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依惜别教案第一课时

依依惜别教案第一课时

依依惜别教案第一课时
依依惜别教案第一课时

山旺镇小学语文跨校教材通研成果学校:桲林小学六年级:备课人:齐金梅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1、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2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7、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9、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0、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浓浓祝福语 依依惜别情

浓浓祝福语依依惜别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两年汉语幼教志愿者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两年中700多个日日夜夜,仿佛历历在目,带有欢笑的日子在无声中悄然飞逝。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校方举办“难舍情谊”专题欢送会,禁不住让我思绪万千。 此刻,依依惜别;此刻,恋恋不舍;此刻,感慨万千……我清楚,这一走,不知何时再相聚;这一走,不知牵挂万千里;这一走,不知相思几多愁…… 作为留任志愿教师的我,在这两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但我知道收获得更多,我付出的是时间、与家人的团聚、对女儿的照顾等,而我收获的是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难以割舍的师生情,与默默奉献的印尼教师及志愿教师难以割舍的同事情,与时时关心关爱我们的“某”园长难以割舍的“母女情”,与印尼山山水水难以割舍的喜爱之情。此时此刻,心底是一股股暖暖的亲情在回荡…… 700多个日日夜夜,我是在三宝垄三语国民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而熟悉。也许是我家中也有一个与孩子们差不多大的女儿的缘故,我把平时无法对女儿表达的爱更多的倾注于班上的孩子,耐心地教她们汉语

拼音,学写汉字笔画,背唐诗、《弟子规》……孩子累了,陪着她们入睡,孩子病了,陪着她们去医院,孩子开心了,与她们一起欢快地笑……所以跟她们在一起我常常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是同班的好朋友! 我还记得,当我再次走进教室,学生们鼓掌欢呼我的归来时,那种无法言语的幸福感,那种无法名状的归属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天真稚气中带着点活泼可爱,还带着点调皮捣蛋。但她们的积极聪明,纯真可爱,使我一直都能够保持灿烂笑容。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学好华文,那就得先让孩子爱上华文,为了提高孩子们对学习华文的兴趣,我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包括教具的准备,具体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上我加入很多游戏和歌曲,上课时也会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很快地小朋友就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并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她们每天都会想,今天老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游戏,看到孩子在游戏中高兴的表情我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看到她们从一句华语都不会说,到慢慢学会一些简单的字和词语,到后来是会念一些简短的儿歌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歌曲时,我为孩子们的这种进步而感到骄傲。 记得有一次我们练习偏正短语,我出句子“可爱的小猫,

10《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0《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认2个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同唱歌曲) 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月亮,看星星。(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 通过唱歌曲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请你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并且用“——”划出生字。(边读边划) 2、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看看你的同桌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请你为他指出来。(同桌互读、互评、互助)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课生字。} 三、讲读课文。 1、谁知道“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你从哪儿看出来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板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3、小小的船什么样?(板书:两头尖) 4、你还知道什么事物也是“两头尖的”?(学生举例) 5、你能用“弯弯的月儿像”说一句话吗? 6、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坐在小小的船里我们能看到什么?(播放乐曲《小小的船》,学生听音乐想画面) 7、谁能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说) 8、带着你感觉到的感情把第二句读一读。(板书: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感觉到课文中描写的夜空的美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背诵。 1、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议。 2、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是怎么记住的? 3、同桌互相背诵,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同桌小朋友。 4、指名背诵 { 通过交流背诵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3、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4、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5、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6、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7、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8、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9、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1、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12、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3、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1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5、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18、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19、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20、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21、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古离别》 22、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23、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24、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25、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阅读材料”中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书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重难点、关键: 1、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划分: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教程: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二、阅读《同学录》。 三、阅读《毕业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教具准备: 收集毕业赠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把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指导学生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同学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安塞腰鼓》设计 城北小学汪孟梅 【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 2.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图片,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案之一_模板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案之一_模板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认2个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同唱歌曲) 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月亮,看星星。(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 通过唱歌曲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请你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并且用“——”划出生字。(边读边划) 2、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看看你的同桌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请你为他指出来。(同桌互读、互评、互助)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课生字。} 三、讲读课文。 1、谁知道“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你从哪儿看出来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板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3、小小的船什么样?(板书:两头尖) 4、你还知道什么事物也是“两头尖的”?(学生举例) 5、你能用“弯弯的月儿像”说一句话吗? 6、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坐在小小的船里我们能看到什么?(播放乐曲《小小的船》,学生听音乐想画面) 7、谁能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说) 8、带着你感觉到的感情把第二句读一读。(板书: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感觉到课文中描写的夜空的美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背诵。 1、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议。 2、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是怎么记住的? 3、同桌互相背诵,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同桌小朋友。 4、指名背诵 { 通过交流背诵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句子

