,不再承担粮食库存的储存费用和粮食贷款的利息及企业因为粮食经营而出现的亏损,政府承担的仅是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数额,政府负担必然会大大减轻,这也是各地积极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适应WTO规则的需要。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对粮食生产环节给予补贴,以达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目的。一般对粮食流通不进行干预和补贴,使粮食作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按市场机制正常流通。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面临很大挑战。

根据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形势,我国已没有提高粮食价格的空间,实行高粮价政策已不可行,各级财政也承担不了,而且WTO规则也不允许对粮食流通环节补贴。因此,我国只有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这也符合WTO“绿箱”规则。在进一步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对粮食直接补贴支持与保护体系,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

(三)直接补贴操作性强,减少了中间流失。

2002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已对农户承包土地面积、计税常产等进行全面核查,资料健全,可信度和透明度均较高,为向农户发放直接补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大大减少了直接补贴改革的操作成本。另外,由于农户的计税面积或计税常产透明化程度很高,在统一的补贴标准确定的前提下,每个农户所获得的补贴量计算非常简便,这样可避免中间环节的损失,让农民真正受益。

(四)直接补贴具有普惠性。

一方面,直接补贴不与农户当年的生产、销售粮食数量挂钩,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属于“绿箱”政策,在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中不受限制,可避免引起贸易纠纷。另一方面,直接补贴有利于我国农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按照计税面积或按照计税产量发放补贴,农户不论种植何种作物,均可享受补贴,可使农户按比较效益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结构性调整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首先是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其次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粮食直补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限

1.粮食直接补贴的力度低。2004年,全国每亩直补资金仅为lO元。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其中人均粮食直补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0.48%,农民得到的直补微不足道。

2.有限的直补资金农民所获份额偏小。实践证明,粮食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所以国家虽然将钱补到农民手中,但消费者更多地得到了粮食补贴。因为商品价格由市场关系确定,政府给予农民粮食直接补贴降低了粮食市场均衡价格,政府补贴通过市场价格的降低隐性地流给了消费者。

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下降使直接补贴效益削减。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使一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无力进行生产投入。如,对吉林省长岭、乾安、前郭、农安等县的调查,有90%的农户纯收入都没有增加。就每公顷玉米的收支情况看,国家粮食直接补贴“多予”300元,减免农业税,取消乡、村统筹又分别“少取”138元和124元,三

项总计增加562元。而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多支出350元到400元,玉米价格下降减少收入450元到600元。两项使纯收入减少800元到1000元。比没“直补”的2003年前,每公顷纯收入减少260元到300元。

(二)粮食直补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效甚微。

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具有小农生产的特征,但处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资料或粮食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的改进都可打破原有的均衡,导致不同作物间收四、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重构思路

(一)进一步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的标准。

目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量还不足以改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粮食直接补贴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生产的效果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实现通过粮食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就必须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的标准。具体标准应结合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粮食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变动及其他配套的补贴措施综合确定。如何进一步科学地界定补贴标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扩大粮食生产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应继续执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由于目前的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甚微,所以不能高估粮食直补对农民收入提高的贡献率。粮食直补不能代替价格支持,虽然价格支持政策的效率低,并与WTO的平等贸易规则相违背,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除直接补贴外,并没有放弃价格支持和市场稳定政策。根据国际经验,特别是考虑我国小农生产和粮食市场发育低的现实,不能简单的改保护价收购为直接补贴。实际上,粮食价格仍是决定我国农户种粮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也很明显。因此,健全粮食流通市场,稳定粮食价格,必要时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或给农民以生产补贴,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手段。当然,价格支持的手段必须科学化。

(三)相机抉择地运用对粮农的生产补贴和赈灾补贴。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粮农的补贴还应包括生产环节的补贴(如目前所实行的种子和农机补贴),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这项补贴应属于临时性的补贴,要不要进行补贴,主要是依据农资价格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的比较。当粮农因粮食受灾减产歉收或绝收时,政府不仅要对其进行赈灾救济,而且还要给予必要的种粮补贴。

(四)必要时开办粮食作物保险计划和贷款率计划。

所谓作物保险计划即通过政府补贴,对主产区的大宗粮食作物提供作物保险,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户造成的损失。由于目前我国农户规模小,对农户实际产量进行调查比较困难,为作物保险的推行,特别是灾后的补偿带来很大困难。建议首先对农户经营规模较大的东北地区,选择几个县市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

