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展研究_任军军
- 格式:pdf
- 大小:142.7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佚名
【期刊名称】《粮油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24(38)2
【摘要】2024年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精神如
下:2024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2.54元/kg、2.58元/kg和2.62元/kg。
【总页数】1页(P5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2015年我国将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2017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3.夏粮收购将展开2017年继续在主产区r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4.今年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5.2017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调研报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存在的几个问题国家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XX年起在部分粮食主产省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最低价粮拍卖随之产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低价粮拍卖为购粮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
但是,最低价粮收购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收购环节:收购质量难保证,收购费用较低。
托市收购(最低价收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收购。
托市收购是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有利于监管,有利于粮食销售”的原则执行。
有收购主体资格的在收购时必须公开收购价格,公开质量标准,不得压级压价,满足农民售余粮的要求,同时又要坚持质量标准。
但近年随着托市政策的连续出台,农民的质量意识也逐渐淡薄,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推广使用后,田间初步整晒,除杂基本上简化,给粮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为方便农民售粮,XX年湖南大面积增加了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以益阳市为例,XX年收购库点比上年增加60%。
托市粮作为临时性国家储备粮,有收购资格主体的,为了获得一笔可以维系生存的管理费用,在收购季节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粮源,从而对收购市场形成竞争态势。
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稻谷最低收购价价格底数是固定的(1400元/吨),由于托市都敞开收购,掌握了粮源的个体粮商生意火爆,待价而沽,在收购环节实际支付的收购费用高于核定的50元/吨,无利润可谈。
二、储存环节:正常损耗无补贴,保管费用较低。
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粮食,粮权是国家的,托市收购无粮食经营权和所有权。
托市收购赚的是国家50元/吨的收购费用和70元/吨的保管费用。
粮食入库后由中储粮系统和农发行联合检查,质量、数量合格后才能验收入库。
为争取微薄的保管费用补贴,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视库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来履行存储合同,以确保储粮的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问题研究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而且还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因此,研究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般而言,粮食保护政策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持政策组成: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入支持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就属于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范畴。
一般情况下,我国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
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国家对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每年事先公布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
在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期(粮食收获期,一般在2-5个月)内,当市场粮食实际收购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粮食,以保护粮农的种植积极性。
我国自2005年起开始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连续多年上调最低收购价价格。
201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118元,比首次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的2006年提高了66.2%;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三等)和粳稻(三等)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分别比首次实施水稻最低收购价的2005年提高了84.72%、91.67%和106.67%。
显而易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成为了国家保护粮食生产的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
然而,也有学者不认同这项最低收购价政策。
他们认为,粮食的实际收购价格(以后称为粮食市场收购价)应该由粮食供需双方通过市场调节来决定。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种粮食种植保护政策,扭曲了粮食市场的供需行为,即该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抬高了市场收购价格,导致粮食企业承担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的通知正文:----------------------------------------------------------------------------------------------------------------------------------------------------关于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的通知国粮粮〔2019〕2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厅(局、委)、农业发展银行分行,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20年起对最低收购价小麦限定收购总量。
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限定收购总量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根据近几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数量,限定202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总量为3700万吨。
二、具体操作方式(一)分批下达。
限定收购总量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批数量为3330万吨,不分配到省;第二批数量为370万吨,视收购需要具体分配到省。
当最低收购价全国收购总量达到第一批数量的90%时,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应会同省级粮食等部门单位及时提出本省第二批收购的计划数量建议。
中储粮集团公司根据当年小麦产量、收购量、农户余粮和市场价格等情况统筹平衡各省数量后,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政府网站公布各省第二批收购数量。
在第一批收购完成后,有关省份按照批准的第二批数量继续开展收购。
当收购量达到本省批准数量时,立即停止该省最低收购价收购且不再启动。
(二)动态监测。
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中储粮集团公司要严格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加强统计监测,每五日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报送收购进度;启动第二批收购后,中储粮集团公司要按日报送收购进度。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和粮食市场的稳定,我国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介绍该政策的意义、相关法规、实施情况以及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和优化建议。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指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指定的收购主体必须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交售的粮食。
该政策旨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是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重要法规之一,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关措施和要求。