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句子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期待着一次重逢。 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可以凝结成珍珠,变成永久的纪念。我们在爱情中度过的时光长出了翅膀,当我们离别时,它们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 你走来的时候,我的期待在远方;你离去的时候,你就是我梦绕魂牵的期待。 在这十字路口,让我们再一次握手:道一声:珍重,朋友。 让我像一个纯洁的孩子,站立原地,月光下,目送你明亮的背景在远方消逝。 路遥遥,心漫漫,伤离别,何感叹;风潇潇,夜长长,盼君至,不觉眠。 同学朋友离别伤感的句子好友分离赠言 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

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今日同窗分手,道一句:珍重!明天校友重逢,贺一声:成功! 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 分别时,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语。看夕阳透过文峰塔尖,把它的余晖洒在西清河畔。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离别是暂时的,共度人生是永远的,离别滋生相思情,使我们的爱情更炽热。 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人世沧桑,岂能没有分别的痛苦时刻?为了事业,我们让离别的泪尽情飘洒。 白浪给你献花,阳光与你拥抱,海鸥与你话别,啊,生活的大海托着

你青春的船只启航了。 人生是一连串的努力和奋斗只要你意志坚定努力不懈一定会成功祝 福你一帆风顺 我也并不是总舍不得你走,只是总想看见你的笑容,听你的笑声。 不要勉强自己,明天没什么特别!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时间我离开前。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日何夕,君无陌路。 临别请你喝一杯故土的水,你走遍天下,也别忘了把家乡装在胸中。如果今生我们注定擦肩而过,那我深深地祝福你永远快乐。然后收起所有的点点情意,期待来生与你相遇。 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 也想过不认识你,便不会有我今天的痛,可我从未后悔过。如果真如你所说还爱我,便忘了我好好过。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粗犷雄浑的气势。学习课文第一段“鼓响前的静”。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粗犷雄浑的气势。 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教学过程: 课间欣赏歌曲《黄土高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间我们欣赏了一首歌曲——《黄土高坡》,在黄土高坡,有个地方叫作安塞,那里的腰鼓天下闻名。让我们看一看安塞的腰鼓表演吧!(出示安塞腰鼓视频) 2、同学们,感觉怎么样?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是的安塞腰鼓! 3、出示图片,学生说词语。出示词语:豪放、壮阔、火烈、惊心动魄、震撼人心…… 4、小结: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生齐读课题《安塞腰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是震撼和冲击。在学课文之前我来检查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词:高粱地酸枣树茂腾腾咝溜溜 捶打骤雨燥热飞溅蓦然搏击 隆隆隆隆震撼烧灼威逼战栗 奇伟磅礴元气淋漓叹为观止惊心动魄 戛然而止陌生渺远鸡啼 (2)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指导读出感情,齐读。

(3)说说生字书写要注意什么? (4)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生自由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5)难怪文中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句子,能找到吗?自由读课文,找到并画下来。 2、出示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四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3、结合“预习导航”第2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这是作家的评价,刚才我们欣赏了视频,结合自己的预习,说说你读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时会感受到一股股粗犷雄浑的气势? 4、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段落) ①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指名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语气进行朗读,感受作者从舞蹈场面的热烈写安塞腰鼓的好。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抓比喻句,体会作者修辞的妙处,把握语气,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感受安塞腰鼓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通过体会长短句错落有致,指导学生长句的断句、停顿,练习朗读,体会安塞腰鼓好在有茂腾腾的后生。 ④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体会排比句的层层推进,进行朗读训练,感受安塞腰鼓好在有变幻的舞姿。 5、这些描写写得出了腰鼓表演时的热闹。(板书:表演时——闹) 6、我们将课文的开头、结尾和课文中间对比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表演前——静;表演时——闹;表演后——静。2.师生合作读课文。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一(1——4)安静的腰鼓。