再逐步推广。农户可在规定的贷款期限内选择何时及何种方式归还贷款。实施贷款率计划,一方面通过为农户提供资金,为农户在出售粮食的时机上提供选择权,缓解主产区粮食集中上市后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压力;同时也为农户提供最低保证价格,保护主产区以粮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收入。这项政策可在农户经营规模比较大、商品率比较高的地区先行试点,取得可操作性的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在试点中,可把贷款率计划与中央储备粮食公司的储备粮收购结合起来,降低贷款率计划的操作成本。

(五)逐渐将粮食直补扩大为对农民的全面补贴。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国农业补贴的“黄箱”政策综合支持量AMS的额度会用完。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也必将稳定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粮食直补”也必将扩大为对农民的全面补贴。因此,远期的粮食直补应采用以农田面积和计税生产为依据的方式,这种方式是WTO所说的“绿箱”政策。届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不再是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之完善

卓创资讯李红超编辑于:2011-3-24 10:32:24 【字号:大中小】【关闭】加入WTO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以促进国内农业的稳定发展。尤其,2004年以后,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以尝试构建有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当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自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改变了过去对农民多“取”少“予”或只“取”不“予”的分配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11年3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国务院将要强化保护支持政策,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践证明,粮食补贴政策明显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农村以往的抛荒地现在已被抢种一空,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日显高涨。

国家推行粮食补贴政策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基本由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构成,其中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构成,生产性专项补贴政策主要由价格支持政策(即最低价收购政策)和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包括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构成。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这是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粮食生产者的补贴是通过流通环节实现的,即通过补贴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以达到保护生产者的目的。但这种间接补贴没有使农民获得较大的收益,由于粮食价格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直补政策的出台,将国家对粮食

的补贴直接发放给粮食生产者,使农民得到实惠,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来全国粮食生产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实行粮食补贴更为深远的意义是推动了粮食产业化,激活了粮食购销市场。由于国家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取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补贴,使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私营粮食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地激活了粮食购销市场,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格局。农民的市场意识也明显增强,能够主动寻找市场信息,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粮食,很多地区都形成了“数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区域,粮食产业化得到较大发展。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目的也就是增加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农持续增收和促进粮食结构优化。因而,推行粮食补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图为作者收集的2004年以来国家粮食补贴表,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国家财政对粮食补贴日益重视,支持的力度越

来越大,我国粮食政策越来越完善。

国家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粮食直补政策是好的,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成效,但用“鼓励农民种粮,增加粮食产量和粮农收入”的政策目标来衡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粮食补贴标准还很低,难以成为农民增收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补贴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有限。虽然近年来出台的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等补贴措施,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补贴力度小、标准比较低、各地差异大、操作方式不够规范等问题,补贴数额占粮食收入的比重极小,较少的补助,老百姓觉得无所谓,对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的作用不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缓慢。

(二)粮食直补资金到位晚,影响直补政策落实的最佳效果

全国各地每年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时间不同,有的地方甚至是下年才发放上年的补贴。这样就难以满足不同耕作期农民的需要。有的农民反映,各地播种时间不同,补贴不能及时发到农民手里,不能让农民及时领到补贴或补贴资金不能在当季发挥作用,都影响了

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三)虚报冒领补贴现象严重,部分粮食补贴没有落实到种粮户

因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耕地转租给他人,粮食补贴由财政部门发放给田地所有者“一折通”,所以田地所有者仍然获得国家直补金,存在真正种粮的农户没有得到补贴,而没种粮的农户得到国家补贴现象。因而按计税面积补比按实际种植面积补支付的补贴资金要多得多,其中的水份很大。另外,有的地方另是农户耕种了村组机动地或新开垦的土地,财政部门未予审批,所以对承包机动地等无经营权证土地的粮食补贴申请,一律不予审批。这

样耕种者也领不到补贴。

(四)重补贴轻监管,干部贪污粮食补贴现象严重

由于粮食补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落实情况,特别对良种的种植的效益等缺乏跟踪监管。有的干部还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记帐、虚报冒领等形式贪污粮食补贴,造成补贴不能够发放到农民手

