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磁共振对127例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81.69 KB
- 文档页数:2
MRI优化组合序列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赵妍;孙志先;汪志超;万金鑫【摘要】目的探讨MRI优化组合序列对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率的价值分析.方法方便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病例35例,采用1.5TMR机,关节线圈,在常规扫描序列基础上优化扫描序列及参数设置进行扫描成像,通过不同方位最大化显示肩袖结构,观察其损伤部位、损伤的程度、范围及解剖定位,提高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率.结果冈上肌腱损伤20例,伴水肿8例次;冈下肌腱损伤8例次;小圆肌腱损伤4例次;肩胛下肌腱损伤3例次;肩关节积液伴滑囊积液15例次;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次.经X2检验,各优化序列之间检出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MR优化组合序列可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率.【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07【总页数】3页(P170-172)【关键词】肩袖;损伤;MR;优化组合【作者】赵妍;孙志先;汪志超;万金鑫【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放射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放射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放射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区放射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腱组织的总称。
位于肩峰及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密切相连。
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
当肩袖损伤时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肢体的外展功能。
MR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该组研究方便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病例35例,所有患者将采用MR优化序列组合全方位显示肩袖损伤情况,提高肩袖损伤的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支持依据,现报道如下。
CT关节造影、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诊断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CT关节造影、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关节造影诊断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接诊的53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亚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CTA检查、MRA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差异(P>0.05),但CTA检查、MRA检查阳性检出率(91.49%)、(93.75%)高于MRI检查(66.67%),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MRI、MRA比较,CTA仍是诊断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中盂唇损伤的最佳方法,但与MRI比较,CTA、MRA诊断效果更高。
关键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CT关节造影;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关节造影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亦称肩Bankart,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尽早予以诊治尤为重要[1-2]。
影像学检查技术,是诊断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首选,包括CT关节造影(CT arthrography,CTA)、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关节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rthrography,MRA)等技术,由于操作不同、检查方式不同,使得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为此,本文先回顾性分析我院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其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接诊的53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亚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包括男性33人、女性20人,年龄为18~68岁。
1.2方法所有患者施行CTA检查、MRI检查、MRA检查,如下:(1)关节造影,使用碘、空气双重对比造影,以前侧入路为主,进行肩关节穿刺,再用7号腰穿针刺入关节腔,注入1%利多卡因1mL、过滤空气13mL,开始实行检查,注意嘱咐患者在CTA、MRA检查前,保持肩关节处于稳定状态,严禁活动。
肩袖损伤比较影像学进展作者:唐治周晟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3期唐治周晟甘肃省中医院放射影像科,甘肃兰州730050[摘要] 目的比较肩袖损伤的各个影像学的进展。
方法比较X线,CT,超声、MRI、关节镜对于肩袖损伤诊断价值。
结果 X线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变。
CT可能很好地观察关节骨性结构。
超声操作方便、无创、费用低、准确率高、对肩袖撕裂术后随访有其独特的价值。
磁共振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关节镜被认为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金标准”。
结论 MRI关节造影在操作时更简便,并结合了肩关节造影和常规MRI扫描的特点,产生“关节造影效果”,使肌腱和关节腔内液体形成对比,能直观地观察肩袖肌腱的形态和信号改变,故应成为肩袖损伤的首选检查。
[关键词] 肩袖损伤;肩关节;比较影像学[中图分类号] R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1(c)-0183-02慢性肩关节疼痛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原因大多与肩袖伤有关[1]。
肩袖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构成。
1834年Smith最早提出肩袖损伤的概念,但直到1931年Codman等才发现大部分慢性肩部疼痛是由肩袖损伤是引起,而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 %~41 %。
由于肩袖损伤临床表现差别较大,因此单靠临床检查难以准确鉴别,而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客观的评价[2]。
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方法有X线,CT,超声,MRI,关节镜等,现将各个方法总结如下。
1 X线检查1.1 X线平片常规X线片不能直接反映肩袖损伤,但可显示肩峰下骨质增生、硬化以及肩峰下间隙狭窄等继发改变。
同时,X线还可以显示完整的肩峰形状。
在肩袖撕裂患者中,Kaneko发现肱骨头向上移位和大结节不规则是最为重要的X线表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和98%。
但国内研究表明,X线平片只可排除其他病变,为鉴别诊断的依据[2,3]。
《MSCT及MRI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MSCT(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与MRI(磁共振成像)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一、引言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发生多与肩峰形态异常、肩袖损伤等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MSCT和MRI 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方面的应用及其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近期接受MSCT和MRI检查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