依依惜别的诗句_诗词

《依依惜别的诗句》 依依惜别的诗句(1):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曰水犹寒。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9、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10、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明曰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曰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山中相送罢,曰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7、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8、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1、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2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5、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2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2、悲歌能够当泣,远望能够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4、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5、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36、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3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9、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依依惜别的诗句(2): 描写依依惜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关于依依惜别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依依惜别(一)(阅读材料1、2)练习题(答案)

依依惜别(一)(阅读材料1、2)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ēqíng líng gǎn gēng yún huān jùxīnào qíng xù (恩情)(灵感)(耕耘)(欢聚)(嬉闹)(情绪) 二、找出错别字画上“——”,改正后写进括号里。 1、我是您亲手载种的桃李中的一颗,我的明芽、生长、无不沐欲着您的阳光雨露。(栽)(棵)(萌)(浴)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您的捕育深情,将永远明克在我们的心上。(晖)(哺)(铭)(刻) 三、依要求写词语。 1、从《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热热闹闹)——(冷冷清清)(胆小)——(勇敢)(幼稚)——(成熟) 2、从文中找出格式是“AABB”的词语写在下面。 陆陆续续、热热闹闹、冷冷清清、郁郁葱葱、日日夜夜、桩桩件件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色彩(斑)澜诲人不(倦)枝(繁)叶茂转(瞬)即逝 热火(朝)天引(人)入胜热泪(盈)眶流光(溢)彩 四、找出不属于同一类的词语画上“——”。 1、流言语言谗言戏言谰言 2、客轮游轮货轮油轮车轮 3、远眺窥视目视扫视鸟瞰 4、深夜黎明白天傍晚中午

五、选词填空。 连续不断陆陆续续热热闹闹冷冷清清 1、放学后,小朋友们(陆陆续续)被家长接走,(热热闹闹)的校园,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了。 胆小无知幼稚 2、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 六、依要求写句子。 2、大风把操场里的杨树吹得东歪西倒。(改为拟人句) 大风把操场里的杨树吹得摇头晃脑。 3、教室里挤满了人。(改为比喻句) 鸟笼般的教室挤满了人。教室里挤满了人像一窝蜂似的。 七、依课文内容填空。 1、《给老师的一封信》中,作者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2、《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事:①上学第一天李老师来安慰我;②我摔倒后老师救治我;③六年级的家长会。 八、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使句子的意思不同。 1、江都西路断道,施工车辆绕行。 江都西路断道施工,车辆绕行。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合英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教案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歌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象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教学本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夜空美丽的景象,通过 充分练读,做到熟读成诵,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随文学习生字,降低识字的难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会写“月、儿”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白、门”,学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感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 4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追问: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势导入:这即可,我们就来学习《小小的船》,齐读课题。 3.学生学习“的”和“船”读音。 4.设疑: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看一看彩图,认真想一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欣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 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圈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月儿、星星、蓝天”等词语。5.指名分句朗读,读好评议。教师强调:“月儿”和“船儿”的读法。 6.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认识部首: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教师出示“闪”这个生字,并简单介绍它的部首门字框。 3.教师课件出示带有门字框的汉字,让学生说说各个汉字的部首。 四、指导书写 1. (1)教师演示笔画 (2 (3)学生观察“月”的书写顺序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强调“先外后里”的笔 顺规则。 (4)学生交流:怎样把“月”写漂亮? (5)学生描红,临写。 2.认识笔画“乚”,指导写“儿”。 (1)教师演示笔画“乚”;先搓一示竖,再向右折,然后向上钩。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城东小学韩凤珍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真切地领略到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文章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意蕴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语言,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2、感受文章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品味文章意蕴内涵.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板题,齐读) 2、有谁了解安塞腰鼓吗?把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3、大家看过安塞腰鼓的表演吗?(没有)想看吗?(想看)那好,老师就让大家一饱眼福吧! 二、看视频,谈感受。 同学们,刚才看了安塞腰鼓的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比如:老师看了,觉得安塞腰鼓惊心动魄)(气势磅礴振奋人心亢奋豪迈震撼火烈) 三、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们的感受真是各不相同!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 情况. 2、大屏幕上有六个生词,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高粱骤雨酸枣树搏击战栗陌生)(读后纠正 读音,再齐读) 3、读得好,同学们,这些生词里有六个生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能记住这些字的笔画吗?请大家完 成书后的描红表。 4、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真高,预习课文时就完成了这道题目。那好,让我们再一次用激昂的语气来读一读 这些词语。 5、我发现你们的脸都读红了,看来十分激愤。你们知道这些词都是用来描写什么的?(安塞腰鼓) 6、难怪作者在文中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板:好一个再出示这句话) 四、学习重点段,品味语言,感受激情。 1、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找出来读读,感觉一样吗?(学生自由读,体会) 2、交流。(四次。第一次在第8小节……)虽然是同一句话,但用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 样了,应该一次比一次亢奋、激越!(·各自练读·分组读[第一组读一二组读一二三组读全班读] 3、这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儿呢?老师让你读第6.7小节体会第一个好。(同桌也可以讨论讨论) 交流。 (1)、第一个好体现在火烈的舞蹈场面。还有谁能讲得更完整些?(好在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回答得真好!我们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板:舞蹈) (2)、这是怎样的腰鼓舞蹈呢?(引读出示第一幅画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