里。

世界各国粮食补贴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农业保护中最经常性地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综观世界各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核心都是粮食补贴。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财力,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而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强。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率先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的国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对农业实行价格支持政策。通过实行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和农业灾害补贴等,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欧盟从共同农业政策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价格干预政策占主导地位。欧盟总量限制的基本形式是实施有限度的强制休耕规划,同时也奖励自愿休耕。与此相适应,改革措施大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降低粮食等最主要农产品的行政定价;另一部分是,降价对农业生产者产生的收入损失通过直接补贴进行平衡,即通过直接补贴补偿农民减少的收入。一直以来,日本对农业采取巨额补贴的政策,据国际经合组织的调查,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可见,农业补贴超过农业产值。从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理性选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一定要提高粮食直补水平,扩大粮食经营规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实行与粮食生产挂钩的直补方式,粮食补贴政策要与粮食的价格政策结合。只有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实现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目标

同时实现。

粮食补贴,是国家支农的一项大政策,是一项社会重任,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因此,要贯彻执行好,通过粮食补贴方式,激励农民多种粮、多产粮,粮食多了,农民增收,国家粮源充裕,企业多购多销,国家粮食也安全了。一句话,粮食生产多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必定给国家、农民和粮食企业带来好处。粮食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处理好了农民,农田和政策的关系了,全国粮食生产才能继续实现连增。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简介及评述 崔彦鹏 20142095110002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内容及其调整 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该政策,是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中储粮公司),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据发展改革委公布数据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实施的10年中经历多次修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收购价的调整: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3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至每斤1.39元、1.12元,6年累计分别提高0.67元、0.4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92%、57%。 另一方面是收购种类的调整:2005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国家启动了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7年、2012年启动了粳稻预案,2006年—2009年、2012年、2013年启动了小麦预案。 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粮食生产农户只需到各地由中储粮公司开设的粮食收购站卖出其生产的粮食便可享受这一保护政策。 二、针对“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这一政策主要通过粮食市场供求模型去解析。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但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这也是就是经济学里面的一个经典问题“谷贱伤农”。而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中国人口众多,粮食的需求量比国际粮食市场上的总供应量还要多,确保中国粮食的高自给率,确保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中国的国家稳定十分重要。 针对上述问题,其破解途径之一就是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保障种粮农户的利益,从而维持其种粮积极性。 三、“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我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有关粮食生产数据,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准进行理论分析。 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制的必要性 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体系,包括目标价格和市场干预价格等。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目的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国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适当的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之本,必须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周期性波动,先后经历了1983-1984年增长,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长,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长,1997-2003年下降,2020年增长的7个波动期。粮食生产波动对全国粮食安全的

影响日益显现,1997-2003年长达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3个年度粮食产需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作为获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由国家给予一个保护价格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方面,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国有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国家开放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建立国家及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当粮食市场价格较低时,国家通过增加粮食储备手段,委托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进行价格干预,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效应。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让农民以市场价格销售余粮,给予农民增加收入。这项粮食收购政策已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实行了多年。 二、最低收购价激励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最低收购价格激励粮食生产实际上是供给定理、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 (1)供给定理: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供给与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到这样一般规律:价格越高,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则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供给定理。在现实中,较好的粮食