《关于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的通知》中也涉及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关内容,要求各地制定和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做好粮食市场调控和供应保障工作。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策实施范围覆盖了小麦、稻谷、玉米等多种粮食作物,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粮食市场。
在收购量方面,国家通过加强政策性粮库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了粮食的充足储备和市场的稳定供应。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政策稳定了粮食市场,避免了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政策还对调整粮食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能,以下优化建议值得:调整收购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需要适时调整最低收购价,以保障农民利益和市场稳定。
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目前政策实施范围主要覆盖小麦、稻谷、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可以考虑将其他重要粮食品种纳入政策实施范围,以全面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市场监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政策性粮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粮食储备的真实有效,同时打击市场投机和恶意炒作行为,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粮食最低收购价调研报告粮食最低收购价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国家政府制定的一项政策,旨在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业产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情况,分析其对农民和农业产业链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网上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普通农民和粮食经销商了解他们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认知、评价以及对农民收益和粮食市场供应的影响。
2. 实地访谈:我们深入农村地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访了一些农民和粮食经销商,了解他们对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看法,以及政策执行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农民认知与评价:通过网上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民知道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一政策,但对政策执行细则不够了解。
70%的农民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对保护农民利益有积极影响,但也有部分农民表示政策实施结果并不理想,存在漏洞和弊端。
2. 农民收益影响:根据实地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民收益的影响较为显著。
首先,粮食最低收购价确保了农民的产出有一个基本价格保障,提高了他们的收益水平。
其次,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增加了农民的粮食收入。
3. 粮食市场供应:通过对粮食经销商的访谈得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维持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并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中间环节,使得粮食价格稳定。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一项有益的政策,能够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产出和粮食市场供应。
2.但是,应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认知度,使其了解政策的具体细则和执行情况。
3. 对于政策的实施要求,应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则,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防止政策执行中的漏洞和弊端。
4.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关注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农民带来实质利益。
5. 同时,政府应与农民和粮食经销商加强沟通协商,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
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展现状的探讨作者:李玮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粮食供求现状、农民收入现状等方面的探讨,了解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背景、现状等,对该政策进行分析,发现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并且由此展开对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些探讨及建议。
关键词宏观调控农民收入粮食安全最低收购价政策2004年、2006年起国家先后对稻谷、小麦这两个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以稻谷为例,假设某年的稻谷收购价格为y元,而这个价格根本达不到农民收入的预期,或者是对于农民而言,以这个价格出售出去稻谷和小麦根本无法得到能够保障自己生活的收入,那么必然会使得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造成田地荒废、粮食减产等一系列问题,更甚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安全。
但如果对其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格的政策,那么价格就并不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那么也就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也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因此,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总结下来,就是为了保障粮食的供应安全,保障农民的利益。
国家实施这一政策以来,粮食最低收购价逐年增长。
根据物价部门的有关信息。
2004年到去年间,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约在20%,而2008年和2012年的波动更是达到了40%以上。
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近年来,国内的粮食价格水平依然较为稳定,原粮收购价和成品粮零售价分别以平均每年10%以及8%的幅度上涨,是一个较为缓和平稳的上涨过程。
从这一方面的数据来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是很不错的,价格的稳定极好地维护了粮食生产者的利益,保证了其生产积极性。
这一政策根本上以“市场价”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应该说充分地运用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就最初实施这个政策的目的来说,该政策实施以来,在基本上保障了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两个重要方面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因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
2017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对于粮食种植户来说无异于风向标,到底种啥好,市场起伏太大,还是要看国家政策。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希望你们喜欢!2017粮食收购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小麦稻谷和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厅(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为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油菜籽市场化收购。
现就做好2017年小麦、稻谷和油菜籽收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小麦、稻谷和油菜籽是主要的口粮和油料品种,做好收购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小麦、稻谷和油菜籽收购工作任务。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具体抓,层层压实责任。
各地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协作,明确分工,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要组织力量深入一线指导收购工作,随时了解掌握新情况、活情况;对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二、提前做好各项收购准备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要抓紧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收购工作方案,细化实化相关措施。