2. 检查方法:(1)MSCT:进行肩部断层扫描,获取肩峰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影像数据。
(2)MRI:进行肩部磁共振成像,观察肩部软组织及关节结构。
3. 指标测量:对MSCT和MRI影像进行测量,记录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包括肩峰倾斜角度、肩峰形态等。
4. 数据分析: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三、结果1. MSCT与MRI在测量肩峰倾斜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所测得的肩峰倾斜角度及形态等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2. 不同肩峰倾斜指标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其中,肩峰倾斜角度的增大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同时,MRI在观察肩部软组织及关节结构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3. 结合MSCT和MRI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讨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MSCT和MRI在测量不同肩峰倾斜指标方面的应用,发现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时具有互补作用。
MSCT在测量肩峰形态及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肩部软组织及关节结构的变化。
16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月 第3卷第20期受到多次摩擦或挤压会造成患者肩关节肩袖结构出现病理损伤及炎症反应等病变,出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使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感,甚至在肩关节被动活动时会出现裂碎声音。
传统应用X线检查,不能清晰显示肌肉等软组织,因此具有局限性,以往相关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磁共振成像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已确诊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34~45岁,平均年龄为(39.1±3.4)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是33~44岁,平均年龄为(38.3±3.6)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选自我院;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资料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肩关节功能正常,无肩关节疼痛史、无手术史、无重大疾病史;观察组患者肩部均有疼痛无力感,且疼痛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上臂外展超过65度时,肩峰下至肱骨大结节会剧烈疼痛,患者进行手臂外旋时大臂活动功能受到限制,患者均无肩关节手术史、无感染史。
排除标准:依从性差的患者;存在心、肾、肝、肺等脏器疾病;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研究过程中途退出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扫描仪采用高场MR scanner1.5T,GP-FLEX柔韧线圈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检查侧上臂紧贴身体呈中立位,也可保持轻度外旋体位,扫描方位有横轴位、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
横轴位重点观察关节盂和肱骨头的解剖关系、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和下盂唇损伤;斜冠状位可以诊断肩袖损伤情况,利于显示冈上肌腱和上盂唇韧带损伤情况;斜矢状位能全面查看肩袖状态,很好的评估肩袖损伤情况,方便产科肌腱附着处的病变情况,能够辅助判断横轴位、斜冠状位图。
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部分撕裂诊断的临床应用张振勇; 王海波; 娄晓宇; 苗宝娟; 宋跃锋; 孙素芳; 王冲; 孟静【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12【总页数】4页(P121-123,136)【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造影; 肩袖; 部分撕裂【作者】张振勇; 王海波; 娄晓宇; 苗宝娟; 宋跃锋; 孙素芳; 王冲; 孟静【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000;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46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9.4肩袖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或外伤导致,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撕裂,且撕裂后不易修复,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肩袖部分撕裂可分为关节面、关节滑囊面及肌腱内撕裂[1]。
磁共振(magnet 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其极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已成为诊断肩袖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2];但常规MRI检查对肩袖损伤的显示仍然有其局限性,存在较多可疑诊断[3]。
磁共振关节造影(MR Ar thrography,MRA)通过肩关节穿刺造影后,运用MRI T1WI序列对肩关节进行检查,在对比剂衬托下,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及肩袖的形态、信号改变,理论上可以准确诊断肩袖损伤情况。
现回顾性分析79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为肩袖部分撕裂的常规MRI及MRA影像资料,评价常规MRI及MRA在肩袖部分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搜集漯河医专二附院和漯河医专一附院2011年5月~2015年7月收治肩袖部分撕裂患者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龄25~71岁,平均39.1岁;左肩32例,右肩47例;17例有明确外伤史,52例无明确外伤史。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部慢性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弧试验阳性,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试验阳性。
浙江创伤外科2019年12月第24卷第6期ZH J J T raumatic ,December 2019,V ol.24,N o.6作者单位:311200杭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何一杨,王荣);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锋)·经验交流·对于肩关节而言,盂唇对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关节不稳定与肩部疼痛,盂唇损伤是其较为常见原因[1],而在肩关节盂唇损伤中,肩关节上方盂唇损伤较为多见[2]。
对于上方盂唇SLAP 损伤,主要是指损伤自前向后撕裂,可累及病变附着处肱二头肌长头腱,由于肩关节多在活动状态,进而极易导致盂唇周围结构磨损,最终表现临床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无其他特异性临床症状。
对于盂唇病变部位及性质,临床通过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能够进行准确显示。
通过临床症状并无法对肩关节损伤进行判定,而1.5T MRI 检查具备一定优势,可对肩关节软组织(盂唇、肌肉、肌腱等)进行清晰分辨与显示。
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对医院收治的受试者进行1.5TMRI 扫描,通过观察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对该技术在诊断SLAP 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MRI 检查的患者72例作为受试对象,均为肩关节盂唇损伤,对其MRI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72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为37~82岁,平均年龄(62.3±5.9)岁。