最新整理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docx

最新整理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 为了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经乡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首先把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做为切入点,确保粮食补贴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防范挤占、截留、挪用、套取补贴资金等现象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一、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的基本原则 1、据实补贴的原则。坚持谁种粮就补贴谁,种多少就补多少。 2、按程序发放的原则。坚持做实做细直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粮食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种粮农民手中。 3、乡村组干部共同负责的原则。 4、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二、粮食补贴面积的摸底与申报 1、村民小组长到农户收集粮食种植面积,各农户签字认可,造册登记,组长在表册上签字后上报村委会。 2、村委会根据组里上报的面积表册,汇总统计,在村组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时间7天。 3、公示完后,村委会对各组上报的面积抽取50%农户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表册村支部书记、村会计、驻村干部签字认可后上报乡农业站。 4、农业站对村委会上报的数据、表格进行审核,有重点地每村抽取2至5个组,每组抽取10至15个农户,乡政府统一组织干部进行逐村实地核查,根据核查结果,按比例核减村委会粮食种植面积。 5、乡农业站将各村上报的面积册统一复印后,交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时间7天,要求公示到组,乡政府派人对公示内容进行拍照确认。 6、最后,表册农业站长、财政所长、分管农业负责人、乡长签字后上报县农业局审核。 三、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 1、乡财政所对上报表册进行信息纠错,对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进行认真对照,及时更改到位,避免出现误差。 2、通过“一折通”打卡发放。按质按量打卡,确保直补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内容摘要: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年9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为1365元/t,低于进口美国玉米到岸价165元/t(10.8%)。 大米:从大米情况看,2007年底以前,国内大米批发价与进口到岸价差距不大,南方市场如广东大米价格略高于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黑龙江批发价略低于进口到岸价。2008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攀升时,黑龙江、广东市场大米批发价比进口泰国大米到岸价低50%~60%,2008年下半年始泰国大米价格大幅回落,两者价格差距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 问题及完善对策 贺伟 内容提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施行6 年来,已经在稳定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了政策的设计预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的欢迎。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现行政策的一些消极影响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在价格制定、信贷管理、财政补贴、购销监管等方面的操作措施。同时,继续深化粮食收购政策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差额直补方式为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 关键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托市收购补贴 粮食收购政策是粮食购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次粮改的重点内容。在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以后,国内粮食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局部地区农民“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加上国际国内粮食价格的联系日趋紧密,国内粮价受外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购销形势,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国家于2004年出台并实施了以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目前,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施行了6年,从政策层面看,有必要在深入分析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粮食供求形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粮食收购政策下一步的完善思路;从实践层面看,有必要对这些年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考察,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宏观调控,即国家每年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执行预案,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的托底价格时,执行预案不会启动,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各类收购主体按照市场粮价自行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国家的托底价格时,托市预案便会启动,政策执行主体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委托的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其他粮食企业还是随行就市进行收购。例如,2004年由于市场粮价在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之上,当年制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启动;2007 年的中晚籼稻市场价格较高,当年的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也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范围有严格规定,一般是主要粮食品种的重点主产区,如早籼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中晚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广西、江苏、辽宁、河南等省区;小麦则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在品种、区域范围之外的粮食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不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此外,为了便于农民售粮,托市政策的执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粮和秋粮的收获季节,超出政策期限后农民只能按照市场粮食价格出售粮食。如小麦托市政策的执行时间为6 月初至9 月底;早籼稻为7 月中旬至9 月底;东北三省的粳稻为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底,其余各省区为9月中旬至12月底。 (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情况

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操作要求规范

附件1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 系统操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业务,确保收购工作规范有序,防范收购管理风险,结合分公司实际,制定本流程。 第二条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统一使用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运用信息化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严格流程控制和管理,实现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过程可视化。 第三条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是集业务操作、业务管理、业务协同、自动采集、数据共享、统一支付、发票打印为一体的粮食收购系统。 第四条收购系统功能是通过“一卡通”实现收购业务流转;通过身份证读卡器、银行卡读卡器和地磅自动读取外部数据;通过影像采集设备自动记录称重过程,实现收购过程可追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实际收储库点、承贷直属库和分公司数据共享;通过对接网银系统,实现收购资金统一支付。 第五条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所有使用“政策性粮收购一卡通系统”参与政策性粮收购的企业。 第二章收购流程图和一卡通操作规范

第六条按照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储存管理实际,制定“一卡通”收购业务流程如下:

第七条按照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流程,制定“一卡通”操作规范,具体如下: 1.入门登记。入门登记员核对售粮人信息,使用身份证读卡器登记售粮人身份证、录入车辆信息,制作IC卡,打印《扦样卡》。 2.扦样和封闭检验。执行封闭检验,人工扦样或自动扦样要求。检验人员在对粮食样品检验后,根据二维码或扦样卡号,录入粮食水分、杂质、容重、不完善粒等检验信息,并根据检验值自动确定粮食等级,自动计算扣量、扣价比例。 3.计量毛重。检斤员通过IC卡读取收购系统登记信息,核实售粮人及其车辆信息,收购系统自动读取地磅上的毛重值并留存磅上影像资料,在磅值和影像保存后打印《卸车除皮证》交给售粮人。 4.收货监卸。售粮人将《卸车除皮证》交给监卸保管员,监卸保管员将实际入粮仓房号或临时货位号填写到《卸车除皮证》上,由皮重检斤员录入收购系统。 5.皮重环节。粮食卸车后,车辆上磅除皮,售粮人将IC卡、监卸保管员签字的《卸车除皮证》交给检斤员,检斤员通过IC卡读取收购系统登记信息,将监卸保管员反馈信息录入到系统中,系统自动读取地磅上的皮重值,自动计算净重值和扣量值,并留存磅上影像资料。皮重检斤后,检斤员将皮重值和净重值手工填写到《卸车除皮证》上,并将IC卡和《卸车除皮证》返还售粮人。 6.收购结算。结算员通过IC卡读取收购系统登记信息,并通过银行卡读卡器读取售粮人银行卡号。通过摄像头拍摄售粮人