收储矛盾突出的地区,要有收购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要抓紧做好仓容准备,摸清仓容和分布情况,抓好腾仓并库、调销减库、仓容建设和维修改造。
积极落实库存粮食消化相关措施,分品种、分品质、分年份精准施策,缓解库存压力。
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引言: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而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资源压力,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和稳定粮食市场供应,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研究,探讨其对粮食产业和农民生计的影响,并就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思考。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国政府根据国家需要,对粮食进行收购和定价的一种政策手段。
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1 政策的主要内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通过对主要粮食品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进行收购,并制定一定的最低收购价,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
政府通过国家谷物局等机构在粮食产区设立粮食收购站,统一收购来自农民的粮食,保障农民供销两旺。
1.2 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中国政府根据各种粮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最低收购价。
以2019年为例,中国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4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1元,玉米的最低收购价为每斤1.05元。
政府的最低收购价通常高于市场价格,以保证农民的收益。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2.1 农民收益的保障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在市场供求波动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他们的收益不会过低。
这对于许多农民家庭来说,意味着能够维持生计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2.2 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通过向农民提供合理的收益,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投入,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的供应可以有效应对粮食市场的一些风险和波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3 农业稳定发展的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积极性得到激发,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通过确保农民的收益,政府增加了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热情,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益。
我国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7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完善补贴机制,综合运用价格和补贴等手段,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能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据该责任人介绍,2008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已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市场“托底价”,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促进了粮食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粮价稳步上升带动了其他农产品价格合理上升,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2007年至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
“为补偿成本上升和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有必要保持适度上升态势,但目前国内粮价已较大幅度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缩小,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十年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力地稳定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
据中国农业部预测,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应及最低价预测作者:黄剑桥王利平甘丽蓉袁留闯来源:《经济数学》2016年第04期摘要本文首先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然后结合实施品种不同,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小麦和早稻这两个粮食品种的具体评价指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相应比较,最后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的VAR预测模型,并对小麦和早稻2017年的最低收购价进行预测.关键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Abstract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of the grain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Then,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the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wheat and rice of the two varieties of grain, and these two models were compared. The VAR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minimum grain purchase pric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price of wheat and rice in 2017 was forecasted.Keywordsgrain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analysis;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1引言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是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我国粮食产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因此,研究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对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学者们也是见解不一.部分地区某些粮食品种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不增反降,导致部分学者质疑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果;但也有学者高度肯定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认为如果不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些地区某些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可能会下降得更快,因而认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稳定或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方面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方法来研究政策对农户供给行为[1]、粮食安全影响[2]、农民收入[3]以及稳定市场价格[4]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且对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证分析主要运用了变截距固定效用模型(见参考文献[5,6]).