其中45例为右肩损伤,27例为左肩损伤。
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
所有入选患者在行MRI 检查前均无肩部手术史。
1.2方法:患者取常规仰卧位,手臂呈中立位,扫描仪器采用西门子Aera1.5T 扫描仪,肩关节专用线圈,并对扫描范围的参数进行调整。
扫描定位采用3平面进行,扫描平面顺序依次为横断面、斜矢状面、斜冠状面压脂扫描。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腱的炎症、损伤或撕裂,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临床上,对肩袖损伤的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而有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肩袖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本文将介绍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诊断过程。
1. 肩关节超声检查。
肩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肩袖肌腱的形态和结构。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肩袖肌腱是否有断裂、炎症、钙化等情况,从而确定肩袖损伤的具体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简便、快捷,对于早期诊断肩袖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2.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肩袖肌腱的结构、炎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撕裂等问题,帮助确定肩袖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
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肩袖损伤,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3. 肩关节积液抽取。
肩关节积液抽取是一种直接获取肩关节内部液体的检查方法,通过抽取肩关节积液,可以进行细胞学、生化学和微生物学检查,帮助判断肩袖损伤是否合并关节炎、感染等情况。
此外,肩关节积液抽取还可以缓解肩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为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4. 肩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镜检查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检查方法,通过肩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肩关节镜检查来判断肩袖肌腱是否有撕裂、炎症、钙化等情况,并且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肩袖损伤的治疗,例如修复撕裂的肌腱。
肩关节镜检查是一种较为直观、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复杂的肩袖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结。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对于其诊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肩关节积液抽取和肩关节镜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特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肩袖损伤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确保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
3.0 T磁共振成像对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损伤的诊断价值范存雷;张潇斐;任国政【摘要】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5例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由两名影像科诊断医生回顾性分析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MRI各个序列及方位影像,判定有无SLAP损伤,并进行分型.结果所有受检者3.0 T MRI T2 WI脂肪抑制序列斜冠状位及轴位显示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损伤最满意.统计分析SLAP损伤Ⅰ型11例(31.4%),Ⅱ型17例(48.6%),Ⅲ型2例(5.7%),Ⅳ型5例(14.3%).结论 3.0 T MRI T2 WI脂肪抑制序列斜冠状位及轴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上盂唇的解剖结构,能够较准确初步判断SLAP 损伤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3页(P329-331)【关键词】肩关节;SLAP损伤;3.0T磁共振【作者】范存雷;张潇斐;任国政【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肩关节上方盂唇前后向损伤(superior labral anterior-posterior,SLAP)在肩关节盂唇损伤中较为多见[1]。
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是指肩关节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累及或不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附着处,由于肩关节经常处于活动状态,活动过程中易造成盂唇周围结构的磨损及碰撞,引起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差。
根据临床症状判定肩关节SLAP损伤较为困难,而3.0 T MRI对肩关节软组织等有较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盂唇、肌肉、肌腱等组织结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lO月第l2卷第l0期MMJC,Oct 2010,Vol 12,No.10 MRI 张振勇 对肩腱袖撕裂的诊断及分级价值
・77・
【摘要】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肩腱袖撕裂的诊断及分级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肩腱袖撕裂MRI表现与文 献及骨科手术对照。结果36例肩腱袖撕裂,完全性撕裂11例,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肩腱袖肌腱回缩;部分性肩腱袖 撕裂25例.表现为边界清晰不累及关节面或滑膜囊面的线样高信号,肩腱袖的滑膜面或关节囊面撕裂区可见积液。结论 MRI能准确判断肩腱袖撕裂范嗣及程度,是肩腱袖撕裂的最佳检查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肩腱袖撕裂
Diagnosis and grading of MRI on rotator cuff tear Zhang Zhenyo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Luohe Medwd College,He"nan 462300 【Abstract】0bjective To detect the diagnosis and grading of MRI on rotator cuff tear.Methods In retrospective study,detected 36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tear by analyzing feature in MRI,compared with feature in operation.Results Among all the 36 patients,1 1 patients with complete laceration showed broken tendon and shrinking tendon of rotator cuff in MRI,25 patients with partial laceration showed line transect high signal characterized by clear margin and no—invasion to facies artiecularis or synovial capsule,meanwhile,effusion was seen in laceration area of facies artiecularis or synovial capsule. Conclusion MRI is able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range and grade of rotator cuff tear,it is a best approach to examine rotator COfftear. 【Key words】MRI Rotator cuff Tear