2020年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内容解读

2020年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内容解读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2、农机购置补贴 补贴对象为按规定程序购买农业机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 到卡(户)的补贴方式。各省对粮食烘干仓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机具和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 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 要实行敞开补贴。 3、玉米生产者补贴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补贴资金采取“一折(卡)通”等形式兑付给玉米生产者。具体补贴范围、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由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 际具体确定。鼓励各省(自治区)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 粮食收购政策发布 一、最低收购价涉及4个品种: ①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三等); ②早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元/斤(三等); ③中晚汕稻最低收购价为1.36元/斤(三等); ④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三等)。 附:2017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实行省份和参与企业 实行省份: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安微六省在内的小麦主产区;早稻主产区,即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五省。中晚稻主

产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区)。 参与企业: ②上述省份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③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二、鼓励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 ①国家将引导各地通过订单收购、加工收购、打造品牌等措施,进一步活跃市场、促进流通。 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30-230元/亩)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三、马铃薯补贴(每亩补贴100元) 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政策 轮作区(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补贴标准为150元/亩;休耕区补贴为: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季节性休耕试点每年每亩补助500元,湖南省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全年休耕试点每年每亩补助1300元(含治理费用),贵州省和云南省两季作物区全年休耕试点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甘肃省一季作物区全年休耕试点每年每亩补助800元。 五、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六、粮棉油高产高效创建 中央财政按照主产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创建县补助600万元、其他作物创建县400万元。项目县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农户和新型经营组织,在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项目县政府制定。 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20-40元/亩之间)

严格落实粮食购销政策 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严格落实粮食购销政策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和农业人口大省。我们粮食部门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粮食工作在引导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国家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我省各级粮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严格落实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5年来累计收购小麦2031亿斤,占我省夏粮产量的67%,占全国6个小麦主产省收购总量的57%,每年收购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位。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落实,我省种粮农民直接获得现金收入1700多亿元,实现增收126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7.4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粮食市场调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治理通胀预期、稳定全国粮食局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人人宣传贯彻政策,好政策引导农民增产增收 2006年,国家启动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连续4

年逐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我省稻谷随后也纳入了最低价收购范围。为贯彻落实好这一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到河南视察调研粮食生产、收购、仓储、补贴和农民收入等情况,并强调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负有重要责任。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和其他局领导每年都到河南现场指导夏粮收购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始终狠抓粮食不放松,原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副书记陈全国对粮食收购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现任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任伊始,就准确把握河南省情粮情,提出要抓紧破解“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难题,把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我省“十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每年夏收前,省长郭庚茂亲自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分管副省长刘满仓主持召开全省夏粮收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研究收购形势,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收购期间,省直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及各市县的党政领导都经常深入到收购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我省各级粮食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勇于承担责任,把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作为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实行夏粮收购逐级负责制,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组织领导、收购价格、质量把关、服务措施、安全储存“五个到位”。各地收储企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

粮食直补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法

粮食直补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法 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我们平时统称“粮食直补”。其中:农资综合补贴是指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由政府对种粮农民给予适当补助,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 具体的补贴政策要求有: 一、补贴时间: 从2004年开始至今 二、补贴粮食作物的范围及对象: 当年实际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除薯类作物外的粮食作物。 全县13个乡(镇)、10万余户种粮农户。 三、补贴标准: 单位:元/亩