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搜集数据来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来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分析确定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②结合政策实施品种的不同,分别对小麦和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产省区的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分析;③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的预测模型,对我国2017年粮食最低收购价进行具体预测.2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衡量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的效应,主要是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粮食种植面积是否有显著性变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农业劳动力人口、粮食进出口贸易、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家庭负担等,因此需要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构建一个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来分析这些因素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具体影响.2.1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了城乡收入差距(IG)、城市建设征用的农用面积(UCR)、粮食种植补贴(FS)、受教育程度水平为高中以下的劳动力人口数(LE)以及粮食进口总量(IM)这五个因素,其中前3个因素都是直接对粮食种植面积产生影响,如城市建设征用的农村面积越大则会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的直接减少;对于受教育程度水平为高中以下的劳动力人口这一指标的选取,是因为劳动力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具有太强相关性,且两者都对粮食种植面积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这两个因素结合成这一个因素,更具有代表性;由于我国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粮食进口会对国内粮食种植产生替代作用,因此在指标体系中考虑粮食进口量这一指标.2.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本文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前,对数据[7]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除了粮食种植补贴这一变量的其他所有变量都进行取对数化处理,然后用其对数值来构建模型.Step 1数据验证.为了模型合理,首先需保证所选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即保证模型所选的指标与因变量粮食面积具有较强相关性,且需验证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运用Stata软件[8]对对数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到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由表1可知,变量粮食种植补贴(FS)与处理后的粮食种植面积(ln GPA)呈现正相关,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有助于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ln IG、ln UCR、ln LE、ln IM这四个变量与处理后的粮食种植面积(ln GPA)呈现负相关,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城市建设所征用的农用面积、受教育程度水平为高中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数以及粮食进口总量都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ln UCR与ln IG的相关系数为0.674 3,这表明城市建设所征用的农用面积的扩大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减少粮食种植面积.Step 2回归分析.运用该指标体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tata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表2分别采用了OLS和GMM两种方法对影响ln GPA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从表2中第(3)和(4)列的回归结果来看,无论用OLS和GMM,得出的结果除了系数标准误差不同外,系数显著性和估计值完全相同,表明得出的模型结果是稳健的并具有可靠性,可运用OLS 这一方法进行建模,但同时发现两列中ln UCR这一变量并不显著,而表2列中每个解释变量的P值都小于0.01,则说明这些解释变量都是显著的,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表2中(2)列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且其可决系数0.846 6大于表2中(1)列的可决系数0.696 7,因此本文选用列OLS回归模型;同时观测表2中4个模型方程的输出结果,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个模型中,城乡收入差距(IG)都是显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模型方程(4)表明:①lnIG对ln GPA有显著的负的抑制作用,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这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务农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大量良田荒废;②ln UCR显著抑制ln GPA,即城市建设征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侵占了大量良田,尤其是城乡结合处的大量良田被占用,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更加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③ln LE的系数显著为负,而且系数值很大,显著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这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快,城乡收入差距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劳动力种植技术水平低,粮食种植以个体户为主,务农收入远远低于进城打工的收入,即务农的机会成本很高,进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④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FS对ln GPA呈现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粮食直接补贴有利于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但由于其系数接近于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粮食种植补贴政策对粮食种植面积的作用并不好.3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评价研究之实证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于2004年开始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预案,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并执行至今.该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稳定粮食供给,增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收入.本文主要针对政策实施品种的不同,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小麦和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主产区进行具体分析.3.1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本文主要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来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但是同时考虑到影响小麦种植面积的因素不止政策影响,所以构建了以小麦种植面积为被解释变量,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种植成本、粮食市场平均价格和各地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的指标体系来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根据小麦15个主产省区[9](即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这15个省)的数据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对于政策变量来说其他数据过小,因此需要对除了政策变量之外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再用处理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4分别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三种方法来估计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其种植面积的影响以及评估该政策效应.