部编小学语文一上小小的船教案

2 小小的船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韵文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本课教案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情境,在观看夜空美景的情境中识字,把孩子们带入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来表达他们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20、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学生朗读:通过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讨论品味: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摩品味。 多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小小的船-公开课教案精品

【关键字】语文、难点、了解、思想、重点、吸引、激发、引导、指导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背诵课文。 3、学会9个生字和组词。 重难点: 重点:指导正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是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小小的船是指月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有位小姑娘真喜欢月亮,怎么也看不够,就在这个时候,她一眨眼居然坐到了月亮上,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同学们想不想也坐上月亮去天空玩一玩呢?知道她是怎么坐上月亮船的吗?答案就在语文课本的76页。 板书:小小的船 教学生字:船 二、感知课文 下面呀,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到文章中去找一找,轻地打开我们的课本,翻到76页,准备好了吗?先听一听是怎么读的,你可要仔细地听好每一个字哦!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2、二读课文,读准字音 3、三读课文,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丢字不加字。 指名读,评议 三、步入情境 逐句讲读诗句 1、弯弯的月儿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提问:“弯弯的月儿指的是什么?” 追问:月牙什么样?像什么? “小小的船”是什么? 齐读: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2)比较:“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与“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指名说:没有前面的有趣,可爱。 教师总结:弯弯的,小小的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节奏感。让诗歌变得更加可爱、有趣。 (3)指导朗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齐读,分小组读,评议。

2.《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案

2.《小小的船》教案(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课。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好不好?“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月亮)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可真聪明,都知道是月亮。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女孩,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根据这样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儿童诗歌,这首儿童诗歌的名字就叫《小小的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童诗歌,请大家齐读课题。 3.指导学习“船”字。 同学们,“船”这个字是我们本课要求大家会认的一个字,哪位同学能借助拼音,再来读一读这个字(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谁能给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接下来让我们把这个字放回到题目中,再来齐读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会写“月、儿”2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折钩和竖弯钩,认识一个部首“门字框”。【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想象和感受夜空的美丽。 二.熟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56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这首儿歌。要求: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音或不认识的生字用笔圈一圈,然后问问同桌或请教老师。 2.指名读。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听呢?(2名) 3.老师示范读。 同学们的字音读的很准,如果能在朗读时,再注意一下停顿,这首儿歌读起来会更有韵味。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4.接下来请大家跟老师读一遍。(大家可以用手指指着课文) 5.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练习着读一读,自己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6.指名读。 7.拍手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小小的船”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月儿)月儿是什么样子的?(弯弯的)月儿除了“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完成板书】这首儿童诗歌描写的就是一个小女孩,把弯弯的月亮看作是小小的船,然后联想自己坐到月亮船上去,在蓝天中航行的美丽画面。 2.这么优美的儿歌,你们想不想把他背下来? 四.背诵儿歌。 1.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大家自己试着背一背,可以借助板书和图片。 2.指名背诵。出示课件:(1)不完整的课文。(2)课文插图。(3)空白课件。 3.齐背儿歌。 【课中操】播放歌曲《小小的船》.(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五.认识生字。 1.同学们,课文读的这么好,不知道你们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现在老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