四、补贴资金的发放程序: 1、农业局负责粮食直补面积的统计、核实。各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对农户种植的小麦、玉米、谷子及杂粮的亩数进行核实,造册登记,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一周,并对公示内容进行照相存档,上报县农业局一份。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统一汇总上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局。上报造册登记表要加盖乡(镇)政府、村委会公章,要有乡(镇)长、村委会主任及具体承办人签章。同时,农业局汇总全县粮补面积数据,上报县长、分管县长。 2、财政局负责粮补资金的拨付下发。财政局根据县领导的批示,按时将粮补款拨付县信用联社,并督促其及时下拨各乡(镇)信用社,要求联社每旬报送直补资金发放进度,同时上报市财政局经建科《粮食直补旬报表》。 五、补贴资金的兑付 2004年和2005年我县实行的资金兑现方式为:各乡(镇)财政所在各信用社开设粮食直补专户,由财政局将直补资金直接拨付各乡(镇)粮补专户,种粮农户凭本人身份证、《粮食补贴通知书》到财政所领取种粮直补资金。 2006年我县在对前两年工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直补资金发放环节过多,手续繁杂,给农民领取造成诸多不便;二是部分资金被挤占、挪用或抵扣了税费,难以落实到农户手中;三是个别乡(镇)和村干部虚报粮食面积、冒领直补资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改变了兑付方式,由财政所发放直补资金改为信用社直接发放,即农户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直补通知单》直接到信用社领取即可。 2007年根据晋财建(2007)77号《山西省2007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办法》和晋财建(2007)228号《关于加强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管理实现全省直补资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 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粮食价格伴随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粮食价格变动,会引起多种生活资料价格的变化。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粮食减产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连续性上涨,己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研究粮食价格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粮食价格问题解决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实行市场调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研究。 一、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制约了粮食价格改革。我国粮食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慢的产品,许多粮食工作者和经济学家都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由于市场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粮食产品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有相当一部分粮食部门的干部和职工仍然固守粮食是“特殊商品”,价格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和决策者也迟迟不敢轻言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怕影响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破除,思维不更新,粮食价格改革就难以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新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就难以生成。 (2)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宏观调控仍需进一步改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逐步用经济手段调控粮食价格和市场,但是。由近年来的实践看,仍然存有一定的计划经济问题。首先在调控手段上,行政命令运用的多,经济方法运用的少,调控时机和效果滞后。表现在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调控经验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其次是在储备粮调节的操作上,时效性不强,没能在该吐时及时吐,该吞时吞不进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现有的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多,品质差,价格高,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隐患、财政隐患和价格隐患,管理办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最后是在进出口时机把握不准,国内供给趋紧时还在出口,供不应求矛盾突出现时进口不能及时到位形成逆向调节,加剧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 (3)价格机制的作用由于客观环境不理想而受到限制。我国粮食市场起步晚,发育程度低,交易不规范,多数交易都在市场外通过一对一的洽谈进行,

河南省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近日,针对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河南调查总队在郑州、许昌、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粮食收购量近几年连续增长,今年有望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但是存在收购资金有滞后和断档情况,自主经营性资金缺口较大,个体粮商压低收购价格,国企粮食收购成本增加,粮食收购企业区域分布不合理,库容过剩,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当前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收购资金存在到位滞后和断档情况,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自主经营困难。大多数国有粮食企业反映国家储备粮收购资金能够保证全额到位,但部分企业反映,收购初期存在资金到位滞后现象。目前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资金实行“统贷统还”借贷方式,从开展实际来看有利于加强对粮食企业政策性资金的管理,防止流失和挤占挪用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如收购资金调度和汇划环节增多,资金供应链条拉长。从资金计划到审批、下划、付现等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粮食收购往往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辐射面广,这给基层行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资金的紧张状况。 粮食收购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导致粮食收购资金出现暂时性断档。据调查了解,在粮食收购期间,粮食收购网点一般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休