由于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0 1拒绝了个体效应与模型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而且根据固定效应模型所得到的F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023 99,拒绝了个体效应全部为0的原假设,表明小麦主产省区内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即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由表4中的第2列(即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可知,ln GPA受到其自身滞后项ln GPA(-1)以及lnMPG、ln EDL及其滞后一阶项等变量的显著影响,这说明小麦本期种植面积不仅受到小麦种植成本、小麦市场价格、各地发展水平这三个变量本期数据影响,还受到这三个变量上期数据的影响;同时可以发现,在控制这些变量之后,小麦最低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变量MPP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ln GPA影响显著,并且其系数为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政策有利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说明该政策对小麦粮食种植面积存在积极作用.3.2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本文主要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早稻种植面积的影响,并对早稻种植面积构建与小麦相同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根据早稻8个主产省区(即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这8个省)的面板数据[10]及其特点,同样对除了政策变量之外的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再用处理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表5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三种方法来估计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其种植面积的影响以评估该政策效应.由于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1 3拒绝了个体效应与模型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而且根据固定效应模型所得到的F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005 6,拒绝了个体效应全部为0的原假设,表明早稻主产省区内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即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同时由表5可知,ln GPA受到其自身滞后项ln GPA(-1)、ln MPG、ln EDL等变量的显著影响,在控制这些变量之后,早稻最低收购政策执行情况MPP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ln GPA影响显著,并且其系数为正,表明该政策有利于早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政策对早稻粮食面积具有促进作用.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到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早稻种植面积的固定效应模型方程应选为:4粮食最低收购价的预测模型建立与运用4.1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测模型的建立根据对我国粮食价格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可以得到我国粮食价格会受到最低收购价的影响,且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根据粮食市场价格来对最低收购价进行预测,分别对小麦和早稻两个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建立具体预测模型.根据已有数据整理小麦和早稻的市场价格和最低收购价,由于2015、2016年小麦主产区的市场均价还未经权威部门统计出来,本文参考中商情报网2015年各月份小麦的平均交易价格,可以得到其价格为124.77元/50 kg;并结合2016年小麦各地当期的交易价格,得到小麦市场价格约为127.5元/50 kg.得到2015年、2016年对应的早稻市场价格约为133.16元/50 kg和130.32元/50 kg.(见参考文献[11-13])见表6.根据表8输出结果,可以发现小麦和早稻预测误差分别只有2.58%和5.18%,这个误差范围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所构建的VAR预测模型是合理的.同时通过运行程序,可以知道2017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118.00元/50kg,参考历史波动率均值为2.58%,因此预测2017年每100斤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范围是[114.96,121.05],约为115~121元;同理预测2017年每100斤早稻最低收购价格范围是[125.03, 138.68],约为125~138元.5政策建议基于上述所有分析结果,可以针对调控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两个问题提供相应的优化决策和政策意见:第一,基于构建的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指标体系模型结果,需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关键.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应过度、非法占用耕地面积,侵害农民生存的权益.此外政府可以给予农民适当的财政粮食直接补贴,这样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民增收;第二,由预测VAR模型的结果可知,国家在对粮食最低收购价进行确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粮食前几期的粮食市场价格和最低收购价的影响,即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参考文献[1]张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农户供给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3,(1):130-131.[2]张建杰.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J].经济经纬,2013,(5):60-61.[3]张改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下农户储售粮行为响应及其收入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14,(7):88-92.[4]贺伟.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0,(10):32-33.[5]邱雁,李越.生产、收入与成本: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绩效分析[J].财经科学,2016,(5):96-99.[6]兰录平.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3,(02):45-46.[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8]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陈晓华.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0]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1]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布小麦等最低收购价格[EB/OL].(2014-10-16)[ 2016-9-17]. http:///.[12]中商情报网.小麦价格走势情况分析[EB/OL].(2016-01-02)[ 2016-9-17].http:///news/data/2016/01/02/172331gipu.shtml.[13]中国鸡蛋网.各地区小麦等粮食的市场价格[EB/OL]. (2015-05-07)[ 2016-9-17].http:///xinwen/.[14]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周建兴,岂兴明,矫津毅.MATLAB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8.。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稳定供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我国为保障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该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梳理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该政策对农民收益、粮食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
本文还将探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变化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分析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贡献。
二、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外粮食贸易环境的变化。
这一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这一阶段,政策设定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并在市场价格低于这一价格时,由国家或指定的粮食收购企业按照这一价格进行收购。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开放和国内外粮食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调整阶段,政策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减少对粮食市场的干预,而是通过设定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
在这一阶段,政策更加注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粮食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优化最低收购价格的设定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的监管,以及推动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探讨作者:***来源:《理论探索》2020年第03期〔摘要〕糧食产量与价格之间按其自身规律发生的负反馈互动关系,使粮食市场表现出来的“两丰一欠一平”与“谷贱伤农”的自身周期规律性可以较好地促成耕地轮作,而政府持续上涨的最低收购价实施打破了粮食市场应该有的一定程度“谷贱伤农”波动特征,进而抑制了耕地轮作。