息,24小时多班倒进行粮食收购,而银行部门营业时间的特殊性,会导致粮食收购企业资金出现断档现象。比如星期五企业收购资金没有充分到位,那么粮食收购企业星期六、星期天、星期一的收购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主性经营资金缺口大,贷款难。据调查,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中,政策性贷款有国家政策支持,申请容易,有保障。但非政策性的自主经营贷款却很难申请,缺口较大。主要原因是粮食购销是微利行业,本身没有多少资金积累,又易受国家政策性影响,盈利空间小。大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沉重。再加上企业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商业贷款难以申请。企业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发展受到制约。 2、部分个体粮商收购不规范,存在问题突出。一是个别个体粮商尽可能压低价格,对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造成冲击,同时也对整个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个体粮商大多以上门收购为主要方式,国有购销企业大多以定点收购为主要方式,而上门收购与定点收购之间的价差每公斤粮食达0.02元甚至更大。个体粮商从农民手里以较低价收购的粮食,甚至低于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再以较高价卖到定点收购者手里,获利较丰。二是个别粮商对入库的小麦质量把关不严,存在粮食水杂超标现象,不利于安全保管,小麦收购质量难以控制。 3、粮库布局不合理,库容过剩。由于目前粮库审批门槛较低,只要有资金,有仓库,符合通风防潮条件,就可以进行粮食收购。从而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湖南税收征收管理系统4.40》版软件启用前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湖南税收征收管理系统4.40》版软件启用前做好基础数据清理准备工作的通知 【标 签】基础数据,税收征收管理系统,清理准备工作 【颁布单位】湖南省国家税务局 【文 号】湘国税函﹝2002﹞377号 【发文日期】2002-12-27 【实施时间】2003-01-01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其他 各市、州国税局(不含湘潭、株洲): 为了满足在市局级进行数据集中以及基层税务机关实现电子申报、征管和稽查数据共享、市局级管理层监控和管理的需要,省局已对湖南征管4.30进行技术升级,完成了《湖南税收征收管理系统4.40》(简称“湖南征管4.40”)的开发工作,能够达到市局级监控、管理的需要和基层税收征管、稽查事务处理的业务要求。 为了使湖南征管4.40版软件200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稳步推广运行,省局要求,运用湖南征管4.30版进行税收征管的各基层国税机关,在2003年1月31日前,对湖南征管4.30版数据进行一次清理。现将有关清理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基础工作湖南征管4.30版数据清理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由市、州局征管部门牵头组织部署,信息中心配合做好数据清理工作,各基层国税机关相关部门参入实施。清理过程中,要求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集中时间,统一步骤。 二、数据清理前的准备工作 1.对基础数据资料,包括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停复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认定管理、税种登记、税额调整、发票代码、发票名称、发票使用种类、发票认定、征收台账结转数据、计会结转数据和发票结转数据进行清理,打印相关清册备查,为清理后的数据核对和补录作好准备。

粮食价格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目录 致谓j…………………………………………………………………………………………………………ii摘要……………………………………………………………………………………………………….iiiABSTRACT…………………………………………………………………………………………….v表目勇芑………………………………………………………………………...…………………………xii图目录…………………………………………………………………………xiii1引言………………………………………………………………………11.1选题背景……………………………………………………………11.1.1现实背景……………………………………………………….1 1.1.2理论背景……………………………………………………….11.2研究意义………:……………………………………………………2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41.3.1研究思路……………………………………………………….4 1.3.2研究内容……………………………………………………….61.4研究方法……………………………………………………………71.5创新点…………………………………………………………………………..82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02.1概念界定…………………………………………………………..102.1.1粮食………………………………………………………………………………10 2.1.2粮食安全………………………………………………………11 2.1.3粮食价格政策…………………………………………………152.2相关理论文献研究………………………………………………..152.2.1幼稚产业扶持理论……………………………………………15 2.2.2新制度经济学理论……………………………………………17 2.2.3公共产品理论…………………………………………………19 2.2.4产业安全理论…………………………………………………212.3相关实证文献研究………………………………………………..222.3.1粮食价格政策的效果研究……………………………………22 2.3.2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研究………………………………………27 2.3.3粮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332.4文献述评…………………………………………………………..363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演变分析………………………………………….383.1粮食收购“双轨制”政策………………………………………..383.1.1出台背景………………………………………………………38 3.1.2主要内容………………………………………………………39 3.1.3存在问题………………………………………………………39 3.1.4政策意义………………………………………………………403.2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403.2.1出台背景……………………………………………………………………….40

从生产成本分析今后粮食价格走势

从生产成本分析今后粮食价格走势 南华期货研究所张一伟 我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的逐步化解是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改革的初期,恢复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林毅夫先生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一文中给出的统计数据,1978年~1984年,中国农业产出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1984年与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以不变价计算增加了42.23%,若以生产反应函数估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为42.2%,提价的贡献为16.0%。1985年,国家取消了粮食、棉花的统购,将其改为合同定购。让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按合同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余下的部分则可以自由上市。1986年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提出,适当减少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价收购比重。在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的同时,1990年10月中央在郑州建立了小麦批发市场,此后,9个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一批较为规范的农贸市场在全国各地红火起来,同时农产品期货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为最终取代主要农产品的计划调拨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宣布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正式宣告了粮价双轨制的结束,标志着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虽然现在的粮食市场基本上是放开的,但国家仍采取最低收购价格、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利用国家储备和进出口等政策减缓国内价格波动和人为干预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等手段对粮食乃至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我国粮食产量近几年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值,为5.29亿吨。但国家从2007年以来确不断提高三种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的最低收购价,并对农业生产进行巨额补贴。这是为什么呢?而今后粮食作物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吗?本文仅从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今后粮食价格的走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生产的成本。一般来说,农业生产的成本主要分为六部分,一是土地费用;二是土地耕作费用;三是种子费用;四是化肥和农药费用;五是农机费用;六是运输费和人工费。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人工费用,其次是土地费用和租种费用。近几年来,农资、农机的费用大幅增加,加起来已经超过人工费用(见图一)。随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大幅下滑,已经开始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因此,国家从2006年起每年都在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以不断抬高粮价,保护农业的种植积极性。 图一、我国农业生产成本组成 数据来源: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南华期货研究所

粮食收购政策宣传栏

粮食收购政策宣传栏 一、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决定2005年9月15日起在我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 二、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市场收购价格中晚籼稻低于每市斤0.72、粳稻低于每市斤0.75元时,由国家指定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收购高峰结束后,市场价格仍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以上时,指定收购企业可以停止按最低收购价收购。 三、中储粮湖北分公司是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主体。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公布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指定收购企业具体承担收购任务。 四、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每市0.72元粳稻每市斤0.75元,是指2005年生产的国标三等质量标准的稻谷收购价,具体质量标准为:中晚籼稻出糙率75%以上,杂质1%以内,水分13.5%以内,整精米率暂按不低于44%掌握。粳稻出糙率77%以上,杂质1%以内,水份14.5%以内,整精米率按不低于55%掌握。最低收购价是指直接承担向农民收购中晚稻的库点到库收购价。相邻等级之间的等级差价每市斤0.02元。等外的中晚稻不按最氏收购价收购。 非标准品的中晚稻具体收购价格,根据等级水分、杂质等情况,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发布〈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粮发[2001]146号)有关规定扣价扣量。即: 水份:以规定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低高不到0.5个百分点不计增扣价、增扣量。 杂质:以规定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扣量0.75%;低高不到0.5个百分点不计增扣价、增扣量。 整精米率:以规定指标为基础,每低1个百分点扣价0.75%,不足1个百分点不扣价,高于规定标准不增价。 五、鼓励农民将收获的中晚稻整晒达标,提高质量等级,增加卖粮收入。 六、各指定收购企业要按时结算农民交售中晚稻的价款,不得向农民打白条,不得压级压价和代扣各种收费,严禁将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挪作他用。 七、鼓励所有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格积极入市收购农民出售的中晚稻,搞活流通。 匡河粮油收储公司

2016年湖南省国家税务局面试分析及指导

2016年湖南省国家税务局面试分析及指导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湖南省国家税务局系统2016年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考450名公务员,主要招录财务、会计、经济、金融、计算机、法律、中文、管理、英语、统计、数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生,部分艰苦边远地区职位还放宽到了大专学历。 部门介绍:湖南省国家税务局于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成立,是中央在湘实行垂直管理的正厅级行政单位,主管湖南省国家税务工作。全省国税系统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381人,下辖14个市州国税局和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138个县市区国税局、225个税务分局,管理和服务各类纳税人近80万户,是全省唯一一家连续12年保持湖南省“文明行业”荣誉称号的单位。近年来,湖南省国税系统在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组织收入和依法行政,切实优化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深入推进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4年,全省国税系统共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收入1636.56亿元,同比增收129.51亿元,增长8.59%;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和文明创建先进单位33个,省级以上文明标兵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14个,省局机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考情分析: 2015年计划招录人数为10011人,合格人数为491404人,竞争比例为49:1

2014年计划招录人数为9265人,合格人数为535971人,竞争比例为59.8:1 2013年计划招录人数为8069人,合格人数为418737人,竞争比例为51.9:1 2012年计划招录人数为6193人,合格人数为438721人,竞争比例为70.8:1 由上可见,国家税务局招录竞争比例呈下降趋势。16年考生竞争比将稍微缓和。 以下是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准备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祝大家考试成功!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必备演讲题材许多考生在为公务员面试中的演讲题犯愁。这类题目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很多考生在答题时除了要快速把握演讲主题,还要搜肠刮肚地举例子,还要靠讲道理来充实自己的答题内容,在时间短、压力大的面试过程中可谓难上加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历年常考的演讲主题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够做到在考场上有的放矢,远胜其他对手。中公教育专家在此总结一下历年主题及经典范文。 常见主题:信念、信仰、生命的价值、机遇、和谐、友谊、挫折与失败、理想、诚信、奉献、珍惜美好时光、理性对待自己与他人、乐观与悲观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