为了促成耕地轮作,需要让市场机制在粮食市场中真正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
因此,实现“价补分离”并不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改革的本质,把“价格交给市场来决定”也不是其本质,二者只是前提条件。
由于三大主粮具有巨大的刚性需求量以及关税配额制度保护从而替代性极小,导致粮食生产者补贴也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支持,所以需要考虑“最低收购价+补贴”产生的“组合”干扰市场效应。
因此,应取消针对三大主粮的特定品种补贴政策,且最低收购价不能大于粮食生产成本。
〔关键词〕耕地轮作,粮食最低收购价,“保供给、促轮作”〔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3-0102-11一、引言耕地轮作作为一种“以地养地”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被我国政府定位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之一。
这是由耕地轮作多重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决定的。
不同作物进行轮作能更好地利用不同作物对环境、水分和养分等生态因素需求的差异性,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时序和空间配置,能改善土壤结构,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并能显著减少病害虫和杂草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1 〕。
因此,从产出结果上看,耕地轮作具有提升农产品绿色品质、提高作物单产以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三大效应〔2 〕。
耕地轮作能否实现是由农户种植行为直接决定的。
影响农户种植行为的因素较多,包括农产品(预期)价格、化肥劳动力等投入品价格、机械易于使用程度和气候条件等。
但其中农产品的(预期)价格是影响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最为关键的因素。
具体而言,农产品价格和预期价格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引证影响着农户的生产预期和生产行为〔3 〕。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一、本文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本文将对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现状。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价格形成机制不够科学、执行力度不够、市场调节功能受限等。
结合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政策通过设定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确保农民在粮食价格低迷时能够以不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
最低收购价政策也有效地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防止了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市场的稳定。
然而,随着我国粮食市场的不断发展,最低收购价政策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使得粮食市场价格难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
由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农民可能产生对政策的依赖心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适应性。
因此,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需要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和维护市场稳定的也要注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Status Quo and Practice Analysis of Researches on China's Minimum Grain Purchase Prices Policy 作者: 张环[1]
作者机构: [1]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出版物刊名: 农业展望
页码: 7-1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小麦;市场供给;分品级收购;安徽省
摘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粮食市场价格低迷,严重挫伤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为保护粮农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和市场供给,中国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围绕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该政策提出的背景、目标以及内容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安徽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探讨了小麦最低价收购价政策在安徽地区执行的情况及效果,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建议。
第7卷第6期2010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0Vol.7No.6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市场稳定,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
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这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强有力法律依据。
最低收购价政策成为粮食流通体制核心内容和政府实施粮食安全宏观调控重要手段。
一、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经济学机理图1.1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运行机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恢复性增长,其经济学机理:如图1.1,D 为某种粮食需求曲线,S 1、S 2、S 3均为该种粮食品种供给曲线,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为P Z 。
假如粮食市场供给曲线为S 1,供求均衡点市场粮价为P 1,P 1>P Z ,因此最低收购价预案不启动,粮食收购企业按P 1价格收购粮食;假如粮食市场供给增加,粮食供给曲线变成S 2,供需均衡价格为P 2,P 2<P Z ,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按照P Z 收购粮食。
二、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成效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明显增收,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图2.1图2.2图2.3三、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政策,无论在政策核心内容还是政策实施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偏低国家两次提高200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白小麦、红小麦、混和麦最低收购价格提价幅度分别为10%、9.7%、9.3%、6.9%、4.3%、4.3%。
以黑龙江省为例,为保护农民利益,实际执行是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每市斤0.92元。
国家公布2009年黑龙江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市斤0.95元,但对农民来说,2009年比2008年实际提高价格每市斤0.03元,提价幅度只有3.3%,明显低于国家公布提价16%。
按国家公布2009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每市斤0.95元和2008年黑龙江水稻生产成本测算,农民生产水稻成本利润率仅21.55%,明显低于2004年30%,所以从国家与各省数据看,农民收益并没有提高到国家要求政策目标,反而国家政策目标与各省实际收益情况产生反差,挫伤粮农种粮积极性。
(二)执行区域及收购品种范围有限200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由原来11个省增加辽宁、广西。
虽然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增加广西,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增加河南和江苏,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增加辽宁,但就全国来讲,13个省区是不够的;我国最低收购价收购品种单一,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也应列入保护行列;2008年正在实施的小麦预案看,小麦预案实施时间由过去6月1日至9月30日调整为5月21日至9月30日,预案启动时间提前10天,但预案实施时间“一刀切”,缺少动态性、灵活性及科学性。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缓慢及市场机制受限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过程中,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他地方储备粮公司依法成为执行最低收购价主体。
在托市收购过程中,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中储粮总公司将当年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展研究任军军,王文举(安徽财经大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粮食作为一种物质资源,在我国具有其双重性,既是一种普通商品,用于市场流通,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民生,关系国家稳定。
本文试通过分析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经济学机理及成效,宏观和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政策;粮食期货29··生产大部分粮食纳入自己粮库,形成实质上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有违市场经济规律,市场机制作用受限。
国有粮食企业可通过受托方式,成为中储粮公司委托收储粮库,依法获得相关保管费用、利息和补贴。
因此企业不需要通过市场竞争便能生存,企业缺乏改革压力和动力。
事实上这种体制已经严重不适合当今企业市场化大趋势,必将被市场淘汰。
(四)严重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新世纪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动,粮食需求随之发生变动。
而最低收购价价位应是国家规定粮食中级质价,在实际收购过程中,各个收储企业对粮源争夺,基本不执行粮食收购依质论价政策,出现以高于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现象,以致粮农种粮粮饲不分,优质劣质不分,盲目追求高产,忽视粮食品质,不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造成耕地、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浪费,直接阻碍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及粮食产业整体效益提高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形成;还造成小麦、大豆供给不足,玉米、大米出现大量过剩现象。
(五)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涉及所有相关财政成本,如粮食收购资金、入库费、保管费和出库费都由中央政府承担。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以来,中央财政承担数百亿元保管费用和利息补贴,还承担中储粮总公司收购大量粮食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霉变损失,销售时差价亏损以及其他费用风险。
各地财政可能形成新一轮亏损挂单,最终有可能重现1998年巨额财政亏损局面。
四、政策建议(一)合理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确定就其复杂性,应符合生产成本标准、市场供求标准、平均利润标准、承受能力标准、国有财政负担能力标准、国际粮价标准,更重要确保粮农最低收益标准。
在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同时,应保持粮食最低收购价“价格动态化”,建立粮食生产资料相关费用市场联动机制,确定最低收购价向上适度调整空间,确保粮农最低收益率标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预案启动机制2008年小麦预案比过去预案启动机制有所改善,但由于地域差异,全国各粮食主产区粮食上市时间不一致。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最低价预案启动机制,由各省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适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维护粮农利益,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灵活性、动态性与科学性;要扩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省份、自治区;要拓展粮食保护品种,例如玉米、大豆等农产品。
(三)加强粮食市场培育及粮食收购主体监管加强粮食市场培育,应采取多种措施培育粮食市场,促进粮食市场规范成熟,以保证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效率,重点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功能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
中储粮公司代表中央政府在调控粮购销过程中处于委托人地位,因此其行为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保证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二是降低流通成本,维护国家利益。
在收购环节,一要监督收购价格政策落实;二要监督好收购质量,对未达标粮食不定为调控粮;三要防止出现“转圈粮”造成欺诈。
加强粮食收购主体监管,必须不指定企业收购,对入市收购企业确定一定条件,由符合相关条件企业竞标入市收购,促进收购市场多元化主体形成;加强粮食收购主体监管,防止套取财政补贴欺诈;要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
(四)大力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粮食期货市场具有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大特有功能,为现货市场提供权威价格指导和有效避险渠道。
农产品期货市场所特有价格发现功能,可有效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粮食种植结构,使粮食产需能够基本相符;以“订单+期货”模式推广,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构建“合作组织+期货市场”模式,既是对普通粮食流通模式一种创新,又是粮食流通手段丰富和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粮食流通,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订单合约不履约带来双重风险,有利于保护订单合同双方合法权益,促进订单农业稳定发展,对稳定粮食购销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会起到积极作用,实现粮食价格风险规避。
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发挥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价格信息联动机制,发挥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形式引导作用,健全粮食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打破现有粮食垄断市场,逼迫中储粮等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
(五)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我国大部分粮食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较强竞争力,必须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和粮食市场,通过交换来实现国内粮食市场品种结构和供求平衡。
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粮食进出口管理上“部分分割、行业垄断”管理体制;其次,要把粮食进出口权完全地交给大型粮商,使企业能随时根据市场情况来对进出口计划进行调整,从而提前作出决策,使粮食进出口真正有可能成为平衡国内粮食供求有效工具;最后,必须打破粮食产品由少数几家外贸企业垄断出口格局,适当放开主要粮食品种出口经营权,要建立粮食出口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向出口企业发布国际市场信息,促进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及其制定国际化战略;积极实行多元化粮食进口策略,平衡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六)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粮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生产领域调控政策、消费领域调控政策、流通领域调控政策。
粮食生产领域调控政策主要为粮食生产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农资增资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构造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消费领域调控政策主要为粮食税收政策、粮食营销政策、粮食消费结构政策等;粮食流通领域调控政策主要为收购调控政策、储备调控政策和进出口调控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仅是粮食生产领域政策和粮食消费领域政策,同时也是粮食流通领域政策。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一要和粮食生产领域其他粮食生产调控政策相协调,不断增加补贴规模和范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二要和国家粮食储备调节、进出口调节相协调。
通过中央储备粮主动轮入轮出、丰收增储、歉收减储等动态调控措施发挥对市场价格有效引导作用,保持合理粮价水平。
通过调节关税引导粮食进出口,实现国内粮食供需平衡,达到粮食宏观调控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目标。
要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解决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类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使各类调控政策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1]方鸿.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4):20-25.[2]李永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8):50-54.[3]王文举.我国历史上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启示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3):21-24.[4]历年《中国统计年鉴》[Z].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